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玉米病虫害大全(共174张ppt)

通过防治玉米病虫害,可以减少农药 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有助于保障农 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 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和品质 。
02
玉米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玉米锈病及其防治方法
症状识别
玉米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黄 色或淡绿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黄褐色或锈褐色长条形或圆形病斑,表面 有灰黄色或黄褐色粉末。
物理防治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物理防治技术
利用物理因子(如温度、湿度、 光照等)对玉米病虫害进行防治
的技术。
发展趋势
物理防治技术具有环保、安全、可 持续等优点,未来将得到更广泛的 应用。
展望
未来将进一步研发高效、实用的物 理防治设备和技术,提高物理防治 技术的效率和效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玉米蚜虫及其防治方法
玉米蚜虫
以成虫和若虫刺吸玉米叶片、茎秆和果穗的汁液,导致叶片卷缩、籽粒不饱满,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带虫玉米植株。在蚜虫发生初期,可使用吡虫啉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
玉米蓟马及其防治方法
玉米蓟马
以成虫和若虫锉吸玉米叶片、花丝和果穗,导致叶片出现黄色或白色条纹,严重影响玉 米产量。
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带虫玉米植株。在蓟马发生初期,可使用吡虫啉等药剂 进行喷雾防治。
其他玉米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玉米象
以成虫和幼虫蛀食玉米种子、茎秆和果穗,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防治方法:加强种子检疫,使用磷化铝等 药剂熏蒸种子,及时清除带虫玉米植株。
《玉米的病害及防治》PPT课件

玉米大斑病危害的图片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 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深翻,压
埋病原。
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注意排灌,降低 田间湿度,促使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化学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份剂500倍液, 或50%退菌特可湿性份剂800倍液,或80%代 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 湿粉剂500~800倍液,于玉米雄花期喷1~2 次,每隔10~15天喷1次。
玉米丝黑穗病危害的图片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这是最有效的措施。 及时摘除病瘤或拔除病株,收获后清洁田园,减少初浸
染源,重病区避免连作, 安排2-4年轮作,因为丝黑 穗病具专化性,不侵染其他作物。
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覆土不要太深,促进早苗 壮苗,提高幼苗抵抗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清毁病株残体,随时清除病果穗,发病田在秋后及时 秋翻秋灌,消灭病源。
药剂防治,用种子量0.5%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 剂,0.8%的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0.2%的50%福美双 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量0.3%的12.5%烯唑醇(速保利) 可湿性粉剂进行药剂拌种。
玉米病毒病有三种
玉米矮化花叶病 玉米条纹矮缩病 玉米粗缩病
玉米青枯病的发病症状
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青枯病的显症高峰期, 多数叶片由下而上表现青枯症状,少数为黄枯 症状,也有在乳熟期整株叶片突然出现青灰色、 枯萎的早死现象为急性症状。植株茎基部先发 黄变褐,后变软,根系发育不良,根少而短,根 和茎基部呈水渍状腐烂,果穗常下垂。茎基髓 部因病原不同可见红色粉状霉(镰刀菌)或白色 绒毛状霉(腐霉菌)。
玉米瘤黑粉病的危害原因
种植感病品种 田间高温多湿易于结露,以及暴风雨过后,造成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 无论春玉米还是夏玉米,晚播、密植、连作、 靠近村庄及地势低洼的地块发病均重。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10
农业防治为主
防治措施
•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斑病经济有 效的措施。
• 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合理密植,降 低田间湿度。施足基肥,适期追肥,氮、 磷、钾肥合理配合。
