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噪音问题总结

合集下载

电机噪音实验报告结论

电机噪音实验报告结论

一、实验背景随着工业和民用领域的不断发展,电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然而,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还严重干扰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为了解电机噪音产生的原因及规律,本实验对电机噪音进行了测量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电机噪音产生的原因及规律;2. 分析不同工况下电机噪音的变化;3. 为降低电机噪音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备:声级计、电机、实验架、测试架、频谱分析仪等;2. 实验步骤:(1)将电机固定在实验架上,并确保电机稳定运行;(2)使用声级计测量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噪音值;(3)使用频谱分析仪分析电机噪音的频谱特性;(4)对比不同工况下电机噪音的变化规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机噪音产生的原因(1)电机本身的结构特点:电机内部存在大量的转动部件,如转子、定子、轴承等,这些部件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会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噪音;(2)电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电流和磁场的变化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进而产生噪音;(3)电机冷却系统:电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和散热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噪音;(4)电机周围环境:电机周围环境的振动、噪声等因素也会对电机噪音产生影响。

2. 不同工况下电机噪音的变化规律(1)电机转速:随着电机转速的增加,噪音值也随之增大。

这是因为转速越高,转动部件的振动越剧烈,从而产生更大的噪音;(2)负载:电机负载越大,噪音值越高。

这是因为负载增加导致电机内部温度升高,转动部件的振动加剧;(3)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越高,电机噪音值越大。

这是因为高温环境下,电机内部部件的膨胀和老化程度加剧,导致振动加剧;(4)电机冷却系统:电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和散热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与转速、负载等因素有关。

3. 电机噪音频谱特性分析通过频谱分析仪对电机噪音进行频谱分析,发现电机噪音主要集中在低频段,频率范围在几十赫兹到几百赫兹之间。

常见电机噪音的分析

常见电机噪音的分析

电机噪音与能源效率关系的研究
总结词
研究电机噪音与能源效率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噪音对电机性能的影响,进而提出有效的降噪措施。
详细描述
电机噪音与能源效率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通过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噪音产生的机理以及其对电机 性能的影响。这有助于开发出更高效、低噪音的电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测试、数值模拟和 数材料,吸收和降低噪音的 传播。
01 03
抑制方法
02
设计合理的通风 duct,降低 气流速度和湍流强度。
05 电机噪音的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电机噪音抑制材料的研究
总结词
研究新型材料以降低电机噪音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这些材料应具备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特点。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电机噪音抑制材料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这些材料需要具备高效吸收和阻隔噪 音的特性,同时还要环保和可持续,以适应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需求。研究的方向包括开发新型吸 音、隔音材料,以及优化现有材料的性能。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环境要求,制 定相应的电机噪音限值标准,以限制 噪音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声音质量等级
根据声音的品质、清晰度和悦耳度等 指标,对电机噪音进行等级划分,以 评价其可接受度。
检测设备
声压计
用于测量电机附近的声压级,是声压法的常用 设备。
声强探头和测量设备
用于测量电机发出的声功率,是声强法的常用 设备。
电机噪音的分类
按产生机理分类
可分为机械噪音、电磁噪音和流体动力噪音 等。
按频率范围分类
可分为低频噪音、中频噪音和高频噪音等。
按传播方式分类
可分为空气传播噪音和固体传播噪音等。
02 常见电机噪音的产生原因

三相电闸闭合后或三项空气开关闭合后,三相电机嗡嗡响、不转或转速很慢的原因

三相电闸闭合后或三项空气开关闭合后,三相电机嗡嗡响、不转或转速很慢的原因

三相电闸闭合后或三项空气开关闭合后,三相电机嗡嗡响、不转或转速很慢的原因1.引言1.1 概述概述三相电机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闸闭合后嗡嗡响、不转或转速很慢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会导致设备运行不正常,甚至造成设备损坏。

因此,了解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对于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三相电机闸闭合后嗡嗡响、不转或转速很慢的问题进行探讨。

通过分析三相电闸闭合和三项空气开关闭合后的影响,我们将深入研究引起这些问题的各种原因。

我们将从电路故障、电机内部故障以及外部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的本质。

在正文部分的具体内容中,我们将逐一介绍三相电闸闭合后电机嗡嗡响的原因以及三相电闸闭合后电机不转或转速很慢的原因。

同时,我们也将详细讨论三项空气开关闭合后电机嗡嗡响的原因以及三项空气开关闭合后电机不转或转速很慢的原因。

通过分析这些原因,我们将提供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帮助读者解决这些问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之,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三相电机嗡嗡响、不转或转速很慢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法,以确保设备顺利运行。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文章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框架,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本文的内容安排和逻辑顺序。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部分:首先,通过概述引入本文的主题,简要介绍三相电闸闭合后或三项空气开关闭合后,三相电机出现嗡嗡响、不转或转速很慢的问题,并阐明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紧接着,文章将详细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将阐述三相电闸闭合后电机嗡嗡响的原因,逐步剖析可能的原因,并在每个原因之后给出解释。

