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优质课课件讲课资料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第12课新文化运动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第12课新文化运动优质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引入西方科学知识
新教材不仅注重文学、历史等人文学科,还大量引入西方科学知 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启发式教学
01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寻
求解决方法。
02
采用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
推动了文化革命
新文化运动通过提倡新文学、新艺术等,推动了文化领域的革命,为五四运动等后续革命斗 争提供了文化支持。
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融合
介绍了西方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和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方式,介 绍了西方思想文化,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新文化运动提倡学习西方文化的优点,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 程。
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新文化运动者认为,学生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并积 极参与解决。
教育普及运动:提高民众受教育水平
推广平民教育
新文化运动者提倡平民教育,通过设立夜校、补习班等方 式,为普通民众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开展扫盲运动 针对当时中国文盲率高的现状,新文化运动者积极开展扫 盲运动,通过编写简易读物、设立识字班等方式,帮助民 众提高文化水平。
运动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03
鲁迅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对民族命运
的关注和思考,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周树人等知识分子群体影响
知识分子的觉醒
周树人等知识分子群体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 著书立说、创办杂志等方式,积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件第12课新文化运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件第12课新文化运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21页
第22页
19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公 开打出“文学革命”旗号,主张变革文学内容,提 倡通俗易懂、反应现实、抒发真情新文学,摆脱 八股文只顾。
第23页
鲁迅把白话文形势与反对专制 内容结合起来,创作了一系列中国 近代文学史上杰作,深刻地揭露了 各种社会问题,树立了新文学典范。
身符
打倒孔 家店
民主、自 由、平等
第19页
三、文学革命
1.标志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
2.代表
胡适、陈独秀、鲁迅。
第20页
191月,胡适发表《文学 改良刍议》一文,提倡以白 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他提倡白话文对中国历史产生 了深远影响。他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研究大家,还接收了西 方文化熏陶,是二十世纪世界上含有举足轻重地位思想家。
辛亥革命后,两位西方来“先生” 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起着越来越主要 作用,你知道他俩是谁吗?
第2页
袁世凯篡权后,极力复辟 帝制。想一想,他尊孔复古 与复辟帝制有什么联络?
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第3页
一、《新青年》与新文化阵营
1.背景
袁世凯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 是立国根本,以此来抑制民主、自由、平等思想。
现在你认识了德先生与 赛先生了吧?对他们二位先 生你有什么看法?今天,他 们二位还是你先生吗?为何?
第16页
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儒家传统道德。其关键内容是 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 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 们思想。
思想
洋务派
由 表 维新派 及 革命派 里 陈、李、

《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文化运动》课件

VS
知识分子过度参与政治
一些知识分子过于热衷政治,忽视了学术 研究和文化传承,这也成为了新文化运动 的争议点。
06
新文化运动在现代的反思 和启示
对现代思想的影响和启示
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 对封建专制和愚昧迷信,对现代 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人
们的思想解放。
价值观念变革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价值观念进行了 批判,促进了价值观念的变革,为 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 课件
汇报人: 202X-12-24
目录
•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事件 • 新文化运动的争议和批评 • 新文化运动在现代的反思和启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历史背景
清朝末年的政治动荡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对外屈辱 ,对内压榨,人民生活困苦。
总结词
陈独秀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和主编,他通过该杂志宣传新文化和新思想,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
详细描述
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并担任主编。该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舆论阵地,陈独秀通过发表一系列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传统观念和旧 道德,呼吁青年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自由、进步和创新。
提倡新道德
新文化运动倡导新的道德观念,强调个人自由、平等和独立,呼吁建立新的道 德标准和社会风尚。
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反对文言文
新文化运动认为,文言文是一种过时的语言形式,难以理解 和运用,阻碍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因此要反对文言文。
提倡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倡导使用白话文,认为白话文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的生活,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文化传播和 社会进步。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胡适的白话文运动
总结词
胡适发起了一场白话文运动,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使文学和思想更加贴近大众,促进了文化普 及和思想解放。
详细描写
胡适在文学创作上积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他认为文言文过于晦涩难懂,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 普及。他主张用白话文表达思想和文学创作,使文学更加贴近大众,易于理解和接受。这一主张得到 了广泛的响应和支持,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新文化运动的评判和启示
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01
02
03
促进思想启蒙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 主,推动了中国思想界对 传统观念的反思,为现代 化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推动文化转型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文 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加速了中西文化的融会。
培养人才
新文化运动培养了一批具 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 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 人才支持。
