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南昌八一纪念馆有感

合集下载

八一纪念馆观后感

八一纪念馆观后感

八一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走进了那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八一纪念馆。

还没进去呢,光是站在门口,看着那庄严的建筑,心里就涌起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敬畏感。

一进大门,仿佛瞬间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老旧的照片,它们就像时光的眼睛,静静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参观者,默默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我在一个展柜前停下了脚步,里面陈列着一件破旧的军装。

那军装上面的补丁一个接着一个,针线的痕迹歪歪扭扭,一看就知道是在匆忙中缝补的。

我不禁想象着那位穿着它的战士,或许在激烈的战斗间隙,趁着短暂的休息时间,就着微弱的灯光,自己动手缝补这件已经破损不堪的军装。

他的脸上可能还沾着战场上的尘土,眼神里却透着坚定和无畏。

他知道,这件军装是他的战袍,哪怕再破旧,也能给他带来战斗的勇气。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把生锈的刺刀。

那锈迹斑斑的样子,仿佛在诉说着它曾经经历过的无数次激烈拼杀。

我凑近仔细看,刀刃上还有一些细微的缺口。

可以想象,在激烈的战斗中,这把刺刀刺进敌人的胸膛,又或许在格挡敌人的攻击时受到了损伤。

它见证了太多的生死瞬间,太多的血与火的考验。

在一个角落里,摆放着一双草鞋。

那草鞋编织得极为粗糙,草绳都已经磨损得厉害。

我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们穿着这样的草鞋,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

一步一个脚印,不管山路多么陡峭,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们都没有停下脚步。

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对未来的希望。

纪念馆里还有许多信件,那一笔一划写得极为认真。

有的信纸上还沾着血迹,也许写信的人刚刚从战场上下来,顾不上包扎伤口,只想把心里的话赶紧写下来。

那些文字并不华丽,甚至还有错别字,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对胜利的渴望。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模拟的战场场景前。

那逼真的枪炮声,那弥漫的硝烟,让我仿佛置身于那场激烈的战斗之中。

我看到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他们的呼喊声仿佛就在耳边。

有一位年轻的战士,脸上还带着稚气,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决绝。

南昌八一纪念馆有感

南昌八一纪念馆有感

南昌八一纪念馆有感第一篇:南昌八一纪念馆有感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有感上个周六,我和朋友一起去参观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尽管冬季寒冷,但我们对革命先辈的敬佩之情却并没有因此而衰减半分,依旧坚定的前往八一纪念馆。

进入纪念馆大门,我首先看到的是由着名的雕塑家陈允贤一九九七年创作的一组人物雕像《一代英豪》,纪念着南昌起义的五位领导人。

他们分别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雕像右侧就是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旧址东边是另一座大型铜雕《南昌起义》,充分展示了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战士高举着的枪昭示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手举马灯象征八一起义点燃了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高扬的军号,表明八一起义吹响了人民军队诞生和勇敢战斗的号角。

进入八一纪念馆铜雕后的新楼,来到了序厅。

序厅的正中间有一座圆雕《石破天惊》。

圆雕上,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紧紧地扣着步枪的扳机,石块上面还刻着八一起义的具体时间——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凌晨两点。

枪的上方是蓝天白云,后面是一面鲜红的八一军旗。

军旗的两侧墙上刻着一组反映南昌八一起义的浮雕,当我参观完这些,心灵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在我的眼前,仿佛注视浮现了起义军们英勇反抗,浴血奋战的激烈场面。

他们在怒吼着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他们是英勇的战士,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是中国的骄傲。

接下来,我来到了馆内的陈列厅,展厅内陈列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程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

里面有许多展品,如起义军们在三河坝战场上遗留的子弹壳和海螺等等。

通过这次对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我感触颇深的同时也收获到了很多,对于我们国家的革命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意识到我们现在的幸福,安逸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起义军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家卫国,才换来我们今日的和美生活。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会更勤奋刻苦,在生活中会更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观八一纪念馆的感受

参观八一纪念馆的感受

参观八一纪念馆的感受哎呀呀,那次去参观八一纪念馆呀,那感受可太深刻了,到现在我都还常常回味呢。

我记得那天天气还挺不错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斑斑驳驳的。

我怀着挺好奇又挺庄重的心情走进了八一纪念馆。

一进去呀,那氛围一下子就不一样了,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变得沉甸甸的,仿佛带着那段历史的重量呢。

馆里陈列着好多老物件呀,有以前战士们用过的破旧的枪支,那枪杆子摸起来都糙糙的,上面还有些岁月留下的痕迹,看着它们,我就忍不住想象当年战士们端着枪,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样子,得多英勇无畏呀。

