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对环境的危害
磷矿开采对流域环境的影响

磷矿开采对流域环境的影响磷矿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又是重要的化工矿物原料,其中约 80%都用于磷肥生产,其余还分别用于医药、食品、火柴、染料、制糖、陶瓷、国防等相关部门,且早在 19 世纪中叶便开始开采利用,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磷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和开采程度越来越大,导致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亦越来越严重(刘颐华,2005)。
有地质体的塌陷、滑坡、崩裂以及矿渣的随意堆砌所致的土地浪费、植被破坏、污染水源等一般矿山开采具有的危害,由于磷矿石化学组成的特殊性,一般富含磷、铀、氟、以及 Cd、 Pb、 As等重金属元素,在开采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质可以通过淋溶、沉降、雨水冲刷等不同的途径最终进入水体,沉积在沉积物中(施为光, 199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磷矿开采对流域环境影响这一环境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这一课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可大致归纳为总磷污染、重金属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几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磷矿开采以及传统的湿法生产磷酸工艺中的副产品磷石膏的不当处理与附近流域内总磷(TP)含量增加有直接联系且若其污水不经脱磷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或湖泊,达到一定数量和浓度时可能会引起水中藻类及其他微生物大量繁殖,对水质富营养化埋下巨大隐患(施为光, 2000)、海相沉积型磷矿床中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含量较高,在磷矿开采和磷肥加工的过程中容易富集到中间产物磷石膏和最终产物磷肥中,在雨水的冲刷、淋溶过程中放射性元素铀会随水迁入附近水体中,导致水环境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增加且水生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也有相应提高(施泽明, 2012;郑美扬❶)、由于磷矿本身含有较高浓度的重金属元素,在开采加工利用时会随着废弃物质的堆放进入周围的环境介质,在运输过程中也会使近地表大气中重金属含量增加,采矿、选矿废水最终也会排入河道,引起河流重金属含量增加(宋昊, 2011 ;MemetVarol, 2012)。
磷肥厂生产磷肥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磷肥厂生产磷肥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简介磷肥厂是生产磷肥的重要企业,磷肥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物质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农作物中,对促进农业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磷肥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某些化学物质会造成职业危害,给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本文将围绕磷肥厂生产职业危害的问题展开讨论,同时介绍对这些危害的预防措施。
职业危害粉尘危害磷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中含有高浓度的磷肥、氨、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如果工人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中,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纤维化、支气管炎等。
并且,含磷肥尘埃还会对眼睛造成刺激、损伤,导致眼睛红肿、流泪、疼痛等不适。
化学物品危害磷肥厂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化学物品,如酸、碱、磷矿、石灰石等。
这些化学物品在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硫等。