其次,将探究三相电闸闭合后电机不转或转速很慢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然后,将分析三项空气开关闭合后电机嗡嗡响的原因,详细讨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电机噪音问题解决方案与调试技巧

电机噪音问题解决方案与调试技巧

电机噪音问题解决方案与调试技巧电机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力驱动设备之一,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电机运行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噪音,这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带来很多不便。

为了解决电机噪音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和调试技巧。

首先,了解电机噪音的原因十分重要。

电机噪音通常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导致的:机械振动、电磁振动、通风噪音和轴上振动。

机械振动指的是电机的机械部件在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引起的噪音;电磁振动是由于电磁力作用引起的振动导致的噪音;通风噪音是电机内部用于冷却和通风的风扇或风筒引起的噪音;轴上振动则是电机轴承和连接器件产生的振动导致的噪音。

为了解决电机噪音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调试技巧。

首先,对于机械振动引起的噪音问题,可以使用减振措施来降低振动,如使用减振垫或减振脚来隔离电机与支座之间的接触,减少振动的传导。

此外,可以对电机外壳进行加固,使其更加牢固,减少振动产生的噪音。

其次,对于电磁振动引起的噪音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电磁屏蔽的方法来降低噪音。

可以在电机的引线上添加电磁屏蔽材料,或者在电机的外壳上添加电磁屏蔽板,来减少电磁辐射和振动引起的噪音。

另外,我们可以优化电机的设计,减少电磁力的作用,从而减少噪音的产生。

此外,通风噪音是电机运行时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通风噪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首先,可以优化电机的通风系统设计,选择合适的风扇叶片材料和结构,使其在运行时产生较少的风噪。

另外,可以采用降噪罩或隔音棉来隔离电机内部的噪音,从而减少外界对噪音的感知。

最后,轴上振动也是电机噪音问题中常见的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首先,可以选择质量较高的轴承和连接器件,减少振动的产生。

其次,可以在电机的轴上添加平衡铅块,来平衡轴的重量分布,减少轴上振动的产生。

另外,电机的安装和调试也是减少轴上振动的重要环节,确保电机的平衡性和轴与设备的配合性,可以有效减少振动和噪音。

电机振动噪音的原因及对策

电机振动噪音的原因及对策

电机振动噪音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在经济的发展和制造自动化的提高,电动机的用量与日俱增。

尤其是在发电和工业等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电机噪音的不合格引起相关产品的振动、噪音问题,会影响电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关于电机噪音的研究十分复杂,其中涉及机械振动、物理声学、数学、电磁等多个领域。

根据噪音产生的原因,通常将电机噪音分为电磁噪音、机械噪音和空气动力噪声。

关键词:电机噪音;原因;对策引言振动与噪音是电机重要的技术指标,如何降低电机的振动与噪音是中小型电机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根据噪音产生的原因,通常将电机噪音分为机械噪音、通风噪音和电磁噪音。

1.机械噪音机械噪音是由电机运转部分的摩擦、撞击、不平衡以及结构共振形成的。

还有很大机械噪音都是由轴承引起的。

由于轴承随电机转子一起旋转,因滚珠、内圈、外圈表面的不光滑,它们之间有间隙,滚珠的不圆或内部混合杂物,而引起它们间互相碰撞产生振动与噪声。

其产生的噪声值与滚珠、内外圈沟槽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及形位公差等有很大关系。

有人认为,只要采用精密轴承就可以降低轴承噪声,殊不知使用后,反而使噪声增加。

原因是轴与轴承内圈的配合过紧,使精密轴承的内圈变形大于普通轴承的变形量,因而跳动、振动加大,噪声上升。

所以轴承与轴承室、轴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1.1机械噪音的降低对策(1)气隙不均匀及转子同心度差,会产生电磁噪音;需提高制造工艺水平,确保工装以及设备工作状态良好。

(2)定子铁心与机座装配采用的过盈尺寸在装配前进行检测,不应使用过盈配合值偏小,造成定子铁心轴向移动,也不应使用过盈配合值偏大,造成机座存在内应力,在机座止口加工后产生椭圆,影响定转子的同轴度,从而出现电磁噪声和振动现象。

