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武功县详细资料

合集下载

武功县情(1000字)

武功县情(1000字)

武功县情武功县位于关中“八百里秦川”腹地,全县总面积397.8平方公里,辖7镇1办4个社区,212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

东眺西安,西接杨凌,居秦川之膏腴,临渭水之滋润,自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置县至今,已有2360多年历史。

区位优势明显,西与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杨凌零距离接壤,地处国家关-天经济区和陕西“一线两带”核心地带,为关中西部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一方充满希望的热土。

交通四通八达,陇海铁路、连霍高速、西宝高铁、西宝中线、北线横贯东西,107省道、108国道穿插南北,东距西北最大的空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仅40分钟车程,处于大西安1小时经济圈。

历史底蕴深厚,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一代英君唐太宗李世民的诞生地、大汉忠臣苏武之故乡,数千年的历史文明,演绎着武功人民勤劳、质朴、开放、包容的博大情怀,让武功大地蕴含着无尽的商机。

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围绕建设“两富两美”新武功,提出了打造省级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新兴工业板块聚集区、统筹城乡发展样板区、特色文化传承体验区、全域生态园林先行区的奋斗目标,初步构建了武功特色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以省级示范园为依托,形成了以猕猴桃、设施农业、苗木花卉、优质粮食良种、手工布艺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新型工业,以省级工业园区为平台,打造了食品医药、钢构建材、彩印纸包、装备制造四大工业支柱;商贸流通,以陕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县为载体,构建了关中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地。

当前,武功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迈入提速发展、加速跨越的新阶段。

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2.45亿元,是2010年的2.03倍,年均增长12.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966元,是2010年的2.05倍,年均增长12.2%。

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529亿元,是2010年的2.45倍,年均增长19.7%。

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134.24亿元,是2010年的3.32倍,年均增长25.5%。

武功有什么旅游景点

武功有什么旅游景点

武功有什么旅游景点
武功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县之一,拥有众多旅游景点,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景点:
1. 武功山:位于武功县城西北12公里处,是全国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

山上有众多古迹和文化景点,如正觉寺、薛城石刻、岚公墓等。

2. 草堂古镇:位于武功山脚下,是一个汉代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古镇内的街巷、建筑、民俗文化等都保留着古代风貌。

3. 武功马嵬驿:马嵬驿是明代皇帝在出征西川途中驻扎的地方,也是唐高宗与武则天发生政变的地点。

现在已经修复成为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参观关于历史故事的展览和文物。

4. 临渭故道:古称临潼故道,是丝绸之路主要支线之一,位于武功县境内。

沿途可以欣赏到古老的驿道和历史文化遗迹。

5. 秦王宫遗址:位于武功县城南部,是秦始皇东巡途中驻扎和建设宫殿的地方。

虽然现在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但是可以想象当年的气势宏伟。

6. 崖山寺:位于武功县城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寺庙建在崖壁上,景色秀丽,是众多游客前往的旅游胜地。

7. 秦冢:位于武功县境内的黄土高原上,是秦朝时期的兵马俑
埋葬地。

虽然规模不如兵马俑坑,但也有一些出土的文物供游客参观。

这些旅游景点都融合了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给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咸阳市武功县名胜古迹

咸阳市武功县名胜古迹
精选ppt课件
武功城隍庙
12
仅从建筑学方面讲,它体现 了古人的美学 理念,对采光 通风的追求,对地震的防御 对梁柱负载的计算,以及对 保温、消暑、防潮、排水等 生态环境的再创造,为我们 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其 本身就是一座建筑学上的实 验室。凡到此游览的客人, 无不赞叹古人的鬼斧神工 。 现《武功名人胜迹展》陈列 其中。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 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 单位”。
精选ppt课件
武功报本寺塔
6
每层上檐呈叠梁式,柱额上置砖 雕转角,衬间排列斗拱。每层设 三门,圆形券式洞门,真假相间, 变化有序,塔身中空,施旋木梯 可登临远眺。塔势雄伟,高耸云 空。每逢春季,总会飞来一群胡 燕嬉戏于塔顶周围,视为奇观, 人称“胡燕朝塔”。明嘉靖34年 12月20日(1556年1月23日), 华县发生大地震波及本县,报本 寺塔被震裂缝宽一尺有余、长数 尺,后复原如初,人皆愕然,不 知共由。1981年被列为省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次年春主体落成。教稼台重立于旧
址,形体依旧,仍呈覆斗形,高12
米,周长24米,台周围确定了保护
范围,占有面积2500余平方米。遂
立标识,设门楣,建起砖围墙,
198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精选ppt课件
武功报本寺塔
5
位于今武功镇武塔村,塔在寺内。 据《长安志》记载,报本寺建于 唐文宗大和元年(827),据发 现塔下地宫所藏文物考证,报本 寺塔建于宋仁宗宝元二年 (1039)六月以前。报本寺是 以唐高祖李渊故宅改建而来,由 释家住持、掌管。寺内建浮屠 (即寺塔),因寺名“报本”, 故取名“报本寺塔”。报本寺塔 为楼阁式砖塔,七级八面,面阔 4.7米,基地面积50余平方米, 高39.66米,第一层高十余米, 往上各层的阔面与高度逐级递减。

