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生平简介

合集下载

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西元557——641年),潭州人。

仕隋为太常博士,入唐历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世称欧阳率更。

欧阳询的书法,早年是由王羲之、王献之的书体入手,后来兼学北碑刚劲的风格,尤其是在楷书方面用功最高,欧阳询的楷书大体而言,以刚劲为著称,并且融会了篆、隶,后人对他的评价很高,欧阳询与褚遂良、虞世南和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

在欧阳询所书的众碑之中,主要以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和九成宫醴泉铭的成就最为著称。

化度寺的字体看起来,比较含蓄而圆润,可惜后世并没有真本留下,翁方纲称化度寺为唐楷第一,足见其字体之美。

九成宫醴泉铭则融合了隶书的感觉,其间字体架构变化之妙,字体以险峻而体态优美著称。

温彦博碑(或称虞恭公碑)与皇甫诞碑,用笔上以险峻而刚劲著称,同是楷书上品之作。

房彦谦碑则全用隶书的笔法写来,且具有北碑刚劲、粗旷的风格。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洵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据说有一次欧阳洵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洵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

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

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

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

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

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今朝鲜)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

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

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49-672)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

欧阳询的故事简写20字

欧阳询的故事简写20字

欧阳询的故事简写20字
摘要:
1.欧阳询的生平简介
2.欧阳询的书法成就
3.欧阳询的作品特点及影响
4.欧阳询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正文:
欧阳询(约557年-641年),字景通,唐代著名书法家,出生于南朝陈国。

他一生致力于书法研究,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欧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阳询的书法成就举世闻名。

他精通楷、行、草、隶等多种书体,尤其擅长楷书。

他的字体结构严谨,笔画流畅,刚柔并济,气势如虹。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观赏性,被誉为“楷书四杰”之一。

欧阳询的作品特点独具一格。

他善于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创新,将笔法、章法、结构、用墨等技巧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的作品线条丰满、婉转流畅,既有北碑的雄健刚毅,又有南帖的婉约柔美。

他还善于在书法作品中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欧阳询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他的书法作品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典范,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理论著作《用笔论》和《八诀论》也为后世所传颂。

欧阳询的书法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堪称一代宗师。

总之,欧阳询是我国唐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和书法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艺术成就和地位,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楷模。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个人资料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个人资料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个人资料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个人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欧阳询个人简介欧阳询(557年一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欧阳询轶事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

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

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欧阳询相关碑刻1.《九成宫醴泉铭》:楷书,是欧阳询的代表作,学欧书多以此为范本,魏征撰文,唐大宗贞观六年。

公元623年)立碑。

书法严谨峭劲,不取姿嵋之态。

2.《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也称《温彦博碑》:楷书,书此碑文时,已80高龄。

唐大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立碑。

3.《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君碑》:楷书,是欧阳询年轻时的作品,无立碑年月,碑藏于陕西西安。

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简介欧阳询(557一641年),唐代,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祖父欧阳颁(498~563年)曾为南梁直阁将军,父欧阳纥曾任南陈广州刺史和左卫将军等职。

因举兵反陈失败被杀,并株连家族。

欧阳询因年幼幸免于难,被父亲好友收养。

欧阳询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强记。

隋朝时,欧阳询曾官至太常博士。

因与李渊交好,在大唐盛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也称“欧阳率更”。

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

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

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

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

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

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公元557年-公元641年),字为“永固”,河南汝南人,隋唐时期书法大家,是书法史上著名的“欧阳体”创始人之一。

欧阳询自幼聪慧好学,才华横溢。

据传说,年幼的欧阳询曾刻苦学习书法,并亲自前往洛阳,请教知名书法家颜真卿。

在颜真卿的指引下,欧阳询开始接触到了《颜勤礼碑》和《书道原则》等书法典籍,从中汲取灵感并不断求学,逐渐培养出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欧阳询的书法风格非常独特,他借鉴了汉朝大篆和隶书的优点,创新出了一种新的书写体系,被后人称为“欧阳体”或“欧体”。