• 利用该病存在阶段抗病性的特性,适期 早播可避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 病部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 进行再侵染,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内可进 行多次再侵染。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9
发病条件
发病规律
• 感病品种是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 7-8月份温度偏低,多雨高湿,日照不足,均 有利于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
• 北方各玉米产区,6-8月气温大多适于发病, 降雨就成为大斑病发病轻重的决定因素。
• 清除菌源,及时处理带病秸秆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11
药剂防治
防治措施
• 可选用9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 液在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 连续2~3次,
• 也可选用10%世高、或70%可杀得、50%扑 海因、50%菌核净等药剂。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12
玉米小斑病
• 玉米小斑病是温暖潮湿玉米栽培区的重要叶部 病害。
玉米病虫害防治ppt课件1玉米杂粮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病虫害防治ppt课件2玉米病害?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黑粉病玉米病虫害防治ppt课件3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是玉米重要叶部病害
玉米(杂粮) 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1
玉米病害
• 玉米大斑病 • 玉米小斑 • 病玉米锈病 • 玉米丝黑穗病 • 玉米黑粉病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10
农业防治为主
防治措施
•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斑病经济有 效的措施。
• 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合理密植,降 低田间湿度。施足基肥,适期追肥,氮、 磷、钾肥合理配合。
• 利用该病存在阶段抗病性的特性,适期 早播可避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 病部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 进行再侵染,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内可进 行多次再侵染。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9
发病条件
发病规律
• 感病品种是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 7-8月份温度偏低,多雨高湿,日照不足,均 有利于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
• 北方各玉米产区,6-8月气温大多适于发病, 降雨就成为大斑病发病轻重的决定因素。
• 清除菌源,及时处理带病秸秆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11
药剂防治
防治措施
• 可选用9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 液在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 连续2~3次,
• 也可选用10%世高、或70%可杀得、50%扑 海因、50%菌核净等药剂。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12
玉米小斑病
• 玉米小斑病是温暖潮湿玉米栽培区的重要叶部 病害。
玉米病虫害防治ppt课件1玉米杂粮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病虫害防治ppt课件2玉米病害?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黑粉病玉米病虫害防治ppt课件3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是玉米重要叶部病害
玉米(杂粮) 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1
玉米病害
• 玉米大斑病 • 玉米小斑 • 病玉米锈病 • 玉米丝黑穗病 • 玉米黑粉病
玉米病虫害防治.ppt

玉米病害
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初期症状
玉米大斑病后期症状
2
玉米大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苞叶。 叶片染病后出现水浸状青灰色斑点,沿 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青灰色大斑。后 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 变黄枯死。
3
玉米大斑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 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由初侵染源侵染 所致病斑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病害流行与玉米品种的感病程度和环境条件关系 密切。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 速,易大流行。 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 易发病。
