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简介及书法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分析欧阳询的楷书字体特点是什么

分析欧阳询的楷书字体特点是什么
在隋朝,欧阳询的书法就已经非常出名,唐朝时期,更是炉火纯青,但是欧阳询依旧精益求 精,活到老,学到老,这种精神很值得现在的我们学习。
他所创造的“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对于书法这一块有独到的见解,对后世的书法著作都有一定 的启示作用。他的八诀主要讲了怎么落笔,是练书法的人所追求的境界。
据说有一次,欧阳询在外面游玩,看到了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的一块石碑,看了一会觉得也就 这样,于是就离开了,可是走了百步元的时候又想了想,索靖是有名的书法大家,那么这其中 一定有独特的特色和风格。于是又反覆地观看临摹了几遍,这才发现了其中比较值得深究的地 方,于是欧阳询竟然在石碑旁摸索了三天三夜之后终于领悟到索靖书法用笔的精髓,也就是欧 阳询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让他书法的水平日益提高,最后成就了一大书法名家。
当然他的字除了运用手指间的力量,还力求用笔,严格控制笔画中段的力度,就说简单的一 横,中断用笔饱满;还有一些字的主笔则讲究向外延展,以显现字的紧密,尤其是在写右半边的 竖画时,常常会有向上的夸张延伸。欧阳询用笔的这些特有的章法显示了他非同于常人的胆 魄。
欧阳询还创立了“八诀”,为人们很好的诠释了他对书法的独特见地。有唐人评价其八诀将笔法运 用到了极致,完美的展现了力道的险绝
欧阳询的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分别是南朝陈,隋和唐朝,当然隋朝已经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了,所以欧阳询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为国效力。
欧阳询的一生担任过许多的官职,都是一些关于礼仪或文书编撰类的,这也就证明了他在文学 书法方面的造诣。如果你认为担任一个文职只要有学识你就错了,还得字写得好啊,如果你字 写的别人都不认识,那么你编撰的书也就没有作用。
那么欧阳询九成宫所写的这个九成宫又是什么呢?九成宫其实是隋文帝避暑的地方,寓意有九 层,在唐朝时期,曾经被改成万年宫,是历代皇帝避暑的好地方。但是这个九成宫却是统治者 在压榨百姓的基础上建造而成的。现在这个九成宫在陕西境内,已经成了旅游区。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洵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据说有一次欧阳洵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洵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

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

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

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

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

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今朝鲜)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

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

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49-672)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

欧阳询书法作品赏析

欧阳询书法作品赏析

欧阳询书法作品赏析欧阳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欧阳询的书法风格独特,极富个性,他的作品不仅技法娴熟,而且充满了艺术表现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欧阳询的几幅书法作品。

我们来欣赏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这幅作品是欧阳询晚年的杰作,也是他个人风格的代表之一。

整个作品以行草书写,字体挺拔有力,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作品的内容是对醴泉的赞美,欧阳询用精湛的书法技巧将这种赞美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个作品字体工整,布局严谨,给人以秩序井然之感。

我们来看欧阳询的《九成宫碑》。

这幅作品是欧阳询年轻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作品以隶书书写,字体遒劲有力,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力量的感觉。

作品内容是对九成宫的描述,欧阳询通过书法表现出了自己对九成宫的热爱之情。

整个作品字迹深重,结构严谨,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我们来欣赏欧阳询的《颜真卿碑》。

这幅作品是欧阳询模仿颜真卿的碑刻而写的,是他对颜真卿的致敬之作。

作品以楷书书写,字体工整规整,给人一种庄重大气的感觉。

作品内容是对颜真卿的赞美,欧阳询通过书法表达出了自己对颜真卿的敬仰之情。

整个作品字迹端庄大气,结构严谨,给人以深深的敬意。

我们来欣赏欧阳询的《淳化碑》。

这幅作品是欧阳询中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个人风格的展现之一。

作品以行书书写,字体流畅有力,给人一种磅礴的感觉。

作品内容是对淳化县的赞美,欧阳询通过书法表达出了自己对淳化县的热爱之情。

整个作品字迹流畅自如,结构严谨,给人以豪迈之感。

以上是对欧阳询书法作品的简要赏析。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不仅技法娴熟,而且充满了艺术表现力。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个人风格著称,给人一种庄重肃穆、力量磅礴的感觉。

通过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书法的博大精深。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书法家影响深远。

欧阳询的3种书体、7种碑帖,你更喜欢哪个?喜欢就收藏哦!

