液体复苏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PPT

ScvO2被认为与SvO2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临 床上更具操作性,测量值比SvO2高5%-15%。
二、液体复苏的方法
液体复苏观察要点
液体复苏时观察病人指标:包括 血压、心率、尿量、精神状态、 皮肤灌注、CVP、中心静脉血氧 饱和度、乳酸、胃黏膜pH值、 DO2、VO2、O2ER
经积极液体复苏后血压无反应或需血管活性 药维持 有组织灌注不足:尿量<30ml/h,毛细血管 再充盈时间延长或皮肤有花斑 血培养结果有致病微生物生长
感染性休克的液体复苏
定义 病因 发病机理 诊断 分类 临床表现 治疗
分类
根据血流动力学分为 1、低排高阻型(冷休克):外周血管收缩致外
心脏:冠脉灌注不足,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纤 维变性、坏死,心肌收缩受到抑制,导致心力 衰竭
感染性休克重要脏器表现
肾脏:休克时为保证心脑的血供, 血流量重新分配而肾小动脉收缩, 肾脏灌注不足,可造成肾小管坏死、 间质水肿,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脑:脑组织作为需氧量很高的器 官,休克往往导致灌注不足,星形 细胞发生肿胀压迫血管,加重脑缺 氧,致脑水肿。
二、静脉血管扩张使容量血管的 容积明显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加使大量的血管内液体渗漏到 血管外和第三间隙,使有效循环 血量急剧降低,加重血管床血液 灌注不足和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 致DIC和MODS。
感染性休克的液体复苏
定义 病因 发病机理 诊断 分类 临床表现 治疗
诊断
有明确的感染灶 有全身炎症反应存在 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40mmHg,
休克的本质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氧代谢紊乱→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
感染性休克的液体复苏
定义 病因 发病机理 诊断 分类 临床表现 治疗
二、液体复苏的方法
液体复苏观察要点
液体复苏时观察病人指标:包括 血压、心率、尿量、精神状态、 皮肤灌注、CVP、中心静脉血氧 饱和度、乳酸、胃黏膜pH值、 DO2、VO2、O2ER
经积极液体复苏后血压无反应或需血管活性 药维持 有组织灌注不足:尿量<30ml/h,毛细血管 再充盈时间延长或皮肤有花斑 血培养结果有致病微生物生长
感染性休克的液体复苏
定义 病因 发病机理 诊断 分类 临床表现 治疗
分类
根据血流动力学分为 1、低排高阻型(冷休克):外周血管收缩致外
心脏:冠脉灌注不足,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纤 维变性、坏死,心肌收缩受到抑制,导致心力 衰竭
感染性休克重要脏器表现
肾脏:休克时为保证心脑的血供, 血流量重新分配而肾小动脉收缩, 肾脏灌注不足,可造成肾小管坏死、 间质水肿,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脑:脑组织作为需氧量很高的器 官,休克往往导致灌注不足,星形 细胞发生肿胀压迫血管,加重脑缺 氧,致脑水肿。
二、静脉血管扩张使容量血管的 容积明显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加使大量的血管内液体渗漏到 血管外和第三间隙,使有效循环 血量急剧降低,加重血管床血液 灌注不足和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 致DIC和MODS。
感染性休克的液体复苏
定义 病因 发病机理 诊断 分类 临床表现 治疗
诊断
有明确的感染灶 有全身炎症反应存在 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40mmHg,
休克的本质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氧代谢紊乱→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
感染性休克的液体复苏
定义 病因 发病机理 诊断 分类 临床表现 治疗
EGDT早期液体复苏ppt课件

目标导向性治疗 EGDT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对容量管理的基本认识
• 正常血容量对于重症病人几乎没有意义,我 们的治疗目标不是恢复正常血容量,而是使 血容量与心血管状态相匹配
• 心衰病人:
正常容量肯定超负荷,与心脏匹配的容量是绝对的低容量 只有心脏功能获得改善,才有可能使低容量得到纠正
持MAP,同时继续补液 目标: MAP≥65mmHg
第3步:评估适当的组织氧合 • 评估ScvO2或SvO2 目标: ScvO2 ≥70%
SvO2≥65% (ScvO2 与 SvO2等效)
早期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的方法:
补液试验(20~40 ml/kg )
低血压状态 或
血乳酸升高(≥4 mmol/L)
严重感染时微循环灌注减少
• 毛细血管灌注/血流量 ↓
• 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 作用↑
• 毛细血管通透性 ↑
• 导致-
Verdant & De Backer, Curr Opin Crit Care 2005
• 组织水肿/坏死
显微镜下的微血管渗漏
Mc Donald et al., Microcirculation,1999
微血管渗漏
Drawbacks of over used Crystalloid
液体治疗
• 08脓毒症指南关于晶体与胶体: 晶体液比胶体液的分布容量大:
恢复理想的容量所需的晶体液可能 是胶体液的2~3倍
1 L生理盐水增加275ml血容量 1L wbacks of Crystalloid