武功镇

武功镇

关中历史文化村镇研究·武功镇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是武功县老县城,在1961年县城搬迁到普集后,形成现在的武功镇。

武功镇为关中名镇,历史悠久,文物荟萃,曾孕育了许多华夏民族的英模。

古代有炎黄子孙的圣母姜塬和农业始祖后稷;汉代有名垂青史的苏武;唐代有一代明君李世民;宋代有龙图阁大学士游师雄;明代有全国闻名的状元康海等。

在这古老而悠久的土地上,满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武功镇,为了我们不再为了无知而迷茫,这孕育了华夏民族灿烂文化和不朽文明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研究开发一番。

一、行政区划沿革1.自然地理概况武功镇地处县境西北部,在渭水的支流漆水、湋水之间,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交通便利,西宝公路贯穿东西,武杨—武临公路纵贯南北,东依戴家乡,南隔后河与杨凌区相望,西临宝鸡市扶风县,是咸阳市西大门,北临苏坊镇和游凤镇。

武功镇距县城16公里,总面积46.7平方公里,人口约46000人,辖28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城区面积3.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学前街西端。

农业人口约35700人,该镇耕地面积约44000亩。

共有34个驻镇单位,28所中、小学,2所医院。

2.历史沿革武功镇有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早在先周时,农业始祖后稷——弃“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成功的推动了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过度,创造了先古时期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可以说我国农业文明史由此发端。

北周建德三年(574),县治所由邰城迁至中亭川(今武功镇),并始以土筑城,西靠稷山,东临漆水。

随后各朝代不增修,重修县城,元末张良弼、李思齐增筑,又循原列十二城以守。

明洪武九年()都督耿忠奉诏屯戍增筑之,“周围三里二百二十步。

池深八尺,东一门,曰观澜;南二门,东曰集贤,西曰望月;北二门,东曰迎山,西曰来凤”①。

经过岁月的蚕食“岁久倾圮,楼堞不备”②,康熙二十五年(1686)徐奇桂修筑,并建各门砖楼。

嘉庆年间(1796—1820)知县张树勋在进行整修时,为缅怀先哲先贤的丰功伟绩和歌颂县城的胜迹美景,重修榜颜五门,专门为城门刻题门额:东门外额“思文古治”、内“麟阁勋名”;南集贤门外额“绿野春云”、内“龙图经济”;望月门外额“庸原秋室”、内“许国文章”;北来凤门外额“凤岗晚翠”、内额“虎观淹该”;迎仙门外额“二水朝霞”、内题“璇玑锦绣”。

武功县属于哪个市

武功县属于哪个市

武功县属于哪个市武功县属于哪个市?武功县位于中国陕西省咸阳市北部,它是陕西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

那么,武功县具体属于哪个市呢?答案就是咸阳市。

咸阳市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

咸阳市下辖10个县级行政区,其中之一就是武功县。

作为咸阳市的下辖县,武功县在地理、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与咸阳市紧密相连。

武功县地处咸阳市北部,距离咸阳市区约60公里,行政隶属于咸阳市。

武功县总面积为1,257平方公里,人口约为62万人。

该县境内地势多为丘陵和山区,属渭河中上游丘陵山地带。

境内交通便利,有咸阳至宝鸡的铁路和国道312公路贯穿而过,方便了武功县与周边城市的联系。

武功县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国之一。

早在春秋时期,武功就是秦国的核心地区。

而秦朝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秦始皇就是秦朝的皇帝。

武功县所在的地区是秦国的发源地和鼻祖地,也是秦始皇为了收复四夷、统一天下所发动的兵马俑制作和修建工作的核心地带。

因此,武功县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文化遗产众多的地区。

武功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其中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主要的农业产业。