31
玉米穗腐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镰刀菌侵染果穗引致穗腐。干旱、温暖的气候 有利于玉米镰刀菌穗腐病的扩展和流行,玉米 穗上有伤口时易发病。 青霉菌一般腐生于各种有机物上,产生分生孢 子,借气流传播,通过伤口侵入危害,也可通 过病健果穗接触传染。
32
玉米穗腐病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或健康无病种子。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合 理轮作。玉米拔节和孕穗期增施钾肥。 药剂防治:控制玉米螟危害。必要时喷洒 70% 甲 基 托 布 津 可 湿 性 粉 剂 1000 倍 液 , 或 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5
玉米粗缩病毒病
粗缩病病株 粗缩病病株 典型病叶
粗缩病病株
26
玉米粗缩病毒病
症状
病株严重矮化,仅为健株的1/2-1/3。 叶色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叶背 面侧脉上有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 有时叶鞘和苞叶上有蜡白色条斑。 病株分蘖多,根系不发达易拔出。 轻病株雌雄穗发育不良,结实少。重病 株多数提早枯死或绝产。
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初期症状
玉米大斑病后期症状
2
玉米大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苞叶。 叶片染病后出现水浸状青灰色斑点,沿 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青灰色大斑。后 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 变黄枯死。
3
玉米大斑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 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由初侵染源侵染 所致病斑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病害流行与玉米品种的感病程度和环境条件关系 密切。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 速,易大流行。 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 易发病。
31
玉米穗腐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镰刀菌侵染果穗引致穗腐。干旱、温暖的气候 有利于玉米镰刀菌穗腐病的扩展和流行,玉米 穗上有伤口时易发病。 青霉菌一般腐生于各种有机物上,产生分生孢 子,借气流传播,通过伤口侵入危害,也可通 过病健果穗接触传染。
32
玉米穗腐病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或健康无病种子。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合 理轮作。玉米拔节和孕穗期增施钾肥。 药剂防治:控制玉米螟危害。必要时喷洒 70% 甲 基 托 布 津 可 湿 性 粉 剂 1000 倍 液 , 或 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5
玉米粗缩病毒病
粗缩病病株 粗缩病病株 典型病叶
粗缩病病株
26
玉米粗缩病毒病
症状
病株严重矮化,仅为健株的1/2-1/3。 叶色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叶背 面侧脉上有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 有时叶鞘和苞叶上有蜡白色条斑。 病株分蘖多,根系不发达易拔出。 轻病株雌雄穗发育不良,结实少。重病 株多数提早枯死或绝产。
植物保护实用技术之七玉米病虫害的防治ppt课件

在稻田较少的玉米区,麦收之
时,则主要迁入玉米田及禾本科杂草 上为害并越夏。此时正是夏玉米感病 的敏感期,往往造成玉米粗缩病大发 生,而对玉米造成严重危害的是第1 代灰飞虱。玉米、晚稻收获后,则迁 移至禾本科杂草上,等秋季小麦出苗 后,转迁麦田并传毒为害和越冬,形 成全年病害循环。
.
3、玉米的感病规律。玉米苗期抗 病力较强,2叶1心时极易感病,拔 节后抗病力增强,10叶后感病一般 对产量影响不大。实践表明,在北方 玉米区,春玉米以4月中旬以后播种 的发病重,播期越晚,感病越重。夏 玉米以麦套玉米感病重,直播感病轻, 且早播的重,晚播的轻。
.
4、玉米粗缩病的流行。在我国北方玉米产 区,小麦面积广大,水稻也有着广泛种植,加之禾 本科杂草的大量存在,为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提供了 丰富的毒源和病毒介体灰飞虱良好的寄栖环境。同 时,北方玉米的种植以夏玉米为主,多采用麦垄套 种及麦后免耕点播。玉米苗期往往和第一代灰飞虱 的迁飞高峰相重叠,而玉米苗期抗病力极弱,这就 为病害的侵染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如果冬季温暖, 春季干旱,夏季雨水适宜,适合灰飞虱的越冬和繁 殖,第一代灰飞虱大发生,从而引起玉米粗缩病的 大爆发。
.
雌穗可全部或部分籽粒受害。雄 穗受害时可产生肿瘤,也可引起变态, 出现两性花。
病菌活动温度为8~38℃,最适 湿度26~34℃。病菌在土壤、病残 体内越冬,以土壤为主。
.
[防治方法] 1.早期割除肿瘤 经常进行检查,
发现病瘤,及早割除,并用小刀刮平 病瘤底盘,涂上稀泥,可消灭病源, 照常结实。
.
夏播轻春播重;晚播轻早播重;轮作 轻连作重;平原轻山区重;阳坡轻阴 坡重;温度高墒情好出苗快的轻,相 反则重。该病菌侵染的适宜温度是 25℃。
.
