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安排表

城市规划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安排表

土木工程专业02培养计划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修养、较坚实基础理论及较宽专业知识面,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土木工程设计、营造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房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等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以及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岩土力学、流体力学和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受到课程设计、试验仪器操作和现场实习等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和素养:在哲学及方法论、经济学、法律的等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识,对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学等若干方面进行一定的修习。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高等数学,了解现代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工程测量、测试和试验的基本技能,了解建设项目方面的基本内容。

4、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5、了解土木工程的主要法规;6、具有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初步能力;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创新能力。

三、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四、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概预算等。

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计划表

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计划表

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计划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更多具备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下面是一份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计划表,旨在为即将学习或已经学习城市规划专业的同学们提供参考。

一、必修课程1. 城市规划概论本课程介绍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框架和规划实践等内容,为学生奠定城市规划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

2. 城市设计原理本课程主要介绍城市设计的各个阶段、流程和方法,包括城市分析、规划设计、方案表达、施工管理等,帮助学生掌握城市设计的核心原理和实践技能。

3. 土地利用规划本课程主要研究土地利用的概念、类型、规划原则和程序,帮助学生了解土地利用的基本要素和规划管理方式,并能够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际操作。

4. 城市交通规划本课程主要介绍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特征,以及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5. 环境规划本课程主要研究城市环境的概念、组成、变化和规划对策,帮助学生了解城市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 城市经济与财务规划本课程主要介绍城市经济与财务规划的原理、方法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城市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选修课程1. 城市形态分析本课程主要介绍城市形态的构成、特征和评价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城市形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 城市建筑设计本课程主要介绍城市建筑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技术,包括建筑规划、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营维护等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城市建筑设计的全过程。

3. 城市社会学本课程主要研究城市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城市社会的组成、变化和规律,以及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

4.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本课程主要介绍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原理、政策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方式,以及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0702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Resource Management 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够运用现代地理学理论和“3S”技术,从事有关空间信息采集、处理及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地图制图、区域规划、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3S”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区域城乡规划、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生态环境管理与评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具有较强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能力、遥感应用分析能力和地图制图能力;4.具有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5.具有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本能力;6.具有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的基本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15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平台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貌学、经济地理学与区域规划、数字测图与GPS、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其他主干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设计与编绘、自然资源学、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评价与规划、土地资源规划设计、资源环境遥感分析。

七、双语课程遥感技术及其应用(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数字测图与GPS实习2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2周地理综合实习2周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2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实习1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2周土地资源规划设计实习3周环境评价与规划课程设计2周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4周毕业论文14周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条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与设计师的培训ppt课程安排

城市规划与设计师的培训ppt课程安排

城市规划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
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如何平衡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冲突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城市规划与社会公平的矛盾
如何通过城市规划保障居民的基本权利,实现社会公平。Βιβλιοθήκη 城市规划实践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成功经验
总结国内外优秀城市规划实践的成功经验,如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优化交 通组织、注重公共空间设计等。
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与政府、企业、居民等各方进行有效的沟通 和协调,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03
城市规划设计理论 与方法
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
阐述城市规划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以及城市规划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关系 。
讲解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文件和标准规范,以及规划过程中的 法律程序和权益保障。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城市规划与设计师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与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和智能 化将成为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 趋势,设计师需要掌握相关技术 ,以实现更高效、精准的设计。
绿色与生态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生 态、低碳的设计理念将更加受到 重视,设计师需要关注生态环境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多元化与包容性
未来的城市将更加多元化和包容 ,设计师需要关注不同文化、不 同背景的人群的需求,创造更具
包容性的城市空间。
对城市规划与设计师的期望与建议
1 2 3
持续学习与创新
城市规划与设计师应保持持续学习和创新的态度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时代的变 化。
注重实践与反思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0702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Resource Management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够运用现代地理学理论和“3S”技术,从事有关空间信息采集、处理及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地图制图、区域规划、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3S”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区域城乡规划、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生态环境管理与评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具有较强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能力、遥感应用分析能力和地图制图能力;4.具有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5.具有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本能力;6.具有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的基本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15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平台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貌学、经济地理学与区域规划、数字测图与GPS、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其他主干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设计与编绘、自然资源学、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评价与规划、土地资源规划设计、资源环境遥感分析。

七、双语课程遥感技术及其应用(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数字测图与GPS实习2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2周地理综合实习2周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2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实习1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2周土地资源规划设计实习3周环境评价与规划课程设计2周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4周毕业论文14周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条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表理理数资资资测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文资资资资资资资测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2资源环境遥感分析22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2水生态与水环境2景观生态学2中国地理2世界地理2毕业论文必作,不计学分总计学生必须修满25学分学生必须修满45学分。

《城市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6120123课程英文名称:Urban Planning总学时:30学分:1.5授课对象: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先修课程:建筑制图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城市规划是工程管理和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全面分析、解决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城市和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开展。

