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三字经试题

合集下载

三字经的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的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的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它告诉我们人的本性是________。

答案:善良的2. 《三字经》中提到“性相近,习相远”,意味着人们在________上可能有所不同。

答案:习惯3. “苟不教,性乃迁”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性格将会________。

答案:改变4. “教之道,贵以专”告诉我们教育的方法应该________。

答案:专注5. “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孟母为了________而搬家。

答案:孟子的教育二、选择题1. “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答案:C2. “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比喻的是:A. 玉石需要雕琢B. 人不学习无以成才C. 教育的重要性D. 环境对人的影响答案:B3. “香九龄,能温席”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A. 孔子B. 孟子C. 黄香D. 颜回答案:C4. “融四岁,能让梨”中的“融”指的是:A. 孔融B. 孟融C. 黄融D. 颜融答案:A5. “首孝悌,次见闻”中的“孝悌”是指:A. 孝顺和尊敬B. 尊敬和礼貌C. 孝顺和友爱D. 友爱和礼貌答案:C三、简答题1. 《三字经》中“亲师友,习礼仪”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亲近师长和朋友,学习礼仪。

2. “幼学如漆,壮学如石”这句话如何理解?答案:这句话意味着幼年时期学习的知识容易记忆,而壮年时期学习的知识则难以忘记。

四、论述题1. 请论述《三字经》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含义,并结合个人经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反复阅读书籍,其含义和道理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个人理解是,学习需要耐心和反复的练习,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深意。

2. 《三字经》中“知某数,识某文”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数学和文学的重要性,指出了教育应该包含对数学和文学知识的掌握。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______。

2.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______。

3.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______。

4.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______。

5.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三字经》中提到的“三才”?A. 天B. 地C. 人D. 风2. 在《三字经》中,与“三才”相对应,哪一项是“三光”?A. 日、月、星B. 春、夏、秋C. 东、西、南D. 木、火、土3. 《三字经》中提到的“四时”指的是哪四个季节?A. 春、夏、秋、冬B. 春、夏、秋、雨C. 春、夏、冬、雪D. 春、夏、雨、雪4. 在《三字经》中,与“四时”相对应,哪一项是“四方”?A. 东、西、南、北B. 上、下、左、右C. 天、地、人、物D. 春、夏、秋、冬5. 《三字经》中提到的“五行”是哪五种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风、云、雷、电、雨C. 红、黄、蓝、绿、紫D. 酸、甜、苦、辣、咸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三字经》中“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

2. 《三字经》中提到的“三光”和“五行”分别代表什么?四、论述题1. 根据《三字经》的内容,论述“四时”和“四方”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答案:一、填空题1. 习相远2. 日月星3. 运不穷4. 应乎中5. 运不穷二、选择题1. D2. A3. A4. A5. A三、简答题1. “性相近,习相远”指的是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因为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不同,人的习惯和行为会有很大的差异。

2. “三光”指的是日、月、星,代表自然界中的光明和时间的流逝。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是古代中国哲学中用来解释宇宙万物生成和变化的五种基本元素。

四、论述题1. “四时”和“四方”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四时”反映了古人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理解,是农业生产和生活节律的重要依据。

“四方”则体现了古人对空间方位的认识,是古代城市规划和地理学的基础。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 人之初,性本______。

答案:善2. 性相近,习相______。

答案:远3. 苟不教,性乃______。

答案:迁4. 教之道,贵以______。

答案:专5. 子不学,非所______。

答案:宜#### 二、选择题1. “三字经”是以下哪位作者所著?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愈答案:D2. “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易经》答案:D3. “三字经”中“弟子规”的作者是谁?A. 朱熹B. 王阳明C. 李时中D. 黄宗羲答案:C4. “三字经”中“百而千,千而万”描述的是什么?A. 数学计算B. 人口增长C. 知识积累D. 财富积累答案:C5. “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A. 人不学,不知义B. 人不劳,无所得C. 人不食,不知味D. 人不眠,不知疲答案:A####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三字经”中提到的“五常”是什么?答案: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它们是儒家思想中认为人们应当遵循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

2. “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最终使孟子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3. “三字经”中“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不学习礼仪,一个人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礼仪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学习礼仪有助于个人在社会中获得尊重和认可。

