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1)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一、饮食习俗1.四季饮食:中国饮食习俗与四季有关,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食材烹饪食物,以适应当季气候和人体的需求。
2.节令饮食:中国人讲究节令饮食,如春天要吃春笋、夏天要吃西瓜、秋天要吃瓜果、冬天要吃涮火锅等。
3.地域饮食:中国各地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菜肴和烹饪方法,如川菜、粤菜、鲁菜等。
4.宴席饮食:中国人重视宴席文化,讲究宴客礼仪和宴席菜品搭配,有各种规定的席次和宴席流程。
二、餐饮礼仪1.客人敬主人:在中国餐桌上,客人要尊重主人,主人要热情招待客人,互相敬酒、劝酒是常见的礼节。
2.先年长后晚辈:吃饭时要遵守先年长后晚辈的原则,年长者先坐下,先吃菜,晚辈要等待长辈吃过后再开始用餐。
3.尊重食物:在饮食过程中要尊重食物,不可挑食、浪费食物,要将饭菜吃完,不可留下残羹剩饭。
4.注意餐桌礼仪:用餐时要注意坐姿端庄、言谈举止得体,勿大声喧哗,不可伸长吧脚等。
三、饮食禁忌1.偏食忌辛辣:中国饮食禁忌中有禁忌偏食,忌过于嗜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2.不宜过量:中国人饮食注重平衡,不宜过量,大鱼大肉、油腻辛辣的食物要适量食用。
3.忌生吃生冷:中国饮食文化忌生吃生冷食物,认为这样容易伤害脾胃,影响身体健康。
4.忌吃动物的头部:中国有吃动物头部的忌讳,认为头部为先天之气所在,忌食动物头部。
四、餐具礼节1.餐具摆放:中国人讲究餐具摆放的规矩,如筷子要放在右侧,碗要正对着主人等。
2.用筷子注意事项:用筷子时要注意避免发出刺耳的咬合声音,不可竖插在饭中,不可将筷子交叉放在碗上等。
3.点心吃法:中国的点心吃法也有许多礼仪,如不可一口吃完,要小口尝,分次享用,不可大口吞咽等。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人文精神。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塑造出更加多元化的饮食文化。
同时,传统的饮食文化依然保留着其珍贵的传统和魅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述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

中国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之一,具有以下特色:
1. 营养均衡:中国饮食注重营养的均衡,追求五味调和,即酸、甜、苦、辣、咸的平衡。 传统的中国饮食中,通常包含主食、蔬菜、荤素搭配,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药膳食疗。
2. 食材多样:中国拥有广泛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因此食材种类繁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 色食材和烹饪方法,如北方的小麦、豆类,南方的米、鱼虾等。中国菜肴中常用的食材有豆 类、米面、肉类、蔬菜、水果等。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不仅体现在食物的口感和味道上,更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 观和社交礼仪中。它不仅是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5. 节日食俗:中国有许多与节日相关的特色食物和食俗。例如,春节期间吃年糕、饺子和 鱼,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等。这些食物和食俗传承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丰富 的象征意义。
论述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
6. 地方特色:中国各地区有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例如,四川菜以麻辣著称,粤菜以清淡 、鲜美为特色,川菜以麻辣为主,湖南菜以辣椒为代表等。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味和烹饪 传统。
论述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
3. 烹饪技巧பைடு நூலகம்富:中国烹饪技巧博大精深,包括炒、煮、蒸、炖、炸、烤等多种烹饪方法 。烹饪过程中注重火候、刀工和调味的精确掌握,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和口感。
4. 餐桌礼仪:中国餐桌礼仪注重尊重和团结,强调家庭和社交的重要性。例如,就餐时尊 重年长者,不浪费食物,尊重食物的顺序和用具的使用等。
中国饮食礼仪文化

中国饮食礼仪文化中国饮食礼仪文化3篇中国饮食礼仪文化1中国饮食文化礼仪1、餐桌礼仪圆形餐桌一直是中国人用餐时的首选。
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
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
主人需要注意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此为一大忌。
要等到所有人到齐后方可开始进餐--即使有人迟到也是需要等的。
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
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
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
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
米饭一般不会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
