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器原理介绍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工作三要素:
01
受激光辐射、谐振腔、增益大于等于损耗。
02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
02
在材料设计时,考虑将p区和n区重掺杂等工艺,使得辐射光严格在pn结平面内传播,单色性较好,强度也较大,这种光辐射叫做受激光辐射。
条形结构类型
从对平行于结平面方向的载流子和光波限制情况可分为增益波导条形激光器(普通条形)和折射率波导条形激光器(掩埋条形、脊形波导)。
”
增益波导条形激光器 (普通条形)
特点:只对注入电流的侧向扩展和注入载流子的侧向扩散有限制作用,对光波侧向渗透没有限制作用。 我们的808大功率激光器属于这种结构:把p+重掺杂层光刻成条形,限制电流从条形部分流入。但是在有源区的侧向仍是相同的材料,折射率是一样的,对光场的侧向渗透没有限制作用,造成远场双峰或多峰、光斑不均匀,同时阈值高、光谱宽、多纵摸工作,有时会出现扭折问题。
半导体激光器材料和器件结构
808大功率激光器结构
采用MOCVD方法制备外延层,外延层包括缓冲层、限制层、有源层、顶层、帽层。有源层包括上下波导层和量子阱。
有源层的带隙比P型和N型限制层的小,折射率比它们大,因此由P面和N面注入的空穴和电子会限制在有源区中,它们复合产生的光波又能有效地限制在波导层中。大大提高了辐射效率。
最上面的一层材料(帽层)采用高掺杂,载流子浓度高,目的是为了与P面金属电极形成更好的欧姆接触,降低欧姆体激光器器件制备
大片工艺包括:材料顶层光刻腐蚀出条形、氧化层制备光刻、P面和N面电极制备、衬底减薄。 条形结构:在平行于结平面方向上也希望同垂直方向一样对载流子和光波进行限制,因此引进了条形结构。 条形结构的优点: 1. 使注入电流限制在条形有源区内,限制载流子的侧向扩散, 使 阈值电流降低; 2. 有源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通过周围四个方向的无源区传递而逸散,提高器件的散热性能; 3. 有源区尺寸减小了,提高材料均匀的可能性; 4. 器件的可靠性提高、效率提高、远场特性改善。
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及工作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及工作原理引言概述:半导体激光器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产生激光的器件。
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通信、医疗、工业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原理及工作原理。
一、发光原理1.1 材料特性半导体激光器主要采用具有直接能隙的半导体材料,如GaAs、InP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较小的能隙,能够实现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发光。
1.2 电子复合在半导体材料中,当电子从导带跃迁到价带时,会释放出能量,产生光子。
这种电子和空穴的复合过程是半导体激光器发光的基本原理。
1.3 量子阱结构为了提高发光效率,半导体激光器通常采用量子阱结构。
量子阱是由不同能带的材料层交替堆叠而成,能够限制电子和空穴在空间上的运动,从而增加复合发光的几率。
二、工作原理2.1 注入电流半导体激光器通过注入电流来激发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发光。
当外加正向偏压时,电子从N型区域注入到P型区域,与空穴复合产生光子。
2.2 泵浦机制半导体激光器的泵浦机制主要有电泵浦和光泵浦两种方式。
电泵浦是通过注入电流来激发发光,而光泵浦则是利用外界光源来激发发光。
2.3 光放大在半导体激光器中,光子在材料中的传播会受到吸收和散射的影响。
为了保持激光的强度,需要在激光器内部设置光放大区域,使光子得到增强。
三、半导体激光器的类型3.1 可见光激光器可见光激光器主要用于显示、照明等领域。
常见的可见光激光器有红光激光器、绿光激光器和蓝光激光器等。
3.2 红外激光器红外激光器主要用于通信、医疗和工业等领域。
常见的红外激光器有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和半导体激光放大器等。
3.3 高功率激光器高功率激光器主要用于激光切割、激光焊接等工业应用。
它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和较高的光束质量。
四、半导体激光器的应用4.1 光通信半导体激光器在光通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高速、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4.2 医疗应用半导体激光器在医疗领域中用于激光手术、激光治疗等,具有精确控制和无创的特点。
半导体激光工作原理

半导体激光工作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是利用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所产生的光,由于高能级的电子数比低能级的多得多,因此光在自由电子激光中辐射的能量是很大的。
半导体激光器主要由激光器、增益介质和泵浦光源组成。
半导体激光器的增益介质主要有三种:有源区、波导、吸收腔。
其中以有源区为主要部分,其形状和材料各不相同。
激光器有源区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半导体,它是激光系统中唯一能把光能转变成机械能和化学能的部分,也是影响激光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源区还起着将泵浦光源发射出来的光(指激光器内部发射出来的光)与增益介质中传输过来的光(指增益介质发射出来的光)相互耦合、吸收和转换,再由有源区发射出来的光辐射出激光器内部。
由于有源区在整个半导体激光器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在选择激光器有源区时必须考虑有源区和有源区内材料的成分、尺寸和形状,使它们相互匹配,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性能。
增益介质又叫受激辐射层或吸收层。
—— 1 —1 —。
半导体激光器的原理及其应用

