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腹痛中医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腹 痛中西医护理常规

腹 痛中西医护理常规

腹痛急性腹痛以胃脘之下、耻骨毛际之上部位卒然出现剧烈疼痛,而且变化迅速为主症。

病位在大肠、小肠、胞宫、膀胱,临床辨证可分为虚寒证、气滞证、血瘀证、食积证。

西医学中胰腺炎、阑尾炎、消化道肿瘤、肠梗阻或肠寄生虫等引起的腹痛,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要点】1.按外科有关痛证应急处理。

2.观察腹部三大症候群(腹膜刺激症候群、肠梗阻症候群、腹腔内出血症候群),如有发生应立即报告医师。

3.饮食有节、宜清淡,忌肥厚油腻饮食,勿饮酒。

急性腹痛未明确诊断时应禁食。

4.安慰体贴患者,避免精神刺激,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烦躁、恼怒不安等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查体和治疗。

5.临症施护:(1)虚寒型腹痛,腹痛遇寒则发,宜保暖避寒,腹部可用腹带或置热水袋,忌生冷饮食。

(2)腹内有痈脓者,取半卧位,以防毒邪上壅。

(3)腹痛剧烈者,可遵医嘱针刺中脘、内关、天枢、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寒证可艾灸神阙、关元、中极,内服生姜糖水或用莱菔子、生姜炒热熨腹部。

(4)腹胀痛者可耳穴压籽大肠、小肠、交感穴,或针刺气海、足三里穴,也可行肛管排气。

(5)腹痛伴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予大黄30g煎水保留灌肠,或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

6.耳穴调护:选取大肠、腹、神门、脾、胃、交感等穴。

7.腹痛并发便血、高热、神昏、厥脱者,参照有关章节护理。

附:【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1)虚寒脘腹剧痛:1)证治:胃脘腹部剧痛,手不可以近,痛处上冲,腹满呕吐,不能饮食,或腹中辘辘有声。

治宜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方用大建中汤合吴茱萸汤加减。

2)护理:①病室适宜向阳,室温可以略偏高。

室内保持安静,避免刺激因素。

虚寒型腹痛者,遇寒则腹痛加剧,故应注意腹部的保暖避寒。

②安慰、体贴病人,消除其紧张不安情绪。

腹痛剧烈者,应卧床休息。

③合理安排饮食,以少量多餐为原则。

急性、腹痛甚者,要暂时禁食,痛减后适宜予温、软、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虚证者,进食适宜温热,忌生冷瓜果、油煎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多食补中益气温胃之品,如扁豆、莲子、大枣等,或以良姜炖鸡块、姜韭牛奶羹、椒盐火腿等食用。

妇人腹痛中医治疗、总结及评估

妇人腹痛中医治疗、总结及评估

妇人腹痛中医治疗、总结及评估妇女不在行经、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者,称为“妇人腹痛”,亦称“妇人腹中痛”。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盆腔炎、子宫颈炎、子宫肥大症及盆腔淤血症等引起的腹痛。

主要机理为冲任虚衰,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及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不通则痛”。

急性盆腔炎绝大部分由阴道和宫颈的细菌经生殖道黏膜或淋巴系统上行感染引起,少数是由邻近脏器炎症(如阑尾炎)蔓延及血液传播引起。

是指发生于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输卵管、卵巢、子宫旁组织、盆腔腹膜等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

凡有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脓性或脓血性白带;月经期患者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伴有发热、头痛,膀胱直肠刺激症状排尿困难、尿急、尿频和里急后重、排便困难,严重者出现腹膜炎表现:腹胀、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妇科检查阴道可有充血,宫颈举痛,宫颈口可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子宫略大有压痛,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压痛明显,扪及块状物;宫骶韧带增粗、触痛;若有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时,可扪及穹隆有肿块且有波动感等症状者,同时伴有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

(2)血液培养,官颈管分泌物和后穹隆穿刺液涂片找到淋球菌可确诊。

(3)后穹隆穿刺抽出脓液有助于盆腔炎诊断。

(4)B超可发现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积脓。

诊断若具备以下条件即可,即下腹压痛、附件压痛和宫颈举痛或摇摆痛。

下列附加条件可增加诊断的特异性,包括体温>38℃、血WBC>10×10的9次方/L、C反应蛋白升高,宫颈分泌物涂片或培养见淋球菌或沙眼衣原体阳性、后穹隆穿刺抽出脓液、双合诊或B超发现盆腔脓肿或炎性包块。

1.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半卧位,使脓液积聚于子宫直肠陷窝。

(2)高热采用物理降温,腹胀需行胃肠减压。

(3)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

2.中医中药治疗⑴中药口服⑵中药灌肠⑶腹部烤电活血化瘀、疏风散寒、消肿止痛⑷中药灌肠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散寒除湿,3.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感染药物,由于急性盆腔炎常为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等的混合感染,故常需联合应用抗菌药。