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
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
骨头和壳类放在骨盘中。
堆放的盘子如果骨头过多,必须及时用干净的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
也有可能会提供刀叉,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
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
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
当你用筷子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
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
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上。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
为此,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先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
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斟茶的顺序很讲究,先长后幼,先女后男。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

中国饮食文化(一)一.单选题1、我国最早的食疗专论是()。
A.《随园食单》B.《食疗本草》C.《千金要方》D.《备急千金要方》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代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空前繁荣的景象。
A.清B.明C.宋D.元3、下列不属于淮扬菜的是()。
A.叫花鸡B.虾仁锅巴C.炸蛎黄D.三套鸭4、我国历史上一篇烹饪理论文章是()。
A.《吕氏春秋本味篇》B.《食珍录》C.《随园食单》D.《千金要方》5、下列不属于湘菜的是()。
A.红烧全狗B.红煨鱼翅C.麻辣子鸡D.七星丸6、宫廷菜南味以金陵()鄞都为代表。
A.临安B.广州C.开封D.长安7、“驴打滚”是()的著名风味小吃。
A.天津B.北京C.山东D.陕西8、()菜口味以辛辣爽口、脆嫩鲜香为主,烹调方法多采用生拌A.朝鲜族B.满族C.土家族D.维吾尔族9、“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菜的饮食原则A.谭家菜B.孔府菜C.随园菜D.红楼菜10、擅长制作蜜制品的少数民族是()。
A.满族B.蒙古族C.回族D.藏族11、()族人称奶食为“白食”,肉食为“红食”。
A.蒙古族B.傣族C.回族D.壮族12、()族嗜食白煮猪肉A.满族B.藏族C.朝鲜族D.回族13、构成中国菜的主要部分是()。
A.素菜B.地方风味菜C.宫廷菜D.少数民族菜14、我国最早阐述“医食同源”理论的书籍是()。
A.《皇帝内经》B.《千金要方》C.《饮膳正要》D.《本草纲目》15、()菜以清香、鲜嫩、味佳而著称。
A.鲁菜B.川菜C.淮扬菜D.粤菜16、()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讲究火工,火大油重,保持原汁原味,比较实惠。
A.皖菜B.沪菜C.京菜D.豫菜17、()菜具有清鲜、爽脆、清雅精致的特点。
A.川菜B.浙菜C.粤菜D.淮扬菜18、宫廷菜北味以长安、洛阳、开封、北京()代表。
A.天津B.大同C.沈阳D.杭州19、()菜是我国最著名、最典型的官府名菜。
A.孔府菜B.谭家菜C.随园菜D.红楼菜20、()菜常用辣椒、熏辣制品多,口味偏重辣酸,讲究实惠。
中国传统文化(饮食之一)

一、原始社会饮食
6、尧舜禹时期
中国古代国家已形成,孔子对尧舜禹时期的 社会模式予以极高评价。他说:“|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其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保存、加热、制 作发酵食品提供了可能。有了一定的植物食材, 有了相应的盛食陶具,于是酿酒、制酱、制醋 也就开始了。
一、原始社会饮食
5、黄帝
兴灶作炊的食祖
《淮南子》载,“黄帝作灶,死为灶神”,他发明了
最早的蒸锅,教人作灶,这样可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
食物速熟,三国谯周的《古史考》载,“黄帝始蒸谷为
饮食文化之一: 中国饮食文化溯源
主讲人:
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 “民以食为天”。 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 中华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的美誉。 “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 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明之食物,固大 盛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
饭,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这是食品
烹饪史上的一大变化。
灶坑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艺五种,抚万 民”,“艺五种”就是广种黍、稷、菽、麦、稻五 种谷物;他躬行的“抚万民”,倡导关心民食;这 方面,他以及继承他的尧、舜、禹,都是民本治国 的典范。
中国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古人说:“民以食为天”。
饮食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饮食文化记载饮食方面的传统习俗、道德、知识、信仰等,反映各国烹饪和吃的艺术, 是各国古老优雅文明的见证和象征。
在世界饮食文化大家族中, 中式烹饪和法式烹饪被誉为最伟大的两个门类。