还有那些打着补丁的军装,一件一件摆在那儿,颜色都有些发旧了,可想那时候条件得多艰苦啊,战士们就是穿着这样的衣裳,风里来雨里去地为了咱们现在的好日子拼搏呢。

我在一个展示信件的展柜前停留了好久呢。

那些信件呀,纸张都已经泛黄了,上面的字迹有的都有点模糊了,可还是能看得出写信人那真挚的情感。

有一封是战士写给家里的信,大概意思就是说让家里别担心,自己在部队一切都好,虽然打仗辛苦,但为了国家和人民,那都是值得的。

我当时就凑得很近很近,眼睛瞪得老大,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看着,就好像能透过这些文字,看到那个战士坐在简陋的桌前,借着微弱的灯光写信的画面似的,心里那叫一个触动呀,眼眶都有点湿润了呢。

再往前走呀,有个还原当年战斗场景的区域,那布置得可逼真了。

假人做得跟真人似的,一个个神情严肃,拿着武器,摆出战斗的姿势。

周围还有那种模拟的枪炮声,“轰轰轰”“哒哒哒”的,我刚走进去的时候,还被吓了一跳呢,不过很快就沉浸到那种紧张的氛围里去了,感觉自己好像也跟着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和战士们一起并肩作战了一样。

从纪念馆出来后呀,我整个人都还处在那种感慨万千的状态里呢。

我就想着,咱们现在的生活那是多幸福呀,不愁吃不愁穿,每天能开开心心的,可这都是那些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

他们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都没有退缩,一心就想着把国家建设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八一纪念馆观后感

八一纪念馆观后感

八一纪念馆观后感一直都知道南昌有个八一纪念馆,心里老惦记着要去看看。

前段时间,终于有机会走进了那扇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大门。

刚到纪念馆门口,我就被那庄严的建筑给震住了。

高大的灰色墙体,配上鲜艳的红旗和金色的大字,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那种肃穆和崇敬。

走进纪念馆,里面的气氛更是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栩栩如生的雕塑,战士们手持武器,神情坚定,仿佛下一秒就要冲锋陷阵。

我站在那里,盯着那些雕塑看了好久,心里想着他们当年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奔赴战场的啊。

继续往里走,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展品。

有破旧的军装,有生锈的枪支,还有泛黄的书信。

每一件物品都像是在诉说着一段故事。

其中有一把军刀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刀身已经有了不少缺口,刀柄也磨损得厉害。

我就在想啊,这把刀曾经在哪个战士的手里,它又砍倒过多少敌人呢?说不定在某次激烈的战斗中,这把刀还救了主人的命呢。

还有那些书信,字迹歪歪扭扭的,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胜利的渴望。

有一封信里写道:“亲爱的爹娘,儿子在这边一切都好,勿念。

等打完这一仗,儿子就回家孝敬你们。

”看着看着,我的眼眶就湿润了,这普普通通的几句话,背后是多少的牵挂和牺牲啊。

在一个展厅里,展示了当年南昌起义的场景。

灯光昏暗,枪炮声和喊叫声仿佛就在耳边响起。

我看到战士们在街头奔跑、战斗,他们的脸上满是汗水和尘土,但眼神中却透着无畏和坚定。

我仿佛能感受到那股热浪和硝烟,心里也跟着紧张起来。

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展示烈士照片的地方。

照片上的他们都那么年轻,有的甚至还带着稚气。

可就是这些年轻的面孔,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忍不住伸手轻轻触摸了一下那些照片,心里默默地说:“谢谢你们,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

”在纪念馆里,我还看到了一些当时的生活场景还原。

比如说战士们的营地,那简陋的床铺,破旧的被褥,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条件的艰苦。

还有那小小的厨房,锅里的饭菜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可他们就是靠着这样的条件,坚持战斗,为了理想而拼搏。

求一篇参观南昌八一纪念馆的感想文章

求一篇参观南昌八一纪念馆的感想文章

求一篇参观南昌八一纪念馆的感想文章南昌八一纪念馆参观感想一、引言南昌八一起义是我国第一次领导的武装起义,也是我国诞生的地方。

南昌八一纪念馆作为纪念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我们了解我国革命历史、感悟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提供了宝贵机会。

本文将围绕参观南昌八一纪念馆的个人感受展开探讨。

二、初入纪念馆踏入南昌八一纪念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雕塑和宏伟的建筑,让人一下子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在革命先烈事迹陈列厅内,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这些都是革命历史的见证者,令我深感震撼。

