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村镇下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方法

合集下载

地震资料采集技术之三维地震观测系统介绍

地震资料采集技术之三维地震观测系统介绍

一、45°斜线法
将该观测系统置上坐标,如图。图上炮点与第1道距离称 为最小炮检距,为50m;炮点与第24道距离称为最大炮检 距,为1200m;每个三角形顶点代表地下面元,相邻面元 间距为25m;地面上施工测线长度为1200m,地下观测范 围为600m (12.5~612.5m)。
。。。。。。
1234 。。。。。。。。。
二、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简介
在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综合图上有4种线:深棕色45°斜线表 示共炮点道集,24道;蓝色135°斜线表示共检波点道集, 12道;垂线表示共CDP道集,6道;蓝色水平线表示共炮 检距道集,道数与炮数相等。
二、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简介
参数设汁 CMP点距,由地质任务确定; 道间距,等于2倍CMP点距; 炮间距,等于道间距的整数倍,与覆盖次数直接相关; 最小炮检距,主要考虑因素为最浅目的层深度和多次波压制; 最大炮检炬,受多种因素制约,通常主要考虑最深目的层深度、 动校正拉伸畸变、多次波压制等因素; 覆盖次数,取决于本工区原始资料信噪比,通常为数十次;
二、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简介
实例2 胜利油田地质模型及胜利地震物理模型的二维偏移 剖面
二、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简介
实例3 炮点和接收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何理解?
40米 40米 检波点1
检波点12
40米 40米 检波点1
检波点12
40米 40米 检波点1
检波点12
二、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简介
实例3 炮点和接收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何理解?
二、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简介
排列形式表示法 经过多年实际应用,国内在二维多次覆盖排列表示方法上基 本得到统一,介绍如下。 二维观测系统排列参数:CDP间距25m,中心放炮,排列总 道数80道,道距50m,偏移距125m。 写成排列形式:2075―125―50―125―2075m,其中50表示 道间距50m,125表示偏移距,2075为最远道检波点与炮点之 间的距离,即最大炮检距。显然,这种表示形式简明扼要。 二维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炮点距200m,即排列向前滚动4个 道距,根据公式计算,80/2/4=10,覆盖次数10次。

地震野外资料采集实验

地震野外资料采集实验

实验五:地震野外资料采集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地震资料采集的工作过程2、了解地震野外观测测线布置的原则3、了解地震波的激发方式和地震波的类型4、了解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的类型和选择5、观察所采集的共炮点记录的特点6、编写地震资料采集实验报告二、实验内容1、完成测线和观测系统的布置2、完成检波器的埋置和仪器大线的连接3、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共炮点记录的采集4、观察所采集的共炮点记录上各种波及特点三、地震资料野外采集简介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是地震勘探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是一个基础性工作,它的基本任务就是要高速度、高质量地采集各种地震资料的原始数据,为下一步的资料处理和解释做准备。

因此,这些数据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地震勘探的精度和效果。

野外工作的次序一般是这样,先踏勘工作区,布置测线,再进行试验工作,选择最佳合适的激发和接收条件,然后就进行大规模的正常生产,完成一定的生产勘探任务。

1、地震勘探的测线布原则地震测线是指沿着地面或海面进行地震勘探野外工作的路线,沿测线观测到的数据经数据处理以后的成果就是地震剖面(时间剖面或深度剖面),它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依据。

因此,测线的布置与了解地下地质结构的关系很大。

一般对测线布置的基本原则是:(1)测线应尽量为直线(2)主测线应垂直构造走向(3)测线应尽量通过已有的井位,做好连井连片测线,以利于地层的对比和全区连片成图(4)测线间距随踏勘程度(阶段)的不同,应由疏到密。

2、地震波的激发激发是产生地震波的震源条件,在地震勘探中把震源条件叫做激发条件,它是指选择合适的震源类型和激发方式。

A、地震勘探对激发条件的基本要求:(1)激发的地震波要有一定的能量,以保证获得勘探目的层的反射。

(2)要使激发的地震波频带较宽,使激发的波尽可能接近于8脉冲,以提高分辨率。

(3)要使激发的地震有效波能量较强,干扰波较弱,有较高的信噪比。

(4)在重复激发时,要有良好的重复性。

B、地震波激发的震源类型地震勘探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我们称这种激发为人工震源。