有人甚至说, 中式烹饪是世界饮馔的皇后。
人们说, 全世界有海水的地方, 就有中国人,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生生不息的中国文化, 而最具代表中国文化的就是中国的饮食文化。
孙中山先生也曾称誉中国饮食文化为中国在世界上最可骄傲之术。
一、汉菜的烹调及有关词语中国的烹调技术,可以说世界闻名,天下第一,花样繁多,历史悠久。
中国菜的烹调讲究选用调料和加工方法。
1.烹调的调料及词语调料又称作料或调味品。
现将常用的调料介绍如下:油——油的种类繁多,如:豆油、花生油、香油、清油、菜籽油、橄榄油等盐——大盐、精制盐、土盐酱——甜面酱、黄酱、豆酱、芝麻酱、辣酱、番茄酱、果酱酱油——烹调酱油、酱油膏醋——米醋、陈醋、白醋糖——白糖、红糖、冰糖酒——料酒、黄酒、绍兴酒2.烹调方法及词语汉族菜既讲配料恰当,加工精细,又讲究火候适当。
烹调方法常见的就有十种之多,如煮、蒸、熬、烹、熏、炸、烤、烧、煸、炒、焖、拌等煮——把食物放在水里煮熟。
如清煮鸡、煮粉丝等蒸——利用水蒸气的热力使食物变熟。
如清蒸鱼、蒸丸子、蒸馒头、蒸花卷等熬——把食物放入水里煮,并加一些盐、味精、香油等作料。
如熬茄子、熬小白菜。
烹——先用热油炒,然后加入酱油等作料迅速搅拌,随即盛出。
如烹鱼片、烹茄子等熏——用松枝烟火或香花熏制食品,使食品带有香味。
如熏鱼、熏肉、熏肠等炸——把食物放进煮沸里的油里炸熟。
如炸虾、炸油条、炸鱼等烤——把食物挨近火,加热变熟。
如烤鸭、烤羊肉、烤鱼等烧——先用油炸,再加汤汁素炒或炖,或先煮熟再油炸。
如烧茄子、红烧里脊、红烧肉、土豆烧牛肉等煸——把菜、肉等放在热油里炒到半熟。
如生煸菠菜、干煸豆角等炒——把食物放进烧热的油锅里,并随时翻动使其变熟。
中国的饮食文化(解读3篇)

中国的饮食文化(解读3篇)中国的饮食文化(解读3篇)中国的饮食文化解读(一):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
"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
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
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
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经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
如于色、香、味、型外又讲究营养,就是一种时代提高。
十大碗八大盘的做法得到了改革,这也是十分可喜的。
可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当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坚持不衰的生命力。
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
中华礼貌五千年,饮食文化也随着中华礼貌源远流长五千年,呈现出极大特点。
其一,风味多样。
我国一向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其二,四季有别。
中国人善于根据四季变化搭配食物,夏天多吃清淡爽口食物,冬天多吃味醇浓厚食物。
其三,讲究美感。
中国人吃食物不仅仅讲求味,还讲究欣赏之美,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能够雕出各种造型,还讲究食材,食具,以及环境的搭配与和谐。
其四,注重情趣。
中国人喜欢给食物取一些富有诗意的名字,例如"炝凤尾"、"蚂蚁上树"、"狮子头"、"叫花鸡"等。
中国饮食的礼仪文化

中国饮食的礼仪文化中国饮食的礼仪文化中餐礼仪,文化习俗,是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当然不会再有“梁鸿孟光举案齐眉”那样的日子,但也还是终于形成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饮食礼仪文化,供大家参考。
中国饮食的礼仪文化篇1饮食礼仪知识1、入座礼仪桌席上的位置很是讲究,从桌位入座情况并可知晓此人的辈分及重要程度。
座次是根据“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先邀请宾客入座上席,再请长辈入座,入座时从椅子左边进入。
入座后切勿先不动筷子,也不要起身走动,更不要制造异响,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2、进餐礼仪有贵客到来时,主人及宾客都要起立,以示恭敬。
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3、布菜礼仪每上一道新菜,都需等长辈、宾客先行动筷,表示对他们尊敬,如若要给宾客或长辈布菜,最好使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4、进食礼仪“毋抟饭。
”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
”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歠。
”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
”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
”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毋反鱼肉。
”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喝茶礼仪知识赏茶主人为体现对你的重视,给你献上一款好茶时,主人会先给你赏茶,这时,作为客人的你,需要对茶叶做个简单的点评。
闻香主人洗茶后会给客人公道杯闻香。
客人需双手接过公道杯,闻香后你也要做出简单的点评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不过要注意的是,千万别把公道杯拿在嘴边边闻边说话,你得将公道杯传递给下一个人或者归还主人后再说话,否则说话时你的口气和唾液溅到公道杯中,影响了他人闻香不说,看起来也很不舒服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政山笋——()
腊味合蒸——() c安徽菜 d湖南菜
3、尝一尝各大菜系的特色菜肴。
谢谢观赏!
