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色素

合集下载

食用色素

食用色素

三、食用天然色素-常见天然 色素
• 甜菜红 ——有蔬菜提制而成,安全性较高。--生产需 要添加。 • 姜黄——直接植物研磨而成 • 姜黄素——有机溶剂的提取制得 • 红花红、黄——红花中提取--最适用于含有 维生素C得饮料。
三、食用天然色素-常见天然色素
• 焦糖 • 焦糖亦称酱色,是我国传统使用的色素之一, 为红褐色或黑褐色的液体或固体。 • 制法 • 焦糖可分为不加铵盐(非氨法制造)和加铵盐(如 亚硫酸铵)生产。加铵盐生产的焦糖色泽较好, 加工方便,得率亦较高,但有一定毒性 • 非氨法制造液体焦糖是把饴糖、淀粉水解物、 糖蜜及其它糖类物质在 160 、 180℃的高温下 加热使之焦化,最后用碱中和制得。粉状或块 状焦糖是将液体焦糖用喷雾干燥或其它方法干 燥而成
• 加工中选用适当的色素,得到令人满意 的食品
• 分类——按照食用色素按其来源和性 质,可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 色素两大类
• 合成色素:主要是利用有机物合成某种 颜色的色素,目前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 合成色素主要是水溶性食用色素。 • 天然色素:主要是利用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制取的,在着色性能方面和合成色 素相比相差很大,因此天然色素使用范 围很广。
概述
概述
• 合成色素的两面性:
• 人工合成色素一般较天然色素色彩鲜 艳,坚牢度大,性质稳定,着色力强, 且可取得任意色调,加之成本低廉, 使用方便,故天然色素逐渐被合成色 素所代替 • 合成色素很多属于煤焦油染料,不仅 既无营养价值,而且大多数对人体有 害 • 可能受到重金属等的污染
概述
• 色素着色的作用原理
• 不同的物质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如果某物 质所吸收的光,其波长在可见光区域,那未 被吸收的光波被反映出来的,呈现颜色。

饮食中的食用色素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危害

饮食中的食用色素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危害

饮食中的食用色素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危害在我们日常的饮食中,五颜六色的食品常常让人垂涎欲滴。

然而,这些诱人的颜色背后,很可能隐藏着食用色素的身影。

食用色素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中,以增加其视觉吸引力,但它们并非完全无害。

那么,饮食中的食用色素到底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哪些危害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食用色素的分类。

食用色素通常分为天然食用色素和人工合成食用色素两大类。

天然食用色素一般来自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例如从胡萝卜中提取的胡萝卜素、从葡萄皮中提取的花青素等。

这些天然色素相对较为安全,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潜在风险。

而人工合成食用色素则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常见的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等。

人工合成食用色素可能会对儿童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儿童的身体尚在发育阶段,对于化学物质的代谢和解毒能力相对较弱。

长期摄入人工合成食用色素可能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障碍等问题。

有研究表明,某些人工合成食用色素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干扰大脑正常的功能运作。

对于成年人来说,食用色素也可能引发一些健康问题。

一些人可能对特定的食用色素过敏或敏感,导致出现皮肤瘙痒、红肿、腹泻、呕吐等症状。

此外,长期大量摄入食用色素还可能对肝脏和肾脏造成负担。

肝脏和肾脏是人体主要的解毒和排泄器官,过多的色素需要它们进行代谢和排出,长期的高负荷工作可能会影响其功能。

食用色素还可能与其他食品添加剂相互作用,产生协同或叠加的不良影响。

例如,与防腐剂、甜味剂等同时存在时,可能会增加对身体的潜在危害。

在某些情况下,食用色素还可能影响我们的食欲和饮食选择。

过于鲜艳的颜色可能会误导我们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判断,让我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看起来好看但实际上可能并不健康的食品。

此外,一些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或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可能会违规超量使用食用色素,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食用色素对人体的危害风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减少食用色素对身体的潜在危害呢?首先,尽量选择天然、无添加或少添加食用色素的食品。

食用色素 国家标准

食用色素 国家标准

食用色素国家标准食用色素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的化学品,它能够增加食品的色彩,提高食品的吸引力。

然而,由于食用色素直接涉及到人们的饮食安全和健康问题,因此其国家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标准是对产品质量、安全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其制定的目的在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在我国,食用色素的国家标准主要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并监督执行。

食用色素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对食用色素的分类、命名、标识、规格、检验方法、贮存条件等方面的规定。

