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欧阳询书法艺术

合集下载

解读欧阳询一生的书法风格

解读欧阳询一生的书法风格

解读欧阳询一生的书法风格
欧阳询书法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其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后人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书法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具体表现形式为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具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他的书法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代就已声名雀起,远扬海外。

进入唐代,更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其特色可用“险劲”2字来概括。

在唐代的武德年间,也就是唐高祖李渊在位的时候,高丽皇帝因为喜爱欧阳询的书法,特地派遣使者来到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

唐高祖李渊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然大到连远方的夷狄小邦都知道。

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一般而论,书法和线条组合宜平正,如果超出了常见的平正标准,就认为是偏。

但是有意识地将某些线条置正,某些线条置偏,使之对
比成趣,则可以从整体上获得险中求稳的艺术效果。

“欧体”书法之所以很美,其原因就在于此。

语文书上欧阳询的书法特点

语文书上欧阳询的书法特点

欧阳询是中国古代书法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书法风格为欧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高大挺拔:欧体书法笔画挺拔,字体高大,给人一种庄重、端
正的感觉。

笔画粗细均匀,线条流畅,给人一种稳重的氛围。

2.线条有力:欧阳询的书法线条有力而有韵律感,力度适中。


的字形线条优美流畅,秀丽而不失刚毅。

其书法作品字笔粗细
相间,采用变幅清晰的勾点和饰衬,让字形呈现出独特的韵律
美。

3.点画凝炼:欧体书法中的点画运用得非常凝炼,勾、点、撇、
捺等各种笔画饱满有力,点画精准而凝重,并注重点画之间的
距离和比例,使之协调有序。

4.华丽装饰:欧体书法注重装饰性,常常在字的旁边加入波浪状
的卷饰,使作品更加华丽壮丽。

他的作品常以斜行排列,构图
疏密有致,布局合理,整体观感非常美观。

总的来说,欧阳询的书法特点是线条高大挺拔、有力而有韵律,点画凝炼,华丽装饰,注重字形的美感和整体布局的协调性。

他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六大字体"之一。

欧阳询作品特点

欧阳询作品特点

欧阳询作品特点欧阳询(公元557年-公元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被誉为“楷书之祖”,其书法风格独具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故他的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欧阳询的作品有很多特点,其中一些主要特点如下:1. 勾勒整体布局,注重结构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注重整体布局的策划和勾勒,对结构的掌握非常巧妙,常常用横平竖直、勾连着写、相间交错等手法,使字与字之间互相呼应、相得益彰,看起来非常有条理和美感。

2. 筆安厚重,造型准确欧阳询的字体平稳流畅,笔势丰满厚重,富有力度和气韵,字形舒展自如,其线条流畅自然,书写姿态肃穆大气,传递出良好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3. 追求简洁明快的格调欧阳询作品追求简洁明快的格调,注重“以简为重”的书法风格,表现文字的本质和特点。

他讲究笔画平稳流畅、造型准确,注重装着风格的美感和力度,使笔画显得形神兼备、有力量,极具运动性和动感性。

4. 集创意、造型、结构为一体欧阳询作品集创意、造型、结构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能够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写法,而是融合了多种写法,使每一幅作品都独具风情和魅力。

5. 文房雅韵,气度非凡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文房雅韵,气度非凡。

他用笔非常厚重、洒脱、奇峭,笔画多富有讽刺、寓意、幽默的意味,字体特别刚劲有力,给人一种威武、刚健、朴实的感觉,同时又不失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总之,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颇具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是中国书法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他的作品被誉为“工整洒脱、刚劲有力、气势磅礴、有内涵”的杰作,对后世书法家的影响深远。

点评欧阳询的行楷

点评欧阳询的行楷

点评欧阳询的行楷
欧阳询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之一,他的行楷书法堪称经典。

欧阳询的行楷字体,整体线条流畅,笔画刚柔相济,结构稳健,气息豪迈。

其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欧阳询的行楷书法以“骨骼精奇、气势磅礴”著称,其重点是在结构上的处理。

他注重书法的结构美,既要有明确的笔画方向,又要有合理的构图。

在笔画的运用上,欧阳询善于使用楷书中的“横折钩”、“折钩横”、“提”、“挑”等技法,使字形更加丰满。

欧阳询的行楷书法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精品,更是文化的载体。

欧阳询的行楷书法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至今仍然是许多书法爱好者学习的典范。

- 1 -。

五上语文书欧阳询书法特点

五上语文书欧阳询书法特点

五上语文书欧阳询书法特点
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特点有:
1. 颤笔婉约:欧阳询书法流畅自然,线条柔和婉约,用笔颤动,给人以舒缓的感觉。