机 械通气患者需达到12 mmHg),之后通常还需要进一步的液体治疗(1 C)
• 推荐意见3:应用液体负荷试验,只要血流动力学持续改善(即动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对容量管理的基本认识
• 正常血容量对于重症病人几乎没有意义,我 们的治疗目标不是恢复正常血容量,而是使 血容量与心血管状态相匹配
• 心衰病人:
正常容量肯定超负荷,与心脏匹配的容量是绝对的低容量 只有心脏功能获得改善,才有可能使低容量得到纠正
持MAP,同时继续补液 目标: MAP≥65mmHg
第3步:评估适当的组织氧合 • 评估ScvO2或SvO2 目标: ScvO2 ≥70%
SvO2≥65% (ScvO2 与 SvO2等效)
早期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的方法:
补液试验(20~40 ml/kg )
低血压状态 或
血乳酸升高(≥4 mmol/L)
严重感染时微循环灌注减少
• 毛细血管灌注/血流量 ↓
• 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 作用↑
• 毛细血管通透性 ↑
• 导致-
Verdant & De Backer, Curr Opin Crit Care 2005
• 组织水肿/坏死
显微镜下的微血管渗漏
Mc Donald et al., Microcirculation,1999
微血管渗漏
Drawbacks of over used Crystalloid
液体治疗
• 08脓毒症指南关于晶体与胶体: 晶体液比胶体液的分布容量大:
恢复理想的容量所需的晶体液可能 是胶体液的2~3倍
1 L生理盐水增加275ml血容量 1L wbacks of Crystalloid
机 械通气患者需达到12 mmHg),之后通常还需要进一步的液体治疗(1 C)
• 推荐意见3:应用液体负荷试验,只要血流动力学持续改善(即动
限制性液体复苏PPT课件

限制性液体复苏临床应用探讨
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 彻底 止血前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 既可减少出血量, 减轻酸中毒,避免过分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 环境,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休克期组织器官的 灌注和氧供及减少创伤后期的并发症 并具有一 定免疫调理作用,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
临床实施尚须进一 步探讨 ,限制性液体复苏 期最适当的灌注压、 复苏液体种类 、严重失血性 休克及颅脑损伤休克的患者是否适用等问题 ,可 能具有的和潜在危险性也需深入研究。 反映组织 灌注和氧供的监测指标 ,如碱缺失、 胃粘膜 pH、 血清乳酸水平等测定的意义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限制性液体复 苏
限制性液体复苏
• 概念 • 限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为低血压性液体复苏
或延迟液体复苏,是指机体有活动性出血 的创伤性休克时,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 度,使机体血压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范围 内,直至彻底止血。
限制性液体复苏
• 目的 • 通过液体复苏,适当地恢复组织器官的血
流灌注,又不至于过多的扰乱机体的代偿 机制和内环境,以利于改善休克期组织的 灌注和氧供,促进早期康复,减少后期的 并发症。
有关限制性液体复苏的选择
• 液体输入速度以早期稍快,逐渐调整速度 为好,不必将血压调整到正常值。
• ① 只要血压到达80-90/50-60mmHg以上,保持略 高于存活所需的最低值即可,抓紧时间进行必要 的止血等“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
• ②只要血压到达80-90/50-60mmHg(平均动脉压 65mmHg)以上即能满足重要脏器的基本灌流。 尿量>25ml/h说明肾脏灌注尚可,如果尿量较多 但血压仍然不升高,可调整输入液种类,适当增 加胶体液的比类。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理由
液体复苏及输血PPT课件

休克失代偿期微循环变化特点
休克失代偿期 ---灌而少流、组织呈淤血性缺氧状态,心、脑、肾灌流减 少,表现血压下降,表情淡漠甚至昏迷 机制(1)小动脉和微动脉收缩,动静脉吻合支仍处于开放状态,进入毛细血 管的血液仍很少。⑵由于组织缺氧,组织胺、缓激肽、氢离子等舒血管物质 增多,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开放,血管容积扩大, 进入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很慢。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 上腺素分泌增多(可能还有组织胺的作用),使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毛细 血管后阻力增加,结果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快速输注大量液体极易导致肺组织和肺间质出现水肿,从 而阻碍氧气在肺组织中的弥散过程。
快速大量输液使机体的内环境更加紊乱,进一步加重了细 胞代谢,诱发细胞凋亡。
产后出血的液体复苏属于缺血再灌注损伤范畴,大量输液 使机体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扩散全身,引起严重的缺血再 灌注损伤。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疗效较为显著,此方 法通过控制液体静脉输入速度,使产妇血压始终维持在在 50~70mmHg 范围内。
>100 下降
>20—30