地震野外数据采集技术与方法[荟萃知识]

地震野外数据采集技术与方法[荟萃知识]
• 1. 相遇观测法:双边(排列两端激发)的 观测方法。
• 2. 相邻两道检波器间的距离—道间距x 一般为目的层深度的1/10。很深时不按 此比例。工程地震中,常采用5-10m的 道间距。
专业精制
16
3. 最大炮检距应选为目的层深度的7-10倍 以上;为连续追踪折射界面,一般按6-12 个检波点设置一个震源点来进行设计。
24
图 3.2-4 观测系统图示
b 单边激发简单连续观测系统; c 中间激发简单连续观测
系统;d 间隔激发 单次覆专盖业精连制续观测系统
25
2.单次覆盖间隔连续观测系统 激发点与接收排列的第一道间隔一段距
离远离激发点接收,以避开声波和面波干 扰,见3.2-4(d)
3. 延长时距曲线观测系统 在测线上遇到障碍物时采用的观测系统, 见图3.2-5.
专业精制
39
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
• 一、炸药震源
• 特性:1.激发的是脉冲波,频带宽, 能量强,高频成分丰富。地震脉冲波 的视周期与炸药量的关系是
T*
1
KQ3
(3.3.1)
专业精制
40
• 式中K是常数,炸药量大,激发产生 • 的视周期越大,频率越低。 • 见图3.3-1和图3.3-2所示。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应采用小药量激发, 一般为几十克到几百克;
专业精制
22
二、观测系统
• (一)反射波法观测系统 • 1. 单次覆盖简单连续观测系统; • 图3.2-4(a)是双边激发单次覆盖观测
系统,上边是综合平面图,下边是时距 平面图; •
专业精制
23
• 3.2-4(b)是每激发一次,排列沿测线向 前移动一个排列长度,称单边激发简单 连续观测系统;

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以官渡地区山地地震勘探为例.

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以官渡地区山地地震勘探为例.

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以官渡地区山地地震勘探为例2010-10-02川东南官渡地区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悬崖峭壁林立,沟壑纵横,为典型的山地地形.野外地震资料采集难,如激发接收条件横向变化大,静校正问题突出,干扰严重等.为此,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研究.首先进行了面向地质目标的精细设计,包括对采集参数的综合分析和论证、观测系统设计等,确定了适合该区高精度勘探的采集参数,所采用的宽方位斜交观测系统使反射面元和方位角分布更加均匀,因此可以消除由地面障碍物和地下阴影造成的影响,以及获取地下裂缝信息;通过高密度表层结构调查,以及对多种信息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合理的表层结构模型,提供了精确的静校正数据;对于接收点和激发点的`布设,采用了大比例尺地形图和高精度卫星图片结合的方法,对于不能布设炮点的地区则采用变观的方法解决丢炮问题.在官渡地区,应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获得了信噪比高、高频成分和层间信息丰富、构造形态清晰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剖面.作者:谭胜章杜惠平宋国良吴建红 Tan Shengzhang Du Huiping Song Guoliang Wu Jianhong 作者单位:谭胜章,杜惠平,Tan Shengzhang,Du Huiping(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第六物探大队,江苏南京,210009)宋国良,Song Guoliang(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第六物探大队,江苏南京,21000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吴建红,Wu Jianhong(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00)刊名:石油物探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 年,卷(期):2007 46(1) 分类号:P631.4 关键词:官渡地区山地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斜交观测系统采集参数分析。