2. 立笔秀丽:欧阳询的书法作品笔画直立苍劲,线条秀丽俊逸,整体构图均衡美观。

3. 巧妙运笔:欧阳询善于运用筆锋变化,创造出多样的丰富笔触,使作品具有动感和立体感。

4. 技法独特:欧阳询采用了隶书的技法,字形端庄古朴,结构
严谨有序,并融入草书的一些书法特点,增添了一些自由和奔放的
韵味。

5. 书法雅致:欧阳询的作品注重字形的规整和线条的流畅,整
体作品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审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欧阳询的书法特点是颤笔婉约、立笔秀丽、巧妙运笔、技法独特和书法雅致。

他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
的地位和影响力。

欧阳询字体解析

欧阳询字体解析

欧阳询字体解析:
欧阳询的字体被誉为其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对欧阳询字体的解析:
1.结构严谨:欧阳询的字体在结构上严谨工整,字形方正,每个笔画都经过精细的雕琢和处理。

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稳重、端庄、典雅的气质。

这种严谨的结构也反映了他在书法创作中的一丝不苟和精湛的技艺。

2.用笔细腻:欧阳询的字体在用笔上非常细腻。

他的每个笔画都展现出精细的线条和流畅的运笔。

线条流畅而富有弹性,表现出一种高雅、清秀、温润的韵味。

同时,他的书法作品中的点画尽显力道,刚柔并济,既有柔软的曲线美,又有刚劲的直线美。

3.变化丰富:欧阳询的字体虽然整体上呈现出严谨的结构和细腻的用笔,但在笔画之间的变化上非常丰富。

他的行书变化丰富,笔画之间相互呼应,字形流畅连贯,表现出一种自然、流畅、活泼的气质。

同时,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神韵,通过字形和笔画的细微变化,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生动性和活力。

4.法度森严:欧阳询的字体还具有法度森严的特点。

他在书法创作中注重规矩和法度,每个字都有其固定的结构和笔画顺序。

这种法度森严的特点使得他的字体更加规范和易于辨识,也反映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精湛技艺和深厚造诣。

总之,欧阳询的字体以其严谨的结构、细腻的用笔、丰富的变化和法度森严的特点而著称,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欧阳询的艺术特点

欧阳询的艺术特点

欧阳询的艺术特点
一、书法特点
欧阳询书法主要特点是:
1、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笔势灵活生动。

2、用笔精细,动作幅度小。

3、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特别是横竖划的起笔,多用凌空取势,折锋起笔,收笔亦须回锋。

4、点画呼应,笔势连贯,相同的点画并列要求变化。

5、钩画特殊,竖钩形小而丰满;竖弯钩取法如隶书“波华”;而心钩波钩则翻笔如魏碑。

6、树画多与字心取相背之势,这与颜体之外拓刚好相反。

7、捺画中平捺的落笔多用折笔藏锋,斜捺的落笔多为露锋。

而且捺脚都驻笔成方,提笔出锋,弧度很小。

欧体风格是承上启下的,上存篆隶笔意,又含魏晋遗风。

笔画如隶如草,笔势险中生奇。

二、用笔特点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

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

”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

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

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
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

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

欧阳询的八种书法

欧阳询的八种书法

欧阳询的八种书法引言欧阳询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独树一帜,影响了后世的书法发展。

欧阳询的书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闻名,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八种不同的书法风格。

八种书法风格以下是欧阳询八种书法风格的简介:1. 隶书隶书是欧阳询最为擅长的一种书法风格,也是他最为独特的地方。

隶书由于其骨力雄健、笔画纵横有力的特点而深受人们喜爱。

2. 行书行书是欧阳询的另一种代表性书法风格,它比隶书更加流畅自然,笔画连贯。

行书书体大致舒展,字形圆润,而且情感丰富,给人以亲近感。

3. 楷书楷书是欧阳询的书法风格之一,他的楷书笔画稳健,构造平整。

楷书准确规范,字体端庄大方,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4. 草书草书是欧阳询较少涉猎的一种书法风格,但他的草书作品也是备受赞誉。

欧阳询的草书虽然字迹潦草,但却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

5. 篆书篆书是欧阳询掌握得很好的一种书法风格,他的篆书作品字形工整严谨,构图严谨。

欧阳询的篆书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6. 隶变隶变是欧阳询创造的一种书法风格,它在隶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化和发展。

