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心血管病气象条件的关系

心血管病气象条件的关系

心血管病气象条件的关系心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中风等多种疾病。

它们是造成世界各地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心血管病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气温、湿度、气压和风速等因素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心血管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探讨气象因素对心血管病的影响及预防策略。

气温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气温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在高温天气下,人体会出现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血液黏稠度增加等情况,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

而在寒冷天气下,人体会出现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等情况,也容易造成血管阻塞,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在气温极端的天气条件下,尤其需要注意保持室内外温度的适合,避免体温过热或过低,以保护心血管健康。

气压也与心血管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气压的变化会影响人体内外血管的扩张和收缩,从而影响血压的稳定。

气压下降时,人体会感觉到心悸、头晕、气短等症状,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更容易受到影响,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事件。

在气压下降的天气条件下,心血管病患者需要尤为重视自身症状的变化,及时就医处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湿度和风速对心血管健康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湿度的天气条件下,人体的散热功能会减弱,增加心脏的负荷,容易引发心律失常等情况。

而强风天气下,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增加,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刺激,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在高湿度或强风天气条件下,心血管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加强自我保护,避免在户外活动过度,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干燥。

针对气象条件对心血管病的影响,人们也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了解气象预报,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时间,避免在气温极端、气压下降、湿度过高或风速过大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过度运动或剧烈活动。

合理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生活环境,避免体温过高或过低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环境气象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环境气象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环境气象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环境气象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剧,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

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

环境气象因素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环境气象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

一、环境气象因素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环境气象因素是指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大气压力、风速、降水等因素。

这些因素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1.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重要的气候因素,它们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有着直接影响。

低温和高湿度的天气容易导致呼吸道黏膜充血,增加呼吸系统感染的风险。

同时,高温和低湿度的天气也会引起呼吸道疼痛和炎症,进而诱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2. 大气压力大气压力是指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强。

研究表明,大气压力的变化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气压下降时,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容易导致呼吸困难和气喘等症状加重。

3. 风速和降水风速和降水是主要的气象因素之一。

强风天气会悬浮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和污染物,进而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另外,降水会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从而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二、环境气象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环境气象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有显著影响,下面将介绍几个热点研究领域的进展。

1. 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低温和高湿度的环境条件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

一项研究发现,在低温和高湿度的冬季,哮喘和支气管炎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这可能是因为冷空气会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充血和痉挛,进而导致呼吸道疼痛和炎症。

2. 大气压力的影响大气压力的变化对呼吸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项研究发现,气压下降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发作的发病率增加有关。

此外,高海拔地区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也较高,可能与气压较低、氧气含量减少有关。

某市呼吸系统疾病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

某市呼吸系统疾病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

某市呼吸系统疾病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随着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气象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逐渐凸显。

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发病原因复杂,是引起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由于肺脏具有特殊的开放性特点,随着大气污染程度的加重、社会人口的老龄化、烟草的大量消耗以及天气发生突变等系列问题的出现,我国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有增无减。

气象要素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作用逐渐被纳入公共卫生、应用气象学等领域的研究范畴。

本文基于2017-2020年A地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口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讨论区域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率的分布特征和对气象要素的响应及疾病死亡率预测模型的建立。

基于主成分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同实际情况的对比表明,主成分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可用于A市呼吸系统疾病的监测和预防。

此回归模型不仅消除了气象要素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提取出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主要影响作用的气象因子,而且全面的表达了各个气象要素的综合作用,因此主成分回归方法可以较好的反映呼吸系统疾病与气象要素间的关系。

建立有效的预报模型是开展精细化医疗气象预报工作的基础,考虑其他诸多因素,研究还需继续推进。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气象要素,主成分分析,预测第一章引言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为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急剧增加,全球气候不断变暖。

气候变暖卞要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以及70年代中期以来的两个时期,进入80年代全球温度的上升有加速的趋势,90年代后的1990年、1995年和1997年全球平均温度数次创历史最高记录。

气候变化是一个最典型的全球尺度的环境问题,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把气候变暖作为一个全球环境问题提了出来,80年代,这一问题开始成为国际政治和外交议题。