地震勘探的野外采集

地震勘探的野外采集

激发岩性: 疏松岩层(土层)中激发的地震波能量较弱,频率较低,且大部分能量被松 散的岩层吸收;坚硬岩层(石灰岩)中激发得到的地震波振动频率较高,但高 频成分很快被地层吸收,且大部分能量消耗在破坏井壁周围的岩石上。因此激 发岩性应选取潮湿的可塑性岩层,如胶泥、粘土、湿砂等,大部分能量转化为 弹性振动能量。
第四章 地震勘探的野外采集
一、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 二、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 三、地震波的激发 四、地震波的接收 五、地震勘探中的组合法
四、地震波的接收
1.对地震接收仪器的要求
现代地震勘探的采集仪器主要由检波器、放大器、数字记录 器、监视器等硬件组成。 地震采集系统仪器的结构、性能应充分考虑野外工作环境、地 球物理特点,地震仪器应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地震仪器应具有高灵敏度和大动态范围的性能。 (2)地震仪器应具有较宽的频带和可选择的滤波器。 (3)地震仪器对地震脉冲应具有良好的分辨力。 (4)地震仪器应具有多道接收的特点。 (5)地震仪器各道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6)小型轻便、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省电、智能化。
(data processing) 地震资料解释 (data interpretation)
野外工作是以地震队的组织形式来完成的。野外工 作分为试验工作和生产工作,主要的内容是激发地震波、 接收地震波,以及地震测线、激发点、接收点的测定和一
序列的后勤保障等具体工作。
测量班组 放线班组 钻井班组 爆炸班组 仪器班组 震源班组
排列长度:270m
放炮方式:中间放炮
3.观测系统的图示法
互换关系 互换点 炮点与接收点位置互换,但观测到的是界面上同一反射点,所用 时间相等,这样两个点间的关系称为互换关系。这两个点称为互换 点。

城镇覆盖区野外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及效果

城镇覆盖区野外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及效果
分 的地形 示意 图 。
2 工 区地层情况
本次地震勘探 目的层 3 煤及 5 煤埋藏很浅 , 最浅 的3 煤露头埋藏深度只有五十多米 , 最深也不超过两
百 米 。新 地层厚 度 较薄 ,厚度在 2 ~7 m之 间 ,一般 3 3
为 4 米左右。本区煤系地层褶 曲较为发育 ,总体形 0 态为一个半盆形 的向斜构造 , 地层倾角不大于 2。 。 5
镇 内采用 块状 观 测 系统 :接收 道数 :10( 5×8) 2 1 ;
为矿井的设计开拓和生产提供 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5 经验交流
在城镇 覆盖 区而且 目的层埋 藏很浅 的地 区进行三 维 地震 勘探 , 关 键 的问 题是 设计 前 充分 踏堪 区 内地 最
炮点 网度 :2 m ×2 m;检 波 点 网度 :2m ×2 m; 0 0 0 0
第 1 卷第 3 8 期
2 0 年 9月 08
安 徽地 质
Ge l g f h i ooyo An u
Vo .8 No3 1 1 . S pe e 0 8 e t mb r 2 0
文章编号:0 5—6 5 (0 80 10 1720 )3—2 0~0 1 3
城镶覆羲 野外 维地震勘探方法及效果
王瑞芳 ,吕进英
( 安徽 煤 田物探 测量队 ,安徽 宿州 2 4 0 3 00)

要:高分辨率三 维地 震勘探 野外数据 采集是地 震勘探 的 第一 步,也是 最关键的一 步,它关 系到以后 的数据 处理 、
资料解释及最终成果 的准确性 ,对于 能否完成地质任 务,野外数据 采集起到 了决 定性作 用,所 以,对三维地震勘探野
外工作方法进行研 究性探讨是非 常必要 的。 本文主要介 绍 了臬城镇覆盖 区三 维地 震勘探野 外观 测 系统设计 , 数据 采集

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及原理

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及原理

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及原理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听上去很高大上的话题——三维地震勘探。

听名字就知道,这可不是随便玩玩的事情。

它是一种能让我们了解地下世界的神奇方法,想象一下,像是在看一部《寻龙诀》那样,揭开大地的秘密。

不过别担心,我会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你这一切,咱们轻松聊聊,不让你感觉像在上课。

2. 三维地震勘探的基本概念2.1 什么是三维地震勘探?简单来说,三维地震勘探就是通过发送地震波到地下,然后再接收这些波反射回来的信息,帮我们“看”清地下的结构。

这就像是在用声音给地下“拍照”,而且是立体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像是在玩一个高级的探险游戏,寻找宝藏的感觉。

2.2 三维勘探与传统勘探的区别传统的地震勘探就像是在平面上画图,而三维勘探则是把这个图变成立体的。

你知道的,平面图和立体图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三维勘探能给我们更丰富、更详细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下资源的位置,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这些重要的宝贝。