三、体验纪念馆展览在参观过程中,我对历史的认识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结合展陈的文字和图片,我对于八一起义的来龙去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当时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四、对于革命精神的感悟参观纪念馆,让我对于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革命者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正是这种伟大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也启迪着我们每个人。

五、总结回顾南昌八一纪念馆的参观让我受益匪浅,加深了我对于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国梦而努力奋斗。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南昌八一纪念馆的参观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意义。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自觉传承和发扬这种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在知识上撰写关于南昌八一纪念馆的感想文章,如果你有相关的内容需求,可以随时联系我。

南昌八一纪念馆是一座极具历史意义的纪念馆,它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纪念我国第一次领导的武装起义——八一起义。

作为我国诞生的地方,这座纪念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我国革命历史、感悟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的宝贵机会。

八一纪念馆心得

八一纪念馆心得

八一纪念馆心得一直都知道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而真正让我深刻感受到这份英雄气概的,是那次参观八一纪念馆的经历。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怀着既期待又敬畏的心情走进了八一纪念馆。

刚到门口,那庄严肃穆的建筑就给了我一种强烈的震撼。

高大的灰色墙体,镶嵌着金色的大字,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栩栩如生的雕塑。

战士们手持武器,目光坚定,身姿挺拔,仿佛随时准备为了正义和自由冲锋陷阵。

我站在那里,凝视着这些雕塑,思绪不由自主地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沿着展厅一路走去,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

有生锈的枪支、破旧的军装、泛黄的书信,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

其中,有一把军刀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

那把军刀的刀刃已经不再锋利,刀身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它的刀柄却被磨得光滑发亮。

我想象着当年的战士是如何紧紧握着这把刀,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封战士写给家人的书信。

信纸已经有些破损,字迹也模糊不清,但我还是努力辨认着上面的每一个字。

信中,战士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同时也坚定地表示,为了国家和人民,他绝不退缩。

看着这封信,我仿佛能看到那位战士在昏暗的灯光下,一笔一划地写下这些文字时的情景,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绝。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组反映南昌起义场景的油画。

画面中,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向前。

他们的脸上沾满了灰尘和鲜血,但他们的眼神中却没有丝毫的恐惧。

我站在画前,久久凝视,仿佛能听到那激烈的枪炮声和战士们的喊杀声。

在一个角落里,我还看到了一些关于南昌起义中平民百姓的故事。

有一位大妈,冒着生命危险为战士们送水送饭;有一位小朋友,偷偷地为战士们传递情报。

这些普通人的故事,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那场起义的伟大。

它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场人民的战争,是无数普通人共同的选择和奋斗。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位老人。

八一纪念馆观后感

八一纪念馆观后感

八一纪念馆观后感一直都知道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因为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终于,我有机会走进八一纪念馆,去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还没进入纪念馆,远远就能看到那座宏伟的大楼,它庄严肃穆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走进大门,一种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馆内的陈列丰富多样,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位沉默的讲述者。

我首先看到的是那些老旧的枪支弹药,它们安静地躺在展示柜里,身上的锈迹和磨损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激烈战斗。

我想象着当年的战士们是如何紧握这些武器,怀着坚定的信念,为了理想和自由而奋勇杀敌。

接着,一幅巨大的油画吸引了我的目光。

画面上是起义军们冲锋的场景,战士们的表情坚定而无畏,眼神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

他们的身影在硝烟中若隐若现,那种紧张和激烈的氛围仿佛要从画面中冲出来,把我也带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在一个展示柜前停下了脚步,里面陈列着一封战士的家书。

信纸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那一笔一划中蕴含的深情却清晰可感。

信中他对家人诉说着思念,也表达了自己为了革命不惜牺牲的决心。

我不禁想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多少像他这样的战士,离开了温暖的家,投身到残酷的战斗中,只为了给后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套破旧的军装。

军装上的补丁密密麻麻,领口和袖口都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

但就是这样一套军装,曾经穿在一位英勇的战士身上,陪伴他走过了无数的战场。

我仿佛看到了那位战士穿着它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毫不退缩。

在纪念馆的一个角落里,摆放着一双草鞋。

那粗糙的编织工艺和磨损的鞋底,让我感受到了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

他们就是穿着这样简陋的鞋子,走过了万水千山,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还有那些黑白照片,记录着一个个历史瞬间。

有战士们胜利后的欢呼,有战后的废墟,有百姓们对红军的支持……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参观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

在一个展示区的角落里,有一个小小的展台,上面放着一块破旧的手帕。

八一起义纪念馆观后感(通用3篇)

八一起义纪念馆观后感(通用3篇)