带下证盆腔炎中医护理常规

带下证盆腔炎中医护理常规

带下证(盆腔炎)中医护理常规带下证为毒邪感染,热伏胞中,影响气血运行,致使气血瘀滞、冲任受损所致。

带下证以妇女在行经、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能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月经史、生育史、流产史、经期卫生习惯。

(2)了解患者有无腹痛及其程度、性质。

(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带下。

(5)中医证型:①湿热瘀结证。

证候:下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

舌质红,苔黄腻。

②气滞血瘀证。

证候:下腹刺痛,带下量多,经行不畅、有块,情志不畅。

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

③寒湿瘀滞证。

证候:腰腹冷痛,带下色白质稀,伴月经量少或后期痛经。

舌质暗,苔白腻。

④肾虚血瘀证。

证候:下腹绵绵作痛,腰做酸痛,带下色白质清稀,头晕耳鸣。

舌质暗淡,苔白。

⑤气虚血瘀证。

证候:下腹坠痛,带下量多,色白,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

舌淡暗,苔白。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

(3)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取半坐卧位休息Q(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5)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患者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有利于炎性分泌物引流和炎症局限,观察并记录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Q②测量患者生命体征,高热者遵医嘱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

③注意观察患者腹痛情况,如突然腹痛加剧、拒按、高热、寒战、恶心、呕吐,带下量由少增多、脓样、夹血、有恶臭,应通知医生,确定是否为脓肿破裂,并做好急诊剖腹探查的术前准备。

④患者若有腹胀,可轻轻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时遵医嘱予以胃肠减压。

⑤遵医嘱准确给予抗生素、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并观察输液反应。

(6)给药护理:中药主要起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宜饭后温服,服药后观察腹痛是否减轻,体温是否下降。

(7)饮食护理:①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症状护理-腹痛(含中医内容)

症状护理-腹痛(含中医内容)

妇科疾患的腹痛
一.急性附件炎:剧痛、压痛和反跳痛、发热。 二.卵巢蒂扭转:突然的剧痛、下腹部可触及包块、压
痛。 三.宫外孕:激烈的下腹部疼痛和出血,无月经、面色
苍白、恶心、呕吐、脉搏细弱。 四.生理痛:未婚女性功能性的痛经(原发性):主要
由于子宫肌肉过度痉挛,子宫肌层和内膜血管收缩、 子宫缺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不均衡、子宫发育不全、 心理紧张等因素,一般在结婚后,会自然治愈。
三、中医病因病机
1、外感时邪
2、饮食所伤
3、情志失调



外感风寒暑湿热邪,内侵腹 中,使脾胃肠道运化功能失 调,传导失职,气机阻滞, 腑气不通而发腹痛。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 脾胃,或恣食辛辣肥甘,湿 热内审,或误食馊腐、不洁 之物,或过食生冷,使得脾 胃健运失常,气机通降不利, 发为腹痛。
情志不畅,恼怒伤肝,肝主 疏泄功能失常,气滞血瘀, 或肝气横逆,侵犯脾胃而致 脾胃不和、气机阻滞,不通 则痛。
三.粪便常规:血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大便含有白细胞提示肠道炎症。
四、护理评估
异常化验指标:
四.血生化:血、尿淀粉酶升高可能是急性胰腺炎,也可能是肠系膜血管栓塞、小肠梗阻或消 化性溃疡穿孔等疾病;尿素氮升高可能是尿毒症;血糖升高可能为糖尿病。
五.肝功能检查:血胆红素、转氨酶等升高对诊断肝胆疾病有一定帮助。 六.腹水检查:腹腔穿刺抽取腹水做腹水常规检查、腹水淀粉酶测定或腹水细菌学检查。
四、护理 评估
评估内容解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 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3、伴随症状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 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腹痛中医护理方案

腹痛中医护理方案

腹痛中医护理方案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腹痛中医护理方案的详细信息,帮助患者缓解
腹痛症状并促进康复。

中医护理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调理和日
常生活建议等内容。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治疗腹痛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腹痛可
能由气滞、瘀阻、湿困等不同原因引起。

因此,中医师会根据患者
的具体病情,开方配制中药,以调理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病情的
好转。

患者应按医嘱准时服用中药,并注意剂量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针灸调理
针灸是另一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法,可以缓解腹痛症状。

通过
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
能力。

针灸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
行针灸治疗,一般需要多次疗程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日常生活建议
除了中药治疗和针灸调理,患者还可以通过改变日常生活方式,缓解腹痛症状。

以下是一些建议:
-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和
生冷食物。

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保持饮食均衡。

- 运动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腹痛症状。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等。

- 心理调节:腹痛症状与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因此保持良好
的心态、积极应对问题,可以有助于缓解症状。

- 规律生活: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建立规律
的作息惯。

请注意,本文中提供的腹痛中医护理方案仅供参考,具体治疗
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中医师进行判断和指导。