欧阳询的3种书体、7种碑帖,你更喜欢哪个?喜欢就收藏哦!

欧阳询的3种书体、7种碑帖,你更喜欢哪个?喜欢就收藏哦!说到欧阳询,脑子里自然会浮现出这样的印象:九成宫、天下第一楷、唐代楷书男神!然而,在欧阳询的所有作品中,远不止一个九成宫,也远不止一种楷书!其实,欧阳询楷书、隶书和行书,无不擅长,只是楷书的名气大些罢了!欧阳询雕像欧阳询的书法碑帖,多达数十种,流传下来的也有一、二十种。

现整理欧阳询最有影响力的7种书法碑帖,分享给朋友们,希望大家喜欢!一、宗圣观记碑宗圣观记碑《宗圣观记碑》的全名为《大唐宗圣观记碑》,是欧阳询在楼观撰文并书写,此碑造成了轰动效应,据说唐代宗李世民在当时的长安看到此碑后,大为赞赏,并为之流连忘返。

日本对欧阳询的书法极为推崇,无论是唐代,还是现代,欧阳询的书法,在日本的书法热有增无减,日本最有权威的报刊《朝日新闻》的报头,最初就采用了欧阳询《宗圣观记碑》的书体,一时传为佳话。

更有意思的是,《宗圣观记碑》是用隶书写成,这又颠覆了人们对欧阳询只写楷书的认知。

其实欧阳询写隶书很正常,楷书毕竟是从隶书中过渡来的,我们很容易发现欧阳询的楷书,依然保留着隶书的痕迹,如钩画,隶书的笔法十分明显。

二、九成宫碑九成宫碑《九成宫碑》的全名为《九成宫醴泉铭》,由魏征撰文。

是欧阳询7种精品书法的精品,号称为“天下第一楷”!历代书家对《九成宫碑》的评价及学习乐此不疲。

此碑的特点是:于平正中见险绝!点画精细,结构严谨,竟然达到了“一画不可移”的境界!同一种笔画,极具变化,在端庄凝重中表现出生动的变化。

主笔则继承了隶书的书写特点。

《九成宫碑》的“天下第一楷”的美誉,是说明它的楷法精准,毫微处见规矩,细小处见匠心。

以险劲的结构在端庄中写出绮丽的外貌,以润泽的笔法在瘦硬中写出生动的风神!三、化度寺碑化度寺碑《化度寺碑》全称为《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碑》,由李伯药撰文。

为中楷杰作。

此碑遭遇战乱,命运坎坷,以至原石碑破碎。

此碑在艺术成就上,不亚于“天下第一楷”的《九成宫碑》。

欧阳询书法赏析

欧阳询书法赏析

欧阳询书法赏析欧阳询书法远承魏、晋,在六朝朴茂峻整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风格面貌。

他用笔从古隶中出,所以能凝重沉着,转折处干净利落;结体紧结,方正浑穆,有一种极为森严的气度,而在雍容大度中,又有险劲之趣。

欧书的特色可用“险劲”二字来概括。

欧阳询的书名在当时已远播国外,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他的书体称为“欧体”;与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书学在唐代为鼎盛时期,凡及楷书,言必称虞、欧、褚、颜。

流传至今传为欧阳询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梦奠帖》和行书《千字文》等。

其中《梦奠帖》结体富于变化,最能表现出欧书劲险刻厉、矛戟森列的特色。

欧阳询所书碑刻传世的有:①《九成宫醴泉铭》。

碑立于贞观六年(632),为他晚年奉敕书写。

碑字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用笔刚劲,纤浓得中,寓险峭于平正之中,成为学习书法的楷模。