(3)端盖是电机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加工精度直接影响电机的运行可靠性,因端盖内孔尺寸变形或端盖与机座装配后挤压造成轴承室变形,轴承压装后造成损伤或变形引起异音。

因此在电机组装前对端盖和机座进行模拟装配,确保轴承室内孔尺寸变形量在0.03mm范围内才可以组装。

电动机的噪音控制与降低

电动机的噪音控制与降低

电动机的噪音控制与降低电动机在工业生产、家庭用电和交通运输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伴随着电动机的使用,噪音问题也随之而来。

噪音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控制和降低电动机噪音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动机噪音产生的原因,以及一些常用的噪音控制方法。

1. 噪音产生原因电动机噪音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1 机械振动:电动机内部的旋转零部件和连接装置会产生机械振动,进而引发噪音。

1.2 空气流动噪音:电动机在运转时产生的空气流动也会由于速度、压力和结构等因素引发噪音。

1.3 电磁噪音:电动机在使用时电流会产生磁场,电流和磁场的交互作用也会产生噪音。

2. 噪音控制方法为了控制和降低电动机的噪音,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2.1 优化电机设计:通过改进电机设计来减少机械振动和噪音产生。

例如,在电机的结构中采用减振材料,加强连接装置的密封性等。

2.2 降低电机转速:降低电机的转速可以减少机械振动和风噪音。

适当选择低转速电机可以有效控制噪音水平。

2.3 减少传导噪音:通过减少传导噪音的传播路径来降低噪音水平。

例如,在安装电动机时使用减震支架或减震垫片可以有效减少噪音的传导。

2.4 电磁屏蔽:在电机周围安装电磁屏蔽材料可以减少电磁噪音的辐射。

2.5 隔音罩或隔音室:在电动机周围建立隔音罩或隔音室可以有效地隔离噪音,并降低噪音对周围环境的扩散。

3. 噪音降低的意义控制和降低电动机的噪音对个人和环境的健康至关重要。

3.1 保护工作者:在工业生产中,电动机的噪音可能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如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害等问题。

降低电动机噪音可以为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3.2 促进社会和谐:减少电动机噪音可以降低城市交通和家庭电器等领域对环境噪音的贡献,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 噪音控制的挑战和前景电动机噪音控制面临一些挑战,如成本,技术难题等。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噪音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无刷电机电磁噪音振动的最主要原因分析和有效解决途径

无刷电机电磁噪音振动的最主要原因分析和有效解决途径

这个板块中关于噪音的问题非常多。

在此我总结了 1 下,只从最常见发生机率最大也是刚刚开始做无刷最容易忽视的情况做 1 个分析和有效解决方案,我看好多的噪音求助就属于我下面要说的噪音种类了。

先说这种情况下的原因,解决方案相信大家看完了就应该知道怎么做了。

所有的电动机均呈现某种形式的齿槽效应。

齿槽效应越低电动机转动越平稳。

在电动机和电动机的铁芯结构中的磁体所产生的非均匀磁场形成了齿槽效应:当转子中的磁体切割定子齿时产生磁力。

当磁力从 1 个齿转到另外 1 个齿时,磁力帮助或阻止转动,使转子有规律的加速或者减速。

不均匀的磁拉力产生的齿槽效应。

电动机转动不平稳会引起速度脉动和转矩脉动、效率损耗、振动和噪音。

速度脉动是指全过程内的速度变化或者速度波动;而转矩脉动则描述了全过程内的转矩变化,槽中绕铜导线将增加这一效果。

而从 1个齿到另外 1 个齿的不平衡拉力也在转子中产生了径向偏差,根据这一个产生的齿槽效应的强弱,相应幅度的电磁振动和电磁噪音将随之出现。

这种情况在无刷电机中表现最为明显。

根据这个基础在保证满足基本性能要求情况下,调整相关参数或气隙或磁钢磁场强度或者其他,只要是减弱齿槽效应的就可以,相对来说已经做好的电机调气隙是最方便的,直接降低了气隙磁密,这样可以解决或者削弱90%(这里不是说噪音的幅度是说电磁噪音的种类)以上的电磁噪音,只不过需要牺牲其他方面的性能。