2024版玉米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构建玉米病虫害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提高农民病虫害防治意识与能力
宣传培训
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防治 意识和能力。
技术指导与服务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现场技 术指导和服务。
农民互助组织建设
鼓励和支持农民成立互助组织,共同应对玉米病虫害 防治问题。
化学防治方法
种子处理
使用杀菌剂对种子进行包衣或拌种处理,预防种传病害。
喷雾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控制病害蔓 延。
土壤处理
对发病严重的田块,可使用土壤消毒剂进行土壤处理,降低病原 物数量。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等, 控制害虫数量。
生物农药
THANKS
感谢观看
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03
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玉米病虫害防治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实时更新和共享,提高防
治效率。
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政策支持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集成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形成综合防治方案。
政策引导与支持
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成虫, 降低虫害交配率。
微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防 治虫害,如白僵菌等。
04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害调查与识别 定期开展田间调查,准确识别玉米病虫害种类和 发生程度。
制定防治策略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 策略。
3
明确防治目标 以降低病虫害损失、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为目标。
提高农民病虫害防治意识与能力
宣传培训
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防治 意识和能力。
技术指导与服务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现场技 术指导和服务。
农民互助组织建设
鼓励和支持农民成立互助组织,共同应对玉米病虫害 防治问题。
化学防治方法
种子处理
使用杀菌剂对种子进行包衣或拌种处理,预防种传病害。
喷雾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控制病害蔓 延。
土壤处理
对发病严重的田块,可使用土壤消毒剂进行土壤处理,降低病原 物数量。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等, 控制害虫数量。
生物农药
THANKS
感谢观看
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03
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玉米病虫害防治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实时更新和共享,提高防
治效率。
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政策支持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集成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形成综合防治方案。
政策引导与支持
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成虫, 降低虫害交配率。
微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防 治虫害,如白僵菌等。
04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害调查与识别 定期开展田间调查,准确识别玉米病虫害种类和 发生程度。
制定防治策略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 策略。
3
明确防治目标 以降低病虫害损失、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为目标。
中国玉米病虫害大全(共174张PPT)

02
玉米病害识别与防治
玉米叶部病害
1 2
叶斑病
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小点,后扩展为边缘褐色 、中心灰白色或浅褐色的坏死斑,甚至形成褐 色坏死条纹。
锈病
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淡黄色小疱斑,之后突起 破裂散出锈色粉状物。
3
炭疽病
叶片病斑呈半圆形或圆形,红褐色至灰褐色, 边缘颜色较深且具轮纹。
玉米茎部病害
茎腐病
中国玉米病虫害大全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中国玉米病虫害防治现状 • 玉米病害识别与防治 • 玉米虫害识别与防治 •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 玉米病虫害防治实践与展望
01
中国玉米病虫害防治现状
玉米病虫害的分布与影响
玉米病虫害分布
中国玉米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北 、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其中 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 和西南山地玉米区是玉米病虫害 发生较为严重的区域。
主要病虫害种类
锈病、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 、灰斑病、南方锈病、茎腐病、 玉米螟、黏虫、草地螟等。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病虫害的发生往往导致玉米减产 和质量下降,经济损失巨大。
防治策略与措施
基于生态调控的防治策 略
采取选用抗病品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等 措施,提高玉米的抗逆性和抗病性。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手段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天敌资源, 提高防治效果。
统防统治的组织与实施
通过组织专业化的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实现了玉米病虫害的统一防治,提高了防治效率和 效果。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01
抗药性问题
玉米螟、玉米蚜等病虫害对化学农药产生了抗药性,需要加强科学用
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课件

的数量。 (4)合理轮作是减少田间菌源或减轻发病的有效措施。病重地块
实行与非玉米或高粱作物3年以上轮作。 .
玉米黑粉病
黑粉病又称瘤黑粉病, 是玉米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减产程度因发病时期、病瘤大小及发病部位而异。发生早、 病瘤大, 在植株中部及果穗发病时减产较大,减产高达15%以 上。
.
.
.
.
低越冬基数,冬灌是导致棉铃虫死亡的一个关键因素。 2、铲埂除蛹:通过铲埂除蛹可以减少棉铃虫的越冬基数,为二代、
三代棉铃虫的防治奠定基础。 3.杀虫灯和杨枝把诱杀。通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杀虫灯和杨枝把
对成虫有较强的诱杀作用,可以明显减少田间落卵量。 二、加强测报工作。测准棉铃虫的产卵高峰期,在卵高峰进行防治
溉要及时,特别是抽雄前后要保证水分供应充足。及时防 治玉米螟,尽量减少耕作时的机械损伤。 4.种子处理
可用于种子处理的药剂很多,如用粉锈宁拌种。
.
玉米主要虫害防治
玉米叶螨的防治
危害玉米的有土耳其斯坦叶螨、截形叶螨和 朱砂叶螨等。种类。叶螨以成螨、若螨刺吸玉 米叶片组织汁液, 先危害下部叶片, 渐向上部叶 片转移, 被害处先呈现失绿斑点, 以后斑点逐渐 变大、退绿变黄, 严重发生时, 叶片完全变白、 干枯, 影响光合作用, 籽粒秕瘦, 粒重下降, 造
.