②《皇甫诞碑》,立于贞观初年,笔画瘦硬,字呈长方,在结体取势中,充分发挥欧书的险峭的本色。

③《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立于贞观五年,是欧阳询晚年得意的作品。

字小于欧书其他碑石,书法静穆浑厚,严密秀腴,在精整险劲中别具风貌。

原石早已损佚,在宋代就有许多翻刻本,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残本,亦有人认为是早期的翻刻本。

④《虞恭公温彦博碑》,立于贞观十一年。

这时欧阳询已80岁,但书法仍见功力。

碑虽漫漶,从完好的字中仍可窥见谨严精劲的特点。

欧阳询隶书碑刻有《宗圣观记碑》、《房彦谦碑》等。

《房彦谦碑》书法介于隶楷之间,紧健峭厉,有晋碑的风貌,可见欧楷的渊源。

相传欧阳询临有《兰亭序》,流传的定武本《兰亭序》,是根据欧临本上石的。

传为欧阳询的小楷有《心经》、《九歌》、《千字文》等,但流传后世的拓本,真伪很难确定。

艺术特色;欧阳询相貌虽很丑陋,但聪悟绝伦,读书能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

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及北齐三公郎中刘珉,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为一时之绝,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

欧阳询书法作品欣赏

欧阳询书法作品欣赏

欧阳询书法作品欣赏欧阳询,字茂卿,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楷书大家之一。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堪称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被誉为"世界第一行书"。

他的作品具有笔力雄健有力、结构严谨、书风刚健奔放的特点,影响了后世的书法发展。

欧阳询的书法多以楷书为主,他的楷书书法横空出世,打破了以前书法严谨规矩,追求规整均匀的传统观念,注重以感情和意境来描绘。

欧阳询的楷书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既稳重庄重又富有生气和动感,给人以快意豪迈之感。

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是《九成宫醴泉铭》。

这幅作品字体庄重沉稳,每个字体秀丽,筆势劲健有力。

书法笔画的粗细均匀、连贯有力,给人以稳定而不失活泼的感觉。

整篇作品的结构布局严谨,字与字之间呼应相连,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九成宫醴泉铭》的内容讲述了九成宫修建之初,圣宝降世,醴泉自然涌现,成为了皇家贵胄们敬饮的清泉。

欧阳询巧妙地以铭文的形式,描绘了九成宫的建筑和周围环境,展现了古代皇家尊崇神圣的氛围。

他运用扁平而不失立体感的笔势,将字体铺陈开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此外,欧阳询的《九成宫碑》、《祭司马昭碑》等作品,也都展现了他高超的书法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九成宫碑》以楷书书写,字形严谨,线条挺拔,整体结构稳固,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祭司马昭碑》则以行草书写,字迹奔放张扬,充满激情,彰显了欧阳询飘逸自如的书法造诣。

除了楷书之外,欧阳询还擅长行书和草书。

他的行书作品流畅洒脱,每个字体都显得自然而有力。

他的草书则更加潇洒奔放,字体间快意盎然,给人以豪迈大气之感。

欧阳询的书法艺术影响了后世,开创了楷书的新境界,为后世书法家树立了榜样。

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也走向了世界舞台,被誉为中国古代书法的瑰宝。

在人们的心中,欧阳询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和艺术追求的书法大家,他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传世之作见证了他的书法造诣和艺术成就,也展现出了他深邃的艺术境界。

欣赏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艺术之美,还能体味到他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鉴赏】欧阳询楷书《兰亭记》

【鉴赏】欧阳询楷书《兰亭记》

【鉴赏】欧阳询楷书《兰亭记》
弘扬欧公精神,学习欧体书法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兰亭序》,唐太宗贞观二年(628)二月书,笔画挺秀劲遒,结体险绝严谨,气势高雅雄浑,堪谓欧体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兰亭序》原石久佚,拓本传世极少,且忽隐忽现,见者寥寥。

精湛的书法艺术令人倾倒,对于学习欧书者来说,更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欧阳询楷书《兰亭序》欣赏

