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

一、饮食文化概述(一)饮食文化定义“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重点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合而成的全部食物的总和。
(二)饮食文化的历史1.远古时代远古时代,人们生活在丛林中,习惯生吞食一切可以下咽的东西,饥饿时生食瘦肉,口渴时啜饮其血。
燧人氏教人“砖木取火”,人类就进入了石烹熟食的时代,把植物的种子放在石片上炒,把动物放在火上烧。
伏羲氏教会人们畜牧、打鱼、狩猎,为人类最初的食谱增添了肉类。
神农氏发明最早的农具——耒耜,教民稼穑。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皇帝是最早的灶神,发明了最早的蒸锅,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
2.夏商西周夏商周时期,农业、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谷物已备,粮食作物已作为日常的食源。
夏朝非常重视帝王的饮食保健,在宫中首设食官、配置御厨,迈出了食医结合的第一步。
“周八珍”是专为周天子而烹的宴饮美食,由两饭六菜组成。
两饭为肉酱油浇大米饭,肉酱油交黍米饭。
六菜为烤乳肉、烤母羊羔、烧牛羊鹿的里脊肉、酒糟牛羊肉、姜桂腌牛肉、烧烤狗肝。
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畜牧业相当发达,不仅家畜野味共登盘餐,而且蔬果五谷俱列食谱。
孔子的饮食简朴而平凡,认为粗茶淡饭一样美味。
因此,对以吃穿不好为耻辱的人,他采取不理睬,不交谈的态度,而对于家境贫寒、居住陋巷、好学不倦的弟子颜回则大加称赞。
4.秦汉魏晋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期,整个中华民族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张骞出使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石榴、葡萄、胡桃、西瓜等水果,黄瓜、菠菜、胡萝卜、芹菜、扁豆、大葱等蔬菜,丰富了我们的饮食文化。
豆腐也在此时被端上饭桌,据史料《本草纲目》的记载是淮南王刘安首创。
另外,我现在常用的酱油、醋都是这个时期产生的,人工酿造的食醋也是在汉代产生的,当时称为“酢”。
酱油则称之为清酱。
餐饮礼仪也随之建立起来了,比如如果有客人在调和菜汤,主人就要道歉,说是烹调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酱类的食品,主人也要道歉,说是备办的食物不够。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一、饮食习俗1.四季饮食:中国饮食习俗与四季有关,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食材烹饪食物,以适应当季气候和人体的需求。
2.节令饮食:中国人讲究节令饮食,如春天要吃春笋、夏天要吃西瓜、秋天要吃瓜果、冬天要吃涮火锅等。
3.地域饮食:中国各地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菜肴和烹饪方法,如川菜、粤菜、鲁菜等。
4.宴席饮食:中国人重视宴席文化,讲究宴客礼仪和宴席菜品搭配,有各种规定的席次和宴席流程。
二、餐饮礼仪1.客人敬主人:在中国餐桌上,客人要尊重主人,主人要热情招待客人,互相敬酒、劝酒是常见的礼节。
2.先年长后晚辈:吃饭时要遵守先年长后晚辈的原则,年长者先坐下,先吃菜,晚辈要等待长辈吃过后再开始用餐。
3.尊重食物:在饮食过程中要尊重食物,不可挑食、浪费食物,要将饭菜吃完,不可留下残羹剩饭。
4.注意餐桌礼仪:用餐时要注意坐姿端庄、言谈举止得体,勿大声喧哗,不可伸长吧脚等。
三、饮食禁忌1.偏食忌辛辣:中国饮食禁忌中有禁忌偏食,忌过于嗜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2.不宜过量:中国人饮食注重平衡,不宜过量,大鱼大肉、油腻辛辣的食物要适量食用。
3.忌生吃生冷:中国饮食文化忌生吃生冷食物,认为这样容易伤害脾胃,影响身体健康。
4.忌吃动物的头部:中国有吃动物头部的忌讳,认为头部为先天之气所在,忌食动物头部。
四、餐具礼节1.餐具摆放:中国人讲究餐具摆放的规矩,如筷子要放在右侧,碗要正对着主人等。
2.用筷子注意事项:用筷子时要注意避免发出刺耳的咬合声音,不可竖插在饭中,不可将筷子交叉放在碗上等。
3.点心吃法:中国的点心吃法也有许多礼仪,如不可一口吃完,要小口尝,分次享用,不可大口吞咽等。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人文精神。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塑造出更加多元化的饮食文化。
同时,传统的饮食文化依然保留着其珍贵的传统和魅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饮食文化-概述

原料:
糯米或大米 酒精度:
特点:
氨基酸丰富 发热量高
①绍兴花雕酒、加饭酒 ②无锡惠泉酒 ③丹阳百花酒 ④山东即墨酒 ⑤龙岩沉缸酒 ⑥大连黄酒 ⑦九江封缸酒 ⑧福建老酒
15°~16°