.
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法:
1、处理越冬秸秆.
2、积极选育和引进抗螟高产优质玉米品种.
3、采用机械收割,可完全杀死在茎杆和穗轴内越冬的幼虫。
4.使用杀虫灯对成虫进行诱杀
(二)化学防治法:心叶末期幼虫都集中于喇叭口内,此时是防治玉米螟 的最佳时期。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使用特杀螟掺沙进行灌心(禁止撒施),防治 玉米螟。具体做法:5公斤细纱加入50-80克特杀螟搅拌均匀,装入瓶 盖戳有小眼(用纳鞋底的锥子在瓶盖上戳2-3个眼,眼不能大,保证倒 一下漏出的量在5克左右)的矿泉水瓶中,两手各拿装有毒土的瓶子向 玉米的喇叭口内倒,可同时向两行玉米进行灌心,此法还可兼治棉铃虫 (主要为二代、三代棉铃虫)。 .
实行与非玉米或高粱作物3年以上轮作。 .
玉米黑粉病
黑粉病又称瘤黑粉病, 是玉米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减产程度因发病时期、病瘤大小及发病部位而异。发生早、 病瘤大, 在植株中部及果穗发病时减产较大,减产高达15%以 上。
.
.
.
.
低越冬基数,冬灌是导致棉铃虫死亡的一个关键因素。 2、铲埂除蛹:通过铲埂除蛹可以减少棉铃虫的越冬基数,为二代、
三代棉铃虫的防治奠定基础。 3.杀虫灯和杨枝把诱杀。通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杀虫灯和杨枝把
对成虫有较强的诱杀作用,可以明显减少田间落卵量。 二、加强测报工作。测准棉铃虫的产卵高峰期,在卵高峰进行防治
溉要及时,特别是抽雄前后要保证水分供应充足。及时防 治玉米螟,尽量减少耕作时的机械损伤。 4.种子处理
可用于种子处理的药剂很多,如用粉锈宁拌种。
.
玉米主要虫害防治
玉米叶螨的防治
危害玉米的有土耳其斯坦叶螨、截形叶螨和 朱砂叶螨等。种类。叶螨以成螨、若螨刺吸玉 米叶片组织汁液, 先危害下部叶片, 渐向上部叶 片转移, 被害处先呈现失绿斑点, 以后斑点逐渐 变大、退绿变黄, 严重发生时, 叶片完全变白、 干枯, 影响光合作用, 籽粒秕瘦, 粒重下降, 造
.
.
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法:
1、处理越冬秸秆.
2、积极选育和引进抗螟高产优质玉米品种.
3、采用机械收割,可完全杀死在茎杆和穗轴内越冬的幼虫。
4.使用杀虫灯对成虫进行诱杀
(二)化学防治法:心叶末期幼虫都集中于喇叭口内,此时是防治玉米螟 的最佳时期。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使用特杀螟掺沙进行灌心(禁止撒施),防治 玉米螟。具体做法:5公斤细纱加入50-80克特杀螟搅拌均匀,装入瓶 盖戳有小眼(用纳鞋底的锥子在瓶盖上戳2-3个眼,眼不能大,保证倒 一下漏出的量在5克左右)的矿泉水瓶中,两手各拿装有毒土的瓶子向 玉米的喇叭口内倒,可同时向两行玉米进行灌心,此法还可兼治棉铃虫 (主要为二代、三代棉铃虫)。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 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 。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 剂 ,25%必扑尔,以及世高、退菌特、百菌清等。
9
二、玉米锈病
(一)症状
至今已报道的玉米锈病有3种,分别为玉米普通锈病、 玉米南方锈病和玉米热带锈病。我国目前只有普通锈病 和南方锈病两种。
10
18
3、药剂防治 ➢ 用呋喃丹种衣剂进行包衣防治苗期害虫。 ➢ 对早播玉米,于出苗前和出苗后分别2次喷洒杀 虫剂,如抗蚜威,氧化乐果、吡虫啉等。
19
四、玉米茎腐病
20
症状
➢ 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 症高峰。 ➢ 茎部症状:茎基节间缢缩,后期茎内部空松。严重时 组织腐烂,维管束呈丝状游离,可见白色或粉红色菌丝, 茎秆腐烂自茎基第一节开始向上扩展,可达第二、三节, 极易倒折。
玉米主要病虫害及 其防治
1
LOGO
目录
一、玉米大小斑病 二、玉米锈病 三、玉米粗缩病 四、玉米茎腐病 五、
2
目录
❖ 知识目标: 了解玉米主要病害的种类 理解常见玉米病害的识别要点 掌握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 能力目标: 能够应用玉米病害的发生规律,制定防治措施 能够正确的防治玉米病害
3
玉米病害
12
(四)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3)推广玉米种包衣技术 (4)药剂防治