局部放大图欣赏
▼。

欧阳询简介 ppt课件

欧阳询简介 ppt课件

书法造诣
+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 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其他书体,也 无一不佳,曾有人说“询八体尽能,笔力 险劲”
+ 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 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
程式,最便于初学。
作品赏析-楷书
作品赏析-行书
作品赏析-篆书
欧阳询简介
不择纸笔 皆
欧阳询简介Leabharlann 生平简介+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
+ 汉族,唐朝潭州临湘
+ (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
+ 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 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 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 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 初学,号为“欧体”。
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 好处。
主要成就
+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 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 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 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 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 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 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 的珍贵遗产。
+ 欧阳询一生勤奋,刻苦临池,老而弥坚, 其楷书代表作是《九成宫醴泉铭》,这是 他76岁时的作品,也是他的称心得意之作。 书写此碑时,欧阳询虽然年事已高,但他 眼不花,手不颤,笔笔有力,字字有劲。 这么工整严谨的楷书,竟出自一个七十多 岁高龄的老人之手,实在令人称奇。碑上 之书笔法瘦硬通神,结字雍容婉丽,寓险 绝于平正之中,法度森严,雅俗共赏,为 千古名作,影响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作品欣赏(组图)欧阳询欧阳询【生平简介】(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洵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据说有一次欧阳洵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洵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

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

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

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

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

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今朝鲜)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

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

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49-672)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

后人将他与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唐初四大书家”。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

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化度寺碑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

唐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

碑立于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楷书35行,行书33字。

原石久佚。

此碑书法笔力强健,结构紧密。

早《九成宫》一年而书,故风格极相似,但谨严有余舒展不足。

元赵孟俯评论云:“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而《邕禅师塔铭》又其最善者也。

”清代金石家翁方纲对此碑书法评价极高,认为此碑胜于《九成宫醴泉铭》。

赞誉虽嫌过头,但可以说明此碑的书法确有其独到的地方。

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亦称《温彦博碑》。

岑文本撰文,欧阳询书,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十月立。

楷书36行,行77字,碑额阳文篆书“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虞恭公温公碑”十六字。

明赵涵《石墨镌华》评云:“此碑字比《皇甫》,《九成》善小,而书法严整,不在二碑之下。

”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而楷法精妙如此。

”诚然,欧阳询所书《虞恭公碑》已达到了艺术的化境,细观次碑书法已脱离了“欧体”在《九成宫》,《化度寺》中所具有的凝厚严谨的特征,而更趋于自然流畅。

此时欧阳询作楷书已能随心所欲,运笔自如。

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魏征撰,欧阳询书,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

碑立于唐贞观六年(632)。

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

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卜商帖张翰思鲈帖亦称《季鹰帖》,欧阳询书。

行楷书,无款。

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

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

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

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

"”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

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

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

”是很有眼力的。

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梦奠帖欧阳询以楷书着名,其实他的行书也很出色,其中以《梦奠帖》为最佳。

《梦奠帖》全称《仲尼梦奠帖》。

郭天锡在跋中曰:“此本劲险刻历,森森然如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深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

”皇甫诞碑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

唐于志宁撰文,此碑现存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

碑额篆书“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

《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阳询早年所书。

《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

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

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信本碑版方严莫过于《邕禅师》,秀劲莫过于《醴泉铭》,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魏征撰,欧阳询书,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

碑立于唐贞观六年(632)。

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

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隋唐时期-欧阳询欧阳询欧阳询(557~641),中国唐代书法家。

