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气气溶胶气候效应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国地区气溶胶气候效应研究进展

中国地区气溶胶气候效应研究进展
气溶 胶 气 候 效 应 的研 究主 要 集 中在 硫 酸 盐 气溶 胶 、沙 尘 气 溶胶 和 黑碳 气溶 胶 ,研 究方 法主 要 是 用 中 尺度 模 式或 区域 气候模 式 模拟 气 溶胶 对


并合是 对 流层 中气溶胶 清 除的 主要过程 。 另 外气溶 胶
作 为 凝结 核 ,在过 饱和 的大气 中凝 结水 汽 形成 云滴 、
第1 6卷
第 1期
VO I . 1 6 N0. 1 F e b . 20 1 0
2 0 1 0年 2月
d o i : l 0 . 3 9 6 9 8 . i s s n . 1 0 0 8 - 5 5 4 8 . 2 0 1 0 . O 1 . 0 0 1
中国地 区气溶胶气候效应研究进展
焦 点 。气候 学家 在针 对不 断增 加 的温室 气体 , 运 用气 候模 式 对气 候变 化状 态进 行 预测 , 但 是预 测 的准 确性
仍是 十分 有 限的 。 某 些年 代虽然 温 室气体 的排放 量虽 有增 加 , 但是 全球 气 温却 又 出现 了普遍 下 降 。人们 开 始相 信温 室 气 体 不是 气 候 变 化 的 唯 一 因 子 ,另 一 重 要 的 因子 就 是 大气 气 溶 胶 ,它在 大 气 中具 有 冷 却 效 应 。人们 开 始 注 意气 溶 胶 的气候 效 应 是在 上 世 纪 7 0
年代 。1 9 7 1 年R a s o o l 和S c h n e i d e r 提出 : 若 全 球 的 气
Ab s t r a c t : n I 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e s a b ie r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fa e r o s o1 . t he i r c l i ma t e

气溶胶对中国天气、气候和环境影响综述

气溶胶对中国天气、气候和环境影响综述

气溶胶对中国天气、气候和环境影响综述气溶胶对中国天气、气候和环境影响综述引言: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颗粒物,由于其具有复杂的化学组成和多样化的来源,对中国的天气、气候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旨在综述中国境内气溶胶对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机制。

一、气溶胶对天气的影响1. 影响降水:气溶胶物质能够作为云凝结核,影响云滴的形成和降水过程。

其中,大尺度的气溶胶能够增加云滴数量,从而使云中水粒子变小,降水变少。

而小尺度的气溶胶则会促进云滴的增长成为降水。

这种复杂的影响机制导致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存在差异,其中一些地区的干旱现象加剧。

2. 影响能见度:中国的大城市普遍受到气溶胶的影响,导致空气浑浊,能见度降低。

大量的气溶胶会散射和吸收光线,使得光线无法直接到达观察者,在空气中形成雾霾现象。

二、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1. 平衡辐射:气溶胶可以散射和吸收太阳辐射,改变大气中的能量分布。

散射气溶胶能够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气温;吸收气溶胶则将辐射转化为热能,升高大气温度。

这种能量分布的改变会影响中国地区的气温、风速和风向等气候要素。

2. 影响云的特性:气溶胶会影响云的性质、数量和分布,从而影响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大气的辐射平衡。

气溶胶作为云凝结核,可以促进云滴的形成和增长,导致云饱和水汽增加,间接影响地表和大气的能量平衡。

这种影响也可能导致中国地区的气候变化。

三、气溶胶对环境的影响1. 影响空气质量:大量的气溶胶会导致空气污染,使得中国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恶化。

气溶胶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损害。

2. 影响气候变化: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也会间接影响中国的气候变化。

随着大气污染的加剧,气溶胶的释放量增加,将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重要影响,进一步影响中国的气候。

结论:气溶胶对中国的天气、气候和环境有着复杂的影响机制。

其对天气的影响涉及降水和能见度两方面,对气候的影响涉及热平衡和云特性等方面,而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空气质量恶化和气候变化的进一步加剧。

大气环境中气溶胶的光学特性与气候效应研究

大气环境中气溶胶的光学特性与气候效应研究

大气环境中气溶胶的光学特性与气候效应研究大气中的气溶胶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质,其来源包括自然和人为活动。