首先,食用色素的国家标准对食用色素的分类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其来源和化学结构的不同,食用色素被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

天然色素主要来自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天然物质,如胡萝卜素、叶绿素等;而合成色素则是通过化学合成而得到的,如日落黄、鲜红素等。

国家标准对不同类型的食用色素的使用范围和限量均有详细规定,以确保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其次,食用色素的国家标准对食用色素的标识和命名进行了规范。

食用色素在包装上应标明其产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此外,食用色素的命名也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以避免消费者受到误导和欺骗。

再次,食用色素的国家标准对食用色素的规格和质量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国家标准对食用色素的颜色、纯度、溶解度、重金属含量、铅、砷、汞等有害物质的限量均有明确规定,以保证食用色素的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此外,食用色素的国家标准还规定了食用色素的检验方法和贮存条件。

食用色素的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定期对产品进行检验和监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同时,食用色素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光直射、潮湿和高温环境,以免影响其色泽和质量。

综上所述,食用色素的国家标准对食用色素的分类、命名、标识、规格、检验方法、贮存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食用色素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要求,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添加剂。

食用色素调色配方大全

食用色素调色配方大全

食用色素调色配方大全食用色素是一种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和调色的物质,它可以为食品增添丰富的色彩,提高食品的吸引力和美观度。

在食品行业中,食用色素的使用非常普遍,它可以用于调色、着色和装饰各种食品,如糕点、糖果、饮料、冰淇淋等。

不同的食品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食用色素,因此了解食用色素的种类和调色配方是非常重要的。

一、食用色素的种类。

1. 水溶性食用色素,水溶性食用色素是指可以溶解在水中的食用色素,它广泛应用于各类饮料、果冻、冰淇淋等食品中,具有色彩鲜艳、易溶解、不易沉淀的特点。

2. 油溶性食用色素,油溶性食用色素是指可以溶解在油脂中的食用色素,它主要用于各类油脂类食品,如巧克力、奶油、油炸食品等,具有色彩鲜艳、不易褪色的特点。

3. 乳化型食用色素,乳化型食用色素是指可以溶解在水和油脂中的食用色素,它适用于各类乳制品和复合食品,如奶酪、酸奶、冰淇淋等,具有色彩均匀、稳定性好的特点。

二、食用色素的调色配方。

1. 红色食用色素调色配方,红色食用色素可以使用甜菜红、茜草红、番茄红等原料调配而成。

一般来说,甜菜红适用于酸性食品,茜草红适用于中性食品,番茄红适用于碱性食品。

2. 黄色食用色素调色配方,黄色食用色素可以使用胡萝卜素、番茄红素、胭脂红等原料调配而成。

胡萝卜素适用于油脂类食品,番茄红素适用于酸性食品,胭脂红适用于碱性食品。

3. 蓝色食用色素调色配方,蓝色食用色素可以使用蓝莓色素、蓝莓提取物、蓝莓精华等原料调配而成。

蓝莓色素适用于酸性食品,蓝莓提取物适用于中性食品,蓝莓精华适用于碱性食品。

4. 绿色食用色素调色配方,绿色食用色素可以使用蔬菜绿、蓝莓绿、蔬菜色素等原料调配而成。

蔬菜绿适用于酸性食品,蓝莓绿适用于中性食品,蔬菜色素适用于碱性食品。

5. 黑色食用色素调色配方,黑色食用色素可以使用红曲色素、黑米色素、黑豆色素等原料调配而成。

红曲色素适用于酸性食品,黑米色素适用于中性食品,黑豆色素适用于碱性食品。

三、总结。

天然食用色素化学

天然食用色素化学

天然食用色素化学
天然食用色素是指从天然来源中提取的用于增加食品颜色的物质,通常被认为比合成色素更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天然食用色素和其化学成分:
1. 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一种橙色到红色的天然色素,常用于食品中增加橙色或红色的色泽。

其化学成分为碳、氢和少量氧原子的类胡萝卜素化合物。

2. 叶绿素:叶绿素是一种绿色的天然色素,通常用于增加食品的绿色色泽。

其化学成分为含氮的类叶绿素化合物。

3. 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紫色到蓝色的天然色素,常用于食品中增加紫色或蓝色的色泽。

