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
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技术探讨

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技术探讨作者:何志强来源:《绿色科技》2013年第02期摘要:指出了金沙江干热河谷水热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
从干热河谷的环境特点分析了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造林措施,为干热河谷的造林技术研究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中图分类号:S7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037021引言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金沙江干热河谷是位于金沙江金江街段至对坪段之间的海拔1600 m以下的河谷地带,面积3260 km2,占干热河谷总面积的67.4 %,为我国横断山区干热河谷集中分布地带\[1\]。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气候炎热干燥,水热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2\]。
河谷区大于10℃的有效积温高达7000~8000℃,相当于热带和南亚热带的热量水平,年降水量仅600~800mm,且降雨主要集中于6~10月,年蒸发量高达2500~3800mm,年蒸发量为年降水量的3~6倍,旱季长达7个月。
这种气候条件导致了当地的植被非常稀少,且大多数以稀疏的灌木林及荒草地为主要的植被类型。
2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2.1干旱问题突出,水热严重失衡干热河谷本身的形成是由一种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局部小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当这些地区的水汽凝结时,引起热量释放和水汽湿度降低,并使空气温度增加。
伴随着干热河谷气候,还有另一种现象——焚风。
焚风使气候变得更加火热和干燥,这就使得干热河谷区干旱进一步的加剧。
同时由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以燥红土为主,抗蒸发能力最弱,这导致了土壤相对含水量极低,植物体内水分严重失调,多数的林木在此期间枯死。
2.2水土流失严重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植被旱生性种类和旱生群落也随之增加,这样就导致了植被凋落物的减少,土壤腐质层发育较差,保水保肥能力弱,土壤的抗冲性和抗蚀性能力较差,同时由于干热河谷区本身的植被覆盖度很低,这样就使得河谷区的土壤大部分都裸露,水土流失严重,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东川干热河谷地带造林树种的选择及造林方法

东川干热河谷地带造林树种的选择及造林方法摘要:东川是干热河谷地区,为提高绿化造林和生态建设综合效益整体水平,多年造林经验总结了较为适合东川干热河谷造林的树种及造林方法,提供干热河谷造林思路,为不同地区干热河谷造林提供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东川;干热河谷地带;造林;树种;选择;方法中图分类号:s7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141-2东川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形陡峻,高差悬殊极大。
全区为深、中切割的高、中山峡谷地貌类型。
生态环境脆弱,降雨量小,蒸发量大,泥石流活动频繁。
通过多年深入调查研究试验,在干热河谷地带绿化造林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些成果所采取的造林方法和具体技术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
1 自然环境状况东川地处低纬高原,主体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地形高差悬殊和不同气流的影响,构成显著的立体气候和干、雨季节分明的特点。
海拔1400m以下,约占全区面积的14%,该区无霜期最长,热量丰富,雨量偏少。
海拔1400~1700m,约占全区面积的13%,该区日照充足,热量优裕,降雨量约为年蒸发量的32%,全年偏旱;海拔1700~2000m,约占全区面积的16%,该区雨季日照不足,高温区短,降雨量约为年蒸发量的45%,全年稍旱;海拔2000~2300m,约占全区面积的14%,该区气温偏低,夏季高温不足,雨量适中;海拔2300~2800m,约占全区面积的17%,该区气温较低,热量条件差,雨量充足,空气潮湿,霜期较长;海拔2800m以上,约占全区面积的21%,该区气候寒冷,雨量充沛,霜冻严重;在海拔3300m 以上地区,气候寒冷,不宜农作物生长。
土壤受地势、气候、植被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由下而上有燥红土、红壤、黄红壤、黄棕壤、棕壤、亚高山带草甸土等土类。
也有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形成的土类,如石灰土、紫色土、冲积土等。
2 干热河谷造林主要经验及方法2.1 区面积小的原因2.1.1 森林质量不高,经营管理粗放有林地树种以纯林为主,混交林比例低,结构单一,林木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隐患较大;林分龄组结构不合理,以幼、中龄林为主;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低。
迪庆干热河谷地带造林树种选择及造林方法

迪庆干热河谷地带造林树种选择及造林方法秋生(迪庆州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监理站,云南迪庆674400)摘要: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我国的云南省西北地区,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同时也属于干热河谷地区。