欧体笔画险峻有力,字形端正秀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不仅如此,欧阳询在用笔、构图、布局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在书法领域的创新和贡献得到了当时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

欧阳询是中国书法史上少有的博学者,他不仅善于书法创作,而且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

在唐朝时期,欧阳询先后担任过百济国使、成州别驾、翰林学士、太常卿等职务,还曾担任过宰相韩愈的师友,一生颇为丰富多彩。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的独到见解。

他的作品不仅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

欧阳体作为书法史上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影响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章节。

中国历史故事-楷书四大家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的趣闻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楷书四大家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的趣闻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楷书四大家欧阳询简介欧阳询的趣闻故事欧阳询是唐朝潭州临湘人氏,生于公元557年,去世于公元641年,字信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欧阳修以书法驰名天下,创“欧体”,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合称“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

欧阳询的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适合初学者,于是很多人在最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都会选择先临摹他的书法。

欧阳修询出身官宦家庭,但是自幼多劫难,命运多舛。

欧阳询的祖父欧阳颁曾经为南梁的直阁将军,父亲欧阳纥曾任南陈广州刺史和左卫将军等职。

但是后来欧阳纥举兵反南陈,最后兵败被杀,其家族也受到株连。

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欧阳修年幼不知事,因此侥幸逃过一命,被其父好友收养。

他聪慧好学,小的时候勤奋读书,天资出众,常常一目数行。

到少年时代,就已经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博览古今。

欧阳询后来凭借自己的才能入朝为官,隋朝时官至太常博士。

时间转到唐朝之时,因为与李渊交好,所以在大唐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也称“欧阳率更”。

欧阳询一生最大的喜好就是书法,对于书法几乎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

历史记载:“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欧阳询曾经骑马外出,偶然在路旁看到了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欧阳询不自觉的停下来观察,仔细看了好一会儿才离开。

不过走了几步,又忍不住退回来再下马细看,如此反复,始终不愿意离去。

到了最后,干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这一坐竟在碑旁待了三天才离去。

王羲之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名家,有“书圣”之称,欧阳询痴迷书法,自然不会忘了王羲之的书法。

事实上,欧阳询最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临摹的就是王羲之的佳作。

据说他当时十分痴迷二王的书法,但凡看到有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就一定要买回来学习研究。

欧阳询曾经购得王羲之传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不惜重金购买,放在家里日日研究学习,常常高兴的整夜睡不着觉。

欧阳询书法艺术分析

欧阳询书法艺术分析

欧阳询书法艺术分析一、欧阳询的生平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殃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五五七——六四一),享年八十五岁,是一位由陈转入唐,经历三个朝代的伟大的书法家。

欧阳询在隋时官至太常博士,书法已甚有名气,已经“尺牍所传,内以为法”了,唐高祖李渊未做皇帝前曾和他是好友,后来李渊登位做了皇帝后,让他当了个给事中的官,此后又分别任太子率更令,银青光禄大夫。

所以也有人称他做“欧阳率更”。

唐太宗时设弘文馆,精选学生研究书法,他和虞世南以当时第一流的书法家的地位兼充学士,传授书法。

后封为勃海男。

欧阳询自幼聪明过人,及长,更是“博览经史,尤精三史”。

曾和裴矩等撰《艺文类聚》一百卷。

欧阳询幼年时书法主要是受到江总的指点。

江总是南朝陈文学家,《宣和书谱》称其“作行、草为时独步,以词翰兼妙得名。

”南朝的书风崇尚王羲之,江总擅行草书,想也当以王羲之为宗。

欧阳询的书法早年受王羲之影响是可以想见得到的。

入隋以后,受到隋朝时北派书风之熏陶,欧阳询的书风起了变化,书法体貌向北派的劲峭一路变化。

从时间上推算,隋文帝杨坚于公元五八九年(隋开皇九年辛丑)灭陈,当时欧阳询才三十三岁,到欧阳询六十二岁时唐灭隋,在隋朝整整生活了三十年时间。

隋代的书法主要继承北齐、北周书法的特点。

我们可以看到欧阳询的字与隋朝碑刻书体有很多相类似的地方。

由三十三岁到六十二岁这个时间,应该是欧阳询书艺有较大成就的阶段,又是兼容南北书体,博采众长而渐趋成熟的时期,以欧阳询书法的“戈戟森然”的用笔特点来分析,显然是受到北魏直到北周的北方书风影响。