其化学成分为花青素化合物。

4. 赤藓色素:赤藓色素是一种红色的天然色素,常用于食品中增加红色的色泽。

其化学成分为多种化合物,包括红苷和红酮。

5.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黄色的天然色素,通常用于增加食品的黄色色泽。

其化学成分为黄酮化合物。

这些天然食用色素的化学成分都是天然来源的有机化合物,相比合成色素更加健康和安全。

但是,一些人对某些天然食用色素也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食品成分标签,避免过量摄入。

1/ 1。

食用色素化学成分

食用色素化学成分

食用色素化学成分食用色素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具有染色作用的化学物质。

在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增加食品的色彩,使食品更加美观,增加食欲,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

食用色素按来源可以分为动物性色素和植物性色素两种。

动物性色素一般取自昆虫、贝壳、甲壳类等海洋动物,也有少量从食品中提取。

植物性色素一般来自于植物果实、蔬菜、树皮、根茎等部位,也有从其他来源合成的。

一、动物性食用色素1.胭脂红:是从卵石蚜的成虫体中提取的一种红色色素。

应用较广泛,广泛应用于糕点、饮料、口香糖、糖、果冻、冰淇淋、调味品等食品中。

3.亚硝基胭脂红:是将胭脂红A和硝酸钠混合后,通过加热和酸化反应得到的产物。

常用于肉制品、鲜鱼、蟹类等食物中,能够使食品颜色鲜艳,并具有防腐作用。

4.紫色素:是从甲壳纲动物中提取的一种紫色色素。

常用于果汁饮料等食品中,用于调节颜色。

1.胡萝卜素:是一种植物色素,是植物中最常见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胡萝卜、西红柿、蘑菇、柿子等植物中。

胡萝卜素本身具有较好的色泽,加入到食品中能提高食品的色泽,并且对人体健康有益。

2.叶绿素:是一种绿色植物色素,主要存在于绿叶植物中。

常用于调色剂、营养保健食品。

3.红曲色素:是从红曲菌中提取的一种红色色素。

常用于豆腐乳、酒、腐乳、腊肠等食品中,具有抗菌、防腐、变质等作用。

5.嗜酸乳杆菌色素:是从嗜酸乳杆菌中提取的红色色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卫生安全性,可用于多种食品中,如奶制品、糕点、饼干、辣椒等。

总的来说,食用色素是食品加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但是,在使用食用色素时,需要注意,应使用合格的食用色素,并在安全标准范围内使用,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食用色素的使用流程

食用色素的使用流程

食用色素的使用流程1. 简介食用色素是用于食品工业中的一种添加剂,可以增加食品的色彩,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食用色素的使用流程,帮助食品工业从业人员正确使用食用色素。

2. 准备工作在使用食用色素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了解食用色素的种类和特性:不同种类的食用色素在使用方式和效果上有所差异,需要对其进行了解。

•确认食用色素的用途和目的:根据食品的种类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食用色素。

•检查食用色素的有效期和质量:确保所使用的食用色素没有过期且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3. 使用方法使用食用色素的一般流程如下:1.确定使用量:根据食品的种类和需求,确定所需的食用色素的使用量。

一般情况下,使用量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2.选择合适的调剂剂:有些食用色素需要与调剂剂配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和稳定性。

选择合适的调剂剂,并按照要求进行配比。

3.进行配制:将食用色素和调剂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制成食用色素液体或粉末,以供后续使用。

在配制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合均匀,避免出现颗粒或团块。

4.添加到食品中:将配制好的食用色素根据需要添加到食品中。

根据食品的特性和工艺要求,可以选择将食用色素直接加入到食品中、喷洒在表面或进行其他方式的添加。

5.搅拌均匀:在添加食用色素后,使用适当方法对食品进行搅拌或混合,确保色素能够均匀分布在食品中。

6.观察效果:在添加食用色素后,观察食品的变化和效果,如颜色的饱满度、均匀度等。

7.记录使用量和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及时记录所使用的食用色素的量和效果,以供参考和追溯。

4. 注意事项在使用食用色素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遵守法规和标准:使用食用色素需要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确保食品安全和合规性。

•注意食品与色素的相容性:有些食品对某些食用色素可能有不良反应或不相容,需要进行相应的试验和验证。

•避免过度使用:过度使用食用色素可能导致食品中色素过多,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性,需要控制使用量。