我国的干热河谷地带温度极高,并且极大部分位于地球的热带气候区或亚热带气候区,干热河谷地带的光照较为充足,同时降雨量也十分稀少,有极其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该地带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现阶段,随着我国各项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有关部门也越来越注重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能够最大限度改善迪庆州的生态环境,就要不断加大对该地区的植树造林,扩大该地区的绿化面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当地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迪庆;干热河谷地带;造林树种选择;造林方法中图分类号:S7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1)18-0209-020前言迪庆藏族自治州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北部,与青藏高原相连接,属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区。
迪庆藏族自治州具有非常独特的地形地貌,有众多的山川和河流,例如白马雪山、梅里雪山、天鹅湖等,这里的地形起伏较大,整体的生态环境较为复杂并且也比较脆弱,同时也形成一定的干热河谷地带。
迪庆州的干热河谷地带一般气温都普遍较高,同时位于低湿区域,这里的日照资源过于充足,常年降水量偏低,整体处于干旱炎热的状态,同时,干热河谷地带有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生态环境状况较差,这就需要我国相关人员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进行改善,加强迪庆州干热河谷地带的绿化造林建设,改善迪庆州干热河谷地带的整体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落实和贯彻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整体面积不够大的原因1.1干热河谷地带整体的森林质量存在问题,在管理方面存在缺陷迪庆州干热河谷地带的大部分林树种都以纯林为最基本的,相对来说,混交林的占地面积较小,所以总体呈现一种较为单一、简单化的结构性,从而也多方面地导致林木中各种病虫害也比较多,也非常容易在该区域内形成火灾等危险事故,进一步危害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该区域中,大部分地林分龄组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结构,大多都是以各种中龄、幼龄等龄林为主,缺少其他的龄林,不够多样化;整体的范围面积林木蓄积量不够高[1]。
干热河谷植被的保护与发展 欧晓昆金振洲

干热河谷植被的保护与发展欧晓昆金振洲(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昆明650091)摘要干热河谷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些大江河中上游河谷地区常见的一类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景观单元,通过对这些干热河谷地区的人文环境,包括开发历史及植被的现状的分析,认为人为活动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当今干热河谷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动力。
该地区的植被具有特殊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利用的潜力,但更需根据已有的技术经验,保护和发展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
关键词干热河谷植被保护发展干热河谷,顾名思义就是又干又热的河谷地貌地区的统称。
地处云南、四川两省不同地区的干热河谷由于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其人为影响等各种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自己不同的生态特点。
作为干热河谷生态系统基本单元的植被在当地的环境影响下产生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在人为作用日益加强并最终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影响到干热河谷地区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时候,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面临艰巨的任务,而干热河谷植被的合理利用、现有植被的保护和植被的发展是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主要内容,也是干热河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滇、川两地的金沙江,以及元江、怒江、澜沧江、红河及其支流的流域地区(杨一光,1991)。
干热河谷地区的经济开发已在许多地区实施并在当地的经济及社会生活中产生影响。
如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云南元谋冬季和早春,蔬菜运达国内各省区的140多个地区;元江河谷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及甘蔗,也很有名,仅芒果的年产值就达到数百万元;怒江河谷的小粒咖啡也是世界有名,倍受注目。
目前在干热河谷地区种植芦荟、印楝又成为时兴。
干热河谷地区的资源开发及经济发展不仅对干热河谷地区本身的经济和社会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附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影响。