3. 三维地震勘探的方法3.1 数据采集首先,我们得把“耳朵”伸得长长的,来听地下的声音。

为了做到这一点,咱们需要在地面上布置很多的传感器,这些小家伙就像是地下的侦探,负责接收地震波。

当我们用震源(比如炮炸或者震动器)制造地震波的时候,这些传感器会像打了鸡血一样,快速记录下反射回来的波形数据。

3.2 数据处理与解释数据采集完成后,就进入了“数理化”的阶段。

别担心,不用心慌,这可不是高深的数学题。

其实就是把我们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转化成地下结构的图像。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拼图,有时候拼图的碎片可能会缺失,但聪明的工程师们总能用他们的智慧,把这些碎片拼凑起来,呈现出一个清晰的地下世界。

4. 三维地震勘探的应用4.1 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大家知道,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生活的命脉。

通过三维地震勘探,我们能够找到这些资源的埋藏地点,提前做好准备,确保能安全高效地开采。

可以说,这项技术就像是给石油公司带来了“金钥匙”,打开了通往财富的大门。

村镇下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方法设计与实践

村镇下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方法设计与实践

① 该提 法在 理 论 上受 到 部 分施 丁 单位 的质 疑 ,
它 们 认 为 既 然 地 表 如此 特殊 就 不 可 能 采 用 正 常 观
测 系统 。
具 体 实施 可 根据 现 场 条件 采 取如 下 措 施 : 根 ①
据现 场 建筑 物等 实 际情 况 是缩小 道 间距 , 小 可 致 最
基 于 以上 原 因 ,通 过 分 析 国 内外 已有 勘 探 资 料 . 为村 镇 条件 下 的地 震勘 探 需采 用 特 别 的观 测 认 系统 和方 法 。即密集 的检 波器 布置 , 覆 盖次数 , 超 多 检 波 器 组 合 , 点 宜 随机 分 布 等 技 术 措施 , 炮 以保 证 村庄 下 的资料 具有 足够 的原始 信 噪 比。
等 障碍 物 时一 般采 用 变观 的 办法 , 也就 是 将检 波 器 和激发 点 移至 村外 ,事实 证 明该 方 法效 果 不 理想 , 野 外记 录 多 为大偏 移距 资 料 , 理 以后 资 料信 噪 比 处 低, 同相 轴几乎 不 能有效 追踪 。为此 , 在后 来 的勘探
项 目中 . 出了在 村 庄及 城镇 下 采 用 正常 观 测 系统 提
维普资讯
第2 O卷 8 期 20 0 8年 8月
文 章编 号 : 6 4 1 0 (0 8 0 — 0 0 0 17 — 8 3 2 0 ) 8 0 6 — 2
中 国 煤



C0AL GE0L0GY 0F CHI NA
Vo .O No8 12 . Au . 2 08 g 0
接收具有三大作用 : 可以部分弥补 由于炮点稀少 ① 带来 的覆盖次数不足 ;② 可以提 高信号 的信 噪比
( 村镇 内一般 信 噪 比都 较低 )③ 可 以提 高偏 移 的 成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r c t a t:I r rt mprvedaa a qu sto fe t ft e dm e ina es c p o p c i d rlr e twn, i ng a h e t es n o de o i o t c iiin e cs o hre— i nso ls imi r s e tngun e a g o ami tt e faur o o s i he c n tuci n a e s m e s e ilmeho r e s h a p ca b e v to y tm , e i g d tc os, o i g i s r ft wn n t o sr to r a, o p c a t d wee us d,uc s s e ilo s r a in s se d nsn ee tr m vn n pie pont ic e sn he r c i ig a r n e n ,h a e o mald u n de p we l a d S n. e u po e o he e meho st v i i ,n r a i g t e e vn ra g me t t e us g fs l r g i e l, n O o Th p r s ft s t d wa o a od te d sr to ft e b l i g o r u h e tucin o h uid n n g o nd. n t o re o t r c si g, u f c n l r e o I he c u s fdaa p o e sn s ra e pa eswe e rc mbie o e s e te qu lt fc l n d t n ur h aiy o o - lce aa. e td d t
Ke ywor ds: es i o p ci g; tco s; tra c uiiin;il c uiiin;o s im c prs e tn dee tr mae ila q sto fe d a q sto t wn
在 三维地 震勘 探 中, 型村 镇 下 的资 料采 集 是 大
3 3 修 改后 的模拟 结果 . 设计 方 案 提 出前 提 是村 庄 内部房 屋 密集 老 旧 ,
对 图 3进行 分 析 , 因为检 波 点 和炮 点 位置 进行 了移 动 , 以覆 盖次数 不是 均匀 分布 。可 以看 出 , 所 村
庄大部 分覆 盖次 数在 1 2 9— 4次 , 只有较小 范 围覆 盖
次数 为 1 2次左右 , 有低 于 1 的 区块 , 到设 计 没 2次 达 制订 的要求 , 改后 的方案 在理论 上保 证 了质量 。 修
4 数 据 采 集 需 注 意 的 问题
( ) 庄 内激 发 的安 全 问题 。设 计 方 案 只是 理 1村
论上 解决 了村庄 内 的覆 盖次 数 , 村 庄 内激 发 点 离 但 房屋 或 围墙 较 近 , 全 问题 非 常 重要 。为选 取 合适 安 的井 深和 药量 , 适 当位置 进 行 试 验予 以确 定 。潜 在 水 面距 离 地表 约 8 , 良好 的激 发层位 为 1 ~1 1 3m,