妇人腹痛中医诊疗方案

妇人腹痛中医诊疗方案

妇人腹痛中医诊疗方案一、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型:腹痛剧烈,拒按,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

2.脾虚湿阻型:腹痛隐痛,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3.肝胆湿热型:腹痛剧烈,喜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我们可以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气滞血瘀型(1)通络止痛方处方:川芎,当归,红花,川穹,赤芍,益母草,乌草,艾叶。

功效: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方法:将以上药物制成粗粉状,每天早晚饭前用温开水送服。

(2)调理气机方处方:柴胡,白芍,香附,甘草,枳壳,麦芽。

功效:舒肝解郁,调和气机,缓解腹痛。

方法:将以上药物煎煮后,每天分成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2.脾虚湿阻型(1)健脾化湿方处方: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炙甘草。

功效:健脾化湿,缓解腹痛。

方法:将以上药物煎煮后,每天分成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2)补中益气方处方: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枸杞子。

功效:益气养血,调理脾胃,缓解腹痛。

方法:将以上药物煎煮后,每天分成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3.肝胆湿热型(1)清热利湿方处方:黄芩,苦参,黄连,栀子,泽泻,陈皮,半夏。

功效:清热利湿,缓解腹痛,改善大便。

方法:将以上药物煎煮后,每天分成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2)肝经疏泄方处方:柴胡,茵陈,丹参,牡丹皮,龙胆草,香附。

功效:疏肝理气,缓解腹痛。

方法:将以上药物煎煮后,每天分成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以上方案为中医常用的一些治疗方案,但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在服药期间,如果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加重,建议及时就诊中医医生,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饮食清淡,避免辛辣食物、寒凉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有助于腹痛的缓解。

妇人腹痛中医护理常规

妇人腹痛中医护理常规

妇人腹痛中医护理常规
1、疾病名称妇人腹痛
2、临床表现
以下腹部疼痛或坠胀痛,甚至剧痛,以及腰骶疼痛、高热、白带增多,呈脓性秽臭,月经异常,低热为主要表现。

3、临症护理
(1)脾虚者勿劳
(2)淤互结证者,中药灌肠,药液位38°插入直肠14cm,月经干净后3—5天开始治疗。

4、饮食护理
(1)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为宜
(2)忌食辛辣、油腻、煎炸之物
5、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效果
(2)服用湿补脾肾、去湿之药者,忌食生冷、肥甘之品及酒
(3)使用外用药时,应注意观察局部有无不良反应
6、情志护理
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精神愉快
7、健康指导
(1)慎起居,避寒湿,勿劳,节房事
(2)减少人工流产,避免多产
(3)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内裤清洁
(4)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精神愉快。

腹痛的中医护理

腹痛的中医护理

腹痛的中医护理
背景介绍
腹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以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比如消化系统紊乱、肠
胃炎、肠道感染、腹膜炎等等。

中医认为,腹痛是由气血运行不畅或者脏器功能失调引起的,治疗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调理气血、调理脏腑等。

中医疗法
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是治疗腹痛的经典治疗方式,常用中药包括柴胡、黄芩、黄连等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消炎、杀菌、止痛,同时还能促进腹部血液循环,缓解肠胃疼痛。

饮食调节
根据中医认为,饮食也是治疗腹痛的重要手段。

在饮食方面,需要避免食用辛辣、过于刺激性的食物,同时推荐食用一些易于消化的食品,比如燕麦片、粥类等。

此外,熬制一些中药饮品,比如薄荷茶、山楂汤等,也有助于缓解腹痛。

穴位按摩
针灸和推拿按摩是中医经典疗法,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帮助腹部脏器的恢复。

常用的穴位包括“中极穴”、“四缝穴”等,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注意事项
治疗腹痛需要注意一下事项:
•不要暴饮暴食,避免吃过多的刺激性食品;
•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调节腹部的肌肉和脏器;
•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如果痛感持续加剧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要尽快就医。

结论
腹痛是一种需要认真对待的症状,通过中医护理可以促进病情的缓解和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腹痛的过程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而非单一的治疗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人腹痛中医护理常规
1、疾病名称妇人腹痛
2、临床表现
以下腹部疼痛或坠胀痛,甚至剧痛,以及腰骶疼痛、高热、白带增多,呈脓性秽臭,月经异常,低热为主要表现。

3、临症护理
(1)脾虚者勿劳
(2)淤互结证者,中药灌肠,药液位38°插入直肠14cm,月经干净后3—5天开始治疗。

4、饮食护理
(1)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为宜
(2)忌食辛辣、油腻、煎炸之物
5、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效果
(2)服用湿补脾肾、去湿之药者,忌食生冷、肥甘之品及酒
(3)使用外用药时,应注意观察局部有无不良反应
6、情志护理
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精神愉快
7、健康指导
(1)慎起居,避寒湿,勿劳,节房事
(2)减少人工流产,避免多产
(3)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内裤清洁
(4)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精神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