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册《练习3》教学设计之一

合集下载

第十二册《练习3》教学设计范文

第十二册《练习3》教学设计范文

第十二册《练习3》教学设计范文第十二册《练习3》教学设计范文【教学要求】1、体会行楷的运笔特点,学习用钢笔写行楷,提高写字速度。

2、通过和联系上下文弄清带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3、选词填空。

4、读句子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重难点】重点1、读句子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

2、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难点1、读一读,背一背。

2、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拟定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练习的1、2、3、4题【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学习第1题1、自由读,初步感知描红内容。

2、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提出自己认为较难写的笔画。

3、针对重点,集体指导。

4、生自由描红,师巡视指导,针对班中普遍的问题再集体指导。

5、展评优秀作业,向其他同学传授自己是怎样把字练好的?三、学习第2题1、指名读题目,明确题意。

2、小组自学。

3、反馈自学效果。

4、巩固:自由默读此项。

四、学习第3题1、自由读题,明确题意。

2、体会三组词的意思。

3、自由独立完成此项。

4、指名回答。

⑴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宇宙非船(渐渐)接近月球。

⑵我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⑶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字。

⑷金水桥两旁有一对汉白玉华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

⑸徐悲鸿从此(更加)奋发努力。

⑹我翘首远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5、自由读句子,体会句中词语的用法。

五、学习第4题1、明确题目要求。

2、自由读,小组讨论句式特点。

3、总结:一句话或一段话中有三处或三处以上相同的句式的句子叫排比句。

4、齐读排比句,体会作用。

5、访写句子,评议,修改。

六、布置作业预习5、6题。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练习的5、6题。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二、熟记成语1、自学此项,要求:⑴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⑵理解成语意思。