4 ・ 9
2 1 年第 1 期 01 1
行 考 核 , 极汇 总使用 情况 和反馈 意见 。 积
中州 煤 炭
第 11 9 期
5 结 语
安全 指数 评价 系统 的建立 综合 运用 了安全 系统 工 程和信 息技 术 的理论 、 手段 和方法 , 立 了由基本 建
指 数 、 态指 数 、 所指 数和 系统指 数构 成 的煤炭企 静 场
点坐标 , 坐标导 人 到克 朗软件 中 , 将 模拟 出理 论上 的
为 了验 证 这一 方 法合 理 性 , 克 朗软 件 进行 了 用 模拟 。考 虑到煤 层 埋 深较 浅 , 大 排 列 的远 道 检 波 较 器对 采集 效果有 干 扰 作用 , 以 只对 接 收排 列 进 行 所 了适 当加 大 。通 过 模 拟 , 村庄 内达 到 的覆盖 次数 如
药量 0 2 g 井 深 为 1 ,2 1 ,6 1 ,0 2 ,4 m . 5k , 0 1 ,4 1 ,8 2 ,2 2 的试 验 。
正 常覆盖 次数 的一 半 ( 2次 ) 需要 村庄 内的有 效激 1 ,
发 点较 多 比较好 。
通过 试验 发现 , 井深 较深 时 , ( 下转 第 5 2页)
3 2 初 次 模 拟 结 果 .
为 协调 质量 与安全 的关 系 , 据炮点 关 系原理 , 根 将 观测 系统 由最初 的 8线 8炮改 换 成 以 1 6线 4炮 为基础 的特 殊观 测系统 , 过增多 接收 点 , 减少激 通 来 发 点 。在村 庄 内可 以成 孔 的位 置 用 G S测 出成 孔 P
图 2所 示 。
覆 盖次 数 , 模拟 结果 如 图 3所示 。 其
图 2 炮 检 点 位 置 及 覆 盖 次 数 初 次 模 拟 结 果
图 3 修 改后 炮 检 点 位 置 及 覆 盖 次 数 模 拟 结 果
分析 图 2 通 过加密 激发 , 庄 外 围覆 盖 次 数大 , 村 幅提 高 , 超正 常设 计 的 2 远 4次 , 庄 内 由边 界 向 中 村 心地 带覆 盖次数 递 减 , 大部 分 都 能 在 1 2次 以上 , 而 村 中心处 的覆 盖次 数为 0, 成 一 个 空 白地 带 , 能 形 不 完成 所规 定 的地 质任 务 , 因此设 计方 案还 需修 改 。
2 1 年第 1 期 01 1
中 州煤 炭
总第 11 9 期
大 型 村 镇 下 三 维 地 震 勘 探 野 外 数 据 采 集 方 法
郭 磊, 吕进 英
( 徽 省 煤 田地 质 局 物 探 测 量 队 , 徽 宿 州 2 4 0 安 安 3 0 0)
摘要 : 为提 高 大 型村 镇 下 三维 地 震 勘 探 数 据 采 集 效 果 , 对 施 工 区 内的 村 镇 特 点 , 用 特 殊 观 测 系 统 以及 密 针 采 集 检 波 器 、 动 激发 点 、 大 接 收 排 列 、 井 小 药 量 等 方 法 进 行 数 据 采 集 , 免 对 建 筑 物 造 成 破 坏 , 资 料 处 移 加 深 避 在 理 过 程 中进 行 了面 元 重 组 , 保 了采 集 质 量 。 确 关 键 词 : 震勘 探 ; 波 器 ; 地 检 资料 采 集 ; 外 采 集 ; 镇 野 村
( ep yi l rset ga d S r y g T a A h i o l e e l yB r u S zo 2 4 0 , h a G o h s a P o c n n uv i e m, n u C a l G o g ue ,uh u 3 0 0 C i ) c p i en f d i o a n
48 ・
21 0 1年第 1 期 1