但干热河谷地区由于长期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原生植被受到毁灭和破坏,致使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低,而森林的覆盖率更低,水土流失强度及范围加大。
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

摘要:我国的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区,其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为有效改善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手段。
依据干热河谷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环境选择树种,可以确保树种的成活率和造林效果。
主要阐述了干热河谷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分析了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方法,提出加强在干热河谷地区植树造林的策略。
关键词: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选择;策略文章编号:1005-2690(2020)09-0048-01中图分类号:S725.1文献标志码:B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周平(会理县黎溪国有林场,四川凉山615100)1干热河谷地区的环境状况干热河谷指的是拥有高温条件和低湿特点的河谷地带,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我国的干热河谷地区一般处于金沙江、怒江等沿江地区,包含云贵川一带。
如贵州省兴仁县的麻沙河流域,有大面积的荒山有待进一步优化。
干热河谷地区的气候特点非常鲜明,通常情况下日照充足、气温较高、降水较少,土壤及植被长期处于缺水状态。
因此,植被生长环境恶劣,自然灾害较为严重,迫切需要进行植树造林,改善干热河谷地区的自然环境。
2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由于干热河谷地区的气候较为恶劣,在选择树种时应更加谨慎。
为了提高该类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开展气候和土壤状况考察,通过对多种树木进行试验,选择出较为适合干热河地区种植的树种,提高植树造林的质量。
2.1试验准备根据干热河谷地区的气候状况、树种自身对生长环境的需求以及经济性等,选择墨西哥柏、新银合欢、黑荆等9种树木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
在选择试验地区时规划固定的试验区块,合理控制密度,并施加一定量的复合肥和100g 普钙。
为防止在树木生长的过程中遭受虫害,在回土前施入高丙体六六六。
根据当地的海拔高度确定间隔标准。
试验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各个树种的生长情况以及成活率[1]。
2.2试验分析试验分析要素主要包括树高、成活率、地径等。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

油桐余甘子马桑麻疯树戟叶酸模牛角瓜两头毛地果胡建忠(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北京 100038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位于西南岩溶区(Ⅶ)的二级区滇北及川西南高山峡谷区(Ⅶ- 2)内,主要指云南鹤庆中江河口至四川布拖对坪全长约880 km 的干流及其支流流域,大致范围包括云南省的大理州、丽江州、楚雄市、昭通市、曲靖市、昆明市等和四川省的攀枝花市、凉山州、宜宾市。
区内地表温度可达70~75 ℃,湿度很低,造林绿化工作非常艰巨。
在地形封闭的局部河谷地段,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度损耗,缺水使大面积土地荒芜,河谷坡面的表土丧失殆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开展本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选择及科学配置,既是生态修复之必需,也是满足当地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种政府行为。
一、选择适宜的先锋植物,加速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在云南、四川两省多地干热河谷区,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油桐(Vernicia fordii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戟叶酸模(Rumex hastatus )、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 )、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 )、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 )、地果(Ficus tikoua )、葛(Pueraria lobata )、两头毛(Incarvillea arguta )等一些乔、灌、草和藤本植物,可以作为快速恢复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的先锋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抗逆性强,而且普遍具有经济开发价值,可供生产实践中选择应用。
二、自然封禁与人工种植相结合,有序推进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在云南、四川两省干热河谷区,全封禁恢复坡地的植物种类很多,有车桑子、蔓草虫豆(Cajanus scarabaeoides )、截叶铁扫帚(Lespedeza cuneata )等;半封禁恢复坡地的植物种类也不少,有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 schwerinae )、山豆根(Euchresta japonica )、蔓草虫豆、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 )等;人工恢复坡地的植物种类还较少,主要有金合欢(Acacia farnesiana )、香根草(Chrysopogon zizanioides )和紫花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 ),均为单一植物群落,而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 )人工种植林地中,会有车桑子、山豆根、黄茅等出现。