这些气体对人体的神经、呼吸、消化系统都有很大的影响,轻者头痛、恶心、眼鼻痛,重者会导致上述系统疾病,并可能造成中毒。
噪声危害磷肥生产过程中机器的噪声非常大,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中,容易导致听力下降,进而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
此外,噪声还会对工人的心理造成影响,使其暴躁、易怒,进而影响生产效率和职业安全。
预防措施粉尘危害防控1.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将厂房内空气的流通量、排风量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粉尘的积聚。
2.定期对设备和厂房进行清洁,尽量减少空气中的粉尘。
3.工人在工作时应配戴好防护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暴露在粉尘环境中。
化学物品危害防控1.确保所有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都符合规范,配备齐全的防护用品和急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2.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零泄漏。
3.配备专业的监测设备,对工厂内有害气体的含量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噪声危害防控1.对厂房内的机器设备设置隔音设备,降低噪音的产生。
2.工人在工作时应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减少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3.定期对厂房内的环境进行检查,减少噪音的产生来源。
磷肥的施用造成的面源污染

Pol i n Ca e l o us s Due t pli o ph t r i z r ut o Ap y ng Ph s a e Fe tl e i
王 京
( 贵州科技 工程 职业学 院, 贵州贵 阳,50 8 50 0 )
摘 要 随着城市 点源污染得到逐步 的控制 , 业面源污染 已经越来越成为水体 富营养化 的主要污染源。本 农
文简要地概述 了农业面源污染 中磷肥 的施用在水体 富营养化 中所起 的作用 以及 防治农 业面源污染的困难, 建立稳 定、 和谐与 良性循环 的农业生态 系统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的长 久之计。 关键词 磷肥 施用 面源污染
维普资讯
贵州科 技 工程 职 业学 院学报
・
20 0 7年 1 2月
36・
Guzo c—eh E gn eigVo ain lC U g ih u S i c n ie r c t a o e e t n o
第2卷第 4期
磷 肥 的施用入了大量精力。我国的许多湖泊都发 牛 了不 同程度 的 富 营养化 。情 况极 为 严重 , 但 加 不 剧 了水 资源供 需紧 张 的矛盾 , 且 造成 原 本水 资 源 而 丰富的地 区也 出现 了水 质性缺 水 。磷是 水体生 态 系 统 中初 级生产 力 的重要 因 子 , 剩 的磷 会 导致 该 水 过 域 的富营养化 。而绝 大多数淡水 湖泊 的营养控 制性 因子是 磷 … 。经 学者证 实 , 如果 磷 未 达标 , 的氮 、 仅 碳等元 素是不 会产 引起 富养化 的 。通 常认 为磷 浓度 为 00 m / 湖泊 富营养化 的发 生 浓度 J .2 gL是 。近 年 的研究 表明 , 水体 中磷 的增 多与农 田土 壤 的磷 素 流 失有着 密 切 的关 系 。在 有 效 对 点 源 污 染 进 行 控 制 后, 水体 的水质 没有什 么改变 , 时才发 现是 面源污 这 染的危害, 其中农业的面源污染成为了大量湖泊磷 素的 主 要 来 源 J 全 世 界 每 年 大 约 有 30 ~ 。 00 40 k 2 5 00 t 0 从土壤 迁移 到 水体 中 , 美 国每 年 由化 P 在 肥 和土 壤进入水 生态系统 的磷达 4 k 左右 J 5t 。
过量施磷肥的危害

准 确率 最 高 的。 它的 试剂 灵 敏度 比较 高 , 所 需 的检测 时间 短 , 电脑 自动 检测 和计 算 出结
果。 后期 的检测 样 品的费用 却 比较低 , 种 是3 速 测仪 中最 便 宜 的 , 大概 只 需要 0 1 / 。 .元 个 全 自动大 量农 药残 留检验 仪的缺 点 : 售价 太 高, 一定要 电脑 连接操 作 、 使用 , 且体积 较 而 大 , 量也 较 大 , 以一 般 不方 便 带到 户 外 质 所 作 业。 周围环 境温度 和湿 度都 有一 定 的要 对 求 , 有专 门的 房间 放置 。 要 该仪 器 使用 的 试 剂特 殊 , 须 厂 家专 门配 制 提供 的 , 存 条 必 保 件 也 比较 苛刻 。 对操作 人员 技术 和素 质 的要 求 高。
产量 低