>20—30 焦虑,易 激动
Ⅲ (中度) 1-1.5 >1500-2000 30-50%
>120 显著下 >30-40 降
5-20 萎靡
Ⅳ (重度) 1.5-2 2500-3500
50-70%
>140
极度下 >40 降
无尿 昏睡
正常微循环变化特点
动静脉吻合支是关闭的;只有20%毛细血管轮流开放,有血液 灌流。毛细血管开放与关闭受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张与收缩 的调节。
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病人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大量出血 导致严重持续的低血容量休克甚至心跳骤停。
液体复苏精品PPT课件

● 全血的血浆增量效力少 ,血液动力学改善并不理想 ● 全血输入后血浆粘滞度增加,不利于改善微循环灌注
并发危险性大
● 病原体传播:HCV、HBV、 HIV ● 免疫抑制
● 用于抢救时的输血指征:失血量大于全血容量30% ● 单纯扩容,严禁使用血浆制品
—— “卫生部输血指南”
14
输红细胞比输血浆好
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浆的生成快,红细胞的生成慢, 输用红细胞(氧载体)可以提高病人的携氧能力,而 很少增加病人的循环负荷,对Hb<70的创伤病人在 补足容量的前提下输用红细胞悬液。
组织灌注和细胞氧合不足是 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病生问题
4
为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生 存率,必须及时进行液体复苏
5
液体复苏的目的
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维持血液携带氧的功能 改善微循环及脏器灌注 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预防或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6
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复苏的主要目标:良好的组织灌注
• 大量证据表明
– 适当的组织灌注可改善急危重症患者的结局 – 其中适当和足够的血容量必不可少
7
液体复苏的时机
• 越早越好; • 在动态监测下进行;
– 必要时放置漂浮导管监测;
• 在复苏过程中不断评估并及时调整
8
急危重病人增加灌注治疗目标
• 心率 • 尿量 • MAP • CVP • Hct • ScvO2 • PAWP
输用红细胞的不良反应远远低于全血(见表),术 后感染率也明显低于全血
全血 红细胞
总人数 19,126 42,678
(*P﹤0.01)
反应人数 87 74
反应率 0.45 0.17*
15
并发危险性大
● 病原体传播:HCV、HBV、 HIV ● 免疫抑制
● 用于抢救时的输血指征:失血量大于全血容量30% ● 单纯扩容,严禁使用血浆制品
—— “卫生部输血指南”
14
输红细胞比输血浆好
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浆的生成快,红细胞的生成慢, 输用红细胞(氧载体)可以提高病人的携氧能力,而 很少增加病人的循环负荷,对Hb<70的创伤病人在 补足容量的前提下输用红细胞悬液。
组织灌注和细胞氧合不足是 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病生问题
4
为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生 存率,必须及时进行液体复苏
5
液体复苏的目的
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维持血液携带氧的功能 改善微循环及脏器灌注 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预防或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6
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复苏的主要目标:良好的组织灌注
• 大量证据表明
– 适当的组织灌注可改善急危重症患者的结局 – 其中适当和足够的血容量必不可少
7
液体复苏的时机
• 越早越好; • 在动态监测下进行;
– 必要时放置漂浮导管监测;
• 在复苏过程中不断评估并及时调整
8
急危重病人增加灌注治疗目标
• 心率 • 尿量 • MAP • CVP • Hct • ScvO2 • PAWP
输用红细胞的不良反应远远低于全血(见表),术 后感染率也明显低于全血
全血 红细胞
总人数 19,126 42,678
(*P﹤0.01)
反应人数 87 74
反应率 0.45 0.17*
15
《休克液体复苏》课件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中心静脉压等 指标,可以了解血液循环和组织灌注的情况。
目标导向复苏有助于提高休克液体复苏的准确性和有效 性,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04
休克液体复苏的注意事项
复苏液体的选择
01
02
03
晶体液
如生理盐水和等渗盐水, 可快速补充血容量,但可 能导致酸碱平衡失调。
胶体液
如白蛋白、血浆和人工胶 体,能维持血管内渗透压 ,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 感染。
根据监测指标
如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和尿量等,指导液体复苏的量和速度。
05
休克液体复苏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早期复苏的案例
总结词