半导体激光器的原理及其应用半导体激光器(Semiconductor Laser)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电器器件,它利用特定材料中的半导体结构实现激光的放大和产生。
半导体激光器在通信、医疗、信息技术、材料处理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受激辐射是激光器产生激光的基本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利用电子和空穴在半导体材料中的受激跃迁过程产生激光。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放出能量,产生光子。
激光的频率由能带结构决定,不同材质的半导体激光器可以产生不同频率的激光。
其次,光放大是激光器中的一个过程,它使得光子得以在介质中反复穿过并放大。
半导体激光器中利用光子在半导体材料中的受激辐射过程反复放大,产生激光。
半导体材料通常是由n型和p型半导体构成的p-n结构,在这个结构中,通过电流激活半导体材料,使得电子和空穴在材料中产生受激跃迁。
最后,频谱调制是调整激光器输出频率的过程。
通过对激光器中的电流进行调制,可以改变激光器输出的光频率,实现不同应用需求下的频谱调制。
半导体激光器在通信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
将半导体激光器与光纤相结合,可以实现高速、长距离的光通信系统。
半导体激光器的小体积和低功耗使其成为光通信系统中的理想光源。
在光通信系统中,半导体激光器可以用于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和激光雷达等方面。
此外,半导体激光器在医疗领域中也有重要应用。
激光手术、激光治疗和激光诊断等技术中,半导体激光器可以提供高效、精确的激光光源,对人体组织进行准确的切割、焊接和光疗。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激光器手术可以实现非侵入性、精细化的治疗,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此外,半导体激光器还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领域。
它可以作为光纤传输中的光源,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在信息存储和显示技术中,半导体激光器可以用于光盘、激光打印和激光投影等设备中。
此外,半导体激光器还可以用于材料加工和材料科学研究中。
半导体激光器 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是一种基于半导体材料的激光发射装置。
它通过电流注入半导体材料中的活性层,使其产生载流子(电子和空穴)重组的过程中释放出光子。
以下是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原理:
1. P-N结构:半导体激光器通常采用P-N结构,其中P区域富含正电荷,N区域富含负电荷。
2. 电流注入:当电流从P区域注入到N区域时,电子和空穴
会在活性层中重组,形成激子(激发态)。
3. 激子衰减:激子会因为与晶格的相互作用而损失能量,进而衰减为基态激子。
4. 辐射复合:基态激子最终与活性层中的空穴重新结合,释放出光子。
这个过程称为辐射复合。
5. 光放大:光子通过多次反射在激光腔中来回传播,与活性层中的激子相互作用,不断放大。
6. 反射镜:激光腔两端分别放置高反射镜和透明窗口,高反射镜可以增加内部光子的反射使其在腔内传播,透明窗口允许激光通过。
7. 激光输出:当达到一定放大程度时,激光在透明窗口处逃逸,形成激光输出。
通过控制电流注入和激光腔的结构设计,可以调节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射波长、功率等参数,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要求。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半导体激光器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产生和放大光的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通信、医疗、制造业等。
本文将介绍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发光机制、能带结构和激光放大过程。
一、发光机制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机制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特性。
当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会释放出光子能量,产生光辐射。
这种发光过程称为“辐射复合”。
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是理解发光机制的关键。
半导体材料的能带可以分为价带和导带,价带中填满了电子,导带中没有电子。
当外界条件改变,如施加电场或注入电流,会使得部分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也就是所谓的“激发电子”。
这些激发电子在导带中流动,形成电流,同时也会引起电子和空穴的辐射复合,产生光辐射。
二、能带结构半导体激光器的能带结构对其工作原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砷化镓和磷化镓等。
以砷化镓为例,其能带结构如下:(以下为能带图)在砷化镓中,导带和价带之间存在一个能隙,当激发电子进入导带并与空穴发生复合时,就会产生辐射光。
而且,砷化镓的带隙宽度较窄,使得其辐射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适合用于光通信等方面。
三、激光放大过程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激光放大过程,即利用外界条件将产生的光信号进行放大,形成一束强光。
半导体激光器的放大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注入电流:通过向半导体材料中注入电流,激发电子跃迁到导带,产生光辐射。
2. 波导结构:半导体激光器通常采用波导结构,可以将光限制在非常小的空间范围内,增强光的强度。
3. 反射镜:在波导的一端加上一个半反射镜,在另一端加上一个高反射镜。
光在波导中传播时,会反射多次,形成光的干涉现象。