肥会 引起 土壤 中镉 的增加 , 且这 种镉有 效性 高, 易被作 物吸 收 , 人畜造 成危 害 。 给 六 是过 量 施磷 肥会 造 成 土壤 理 化性 质 恶化。 过磷 酸钙 含 有 大量 的 游离 酸 , 续 大 连 量 施用 , 造成 土壤酸 化 。 会 钙镁 磷肥 含有2 % 5
后 , 使土 壤碱 化, 会 使锌 的有 效性 降低 , 响 影 作物对 锌 的吸 收。 三是过 量施磷 会使 作物 得磷 失硅 , 别 特
和 理化性 质恶 化 。
讲, 即使 缺磷 土 壤 , 6 m施 用量 也不 能超 一 每6 7 2
过4 k , 0 3 k 为 宜 。 0 g 以3 ~ 5 g
那 肥 量以 为宜 一 么磷 施用 多少 昵? 般来瓣
是对 喜硅 的禾本 科作物 的影 响更 大 。 如喜 硅
定它们 的含 量 。 能化 农药残 留综合 快速检 智 测仪 要 求操 作 人 员本 身 要有 一 定 的实 验操
磷肥合理施用概述

通过检测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需肥规律,确定合理的 施肥方案,实现精准施肥。
平衡施肥
综合考虑作物种类、生长阶段、土壤类型等因素,将氮 、磷、钾等养分进行合理配比,以满足作物全面均衡的 营养需求。
配合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与化肥配合施用 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黏质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强,但过量的磷肥容易 造成土壤板结,因此需要控制磷肥的施用量,并 配合施用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结构。
碱性土壤
碱性土壤中,磷酸根离子容易与钙、镁等离子结 合形成沉淀。因此,在碱性土壤中施用磷肥时, 应配合施用石膏等物质以调节土壤酸碱度。
根据作物需求合理施用磷肥
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对磷肥的需求量较高,其中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对磷肥的需求最为突出。 在施用磷肥时,应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需求特点进行合理分配。
04
磷肥与其他肥料的关系
磷肥与氮肥的关系
氮磷相互促进
适量的氮肥可以促进磷肥的吸收和利用,提高磷肥的肥效。 同时,充足的磷肥供应也可以促进氮肥的吸收和利用。
氮磷比例协调
在合理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合理搭配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的 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但是,过量的氮磷配合施用也 可能导致作物徒长、倒伏等问题。
推广科学的施肥方法和合理的施肥结构,改变 农民的施肥观念,提高肥料利用率。
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让农民了解新型 高效磷肥的施用技术和方法。
THANKS
重要性
磷肥是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对于促进植物 根系发育、提高抗逆性、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等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
磷肥的种类与特点
种类
根据来源和化学性质,磷肥主要分为天然磷肥和化学磷肥两大类。其中,天 然磷肥包括骨粉、鸟粪等,化学磷肥包括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
我国湿法磷酸生产与磷肥施用对环境污染严重

有磷肥产能 已达 2 1 0 0 万吨,2 0 1 1 年 磷肥产量 1 6 4 1 万吨 ( 折P , 0 ) ,自用
1 2 0 0 万 吨。然 而 ,即使 到 2 0 2 0 年 我 国磷 肥 的需 求量 也不 过 l 3 O 0万 吨 , 产能 出现 了严 重 过剩 。同时 , 我 国也 为此 付 出 了高 昂的环 境 代 价 湿法
笔者 以贵州省乌江渡大型水库 I 浸淋稀释 ,再经地 面溪流与地下水 污染为重点,取用水库水、磷石膏 、 l 排入江河湖库,造成总磷 ( T P)与 磷肥等做试样进行 了化验和分析 , 1 重金属污染 。这种情况在我 国喀斯 用以探讨和评价湿法磷酸与磷肥对 J 特 “ 强生态脆弱区”的云南 、 贵州两 乌江渡水库总磷 ( T P )与重金属的 l 省 ,已经达到灾害的程度 ,治理难 污染。 l 度很大。昆明的滇池近 l 0 年投入约
磷肥 施用对农 圈韵污染
由湿法 制得 的磷酸经氨化生成 的磷肥, 重金属含量远 比氮、 钾肥为 高。因此 , 磷肥施用会给土壤带来比
氮、 钾肥 要严 重 的重金属 污染 。湿法