全球气候变暖不仅对环境、水资源、区域海平面上升、农业、自然植被等产生影响,对人类健康也产生较大的影响:暑热天气的延长及高温高湿天气直接威胁着对地球升温敏感的中纬度地区的人们;全球气候变暖为许多病菌的繁殖、传播提供了更好的温床,会使这些病菌由热带、亚热带向北扩散,受这些疾病威胁的人日将增加;与此同时,气温升高使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空气污染更为显著。

气象条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研究进展

气象条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研究进展

方 法研 究表 明气 象 因子对 不 同地 区心脑 血管 疾病 和 呼吸 系统 疾病有 影 响 , 得 出心 脑 血 管疾 病 发 病 率 并 冬季最 高 , 次 为 秋 季 、 季 , 季 最低 -1 其 春 夏 9。心 脑
血管疾 病 发病率 随着 E平 均 温度 、 l 日平 均 地 面气 压
第2 9卷 第 3期 2 1 年 9月 0 1
文 章编 号 :06— 6 9 2 1 )一 3—05 0 10 7 3 ( 0 1 0 30— 5
干 旱 气 象
J u n l fA i t oo o y o r a rd Mee r lg o
Vo . 9 No 3 12 . Se t 2 p , 01 1
生¨
。气温 升 高时 , 过 影 响人 体 温 度 、 液黏 通 血
度 以及 血液 流速 、 脏 和肺 部 承 受 压 力 从 而 产生 影 心 响, 最终 对心 脑血 管疾 病产 生影 响 。 本 文着 重从 不 同 的天 气 形 势 和 天气 过程 出发 , 再结 合 国内外研 究结 果 , 步推 断 了不 同天 气形 势 初
收 稿 日期 :0 0— 9— 8; 回 日期 :0 1—0 0 21 0 0 改 21 4- 5
冷锋 、 高压经 过 时气象 要素 会发 生剧 变 , 导 致大 冷 会 幅度 降温 , 湿度 骤 降 , 气压 升 高 , 常带 来较 强 的风 , 常
也有 众多 的研究 表 明冷 空气 的活 动会 影 响到心 脑血 国 内外 研 究 进 展
11 冷锋 和冷 高压对 心脑 血 管疾 病 的影响 .
冷 锋 和冷 高压 都 是 由冷 气 团控 制 的天 气 形 势 ,
的 降低 而增加 , 与最低 气 压呈 正相关 、 平均 气温 它 与 呈负 相关 , 并且 气 温 与心 脑 血 管 疾 病 发病 率 或 死 亡 率之 间存 在 “u 、 ” “J 型关 系 , ” “V 或 ” 即当气 温 低 于或 高 于某一 临 界温度 时 , 随着 温度 的 降低 或 升高 , 心脑 血管 疾病 的 发病率 和死 亡率 逐 渐升 高¨ 他 , J这

心血管病气象条件的关系

心血管病气象条件的关系

心血管病气象条件的关系心血管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的一类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等。

而气象条件则是指大气环境的状况,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研究发现,气象条件与心血管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首先来看温度与心血管病的关系。

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会进行自我防御,比如血管会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

这使得心脏负担增加,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

而高温环境下,血压和心率会上升,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和心肌缺血。

温度的极端变化都会对心血管病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湿度也与心血管病存在一定的关系。

高湿度环境下,人体散热困难,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容易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度的夏天,心血管病的患病风险更加明显。

气压也对心血管病有一定的影响。

气压的变化会影响人体的血流速度以及氧气供应情况,从而引发心血管病的发生。

在气压骤降的时候,心脏的负荷增大,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而气压骤升时,则有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减少,引发心律失常。

大气中的颗粒物、空气污染物也对心血管病有一定的影响。

夏季的高温高湿度环境下,大气中的颗粒物容易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细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会被呼吸道吸入体内,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直接的损害。

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和颗粒物,会引发氧气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

心血管病与气象条件有着一定的关系。

温度、湿度、气压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都会影响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合理应对气象条件,调整生活方式、保持适宜的室内温湿度以及避免空气污染等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对气象条件与心血管病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气候变化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影响分析引言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不仅对生态环境、农业产业和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不可忽视它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是一类涉及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

本文将对气候变化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可能的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温度变化气候变化导致气温的升高或降低,这对心血管系统有着直接的影响。