隶变书体特点是字形左半部分笔画较多,右半部分则较少。

7. 行隶行隶是欧阳询融合了行书和隶书风格的一种独特书法风格。

行隶书体整齐、流畅,行书的流畅性与隶书的力度相结合。

8. 隶行隶行是欧阳询创造的又一种独特书法风格,它融合了隶书和行书的特点。

隶行书体结构严谨,既有行书的流畅性,又有隶书的骨力。

结论欧阳询的八种书法风格各具特色,每一种都有其独特之处。

他的书法作品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欧阳询的八种书法风格,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他的艺术成就,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欧阳询书法艺术内容提要: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关键词:严谨工整气韵生动正文一、欧阳询的生平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较高的声誉,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书法。

欧阳询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创立的欧体楷书,大到整体章法、汉字形式类别,小到点画之间的主次关系、穿插挪让,都成为一种严肃、郑重的创作方式,一切变化都是按照法度而表现得完整、坚实、充分、和悦,趋于尽善尽美,因而具有一种典雅、庄严的气派,对后世影响极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艺术皇帝,他精通书法,奉欧阳询为师长。

载询书法初学王字,而险峻过之。

传说欧阳询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

还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

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书风。

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也称“率更体”)。

其《九成宫醴泉铭》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主要作品还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梦奠帖》等称名于世。

二、欧阳询书法作品赏析1《仲尼梦奠帖》赏析《仲尼梦奠帖》为隋唐时期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世称中华第一楷书,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仲尼梦奠帖》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

帖云:“仲尼梦奠,七十有二。

周王九龄,俱不满百。

彭祖资以导养。

樊重任性,裁过盈数,终归寂灭。

无有得停住者。

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

形归丘墓,神还所受,痛毒辛酸,何可熟念。

善恶报应,如影随形,必不差二。

”书法笔力苍劲古茂。

元人郭天锡在跋中曰:“此本劲险刻历,森森然如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深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

”此帖曾入南宋内府收藏,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明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

图1此帖与《张翰帖》、《卜商帖》其内容皆涉史事,统称为“史事帖”,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晰,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

2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书法欣赏《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

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

碑高2.7米,厚0.27 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全碑共二十四行,每行四十九字。

今石尚存,但剜凿过多,已非原貌。

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碑身和碑首连成一体,碑首有六龙缠绕。

正面隶书“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

图 2《九成宫醴泉铭》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

用笔方整,紧凑,平稳而险绝。

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九成宫醴泉铭》用笔慎重、严谨,没有过分的表现,被视为“楷书法的极则”,也就是说是楷书研究的出发点、终点站,是历代学书者的楷模。

“九成宫”原为隋代“仁寿宫”,唐太宗在此避暑时发现了泉眼,认为是祥瑞之兆。

由魏徵撰文,欧阳询书写碑文。

此时欧阳询已经七十五岁。

在欧的所有存世作品中,《化度寺碑》少其变化之丰富,《虞恭公》逊其温润。

此碑寓险峻于平正之中,融丰腴于瘦硬之内,含韵致于法度之外,南派书风的和雅,与北派书风的雄劲,在此碑中得到了彻底的体现,难怪人们把它当作唐代楷书中的代表作,视为唐碑之冠。

或者可以说,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最彻底地代表了唐代书法的典雅之风。

用笔至为精谨,下笔、收笔或者转折等等地方,全都小心收敛。

他的这种极端单纯化的用笔方式,将个人情感蕴藏在内部,自始至终的谨严完全来自于他所遵从的关于书法完美的概念,而在具体操作上,则是以一种理性为坚固基础,熟视结体的每一部分,从各种不同的穿插方式或排列方式里找出一个有法则可寻的、清晰的形式,使每一个字都能成为理想中的那种联贯的、坚实的、整体的团块和蕴藏着历史意识的传统结构。

但是,欧阳询毕竟还熟习隶书,所以用笔在平实之余,还有浓郁的隶书意味,例如他对竖弯钩等笔画的处理。

欧阳询书法和隋代书法的特点,演变成“劲峭”的风格,入唐以后,受太宗专好王羲之的影响,他的楷书又融入了王书的雍容高雅之气息,而《九成宫》恰是这一特点的典型。

由于该书迹是碑刻,因此对它的欣赏其实是具有两层复合叠加的审美过程的。

首先,该书所形成的第一形式审美效果,是来自黑底白字的整体基调,大片的黑色背景,衬托出疏密有致的白色汉字图象,显得图象主体“调子”比较亮,这一点和直接欣赏白底黑字的墨迹效果是具有微妙差异的;而且由于刀工的介入,使得笔画完成形态具有了碑刻特有的厚重和方整感,这一点和直接欣赏墨迹的微妙使转和笔触时的感觉亦有相当的差异,其实我们在看到高昌砖墓志书法的时候,就会有同样的感觉,那些未被镌刻过的朱砂字迹不失轻盈和妩媚,而被镌刻过的效果则显然不复如初。