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人。

自幼敏悟,长大后博通经史,在隋时书法就很有名,曾任太常博士。

唐高祖即位,官给事中,与裴矩、陈叔达共同编纂《艺文类聚》。

唐太宗时历任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

欧阳询书法远承魏、晋,在六朝朴茂峻整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风格面貌。

他用笔从古隶中出,所以能凝重沉着,转折处干净利落;结体紧结,方正浑穆,有一种极为森严的气度,而在雍容大度中,又有险劲之趣。

欧书的特色可用“险劲”二字来概括。

欧阳询的书名在当时已远播国外,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他的书体称为“欧体”。

流传至今传为欧阳询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梦奠帖》和行书《千字文》等。

其中《梦奠帖》结体富于变化,最能表现出欧书劲险刻厉、矛戟森列的特色。

欧阳询所书碑刻传世的有:①《九成宫醴泉铭》。

碑立于贞观六年(632),为他晚年奉敕书写。

碑字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用笔刚劲,纤浓得中,寓险峭于平正之中,成为学习书法的楷模。

②《皇甫诞碑》,立于贞观初年,笔画瘦硬,字呈长方,在结体取势中,充分发挥欧书的险峭的本色。

③《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立于贞观五年,是欧阳询晚年得意的作品。

字小于欧书其他碑石,书法静穆浑厚,严密秀腴,在精整险劲中别具风貌。

原石早已损佚,在宋代就有许多翻刻本,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残本,亦有人认为是早期的翻刻本。

④《虞恭公温彦博碑》,立于贞观十一年。

这时欧阳询已80岁,但书法仍见功力。

碑虽漫漶,从完好的字中仍可窥见谨严精劲的特点。

欧阳询隶书碑刻有《宗圣观记碑》、《房彦谦碑》等。

《房彦谦碑》书法介于隶楷之间,紧健峭厉,有晋碑的风貌,可见欧楷的渊源。

相传欧阳询临有《兰亭序》,流传的定武本《兰亭序》,是根据欧临本上石的。

传为欧阳询的小楷有《心经》、《九歌》、《千字文》等,但流传后世的拓本,真伪很难确定。

代表作品卜商帖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千字文虞恭公温彦博碑张翰帖唐·欧阳询·八诀欧阳询丶[点]如高峰之坠石。

L[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

一[横]若千里之阵云。

丨[竖]如万岁之枯藤。

[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

丿[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

ㄟ[捺]一被常三过笔。

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

虚拳直腕,指齐掌空,意在笔前,文向思后。

分间布白,勿令偏侧。

墨淡则伤神彩,绝浓必滞锋毫。

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降为奇。

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

心眼准程,疏密欹正。

筋骨精神,随其大小。

不可头轻尾重,无令左短右长,斜正如人,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和,精神洒落,省此微言,孰为不可也。

唐·欧阳询·传授诀欧阳询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

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

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

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

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询书付善奴授诀。

现把欧阳询“三十六法”的具体名目列出,并略摘其中富有美学意味的句子,以见欧阳询的贡献:1、“排叠:……《八法》所谓“分间布白”,又卜广调匀点画”是也(戈守智曰:排者,排之以疏其势;叠者,叠之以密其间也)。

2、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

3、顶戴:顶戴者,如人戴物而行,又如人高妆大髻,正看时,欲其上下皆正,使无偏侧之形;旁看时,欲其玲珑松秀,而见结构之巧。

4、穿插:穿者,穿其宽处:插者,插其虚处也。

5、向背:向背,左右之势也:向内者向也,向外者背也。

一内一外者,助也;不内不外者,并也。

6、偏侧:一字之形,大都斜正反侧,交错而成,然皆有一笔主其势者。

7、挑挖:直者挑,曲者挖。

挑者取其强劲,挖者意在虚和。

8、相让: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相让,方为尽善。

9、补空:补空,补其空处,使与完处相同,而得四满方正也。

又疏势不补,惟密势补之;疏势不补者,谓其势本疏而不整……。

法帖中此类甚多,所以完其神理,而调匀其八边也。

10、覆盖:覆盖者,如宫室之覆于上也。

宫室取其高大,故下面笔画不宜相著,左右笔势意在能容,而覆之尽也。

11、贴零:贴零者因其下点零碎,易于失势,故拈贴之也。

疏则字体宽懈,蹙则不分位置:12、粘合:字之本相离开者,即欲粘合,使相著顾揖乃佳。

13、捷速:李斯曰:用笔之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

斯乃取形势也。

14、满不要虚。

15、意连:字有形断而意连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