4. 光放大:由于光在波导中反射多次,其中某些光通过辐射复合产生的区域,会得到激光放大。
5. 激光输出:当光在波导中得到足够的放大并逃逸出来时,就形成了一束强光,输出到外界环境中。
通过以上步骤,半导体激光器能够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并输出为一束强光,具有很高的方向性和单色性。
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半导体激光器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电子和空穴的复合辐射出光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涉及多个方面,下面将逐一进行详细阐述并分点列出。
1. PN结和电子空穴复合- 半导体激光器由n型和p型半导体材料组成,它们通过PN结相接。
这种结构形成了电子和空穴之间的吸引力,使它们在结区域中聚集。
- 当外加电源施加在PN结上时,形成电势梯度,导致电子从n型区域向p型区域移动,同时空穴从p型区域向n型区域移动。
这个过程叫做电子空穴复合。
2. 跃迁过程和能带结构- 半导体材料中的能带结构对激光器的工作有重要影响。
能带分为价带和导带,中间是禁带。
- 当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时,会释放出一定的能量。
该能量可以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形成激光。
3. 反射镜和激光腔- 半导体激光器使用反射镜在两侧形成一个封闭的光学腔。
这两个反射镜使得光线在腔内反复来回传播。
- 一端的反射镜透过一部分光线,形成激光的输出口;另一端的反射镜完全反射光线,起到增强光线的作用。
这种结构使得激光得以产生和放大。
4. 注入电流和激发载流子- 通过施加电流,能够激发载流子,促进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发光。
通常情况下,半导体激光器通过注入电流来实现激发。
- 注入电流可以通过直接通电或者通过外部器件(如激光二极管)提供。
5. 能量密度和共振条件- 半导体激光器需要满足一定的能量密度和共振条件才能产生激射。
能量密度必须高于阈值,使得大量的载流子能够起到放大光的作用。
- 共振条件要求光线在腔内来回传播时,相位与波长保持一致,以增强激光输出。
6. 温度控制和光谱特性- 半导体激光器对温度非常敏感,需要进行精确的温度控制,以维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 在不同的工作温度下,激光器的发光波长和频率会发生变化,对光谱特性有一定影响。
7. 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半导体激光器在通信、医疗、材料加工、光电子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 其发展趋势包括提高功率和效率、扩展工作波长范围、实现更小尺寸化等。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是一种使用半导体器件结构来产生激光辐射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和激光发射的机制。
当半导体材料中引入杂质或调制其物理结构时,就形成了PN
结构。
在PN结中,电子和空穴的浓度存在差异,因此会形成
顺势垄流与逆势骨流。
当外加正向电压时,电子从N区向P
区流动,空穴则相反。
在P区和N区的结界面上,相应的电
子将再结合,形成激子(exciton)。
当激子与周围的材料发生碰撞时,它们会衰减成低能态的激子或释放出光子,形成辐射。
在半导体激光器中,通过在PN结
两端引入反射镜(一面反射镜,一面半透明镜),使光子在
PN结中的来回反射,形成谐振腔(resonant cavity)。
在谐振
腔中,只有特定频率的光子才能在其中谐振。
当电流通过PN结时,激子在PN结中被激发并发射出光子。
这些光子在谐振腔内不断来回反射,激发更多的激子,并产生更多的光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光子数目呈指数增长,并最终形成了高度相干的激光辐射。
这种激射现象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和PN结的性质来实现。
总的来说,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流激发激子,通过谐振腔的多次反射放大,并利用反射镜使放大后的光子以激光形式输出。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半导体激光器成为了一种小型、高效、可靠的激光光源,广泛应用于通信、材料加工、医疗、光存储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der (a) open circuit, Thermal generation of
(b) forward electron hole
pairs in the depletion region results in a small reverse current.
受激发射速率 自发发射速率
B21 N2
A21N2
f
B21 f
A21
3-1-15
结论2:可能产生受激发射为主的光发射的另一条件是要有足够强
பைடு நூலகம்
的输入光场f
5.1.2 半导体中的光发射
1、pn结及电致发光
能带 费米能级及载流子分布的规律 掺杂 能带图及pn结的电流电压特性 载流子的复合与发光
V different scales)
D V I = Very Small r
nA
反向击穿电压V V-I曲线 Ebinaesragnydb(acn)dBrdeivaegrrsSgaeepmnabescireafasoctihcroaoanrn.gpdeintliajouynnesrc.ti(odn)
原子壳层结构:
材料基基态本:性在质没:有外由最加外激层发电子条决件定 下最外层电子处于原子的能量最低状态
激发态: 在外加激发条件下最外层电子处于原子的能量高能态
光子与物质(电子)的相互作用
5.1.1 光的吸收与发射
☆普朗克定律:电子在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是能量为 hf=E2-E1的光子被吸收和发射的过程
激发态
图3.1.1
基态
(a)、光的受激吸收
dN2 dt
W12 N1
3-1-1
W12 ---受激吸收几率【1/s】
W12 B12 f 3-1-2
B12 ---爱因斯坦受激吸收系数
f ---入射光波的能量密度【W/m3Hz】
普朗克公式:
f
8 hf
c3
3
1 f dnR nR df
☆ 基态及激发态的表述、 分布规律?