具体调整矛盾的程度自己把握控制。

至于为什么,因为不管是电枢结构或者是电磁参数不当或者材料共振频率或者其他原因所形成的电磁振动噪音最终要表现于外时,必须得通过1 个途径,那就是气隙。

控制了气隙也就可以直接影响电磁振动。

这里要说明一下电磁振动是电磁噪音的声源,他们本为 1 体,只不过因为其他相关原因表现出来的幅度不同而已。

这里我有点疑惑,这个相对于做过成熟的无刷设计者来说应该是众所周知了的问题吧?为什么没人把它明白的说出来,这个论坛上我没见到人说,只看见到处的噪音求助和讨论。

常见电机噪音的分析

常见电机噪音的分析

二、常见噪音的分类 1、电磁噪音 2、风道噪音 3、机械噪音
三、各种噪音的基本类型特点 1、电磁噪音 ①倍频噪音:电源频率的倍数。 ②齿谐波噪音:定、转子偏心、槽配合不当,
转子不平衡引起的噪音。 ③滑差噪音:风叶与轴配合不牢引起。 2、风道噪音 ①笛鸣噪声:风扇旋转使气体周期脉动及气流
碰撞固体物产生单调声,也就是我们通常说 的“口哨效应”。 ②涡流噪声:风扇叶片转动时使周围气体产生 的涡流声,其频谱范围较宽。
以上案例中主要是通过改善电机减振机构来实现噪音整改的。
案例五
08年质控部抽测发现新亚厂家FW30X电机整改运行,有峰值噪音。通过分析认为是电机轴与风叶结合部位 匹配不良引起的滑差噪音。通过解剖发现风叶扁位要比电机轴扁位长一些,两者配合时存在虚位。
随后要求注塑分厂对风叶注塑模进行改进,改后的风叶与电机轴结合更牢固了,测试证明整机的滑差噪音 得到了控制。
案例四
前期50柜机所用的中山南丰LN35Y电机噪音问题一直困扰着生产和售后,通过对比发现,该电机胶圈所用 胶圈有两上品牌,一种为GY、一种为RK,两种胶圈虽然硬度都符合要求,但通过各种试验证明GY胶圈的 减振效果要好于RK胶圈。
整改过程当中要求南丰LN35Y电机全部采用GY胶圈,生产线再很少有噪音问题反馈,09年售后比08年售后 也有较大的改善。
随后厂家整改了电机端盖的加工精度,经我司总装生产线验证,效果良好。
以上案例中的噪音主要是因电机加工精度偏低,定转子偏心引起的电磁噪音。
案例三
前期总装频繁反馈南丰厂家50、72柜机所用的LN40、LN35系列电机噪音问题十分突出,LN40系电机08年售 后故障率排名首位,主要问题为整机噪音。
转子质量分布不均匀时,产生重心位移,不平衡重量在转子旋转时将产生单边离心力。 (6)滚动轴承异常产生的机械振动 (7)轴向间隙偏大引起的振动 (8)安装、调试不良引起的机械振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 转载:电机噪声问题总结
电机2010-07-08 08:02:52 阅读2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异步电机降低电磁噪声的方法:
(1)合理选择气隙磁密。

(2)选择合适绕组形式和并联支路数
(3)增加定子槽数以减少谐波分布系数
(4)合适的槽配合
(5)利用磁性槽楔
(6)转子斜槽
消除电机电磁噪声主要就是削弱谐波分量,尤其是那些频率和机座频率比较接近的谐波,如果不消弱这些谐波的话就很有可能引起共振而导致震动过大,产生很大的噪声。

选择合理气隙,异步电机因为需要从电网上吸收无功电流建立励磁磁场,因为异步电机气隙不能太大,否则电机的功率将很低,但是也不能太小,太小了则给生产制造增加困难,并且有可能因定转子同心度不够产生的单边磁拉力导致轴的就形而造成定转子相擦。

增加槽数则会使电机的铜材料用量增加和绝缘材料用量的增加,即增加电机的成本。

一般为了消除齿谐波,异步电机一般都会采用转子斜槽。

同步电机因转子斜极不方便而采用定子斜槽,通常都斜一个定子齿距。

磁性槽楔在中小型电机中通常都不采用。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中小型电机降低噪声的主要方法还是选择合适的槽配合和选择合适的气隙以及斜槽。

另外机械结构的加工精度以及装配都会对电机的噪声产生很大的影响。

1、对于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电磁噪音较大:
1)、适当增加机座断面惯性矩,避开共振区;
2)、同步凸极机可以通过计算,适当增加或减小极靴宽度来改善磁场分布,使得基波更接近正弦波,从而降低高次谐波分量,达到降低电磁噪音的效果;
3)、选择更加适当的定子绕组接线轮换数,可以有效的降低电机绕组产生的反转波,从而降低噪音; 4)、对于齿谐波含量较高的,可以采用磁性槽靴。

2、至于新设计的电机:
1)、选择合适的槽数配合;
2)、选择合适的极距;
3)、增加并联支路数;
4)、凸极机的,要选择合适的极靴宽度;
5)、在电机性能保证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气隙磁密;
6)、通过工艺保证定转子的同心度,使得单边磁拉力趋于零。

