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基础课件第三章组织损伤与修复

合集下载

病理学损伤修复课件

病理学损伤修复课件

1
腺上皮
上 皮
腺上皮缺损、基底膜尚存—完全再生 腺结构完全破坏—难以再生。 构造简单者—可以从残留部再生。

肝脏部分切除-完全再生

肝细胞再生 肝细胞坏死,网状支架完整-完全再生
肝细胞坏死,网状支架塌陷-纤维修复
学习交流PPT
11
(2).纤维组织的再生:
由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分泌前胶 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并在间质中形成胶 原纤维后变为纤维细胞。
学习交流PPT
7
• 2. 稳定性细胞
• 又称静止细胞。 • 有较强的潜在再生能力,如一些 腺体,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 皮脂腺实质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还 有原始间叶细胞分化出来的各种细胞,如 纤维母细胞、内皮细胞、骨母细胞等。

学习交流PPT
8
• 3. 永久性细胞 • 又称非分裂细胞 • 不具有再生能力,如:神经细胞(包 括中枢神经元和外周的节细胞),另外心 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再生能力也极弱,没 有再生修复的实际意义。

增 3. 血管减少或改建

4. 胶原纤维增多→ 结缔组织→瘢痕组织
学习交流PPT
25
二、瘢痕组织
• (一)概念 瘢痕(scar)组织是肉芽
组织改建成熟的纤维结缔组织。
学习交流PPT
26
• (二)瘢痕组织的形态特点 • 肉眼: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
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缺乏弹性
• 镜下:瘢痕组织由大量平行或交错分 • 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纤维束往往 • 呈均质性红染即玻璃样变,纤维细 • 胞很稀少,核细长而深染,小血管 • 稀少。
学习交流PPT
27
学习交流PPT

病理生理学的组织损伤与修复课件

病理生理学的组织损伤与修复课件
5
阿 诺 . 施 瓦 辛 格
6
7
8
左心室肌代偿性肥大
病理 性肥 大: 高血 压左 室向 心性 肥大
9
10
11
(2)增生
①概念:实质细胞数目↑(组织、器官、 体积增大)
②分类: ◇生理性(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的增生) ◇病理性:
再生性(溃疡、贫血、病毒性肝炎) 内分泌性(子宫内膜增生症、甲亢)
93
足干性坏疽
94
足干性坏疽
95
湿性坏疽:
坏死组织水份多(动脉阻塞且静脉回 流也受阻),腐败菌感染重,腐败菌分解 蛋白质时产生吲哚,粪臭素等,造成恶臭, 坏死组织呈深蓝,暗绿或污黑色,与正常 组织分界不清,患者有明显中毒症状。常 见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器官(肺、肠、子 宫、胆囊等)。
96
肠湿性坏疽
77
78
4、分类:
(1)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 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 燥,质实状态,称为凝固性坏死。多见于 心,肝,肾,脾等器官。干酪样坏死是其 特殊类型。
79



80
81
脾凝固性坏死
82
脾凝固性坏死-----镜下观
83
干酪样坏死:为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 主要见于结核病。
41
慢性支气管炎——鳞状上皮化生
42
43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
44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
45
二、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包括可复性改变(变性)及不可复性改
变(坏死)两类。 (一)变性 1、概念:细胞和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 或正常物质堆积过多人现象。
46
2、分类: (1)细胞水肿 ①原因、机理:急性感染、缺氧、毒素