重病区要在发病始期或夏秋玉米苗期开始喷药。可用2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2.5%连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倍 液,或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倍液等进行喷雾,一般可间隔 7-10天连喷2-3次即可。若喷后24小时内遇雨,应当在雨停 后补喷。
小斑病的病斑小,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两个叶脉 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褐色,数量多。
6
(二)病原及病害循环
1、玉米大斑病 (凸脐蠕孢属)
2、玉米小斑病 (玉蜀黍平脐蠕孢)
1、玉米大斑病
2、玉米小斑病
7
(三)发病条件
1、玉米大斑病 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气温高
侵入与发病:病菌自伤口或直接侵入根茎和根部,造成根茎 部腐烂。
22
发病条件
品种抗病性:品种间对茎基腐病抗性差异显著,但同一品种 对腐霉菌和镰刀菌的抗性无显著差异,即抗腐霉菌的品种也 抗镰刀菌。
气象条件:玉米散粉期至乳熟初期遇大雨,雨后暴晴发病重, 久雨乍晴,气温回升快,青枯症状出现较多。夏玉米前期干 旱,中期多雨、后期温度偏高年份发病较重。
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 发展就受到抑制。 2、玉米小斑病
7~8月份的温度较长一段时间内稳定在25℃以上,又遇 多雨多露则发病重。其他与玉米大斑病相似。
8
(五)防治方法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加强农业防治
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 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 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实行轮作。 (3)药剂防治
➢ 发病晚或轻的仅在雌穗以上叶片浓绿,顶部节间缩短, 基本不能抽雄穗。
15
(二)病原与传播
➢ 玉米粗缩病毒(Maize rough dwarf virus,MRDV)。 ➢ 粒体球形。 ➢ 寄主范围广, 除玉米外,还可侵染57种禾本科植物。 ➢ MDRV主要由灰飞虱传播。
16
(三)发病条件
➢ 灰飞虱的数量。前作麦田病株多,灰飞虱数量大发病重。 ➢ 玉米播种期及栽培方式。播种早,玉米苗期赶上灰飞虱发生盛 期,发病重。一般春玉米发病重于夏玉米。夏玉米套种发病重于 纯作玉米。 ➢玉米靠近树林、蔬菜或耕作粗放、杂草丛生,一般发病都重, 主要是这些环境有利于灰飞虱的栖息活动。 ➢ 种植感病品种,发病重。
13
三、玉米粗缩病
14
(一)症 状
➢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
➢ 玉米5~6叶期表现症状,在心叶中脉两侧的叶片上出 现透明的断断续续的褪绿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 呈细线条状;叶背面主脉及侧脉上出现长短不等的白色 蜡状突起,又称脉突;整株叶片浓绿,基部短粗,节间 缩短,有的叶片僵直,宽而肥厚,重病株严重矮化,高 度仅有正常植株的1/2,多不能抽穗。
(二)病原
11
(三)发病规律 在南方,病原锈菌以夏孢子辗转传播,完成其病害周年循
环,不存在越冬问题。 在北方,病原锈菌以冬孢子越冬,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
子成为初侵染接种体,借气流传播侵染致病,发病后,病部产 生的夏孢子作为再侵染接种体。除本地菌源外,北方玉米锈病 的初侵菌源还来自南方通过高空远距离传播的夏孢子。 高温多湿的天气有利发病,偏施过施氮肥的植株发病重。 通常早熟品种易发病,马齿型品种较抗病。
耕作与栽培措施: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累积的病菌越多, 发病重;而生茬地菌量少,发病轻。一般平地发病轻,岗地 和洼地发病重。而砂土地、土质脊薄、排灌条件差、玉米生 长弱的发病重。
17
(四)防治措施
1、选用抗耐病品种
2、加强和改进栽培管理 ➢ 调整播期,适期播种,避开灰飞虱传毒高峰。 ➢ 避免与蔬菜、棉花等插花种植。 ➢对早播玉米发病重的,应尽快拔除改种,发病轻的地块 应结合间苗拔除病苗,并加大肥水,使苗生长健壮,增强 抗病性,减轻发病。
➢改 套 种 为 纯 作 , 并 在 播 种 前 深 耕 灭 茬 , 彻 底 清 除 杂 草 (包括地头、地边),减少侵染来源。