#### 四、论述题1. 论述“三字经”在古代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之作,它以简洁明了的三字句形式,涵盖了道德教育、历史知识、文化常识等多方面内容。

在古代,它不仅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读物,也是成年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字经》练习题集锦及答案

《三字经》练习题集锦及答案

《三字经》练习题集锦及答案《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字经》,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练习题集锦及答案。

一、填空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二、选择题1、“养不教,父之过”中“过”的意思是()A 过错B 经过C 超过答案:A2、“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指的是()A 器官B 器具C 人才答案:C3、“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 要学会分享B 要尊敬兄长C 要谦虚有礼答案:A三、判断题1、“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黄香九岁就知道给父亲暖被窝,这是孝顺父母的表现。

()答案:对2、“首孝悌,次见闻”意思是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其次才是增长见识。

()答案:对3、“三才者,天地人”中的“三才”指的是三种才能。

()答案:错(“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四、简答题1、请简述“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的含义。

答: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能有什么作为呢?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要从小抓起,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2、说一说“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中“五常”的具体内容。

答:“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

仁是指仁爱之心;义是指行为符合正义;礼是指礼仪、礼节;智是指聪明才智;信是指诚实守信。

这五种道德规范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不能混乱。

五、论述题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你对“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的理解。

答:“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就会有收获,嬉戏玩耍没有益处。

要以此为戒啊,应当勤勉努力。

在生活中,勤奋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付出,我们才能在学业、事业上有所成就。

比如,学生勤奋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取得好成绩;工作者勤奋工作,才能提升能力,获得职业发展。

三字经测试题集锦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集锦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集锦及答案一、单选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答案:C解析:“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是《三字经》开篇的句子。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A 母亲要严格教育孩子B 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C 学习要持之以恒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体现了环境的重要性;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剪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育他,体现了母亲的严格以及学习要持之以恒。

3、“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A 玉要经过雕琢才能成为器物B 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C 学习的重要性 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既说明了玉需要雕琢,也强调了人需要学习,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意义。

4、“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讲的是()A 孔融让梨的故事B 要尊敬兄长C 要懂得谦让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这个典故讲述了孔融四岁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体现了谦让和尊敬兄长的美德。

二、多选题1、以下属于《三字经》中提到的古代启蒙教育内容的有()A 六艺B 四书C 五经D 百家答案:ABC解析:《三字经》中提到了“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其中涉及到的启蒙教育内容有六艺、四书、五经。

2、下列人物与典故对应正确的有()A 头悬梁——孙敬B 锥刺股——苏秦C 囊萤——车胤D 映雪——孙康答案:ABCD解析:孙敬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这是头悬梁;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子刺大腿来提神,即锥刺股;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叫囊萤;孙康利用雪的反光读书,称作映雪。