研究表明,高温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

在高温天气下,人体血管会扩张,心脏负担增加,容易引发心脏病发作或诱发高血压。

另一方面,在极端低温下,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易于形成血栓,从而增加中风风险。

因此,气温的变化不仅在季节交替时需要引起警惕,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也对心血管健康造成了威胁。

湿度变化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也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湿度的变化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有一定影响。

高湿度环境下,人体散热困难,身体容易过热,血液循环能力下降,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或加重已有心脏病的症状。

而过低湿度则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风雪、冰雹、台风等,这些事件对心血管健康带来的压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增加,心理压力增大,长时间停电引发心脏病发作等。

因此,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应特别关注极端天气事件的预警和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原因气候变化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影响有多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气温和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如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

高温下,人体循环系统负担加重,相应的心脏病发作、中风等风险增加。

湿度的变化可能导致血液流动性变差,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其次,气候变化还会影响空气质量。

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臭氧生成量增加,这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进而影响心血管健康。

环境气象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环境气象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环境气象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环境气象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引言: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呼吸器官功能的一系列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和过敏性鼻炎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了严重影响。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环境气象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温度和湿度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研究表明,气温和湿度是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环境因素。

高温和高湿度可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升高,如颗粒物、臭氧等。

这些污染物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炎症反应的增加,从而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此外,高温和高湿度还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尤其是对于哮喘和COPD患者来说,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更为敏感。

二、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质,如颗粒物、二氧化硫、臭氧等。

这些污染物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有害气体。

研究发现,大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如有研究显示,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浓度升高与哮喘和COPD的发病率增加相关。

这些污染物可以进入呼吸道深处,刺激呼吸道黏膜,诱发炎症反应,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三、气候变化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变化,如气温、降水、风速和湿度等。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其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干旱和暴雨)会影响大气污染物的生成和传输,从而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此外,长期气候变化也会改变植被分布和花粉季节,进而影响到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

四、个体差异对环境气象因素影响的调节作用环境气象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

一方面,个体的遗传背景、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等因素会影响其对环境气象因素的敏感性。