实践证明:电机电磁噪音的主要矛盾是定转子槽配合、转子斜槽及定转子的同心度。

降噪措施主要是选用优秀的定转子槽配合及合理的转子斜槽宽,同时使电机气隙尽可能均匀。

电磁噪音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对任何电机都是; 关键是有个度(量值), 有些人或客户对此近乎疯狂,听噪音几乎要恨不得钻到马达里面去; 对电机的噪音超标, 那时不允许的.我常对客户说,要马达没噪音, 马达不转就一点噪音就没有了.
永磁DC降低电磁噪声的方法:
1)尽可能增多电枢槽数,适当加大电动机的气隙,以降低气隙磁阻不均匀度,减少由此产生的转矩脉动;
2)减少槽口宽度,采用磁性槽楔,以减少气隙磁阻的变化,削弱磁阻转矩;
3)采用奇数槽,使电动机的槽数与极对之间无公约数,以削弱电枢转动时引起的电动机磁场的波动,减少转矩脉动;
4)采用斜槽,以削弱或消除齿谐波磁场所引起的转矩脉动。

一些书中还提到更高明的方法:
采取特殊的电枢结构,如无铁芯电枢、无槽电枢结构、动圈式结构及印制电路绕组等(这些方法,目前还没验证过)。

电磁噪声
电磁噪声由电磁场交替变化而引进某些机械部件或空间容积振动而产生的噪声,叫电磁噪声。

电磁噪声的主要特性与交变电磁场特性、被迫振动部件和空间的大小形状等因素有关。

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和镇流器等发出的噪声是典型的电磁噪声。

主要是一个是定转子之间的槽配合,
Y系列电机
工艺加工或设计上的问题:
1、定、转子铁芯叠压不紧密(无法达到或接近叠压系数),或冲片在叠压前毛刺较大,都会引起整机装配后噪音较大,因此叠压前先初毛刺,并一定要保证叠压系数;
2、在设计方面可考虑轴向串动量是否给的合适,转子斜槽是否给的合适(尽量降低附加转矩),Y系列使用热轧片,一般铁损和磁化强度等磁性能都较差,选不合适会直接引起电磁噪音,因此,要保证轴的加工公差,精度,保证斜槽和材料都能较好的与电机融为一体,发挥出最优越的性能。

3、转子中是否有断条,气孔,转子加工中平衡配重是否配的合适等都会影响装配后的整机质量,从而产生噪音,装配后一定要进行平衡实验。

影响电磁声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电气间隙不均匀,所以控制定子内孔与转子外圆的同心度至关重要
识别的最好方法是通断电方法
通过通断电前后噪声的对比来检验是机械噪声还是电磁噪声!如果断电后与先前的相比主要的噪声没有了,那么是电磁为主,如果还有以机械为主!反复检验通过对比能得出结论!
DC永磁微电机的噪音原因:
1.机械噪音;铁芯和转子动平衡不好;磁拉力大
2.电磁噪音:磁拉力大,换向问题,磁场设计。

加工时保证同心度,避免转子偏心产生单边磁拉力
电机的负载噪声主要是电磁噪声,电磁噪声的产生与槽配合和槽斜度有很大关系。

据书上介绍:132S-4取36/32槽配合时,噪声为58.3dB(A),取36/28槽配合时,噪声为40.2dB(A),取36/44槽配合时,噪声为39.1dB(A);160L-6取36/33槽配合时,噪声为68.0dB(A),取36/42槽配合时,噪声为52.1dB(A);180L-6:槽配合为54/44为前提,槽斜度取1.0时,噪声为69.4dB(A),槽斜度取1.23时,噪声为66.7dB(A);280S-6:槽配合为72/58为前提,槽斜度取1.0时,噪声为96.6dB(A),槽斜度取1.24时,噪声为90.6dB(A),槽斜度取1.33时,噪声为87.3dB(A)。

气隙值的大小,除对电磁性能有影响外,同时也影响负载噪声。

因此,要充分考虑各个因素的取值大小,还要通过必要的试验来验证。

所谓单边磁拉力,对于单相异步机来讲,可以通过主相通电,只产生脉振磁场和单方向磁拉力来判断,如果出现明显的机械共振音,那电动机在运行时必然会因为磁拉力的不均匀产生偏大的振动和噪声,这也是判断气隙是否均匀的一种依据。

对于三相机,也可以参考该方式判断。

设计中选项择最佳极弧系数,极靴边缘处的气隙与极靴中心处的气隙的比值等于1.5,使得主磁场趋于正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