营养成分高
含多种糖类
世界六大蒸馏名酒之一,又名烧酒、白干、高粱酒
2、白酒
五大香型
代表
浓香型
泥窖
酱香型
(砖)石窖
朗姆酒
rum原产地在古巴,是用甘蔗压出来的糖汁,
经过发酵、蒸馏而成,口感甜润、芬芳馥郁。
此种酒的主要生产特点是:选择特殊的生香酵 母和加入产生有机酸的细菌,共同发酵后,再经 蒸馏陈酿而成。含酒精42%~50%、酒液有 琥珀色、棕色,也有无色的。
威士忌
威士忌酒是用大麦、黑麦、玉米等谷物 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后放入旧的木桶中 进行酵化而酵化而酿成的。
八仙过海闹罗汉
孔府喜寿宴第一道菜,选用鱼翅、海参、鲍鱼 、鱼骨、鱼肚、虾、芦笋、火腿为“八仙”。将 鸡脯肉剁成泥,在碗底做“罗汉”。制成后再将 烧开的鸡汤浇上即成。
烤牌子
孔府"家常菜"
豆芽菜,将豆芽去芽和根,清油快炒,鲜脆爽 口,曾受到乾隆皇帝的赞赏。香椿芽也是山东西 部民间春季常用的菜蔬,孔府每年收进数百斤上 好的椿芽,供一年食用。 孔府家常菜中,经常用土特产品烹制各种菜肴 。仅各种“虾仁”菜,多达几十种,如:玉带虾仁 、雨前虾仁、翡翠虾仁、三鲜虾仁、松子虾仁、 腐乳虾仁等等。
鸡尾酒起源于美洲,这是大部分史料所承认的, 时间大约是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期。究竟如何开 始调配和饮用这类色、香、味俱佳的混合饮料, 以及“鸡尾酒”名称的由来,则众说纷纭。 一次宴会后,席上剩下各种不同的酒,有的杯 里剩下1/4,有的杯里剩下1/2。伙计将各种剩下 的酒混在一起,一尝味儿却比原来各种单一的酒 好。这后将这些混合酒分给大家喝,结果评价都 很高。于是,这种混合饮酒的方法便出了名,并 流传开来。
中国饮食礼仪文化

中国饮食礼仪文化中国饮食礼仪文化3篇中国饮食礼仪文化1中国饮食文化礼仪1、餐桌礼仪圆形餐桌一直是中国人用餐时的首选。
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
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
主人需要注意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此为一大忌。
要等到所有人到齐后方可开始进餐--即使有人迟到也是需要等的。
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
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
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
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
米饭一般不会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
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
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
骨头和壳类放在骨盘中。
堆放的盘子如果骨头过多,必须及时用干净的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
也有可能会提供刀叉,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
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
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
当你用筷子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
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
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上。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
为此,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先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
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斟茶的顺序很讲究,先长后幼,先女后男。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
饮食文化的概念