病理学基础ppt课件

病理学基础ppt课件
红-局部血管扩张、充血 肿-局部血管通透性增高,液体和细胞成分渗出 热-动脉充血、血流加快、代谢旺盛 痛-渗出物压迫及炎症介质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
全身反应:
发热、血Rt、HR加快、BP升高、寒战、厌食等
炎症的意义
积极作用:
局限致炎因子,阻止病原微生物蔓延全身; 渗出液可稀释毒素、消灭致炎因子和清除坏死组织; 细胞增生,修复损伤组织,恢复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细胞水肿:病毒性肝炎→气球样变 脂肪变 玻璃样变:高BP、DM→细小动脉玻璃样变→血管破裂出血 淀粉样变 黏液样变 病理性色素沉着 病理性钙化
肝细胞水肿
肝细胞气球样变
玻变、钙化
病理性色素
细胞死亡-不可逆性损伤
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主动(自杀性)
坏死:意外事故性细胞死亡,被动(他杀性) 坏死结局:
平滑肌瘤
平滑肌肉瘤
淋巴结
淋巴瘤
谢谢
问答题
试述骨的主要组织学结构及其制成组织切 片流程。
细胞与组织的损伤主要包括哪些? 肌组织包括哪些?有什么不同? 试述血栓形成过程。 炎症的表现有哪些?
血栓
平滑肌
形状:息肉状、乳头状、菜花状、溃疡型、浸润性、
分叶状、囊状
颜色:纤维组织-灰白色;脂肪瘤-黄色;血管瘤-红色;
黑色素瘤-黑色
质地:与肿瘤类型有关
肿瘤命名
良性肿瘤:瘤 恶性肿瘤:
癌:上皮组织 肉瘤:间叶组织
白血病是恶性 瘤病:肿瘤多发 畸胎瘤
皮肤
癌前病变
皮肤鳞癌
食管
食管鳞癌
胃粘膜
胃腺癌
平滑肌
潜在的危害性:
重要器官严重的变性和坏死,eg:病毒性心肌炎 大量炎性渗出物,eg:细菌性脑膜炎 增生性反应,eg:结核性心包炎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诱发肿瘤,eg:溃结、慢性胃溃疡

病理学基础《细胞和组织的修复》课件

病理学基础《细胞和组织的修复》课件

炎症反应明显,只有 伤口表面渗出液及坏
控制感染和清除坏死 死物干燥后形成硬痂
组织后,才有大量肉 覆盖创面,创伤在痂
芽组织增生,愈合时 下愈合,以后痂皮自
间长,瘢痕大
行脱落,不留痕迹。
表2-2 三类创伤愈合比较
10
(二)创伤愈合的类型 分为一期愈合、二期愈合和痂下愈合三类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图2-14 创伤愈合模式图
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痂下愈合
创口 情况
组织缺损少,创缘 整齐,对合严密, 无感染或异物存留
组织缺损大,创缘不 整,无法对合,有感 染或异物存留
浅表皮肤创伤并有少 量出血或血浆渗出
愈合 特点
炎症反应轻,少量 肉芽组织增生,愈 合时间短,瘢痕小
第3节 细胞和组织的修复
• 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 所形成的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 修复主要是通过细胞的再生来完成的。
1
一、再生
• 组织细胞损伤后,由周围健康的同种细胞分裂增生 完成修复的过程称为再生。
• 再生可分为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两类。
• 病理性再生可分为完全性再生和不完全性再生。 • 不完全再生也称瘢痕修复
(一)肉芽组织的形态结构
1.肉眼观 2.镜下观
(二)肉芽组织的功能
(三)肉芽组织的结局 瘢痕组织
图2-12 肉芽组织镜下观(低倍)
6
图2-13 肉芽组织镜下观(高倍)
7
二、创伤愈合
• 创伤愈合是指机体受到外力等损伤后出现的伤口, 通过各种组织的再生、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进 行修复的过程。
(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病理学之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ppt 18页)

病理学之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ppt 18页)