及时有效的早期复苏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早期复苏是指在休克发生后尽早开始的治疗措施,包括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和组织灌注等。在早期复苏的 案例中,患者因失血性休克被送往医院,医生迅速进行液体复苏,补充丢失的血容量,同时进行止血治疗,成功 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红细胞
对于严重失血性休克,应 输注红细胞以提升携氧能 力。
复苏的时机
早期复苏
在休克发生后尽早开始液体复苏,以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延迟复苏
在休克发生一段时间后开始液体复苏,适用于有明显出血灶 的病例。
复苏的量
根据休克程度
轻度休克需补充约1000ml液体,中度休克需补充约2000ml,重度休克需补充 约3000ml或更多。
休克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容易感染和产生其他并发症。
02
液体复苏的原理
液体复苏的定义
液体复苏
是指通过补充体液或血液,以维 持或恢复组织灌注和氧合状态的 治疗方法。
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课件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在产科休克的治疗中,限制性液体复 苏可以作为重要的支持手段,保障母 婴安全。
重症创伤
对于重症创伤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 有助于控制出血,减轻组织水肿,降 低并发症风险。
03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实施方 法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策略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在复苏早期,以血流动力学稳定 为目标,通过优化血管内容量、
改善组织灌注,降低病死率。
目的和意义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目的是在保证患者 基本生理需求的同时,避免过度输液 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组织水肿、免疫 功能抑制和凝血障碍等。
通过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优化患者 的液体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 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 要的临床意义。
02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理论基 础
液体复苏的生理学基础
优势
限制性液体复苏通过控制液体的输注速度和量,有助于减少过度灌注和组织水 肿,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能够保持足够的循环血量和组织灌注,保证重 要脏器的氧供。
局限性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能导致一些手术操作难度增加,例如止血困难,同时对于某 些特定情况,如严重出血或休克,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液体复苏策略。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01
02
03
维持正常血容量
液体复苏通过补充血容量 ,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
改善组织灌注
充足的血容量可以改善组 织灌注,提高组织氧供, 减少组织缺血和缺氧。
恢复血压
通过液体复苏,可以提升 血压,稳定循环系统,保 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理论依据
控制出血
限制性液体复苏通过控制 补液量,避免过量补液, 有助于控制出血,减少血 容量丢失。
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医学课件

对于感染,应立即停止补液,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 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应减慢补液速度和量,使用强心 药等治疗,同时进行心电监护。
对于电解质紊乱,应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补液种类及速 度,保持电解质平衡。
对于肺水肿,应停止补液,进行强心、利尿等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液体复苏的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帮助医学工作者更好地了解 和掌握液体复苏的原理和应用
提高创伤病人的救治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液体复苏的概念和重要性
液体复苏是指通过补充体液,改善循环血量,以维持有效循 环血量、组织灌注和氧供的一种治疗措施
在创伤病人中,液体复苏有助于缓解组织灌注不足、改善氧 供、减轻器官损伤,对于维持生命、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康复 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标导向
根据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种类。
综合治疗
液体复苏同时结合其他综合治疗措 施,如手术、输血等。
03
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液体复苏的初始治疗
建立静脉通道
