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新进展

合集下载

院前急救与应急救护技术新进展-287-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院前急救与应急救护技术新进展-287-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87-院前急救与应急救
护技术新进展
(一)国内外应急救护理新进展
1、关于院前急救叙述有误的是()
A、是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B、院前急救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水平
C、其目的是为院内急救赢得时间和条件,减少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D、单一、预见性等特点[正确答案]
E、是指患者到达医院前的医疗急救和快速转运
2、英美模式的院前急救特点是()
A、急[正确答案]
B、救
C、转运
D、调度
E、衔接
3、采用法德模式院前急救的国家包括()
A、加拿大
B、挪威[正确答案]
C、韩国
D、新西兰
E、日本
4、我国的院前急救模式不包括()
A、独立型
B、依托型
C、自助型[正确答案]
D、联动型
E、消防结合型。

危重医疗护理新进展

危重医疗护理新进展
1.瞳孔旳变化 2.鼻孔与鼻导管 3.口腔护理旳观察,能够寻找感染旳起源 4.血压计下面旳血印 5.气垫床旳反作用6.误 Nhomakorabea胃肠减压,
使用镇吐剂或抗酸剂或加速胃肠蠕动旳药物。 体位及喂养。
总结
观察病人 全方面性 联络性 历史性 发展变化 可靠性
谢谢
监护旳意义:预防猝死等意外事件
意外猝死
心源性猝死
绝大多数由冠心病所致。冠状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旳急 性闭塞引起急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以及梗死心肌或室 壁瘤旳破裂
肺栓塞
占死亡原因旳10%左右 。在老年人,卧床旳病人和手术 后旳病人,要注意静脉血栓形成。
脑性猝死
多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脑干出血、 基底动脉闭塞等
(二)循环功能监测与护理
2.监测项目 (1)生命体征 (2)意识状态 (3)观察面色 (4)观察皮肤 (5)体温监测 (6)尿量
(二)循环功能监测与护理
3.错误报警 (1)高心率:心电波形异常,把T波看成R波,使心率加倍、
干扰 (2)低心率:心电波形太小,基线漂移不定 (3)电极松脱、病人移动发抖,抽搐引起肌肉震颤,心电
怎样对危重病人进行监测
评估 监测项目 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评价
危重病人旳监测与护理
呼吸功能监测与护理 循环功能监测与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旳监测与护理 肾功能监测与护理 肝、胃肠功能监测与护理 凝血功能监测与护理 营养支持 水与电解质、酸碱平衡管理
(一)呼吸功能监测与护理
(七)凝血功能检测与护理
1.监测项目:出血倾向 血小板 凝血四项 饮食
2.护理 基础护理 出血护理 肝素治疗 输血
(八)营养与代谢支持旳护理
1.监测项目:体位变化 腹泻 白蛋白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护理进展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护理进展

•12•TODAY NURSE,Januara,2021,VoU23,No.2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护理进展何依蔓1唐磊2摘要总结了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包括其技术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并概述国內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运用ECMO 治疗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以供临床借鉴。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体外膜肺氧合;护理2012年2月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迅速传播。

截止2020年2月18日24时,全世界共有26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确诊病例3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强传染性,部分重症患者易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柳叶刀及JAMA杂志报导了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在部分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第六、七版诊疗方案3,4将ECMO列入重型、危重型患者呼吸支持的挽救治疗。

良好的护理是ECMO救治成功的关键39o本文综述了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进展,现报告如下。

1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U ECMO技术原理及适应症近年来,体外循环技术有了显著进展。

针对严重的心功能衰竭或肺功能衰竭,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被视为是最后的替代支持治疗。

ECMO主要有静脉-静脉模式(VV-ECMO)及静脉-动脉模式(VA-ECMO)o VV-ECMO是血液由静脉引出后,经ECMO再回输到静脉中,肺只发挥部分血氧交换的作用,从而得到休息39。