而其“秀骨清相”的艺术意境,又保存了南方书派的艺术成分。

欧阳询的书法熔铸汉隶、魏晋楷书的特点,吸取王羲之书法的神髓、融会贯通,创出自家独特的风貌,世称为“欧体”。

在唐初的书法中以欧阳询和虞世南二人享誉最高。

张怀瓘在《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自冠绝,峻于古人,操举若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询生平简介
欧阳询,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生,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卒(公元557-641年),终年84岁。

复姓欧阳,名询,字信本。

据《唐书·欧阳询》记载,他是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欧阳询一生经历了3个朝代。

少年及青年时期生活在南朝陈。

他出身贵族,聪明敏悟,勤奋好学,读了不少书。

他的父亲在33岁时因犯谋反罪被杀,欧阳询由于得到父亲好友江总的保护才幸免一死。

江总字写得很好.是一位书法家。

在他的教育指导下,欧阳询受到了良好的书法熏陶。

他天资聪颖,加上刻苦好学,当了掌管宗庙礼仪等事务的“太常博士”。

以后,他与后来成为唐朝开国皇帝的李渊交往密切。

李渊建唐时,欧阳询已年逾60,他深受李渊、李世民(即唐高祖、唐太宗)的器重,曾作过修改政令的“给事中”、掌握时辰的“率更令”和专门修编文章的“弘文馆学士”等官职。

作为—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主持编纂了长达100卷的著名类书——(艺文类聚),同时他还是唐朝初期著名的碑文撰写大家。

他的楷书,博采南北朝宏碑巨制.兼有铭石之书与魏晋尺牍真迹之长,刚健险劲,法度森严,在书法史上,他的影响之大,除二王、颜真卿之外,很少有人可与比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所见到的欧阳询楷书(主要是碑刻)字迹,大约有十几种。

但其中确定为欧阳询真迹的,只有4种,其余10多种,根据有关专家考证,均为后人伪刻。

不过,这些传世书作,无论是碑刻还是拓片,即使不是欧阳询本人书写,从字体的各方面来看,至少也能以假乱真。

由此不难看出,后人是多么喜爱欧阳询的楷书艺术,以至有人不惜作假来满足人们学习欧体的需要。

艺术风格
《九成宫醴泉铭》为欧阳询七十五岁时书。

此碑是奉诏而作,又当其书艺已臻炉火纯青境地之时。

因此,全碑笔笔不苟,刚劲精密,历来被认为是欧书代表作。

此碑点画方圆兼备,稳健含蓄,较之《皇甫诞碑》显得丰腴、浑厚。

在淳厚匀整中寓以深厚功力。

横画布排严整,微微上翘,竖笔挺拔劲健,竖弯钩保留了隶书笔意。

结构看似平稳端正,而其横画的上翘与结构组合使人感到险峻欹斜。

这种稳中寓险,险中求稳的结构特点,正是欧书的鲜明个性。

此碑竖画伸展,结构长方;左右对应竖画往往呈内凹之势,更显得字形耸立挺拔修长,唐张怀瓘形
容欧书“森森焉若武库戟”,并认为“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非常准确地评价了欧书的艺术特征及其艺术成就的优劣得失。

初唐书风受李世民影响,表现为崇尚二王。

欧阳询书学二王,又深受北碑影响,在当时浓烈的社会审美趋向左右下,法兼南北,融清雅秀丽与遒劲雄强于一体,使刚劲与平和、端稳与险峭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书风,确是难能可贵。

尤其他在自己的实践中,使楷书的法则得到了相当的完善。

因此,后世把“欧体”楷书视为书法学习的最佳范本。

正如明代杨士奇所说:“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

论者谓虞得晋风之飘逸,欧得晋之规矩。

……初学者师此以立本,而后入虞、入永、入钟王有所持循,而成功不难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