在创伤病人液体复苏的初始治疗中,首要步骤是建立静脉通道,以确保液体和药物能够快 速而有效地进入体内。
评估并纠正休克
创伤导致的休克是液体复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采 取相应的措施纠正休克。
案例一
总结词
成功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液体复苏是关键。
详细描述
一名严重创伤患者因车祸送院,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休克症状。医生迅速进行液体复苏,给予平衡盐溶液和胶体液 ,并采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经过液体复苏,患者血压逐渐回升,心率下降,生命体征逐渐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和输注速度,以维持生命 体征平稳。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应减慢补液速度和量,使用强心 药等治疗,同时进行心电监护。
对于电解质紊乱,应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补液种类及速 度,保持电解质平衡。
对于肺水肿,应停止补液,进行强心、利尿等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液体复苏的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帮助医学工作者更好地了解 和掌握液体复苏的原理和应用
提高创伤病人的救治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液体复苏的概念和重要性
液体复苏是指通过补充体液,改善循环血量,以维持有效循 环血量、组织灌注和氧供的一种治疗措施
在创伤病人中,液体复苏有助于缓解组织灌注不足、改善氧 供、减轻器官损伤,对于维持生命、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康复 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标导向
根据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种类。
综合治疗
液体复苏同时结合其他综合治疗措 施,如手术、输血等。
03
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液体复苏的初始治疗
建立静脉通道
在创伤病人液体复苏的初始治疗中,首要步骤是建立静脉通道,以确保液体和药物能够快 速而有效地进入体内。
评估并纠正休克
创伤导致的休克是液体复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采 取相应的措施纠正休克。
案例一
总结词
成功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液体复苏是关键。
详细描述
一名严重创伤患者因车祸送院,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休克症状。医生迅速进行液体复苏,给予平衡盐溶液和胶体液 ,并采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经过液体复苏,患者血压逐渐回升,心率下降,生命体征逐渐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和输注速度,以维持生命 体征平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病患者的容量不足的原因
• 发热
• 创伤
容
• 失血
量
• 烧伤
不
• 胃肠道丢失
足
•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线粒体功能障碍 组织灌注不足 氧输送降低 器官衰竭 血管内皮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
危重病患者容量不足的判断
• 四肢冰冷(血管收缩) •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 心动过速 • 呼吸频率(低灌注时加快) • 代谢性酸中毒 • 低血压 • 尿量减少 • 意识状态恶化
酸中毒
体位性低血压 动脉血压或每 搏输出量的呼 吸波动 下肢被动抬高 容量负荷试验 结果阳性
容量负荷试验
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 定量反映输液过程中心血管的反应 • 快速纠正液体缺乏 • 避免液体负荷过多的风险
容量负荷试验 – 输液速度
• 确定一定时间内的输液量
– 没有硬性规定
• 使用输液泵
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的概念 • 为什么要进行液体复苏 • 如何选择液体复苏的液体 • 如何进行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的终点
ICU为何需要液体复苏
• ICU收治的重症病人中有50%表现为容量不足
– Stephan et al, Br J Anaesth, 2001
• 液体复苏是休克治疗的基础 • 一旦临床诊断为严重感染,应尽快进行积极的
液体复苏
– (2008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
低血容量指的是细胞外液容量的减少,主要 是指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它分为绝对和相对血容量不足,前者指细胞 外液的实际丢失量,后者指体液分布不均匀 所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低血容量的评估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 、体格检查、有创和无创的血流动力学指 标。
容量负荷试验 – 实例1
液体种类: 林格 输液速度: 500 ml/30 min 临床终点: MAP 75 mmHg 安全压力: CVP 15 mmHg