例如,武功县的黄花菜种植业、茶叶种植业和果树种植业都非常发达。

此外,武功县也以其养殖业著称,特别是以糖葫芦养殖业闻名全国。

除了农业,武功县还发展了一定的工业和服务业。

例如,县内有一些工业园区和旅游景区,为当地的经济和就业增加了不少动力。

武功县作为咸阳市的下辖县,享受着咸阳市政府的直接管理与支持。

在咸阳市的领导下,武功县得以积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升文化建设等方面。

随着咸阳市整体的发展,武功县也会不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总结起来,武功县属于中国陕西省咸阳市。

作为咸阳市的下辖县,武功县在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方面都紧密依附于咸阳市。

同时,武功县也因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不断发展的经济而备受关注。

武功县规划设计方案模板

武功县规划设计方案模板

武功县xx生产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参考范文(下载可编辑)报告说明—武功县,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腹地,东接兴平市,南临渭水与西安市周至县相望,西靠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宝鸡市扶风县,北和乾县接壤,总面积397.8平方千米。

武功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国语·晋语》言:“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炎帝以姜水成,黄帝以姬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姬水就是今武功境内的漆水河。

后稷在今武功镇郑家坡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邦国“有邰国”,成为周民族的先祖。

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建西周,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亲属和功臣,让其建立诸侯国,并封山、封水、封神。

感泰伯禅让之恩,随将秦岭主峰最高峰命名为“太白(泰伯)”山;纪念其文治武功,将太白山次峰命名为“武功山”,将石头河命名为“武功水”。

自周代以来,历朝历代将武功归属于长安都城的京畿之地。

2019年,武功县下辖1个街道、7个镇,常住总人口为41.48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9.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0.67亿元,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18:45.21:39.61,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808元。

牛皮箱板纸又称牛皮卡纸或面挂纸板。

有棕色牛皮纸箱板纸,浅色牛皮纸箱板纸之分。

它比一般箱纸板更为坚韧、挺实,有极高的抗压强度、耐戳穿强度与耐折度,具有防潮性能好、外观质量好等特点,主要用于制造外贸包装纸箱及国内高档商品包装纸箱。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15529.8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126.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1.64%;流动资金4403.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8.36%。

达产年营业收入36687.00万元,总成本费用28939.75万元,税金及附加297.25万元,利润总额7747.25万元,利税总额9113.09万元,税后净利润5810.4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302.6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9.89%,投资利税率58.68%,投资回报率37.41%,全部投资回收期4.17年,提供就业职位602个。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武功镇地处武功县西北部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武功镇地处武功县西北部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武功镇地处武功县西北部,南隔湋河与杨凌示范区相望,西临宝鸡市扶风县,古丝绸之路穿镇而过.面积46.7km2,人口45921人,境内有回、满、白、壮、蒙、侗、傣、土等11个少数民族,辖2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8所中小学,34个驻镇单位。

主城区面积3.6km2人口15698人,农业人口11643人。

武功镇作为武功县治从南北朝武帝建德三年(公元621年),“宇文造周,易治中亭”以来,已有近一千四百年历史。

武功原为古有邰国,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关中平原西部,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农业祖师弃在这块热土上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成功推动了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过渡,创造了先古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和杨凌农业的辉煌。

自古以来,“武功八景“名满三秦大地,是许多武功人引以为耀的。

其实,通过调查发现,武功有十二景:宝意烟霞、凤岗积雪、姜嫄古墓、后稷教稼、苏武节碑、上阁钟声、东桥花柳、万笏来朝、二水投峡、喀山晚照、状元浒灯、胡燕朝塔。

这十二景仅位于武功旧城(即今武功镇)周围远不过五里范围内,仿佛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城周围,成为历代文人骚客吟诵的对象。

然而今天我们所探寻的对象不在这八景或者十二景上,我要探讨的是武功镇“金龟戏水”九街十八巷逸闻轶事。

尽管许多人都知道有九街十八巷一说,但是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认为只有九街双什八巷。

其实,真的有十八巷,我走访了整个老城区的大街小巷,关于这九街十八巷的记忆似乎仅存在于八十岁以上老人的脑海里,而且是残缺不全的,始终未能凑齐。

九街已有共识,西街宣化街(粮食街)大北街学前街上南街下南街(三槐街)小北街东街(碾盘街)后街。

经老人建议,我去了“天下城隍戴相帽,武功城隍佩皇冠”的武功城隍庙里,才翻开了那一段尘封的往事。

它们分别是东顺城巷(庙东巷)、南顺城巷、北顺城巷、当铺巷、三鉴巷、蒋家巷、月菊巷(乐伎巷)、西寺巷、马道巷、韩家巷、草场巷、铁楼巷、仁义巷、北仓巷、东厅巷(孙家巷)、文昌巷、分水巷、道宗巷(迎宾巷上阁巷宝意巷)。