天然食用色素的分类

天然食用色素的分类

天然食用色素的分类
一、天然食用色素的分类
1. 吲哚类:吲哚系色素是吲哚系有机黄酮的统称,其中常见的有吲哚茜类,黄烷醌类,黄酮型素和花青素等。

由于吲哚系色素油溶性较低,颜色比较淡,因此常用于食品低温颜色添加,例如水果冻、果酱、蜂蜜等。

2. 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是一种复杂的黄素,也是植物体内最主要的植物色素,在高温煮沸条件下,胡萝卜素稳定性较强;常见的胡萝卜素有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γ胡萝卜素,由于胡萝卜素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颜色艳丽、适用范围广,因而被广泛用于各种食品颜色添加,例如果汁、果冻、植物油、水果软糖、酱油、啤酒等。

3. 罗丹明类:罗丹明是一种植物性香精芳香物质,也是一种紫色色素,它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耐酸碱性,在热加工条件下,罗丹明的颜色稳定性较高,故广泛用于饮料、调味料、果汁、面食、蓝莓糕点等食品的颜色添加。

4. 烟酸类:烟酸是一种脱水烟醇的衍生物,也是一种喹啉类有机黄酮,烟酸具有深色、浓艳的膜状色调,在热处理条件下,其耐热性也较强,因此常用于酱汁、糖果、饮料、烘焙食品等食品的颜色添加,但由于其复杂的结构,其在受温度、pH、酸碱等条件影响下可能出现变色现象,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加以控制。

5. 桑素类:桑素是一种复杂的有机素,它具有强烈的蓝色,耐热性强,因此可用于各种食品中,包括冷冻饮品、乳制品、冷冻果汁、
调味料、自然调味酱汁等,但由于桑素释放的蓝色较深,因此在食品中使用时要慎重,以免影响食品的口感和外观。

6. 壳聚糖类:壳聚糖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色素的添加,它具有多种颜色,因此可以用于植物油、果汁、乳制品、果冻、调味料、奶糖、糕点等食品的不同类型的颜色添加,壳聚糖具有色泽柔和且不易变色的特点,因此能够有效保护食品颜色不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金属等因素也非常敏感,稳定性较差。

例如多数的天然色素在紫外光照射下都会发生褪色,有的甚至放在室内受散射光照射也会褪色。

吴永兰[25]研究表明甜椒红色素在日光照射下颜色越来越浅。

邱伟芬[26]等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在室内的散射光下8天后全部褪色,而在日光直接照射下8 h颜色就全部损失。

不同金属离子对天然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不同,有的可以使色素褪色,但有的反而可以起到稳定色素的作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对不同金属离子要区别对待。

4.2天然色素着色力差相对于合成色素绝大多数天然色素着色力较差,着色不均匀。

若着色力强,天然色素使用量小而色泽不褪,反之则需要量大而且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褪色。

4.3天然色素对pH值变化敏感天然色素对pH值变化敏感,色调会随之发生很大变化。

例如花青素类物质的颜色随pH值的变化而改变,pH<7时呈红色,pH在7~8时呈紫色,pH>11时呈蓝色[27]。

黑莓红色素对酸碱极为敏感,在pH4.0以下呈鲜艳的红色,而随着pH值的增加,颜色逐渐褪去[28]。

4.4天然色素应用范围窄天然色素种类繁多,按来源不同可分为植物色素、动物色素、微生物色素三大类。

而按照化学结构的差异则可分为四吡咯类色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类色素、黄酮类色素、醌类色素、其它色素以及单宁等[29]。

天然色素因其来源或化学结构差异导致其性质复杂,单种天然色素相对于合成色素其应用范围比较窄小。

4.5天然色素综合利用问题天然食用色素的成本较高,必须综合利用,降低成本。

在天然色素的生产上,原料上应当走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道路。

许多天然色素原料是野生植物、农作物副产品或废弃物,例如用高粱壳生产高粱红,用葡萄皮生产葡萄皮色素等。

此外,适当运用如超临界萃取技术、膜技术和酶技术等高科技手段,都可以产生显著的效益。

4.6合成色素的安全性问题食用色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但绝大多数合成色素主要成分是偶氮化合物,如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新红、柠檬黄等,系萘胺、硝酸、磺基、萘、萘酚、对氨基苯磺酸等化合而成。

在体内经代谢生成β-萘酚、α-氨基-1-萘酚等具有强烈致癌性的物质。

此外,产品中还可能混入色素中间体,或产生有毒副产物,如苯酚、苯胺等,对健康影响也极大。

因此,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提高合成色素的安全性。

5针对食用色素工业现存的问题所提出的对策5.1稳定化技术5.1.1稳定剂的应用稳定剂主要是保护天然色素在加工、储藏等过程中延缓褪色,延长天然色素贮存期,提高天然色素耐热、耐光性。