属 土 壤残 留率 为 0 . 8 ,取 背 景值 为 零, 经五年 施用 , 土壤 中的重 金属积 累 量 高 得 惊 人 。如 锰 ( M n) 可达 2 7 0 4 1 mg / k g ,铜 ( C u )可 达 2 9 2 3 mg / k g , 砷 ( A s )可达 9 0 8 mg / k g , 锌 ( Z n )可达 2 8 5 2 mg / k g 。 对 照土 壤 重 金属 国家 标 准 的 旱地 二 级 标 准 值 ,多 数重 金属含 量 均超 标 ,而砷 、 铜 、锌 、镉 等 超标 达 数十 倍 。 土 壤 中重 金 属有 害累 积 数 量 的 增 大不 仅污染 土地 ,降低 作物 产量 , 而 且 经食 物 链 进 入 人 体 内也 形成 有 害积 累 ,最 终给 游全 长 7 1 0 k m 干 流均遭 到 T P
黄磷职业危害的防治范本

黄磷职业危害的防治范本黄磷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毒性和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广泛用于制造火柴、农药、磷肥等工业产品。
但是,黄磷的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对工人和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
为了预防和控制黄磷职业危害,下面给出一个____字的防治范本,包括黄磷职业危害的认识、防治措施和应急处理等内容。
一、黄磷职业危害的认识1. 人员暴露:接触黄磷的工人容易出现皮肤灼伤、呼吸道症状、中毒和癌症等。
2. 环境污染:黄磷的生产和使用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 火灾和爆炸:黄磷具有易燃易爆特性,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4. 职业危害防治的重要性:预防和控制黄磷职业危害,是保障工人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任务,也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黄磷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黄磷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操作规程,确保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有序进行。
2. 提供个体防护装备:为接触黄磷的工人提供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防护镜、防护面罩、防化服、防护手套、防护靴等,确保工人的安全。
3. 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建立黄磷职业危害监测体系,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的空气、废水和废气中的黄磷含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
4. 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减少黄磷的使用和排放,降低对工人和环境的危害。
5. 加强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通过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职业卫生知识水平,增强职业危害防治的能力。
6. 进行职业危害评估和风险控制:建立职业危害评估和风险控制体系,对黄磷职业危害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7. 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和排风:采取有效的通风和排风系统,保持工作场所空气的清新,降低黄磷的浓度和暴露时间。
8. 建立应急预案和处理措施: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措施,包括事故的报警、撤离、救援、急救等,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

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摘要长期以来,农村滥施化肥,过量用肥现象相当普遍,不仅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下,生产成本加大,耕地地力下降,更严重的是污染环境,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及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从当前农业环境污染的基本现状、施肥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等方面针对化肥对环境的污染进行了阐述,旨在控制和减少施肥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保持农村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化肥;环境;危害;防治化肥是重要的农田物资,对提高作物产量起到很大作用。