基础水平 + 10 min + 20 min
MAP 65 MAP 70 MAP 75
CVP 12
CVP 13
CVP 14
继续
终止
成功的快速补液
容量负荷试验 – 实例2
液体种类:林格 输液速度: 500 ml/30 min 临床终点: MAP 75 mmHg 安全压力: CVP 15 mmHg
基础水平 + 10 min + 20 min
MAP 65 MAP 67 MAP 60
CVP 12
CVP 14
CVP 15
继续
终止
不成功的快速补液
若没有中心静脉压…
• 观察指标
晶体的优缺点
优点
• 晶体液低廉 • 扩容有效(静脉输注后即
达峰) • 能更好保护肾功能 • 万一过量能很快在组织和
血管之间重分布
缺点
• 只有一过性血流动力学稳定 • 组织水肿 • 增加血管外肺水肿 • 毛细血管灌注不良 • 降低组织氧合 • 扩容时,须输注4到5倍的液体
才能满足血管内容量的扩充
• 大量输入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 • 75∼80%输注的液体迅速进入血
5
CVP 2 – 5 rule
PAWP 3 – 7 rule
Weil MH, Henning RJ: New concepts in the diagnosis and fluid treatment of circulatory shock. Anesth Analg 1979; 58:124–132
• PAWP 7 mmHg 停止快速补液
Weil MH, Henning RJ: New concepts in the diagnosis and fluid treatment of circulatory shock. Anesth Analg 1979; 58:124–132
容量负荷试验 – 判断标准
管外的细胞间隙
大量输注晶体液导致组织水肿
正常组织
乳酸林格液组
Diaspirin Cross-Linked Hemoglobin is Efficacious in Gut Resuscitation As measured by GI Tract Optode Frankel HL, J Trauma, 1996
容量缺乏 更为严重
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容量状态
容量状态评价
静态指标
动态指标
脱水表现 皮肤充盈下降 口渴 口干 腋窝干燥 高血钠 高蛋白血症 高血红蛋白 高血球压积
低容量表现 心动过速 低血压(严重者) 高乳酸(严重者) 肢端温度降低
肾脏灌注减少
浓缩尿
(低尿钠, 高尿渗) BUN升高 (与肌酐升高不 成比例) 持续性代谢性
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的概念 • 为什么要进行液体复苏 • 如何选择液体复苏的液体 • 如何进行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的终点
• 液体治疗≠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是ICU临床治疗的基本技术。 • 液体复苏的目的:
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维持血液携带氧的功能 改善微循环及脏器灌注 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 600 – 1000 ml/hr
• SSC指南
– 晶体液500 – 1000 ml/30 min – 胶体液300 – 500 ml/30 min
Vincent JL, Weil MH. Fluid challenge revisited. Crit Care Med 2006; 34 Dellinger RP, Carlet JM, Masur H, et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Crit Care Med 2004; 32: 858-873
容量负荷试验 – 判断标准
每10分钟测定CVP • CVP 2 mmHg
继续快速补液
• CVP 2 ~ 5 mmHg 暂停快速补液, 等待 10分钟后再次评估
• CVP 5 mmHg 停止快速补液
每10分钟测定PAWP • PAWP 3 mmHg
继续快速补液
• PAWP 3 ~ 7 mmHg 暂停快速补液, 等待 10分钟后再次评估
– 心率 – 血压
• 均没有公认的判断标准
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的概念 • 为什么要进行液体复苏 • 如何选择液体复苏的液体 • 如何进行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的终点
液体复苏所用液体的种类
晶体
胶体
血及血制品
天然胶体 人工胶体
●生理盐水 ●林格液 ●5%GS
●白蛋白
●羟乙基淀 粉
●明胶 ●右旋糖酐
●全血 ●红细胞 ●血浆
• 发热
• 创伤
容
• 失血
量
• 烧伤
不
• 胃肠道丢失
足
•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线粒体功能障碍 组织灌注不足 氧输送降低 器官衰竭 血管内皮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
危重病患者容量不足的判断
• 四肢冰冷(血管收缩) •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 心动过速 • 呼吸频率(低灌注时加快) • 代谢性酸中毒 • 低血压 • 尿量减少 • 意识状态恶化
酸中毒
体位性低血压 动脉血压或每 搏输出量的呼 吸波动 下肢被动抬高 容量负荷试验 结果阳性
容量负荷试验
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 定量反映输液过程中心血管的反应 • 快速纠正液体缺乏 • 避免液体负荷过多的风险
容量负荷试验 – 输液速度
• 确定一定时间内的输液量
– 没有硬性规定
• 使用输液泵
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的概念 • 为什么要进行液体复苏 • 如何选择液体复苏的液体 • 如何进行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的终点