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社会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促使人们要求摆脱 封建思想的束缚。
妇女解放和青年学生 运动的兴起,为新文 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活 力。
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 的反思,促使他们寻 求新的思想和文化前 程。
文化背景
西方思想的传入,为新文化运 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局限性,促 使人们寻求新的文化前程。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联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 了深远影响。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思想观念的变革,推动 了社会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01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促 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 础。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4、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叶 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请你说说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的哪项内容( A )
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局限性: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 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板书设计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主要阵地
背景 概况
①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内容 ② 提倡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③ 文学革命
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开 始: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口 号:民主 科学 主阵地:《新青年》 北京大学
代 表: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内容
前期: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评价 启 示: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积极影响: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 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材料旨在说明( )
A. 洋务运动的影响 C. 戊戌变法的巨大作用
B.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C 2、下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根据漫画可知,这场运动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 B. 农民革命运动 C. 思想解放运动 D. 无产阶级革命
“巨大的希望”指的是什么? “巨大的落差”指的是什么?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19张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19张PPT)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 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 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1、内容:(2)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
和民主制度
学精神、科学方法。
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新青年》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1917 年,每期的发行量已达1.6万份,被誉为青年的“良师 益友”。
3、代表人物:
陈独秀
终身以“新 青年”自居
李大钊 胡 适
铁肩担道义 中国自由 妙手著文章 主义之父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北大之父”蔡元培 想一想: ○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
么? ○ 为什么这样一所充满官僚气息的学校能够转变为新
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揭露专 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
• A. 反对尊孔和复古 • B. 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 C. 宣传马克思主义 • D. 提倡民主和科学
课堂练习
6、胡适说过:“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 ,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 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
兔)。”这三个“兔子”最早发起的运动是( C )
• A.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⑤毛泽东
A、①② C、①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高中历史第7课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高中历史第7课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资源和精神动力。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科学、民主、进步等价值观念在当 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和精神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 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推进中国的 现代化进程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提倡女子教育
女子教育得到重视和推广, 女子学堂和女子大学等教 育机构相继成立。
科学技术发展推动
提倡科学精神
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精神 和科学方法,反对迷信和 封建思想。
推广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得 到重视,科学杂志、科学 社团等相继成立。
促进科技发展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科技的 发展和进步,为中国的现 代化奠定了基础。
01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02
主张文学改良,推动新文学发展
《文学改良刍议》等文章阐述其文学观念
03
新文化运动在各方面
03
的影响和表现
文学艺术领域变革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推广新式标点符号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学语言的变革, 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成为文学创作 的主要语言。
新式标点符号的使用使得文学作品更 加易于阅读和理解,推动了文学的传 播和普及。
总结:回顾新文化运
06
动,并探讨其现实意

简要回顾本次课程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0世纪初,中国面临深重的民 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新文化运 动应运而生。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 物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 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 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一、新课引入
20世纪早期,在北大讲坛上,有从海 外归来、西装革履大力宣传新思想进步 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满口 之乎者也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 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思想冲突。为何 会有这么奇怪现象出现呢?