干热河谷元谋段5种造林树种叶片解剖初步分析

干热河谷元谋段5种造林树种叶片解剖初步分析摘要用石蜡切片法对干热河谷元谋段滇刺枣、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绢毛相思、马占相思等5个树种叶片进行了解剖分析。
结果表明,这几种树种叶片表皮及细胞外壁角质膜较厚,气孔器下陷,具表皮毛;栅栏组织发达,多为等面叶;细胞内具有含晶细胞,贮水组织发达;叶片主脉发达,有异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具双生韧皮部和发达的木质部外纤维。
这些典型的抗旱解剖结构特征是植物与干热环境相互适应的一种结果。
关键词造林树种;叶片;解剖分析;干热河谷;元谋段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元谋段作为干热河谷最为典型的一个代表,干热的气候条件使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覆盖率不足1%,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恶劣,是我国造林极端困难的少数几个地区之一。
干热河谷一般最冷月均气温>12 ℃,最热月均气温为24~28 ℃,日均温≥10 ℃的日数大于350 d,植被以木棉(Bombaxceiba)、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黄茅草(Heteropogoncontortus)等干旱稀树灌草丛植物群落为主,土壤为燥红土的河谷地区[1-5]。
长期以来,该地区造林树种单一,成活率极低。
因此,选择适合干热河谷造林抗旱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已成为该区生态恢复的首要任务。
从“八五”期间开始,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水分生理生态学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研究揭示了相思、合欢类等干热河谷适生树种具有特殊的水分平衡机制和较强的水分吸收能力[6-8]。
为进一步探讨典型造林树种的抗旱机理,本文选择5个树种为试材进行解剖学观察,探讨叶片组织结构解剖及其与干热环境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于2004年2—3月取自元谋干热河谷区海拔1 100~1 250 m人工林或天然次生林内,年均温达21.9 ℃,最热月均温在28.5 ℃(6月),最冷月均温15.9 ℃(12月),≥10 ℃的年积温为8 552.7 ℃,年均降雨量615.1 mm,干湿季节分明,5—10月降雨量占全年的94.6%。
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造林模式探索

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造林模式探索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深入,周边的自然环境已经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而为了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这一背景下,造林工作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
而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由于自身独特的地形特征以及环境特点,其内部植树造林工作很容易受到各类客观因素影响,严重限制了造林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
因此,文章首先对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造林的基本概述加以明确;其次,对植树造林的主要经验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的具体造林措施。
关键词: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造林模式引言:在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中,其整体植被分布十分稀疏,有着显著的焚风效应,再加上整体降雨量相对较少,蒸发量高于降雨量几十倍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使其成为了全球范围中的人工绿化的困难区,同时也属于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区,很难在内部展开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而在多年来的发展研究进程中,四川省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的绿化造林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深入分析绿化造林的工作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全新的造林模式,保证攀枝花干热河谷的绿化造林工作能够稳定开展。
1.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造林的基本概述攀枝花市的干热河谷地带,其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以及安宁河两岸区域中海拔约在1500M左右的区域中。
整体干热河谷地带的土层十分瘠薄,土壤之中的有机物含量极低,再加上降雨较为集中,使得土壤之中钾、磷等活性元素大量流失,土壤中的总体养分极差。