另一方面,不同疾病类型对环境气象因素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进展

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进展

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进展
岳海燕;申双和
【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学报》
【年(卷),期】2009(025)002
【摘要】全球气候的变化,城市热岛效应的持续和加强以及热浪冲击频率的增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概述分析主要气象因素气温、气压、风速对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情况影响的研究成果,对气象条件与疾病之间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总页数】5页(P57-61)
【作者】岳海燕;申双和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8.8
【相关文献】
1.白银地区呼吸道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及预防措施 [J], 苏清菊;石光普;武双琴;韩兴霞;曾丽丽;关维莉
2.菏泽市呼吸道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 [J], 李锁玲
3.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J], 张大辉;高霞
4.吉林省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和预报研究 [J], 张书余;王宝鉴;谢静芳;
秦元明
5.吐鲁番地区呼吸道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 [J], 张新庆;宋良娈;赵志刚;周鸿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 杨贤为 、
京 、沪两地脑卒中发病率及其预 测模型的对比分析
北京城区 、近郊区 , 上海地区
吴桂贤
1987—1992年
秋 、冬季节 ,气温急剧下降时发病 率高
王玲 、 2007 白原 、 高血压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刘小云等
呼和浩特市 (住院 人数 )
2000—2003年
高血压发病与日平均气温呈负相 关 ,与日平均气压呈正相关 ,即气 温低 、气压高时高血压发病率增 高 ; 反之发病率降低
表 1 温度对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影响方面的部分研究论文摘
发表 年份 作者
论文题目
研究区域
资料年份
主要结论
1981 王衍文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与气象关 系探讨
北京地区 (住院人数 )
1977—1979年
冬半年为该病高发期 ,冷锋过境 、 大风降温易导致心肌梗塞发病人 数上升
印佩芳 、 1993 马辛宇 、 脑卒中与天气过程的关系
2 气象因素 对 呼吸 道 和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发 病 和 死 亡 率的影响
控制或病情迁延恶化 ,将发展成为肺心病 、肺气肿 、 呼吸衰竭 、心衰和肺癌等 。这两大疾病严重影响着 人们的身体健康 。
呼吸道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除了先天的素质影 响以外 ,天气突变 、低温阴雨 、闷热和副热带高压控 制等天气系统影响是致病的外因 。当天气变化平稳 时 ,人体会自动进行调节以适应天气状况 ;而冷暖空 气活动频繁 ,气象条件变化剧烈 ,若机体不能及时调 节平衡或外界的刺激超过人的适应能力时 ,就会引 发各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应特别注意天气突变对 人们健康的影响 。 211 气温
气象因素温度作为一个因子分析 , 很少有人将体感 温度作为一个影响因子考虑在内 , 因此具体到体感 温度与患病者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研究会更具有现实 意义 。
对于人体最适温度的研究表明 , 最适温度暑热 地区 要 高 于 冷 凉 地 区 。北 京 地 区 [ 17 ] 最 适 温 度 为 19—22 ℃,中国台湾为 26—29 ℃, 而在相对较寒冷 的荷兰 [ 18 ]为 1615 ℃。C u rrie ro[ 19 ]和 Kea tinge[ 20 ] , 研 究得出类似的结论 , 居住在暑热地区的人们对冷凉 较敏感 , 而居住在冷凉地区的人们对热比较敏感。 可能是因为人体自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 不同地 区所处纬度不同 ,其气候冷暖不同 , 暑热地区的人们 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强 , 而冷凉地区的人们对低温 的适应能力较强 , 结果导致最适温度在不同地区有 明显差异 。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 但与此同时 ,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 人口密度加 大 ,生活节奏加快和膳食结构改变等不良现象 ,一些 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发生率升高 。呼吸道 疾病以其高患病率 ,心脑血管疾病以其高死亡率而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 势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已跃居首位 [ 1 ] 。全世界每 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 1 200万人 ,接近总 死亡人数的 1 /4。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造成死 亡的人数约 260万 [ 2 ] 。随着人们对预防疾病和保证 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也倍受关注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气象因素的变化 对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 [ 3 - 7 ] 。 同时为了尽可能地减小影响 ,采取了一定的防御措 施 ,如许多国家为减少热浪对健康的危害建立了热 预警预报系统 ( heat health warning system , HHW S) , 大大降低了热相关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 。我国上海 也开展了热浪监测与健康预警系统的研究 [ 8 ] ,南京 、 南昌 、杭州等也有生活气象指数的报道 。因此研究 气象因素与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对于 防病和治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212 气压 大气压是包围在地球表面大气层对地球表面或
表面物体所造成的压力 。空气密度越大 , 温度和湿 度越低 ,气压就越大 ,各种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增多 与气压高 、气温低有关 。高气压常伴有冷空气 , 冬季 冷空气刺激人体交互神经兴奋 , 血液循环外周阻力 增加 ,血压增高所致 。沙依然等 [ 21 ] 2004年对阿勒泰 地区死亡病例与气象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脑血管 疾病受气压的影响较大 , 呈正相关 。陈观进 [ 22 ]发现 湛江市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与月平均气压呈正相关 : 当月平均气压为 1 014—1 030 hPa时 ,可引起脑血管 死亡率的升高 。脑血栓发病与气压呈双向变化 , 低 气压和高气压天气均易引起脑血栓发病危险因素 。 低气压使各种过敏源和空气污染物 、粉尘等刺激物 不容易向高处扩散 ,而易于向低处散落吸入呼吸道 。
风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较大 , 但相关系数 较小 , 原因可能是大气污染也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的发生 ; 而风能吹散空气中的污染物 , 降低大气污染 物浓度 ,减轻对人体的影响 。但是冬季的风会使人 感觉寒冷和干燥 ,是不利于病情缓解的 , 因而相关系 数较小 。苏斌 [ 29 ] 也有相似的结论 : 广西地区 1 a 12 个月的平均风速均小于 3 m·s- 1时 , 大气污染重 , 使 正离子增加 , 作用于呼吸道 , 使气管纤毛活动减弱 , 引起喉干燥和头痛 ; 大气酸度增加 , 可使人的气管粘 膜细胞皱缩 ,出现气管炎症等 。
发病率与气象关系的分析
新疆地区 (住院人数 ) 1979—1996年 发病率高
刘学恩 、
气温及 冷 空 气 对 武 汉 市 心 脑 血
2002 李群娜 、 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
武汉市 (住院人数 )
赵宗群等
1991—1998年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与夏季月平 (不包括 1995年 ) 均气温呈正相关
叶殿秀 、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气象因素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 R1881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 - 503X (2009) 02 - 0057 - 05
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 、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
1 引言
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称 。呼吸系统疾病有感冒 、肺 炎 、气管炎 、哮喘 、肺结核和尘肺等 ,若得不到及时的
第 25卷 第 2期 2009年 4月
气象与环境学报
JOU RNAL O F M ETEO ROLO G Y AND ENV IRONM EN T
V o l. 25 N o. 2 A p ril 2009
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进展
岳海燕 申双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4)
袁军
杭州地区 (住院人数 )
不详
冷空气降温容易诱发此病 , 但脑 出血大多出现在降温后 , 脑梗塞 大多出现在降温前
蔡世同 、 1994 邓晓莹 高血压病与气象关系探讨
广西田阳县 (住院人 数)
在低纬度 、炎热地区高血压多发 1988—1992年 期大多出现在气温 、气压急剧变
化的春 、秋季
南京天 气 和 心 血 管 疾 病 住 院 率
大风能带走人体的热量 , 使人感到寒冷 , 刺激人 体交感神经兴奋 ,诱导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 同时也 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多 , 全身小动脉收缩 , 外周阻力增大 , 血管发生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 。李 锁玲 [ 25 ]得出高血压发病率与冬季风速呈极显著的 正相关 。赵素萍等 [ 26 ] 得出风速的大小与冠心病的 发作有关 :当出现风速大于 4 m·s- 1的天气时 , 冠心 病的日平均发病数是风速小于 4 m·s - 1天气的 1144 倍 。黄明北 [ 27 ]研究发现 :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与风速 也有关 :当风速为 1—3 m / s时 , 病例明显集中 , 占全 组病例的 70. 24% 。乔梁等 [ 28 ]发现 , 急性心肌梗塞 发病与气温 、平均风速关系密切 。气温低 , 风力大时 容易引发急性心肌梗塞 , 是由于寒冷和大风对人体 产生刺激 , 引起人的交感神经兴奋 , 体循环血管收 缩 ,周围阻力增加 ,导致血压升高 , 心率加快 , 心肌耗 氧量增加 ,血管收缩 ,血浆减少 , 血液粘度增加 , 血小 板聚集 ,心肌供血下降 ,心肌缺血和诱发心绞痛而致 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
199
1988年
12月