此过程心脏全程参与,故VV-ECMO需在心脏安全基础上实施3」,适用于只存在肺衰竭而无心功能衰竭的患者。

VA-ECMO是于大静脉(一般是股静脉)穿刺后,利用一个“血泵”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出,通过体外管道转输到“人工心肺机”3],依靠体外氧合器(俗称“人工肺”)代替肺进行血氧交换,再通过“人工心肺机”的泵作用将氧合血从另一个管道回输到大动脉(一般是股动脉))此过程中,心肺得到了休息,因此静脉-动脉模式(VA-ECMO)适用于肺功能衰竭合并心功能衰竭的患者32)ECMO 可缓解心肺衰竭患者心肺器官的压力,使损伤的心肺器官得以静息,逐渐恢复其功能32)因此,其治疗的适应症是与心肺功能相关的重症疾病,如心脏术后心功能的重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各种心源性休克及心肺移植术体外维持治疗等317]1.2禁忌症及并发症国外学者指出ECMO的绝对禁忌症包括播散性恶性肿瘤、高龄、已知的严重颅脑损伤、未缓解或长时间的心脏骤停、主动脉夹层或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而主动DOI:10.19796/ki.1006-6411.2021.46.404工作单位:1.400014重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2.401831重庆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何依蔓:女,本科,护士通信作者:唐磊收稿日期:2020-03-26脉狭窄及轻微的主动脉关闭不全是其相对禁忌症33])国内专家共识指出ECMO没有绝对禁忌症,需要临床风险和收益个性化34])已报导的ECMO的并发症有出凝血、感染、神经系统损伤、血小板较少、置撤管相关并发症317-17])2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运用ECMO治疗的护理2.1术前准备及基础护理术前准备主要指上机指征的把握。

危重症护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危重症护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八、机器人技术在危重症护理中的应用
• 机器人技术可以在医疗团队无
法到达的地方提供远程治疗, 也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完成一些 繁琐的工作,减轻他们的负担 。
• 机器人技术在危重症治疗中的
应用也在不断扩展。

九、全人护理理念的普及
• 全人护理是指以人为中心的护理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三、新的重症监护技术应用及大力推广
• 随着医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
展,危重症护理技术应用得到 大力推广。
• 例如,智能监护设备、智能远
程医疗技术可以帮助专家在医 疗团队无法直接到达的地区远 程指导诊治。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四、以患者为中心
危重症护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前言
• 危重症护理是医疗领域中的一
个重要分支,致力于为急危重 症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护 和治疗。
• 危重症医学发展近70年,未来
危重症护理的发展又有 值 得 期 待。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一、管理和监护技术不断提高
•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危重症
监护和治疗的设备和工具越来 越多,包括生命支持系统、呼 吸机、人工心脏、药物泵等等 。
• 这些技术的提高为危重症患者
的治疗提供了更加高效、安全 的手段。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二、多学科团队协作治疗
• 危重症护理不再是一个单一的
医疗领域,而是涉及到多个学 科的协作。医生、护士、药剂 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员合作治 疗,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 危重症护理逐渐从以疾病为中
心的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 的模式。

急诊急救护理新进展

急诊急救护理新进展
急诊急救护理新进展
.
1
概述
• 第一节 • 急诊概述 • 第二节 • 心肺复苏
.
2
急诊概述
•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重最
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是所有急 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
• 急诊科的工作主要负责接诊,抢救急危重
症病人;对即刻危及生命的病人进行抢救; 对危重病生命体征不平稳者稳定生命体征; 对一般急诊就诊病人,识别潜在威胁生命 的危险因素。
.
6
急诊概述

急诊护理的特性








• 三无(身份 费用 监护人)
• 三高(期待 要求 协调面)
.
7
急诊概述
• 急诊病人的特点 • 病情急、脾气急、病情重、资料少、时间
紧、风险大。
.
8
急诊概述
• 急诊患者的心态 • 等1分钟感觉等了1分钟 • 等2分钟感觉等了3分钟 • 等3分钟感觉等了5分钟 • 等4分钟感觉等了9分钟 • 等5分钟感觉等了15分钟 • 等15分钟感觉等了30分钟
•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2010(新):心房纤颤电复律治疗的建议
双相波能量首剂量是 120 ~ 200 J。心房纤
颤电复律治疗的单相波首剂量是 200J。成
人心房扑动和其他室上性心律的电复律治
疗通常需要较低能量; 使用单相波或双相
波装置时,一般采用 50 ~ 100 J 的首剂量
即可。如果首次电复律电击失败,操作者பைடு நூலகம்
* 确定心律 * 开启除颤仪,选择导联
涂导电糊(C字形)
.
40
心肺复苏
• * 1.选择合适电量。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293-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293-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293-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93-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一)神经系统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1.头皮解剖分为5层。