常用的色素稳定剂有抗氧化剂(抗坏血酸、茶多酚等)和有机酸(苹果酸、丁二酸、阿魏酸等) 等。

目前研究较多的抗氧化剂有黄酮类和单宁类化合物,它们对多种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类色素、酮类色素等有明显的稳定作用。

5.1.2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微胶囊是指具有聚合物壁壳的微型容器或包埋物,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包埋、封存,使被包裹的物料与不适宜的外界环境相隔绝,只在一定条件下才可将所包裹材料释放出来。

微胶囊技术应用在色素稳定中的主要优点有:可以提高色素的溶解性;有效地减少外界环境对色素的影响;减少色素向环境的扩散;掩蔽某些色素的异味。

这些优点有利于提高天然色素的稳定性,拓展天然色素的应用范围。

5.1.3利用互补特性改善色素稳定性相同的条件下,不同色素不稳定性的表现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可以利用色素的这些差异,综合加以利用,改善色素的稳定性。

可利用脂肪族天然色素与芳香族天然色素的互补特性,能协调改善二者的稳定性并扩大其使用范围。

例如栀子黄色素与红花黄色素有诸多生理活性,前者为脂肪族天然色素,其稳定性主要受光照、氧化、介质极性改变的影响,表现为褪色;后者为芳香族天然色素,其稳定性主要受pH值,金属离子的影响而变色。

5.1.4消除金属离子的影响金属离子(特别是Fe3+、Sn2+等)对很多天然色素的稳定性有影响,因此在天然色素的生产、贮藏和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金属容器,所用的水应进行离子交换处理,或者加入金属离子掩蔽剂,乔华实验[30]表明EDTA可以消除Fe3+对葡萄皮色素的影响。

5.1.5色素分子的改造与修饰通过改造天然色素分子的结构,以获得新的色调或改善色素的稳定性、溶解性、着色力,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5.2天然色素综合利用问题的对策利用丰富的辣椒资源,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天然辣椒红色素,同时生产辣椒精、辣椒碱和辣椒籽—38—专论综述2010年第5期总第35卷中国调味品CHINA CONDIMENT。

由于植物的生长种植受到季节、气候、产地的限制,价格昂贵且不稳定。

用发酵法利用普通级的原料能大量生产天然色素,克服以动植物为原料生产天然色素的诸多缺点。

因此,采用微生物发酵进行大规模的天然色素生产将逐渐成为天然色素来源的主流。

在国内外,由微生物发酵生产天然色素以β-胡萝卜素、红曲色素、栀子蓝色素较多。

章建国等人[13]通过实验,以栀子黄提取后的废液为原料,通过将β-葡萄糖苷酶发酵和酶促反应分开的两步法制得了栀子蓝色素。

乔明武等人[14]已成功研制出以麦麸为基质来发酵培养红曲并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红曲色素。

而王广峰[15]则以玉米为原料,采用红曲霉菌,通过液体深层发酵同样培养出红曲色素。

2.1.4酶反应法通过酶反应产生所需要的颜色,如栀子果实用水提取出的黄色素,食品加工中经酶处理产生栀子蓝色素、红色素。

余清[16]等人在传统溶剂提取的基础上,研究了外加纤维素酶及果胶酶提取乌饭树叶中的色素,色素的提取率比用传统的方法提取的提取率提高了13.2%。

连喜军等人[17]利用酶解法将紫甘薯中的色素分解,最后得到紫甘薯色素。

吴素萍[18]通过在试验中添加淀粉酶,提取出长枣中的红色素。

此外,利用酶催化分解作用,可将杂质通过酶反应除去,起到精制作用。

如蚕纱提取叶绿素,利用酶精制方法可除去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得到优质的叶绿素[19]。

2.2天然色素功能性研究现在有很多功能性色素正在开发中,目前国外使用的这类天然食用色素已有十几个品种,其中包括姜黄、虾红素、β-胡萝卜素和螺旋藻等。

番茄红素对预防前列腺癌、结肠癌和子宫癌等具有显著的相关作用[20]。

葛尧等人[21]从茶叶中浸提出茶色素,它是一种天然色素,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防癌抗癌、防紫外线照射、抗动脉粥样硬化、抗龋齿等多种药理功能。