2、反馈⑴指读,正音。

⑵齐读。

⑶提出不理解的'成语,师生共同解决。

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基础知识复习题

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基础知识复习题

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基础知识复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dànɡ dí fēnɡ cǎi ɡuàn ɡài qìɡài bǔ yù pánɡ bó chén āi yánɡ yì ()()()()()()()()xùn sè shōu liǎn méi ɡui yuán ɡù nínɡ zhònɡ xī xiào hài xiū ɡuò lǜ()()()()()()()()qièyìtián jìnɡ shí dènɡ zhàn lán mánɡ lù luó diàn dù juān yóu tónɡ()()()()()()()()yáo yè tún bù qī hēi shí sǔn kǒnɡ xì wān yán fēnɡ huǒ wànɡ tú wěi jūn ()()()()()()()()()hóu lónɡ línɡ chén nà hǎn jiān miè kònɡ zhì tiǎo xìn qīnɡ xiè wèi láo ()()()()()()()()chénɡ nuò xī miè chú fánɡ zhú xīn lóu tī è yùn wúɡū héǎi pú sà()()()()()()()()()jīnɡ kǒnɡ cán rěn yāo ɡuài zhāi fàn há mɑ zhòu yǔ yǐn mán ǒu huā()()()()()()()()tánɡ lánɡ zhū hóu bǐnɡ bào ɡù zhí yōu xián huò huàn miáo zhǔn biān fú()()()()()()()()zhànɡài ēn huì qīnɡ yínɡ bǔ zhuō báo mó huí móu kānɡ kǎi yùn cá()()()()()()()()wēi xié jìnɡ wèi chù lì hū yù dī lián fènɡ xiàn yí zhuànɡ xī shēnɡ()()()()()()()()xié zuò yāo qǐnɡ wǔ yí shān tuì sè sào zhou shòu xuē qī chá cí shàn()()()()()()()()huòdámài suìyáo huànɡ mài lǒnɡ pàn duàn zhànɡ penɡ cuī huǐ cháo xi()()()()()()()()kuí wú zhī yā tè shū()()()dànɡ yànɡ zhì ɡǎn róu rèn ɡài kuò nèi hán zhàn fànɡ ()()()()()()huā ruǐ róu nèn yīnɡ ér yuán jīnɡ tiě xiù jiǎo jié()()()()()()diāo xiè liú liàn rónɡ qià mínɡ ɡuì hé xù fènɡ péi()()()()()()qī qīnɡ yú shù xìnɡ zǎo fēi é rèn xìnɡ xūn tòu fén shāo ()()()()()()()yàn tái kù ài jiāo jí jiǎn lòu yāo he lào yìn ɡōu huǒ ()()()()()()()kā fēi chuǎi mó fēnɡ zhenɡ wú ɡōnɡ tǎnɡ ruò áo xiánɡ()()()()()()jiàn zhuànɡ kū zào cí xiánɡ ɡuǎnɡ mào piāo yì xù yǔ()()()()()()yíhuònínɡ wànɡ wū ɡòu shēn ào záo zi juàn liàn()()()()()()chōnɡ jǐnɡ yī wēi jiǎo jiàn shǔn xī nínɡ jù áo yóu()()()()()()chú yīnɡ jiào huì chī qínɡ chì rè ɡū fù()()()()()二、填字成词填字组成词语美妙()()玉()银()挺()俊()毫无()态()朱()彤()大无()()然无声气势()()前()后()()而不舍()为壮观()山()岭水平如()如()如醉()()细语威()雄()突()森()变化多()颜色各()万()俱()()谋已久众()悬()同仇敌()人()马()()耳欲()哭()喊()()不及()鬼()狼()()头鼠()夜以()日如火如()斩钉()铁和()可亲()虚而入()不介意()然大悟东()西()望()()叹大显神()()名()义完美和()()有节奏气喘()()大汗()()望而()步半途而()()天()地()()有神如梦初()苍翠挺()水()石()感激()()百感()()深()熟()()()所思时光()()白驹过隙()()往()来练习二玉()冰()含()待()()不及()花团锦()五彩()纷美不胜()富()堂()()风()雨()()不绝全神()注()()起舞()红()绿有福同()意味()长手()足()深()熟()温()尔()()空见()()草如()波()起伏窗()几()天真烂()五彩斑()()大精()和()可()()心孤()()此不()见()思()第十二册所有成语美妙绝伦挺拔俊秀赤朱丹彤硕大无朋气势汹汹前赴后继锲而不舍蔚为壮观崇山峻岭水平如镜如痴如醉万家灯火变化多端寒冬腊月北国风光风刀霜剑塞外边疆漫天飞舞纷纷扬扬银装素裹雪照云光狂风暴雪雪上加霜风卷残云神清气爽万籁俱寂蓄谋已久严词拒绝恼羞成怒众寡悬殊同仇敌忾人仰马翻震耳欲聋哭爹喊娘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成群结队如火如荼至仁至义螳螂捕蝉不堪设想自由自在恍然大悟腾云驾雾千变万化大显神通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恶务尽天下太平望洋兴叹喜怒无常大显神威顾名思义卓有成效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废炯炯有神豁达开朗如梦初醒水滴石穿一心一意感激涕零百感交集匪夷所思时光荏苒白驹过隙鉴往如来莫衷一是迷途知返恍如隔世玉琢冰雕迫不及待美不胜收万紫千红迎风吐艳直截了当一无所获滔滔不绝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温文尔雅侧耳倾听手舞足蹈窗明几净五彩斑斓天真烂漫博大精深茁壮成长参天大树学而不厌苦心孤诣闻过则喜见贤思齐有教无类不偏不倚诲人不倦乐此不疲托物言志喻之以理逝者如斯川流不息按要求写词或句子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火眼金睛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八仙过海后羿射日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自相矛盾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画蛇添足南辕北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坐井观天南柯一梦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滥竽充数叶公好龙画饼充饥囫囵吞枣惊弓之鸟点石成金邯郸学步井底之蛙狐假虎威黔驴技穷八字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成也箫何,败也萧何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来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卧薪尝胆(勾践)闻鸡起舞(祖逖)囊萤映雪(车胤)凿壁借光(匡衡)负荆请罪(廉颇)起死回生(扁鹊)围魏救赵(孙膑)才高八斗(曹植)程门立雪(杨时)两袖清风(于谦)精忠报国(岳飞)梦笔生花(李白)夸夸其谈(刘备)四面楚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背水一战(韩信)指鹿为马(赵高)纸上谈兵(赵括)江郎才尽(江淹)逼上梁山(林冲)多多益善(韩信)望梅止渴(曹操)单刀赴会(关羽)乐不思蜀(刘禅)练习三鞠躬尽瘁(诸葛亮)初出茅庐(诸葛亮)口蜜腹剑(李林甫)入木三分(王羲之)完璧归赵(蔺相如)古今贤文《合作篇》(上)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合作篇》(下)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读书篇》欲知天下事,须读本领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就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考,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真理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兼听则明,闻过则喜·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1、开卷有益,书中有一个美好的大千世界·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了解了这本书中有美丽的风景:、、;有伟大的人物:、;有深刻的哲理:·2、明代小说家创作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有一个坚定、机智而勇敢的可爱形象,他是,小说中能表现他这些特点的故事有、、等·3、自然界中的一些景物,总能让我们赏心悦目,产生遐想,受到启示……三亚落日,一会儿像一名快乐的,一会儿像一只光焰柔和的,一会儿又像一名轻快敏捷的·“当然,追求应该是,· ”它让我们感受到一股奋发向上的力量;“ ,黄雀在后”,这本是动物界的有趣现象,却也能暗示我们做事这样的道理·4、《学会合作》是以“合作”为话题,列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如何进行卓有成效地合作·一是,说明合作要;二是,说明合作还要·学了以后,让你联想到的成语有、、等;格言有·5、《如梦令》是(谁)的一首词,我最喜欢的一句是“·”我们刚刚学过她的《》,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是:“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1、《长江之歌》中赞美长江有母亲情怀的诗句是:.2、《三亚落日》中作者把落日分别比作、、3、《烟台的海》按顺序描写了烟台海的壮观景象,春日烟台的海显得·4、在《卢沟桥烽火》和《半截蜡烛》中分别写了期间东西方人民反抗侵略,热爱祖国的感情·2008年是纪念战争62周年·练习四5、反映南宋爱国词人李清照后期人生观的诗句是“ ,”她的另外一首词《如梦令》是常记溪亭日暮,·兴尽晚回舟,·,,·6、《渔歌子》中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表面看“不须归”的原因是,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7、告诉我们要多听取别人意见的名言是:8、成功的合作不仅要,要,而且还要,有·9、上半学期中,我们又认识了很多人:被日本人民称为“ ”、“ ”的聂荣臻将军;法国的一家保护秘密情报;的诸葛亮;揭开蝙蝠夜晚飞行秘密的意大利科学家·同时我们还知道了现代社会离不开;了解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10、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我又感觉要是_________________,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这段话是_______写得《》运用了_________描写·11、船两头都,管理处的工人先进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在外洞的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金华的双龙洞的外洞的特点是________,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连结外洞和内洞的是_____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13、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从身上抖落下______________,在大海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最后那落日像_________________那样,以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弹跳,再以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再见”·15、烟台的海,冬日_________,春日__________,夏日_______,秋日____ _____,它是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6、《长江之歌》一文中反复吟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你满怀激情地诵读了《长江之歌》这首诗,你一定会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之情·17、“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它”指的是____________ ·“硕大无朋的床面”指的是_______________·18、“卢沟桥事变”的时间是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从此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拉开了19、读了《学会合作》一文,我明白了: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才能·这让我想起了一句与合作有关的名言(或谚语)·20、读了《烟台的海》我们感受到了烟台海的四季魅力:冬日的,春日的,夏日的,秋日的,烟台的海,是,是,是,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这使我们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珍惜·12册语文1—4单元课文内容复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本学期我们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1)、行万里路(2)·其中你对“行万里路”的理解是·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么做的?·《长江之歌》1.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主题歌歌词·长江发源于,流经个省、市、自治区,注入,全长,是世界第、中国第的大河·2.“我们赞美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句话在诗中多次出现,这样的写作手法叫,这样写的好处是·3. 《长江之歌》中赞美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的诗句是4.请写出4条有关长江的古诗句5.长江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请写出2条有关黄河的古诗句:6.书P6练习3练习五《三亚落日》1.三亚的落日一会儿像,一会儿像,一会儿像·请分别默写出课文中描写它们的语句2.写出4个与“赤朱丹彤”结构相同的词语、、、3.书P9练习3《烟台的海》1.《烟台的海》按顺序描写了冬天海的,春天海的,夏天海的,秋天海的·2.“小山似的涌浪像,从北边的天际、地扑向堤岸,溅起,发出,有时竟把岸边的石凳掀到的马路中央·”这句话中把比作,这里运用比喻的好处是·从这句话中我还能感受到涌浪,从等词句中可以看出·3.“烟台的海,是,是,是·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说是一幅画,是因为;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4.书P13练习2《记金华的双龙洞》1.《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课文按照的顺序依次写了→ → → → 的情况·此外,也是文章的线索,它的路线是着作者游览的线索的·2.分析课文片段(第5、6自然段)练习11.拟人的修辞方法注意点:(1)直接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拟人句中不要出现“像”、“好像”、“仿佛”等词语·(2)拟人句要写得恰当2.写出4个描写冬天景象的成语(或者是描写北国风光的成语)、、、3.成语不仅知道它的字面意思,还要理解它的比喻义,如“雪上加霜”·《卢沟桥烽火》1. 卢沟桥事变发生于年月日,又称“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2.