饮食文化的概念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一一、文化的概念狭义的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如思想、道德、风尚、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学术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和制度广义的文化——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二、饮食文化的概念饮食文化——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哲学三、人类的食事活食生产:食物原料开发,生产,食品加工制作,食料与食品保鲜、安全贮藏,饮食器具制作,社会食生产管理与组织食生活:食料、食品获取,食料、食品流通,食品制作,食物消费,饮食社会活动与食事礼仪,社会食生活管理与组织食事象:人类食事或与之相关的各种行为、现象食思想:人们的食认识、知识、观念、理论食惯制:习惯、风俗、传统等第二节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1、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一、食医合一:“医食同源”周代的“食医”神农尝百草——“本草学”“为医者,当晓病源,如其所犯,以食治之。
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孙思邈二、饮食养生:饮食养生、饮食疗疾与饮食保健代表人物:刘安、嵇康、葛洪、陶弘景“食饮必稽于本草”,“饮膳为养生之首务”——忽思慧《饮膳正要》贾铭《饮食须知》“餔饮之人”、“滋味之人”,“养生之人”——顾仲《养小录》三、本味主张:“味”与“taste”注重原料的天然味性,讲究食物的原汁原味,是中国烹饪的核心原则“唯在火候,善均五味”——段成式《酉阳杂俎》“求香不可用香料”,“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一碗各成一味”,“各有本味,自成一家”——袁枚五味调和的理论基础源于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五行学说”儒家的“中庸之道”“和”五味同五行相对应——如何调“中庸之道”——调的目的,和:和谐,其实质:持中,协调,适度,节制。
古典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四、孔孟食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饮食文化

第九讲中国饮食文化第一节饮食文化概述一、饮食文化的定义饮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饮食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创造和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的现象及其关系的总和,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的属性,制作过程和仪式,用餐的器具、环境、礼仪和风俗等。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调技艺精湛,闻名寰宇,在世界上素有“饮食王国”之美誉。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
可以说,在今天的旅游活动中,饮食早已超越了单纯生物学意义上的目的,而是体现人们热爱生活、彰显自我、追求高雅、注重体验、丰富情趣的文化载体和符号,是一项包含着丰富社会意义的重要文化活动。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饮食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又随着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形成自己丰富的内涵。
1、大约在1万至4万年前,人类发明了烧石传热熟物的石烹法,这是最原始的烹调方法。
2、夏、商、周三代到秦统一中国,是我国烹饪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中国自夏代以后,已进入青铜器时代。
人们开始用铜制炊具,将原料改成小块,使用动物油烹制菜肴,这就使烹饪又进步到油烹法。
我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程式,就是在这个时期初步定下的。
3、汉代的饮食品种和烹饪水平都较前朝有了长足的发展。
4、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各族人民饮食文化大交流、大融合时期。
加之受道教“长生不老”思想的影响,在食馔的内容和形式上多姿多彩,追求“医食同源”、“药食如一”的丰富多彩的烹饪方法。
5、唐宋时期是我国饮食文化的全盛时期。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时期,被后人称为“茶圣”的陆羽所著的《茶经》的问世。
到了宋代,饮食文化生活成为文人士大夫重要的社交文化活动,文人们对饮食讲究美食、美味、美器、美境,强化了饮食文化的审美性质。
6、明清时期,饮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无论是宫廷饮食、贵族饮食和官府饮食,还是民族饮食、地方饮食和民间饮食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简答题1.什么是饮食文化?答: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2.饮食文化主要研究哪些内容?答:饮食文化是关于人类(或一个民族)在什么条件下吃、吃什么、怎么吃、吃了以后怎样等等的学问。