ICU为何需要液体复苏
• ICU收治的重症病人中有50%表现为容量不足
– Stephan et al, Br J Anaesth, 2001
• 液体复苏是休克治疗的基础 • 一旦临床诊断为严重感染,应尽快进行积极的
液体复苏
– (2008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
低血容量指的是细胞外液容量的减少,主要 是指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它分为绝对和相对血容量不足,前者指细胞 外液的实际丢失量,后者指体液分布不均匀 所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低血容量的评估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 、体格检查、有创和无创的血流动力学指 标。
容量负荷试验 – 实例1
液体种类: 林格 输液速度: 500 ml/30 min 临床终点: MAP 75 mmHg 安全压力: CVP 15 mmHg
基础水平 + 10 min + 20 min
MAP 65 MAP 70 MAP 75
CVP 12
CVP 13
CVP 14
继续
终止
成功的快速补液
容量负荷试验 – 实例2
液体种类:林格 输液速度: 500 ml/30 min 临床终点: MAP 75 mmHg 安全压力: CVP 15 mmHg
基础水平 + 10 min + 20 min
MAP 65 MAP 67 MAP 60
CVP 12
CVP 14
CVP 15
继续
终止
不成功的快速补液
若没有中心静脉压…
• 观察指标
晶体的优缺点
优点
• 晶体液低廉 • 扩容有效(静脉输注后即
达峰) • 能更好保护肾功能 • 万一过量能很快在组织和
血管之间重分布
缺点
• 只有一过性血流动力学稳定 • 组织水肿 • 增加血管外肺水肿 • 毛细血管灌注不良 • 降低组织氧合 • 扩容时,须输注4到5倍的液体
才能满足血管内容量的扩充
• 大量输入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 • 75∼80%输注的液体迅速进入血
5
CVP 2 – 5 rule
PAWP 3 – 7 rule
Weil MH, Henning RJ: New concepts in the diagnosis and fluid treatment of circulatory shock. Anesth Analg 1979; 58:124–132
• PAWP 7 mmHg 停止快速补液
Weil MH, Henning RJ: New concepts in the diagnosis and fluid treatment of circulatory shock. Anesth Analg 1979; 58:124–132
容量负荷试验 – 判断标准
管外的细胞间隙
大量输注晶体液导致组织水肿
正常组织
乳酸林格液组
Diaspirin Cross-Linked Hemoglobin is Efficacious in Gut Resuscitation As measured by GI Tract Optode Frankel HL, J Trauma, 1996
容量缺乏 更为严重
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容量状态
容量状态评价
静态指标
动态指标
脱水表现 皮肤充盈下降 口渴 口干 腋窝干燥 高血钠 高蛋白血症 高血红蛋白 高血球压积
低容量表现 心动过速 低血压(严重者) 高乳酸(严重者) 肢端温度降低
肾脏灌注减少
浓缩尿
(低尿钠, 高尿渗) BUN升高 (与肌酐升高不 成比例) 持续性代谢性
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的概念 • 为什么要进行液体复苏 • 如何选择液体复苏的液体 • 如何进行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的终点
• 液体治疗≠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是ICU临床治疗的基本技术。 • 液体复苏的目的:
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维持血液携带氧的功能 改善微循环及脏器灌注 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 600 – 1000 ml/hr
• SSC指南
– 晶体液500 – 1000 ml/30 min – 胶体液300 – 500 ml/30 min
Vincent JL, Weil MH. Fluid challenge revisited. Crit Care Med 2006; 34 Dellinger RP, Carlet JM, Masur H, et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Crit Care Med 2004; 32: 858-873
容量负荷试验 – 判断标准
每10分钟测定CVP • CVP 2 mmHg
继续快速补液
• CVP 2 ~ 5 mmHg 暂停快速补液, 等待 10分钟后再次评估
• CVP 5 mmHg 停止快速补液
每10分钟测定PAWP • PAWP 3 mmHg
继续快速补液
• PAWP 3 ~ 7 mmHg 暂停快速补液, 等待 10分钟后再次评估
– 心率 – 血压
• 均没有公认的判断标准
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的概念 • 为什么要进行液体复苏 • 如何选择液体复苏的液体 • 如何进行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的终点
液体复苏所用液体的种类
晶体
胶体
血及血制品
天然胶体 人工胶体
●生理盐水 ●林格液 ●5%GS
●白蛋白
●羟乙基淀 粉
●明胶 ●右旋糖酐
●全血 ●红细胞 ●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