八一起义纪念馆观后感(通用3篇)【篇1】八一起义纪念馆观后感趁五一放假没有上课,我与同学参观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我们在那里一起回顾了先辈们的不朽事迹。

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一个社会青年,我的感慨很深。

19世纪的悲怆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自20世纪,中国迎来了当家作主的时刻,这一切都要归功于1927年那难忘的时刻。

1927年8月1日,几位起义领导人在南昌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自从那时起,中国革命的火种便燃起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指引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

时至今日,我们才有了强大的祖国。

人们不会忘记那辉煌的时刻——八一南昌起义。

作为一次参观活动,我觉得这一次八一起义纪念馆之行很有意义。

在那里我们深化了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使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站在伟人的雕塑下宣誓,贴在红旗旁重温那段辉煌的历史,那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

那心中的血液在沸腾,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激情!我和同学参观了纪念馆,那里陈列了许多当年革命先辈们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品,这使我深刻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形势的紧迫。

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

当我看到当年起义布防图和革命志士们在领袖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奋勇杀敌时,我被先辈们军事思想的先进性和革命热情的高涨所震撼。

那时我便思索先辈们的这些都从何而来,历史给予了我答案,那便是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信仰和誓死为受苦受难的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决心。

通过这次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我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会更勤奋刻苦,在生活中会更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不要让自己在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

奋斗是我人生的职责,八一精神便是我奋斗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南昌八一纪念馆有感
南昌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第一枪的地方。

来到南昌,是为了了解军史,更是为了追忆英雄。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即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原为江西大旅社,建于1922年。

到纪念馆的那天,正逢绵绵阴雨,使原本“修旧如旧”的纪念馆增添了几分肃穆。

展览馆一楼天井最显眼的位置,放着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建军70周年之际的亲笔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

站在碑文旁,回想腥风血雨的年代,思绪万千。

一楼正中的“喜庆厅”是当时的起义总指挥部,桌上的茶杯似乎余温尚存,天棚上的灯笼刚刚熄灭。

那一年夏天,这里不知召开过多少次会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四五十平方米的房间内凝聚了多少共产党人的智慧与艰辛。

走上二楼,八一南昌起义展览真正拉开帷幕。

“我们今天要重新树立革命的旗帜,反对反动政府……我们今后要听共产党的,服从共产党的命令!”1927年7月30日下午,贺龙在他所领导的第二十军指挥部召开动员大会,讲话铿锵有力。

声光电的现代手法,述说着当时的历史:筹备起义时的激情澎湃,起义胜利后的欢欣鼓舞,起义军离开南昌后的艰苦卓绝……让观众心灵一次又一次被撞击。

军号阵阵,战旗猎猎,起义军踏上了南下广东的漫漫征途。

山路崎岖,骄阳似火,起义军身负重装,艰难行进。

尽管前途不可预期,起义军仍然坚信革命的胜利属于共产党!
“坚持住,没有兵!”这是朱德在会昌战役中给下级营长的回答。

昏天黑地、血肉横飞,只有信念支撑着起义官兵,以少胜多,击溃了蒋介石嫡系钱大钧的部队。

坚持,多么难的坚持!
没有泪,只有血。

“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这句话可能每个人都说过,但只有在这里,你才会觉得这句话是那么真实,那么深沉。

看展览,最吸引人的往往不是文字,不是照片,而是真实的物品。

这物品的细节,折射出厚重的历史,深深刻在你的心里。

在楼上徘徊很久,回到一楼想要离开时,才发现天井中放有4个直径一米多的大水缸。

4个水缸70多年来没有挪过地方,本来是旅社用来养金鱼并防火用的。

1927年夏天天气炎热,旅社的工人师傅每天烧好开水倒在大水缸里,供起义军直接饮用。

水缸中倒映出四层展馆的影像,一幅幅历史画面仿佛也在水中快速闪过。

血铸军魂,情牵历史,报效祖国的理想抹平了过去与现在的鸿沟。

如果说八一起义纪念馆是凝固的历史,那么,八一广场则是历史的延伸。

从八一起义纪念馆出来一直向东,穿过八一大道,就很轻松地到了八一广场。

远远地看到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旁边高高的旗杆直耸云天。

这个当年聚集过无数共产党人,并流淌着他们鲜血的地方,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聚会的重要场所。

纪念塔下,是一座“金水桥”,喷泉涌动,响起了雄壮的军事歌曲,引来众多游人驻足拍照留影。

军民鱼水情深,在南昌有最好的体现。

八一广场已经成为南昌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这里纪念,在这里建设,英雄的精神激励着他们,也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