因而它便由食物原料(生产、开发、选择、分类等),加工技术和制作工艺,保藏、保鲜,饮食商业和服务,加工工具和饮食器具,以及有关习俗、制度、心理、思想等,形成了自己的特定领域。
对上述领域的具体研究,便分别形成了诸如原料学、烹饪工艺学及食疗保健、饮食思想、饮食考古、饮食商业和服务(行业发展、楼馆建设布局、饮食心理、公共关系、服务设施等)、饮食风格、饮食典籍和生物化学、营养学、储藏保鲜等科技。
3.如何理解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答:厌:满足;脍:细切的肉。
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
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孔子的八字主张,是他就当时祭祀的一般原则而发的,因此只能放到他关于祭祀食物要求和祭祀饮食规矩的意见中去了解。
孔子主张祭祀之食,一要“洁”,二要“美”(视祭祀者条件而定),祭祀之心要“诚”,有了洁和诚,才符合祭义的“敬”字。
“精”“细”二字,要放到孔子的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条件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精者,善米也”孔子主张的“精”是鉴于一般人常食粗砺的脱粟,主张祭祀应选用好于砺米的米。
“脍”是肉类切后生食的,为使生肉尽可能除腥味,就必须切的薄些,细些,味道才能更可口,也便于咀嚼和消化。
孔子的论述,正体现了他主张恪守祭礼食规以示敬、慎洁、卫生的完整思想和文明科学的进食原则。
4.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有哪五大特性?答: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形态特征及其演变轨迹,若从纵横贯通的历史大时空来考察,则明显地存在着食物原料选择的广泛性,进食心理选择的丰富性,肴馔制作的灵活性,区域风格历史的延续性和各区域间文化交流的通融性等五大特性。
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

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
饮食文化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所形成的饮食习惯、饮食知识、饮食技艺、饮食礼仪和饮食信仰等各种饮食文化现象的总和。
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人类的生产、生活、文化、心理等方面,因此其研究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习惯:包括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比如吃什么、怎么吃、何时吃等等。
这个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饮食习惯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及其与环境、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关系。
2. 饮食知识:指关于饮食的知识,包括食物的营养成分、不同食品的制作方法、饮食与健康的关系等等。
这个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不同文化、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饮食知识的差异,以及对人们饮食习惯的影响。
3. 饮食技艺:指制作饮食的技术和方法,包括食品加工、烹饪技巧、餐桌礼仪等等。
这个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技艺的传承、发展及其与人们饮食文化的关系。
4. 饮食礼仪:指在饮食过程中的仪式和规矩,包括就餐礼仪、饮茶礼仪、宴会礼仪等等。
这个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不同文化、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饮食礼仪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及其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关系。
5. 饮食信仰:指与饮食有关的宗教、神话、传说等信仰。
比如,佛教的素食、道教的五谷斋等等。
这个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饮食信仰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及其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关系。
综上所述,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深入了解饮食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日三餐的差别 difference of one day eating