2、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内容和过程。

3、掌握城市用地与总体布局的关系。

4、了解城市规划中的道路、绿化、工程规划与经济因素。

5、了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和要求。

6、了解城市规划的相关法规。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开展1.1城市的产生与开展1.2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开展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2.1城市规划的任务和目标2.2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第三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3.1城市的性质3.2城市的规模第四章城市的用地与布局4.1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4.2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4.3各类用地的布局第五章城市结构形式5.1城市结构形式5.2实例分析第六章城市道路与交通6.1城市对外交通6.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七章城市绿化系统与生态7.1城市绿化系统规划7.2城市生态第八章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8.1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8.2居住区规划设计第九章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与技术经济因素9.1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与技术经济因素9.2规划中的技术经济因素第十章城市规划法规10.1城市规划法10.2其它相关法规五、学时分配为巩固本课程学习内容,可选择以下局部作业1.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开展关系2.如何将我国古文化/古哲学思想精髓应用于当今城市建设?3.以熟悉的城市为例,简要介绍其自然条件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参观武汉市城市建设、常青花园居住区的规划建设。

七、教材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o八、主要参考书L [英]P •霍尔著,邹德慈、金经元译:《城市和区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0702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Resource Management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够运用现代地理学理论和“3S”技术,从事有关空间信息采集、处理及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地图制图、区域规划、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3S”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区域城乡规划、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生态环境管理与评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具有较强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能力、遥感应用分析能力和地图制图能力;4.具有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5.具有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本能力;6.具有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的基本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15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平台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貌学、经济地理学与区域规划、数字测图与GPS、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其他主干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设计与编绘、自然资源学、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评价与规划、土地资源规划设计、资源环境遥感分析。

七、双语课程遥感技术及其应用(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数字测图与GPS实习2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2周地理综合实习2周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2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实习1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2周土地资源规划设计实习3周环境评价与规划课程设计2周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4周毕业论文14周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条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专业课程简介

城市规划专业课程简介

城市规划专业课程简介课程名称: 城市规划原理 英文名称: Principium of City Planning 总 学 时: 48 学时 理论学时: 48 学时学 分: 3课程内容:该课程介绍了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简史、城市规划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城市规划工作的内容 和阶段划分、城市的性质和城市人口、城市用地、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居住区规 划设计、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规划设计等。

教 材:城市规划原理 同济大学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 考 书:外国城市建设史 沈玉麟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 白德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设计资料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学报》、《城市规划》、《国外城市规划》、《规划师》等选课对象 : 城市规划及相关专业学生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从新的更综合的角度审视建筑设计,使学生建立宏观和整体群的概念,在设计中更好的理解建筑群体、形态构成的规律和方法。

选题包括:小游园、城市广场、城市文 化中心、城市商业中心、步行商业街等城市空间设计为题。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解城市设计的要素、城市设计的原则、城市的空间构成及设计手法,另外还介绍街道空间的设计、步行商业街的设计、广场空间的设计、建筑群体的组合等。

参 考 书:《城市设计》《城市广场设计》 《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 《图解城市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选课对象 : 城市规划及相关专业学生课程名称: 城市设计 总 学 时: 72 学时英文名称: Urban Design 理论学时: 72 学时学分: 4.5参 考 书:《城市设计》《城市广场设计》 《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图解城市设计》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 选课对象 : 城市规划及相关专业学生课程名称: 城市设计原理 总 学 时: 16 学时东南大学 王建国主编 东南大学王珂主编天津大学张斌主编黑龙江科学技术 金广君主编 东南大学董卫主编英文名称: Principium of Urban Design 理论学时: 16 学时 学 分: 1 学分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黑龙江科学技术 东南大学 天大出版社王建国主编 王珂主编 张斌主编 金广君主编 董卫主编 田银生主编总学时:72 学时理论学时:72 学时学分:4.5 学分课程内容:本课程设计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与步骤,设计较为复杂的大中型公共建筑设计(剧场建筑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设计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80700
专业名称: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城市规划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既要有主干学科的支持,又要有众多相关学科的支持。

武汉大学是一所文理综合性大学。

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现在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哲学、环境生态学等已形成了对城市规划专业的有力支持。

武汉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的特点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除掌握本专业的必备知识外,又受到了良好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熏陶,较系统的了解了一门以上相关学科知识。

本专业要求毕业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城市规划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3、掌握与城市规划相关的知识,具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理论分析城市问题、解决城市规划与设计问题的能力;
4、具有专业调查研究和正确表达(图、文、口头)的能力;
5、具有应用系统工程理论论和GIS技术的能力;
6、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7、具有自学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五年
学分要求:毕业生需达到180个学分,其中必修课126学分,选修课54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学科基础课:建筑设计(1-3),建筑设计基础(1-2),城市规划原理,
中外城市建设规划史,
其他主干课程:城市详细规划原理、详细规划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总规原理、城市总规设计、城市发展与规划史、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设计、区域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规划社会调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七、专业主要实验
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实验、模型制作实验、城市信息系统、摄影、测量及遥感。

八、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1、参观综合实习2周
2、写生实习2周
3、认识实习1周
4、测绘实习3周
5、详细设计周1周
6、规划设计实习16周
7、城市信息系统实践2周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凡修满本专业规定学分,各门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成绩合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武汉大学毕业生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