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书P28 练习23.积累本课有关战斗场面的成语、、、《半截蜡烛》1.课文记叙了在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与德国军官的事,赞扬了他们的、、和精神·2.“厄运”在文中指什么?“最可怕的东西”指什么?为什么是最可怕的?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语句,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学习通过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去了解人物的方法)4.书P 32 练习2《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1.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2.滴水之恩,·3.写出与“救命之恩”结构相同的成语、、、4. 人物的形象,可以从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上去体会,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能从下面的句子中体会到什么?“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人民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练习21. ,村庄儿女各当家·,汗滴禾下土·,也傍桑阴学种瓜·,秋收万颗子·2.《夏日绝句》是宋女词人所写·“ ,”表现了作者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诗中李清照怀念古人,目的是,借来讽刺·3.写出一个最近发生的、大家都在关注的热点话题正如顾宪成所写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我们也要做一个的小学生·《三打白骨精》1.这篇课文选自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作者是·另外三部名著是、、,作者分别是、·2.描写孙悟空本领的成语有、、、描写孙悟空品质的成语有、练习六课内短文分析(一)《三亚落日》节选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1、仿照例子写词语·金灿灿亮闪闪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这段话写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等许多景物,它们汇成了一幅迷人的热带风情图·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景物的色彩美和形态美·3、用“-------”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等心理描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之情·5、我们祖国风光秀丽,三亚在我国的____________省,有“东方夏威夷”的美称·我国还有许多风景名胜也都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节选两个日本孤女很快被送到了指挥部·聂将军先抱起不满周岁的小妹妹,看到她的伤口包扎得很好,便马上让警卫员去老乡家给她找奶吃·然后,又慈爱地拉过那个大一些的女孩,亲切地问她叫什么名字·这个女孩叫美穗子,她不会说中国话,只是不停地说:“妈妈死了,妈妈死了……”聂将军见这孩子两眼里流露出惊恐的神色,就拿过一个洗干净的梨子,和蔼地说:“这梨洗干净了,吃吧!”美穗子见聂将军和善可亲,便接过梨慢慢地吃起来·开饭的时间到了,聂将军把美穗子拉到怀里,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几天以后,美穗子一点也不拘束了,她用小手拽着将军的马裤,跟着将军跑前跑后,可亲热啦!1、这段话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聂将军就是十大元帅之一的_____________·3、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等四件事可以,从这里我感受到聂将军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4、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慈祥()和善()惊谎()拘谨()5、仿照文中例句,用“先……然后……”写一句话·(三)《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儿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xìjì)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晕)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 shìsì)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捎)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得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1、在括号内划去不正确的读音或字·2、文中怎样描写小船的小?用“~~”划出·3、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我经过孔隙时的感受?请抄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假如你是双龙洞的小导游,请你根据短文的描述,展开合理的想象,设计“外洞”或“孔隙”的解说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螳螂捕蝉》节选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螳螂捕蝉》,后来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一句成语: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七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蝉眼前的利益是_____________,身后的祸患是________________;螳螂眼前的利益是______________,身后的祸患是_______________;黄雀眼前的利益是_ ___________,身后的祸患是_________________·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只顾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顾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你想夸夸这个少年吗?试试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五)《海洋―――21世纪的希望》节选你知道吗?当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回眸我们的地球时,他们发现,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船只,()海堤,()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近:诞生()便利()回眸()反:密切()慷慨()丰富()2、把下面的词语正确填写到短文中的横线上·毁灭掀翻冲垮3、按要求写词语:描写海水浪大:、、、描写海面宽广:、、、4、摘抄能够概括这段文字主要内容的一句话:5、海洋的“喜”表现在①___________ __ ___②______ _ __海洋的“怒”表现在①________ _____②________ ____ _③________6、“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7、“望洋兴叹”出自_________________ 意思是:写出“望洋兴叹”的两个近义词:、·用“望洋兴叹”造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2.能够灵活运用数轴思想解决问题。