• Western breakfast • Bread, eggs, • milk, coffee • Sausage, potatoes, • Fruit, cereals
Chinese breakfast
Chinese lunch--important
闽菜MIN
• 制作细巧、色调美观、调味清鲜。佛跳墙/鸡丝燕窝/醉排骨/翡翠珍珠 鲍
湘菜XIANG
• 以熏、蒸、干炒为主,口味重于酸、辣, 辣味菜和烟熏腊肉是湘菜的独特风 味。白宰鸡、 红烧肉、辣子鸡、剁椒鱼头
粤菜YUE
• 选料广泛,讲究鲜、嫩、爽、滑、浓为主要特点。它主要由广东菜、潮州菜 和东江菜组成。 八宝冬瓜盅/上汤锔龙虾/白切鸡/老火靓汤
• 而西方从雅典卫城到文艺复兴时期乃至法国古典 主义时期,建筑都以严谨的理性分析、均衡、黄金 比例控制构图,追求理性的几何图形的稳定感,追求 统一与条理性,而缺少中间的曲。
• 也许这与中西方的艺术类型相映射。中国人用柔 性的毛笔画出激情感性的散点透视中国画,而西方 则用刚性画刀画出了理性构图,一点透视的油画,一 柔一刚各自渗入建筑,则得以相应。相对比而言,中 国建筑重于线的表现,西方建筑重于体块的表现,中 国建筑重在意象造型,而西方建筑则重在模拟写实。
1.礼仪与宗教
• 文化思想上中国古建筑受伦理道德的影响,尤以 儒家学说为主。儒家是重礼、崇孝、尚文的学派。 首先在重礼的倡导下,对于一切建筑制造都要遵 循礼法。不管是城市规划、宫殿庙宇亦或百姓住 宅,都要受礼制的制约,因此形式上就要讲究对称、 均齐、庄严。其次,在崇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慎 重追远”,敬祀祖先,对陵墓建筑极为重视。王者生 前的威风和死后的尊严都要于此体现。而至于宅 居,则要求是“五世同堂”,形成了中国大家庭制度 下的民居特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课程内容
• 1. 饮食文化 • 2. 建筑文化 • 3. 社交文化
The differ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 1. 饮食观念 Diet idea • 2. 餐具差异 Diet tableware • 3. 饮食对象 Diet object • 4. 一日三餐的差别 day eating • 5. 烹饪方法 cooking method • 6. 饮食环境 environment
• 在西方,神权和皇权一直是至高无上的,因而任 何建筑活动都要受其制约。除了世俗建筑以外,由 于宗教是为皇帝专制制度所服务的,皇帝的宫殿、 陵墓以及庙宇成了主要的建筑物,诸如古埃及的金 字塔、古希腊的神庙等。作为建筑,墓地是为了庇 护过世的权威与不朽灵魂的神圣场地(如古埃及的 金字塔群),而神庙则是皇帝将自己扮演成统治一切 的众神之神化身的纪念性建筑(如太阳神庙),建筑 与宗教、技术与祭祀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 中国古代建筑可以花几百年再现再生,但个体却少 变化,相反,西方建筑则更注重个体的发展, 从柱式 到古哥特教堂,从拜占庭建筑到东正教堂,个体的做 法均在发展,都在个体的建筑上极尽心力,如天主教 的哥特式建筑表现出神秘耸上和升腾之感,东正教 堂丛群弯顶式建筑,则又表现出教意的辉煌,而伊斯 兰教拱券和高塔则又表现与真主对话的虔诚……,
• 西餐烹饪方法:烧、煎、烧、炸、焖,一 般不会把各种原材料混合在一起,鱼就是 鱼,鸡就是鸡。。。
饮食环境 Environment
比较讲究排场,热闹,比较有烟 火气息
相对安静、简单
Conclusion
• 饮食是头等大事,更容易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的 饮食文化各有千秋,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种饮 食文化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国 交际频繁,文化之间的渗透,各自都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 础上相互学习补充,日趋完善。
•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 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 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是17世纪澳洲艺术的总称,发源于罗马,而后迅速在意大利流行起来, 并传播到当时的法国、荷兰等国家。
• 罗马的圣卡罗教堂
• Staple food rice, a variety of vegetables, fish or meats, soup
Western lunch
• Sandwich or hotdogs, hamburg • A glass of beer, bread or noodles
晚餐Dinner
浙菜ZHE
• 鲜嫩软滑,香醇绵糯,清爽不腻。西湖醋鱼、东坡肉、龙 井虾仁、叫花鸡
鲁菜LU
• 选料精细、刀法细腻,注重实惠,花色多样,善用葱姜。 • 葱爆海参、葱爆腰花、九转大肠、糖酥鲤鱼
徽菜ANHUI
• 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擅长烧、炖、蒸,而少爆炒。其烹饪芡大、油重、色浓、朴素 实惠。红烧果子狸、臭鲑鱼、黄山一品鸡、毛豆腐