对外汉语0701班 0711100062
李宝毓
2、川菜 A、发展历史 西汉两晋初具轮廓,明清之际形成稳定味型特色。 B、做法及特点
由成都(上河帮)、重庆(下河帮)、自贡(小河帮)为主
取料广泛,技法中以小炒、小煎、小烧、小焊、干烧、干煸 见长,味型丰富,辣、鱼香、怪味等擅长 C、代表菜品 百菜百味:以宫保鸡丁、麻婆豆腐(麻婆为创制人)、鱼香 肉丝、水煮肉片、怪味鸡块、干烧岩鱼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已露端倪,唐宋成为“南食”中重要组成,元代已具 规模,明清完全形成流派 B、做法及特点 由淮扬(扬州、淮安)、江宁(镇江、南京)、苏锡(苏州、无 锡)、徐海(徐州、连云港)四大部分组成 取料不拘一格而物尽其用,重鲜活;特别讲究刀工、火工和造 型,擅长炖、焖、煨、焐;调味重清爽鲜淡平和(徐海以咸鲜为 主) C、代表菜品 三套鸭、清炖狮子头、大煮干丝、叫化鸡、松鼠鳜鱼、羊方藏鱼
7、湖南菜 (一)发展历史 (二)做法及特点 主要由湘江流域(以长沙、湘潭、衡阳为中心)、洞 庭湖区(以常德、岳阳、益阳为中心)、湘西山区(以吉 首、怀化、大庸为中心)三部分组成 口味重辣酸香鲜软脆
(三)代表菜品
麻辣仔鸡、生熘鱼片、清蒸水鱼、腊味合蒸、洞庭肥 鱼肚、吉首酸肉等
8、安徽菜 一)发展历史 (二)做法及特点 由皖南、沿江、淮北三大部分组成
口味以咸鲜香为主
(三)代表菜品 黄山炖鸽、问政山笋、红烧划水(旺火急烧青鱼尾段)、 符离集烧鸡、李鸿章杂碎(李鸿章设宴款待美国公使的杂烩) 等
作业
1、中国菜肴的区域特色 东() 西() 南() a酸 b甜 c咸 d辣 北()
2、说出下列菜肴所属的菜系
葱爆海参——()
佛跳墙——() a福建菜 b鲁菜
5、浙江菜
(一)发展历史 (二)做法及特点 由杭州、宁波、绍兴三部分组成 口味重鲜嫩清脆
(三)代表菜品
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蜜汁火方、清汤越鸡、干 菜焖肉等
6、福建菜
(一)发展历史 (二)做法及特点 由福州、闽南(以厦门、泉州为中心)、闽西(客家话区) 三部分组成 口味上福州偏酸甜,闽南多香辣,闽西喜浓香醇厚 (三)代表菜品 佛跳墙、淡糟鲜竹蛏、炒西施舌、鸡丝燕窝、沙茶焖鸭块、 荔枝肉等等
4、按时代划分:仿古菜和现代菜
(二)地方菜系
菜肴中的区域特色:总体口味是东辣西酸,南甜北咸。 1、山东菜系 A、发展历史 南北朝时初具规模,明清形成稳定流派
B、做法及特点
以济南、胶东菜、孔府菜为主
注重以当地特产为材料,精于制汤和以汤调味,烹调法以爆、 炒、扒、熘最为突出,味型以咸鲜为主而善于用葱香调味 C、代表菜品 葱爆海参、糖醋鲤鱼、清蒸加吉鱼、九转大肠、锅塌豆腐、 火靠大虾
世界三大烹饪菜系
中国菜系:以中餐为代表
法国菜系:以西餐为代表
土耳其菜系:又称清真菜系,以阿 拉伯菜为代表
中国烹饪主要派系 (一)菜系划分 1、按地域划分 四大菜系:鲁、川、粤、苏 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 十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京、沪 十二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京、沪、 豫、陕 2、按民族划分:55种民族菜 3、按功能划分:医疗保健菜、普通菜
4.广东菜
(一)发展历史
南末后始具雏形,清中叶后形成“帮口”,清未有“食在广 州”之说
(二)做法及特点
由广州、潮州、东江三部分为主组成 取料广博奇杂而重“生猛”,烹调方法多而善于变化,长于 炒泡、清蒸、煲,尤其独擅炯、堀、软炒等。调味重清脆鲜爽 嫩滑而突出原味 (三)代表菜品 三蛇龙虎会、油泡鲜虾仁、脆皮乳猪、东江盐局鸡、蛇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