向智男[22]等人从玉米蛋白干粉中浸提玉米黄质,它是一种新型的油溶性天然功能性色素,具有保护视觉、减少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功能等功效。

3食用合成色素的研究进展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食品中的合成色素的使用越来越关注。

因此,研究工作者对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的分析研究日益增多,各种现代的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添加剂的分析中得到充分体现。

目前测定食用合成色素除了国家标准规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色谱法(TLC)外,尚有卡尔曼滤波光度分析法、导数光度法、示波极谱法等。

3.1高校液相色谱HPLC是利用聚酰胺吸附或液-液分配法提取食品中添加的合成色素制成水溶液后,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反向色谱分离,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的方法。

HPLC对食用合成色素最小检出量可达ng的水平。

陈夏芳等[23]人用乙醇氨水溶剂提取色素,溶液经超声振荡、过滤,采用C18(250 nm×46 nm,5μ)为色谱柱,乙酸铵和甲醇为流动相,在254 nm检测波长下检测出肉制品中人工合成色素。

HPLC法所用仪器设备比较昂贵,工作条件要求比较高,在一些基层单位不容易普及推广,但该法对色素分析具有干扰小、测定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 是色素现代分析仪器分析测定的发展趋势。

3.2薄层色谱法TLC法是利用水溶性酸性合成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被聚酰胺吸附、在碱性条件下被解吸的性质,将合成色素从食品中提出,再用纸色谱或薄层色谱法进行分离,并与标准进行比较的定性、定量的方法。

薄层色谱由于对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没有限制,可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分离,并可重复测定,可以扫描或彩色摄影永久保存;又由于吸附剂的高效化、定量分析的仪器化和自动化,提高了薄层色谱的分辨率及重现性,因此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并不能完全代替薄层色谱,在检测食用合成色素的工作中薄层色谱仍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24]。

3.3示波极普法示波极谱法是以滴汞电极电解合成色素分析样液,根据测量电解过程中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的半波电位或扩散电流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无需对试样进行特殊处理即可同时测定多种混合合成色素。

随着科学的发展,精密的检测手段日趋完善。

但是,在食品中非法加入合成色素现象日益增多的今天,如果将可疑食品送交实验室进行分析,将失去对这些食品监督管理的最好时机。

因此,亟待研究开发一些快速的、准确可靠的、适用于现场定性分析的检测方法,为控制非法添加合成色素的食品流入销售市场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

4我国食用色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1天然色素的稳定性问题天然食用色素化学结构大多含有不饱和双键及其它可氧化基团,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会发生氧化作用而造—37—2010年第5期总第35卷中国调味品CHINA CONDIMENT专论综述。

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在食品中使用天然色素的比例已达85%,并有完全取代合成色素的趋势[4]。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有40余种,是目前世界上批准使用天然着色剂最多的国家[5]。

上海爱普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天然焦糖色素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品种繁多,约有160种焦糖色素产品,可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

例如,有食品印刷专用焦糖、抗吸潮型粉末焦糖,最近还开发了具有特殊色系的焦糖色素,有亮黄、艳红、纯黑等。

现我国生产食用色素的大型企业主要有:上海染料研究所有限公司,它是一家以生产食品添加剂———“狮头”食用色素(食用着色剂)的集科研、生产、检测服务、经营于一体的专业从事食用着色剂及其它精细化工产品研究和应用的高新技术公司,年销售额约1亿。

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食品着色剂定点生产单位,生产的“狮头”牌产品行销全国各地,远销东南亚,享誉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

此外还有,上海嘉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它是世界第四颜料生产商———国泰颜料集团有限公司属下的食用色素分公司。

主要生产“科力宝”食用色素,包括水溶性食用色素和水/油不溶性食用色淀两大系列产品,长期销往美国及欧共体,是国内出口规模最大的品牌色素。

河南中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天然色素行业崛起最早的研究所性质的企业,天然色素在食品应用领域的开拓者,中大公司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天然色素制造企业之一、亚洲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天然色素产品及原料的公司之一,是中日技术合作企业,是专业从事生产符合欧共体、美国FDA、日本自主规格、中国国家法定标准的天然色素产品的跨国型技术企业。

2食用天然色素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我国食品着色剂产业随着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而壮大,国家根据食品工业发展的需求对食品添加剂提出了“天然、营养、多功能”的发展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