武功县历史人文

武功县历史人文

武功县历史人文热烈祝贺武功建县2360周年周显王十九年(前350年),秦孝公在商鞅变法成功后,推行行政体制改革,实行郡县制,设立武功县。

武功县发展至今足有2360年。

一、武功历史沿革图强中国,商鞅变法。

历史上最早的县是邽县和冀县,据《史记秦本纪》载:“秦武公十年(前687年),伐上邽、冀戎,初县之。

”这是历史上关于县的最早记载。

县的本意就是垂悬,郡的字面也是君地。

诸侯国君直接管辖(采邑)的地域曰“县”或“郡”。

郡县制相对封建,更有利于政权集中,更有利于国家统一。

秦孝公就是抓住了历史机会,推行变法,实现县制,为国家统一奠定坚实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基础。

秦孝公深知欲图强中国,人才是关键,于是布施恩惠,招纳鲜食,张榜招贤,曰:“宾客髃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孝公求得卫鞅,推行“霸道”之术,采取“什伍连坐,男子分异,军功受爵,耕织复身,尊卑分级”等一系列新举措,很快使秦国军强民富。

孝公设县山水得名。

商鞅变法成功后,秦孝公大力推行郡县改革。

据《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十二年(前350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

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其中有武功县、邰县、美阳县。

据《太平寰宇》云:武功古城,在今眉县东四十里,渭水之南。

结合考古发掘,秦武功治所位于今天的眉县芽槐镇。

《汉书地理志》载:武功有太壹山,古文以为终南。

有垂山,古文以为敦物。

皆在县东。

斜水出衙领山北,至眉入渭。

褒水亦出衙领,至南郑入沔。

秦汉武功辖境相当于今眉县、岐山、周至和太白北部。

邰县辖境相当于今天杨凌,武功和扶风南部。

美阳县辖境相当于今天乾县东部、扶风和武功北部等。

武功县因南有武功山(今太白山)、西有武功水(今石头河)而得名,是历史最悠久的古县之一。

郡县反复,历史辉煌。

汉元始五年十二月,武功县为安汉公王莽采邑,名曰汉光邑。

新天凤二年改为新光县。

汉永平八年(63年),复武功县,邰县并之,治所迁邰亭(今扶风县揉谷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咸阳市武功县详细资料咸阳有秦都区、渭城区、武功县、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等3个区10个县,兴平市1个县级市武功县辖8个镇、4个乡:普集镇、苏坊镇、武功镇、游风镇、贞元镇、长宁镇、小村镇、大庄镇、代家乡、河道乡、南仁乡、普集街乡。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东迄兴平,西邻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相望。

全县总面积397.8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5 万亩,人均 1.1 亩,是陕西省人均土地面积较少、人口密度较高的县区之一。

境内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满、白、壮、蒙古、侗、傣、朝鲜、土家、锡伯、土族等11个少数民族。

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西宝公路中线、北线和107 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城区东距古城西安70 公里,咸阳国际机场50 公里,西距工业重镇宝鸡80 公里,地势平坦开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东迄兴平,西邻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相望。

全县共有8镇4 乡,262 个自治村,6 个社区居委会,4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5.3 万人。

全县总面积397.8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5 万亩,人均 1.1 亩,是陕西省人均土地面积较少、人口密度较高的县区之一。

武功建县始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王莽新朝天凤二年(15),改为新光县。

东汉初,废入眉县。

永平八年(65),复置武功县。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武功郡。

建德三年(574),废郡设县。

五代后晋时,置武功郡,后周改郡为县。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改县名为武亭。

元代复名武功县。

1958年12月,武功县并入兴平县。

1961年9月武功县制恢复。

1983年10月,本县由宝鸡市改属咸阳市。

武功县武功县属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2.9℃度,极端最高温度42℃,最低温度-9.4℃。

全年无霜期221天,年均降水量552.6—663.9毫米。

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从北向南呈阶梯跌落,分为一、二、三道塬,由山前洪积扇前缘地带和黄土台原、河漫滩及河谷冲积阶地三种类型构成。

耕地中川、塬平地占97%。

境内有三条河流,均属渭河水系,水资源可利用量26553.8万立方米,已开发量17169.8万立方米,地下水年均可利用量1.5988亿立方米,已开发量9924万立方米。

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于武功,是中国农业发祥地之一。

自古就有“关中米粮仓”之称,全县水浇地37.22万亩,占耕地的90.7%,人均0.9亩。

近年来,我县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力度,争取省、市补助资金,先后实施了25个市、县级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净增加耕地4074.91亩。