染色方法:HE 染色 放大倍数:10×40 诊断依据:1.XXXXXXXX;
2.XXXXXXXX。 病理诊断:肉芽组织
新生毛细血管
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
注意事项:
1.领取显微镜和切片(上课前)、值日方法沿用组 织学实验;
2.病理标本来自人体,非常珍贵,要爱惜标本, 按照正确方法观察,损坏赔偿;
3.注意大体、镜下病变结合,病理变化和临床表 现结合,综合分析;
一组织切片的示教和观察二大体标本的示教和观察三绘图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观察标本的一般方法并能对病变作出正确的描述和诊断仔细阅读完病理切片做到心中有数后选取典型部位再开始绘图严禁模仿
组织病理学实验—病理学
实验一 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课实习,掌握常见病变的 形态学特点,认识其规律性,巩固和加 深理解理论课所学内容,做到理论联系 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 基础。
(二)组织切片:4张 肾水变性、肝脂肪变性、脾被膜玻璃样变性、肉芽组织
肾水变性(10×10)
肾水变性(10×40)
肝脂肪变性(10×10)
肝脂肪变性(10×40)
脾被膜玻璃样变性(10×40)
脾血管玻璃样变性(10×10)
肉芽组织 (10×10)
实验内容:
(一)组织切片的示教和观察
(二)大体标本的示教和观察
(三)绘图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观察标本的一般 方法,并能对病变作出正确的描述和诊 断。
绘图和实验报告
1.仔细阅读完病理切片,做到心中有数后,选 取典型部位再开始绘图,严禁模仿。
2.绘图要用红蓝绘图彩笔。 3.要注意病变组织各部分的比例和颜色。 4.要正确填写实验报告单、题目、图标、染色 和放大倍数、诊断依据。 5.要求当堂完成作业。

病理学基础ppt课件

病理学基础ppt课件

平滑肌瘤
平滑肌肉瘤
淋巴结
淋巴瘤
谢谢
问答题
试述骨的主要组织学结构及其制成组织切 片流程。
细胞与组织的损伤主要包括哪些? 肌组织包括哪些?有什么不同? 试述血栓形成过程。 炎症的表现有哪些?
血栓
平滑肌
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急性发作
化脓性阑尾炎
化脓性阑尾炎
慢性胆囊炎
化脓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
结核结节
结核结节
六、肿瘤
定义:细胞异常增殖,常形成肿块 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 有些肿瘤好发于儿童或青年人
肿瘤形态
数目:一般单发,染色体改变(息肉病) 大小:体积差别很大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卵巢囊腺瘤 体积与很大因素有关,如肿瘤的性质、生长时间和发生部位
潜在的危害性:
重要器官严重的变性和坏死,eg:病毒性心肌炎 大量炎性渗出物,eg:细菌性脑膜炎 增生性反应,eg:结核性心包炎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诱发肿瘤,eg:溃结、慢性胃溃疡
炎症分类
依据持续的时间分类 急性炎症:反应迅速,持续时间短
浆液性炎:感冒、TB性胸膜炎、风湿性滑膜炎、皮肤 烧伤水疱、关节扭伤水肿等 纤维素性炎 化脓性炎:化脓性胆囊炎、阑尾炎,疖、痈 出血性炎
浅谈病理
主要内容
病理学概述 细胞与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损伤的修复 血栓形成与栓塞 炎症 肿瘤
一、病理学概述
内容 研究方法 常用技术
内容
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结局和
转归 总论: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 各论: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
临床表现﹢镜下特点﹢IHC ﹢分子病理 病理诊断
研究方法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病理学》第三章修复(肉芽组织、瘢痕组织、骨折愈合))

《病理学》第三章修复(肉芽组织、瘢痕组织、骨折愈合))