这些气溶胶对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气溶胶的光学特性以及其对气候的效应,并探讨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气溶胶的光学特性气溶胶颗粒对光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散射和吸收过程中。

气溶胶颗粒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会改变光的传播路径,使得散射光波长较短,从而增加大气的反照率。

另一方面,气溶胶颗粒对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会发生吸收,导致地球表面向外辐射的能量减少,进而影响气候。

二、气溶胶与大气光学的相互作用气溶胶颗粒不仅影响太阳辐射的传播和地球辐射的吸收,还会通过改变大气中的光学性质,对大气光学现象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气溶胶颗粒的存在会导致光的散射增强,从而降低可见光线的透过率,产生大气衰减现象。

这对于光电通信、观测和遥感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气溶胶的气候效应气溶胶的光学特性不仅会影响大气环境,还会对气候产生直接影响。

首先,气溶胶颗粒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和吸收会改变辐射平衡,导致地球表面的能量收支失衡,从而影响大气温度和能量分布。

其次,气溶胶对云微物理过程的调节作用也是气候效应的重要方面之一。

气溶胶颗粒的存在可以影响云滴的成核、增长和云的持续时间,进而改变云的辐射特性和降雨过程。

四、气溶胶光学特性与气候变化的研究进展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突出,人们对气溶胶的光学特性与气候效应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目前,研究者通过使用先进的遥感技术、精确的气象观测设备和复杂的气候模型,对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和气候效应进行深入研究。

他们通过对大气中气溶胶的来源、成分、分布和演化过程进行观测和分析,以期揭示气溶胶对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具体影响机制。

结论气溶胶在大气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光学特性,并且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气溶胶的光学特性与气候效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大气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大气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工业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大气中的气溶胶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系统。

本文将探讨大气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1. 气溶胶的定义和来源气溶胶是指在大气中悬浮的微小固体或液体颗粒,其直径通常在数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

气溶胶的来源很广泛,包括自然来源(如火山喷发、植物挥发物等)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来源(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喷洒等)。

2. 气溶胶的直接影响大气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散射和吸收太阳辐射。

气溶胶微粒的存在使得一部分太阳光无法到达地面,从而降低了地面的日照量。

此外,气溶胶还可以吸收太阳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热量,导致大气温度升高。

3. 气溶胶的间接影响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云的形成和特性的影响上。

气溶胶微粒可以作为云凝结核,使得云滴在大气中形成得更加容易。

此外,气溶胶还可以改变云的反射和吸收特性,从而影响云的亮度和持续时间。

这些变化进一步影响着地球的能量平衡和气候模式。

4. 气溶胶的长期效应气溶胶影响下的云和降水模式对气候系统有着长期的影响。

研究表明,气溶胶可以改变云的垂直分布、降水强度和分布等特性,进而改变区域的降雨模式和水循环。

这些长期效应对农业、水资源管理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5. 解决方案和未来展望现代科技和政策手段可以减少大气气溶胶的排放和控制,从而减缓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方面,通过改进工业生产过程和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可以减少工业和能源部门的排放。

另一方面,通过农业管理措施和交通尾气净化等措施,可以减少农业和交通部门的气溶胶排放。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减排政策,也是解决气溶胶问题的重要途径。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气溶胶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机制,提高气溶胶观测和模拟的精度和准确度,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

大气气溶胶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研究

大气气溶胶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研究

大气气溶胶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研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大气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公共卫生的紧迫问题。

其中,大气气溶胶作为大气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大气气溶胶是指在大气中分布的悬浮颗粒物和液滴,包括柴油排放物、化学反应产生的颗粒物、生物质燃烧等来源的气溶胶。

这些气溶胶可以在大气中停留数天至数周以上,并且随着气流的移动而传输到其他地区,对气候和环境产生影响。

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辐射平衡的影响,二是对云和降水的影响。

首先,气溶胶对辐射平衡的影响表现为反照率的变化。

反照率是指太阳辐射照射到大气层、地表和海洋时,被反射回空气中的比例。

气溶胶可以通过散射和吸收太阳辐射来改变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反照率。

如果气溶胶增加,表面反照率就会增加,大气就会被更多的太阳辐射反射回外层空间,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下降。