据发达国家统计,化肥对作物的贡献率达30%~50%,我国的研究证明贡献率约为30%。
施肥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环境污染问题。
长期以来,过量施肥、单一施肥、偏施氮肥,导致土壤养分失衡、肥料利用率下降和农业环境污染。
对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化肥对环境的污染1.1化肥对大气的污染1.1.1化肥对大气的污染是因化肥本身易分解挥发及施用方法不合理造成的气态损失。
常用的氮肥如尿素、硫酸铵、氯化铵和硫酸氢铵等铵态氮肥,在施用于农田的过程中,会发生氨的气态损失;施用后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成氨气、氮氧化物气体进入大气中;很大一部分有机、无机氮形态的硝酸盐进入土壤后,在土壤微生物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亚硝酸盐,同时转化成二氧化氮进入大气。
此外,化肥在贮运过程中的分解和风蚀也会造成污染物进入大气。
氨肥分解产生挥发的氨气是一种刺激性气体,会严重刺激人体的眼、鼻、喉及上呼吸道黏膜,可导致气管、支气管发生病变,使人体健康受到严重伤害。
高浓度的氨也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1.1.2破坏大气臭氧层。
氮肥施入土中后,有一部分可能经过反硝化作用,形成了氮气和氧化亚氮,从土壤中逸散出来,进入大气。
氧化亚氮到达臭氧层后,与臭氧发生作用,生成一氧化氮,使臭氧减少。
由于臭氧层遭受破坏而不能阻止紫外线透过大气层,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如使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肥对环境的危害一.磷肥(一)磷肥简介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不仅提供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还能改善土壤,培肥地力。
增加肥料投入,科学施用化肥,仍然是当前和今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增产措施。
但是不合理施用肥料,不仅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还将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氮肥、磷肥与钾肥是作物需要量最多的三大营养元素肥料,也称为肥料的三要素或大量元素肥料,其还需要补充较少的硫、铁、镁等称为中量营养元素肥料,极少的磞、锌、铁、锰、铜、钼等称为微量元素。
磷是组成原生质、核细胞的重要元素,它能促进作物开花结果,籽实早熟,并可提高籽实的质量。
磷肥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磷肥,如海鸟类、兽骨粉和鱼骨粉等;化学磷肥,如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
根据所含磷酸盐的溶解能性可分为:水溶性磷肥,如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一钙,易溶于水,肥效较快;极容性磷肥,如沉淀磷肥、钢渣磷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等,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二钙,不溶于水而溶于2%枸橼酸溶液,肥效较慢;难溶性磷肥,如骨粉和磷矿粉。
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三钙,不溶于水和2%枸橼酸溶液,须在土壤中逐渐转变为磷酸一钙或磷酸二钙后才能发生肥效。
根据生产方法又可分为湿法磷肥和热法磷肥。
作物吸收的养分必须是溶解状态的,即能够溶解于土壤的水中或作物根系分泌的弱酸中,呈离子或分子状态存在。
化肥进入土壤后,主要是呈离子状态别作物吸收的。
(二)磷肥的分类:1.根据来源可分为:(1)天然磷肥,如海鸟粪、兽骨粉和鱼骨粉等;(2)化学磷肥,如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
2.根据所含磷酸盐的溶解能性可分为:(1)水溶性磷肥,如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
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一钙。
易溶于水,肥效较快。
(2)枸溶性磷肥,如沉淀磷肥、钢渣磷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等。