2.二期愈合:见于组 口不能以一期愈 织缺损较大、创 合修复,只能以 缘不整、无法整 大量肉芽组织修 齐对合,或伴有 复,称为二期愈 感染的伤口。伤 合。
3.痂下愈合:见于较表浅而出血的皮肤损伤。组织损伤后,伤 口表面的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组织凝固干燥后形成黑褐色硬痂。
伤口在痂下进行愈合过程。
组织缺损 感染 创缘
二、干细胞在再生和修复中作用
三、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1.上皮组织的再生 (1)被覆上皮的再生: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
向缺损中心迁移而填补。 (2)腺上皮的再生:腺体结构(基底膜)是否破坏→完全再生
&不完全再生 2.血管的再生
(1)毛细血管再生 (2)大血管的修复 3.神经组织的再生(拓展)
损伤
➢ 再生性修复 ➢ 瘢痕性修复
➢ 死亡
修复
细胞水肿 脂肪变性 玻璃样变性 淀粉样变性 黏液样变性 病理性色素沉着 病理性钙化
坏死
凋亡
病例:患者某某,15岁,全身烧伤,经抢救治疗后挽回生命, 但面目全非,颈项强直,手指挛缩。
问题:患者怎样变得如此面目全非?
修复
致 病 因 素 引 起 局 部细胞和组织的 损伤,机体对受 损组织进行修补 恢复的过程
创面对合 愈合时间
疤痕
一期愈合 小 无 整齐 严密 短 小
二期愈合 大 有 不齐 开放 长 大
(三)影响因素
1.全身因素
尤其含硫氨基酸
蛋白质缺乏 肉质,维生素;
羟化酶活性低
维生素C缺乏
影响胶原形成
前胶原分子难以形成
2.局部因素
锌缺乏
影响氧化酶活性
1.第一节 再生:再生的概念、根据再生情况细胞分类、血管的再生 2.第二节 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调控:抑素与接触抑制 3.第三节 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构成、作用、结局 4.第四节 创伤愈合:创伤愈合类型、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阶段)

病理学第3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ppt

病理学第3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ppt

化生
已分化成熟的组织,为了适应生活环境的改变或理化刺激,在形态和机能上完全变成另外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
化生一般是在类型相近似的组织之间发生: 结缔组织粘液组织、软骨组织或骨组织(不能化生为上皮组织) 柱状上皮复层鳞状上皮
化生的种类
直接化生 指某种组织不经过细胞分裂增殖而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组织的化生。 如结缔组织的骨化生,是通过胶原纤维溶合成为类骨基质、结缔组织细胞转变为骨细胞的方式完成的。
Fracture Repair(骨折修复). Left: An X-ray showing fracture callus(骨性骨痂). Center: Histology of fracture callus showing cartilaginous tissue(软骨组织). Right: Transformation of cartilage (软骨)into actively remodeling bone.
这种病变常见于长期吸烟者以及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和支气管扩张症等
胃粘膜上皮肠腺化生:胃幽门窦粘膜活检显示粘膜腺上皮被大量粘液分泌细胞(杯状细胞)所代替
胃粘膜形态酷似肠粘膜 这种病变常见于慢性胃炎
Back
化生对机体的影响
化生是组织适应的一种反应,能增加该组织对刺激的抵抗力,但化生后的组织失去原组织的机能,可能继发肿瘤。
上皮组织的再生-2
纤维组织的再生
在损伤的刺激下,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分裂、增生。 当成纤维细胞停止分裂后,开始合成并分泌胶原蛋白,在细胞周围形成胶原纤维,细胞逐渐成熟,成为纤维细胞。 最后形成由胶原纤维和纤维细胞共同构成的纤维性结缔组织。
静止纤维细胞 未分化间叶细胞
刺激
成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组织损伤与修复
第二节组织轻度损伤(变性)第三节组织重度损伤(死亡)第四节组织的修复
第一节组织轻微损伤(适应)
1. 理解细胞组织的适应;
2. 掌握组织轻度损伤(变性);
3. 掌握组织重度损伤(死亡);
4. 理解组织的修复。