2.瞳孔不变不是脑疝的临床表现。

3.关于颅脑损伤病人伤情分型,轻重型为12-16分,伤后昏迷在40分钟以内。

4.脑脊液漏的护理需要禁止一些操作,不包括禁睁眼。

5.紧张期分泌物减少、反射增加不是癫痫大发作的临床表现。

6.避免输液,冷敷即可不是头皮裂伤的处理方法。

7.颅脑损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

8.病情不反复是癫痫的特点之一。

9.明确患者需求不是颅骨骨折后的病情观察要点。

10.睡眠护理不是癫痫的护理措施之一。

11.禁止用药是癫痫大发作的急救错误的说法。

以上为修改后的文章)12、关于头皮损伤后的处理,正确的做法是让小的伤口自行吸收,大的则需要穿刺抽血并加压包扎。

早期冷敷可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小时后则应改用热敷以促进血肿吸收。

不应使用抗生素。

13、关于颅骨骨折的护理措施,正确的做法是维持特定的体位到停止脑脊液漏3-5天,保持局部清洁,禁止经鼻进行护理操作,注意有无颅内感染的迹象。

不应加速颅内压骤升。

1、间接观察法是从侧面观察病人独处或与人交往时的精神活动表现。

2、临床护理观察的目的是收集护理对象的信息,为制定或修订护理计划作准备,帮助护理对象恢复、保持、增进健康,考察环境、处置对其健康影响的反应。

具有偶然性。

3、护理观察的要素包括积极的思维,需要处理的必然关系,患者的配合,护理观察首先应该明确观察的目的。

护理观察不需要以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为指导。

4、感官器官直接观察法包括视觉的观察、听觉的观察、触觉的观察、嗅觉的观察。

不包括温觉的观察。

5、临床护理观察要求对患者住院期间各个方面的表现都了解观察,包括病态的和正常的。

观察不可以在患者不知情的情况进行。

对重症患者要做到心中有数。

护士在观察病情时,要将客观观察到的事实进行交班与记录,而不要随意加入自己的主观臆断,以免误导其他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和掌握。

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护理进展

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护理进展
1 人 员准备 . 1
间内规范物品的分类放置 , 定位定数 , 标识清楚 , 使
急救人 员在争 分夺秒 的抢 救 中得 心应手 , 也便 于每 班 人员 交接 , 而 保证 每 种 物 品性 能 良好 、 从 有效 使 用, 体现 急诊工 作无缝 化管 理[ 引。空运 时所备 物 品 的数量 应 以飞行 时 间 +1 h为依 据 估算 , 尽量 将 物 品准备 充分 , 以免 飞行 时 间延长而 贻误 治疗[ 引。
通 畅 , 在前 , 头 以减 少 汽 车运 行 对 患 者脑 部 血 流 的
作者单位 :5 80 山东省高唐县中医院外科 220
聊城
杨群英 , ,9 5 出生 , 女 17 年 本科 , 主管护师 , 副护士长
临床 护 理 杂 志 2 0 08年 1 月 第 7 第 5 O 卷 期

6 ・ 1
影响, 身体 以安全带 固定 , 减少转 运途 中震动 , 运 转 需 经过专业训 练 的医护人员 陪送 , 并充 分利用各 种
1 先进 的通讯联 络 设备 . 4
每种运输 工具 最 少 配备 医生 、 士 、 机各 一 护 司 名, 医护实行 中青结 合 , 以实现优 势互 补 , 医护 司三 者分工 明确 , 各司其 职 , 团结 协作 , 配合 默契 。负责
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 的责任心 、 准确的判断力 , 并
急诊护 理是 急诊 医学 的重 要组成 部分 , - I 是 ' 1 用最 少数 据 、 短 时 间 和 最 佳 技 能 来 挽 救 患 者 生 最
急救 药 品箱 、 菌纱 布 、 无 绷带 、 种 型号 的 注射 器 、 各
输液器 、 静脉 留置针 、 输液用液体、 输血器、 各种型 号的夹板。还要根据病情准备相应 的抢救和治疗 仪器设 备和药 品。按 照 院前 急 救 常用 技 术操 作 要