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由于温室气体造成的地球变暖效应。

其次,气溶胶对云和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云凝结和降水的改变。

现代气象学研究表明,气溶胶对云微物理过程的影响,使云中的液滴和冰晶的数量和大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云的属性和形态,进而影响降水的种类、频率和强度。

气溶胶对云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对云微观结构的改变,而是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和数值模拟。

除了对气候的影响,气溶胶还对环境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特别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

大量研究表明,气溶胶中的细颗粒物(PM2.5)是与健康相关的最显著气溶胶成分之一。

PM2.5可以直接进入肺泡,使得肺部的免疫和防御系统受到威胁,损伤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增加患疾病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气气溶胶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必须开展相关的研究。

这些研究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展开,包括气溶胶成分的分析、来源的追踪、气溶胶的传输规律、气溶胶的光学性质、气溶胶与云、降水和辐射的相互作用等。

气溶胶及其与气候影响的研究

气溶胶及其与气候影响的研究

气溶胶及其与气候影响的研究气溶胶,也称为细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小颗粒,包括固体和液体物质。

它们的大小通常在0.1至10微米之间,因此很难被肉眼看到。

这些小颗粒被誉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并对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气溶胶的来源包括自然和人类活动。

自然气溶胶包括火山灰、沙尘、海盐等,这些产生的气溶胶对气候有着直接的影响。

人类活动则是气溶胶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来源包括交通、能源生产、工业排放、农业燃烧和生活燃烧等。

这些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来自其反射或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以及它们与水蒸气和云的相互作用。

气溶胶对气候的直接影响来自它们的反射和吸收能力。

由于气溶胶反射来自太阳的能量,它们可以减少大气中的日照量,这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的下降。

此外,一些气溶胶对太阳辐射有吸收能力,这会导致大气层中温度的上升。

气溶胶的吸收和反射能力取决于它们的大小、形状、浓度和化学成分。

因此,不同类型的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此外,气溶胶可以与水蒸气和云产生相互作用,这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水蒸气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对地球的表面温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水蒸气也能与气溶胶相互作用,这会影响水蒸气在大气中的行为和寿命。

这些相互作用会导致云的形成、增长和消散的改变,从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这些研究包括对气溶胶的成分、来源、分布和变化进行系统的观测和分析,以及使用气候模型进行模拟和预测。

通过这些方法,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例如,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一些气溶胶对气候的重要影响。

例如,硫酸盐气溶胶可以反射太阳辐射并导致地球降温,同时也可以影响云的行为。

黑碳气溶胶则可以吸收太阳辐射并导致地球升温,这对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

另外,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也已经被证明对大气中的气溶胶质量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气溶胶和气候的关系还有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地方。

气溶胶间接气候效应研究进展

气溶胶间接气候效应研究进展
刘凤辉。 ,李金 义 ,张 影 刚 ,刘 ,高尚文
(.辽宁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辽宁 沈 阳 1
宁 桓仁 170 ) 120
10 1 ;2 辽 宁省气象 学校 ,辽宁 沈 阳 10 1 ;3 10 6 . 10 5 .本溪市桓仁 县气象局 ,辽
摘 要 :由 于工 业 和人 类 活动 的 影响 , 大气 中气溶 胶 含 量 明 显增 加 。 它们 通 过 直 接 吸 收 和 散 射 太 阳辐 射 以及 改 变
反演 了云 滴 有效 半 径 ,结果 表 明 ,海 洋 和 大 陆 云 在 2 个
半球存在明显差异 ,即北半球平均云滴半 径 比南半球小
L U F n — u , L i . i Z I e gh i IJn y , HANG Yig n , L U Ga g I n , GAO h n — n S a g we
( . ia A cu t C ne fLann t rlg ueu h n a g 10 1 1 Fn l co ns e tro io ig Mee ooy B ra ,S e yn 1 0 6,C ia . toooy S h o o io ig o hn ;2 Meerlg c ol fLann
其 他 辐射 强迫 因子 ( 和 臭氧 等 ) 的 大 小 间接 影 响 地 一 系统 的 能量 收 支 。在 对 大 气 气 溶胶 概 述 的基 础 上 ,就 云 气 近 年 来 国 内外在 气溶胶 对 气候 系统 的 间接 辐 射 强 迫效 应 研 究 状 况做 了 简要 总 结 。
关 键词 : 气溶 胶 ;间接 效 应 ;辐 射 强 迫
中图分 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0 41
文 献 标识 码 :A