或者说,在被镌刻过后,结构空间因素更加突显,笔法的时序性退隐其后。

因此,我们对《九成宫》楷书的审美感觉包含着一个载体制约的问题,不考虑这个问题,就会一味抹杀墨迹和碑刻效果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对风格的判断造成某种不恰当的臆断。

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欣赏过程和感觉触角并未停留在这一直观图底条件之下,而是进一步,甚至是同时,产生了对书写过程的还原意向。

而对书写过程的还原,必然依赖于以往对墨迹欣赏和临摹实践操作经验的补入,没有这一类似经验的投射,无法对碑刻图象进行时间序列性地猜测。

这一推测过程伴随着碑刻效果的审美,二者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我们对该碑的欣赏体验。

在以上审美心理的大体阐释基础上,我们再来看下面的种种已经耳熟能详的描述:“此碑最大的特点是点画坚实厚重。

不仅运笔时‘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收笔处‘须一身之力而送之’,以书写出来的线条特别凝重沉着,如铁画银钩,加上用笔方整中带圆浑,显得骨肉停匀,故于峻峭之中,含有秀润停蓄的意味”。

能够写出这样的欣赏性描述语言者,如果没有实践操作经验,是不可能的。

“不仅运笔时‘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收笔处‘须一身之力而送之’”,这一推测其实深深带有后人特定书写经验的烙印,笔笔中锋,在我们今天所可看到的晋唐名迹中,其实并非金科玉律,因为原碑的字并不大,我们对那种“用笔方整中带圆浑”的留意,并不能绝对的推导出笔笔中锋的结论。

因此对《九成宫》用笔是否“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并无绝对答案。

至于“须一身之力而送之”则更是迂阔之论,其实任何人写字,从生理角度上说,也不可能是仅仅局部用力的,都是一身之力。

这个不需要做过多专业性的解释。

如此强调一身之力,则可看出两个问题:一,清代以来何绍基等人全身用力使笔的特别现象逐渐给予了后人榜样性的影响,成为教条。

二,宋代尤其清代以来,大字盛行,对大字书写的经验之深刻性逐渐压倒对小字书写的经验,因此在对欧阳询《九成宫》这样小的字进行书写推测时,不免渗入了大字榜书的经验。

三、历代书学者对欧书的评述欧阳询作为初唐时期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书家,历代书学者对其特点作了很多的探讨和评述。

唐时人评:“欧阳询书若草里蛇惊,云间电发,又如金刚嗔目,力士挥拳。

”是从意境上论述欧书的飞动雄强。

岑宗旦说:“询得其正,故如庙堂衣冠,不失动静。

”看到其醇厚雅静不失动感的境界。

赵孟頫说:“信本书清劲秀健,古今一人。

”张怀瓘《书断》中说:“……笔力劲险……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浓之势,风旋电激,掀举若神,……森森焉若武库之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莫云卿云:“欧之正书,秾纤得度,刚劲不挠,点画工妙,意态精密。

”竹云题跋说:“率更风骨内柔,神明外朗,清和秀润,风韵绝人,自右军来,未有骨秀神清如率更者。

”正好抓住欧阳询书法给人视觉上的特点。

日本人伏见冲敬认为:“他自己的书法特别是他的楷书既不能说是北派,也不能说是南派,而是以他自己的东西将陈旧的间架结构法完全代替了,并且,他将用笔法极端地单纯化,将个人情感的表现蕴含于内部,这样便具有了类似篆书一般的特徵”。

欧阳询的行草,历来书学研究者亦给予很高的评价:《书断》云:“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

”对欧阳询书颇有微言的米芾对其行草也说:“行自为法,庄若对越,俊若跳掷。

”“暮年草书,精采动人。

”郭天锡说:“其《梦奠帖》劲险刻厉,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浑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

”四、结语作为一代的书法宗师,欧阳询的书法艺术在当时起到了承先启后的历史作用,为唐楷书的成熟起到了座标性的意义。

就作品而言,它当然有着更丰富的精神内涵,上述笔者的主要是围绕着笔法与结构方面展开的,就对其精神内涵方面的研究,由于很多属只能意会,难于言传,尽管努力道来,往往在表述上会偏于抽象。

即使是前面提到的先哲们的话语,也难免有很多令人如入五里云中的感慨。

因此在艺术上探微,也就只好在视觉感知到的范围内进行,即从书法的法方面展开的,由此再延展出去的应该是接授学上的话题,非此小篇幅所能容纳得下来的。

就着笔者对欧体书法的理解,自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也能成为有幸砖块,引出块把羊脂美宝玉来,便不枉造化一场了。

注释图1 欧阳询《仲尼梦奠帖》图2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