3.能够理解并应用问题求解的策略。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2.讲台黑板及彩色粉笔3.教学PPT4.数学练习册5.数轴绘制工具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算术计算。

2.灵活运用数轴思想解决问题。

难点:1.理解数轴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运用数轴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道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解答。

2.引导学生讨论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步骤二:学习新知识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运用数轴解决加减法问题。

2.通过PPT展示数轴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场景。

步骤三:示范演练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数轴解决一道简单的加法问题。

2.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做题,并讨论解题思路。

步骤四:小组合作实践1.学生分组,完成教师布置的加减法练习题。

2.提倡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解题。

步骤五:展示分享1.每组学生选择一道难度适中的题目展示解题思路。

2.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

步骤六: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强调数轴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练习三》相关题目。

2.拓展阅读与思考:如何用数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上就是本节课集体备课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二等奖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二等奖

4、《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省义务教材第十二册)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体会数学的规律美。

2、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

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出示CAI课件(一张微型照片)。

你能看出这是杭州哪一个景点的照片?的确,照片太小了,那现在老师将这张照片按一定比例放大一些,。

由此出现一张平湖秋月的风景照。

【诱发审美注意】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

建筑设计师可将滨江四区的设计构想展示在一张纸上。

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教学比例的意义1、8厘米出示6厘米4厘米3厘米(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

(2)哪些比是相关联的?(3)根据以往经验,可将相等的两个比怎样?(用等号连接)教师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让学生任意写出比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

3、教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用分数形式表示。

4、写出比值是1/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1)让学生自己取。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8 : 6 = 4 : 3内项外项(3)让学生找出自己举的比例的内外项。

()122()=(4)找出分数形式比例的内外项位置又是怎样的'?3、出示【启迪学生思维,展开审美想象】(1)这个比例已知的是哪两项,要求的又是哪两项?学生试填。

(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你发现了什么?(4)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苏教版第十二册《练习3》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十二册《练习3》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十二册《练习3》的教学设计第1篇:苏教版第十二册《练习3》的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语文与生活:阅读《红楼梦》描写笑的片断,联系生活体验描写笑的不同形式。

2.写好钢笔字:注意行楷运笔的活泼,简洁与保持字体工整、端正的关系,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

3.诵读与积累:积累12个描写《西游记》种孙悟空形象的词语。

4.口语交际:拓宽阅读《三国演义》,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描述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三国英雄。

5.学写毛笔字。

重难点、关键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语文和生活:通过《红楼梦》中描写笑的片断,认识笑的各种形式,联系生活体验进行填写。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阅读《红楼梦》中描写笑的片断1、阅读《红楼梦》中有一段描写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十分精*。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说说文中所描写的各人笑的形态。

2、读后交流3、同样是笑,笑的形态各不相同,仔细阅读有关句子,你能想像出当时的情景吗?4、有感情朗读片断,脑中再现当时情景。

二、选词填空1、指名读题,明确题义。

2、讥笑、狞笑、微笑、冷笑、哄笑、大笑、苦笑分别是怎样的笑?集体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填空。

4、交流订正:(1)大笑(2)哄笑(3)微笑(4)讥笑5、齐读句子。

三、照样子写词1、审题。

2、联系生活体验进行填写。

3、集体交流。

4、总结:笑有如此多的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练习》的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2.采访时要注意几个要点:a.有一定的目的*,要明确需要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

b.确定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c.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

d.记录重要的内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学习期待!)二.仿照采访指导1.由老师作记者,现场采访班上的班长,生认真观察。

问题一:做为一个老师的助手,你是怎样帮助老师完成工作的?(生答......)问题二:做为一个班干部,你有哪些办法把班级工作做好?(生答......)(设计意图:由此及彼,建立范本。

练习3 教案

练习3 教案

练习3 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次练习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对于文章结构、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训练:选取一篇适合年龄的文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理解文章主题及中心思想,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所阅读的文章内容,进行写作训练,包括写作提纲、构思文章结构、撰写文章等环节。

四、教学过程:1. 阅读理解训练- 讲解文章主题及内容要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思想。

- 学生阅读文章,分析问题,思考答案,并书写答案。

- 师生讨论答案,梳理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

2. 写作训练- 教师给出写作任务和要求,包括写作题目、写作范围、写作字数等。

- 学生根据所给题目,构思写作内容,拟定写作提纲。

- 学生展开写作,注意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修改完善文章,提高写作质量。

五、教学评价:1. 通过阅读理解训练,评价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

2. 通过写作训练,评价学生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3.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六、教学反思:本次练习教案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通过具体的阅读和写作练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打白骨精》教案(3篇)