第2页
二、新课 1.新文化运动兴起
(1)背景 新生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
—《上海妇女志》
第14页
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五四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运动
第15页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收 了一次民主和科学洗礼,为随即暴发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 和铺垫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看法带有一定片面性,但它 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时尚。
第16页
(技术)器物
洋务派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制度 思想文化
康、梁、孙等资产阶级
陈、李、鲁、胡等
第19页
小结
新文化 运动
1 19《青年杂志》 2 主要内容 3 伟大思想解放运动
4 历史意义
第20页
练习
1、近代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D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论战
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传输
第10页
朋友 ——胡适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何, 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 孤独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独。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第11页
希望 ——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启发国民新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革新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辜鸿铭被称为“清末怪杰”,他“生在 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 精通九国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在北 大教授英国文学。他第一个将中国的 《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 到西方。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 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 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 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1910年 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康奈尔 大学学习,先学农科,后改学文科。1914 年获文学士学位以后,到哥伦比亚大学攻 读哲学,就学于哲学家杜威,深受其实用 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以《先秦名学史》 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李大钊
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 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 系统和较完整的介绍。
《青春》是李大钊发表著 名文章。他号召青年为创 造一个青春的国家而奋斗。
胡适
zxxk(1891--1962)安徽绩溪人
提出文学革命的 主张,倡导用白 话文代替文言文
袁世凯上台后,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尊孔复古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尊孔复古,就要 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封建时代的礼 仪和制度与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 尊孔复古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 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 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 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 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鲁 李迅 蔡大 元钊 辜培
讲坛上的教授
原名《宽容》 现名《北大钟声》
鸿
铭 旧式的人物,如黄侃,刘师培、辜鸿鸣等,
也有新思想的代表者:李大钊、陈独秀、胡
不合时宜现象之四:
1914年9月 25日,袁世凯颁 发祭孔告令说: “孔子之道,亘 古常新,与天无 极。” 28日, 率领官员到孔庙 举行祭孔大典。 同年12月,在天 坛举行祭”,强迫 全国各学校“尊孔读经”,“务以孔子之言为旨归”,
zxxk
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一时间社会上出现了“孔道 会”、孔教会、“尊孔会”等组织。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 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 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 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 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蔡元培
“思想自由”:在北大倡导新的思想和文化; “兼容并包”: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陈 独 秀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 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 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洋戊
半封建
中国的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技术)器物 洋务派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制度 康、梁、孙等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陈、李、 鲁、胡等
鲁迅 (1881-1936) 浙江绍兴人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 陈独秀 出民主、科学口号,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发表《孔子与宪法》指出反封建必须反孔教。 李大钊
1918年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树立了新文 鲁 迅 学的典范。
胡 适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较早主张以白话文代 替文言文。
“学术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请陈独秀来北大任文科 学长。他又请刚从美国留学归来、 提倡白话文的胡适任北大教授。蔡 元培还聘请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 任兼教授,聘任提倡新文学的刘半 农任教。他又请第一个向中国介绍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夏元栗任理科学 长。这批新文化运动颁奖和学术界 精华的到来,使北大成为当时思想 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 造就了一批新文化的战士。同时, 蔡元培也任用些学有专长而思想守 旧的人,如刘师培、辜鸿铭等。
蔡元培 (1868—1940)浙江绍兴人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zxxk
“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 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 故允为担任。”1916年12月22 日,蔡元培抱着整顿、改革北 大的宗旨和决心,迎难而上, 赴京就任北大校长的职务。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911年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意思是否 被大家所接受?
不合时宜现象之一:
“包好,包好!这样 的趁热吃下。
这样的人血馒头,什 么痨病都包好!”
——鲁迅《药》
不合时宜现象之二: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不合时宜现象之三:
绣花鞋、贞洁牌坊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 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 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 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 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 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 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 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陈独秀
“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 ······,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 用心。 ·······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 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 ,必须改变人的思想”。——陈独秀
新文化 运动
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 造国民的思想(吸取辛亥革命失败教训)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思想文化领域zx出xk 现新思想传播与尊孔 复古逆流
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3、先进分子对辛亥革命的反思
认识: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要进行思想革命。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 (请在P46-47找出来)
1、开始标志1:915_年_9_月《_陈青_独_年_秀杂_在志_上》_海__创_办 2、主要阵地:_《_新__青__年_》______ 3、活动基地:北__京_大__学__--_-蔡__元_培__ 4、代表人物:—————— 5、口号或旗帜:__民__主_、__科_学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