而增加 ,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 ; 逐 日气温在月平均气温以下的降温
1989年 2月 和月平均气温以上的增温与心血
管疾病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
王尚桐 、 乌鲁木齐顿河区急性心肌梗塞
高压 、低温条件下急性心肌梗塞
1999 崔虎
气温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 温过高 、过低或其变化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 ,将会 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
天气炎热的情况下 ,人体为了调节体温恒定大 量排汗散热容易造成体液丢失 ,血液变得相对浓缩 , 粘稠度增加 ,血压偏低 ,全身小血管处于舒张状态 。 环境温度降低时 ,人体血管收缩 ,人体纤毛运动受到 抑制 ,反应延迟 ,从而削弱了气道防御能力 ,气道反 应性增高 ,容易诱发慢性支气管炎 。气温过低时 ,人 体内肾上腺素释放过多 , 会造成血管收缩 , 血压升 高 ,容易引发脑血管疾病 。表 1 列举了温度对于呼 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影响的部分研究成果 [ 9 - 16 ] 。事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2期
岳海燕等 :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进展
59
而且气压骤然降低可使支气管粘膜上的细小血管扩 张 ,气管分泌物增加 ,支气管管腔变得狭窄易诱发哮 喘 。佟发 功 等 [ 23 ] 研 究 发 现 平 均 气 压 偏 低 ( 840— 907 hPa)或偏高 ( 926—971 hPa ) 时 , 呼吸系统疾病 发病率高 。马玉霞 [ 24 ] 发现银川市慢性支气管炎发 病人数与日平均气压呈显著正相关即气压越高 , 发 病人数越多 ; 气压越低 ,发病人数越少 。对气压的研 究一般方法是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其相关性 。对于气 压与空气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现今还研究较少 , 对于机理性研究更少 , 今后对于气象因素和环境质 量应同时加以考虑 , 人们自身生存环境对人体健康 的影响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 213 风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