夏某某,女,14岁,农民。

6月23日上午9时许在山上割猪草时被五步蛇咬伤右手臂。

当时剧痛,随后,其伙伴用绳结扎患肢肘关节上方,中午患肢肿胀蔓延至同侧肩部,前臂出现紫色淤血斑及血泡,有的连成一片。

次日肿胀更甚,伤口烧灼疼痛难以忍受,并有头晕、头疼、发冷、发热,恶心、呕吐,精神紧张,烦躁,有时神志朦胧。

体检:体温38℃呼吸22次/min 脉细弱96次/min。

唇、甲发绀,面部青紫,全身皮肤有瘀点、瘀斑可见。

右手臂有两个蛇咬牙痕。

左前臂极度肿胀,压痛。

患肢温度降低。

治疗经过:患者经卫生院治疗,3天后,全身症状减轻,但右前臂肿胀不退。

5天后全身症状又加重,体温升高,前臂溃烂,知觉消失,即转入市医院做截肢手术。

截肢标本,前臂成深蓝色及暗绿色,明显肿胀、湿润,手臂溃烂,有臭味。

讨论题:1. 分析右前臂病变的发生原因。

2. 试对右前臂的病变作出诊断。

第一节组织轻微损伤(适应)
一、萎缩
二、肥大
三、增生
四、化生
一、萎缩
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缩小称萎缩(atrophy),主要表现为组织或器官的实质细胞数量减少和体积的缩小。

(一)原因和分类
萎缩分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两大类(见图3-1)。

图3-1 萎缩的原因和分类
(二)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组织、器官的体积变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褐色、质地变韧、胞膜增厚、皱缩。

脑萎缩时,除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外,脑回变窄、脑沟变宽(见图3-2)。

图3-2 脑萎缩示意图
镜下观察: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量减少,某些实质细胞内脂褐素沉着,如萎缩的心肌细胞(见图3-3)。

图3-3 萎缩的心肌细胞
二、肥大
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hypertrophy),常伴有功能增强。

可分为内分泌性肥大,代偿性肥大(见图3-4)等。

图3-4 心肌肥大示意图
三、增生
由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引起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hyperplasia)。

增生和肥大常常伴随发生。

多种原因可刺激细胞分裂能力增强而引起增生(见表3-1)。

表3-1 增生的分类
增生的分类原因举例
内分泌性增生由内分泌失调所致如雌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子宫内膜增
生、乳腺增生等
再生性增生为组织损伤后的修
复性反应
如肝切除或损伤后的肝细胞再生、皮肤损伤的表皮再生等
代偿性增生多伴随代偿性肥大
而出现
如肾代偿性肥大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生
四、化生
化生(metaplasia)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由于外环境的刺激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见图3-5)。

图3-5 常见的化生类型
第二节组织轻度损伤(变性)
一、细胞水肿(cellular edema)
二、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ng)
三、玻璃样变性(hyaline change )
第二节组织轻度损伤(变性)
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

变性是可复性改变。

常见以下几种(见图
3-6)。

图3-6 组织变性分类
1. 原因及发病机制
急性感染、缺氧、中毒、高热等有害因素可损伤细胞膜和线粒体,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间质中的钠、水进入细胞增多;上述因素可损伤线粒体,ATP生成减少,致使能量不足,细胞膜钠-钾泵功能障碍,从而造成细胞内钠、水积聚,细胞水肿。

2.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器官肿胀、包膜紧张、边缘变钝、切面隆起、边缘外翻、失去正常光泽、苍白混浊,故过去称为混浊肿胀。

镜下观察(见图3-7)。

3.影响和结局
细胞水肿为轻度损伤,去除病因,即可恢复。

重者可使器官功能降低,若原因持续作用可发展为细胞坏死。

二、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ng)
1.原因及机制
脂肪在体内的运输、利用和转化的任一环节发生异常均可导致细胞脂肪变性(见图3-8)。

图3-8 脂肪变性原因及机制
2.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脂肪变性时器官肿大,包膜紧张,颜色变黄,切面呈油腻感。

镜下观察: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有的可充满整个细胞并将核挤到一边(见图3-9)。

冰冻切片可保存脂质,苏丹Ⅲ染色脂滴呈橘黄色。

3.影响和结局
轻、中度脂肪变性病因消除后可自行恢复,重度弥漫性肝脂肪变性可致肝大和肝功能异常,长期大量脂肪沉积最终可使肝细胞破裂。

继发纤维化,导致肝硬变。

三、玻璃样变性(hyaline change)
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

2.血管壁玻璃样变性(见图3-10)。

这种改变可使血管壁增厚,弹性降低,管腔狭窄或闭塞,称为细动脉硬化。

3.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图3-10 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性示意图
第三节组织重度损伤(死亡)
一、坏死
二、凋亡
一、坏死
机体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necrosis)。