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二钙。
不溶于水而溶于水2%枸橼酸溶液,肥效较慢。
(3)难溶性磷肥,如骨粉和磷矿粉。
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三钙。
不溶于水和2%枸橼酸溶液,须在土壤中逐渐转变为磷酸一钙或磷酸二钙后才能发生肥效。
3.按生产方法分类可分为湿法磷肥和热法磷肥。
磷肥施用适量时,能促进作物分蘖和早熟,加强其抗寒能力,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三)磷肥的作用与用途:磷是一切生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构成核蛋白磷脂和植素等不可缺少的组分,参与植物内糖类和淀粉的合成和代谢。
施用磷肥可以促进农作物更有效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增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早成熟,增多穗粒,籽实饱满,大提高谷物、块根作物的产量。
同时,它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旱和耐寒性,提高块根作物中糖和淀粉的含量。
(四)磷肥用法与用量:磷肥最好在移栽时作基肥施入,这是因为作物磷肥营养临界期一般都在生育早期。
因此,用少量普钙等拌种,蘸秧根等,是充分发挥磷肥肥效一般用基肥时为50kg/亩,条施、穴施、撒施时一般在10-20kg/亩。
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促进幼穗分化、灌浆和籽粒饱满,促使早熟;还能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等作物的花芽分化和开花结实,提高结实率,增加浆果、甜菜、甘蔗以及西瓜等的糖分、薯类作物薯块中的淀粉含量、油料作物籽粒含油量以及豆科作物种子蛋白质含量。
在栽种豆科绿肥时,施用适量的磷肥能明显提高绿肥鲜草产量,使根瘤菌固氮量增多,达到通常称之为“以磷增氮”的目的。
此外,还能提高作物抗旱、抗寒和抗盐碱等抗逆性。
二、世界磷肥工业的发展简况(一)、初创时期早在1842年,Murray和Laws提出了生产普钙的专利。
1854年,世界上第一个普钙厂在英国Ipswich建立,不久即推广到许多国家,但是在丰富的磷矿资源被发现之前,生产的主要原料是兽骨。
大约在1867~1868年,美国Baltimore 厂才开始改用磷矿。
湿法磷酸1850~1852年开始投入生产,原料也是兽骨,1870~1872年,德国首先生产肥料用酸。
1890年,西欧已有12家司生产磷酸供制重钙,原料也改用磷矿。
由于湿法磷酸采用间歇生产,故发展比较缓慢。
热法磷酸的生产则主要依赖于电炉制元素磷工业的发展。
(二)、初步发展时期20世纪上半叶,大致在1900~1950年的五十年间,磷肥工业进入了初步发展时期。
首先是在磷肥生产中以连续法取代各种间歇法。
1915年美国Dorr公司在一组预分解槽中分解磷矿,在一组稠厚器中逆流洗涤石膏,实现了湿法磷酸的连续操作。
次年即有Rumford化学公司建厂投产,到1929年大约有31家公司建造了这种磷生厂。
1932年,Dorr在美国Trail厂进一步采用返浆技术,并用Oliver过滤机连续分离、洗涤石膏。
20世纪初,过磷酸钙也实现了连续生产主要采用回转式或者带式化成装置,得到的混合物一边固化,一边移入仓库熟化。
此类流程至今仍是过磷酸钙厂采用的传统工艺。
热法磷酸与磷肥在这一时期发展很快。
1917~1918,Ross和Cottrell电除雾器回收磷酸酸雾成功,实现了热法磷酸的生产。
不久,美国TVT、Monsanto 和Victor化学公司陆续建厂。
以TVT为中心,先后研究并投产的还有脱氟磷肥、钙镁磷肥、篇磷酸钙和偏磷酸钾等。
这些肥料均采用热法加工,使磷矿在电炉或高炉中加热脱氟或和其他添加剂反应而转化为有效磷。
(三)、迅速发展时期中国磷肥工业经过20多年来的阶段性扩张升级,已经实现了由磷肥进口大国向磷肥制造大国的变革。
截止“十五”末期,中国磷肥产量和消费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磷肥消费基本摆脱依赖进口的局面;产品结构有了较大改善,磷肥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大中型磷肥装置的技术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行业经济效益好转。
云、贵、川、鄂、豫、鲁等地磷肥产业发达,是中国磷肥的主要产区20世纪50年代是磷肥发展的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产量迅速增加,以磷铵为代表的高浓度磷复肥的新工艺、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涌现。
1、产生大幅度增加19世纪40年代的100年中,磷肥年产量最高只到约300万吨万25P O 。
而其后的60年中,世界磷肥年产量从1946年的275万吨25P O 增加到2006年的3678万25P O 。