☆ 如何实现粒子数反转?
半导体?
☆ 导电特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 一种晶体
pn结能带图与单向导电特性
势垒高度
VD
kT e
ln(
Na N ni2
d
)
Eg / e
p
Ec np0
EFp Ev
p
Eo
n
M
pn0
n
SCL
(a) np0
Eo–E
(b)
eVo Ec EFn
exp( hf ) 1
kT
入射光波的能量密度
nR : 半导体材料的折射率,若色散为0,则:
f
8 hf
c3
3
1 exp( hf
) 1
kT
k : 普朗克常数
3-1-3
入射光波的波长
推导思路:利用光波在光学腔内稳定振荡的驻波条件--
每个波矢k(E)决定了光子的两个状态(TE、TM),求出
单位体积与单位波矢间隔的光子状态数,在乘上每个状态被
受激发射速率 自发发射速率
B21 f
A21
31013
普通光源热平衡下 发的光是自发发射
产生受激发射(激光)的基本条件
受激发射速率 受激吸收速率
B21N2 f B12 N1 f
N2 N1
3-1-14
结论1:热平衡时不可能产生受激发射为主的光发射,除非必须满足
N2 >> N1----粒子数反转
☆ 由原子系统与入射光信号决定 ☆ 与入射光同态---相干光
(d)、爱因斯坦关系
热平衡时上下能级处的原子数目一定---
单位时间因受激吸收而在E2能级增加的原子数=因受激发 射和自发发射而在E2能级减少的原子数
B12 f N1 A21N2 B21 f N2
求出
f
A21N2 B12 N1 B21N2
Ev
Ec
np
EFp Ev
p
Ec e(Vo–V)
eV
EFn
pn0
Ev
n pn
I V
正向偏置V 正向特性
Eo+E
(c)
I I exp(eV / k T) 1 反向偏置0
Ec
Ec
EFp Ev
B
e(Vo+Vr)
I
Ec
EFp
EFn
Ev
Eo+E
(d)
Thermal
I = Io[exp(eVe(/Vo+kVBrT) ) 1]
正向扩散电流 generation
Ec
EFn
反向特性 反向漏电p 流
Ev n
mA
p
VB
反向击穿
Shockley equation
Vr
Ev
n
Reverse I-V characteristics of a
pn junction (the positive and
V negative current axes have
第五章 半导体激光器原理
深圳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目录
5.1 半导体中的光发射 5.1.1 光的吸收与发射 5.1.2 半导体的光发射 5.2 半导体激光器原理与结构 5.3 半导体激光器的特性 5.4 光源与光纤的耦合
5.1 半导体中的光发射
原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正电的质子 和中子构成;电子带负电,质量为9.1091x10-28克
比较普朗克公式 得:
f
8 hf
c3
3
1 exp( hf
) 1
kT
B12 (g2 / g1)B21
两能级兼并度相同g1=g2,受激发射几率B21=受激吸收几率B12
B12 B21
3-1-12
自发发射几率A21比上受激发射几率B21为常数
(
A21 B21
)
8 hf
c3
3
3-1-13
书中例题3.1.1(p82),白炽灯发出光的成分
3-1-9
3-1-8
热平衡下在能级Ei处的原子数服从波尔兹曼分布
Ni
gi Ni0
exp(
Ei kT
)
N1
/
N2
( g1
/
g2 ) exp(
E1 E2 kT
)
g1
、g
为两能级的兼并度
2
f
A21 B21
1
g1B12 g2 B21
exp(
E2 kT
E1
)
1
hf E2 E1
---E2的自发发射寿命。意义?
☆上能级处的原子数目减少到初始值的1/e所需要的时间 ☆完全由原子系统决定 ☆与入射信号无关的随机发射非相干光
(c)、光的受激发射
dN2 dt
W21N2
3-1-6
W21 ---受激发射几率
W21 B21 f 3-1-7 B21 ---爱因斯坦受激发射系数
光子占据的几率(玻色-爱因斯坦分布)就可得到公式3-1-3
(b)、光的自发发射
dN2 dt
A21N2
3-1-4
A21 ---爱因斯坦自发发射系数【1/s】,
表示每个原子单位时间内从上能级
跃迁到下能级的自发发射几率
dN2 N2
A21dt
sp 1/ A21
N2 (t) N20 exp(A21t) N20 exp( t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