叶部病害
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等
玉米病害
根茎部病害
茎腐病
全株性病害
4
各种病毒病
一、玉米大小斑病
(一)症状
1、玉米大斑病
2、玉米小斑病
5
❖ (1)大斑病、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浸染叶鞘和苞叶, 还可危害果穗。
❖ 症状: 玉米大斑病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
重的长达10~30厘米,有的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大 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青灰色,最后变褐色枯死斑, 遇潮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状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腐霉菌以卵孢子 在病株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主要 侵染源。种子可携带串珠镰刀菌分生孢子。
传播与再侵染: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种子 带菌也是田间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借风雨、灌溉、 机械进行传播。在温暖潮湿条件下进行再侵染。
9
二、玉米锈病
(一)症状
至今已报道的玉米锈病有3种,分别为玉米普通锈病、 玉米南方锈病和玉米热带锈病。我国目前只有普通锈病 和南方锈病两种。
10
18
3、药剂防治 ➢ 用呋喃丹种衣剂进行包衣防治苗期害虫。 ➢ 对早播玉米,于出苗前和出苗后分别2次喷洒杀 虫剂,如抗蚜威,氧化乐果、吡虫啉等。
19
四、玉米茎腐病
20
症状
➢ 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 症高峰。 ➢ 茎部症状:茎基节间缢缩,后期茎内部空松。严重时 组织腐烂,维管束呈丝状游离,可见白色或粉红色菌丝, 茎秆腐烂自茎基第一节开始向上扩展,可达第二、三节, 极易倒折。
玉米主要病虫害及 其防治
1
LOGO
目录
一、玉米大小斑病 二、玉米锈病 三、玉米粗缩病 四、玉米茎腐病 五、
2
目录
❖ 知识目标: 了解玉米主要病害的种类 理解常见玉米病害的识别要点 掌握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 能力目标: 能够应用玉米病害的发生规律,制定防治措施 能够正确的防治玉米病害
3
玉米病害
12
(四)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3)推广玉米种包衣技术 (4)药剂防治
重病区要在发病始期或夏秋玉米苗期开始喷药。可用2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2.5%连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倍 液,或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倍液等进行喷雾,一般可间隔 7-10天连喷2-3次即可。若喷后24小时内遇雨,应当在雨停 后补喷。
小斑病的病斑小,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两个叶脉 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褐色,数量多。
6
(二)病原及病害循环
1、玉米大斑病 (凸脐蠕孢属)
2、玉米小斑病 (玉蜀黍平脐蠕孢)
1、玉米大斑病
2、玉米小斑病
7
(三)发病条件
1、玉米大斑病 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气温高
侵入与发病:病菌自伤口或直接侵入根茎和根部,造成根茎 部腐烂。
22
发病条件
品种抗病性:品种间对茎基腐病抗性差异显著,但同一品种 对腐霉菌和镰刀菌的抗性无显著差异,即抗腐霉菌的品种也 抗镰刀菌。
气象条件:玉米散粉期至乳熟初期遇大雨,雨后暴晴发病重, 久雨乍晴,气温回升快,青枯症状出现较多。夏玉米前期干 旱,中期多雨、后期温度偏高年份发病较重。
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 发展就受到抑制。 2、玉米小斑病
7~8月份的温度较长一段时间内稳定在25℃以上,又遇 多雨多露则发病重。其他与玉米大斑病相似。
8