急诊急救护理新进展PPT课件

急诊急救护理新进展PPT课件
9
急诊护理的特性
三无(身份
急 危 险 瞬 费用 监护人)
三高(期待 要求 协调面)
急诊概述
10
急诊病人的特点
病情急、脾气急、 病情重、资料 少、时间紧、 风险大
急诊概述
11
急诊患者的心态
等1分钟感觉等了1分钟 等2分钟感觉等了3分钟 等3分钟感觉等了5分钟 等4分钟感觉等了9分钟 等5分钟感觉等了15分钟 等10分钟感觉等了30分钟
“您想问的事情很重要,我特别理解,而且 您也看到我现在正在查房,我尽力加快节 奏腾出时间来解答您!”
14
急诊概述
国内急诊分诊概况
• 我国大多数医院的急诊分诊护士承担了导诊的工作,缺乏 统一的分诊标准,标准都是根据患者的疾病病种的分科进 行分诊;分诊护士主要依靠临床经验对病人进行分诊,除 对十分危急的病人开放绿色通道外,并不严格区分病人病 情的轻重缓急,没有制定详细的分诊分级量表或分诊工具, 对急诊病人病情的正确判断受到一定限制,存在一定的医 疗风险;
增加了见识,感触很多。我深刻体会到与大医院 相比较而言我们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提高的地 方还很多。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分为分诊台、留观 室、抢救室、急诊ICU、监护室、一日治疗中心, 护士责任明确,对各类型疾病的治疗与护理了解 的都很透彻,这是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的。急诊 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 急救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敏锐的 观察力、很好的应变能力及高度的法律意识,才 能胜任急诊科的工作。
• 首选外周静脉,但药物需经1-2分钟才能到 达中心循环,故通过外周静脉给药时,必 须将药物迅速推进静脉,再用20ml输液液 体冲击,并抬高肢体10-20秒钟。
• 先预检,后挂号,做到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危重症护理新进展学习体会
詹晓兰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 一、怎样正确的测量生命体征? 理论与实际数字不能结合 • 二、怎样观察病人病情 缺乏评判性思维 三、怎么汇报 医生护士关注点不一样,沟通的有效性
患者
可逆阶段
危重
不可逆恶化
死亡
有经验的 医护人员
指南 评分工具 /客观标准
缺乏经验的 医护人员
早期护理预警评分系统
什么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 用简单的与疾病相关的生理评分系统来判 断疾病变化和预后
• 加入专科指标来提前预判某一疾病的变化 • 可以衍生到护理管理的其他方面
预警评分处置
分数 0 1-3 任何单一变量达到 3分 处理 按原有监测频率监测 按原有监测频率监测,必要时通知医生 SBAR模式通知医生,监测频率至少每小 时一次 SBAR模式通知医生立即评估病人的全身 情况,按需要做出进一步处理 1. 立即SBAR模式通知部门内较有经验的 医生做出评估,抢救病人 2.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请求会诊 监测频率提高到 至少30分钟一次 时间要求
• 气管切开:角度(居中,垂直)、松紧适 宜、防止牵拉
人工气道气囊的作用

封闭气道,防止误 吸

封闭气道,便于正 压通气
气囊充气方法
• 1、机械通气时发现漏气就给气囊充气
• 2、用手指感觉充气囊的充盈度 • 3、气囊内注入气体的容量
• 4、最小漏气技术、最小闭合容积
• 5、应用气囊测压表
气囊管理
4或5
≧6
监测频率提高到 至少15分钟一次
根据预警评分决定的转运模式(考虑人力资源)MEWS来自分0—3分转运要求
病情稳定,转运较安全 护工护送
护送人员
4—7分
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 携带抢救物品和仪器 死亡危险性大,应立即 抢救,病情允许后方可 转运,携抢救物品
有资质的急救护士和护工护送
≥8分
高年资护士,医生和护工护送
人工气道的管理
• • • • • 人工气道的固定与维持 保证人工气道通畅 吸入气湿化 气囊管理、声门下吸引 气道分泌物的吸引
首先确认气管插管的位置
• 直视下见气管导管通过两侧声带
• 纤维支气管镜看到气管软骨环或隆突 • 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描记(>6次)
• 气管插管:刻度(距门齿)、松紧适宜、 防止牵拉
• 压力<20cmH2O是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 素 • 压力>33cmH2O 引起支气管粘膜缺血甚至 坏死 建议:25cmH2O<气囊压<30cmH2O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