中国大气气溶胶研究现状

中国大气气溶胶研究现状

大气 气溶 胶是 指悬 浮在 大气 中 的固态 和液态 颗 粒 物 的总称 , 子直 径 多 在 0 0 1I 一10 m 之 粒 . 0 x m 0 间, 主要 是指 六 大类 七 种 气 溶胶 粒 子 : 尘 气 溶胶 、 沙 碳气 溶胶 ( 素 碳 和有 机 碳 ) 硫 酸盐 气 溶 胶 、 酸 元 、 硝 盐气 溶胶 、 盐气 溶 胶 和 海 盐 气溶 胶 。 已有 的研 究 铵 表明, 气溶 胶不 仅 在 全球 气 候 的变 化 中起 着 重 要 的 作用 , 而且 还 会对 区域 大气 灰 霾 污 染 的形 成 发 挥 着 主导 作用 … 。
中 国大 气 气 溶 胶研 究现 状
朱恩云 马胶 ,
(. 1 西安工程 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陕西 西安 70 4 2 西安长天环保q 程有 限公 司, 10 8;. - 陕西 西安 7 0 4 ) 10 9

要: 随着大气环境的恶化 , 大气污染的研 究越 来越 受到人们的关注。大气气溶胶在 全球 气候 的 变化 中起 着
第 3 卷第 1 期 3 2
20 0 8年 l 2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 t Ⅲ 0NM匝 NTAL CI S ENCE AND ANA6EM ENT M ;
V0. 3 1 3 N0 1 .2
De . o 8 c2 0
文章编 号 :6 3— 2 2 2 0 )2- 0 7- 3 17 1 1 (08 1 05 0
T e P e e tSt ain o r slRe e rh i ia h r s n iu to fAeo o s ac n Chn
Zh y n u En u ,Ma Bo
( . e at n f ni n e t ce c n n ier g X’ oy c ncU i ri ,X ’ 10 8 C ia 1D pr met vr m na S i ea dE g e n , ; oE o l n n i a t e t i 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明华,范绍佳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510275)Email:lmh20000@摘要: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是当今各国政府和科学界关注的重大问题。

大气气溶胶作为影响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子,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重视,是当今国际科学界的热门研究话题。

本文总结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科学家在大气气溶胶气候效应研究方面的一系列成果,讨论了未来研究的主要难题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国;大气气溶胶;气候效应1.引言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是当前各国政府和科学界关注的重大问题。

大气气溶胶作为影响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子,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重视,是当今国际科学界的热门研究话题[1-4]。

大气气溶胶是指大气与悬浮在其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习惯上用来指大气中悬浮的10-3~101μm固体和液体粒子。

大气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大气气溶胶粒子通过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改变地-气系统的能量收支,直接影响气候;另一种是大气气溶胶粒子作为云凝结核(CCN)改变云的光学特性、分布和生命期,间接影响气候。

理论上,只要知道大气气溶胶浓度时空分布的信息及其物理、化学、光学特性、尺度分布和大气含量的准确信息,便可精确计算其直接辐射强迫的大小。

而实际上所缺乏的也正是对这些量和其变化过程的详细了解。

因此,对其直接辐射强迫的估计只能是基于现有实验结果和观测资料基础上的理论数值模拟。

模式结果表明,目前对人为大气气溶胶(硫酸盐、硝酸盐、煤烟、矿尘和生物大气气溶胶等)全球年平均直接辐射强迫的估值大体介于-0.3~-1.0W/m2 之间,不确定性是估值的两倍。

由于理论上对云的夹卷和混合过程,以及大气气溶胶-云-辐射-气候之间的微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了解还很不全面,准确地估计大气气溶胶间接辐射强迫的大小是相当困难的。

全球年平均间接辐射强迫估值介于0~-1.5W/m2之间,不确定性更大,还没有一个合理的中间估值[5]。

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比温室气体复杂得多,尽管大多数研究认为大气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与温室效应气体的影响是反向的,但二者不能简单抵消[6]。