三、填空题1、三才者,()。

三光者,()。

答案:天地人日月星2、曰水火,()。

此五行,()。

答案:木金土本乎数3、稻粱菽,()。

三字经考试题目及答案

三字经考试题目及答案

三字经考试题目及答案1. 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什么?答案:性相近,习相远。

2. “苟不教,性乃迁”中“苟”是什么意思?答案:如果。

3. “教之道,贵以专”中“专”的含义是什么?答案:专心致志。

4. “养不教,父之过”中“养”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养育。

5. “教不严,师之惰”中的“惰”字是什么意思?答案:懒惰。

6. “子不学,非所宜”中“非所宜”指的是什么?答案:不适宜,不应该。

7. “幼不学,老何为”中“幼”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年幼。

8. “玉不琢,不成器”中“琢”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雕琢。

9. “人不学,不知义”中“义”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道义,正义。

10. “为人子,方少时”中“方”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正当,正在。

11. “亲师友,习礼仪”中“习”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学习。

12. “香九龄,能温席”中“香”字指的是谁?答案:黄香。

13. “孝于亲,所当执”中“执”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坚持。

14. “融四岁,能让梨”中“融”字指的是谁?答案:孔融。

15. “弟于长,宜先知”中“弟”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弟弟,指年幼的。

16. “首孝悌,次见闻”中“悌”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尊敬兄长。

17. “知某数,识某文”中“数”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数学。

18. “一而十,十而百”中“一”和“十”分别指什么?答案:“一”指数字一,“十”指数字十。

19. “百而千,千而万”中“百”和“千”分别指什么?答案:“百”指数字一百,“千”指数字一千。

20. “三才者,天地人”中“三才”指的是哪三才?答案:天、地、人。

《三字经》试题集锦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集锦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集锦及答案一、填空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二、选择题1、“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讲的是哪两位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A 孙敬、苏秦B 车胤、孙康C 匡衡、杨时答案:A2、“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 说的是哪两个人读书的故事?()A 车胤、孙康B 孙敬、苏秦C 朱买臣、李密答案:A3、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字经》里提到的?()A 孟母三迁B 程门立雪C 岳母刺字答案:C4、“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 说的是哪四季?()A 春、夏、秋、冬B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C 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答案:A5、“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 这里没有提到的是哪种农作物?()A 稻B 棉C 麦答案:B三、判断题1、“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 这句话是正确的。

()答案:正确2、“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 五行指的是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

()答案:正确3、“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 这里说的是天干地支。

()答案:正确4、“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 五臭指的是五种好闻的气味。

()答案:错误5、“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 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请简要阐述“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的含义。

答:人生的首要任务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才是增长见识。

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书籍。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经典教材之一,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而闻名。

下面是一些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帮助读者巩固对三字经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测试题一:1. 下面哪句话不是三字经中的内容?A. 人之初,性本善B. 玉不琢,不成器C.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D.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答案:B. 玉不琢,不成器2. “人之初,_________”是三字经的开头句。

答案:性本善3.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 养不教,父之过D.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答案:D.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 “_________,礼仪往来”是三字经中讲述人与人之间应有的行为规范的一句。

答案:言必信5. “_________,切莫贪心”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做到节约使用资源。

答案:俭以养廉测试题二:根据三字经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三字经主要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答案:三字经主要包含了人生之道、学习之道、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2. 为什么三字经被称为经典教材?答案:三字经以简短精悍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和道理,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儿童学习。

因此,它在教育领域广为流传,并被列为经典教材。

3. 你认为三字经中哪句话最有启发作用?为什么?答案:每个人的观点可能不同,以下是其中一种答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学习的态度,谦虚虚心,不断追求知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并成为优秀的人。

4. 三字经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答案:三字经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它提醒我们要注重品德修养、端正态度,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通过以上的测试题和答案,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三字经的内容,并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应用其中的智慧和道理。

三字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寓意深远的语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三字经》试题
班级姓名
一、我会填。

(2×10=20)
1、高曾祖,。

身而子,。

2、三才者,。

三光者,。

3、曰春夏,。

此四时,。

4、养不教,。

教不严,。

5、一而十,。

百而千,。

二、我会选。

(4×12=48)
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2、“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
A、要孝敬父母
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
3、“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
4、“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这句话是说()
A、要坚持锻炼身体。

B、做人要遵守礼节,讲求信用。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5、《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孩子,五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
A、窦燕山
B、曾参
C、黄香
D、孔子
6、《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
A古诗 B四诗 C唐诗
7、《论语》共有()篇。

A、10篇
B、15篇
C、20篇
8、“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
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9、“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粱”指的是()。

A.小米
B.高粱
C.大豆
D.玉米
10、“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

A.猪
B.鸭
C.鸽子
D.狗
11、王小清的爸爸对儿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顾着自己打牌。

你打算用哪句话来劝他?()
A.亲师友习礼仪
B.养不教父之过
C.昔孟母择邻处
D.人不学不知礼
12、三才者指的是()。

A 天地人
B 日月星
C 君臣义
三、我是小判官。

(2×6=12)
1.《孟子三迁》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孔子身上的。

()
2.《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让。

()
3.《三字经》中窦燕山教育子女,很有方法,子女长大后,名扬四海。

()
4.“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意思是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得剪断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
5.“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的后一句是“子不学”。

()
6.君则敬,臣则忠是十义中的两义。

()
四、我会连。

(2×10=20)
(1)苟不教,性乃迁教不严,师之惰
养不教,父之过详训诂,明句读
凡训蒙,须讲究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有义方百而千,千而万
一而十,十而百教之道,贵以专
(2)我周公,作周礼如六经,始可读
孝经通,四书熟著六官,存治体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为学者,必有初号六经,当讲求
诗书易,礼春秋小学终,至四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