(五)防治方法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加强农业防治
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 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 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实行轮作。 (3)药剂防治
➢ 发病晚或轻的仅在雌穗以上叶片浓绿,顶部节间缩短, 基本不能抽雄穗。
15
(二)病原与传播
➢ 玉米粗缩病毒(Maize rough dwarf virus,MRDV)。 ➢ 粒体球形。 ➢ 寄主范围广, 除玉米外,还可侵染57种禾本科植物。 ➢ MDRV主要由灰飞虱传播。
16
(三)发病条件
➢ 灰飞虱的数量。前作麦田病株多,灰飞虱数量大发病重。 ➢ 玉米播种期及栽培方式。播种早,玉米苗期赶上灰飞虱发生盛 期,发病重。一般春玉米发病重于夏玉米。夏玉米套种发病重于 纯作玉米。 ➢玉米靠近树林、蔬菜或耕作粗放、杂草丛生,一般发病都重, 主要是这些环境有利于灰飞虱的栖息活动。 ➢ 种植感病品种,发病重。
13
三、玉米粗缩病
14
(一)症 状
➢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
➢ 玉米5~6叶期表现症状,在心叶中脉两侧的叶片上出 现透明的断断续续的褪绿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 呈细线条状;叶背面主脉及侧脉上出现长短不等的白色 蜡状突起,又称脉突;整株叶片浓绿,基部短粗,节间 缩短,有的叶片僵直,宽而肥厚,重病株严重矮化,高 度仅有正常植株的1/2,多不能抽穗。
(二)病原
11
(三)发病规律 在南方,病原锈菌以夏孢子辗转传播,完成其病害周年循
环,不存在越冬问题。 在北方,病原锈菌以冬孢子越冬,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
子成为初侵染接种体,借气流传播侵染致病,发病后,病部产 生的夏孢子作为再侵染接种体。除本地菌源外,北方玉米锈病 的初侵菌源还来自南方通过高空远距离传播的夏孢子。 高温多湿的天气有利发病,偏施过施氮肥的植株发病重。 通常早熟品种易发病,马齿型品种较抗病。
耕作与栽培措施: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累积的病菌越多, 发病重;而生茬地菌量少,发病轻。一般平地发病轻,岗地 和洼地发病重。而砂土地、土质脊薄、排灌条件差、玉米生 长弱的发病重。
17
(四)防治措施
1、选用抗耐病品种
2、加强和改进栽培管理 ➢ 调整播期,适期播种,避开灰飞虱传毒高峰。 ➢ 避免与蔬菜、棉花等插花种植。 ➢对早播玉米发病重的,应尽快拔除改种,发病轻的地块 应结合间苗拔除病苗,并加大肥水,使苗生长健壮,增强 抗病性,减轻发病。
➢改 套 种 为 纯 作 , 并 在 播 种 前 深 耕 灭 茬 , 彻 底 清 除 杂 草 (包括地头、地边),减少侵染来源。
叶部病害
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等
玉米病害
根茎部病害
茎腐病
全株性病害
4
各种病毒病
一、玉米大小斑病
(一)症状
1、玉米大斑病
2、玉米小斑病
5
❖ (1)大斑病、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浸染叶鞘和苞叶, 还可危害果穗。
❖ 症状: 玉米大斑病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
重的长达10~30厘米,有的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大 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青灰色,最后变褐色枯死斑, 遇潮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状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腐霉菌以卵孢子 在病株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主要 侵染源。种子可携带串珠镰刀菌分生孢子。
传播与再侵染: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种子 带菌也是田间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借风雨、灌溉、 机械进行传播。在温暖潮湿条件下进行再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