从二者寿命来看,对流层大气气溶胶的寿命只有几天到几周,它的辐射强迫作用集中在排放源附近,而且基本只影响北- 1 -2.中国大气气溶胶气候效应研究进展气溶胶的气候效应研究在我国基本上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我国科学家近十几年来对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7-10]。

2.1 人为气溶胶的气候效应研究人为气溶胶主要来自化石原料的燃烧、地貌的人为变化、工农业生成等。

在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大气气溶胶中,由于硫酸盐气溶胶的重要性,加之对其特性和在大气中分布的较多了解,使得人为气溶胶辐射强迫的定量估计及气候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硫酸盐气溶胶上。

东亚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已成为硫化物排放增长最快的地区,主要由人为排放二氧化硫生成的硫酸盐气溶胶除使环境恶化外还对东亚地区的气候造成了影响。

钱云[11]根据工业SO2排放资料和硫化物输送模式模拟的硫酸盐气溶胶的区域分布状况,并计算其对地气系统的直接辐射强迫作用,还以能量平衡模式模拟了对东亚和我国温度变化的影响。

计算得到在东亚和中国东部地区硫酸盐气溶胶的强迫作用分别达-1.7和-3.2W/m2,温度变化幅度为-0.1~-0.4℃,进而推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80年代以来平均气温(尤其是白天温度)普遍下降,其中可能包含人为硫酸盐气溶胶降温效应的贡献。

王喜红等[12]利用三维区域欧拉型硫化物输送模式,研究了90年代中期东亚地区人为硫酸盐柱含量的空间分布。

在此基础上,利用一个两层多次反射模式估算了东亚地区人为硫酸盐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并分析了辐射强迫的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年平均的人为硫酸盐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约为-0.7W/m2。

直接辐射强迫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区域特征,辐射强迫的这种变化特征强烈地依赖于人为硫酸盐柱含量的季节变化和区域分布。

就我国人为气溶胶的气候效应而言:胡荣明等[13]和高庆先等[14]分别利用二维能量平衡模式和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模式计算了我国人为气溶胶的辐射强迫,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由于大气气溶胶引起的直接辐射强迫主要集中在工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和地区,而四川盆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该地区因大气气溶胶产生的辐射强迫始终比较大。

在 RegCM2 区域气候模式的基础上,高学杰等[15]单向嵌套澳大利亚 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在 CO2 加倍情况下引入人为硫酸盐气溶胶直接气候效应,进行了其对中国气候变化影- 2 -在研究区域气候效应的同时,张立盛等[18]在国内首次用GCM估算了硫酸盐和烟尘大气气溶胶引起的全球辐射强迫。

结果表明:(1)西欧是世界最大的硫酸盐辐射强迫中心,最大值出现在夏季,达-5.0W/m2;(2)南半球的大陆人为气溶胶的强迫不容忽视;(3)某些地区人为气溶胶的强迫在量值上可与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强迫相比拟。

我国科学家还探讨了在不同条件下相对湿度、积云和地表反照率等对大气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和辐射特性的影响[19-24]。

张立盛等[23]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硫酸盐大气气溶胶的质量消光效率因子在短波波段有所减小,单次散射反照率仅在长波波段有所增加,不对称因子在整个波段均有所增加;在考虑相对湿度的影响后,硫酸盐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的分布类型与相应干粒子的强迫分布类型基本相同,但全球平均的强迫值减少了6%左右。

王喜红等[24]用区域气候模式探讨了东亚地区云及地表反照率对直接硫酸盐辐射强迫的影响:云对大气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具有很强的减弱作用,这种减弱作用不仅取决于云覆盖份数,而且取决于云的光学厚度,在估算其总的直接辐射强迫时,云区的贡献不可忽视;较高的地表反照率会减弱硫酸盐的直接辐射强迫,而较低地表反照率则会增加硫酸盐的辐射强迫。

碳黑气溶胶这几年内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Mark Jacobson于2001提出碳黑气溶胶对总体温室效应的影响居第二位,仅次于CO2,这就使得气溶胶辐射强迫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不确定性增加,而且也存在国际上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利用减排碳黑气溶胶对我国经济经济制裁,对我国进行打压的外交压力。