2、以磷铵为代表的高浓度磷复肥发展迅速 磷酸铵是一种适用于所有土壤和作物且增产效果显著的高浓度但磷复肥,是当今磷复肥工业的主导产品。
磷铵生产过程旧爱男单、产品浓度高、造粒效果好,而且所含磷绝大部分呈水溶性,故在20世纪50年代后发展十分迅速。
60年代初,美国TVT 和英国SAJ 分别开始用湿法磷酸生产磷酸二铵(DAP )和磷酸一按(MAP )。
2006年,世界磷铵产量达到2086万吨25P O ,其中DAP 为1265万吨25P O ,占磷铵总量的60.6%。
MPA 为821万吨25P O ,占磷铵总产量的39.4%。
DAP 由于含氮高,在20世纪50年代后发展很快。
1954年,打一个以湿法磷酸为原料的生产DAP 的工厂在美国密苏里州投产。
1961年,美国TVT 开发了预中和-转鼓氨化造粒工艺生产粒状DAP (18-46-0)产品并使其成为磷铵产品中最重要的品种。
3、品种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调整 世界磷复肥的品种结构是向高浓度方向发展。
(1)、作为最早生产的低浓度磷肥—过磷酸钙SSP,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你哦你敏感度磷复肥的发展,过磷酸钙因有效成分低含有效25P O 12 %~20 %,而逐渐失去在磷肥中的统治地位,比例逐年下降。
1956年以后的六年间,SSP一直占世界磷肥产量的60 %以上,1962年降至50 %,1972年降为35 %,1978年降为25 %,1983年降为20 %,1995年进一步降为19 %。
显然比例下降幅度较大,但绝对产量却下降不多,如1966~1980年间,SSP产量一致在(700~800)万吨25P O 左右,而在1981~2000年间仍维持在(600~700)万吨25P O 之间。
(2)、高浓度磷肥重过磷酸钙TSP含有效25P O >45%,已发展成为过磷酸钙最好的取代产品,在磷肥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2005年,世界TSP产量约占世界磷肥产品的8%。
(3)、热法磷肥如钙镁磷肥、脱氟磷肥、钙钠磷肥,虽然在磷肥中所占比例很少,但硫资源缺乏、磷矿质量较差的国家,近年来热法磷肥有一定的发展。
(4)、各种新型肥料开始研制和发展近年来,各种含磷的新型肥料如缓释肥料(包括控制释放肥料),液体肥料,包膜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稀土复合肥料,磁化肥料,生物活性肥料,有机复合肥料含有农药、除草剂的复合肥料等也开始研制并投入工业生产,使磷肥发展成为具有复合型、功能型等更具有特性和高利用率的专用复混肥料。
21世纪已经到来,世界磷肥工业面临着环境、节能减排、资源、技术、效益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努力开创新的发展战略,以便顺利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四)、我国磷肥工业的发展和展望1、从低浓度磷肥起步从生产磷矿粉开始新中国建立时,由于受资源、技术和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尚不具备大规模建设磷肥工业的条件。
为了满足农业对磷肥的需要,国家决定在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磷肥工业以发展矿粉为主,以代替当时供应不足的骨粉;同时增加过磷酸钙进口,1953年进口量曾达5.5万吨。
1951年,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开始进行磷矿粉的肥效试验;并于1953年在广东海南胶林大量使用。
1962年农业部又无偿调拨从摩洛哥进口的磷矿粉13.8万吨,在东北、华东、中南和四川、河北、北京等18个省市区进行了大面积的肥效试验。
2、重点发展过磷酸钙1953年我国重工业部化工局决定以锦屏磷矿精选磷矿粉为原料,着手试验研究和工厂建设筹建工作。
1955年,上海建成了1万吨/年过磷酸钙中间试验厂。
1958年,先后在南京和太原采用立式搅拌、回转化成工艺,建成了40万吨/年和20万吨/年的小型过磷酸钙厂。
70年代,大冶、铜陵分别建成了20万吨/年过磷酸钙装置。
80年代末,甘肃金昌建成了40万吨/年过磷酸钙装置,加快了过磷酸钙的发展。
目前,我国有大、小过磷酸钙厂400个左右。
20世纪80年代以前过磷酸钙产量一直占我国磷肥产量的65 %~75 %。
突出的问题是产品品位较低,1997年P O。
全国重点过磷酸钙厂的平均有效含磷量为14.4 %,硫量消耗为239kg/t2580年代以来,由于磷铵为主的高浓度磷肥的迅速发展,过磷酸钙在磷肥总产量P O,约中的比例不断下降到40 %以下。
2005年我国过磷酸钙产量约420万吨25占当年磷肥总产量的37 %.我国过磷酸钙技术发展主要在均化配矿,降低浆含水量及提高矿浆流动性,高铁、铝、镁杂质含量的生产技术,新型混合反应器,添加活化剂疏松防结块,缩短堆置熟化期,含氟废气处理、添加垃圾等含有机质过磷酸钙等。
无化成室法省去堆置熟化期的工艺由于对磷矿、磷酸质量要求较高,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