同时,干热河谷地带当中的气候特征主要就是干热以及干旱,并且由于雨水较为集中,地区的干湿季分明,特别是在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5月份这一时间段中,长达八个多月的旱季也严重影响了各种植物的生长,并且年度平均气温也高达20.3摄氏度,平均降雨量只有800毫米,但蒸发量却达到了2700毫米,在四月份到五月份中,雨水的蒸发量甚至高于降雨量二十倍左右,强烈的日照导致地表温度极高,厚度在40厘米的表土内部,含水量接近于零,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成为了我国热带西段当中的“孤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
作者:刘正本
来源:《现代园艺》2016年第06期
摘要:我国的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区,其植被覆盖率极低、水土流失、生态脆弱。
为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是重要和必要的手段。
而在树种的选择上,必须依据干热河谷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环境进行有效判断,确保树种的成活率和造林的效果。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干热河谷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进而分析该地区造林树种选择的具体探究方法,并对树种选择的要点问题作做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选择;方法
1干热河谷地区自然环境状况
所谓干热河谷,指的是拥有高温条件和低湿特点的河谷地带,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就我国的干热河谷地区分布来看,主要在金沙江、怒江等沿江地区,包括四川攀枝花市和云贵一带,在贵州兴仁县境内的北盘江及麻沙河流域一线有近2666.67hm2荒山需要绿化。
从干热河谷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来看,其气候特点突出,不仅有着较高的温度,同时降雨量较少,致使土壤长时间处于干燥状态。
另外,当地的水土流失情况严重,植被生长条件恶劣,二者恶性循环,致使其生态脆弱,多种自然灾害严重。
干热河谷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人为的乱砍乱伐及过度放牧;另一方面则源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局部小气候,干热河谷气候产生的热风是干旱和火灾产生的重要原因。
2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方法
基于残酷的自然环境状况,要想对干热河谷地区进行有效造林,必须确保树种选择的有效性,保证其能够经受住严酷的考验生存下来,还能不断延伸和拓展,实现地区植被覆盖率的上升。
为此,在充分考察地区气候和土壤等自然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树种的试验,才能确保树种选择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1试验准备工作
结合树种生长环境要求和经济性需求,特别选择山合欢、新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和木豆、黑荆、印度黄檀、干香柏、苦楝以及墨西哥柏等9种树种作为研究对象。
在试验地的设置上,以0.067hm2大小作为试验区块,将密度控制在1680株/hm2。
对树种施基肥,包括100g普钙和复合肥。
为有效防止虫害,回土前施以高丙体六六六,以不同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作为指导,以海拔高度作为主要区隔标准,完成树种的初步筛选试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调查统计各树种的成活率和苗木高度。
2.2试验探究过程
完成基础数据调查和统计后,将试验筛选树种的成活率、树高和冠幅生长量、地径等作为试验分析要素。
将各要素的平均值作为分母,实测值作为分子,并以树高和地径、冠幅比值和作为选择系数。
如最终得数大于选择系数,则该树种为合格树种。
同时,树种的选择不仅涉及树种遗传基因因素,即基因型值,还关系到其对生长环境适应的效应值,为此也应将其作为树种选择和定量计算参考标准。
2.3试验结果分析
从试验树种的造林保存率来看,木豆、黑荆和苦楝等保存率较高;从植株生长状况来看,新银合欢和木豆、苏门答腊金合欢等树种的平均株高均在100cm以上。
综合树种的树高、地径和冠幅、保存率等多种分析因素,结合树种选择指标计算方法来看,苏门答腊金合欢和新银合欢树种海拔在1200m的成活率较高,能够达到98%,具体表现为,前者适宜海拔1350m以下区域生长,后者适宜海拔1450m以下区域生长。
由此可知,此2种树种喜热而耐旱,应在相应海拔条件下生长。
同时,苦楝是所有树种中适应能力最强的树种,对于低温区域同样能够很好的适应。
3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选择的要点问题
干热河谷地区地处我国云贵川地区,其海拔差异相对较大。
低海拔区域的温度相对较高,高海拔区域在冬季时有一段时间的低温状况。
为此,在确保树种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的同时,应当考虑海拔因素,依据具体海拔情况选择最佳树种。
同时,不同树种对于土壤肥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可以把生存能力强的树种作为肥力较差区域的树种,自然和水利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可留作经济林建设区域,为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良性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4结语
干热河谷地区地处热带或亚热带,气候较为炎热,且降雨较少,生态条件较为恶劣。
为实现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优化策略的有效落实,在强调植树造林重要性的同时,做好树种的选择,才能有效克服干热河谷地区恶劣的生态状况,保证造林的效率和质量,稳步推进当地造林事业。
(责任编辑舒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