磊等 : 型村镇 下 三维地 震勘 探野 外数据 采集 方法 大
总第 1 1 9 期
因此 , 应首 先分 析 区内村庄 特点 和地 质情况 。
村 庄 内没 有 较 大 的空 旷地 , 能成 孑 的位 置 大多 L
数 是村 间小巷 、 围墙与花 圃间的空 隙 , 这些 位置距 建 筑 物 的距离 在 5m 以 内 , 全 问题 不 容 忽视 。为减 安 免 激发 对建 筑物 的破 坏 效 果 , 求村 内激 发 点较 少 要
4 系统 使 用 效 果 及 改 进
安全 指数评 价 系统 在 新 安 煤 矿 应 用 1 a以 来 , 成效 比较 显著 : 避免 大小事 故发 生 7起 , 故率下 降 事 了近 4 % ; 全 生 产水 平 明显 提 高 , 生 了 良好 的 0 安 产
且 道路 为柏 油 路 , 内激 发 不符 合 物 探 《 破 安 全 村 爆 规程 》, 内激 发施 工成 本 较 高 。但 为 了完 成 地 质 村
任务 , 在兼 顾安 全与 质量 的原则 下 , 设计 方法 进行 对
了大胆 的更改 。
由上 面 的模拟 结 果 可 知 , 庄 内部应 存 在 有效 村
激 发点 , 否则 村庄 内部 总是 会 形成 一 个 “ 窗 ” 天 。在 这个 前提 下 , 要 一 个 质量 、 全 、 需 安 经济 合 理 三 方 面
都 要兼顾 的设 计方 案 。 适 当 降低 大 型集 镇 采 集 的质 量 是 村庄 内激发 参数 , 药量 不能太 大 , 以 所 只做 了 0 2 g和 0 5 k . 5k . g药量 井 深 试 验 。分 别 为 : 药量 0 5k , 深 为 1 l ,4 1 ,8 2 ,2 2 . g井 0,2 1 ,6 1 ,0 2 ,4 m;
据 采集 方法 的设计 思路 与其验 证效 果 。
1 勘 探 区概 况
勘 探 区地 表 主要 为村 庄 、 房 、 园 和农 田, 厂 果 地
面标 高 6—8m, 势 较 平 坦 , 水 面距 离地 表 8m 地 潜
左右。
2 野外 施 工难 点
图 1 勘 探 范 围及 村 庄 示 意
通 过对 勘 探 区 的实 地 踏勘 , 现 施 工 的主要 困 发 难 为村 庄 。如 图 1 示 , 所 村庄较 大 , 占整个勘 探 区 约

半 , 内房 屋密 集 , 屋 老 化程 度 不 同 , 内道 路 村 房 村
3 数 据 采 集 方 法 设 计 及 结 果 模 拟
3 1 数据 采集 设计 方案 .
收 稿 日期 : 0 1— 7— 5 2 1 0 0
作 者 简 介 :郭 磊 (9 8 ) 男 , 北 定 州 人 , 程 师 ,0 3年 毕 业 17 一 , 河 工 20 于河 北 理 工 学 院 , 从 事 物 探 技术 工 作 。 现

从 图 1可 以看 出 , 村庄 较大 , 如何 提高 村庄 内 的 覆 盖次数 , 到地 质任 务 要 求 , 主 要 解决 的 问题 。 达 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