1.病理变化(见图3-11)。

图3-11 坏死的病理变化
最后坏死组织变为一片无结构的红染物质其中杂有少许紫蓝色颗粒状核碎屑。

坏死组织早期肉眼观往往与原组织相似,不易识别、临床上把这种确实失去生活能力的组织叫失活组织(见图3-12)。

图3-12 失活组织的特点
2.坏死的类型
由于坏死的原因和坏死组织本身的特性不同,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类型(见图3-13)。

图3-13 坏死的类型
①干性坏疽:多见于四肢末端。

坏疽组织干燥、皱缩呈黑褐色,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的足坏疽(见图3-14)。

图3-14 足干性坏疽示意图
一、坏死
②湿性坏疽:多发生于内脏。

坏疽组织肿胀,含水多,呈暗绿或污黑色,并伴恶臭,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如坏疽性阑尾炎、肠坏疽(见图3-15)等。

图3-15 肠湿性坏疽示意图
一、坏死
③气性坏疽:见于严重的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恶性水肿杆菌及腐败弧菌等厌氧菌感染时。

坏死组织呈蜂窝状,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

一、坏死
二、凋亡
凋亡(apoptosis)又称固缩坏死,为单个细胞坏死或小灶状坏死,而从不见整个实质区内细胞同时坏死、故可与树叶的枯萎凋谢过程比拟。

大多数为细胞生理性死亡,不引起炎症反应。

凋亡的发生与基因调节有关,有人称之程序性细胞死亡。

乃细胞衰老过程中各个细胞逐渐熄灭的结果。

一、再生
二、肉芽组织
三、创伤愈合
修复(repair)是指细胞和组织损伤后,机体对缺损部分在结构和功能上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通过细胞再生和
纤维修复来完成(见图3-16)。

图3-16 组织修复过程
一、再生
组织和细胞损伤后,由周围健康的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复的过程称为再生(regeneration)。

1.再生的类型
再生可分为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见图3-17)。

图3-17 再生的类型
2.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类(见图3-18)。

图3-18 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一、再生
3.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是由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并有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等炎细胞浸润。

1.肉芽组织的结构
肉眼
镜下:新生的毛细血管与创面垂直,毛细血管在顶端呈弓状吻合,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之间夹有多种炎细胞
(见图3-19)。

2.肉芽组织的功能
肉芽组织在创伤愈合中作用非常重要(见图3-20)。

图3-20 肉芽组织的功能
3.肉芽组织的结局
肉芽组织形成后逐渐发生纤维化成为瘢痕组织。

其转化过程是间质中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并逐渐消失,成纤维细胞逐渐减少并转变为静止的纤维细胞;毛细血管逐渐闭合、退化或演化为小血管,最终形成灰白色、质地硬、缺乏弹性的瘢痕。

三、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是指机体在外力作用下组织离断缺损后的愈合过程。

创伤愈合主要由肉芽组织及上皮组织的再生完成。

根据创伤的程度及有无感染,皮肤和软组织的创伤愈合可分为三种类型:
三、创伤愈合
轻微损伤为肥大、萎缩、增生、化生;
轻度损伤为变性,以细胞水肿,脂肪变性,
玻璃样变性较常见,是可复性改变;
重度损伤为坏死,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在肉眼形态上,有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等,机体可将坏死物溶解、吸收、机化、包裹、钙化;
坏死可造成组织缺损,邻近健康的细胞通过再生将缺损填补,再生有完全再生和不完全再生。

1. 病理性萎缩的按其发生原因分为哪几种?
2.简述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原因、病理变化。

3.坏死分为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4.坏死的主要结局有哪些?
5.肉芽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