张瑛等[25]对辐射方案中硫酸盐和碳黑气溶胶辐射效应进行了研究,估算了这两种气溶胶成分的辐射强迫,同时探讨了这两种气溶胶混合存在方式上的差异对直接辐射效应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硫酸盐气溶胶在近地表的浓度越高,大气顶辐射强迫的负值越大。

而当硫酸盐和碳黑气溶胶共同存在时,碳黑气溶胶的吸收效应会使这种负的辐射强迫值减小。

碳黑气溶胶的浓度越高,这种对负辐射强迫值的减小量越大。

碳黑与硫酸盐气溶胶以内部方式混合时所产生的辐射强迫负值要比外部方式混合时的辐射强迫小,并且两种不同方式所产生的辐射强迫差异较大。

2.2 沙尘气溶胶的气候效应研究我国科学家对沙尘暴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我们对沙尘暴的了解却微乎其微,沙尘暴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联还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答案。

目前,有关沙尘气溶胶气候强迫的估计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甚至其强迫的正负号也没有确定,间接效应的不确定性更大。

- 3 -2.3 火山气溶胶的气候效应研究火山活动是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之一,大规模火山爆发将大量尘埃和硫酸盐大气气溶胶由岩石圈输送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从而造成气候和环境的快速变化,甚至导致大规模生物灭绝。

1991年菲律宾(15o N,120o E)皮纳图博(Pinatubo)火山爆发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对大气气溶胶气候效应的关注。

我国科学家也对此次火山爆发引起的气候效应进行了研究,陈海滨等[30]利用SAGE II资料分析了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前后平流层大气气溶胶的变化,徐群[32]分析了该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云对1992年大范围气候的影响,巴勒德等[33]则用两层大气环流模式模拟了该火山爆发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科学家深入研究了历史上和近几十年我国火山爆发引起的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

李晓东等[34]总结了火山活动对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刘正府等[35]综述了火山活动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于革等[36]评估了全球12000 a BP以来有记录的火山爆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李晓东等[37]用一二维能量平衡模式模拟研究了约发生在1000年前天池火山爆发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贾朋群等[38-39]研究了近50年来火山爆发对我国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强烈的火山喷发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温,降温最明显的时段是喷发一年多以后,并能持续约半年。

平流层大气气溶胶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火山爆发向平流层大气不断注入大量的气体、灰尘和其他化合物。

赵高祥等[40]研究了平流层大气气溶胶对长波辐射的影响。

胡荣明等[41]利用辐射模式计算了平流层大气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发现平流层大气气溶胶的辐射强迫的水平分布不仅与其本身的水平变化有关,而且与下垫面的反照率有很大的关系。

并利用二维能量平衡模式模拟了皮纳图博火山大气气溶胶对地面平衡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皮纳图博火山至喷发后1年半左右降温达最大,至喷发后第5年降温已很小。

2.4 其他赵凤生等[42]利用考虑了海洋热惯性作用的EBM/BD*模式,模拟了近百年来由于大气中硫酸盐粒子含量变化、火山爆发和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共同引起的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变化。

结果表明: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在地气系统辐射收支和全球气温变化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段建军等[43]采用两流近似辐射模式,应用半球常数法近似,采用累加法和倍加法,- 4 -周秀骥等[45]利用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和日照时数等多年观测资料,反演了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0.75μm光学厚度的年、月平均值,分析了我国大气气溶胶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

据此,在中国区域气候模式中考虑气溶胶的辐射影响,模拟中国地区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大小及气候响应的季节变化特征。

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多年平均分布状况是以四川盆地为大值中心向四周减少;长江中下游武汉附近和南疆盆地为另两个大值中心;青藏高原为气溶胶低值区;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春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值最大,各地气溶胶光学厚度最小值出现的季节则有所不同。

气溶胶辐射强迫介于-5.3~-13W/m2之间;辐射强迫具有春、夏季大,秋、冬季小,冬季南方偏大,夏季北方偏大的特征。

气溶胶辐射强迫的分布与其光学厚度的分布基本一致。

由于气溶胶的影响,中国大陆地区地面气温均有所下降,四川盆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北侧到河套地区降温最为明显,分别可达-0.4℃和-0.5℃。

气候响应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地面气温的变化除与辐射强迫的大小有关外,还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