《三打白骨精》教案(3篇)

《三打白骨精》教案(3篇)一、教材分析1.材教主要内容、作用和地位本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第三单元的第八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诗文精粹”,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渔歌子〉〈如梦令〉》《螳螂捕蝉》《读书要有选择》,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选择上要占据诗文经典这一制高点。

它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其次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这篇课文写孙悟空三次识破妖魔,却被唐僧认为滥杀无辜。

三打白骨精是取经路上最精彩的故事,不仅表现了白骨精的狡诈多变,也塑造了孙悟空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

第五册的《三顾茅庐》、第九册的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两篇课文分别依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它们和本文一起共同担负着引领学生阅读经典的使命。

2、重难点分析读懂课文内容不是教学的重点,也不是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是用什么方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引领孩子通过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棵“树”的触摸,走进诗文精粹的“森林”。

课文具有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与今日我们小学生的表达习惯不同,这给阅读理解带来肯定的障碍。

教学中,指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明确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经典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决、机灵和英勇。

3.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三.教学理念1、落实《语文教学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围绕张庆教师提的“扣读导悟,读中见悟”的语文课程改革意见组织教学。

2、借鉴闻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师的“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存,重迁移,重习惯),组织课堂教学。

四、教学策略把读书思索作为阅读教学的有力武器,让学生充分地读,利用插图、多媒体助读,使之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五、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六、课前预备教师预备小说《西游记》,把原作中描写环境以及写白骨精变成的村姑、老妇人外貌的精彩段落制作成幻灯片。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练习三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练习三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九课时练习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不进家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重点: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举例子复习不进位加法与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思考过程)二、基本练习指导完成第3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7题。

(1)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四、提高练习1、指导第5题。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开火车,说答案。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9题)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3、交流。

六、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对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总结得很全面,下来要有意识地多加练习,相信大家的计算能力会更高。

【教学反思】教师没有过多地复述如何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善于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激励学生总结交流,这样一来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教学效果良好。

总结交流之后进行针对性练习,有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练习形式多样化能有效地避免单一练习的枯燥乏味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要求】
1、体会行楷的运笔特点,学习用钢笔写行楷,提高写字速度。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弄清带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3、选词填空。

4、读句子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重难点】
重点
1、读句子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

2、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难点
1、读一读,背一背。

2、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拟定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练习的1、2、3、4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第1题
1、自由读,初步感知描红内容。

2、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提出自己认为较难写的笔画。

3、针对重点,集体指导。

4、生自由描红,师巡视指导,针对班中普遍的问题再集体指导。

5、展评优秀作业,向其他同学传授自己是怎样把字练好的?
三、学习第2题
1、指名读题目,明确题意。

2、小组自学。

3、反馈自学效果。

4、巩固:自由默读此项。

四、学习第3题
1、自由读题,明确题意。

2、体会三组词的意思。

3、自由独立完成此项。

4、指名回答。

⑴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宇宙非船(渐渐)接近月球。

⑵我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⑶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字。

⑷金水桥两旁有一对汉白玉华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

⑸徐悲鸿从此(更加)奋发努力。

⑹我翘首远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5、自由读句子,体会句中词语的用法。

五、学习第4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自由读,小组讨论句式特点。

3、总结:
一句话或一段话中有三处或三处以上相同的句式的句子叫排比句。

4、齐读排比句,体会作用。

5、访写句子,评议,修改。

六、布置作业
预习5、6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练习的5、6题。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熟记成语
1、自学此项,要求:⑴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⑵理解成语意思。

2、反馈
⑴指读,正音。

⑵齐读。

⑶提出不理解的成语,师生共同解决。

⑷自由练背,全班打节奏齐背。

三、读读背背
1、出示。

2、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4、自由发言。

5、理解句子含义。

6、熟读成诵。

四、布置作业
预习说话训练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登台前的准备
1、自由读,思考:本次辩论的主题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师生共评,引导。

3、学生再练,达到诵读。

三、演一演
1、小组内练习。

找小伙伴一起。

甲方:三人,主辩一名;
乙方:三人,主辩一名;
主持人一名。

2、自告奋勇到台前来表演。

3、评价。

4、小组内再练习。

5、表演,评出最佳表演组和个人。

四、总结
大家辩论得很精彩,相信经过训练,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辩手。

结合大家的论述,小学生看电视应当有选择,应当适度适量。

今天的辩论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