• 古罗马时期,把一切赋予神化是罗马人的特质,罗马 人把自己看作世界的主宰者,一切只要适合表现帝
国威严与权力的东西都拿来使用。建筑反映了古 罗马统治者的丰功伟绩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意识,如 凯旋门、纪功柱等。中世纪时期,由于封建分裂状 态和社会的统治,宗教建筑成了唯一的纪念性建筑, 如圣索菲亚大教堂,比萨大教堂及巴黎圣母院。而 到了古典晚期,为巩固君主专制,更提倡能象征中央
• 罗马万神殿/承光殿
西方建筑风格
• 1.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 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 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 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 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 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 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Dr. Prof. Keqin Ya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建筑文化差异
• 世界上的文化大体可以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以我们中华 民族的文化为主体形成了古老的东方文化,而以古希腊和 古罗马文化为主体形成了西方古典文化。在建筑领域中, 中国古代建筑自其源始以至今,发展演变是连续不断的,可 以从近百年上溯到六七千年以前的上古,它形成世界古代 建筑历史上一个独特的体系,也是世界上建筑中延续时间 最长的一个建筑体系;而具有天才智慧的古希腊人和勇于 实践的古罗马人创造了一种以石头为材料,以梁柱为基本 构件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在经过文艺复兴、古典 主义时期这一漫长过程的发展,一直延续到20 世纪初,两千 多年来在欧洲一脉相承,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具有历史传 统的建筑体系,即西方古典建筑。
In west, main meal. 开胃菜Appetizer,汤soup,副菜Side dishes, 主菜Main course,沙拉Salad,饭后甜点Dessert
In China
• 晚餐要少而精fine and less stress
烹饪方法的差异Cooking method
• 中餐烹饪方法多种多样:炒、爆、炸、烹、 煎、焗、烧、焖、炖、蒸、煮、烤、烩、 蜜汁、炝、拌、卤、冻、汆、熘、拔丝、 腌、熏、卷、滑、贴。
• Diet is the very important for human been and it is also easier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Every culture of diet is a precious treasure. We should learn from each other.
饮食观念Diet idea
• 西方人注重营养均衡balanced collecion • 西方人讲究实质Essence • 中方注重色香味aroma • 中方人重视表面surface
中西饮食餐具差异Diet tableware
• 中国人用筷子夹食物,西方人用刀叉切食物
• Chopsticks
Fork and knives
集权的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文化。综观西 方古典建筑的起源和发展,无不受到神权、皇权的 影响。
2. 整体与个体
• 在中国建筑中群体组合更胜一筹。几千年的建筑 积淀已形成了程式化的工程法式。一般建筑组群 的布局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纵轴线上先安置主要建 筑,再在院子两侧按横轴安放两座形体较小的次要 建筑对峙,构成“门”形的三合院,如明代建造的北 京天坛等一类的坛庙建筑。另一种布局是在纵轴 线上建主要建筑,在其对面放次要建筑,而在院子的 两侧不再建房,用回形廊将前后两屋联系起来,因而 称为“廊院”。而单体几千年来没有多变化,个体 已定型。群体可以无限发挥、扩散,更体现个体组 成的群体效果。在民居中相类似形态自律复制的 群体表现更为突出。
所以西方建筑对个体的关注大于整体。有时为修 好一个教堂甚至花几百年(如圣彼得大教堂),这是 中国所没有的。
• 圣彼得大教堂
• 天坛
柔钢和曲直
• 中国建筑形象雅筑丛台,巨榆反宇,柱擎 门帘,雕梁画栋……都反映典柔和谐之美,可 谓擎天接地之物。屋顶与墙之连接节点,屋 顶举折曲线等都表现了曲线之美,这是中国 书法意识在建筑中又一体现。如榆口向上 稍翘的“飞檐”;屋檐转角处四角微微翘起 的 “起翘”; 屋顶平面四角向外延伸出曲 线形的“出翘”,都既满足了实际需要又 产生了轻盈飞跃的艺术效果。此外,由于举 架的作用整个屋面都呈曲线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