农作物58种,果树10种,林木68种,2002年粮食总产18.6万吨,农业总产值3.77亿元。

曾先后荣获小麦单产全国先进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大蒜、辣椒、玉米皮编织也很驰名。

工业主要以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纺织、造纸、医药、锅炉、服装等为主,全县共有各类企业1600多户。

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西宝北线与中线横贯东西,普乾公路沟通南北。

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沙石路,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交织成网,四通八达。

通信邮电延伸到乡村,形成以明线短波为主的部分电缆、微波组成的通讯网。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

建国后,经过40年的努力,逐步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保健组织。

到1990年,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8个,医务人员876人,与1949年相比,机构增加了28倍,人员增加了125倍,病床由1952年的10余张增加到752张。

有副主任医师11人,主治医师92人,乡医及卫生员646人,村卫生室350个。

武功县武功县名胜古迹较多,有丰富的文物宝藏。

1988年全县有各类文物点150处,其中古遗址47处,古墓葬5处,古建筑10余处,石刻碑碣50多个。

报本寺塔、城隍庙、苏武墓等10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

到1990年底,全县出土文物共1780余件,珍贵文物有商代的乳丁纹簋、蝉鼎和玉钅戊,西周的驹父盨盖、戈祖已尊,战国的信安尹,北宋的金棺银椁,唐代的金碗、鎏金鱼纹银耳杯。

近年来,武功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生机勃勃。

1997 年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和“全国农村物价管理”先进县称号,1999 年通过省、市“普及实验县”评估验收,并获得全省“社会治安模范县”称号;2000 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服务先进县;2003 年12 月再获全国“双拥” 工作“二连冠”和全省“四连冠”。

如今,勤劳智慧的武功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抓住两大机遇,依托区位优势,实施东扩西连,推进一体两翼,加速四化进程,构建经济强县”的方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到2004 年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6.15 亿元,同比增长13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08.4 万元,同口径增长10.3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58 元,较上年净增160 元;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 3.88 ‰,全县经济发展,政治安全,社会稳定。

在人类迈入21 世纪的辉煌时刻,后稷教稼圣地将会变得更加富饶,更加壮丽!行政区划武功县武功县辖8个镇、4个乡:普集镇、苏坊镇、武功镇、游风镇、贞元镇、长宁镇、小村镇、大庄镇、代家乡、河道乡、南仁乡、普集街乡。

普集镇辖:长青路、后稷东路2个居委会;文汇路、人民路2个社区居委会;李大、田桂、屈家、营上、闫家、谭碎堡、东高寨、显北、张家堡、营西、良马、南显、史老、令新、谭北街、史新、董家、朱家、半个城、北显、义南、义老、义李、西高寨、营南、三联、付家堡、老南街、新立、洪寨30个村委会。

苏坊镇辖:田庄、铁陈、代家、任曲、凹里、尉村、凤北、凤南、苏西、苏东、尧庄、岗上、周营、金龙、金塬、瓦腰、佑所、李家、樊村19个村委会。

武功镇辖:武功镇社区居委会;武塔、积山、徐杨、龙门、坡底、二水、羊圈、桥东、尚坡、郑坡、北庙、紫凤、羊尾、绿野、华山、上营、新寨、凉马、古凤、何堡、洛阳、松林、新庄、聂村、熊黄、张罗26个村委会。

游风镇辖:游风、尚台、李堡、董堡、高庙、岸底、黄家河、三合、渠子、淳沱、张尧、焦阳、桂营、石家山、付家堡、新村、腰子17个村委会。

贞元镇辖:西川、东川、中川、桃宋、桃北、法牛东村、法牛西村、铺邑、望人腰、北可、马家、宋家、北庄、杈刘、桃大、余村、西伊店、南可、丁刘、颜西庄、马凤台21个村委会。

长宁镇辖:镇东、镇南、镇北、镇西、田大、新城、金城、张家、田段、焦布、上焦、岗子、候家、焦胡、孔尹、葛家、寨阳、东坡、焦赵、寺照、崔家、田刘、寨大、皂陈、孔雀25个村委会。

武功县小村镇辖:小村镇社区居委会;薛村、小村、仁康、仁成、谷米寺、东尼安、西尼安、罗古、下雷安、上王家、祝家尧、西崆峒、大崆峒、仄楞堡、薛固街、杜家堡、寺背后、韩家坎、金铁寨、水渠、照官、陈李22个村委会。

大庄镇辖:贺家、曹家、大东、大西、北韩、张堡、圪捞、许家、布王、北立节、南立节、坚强、方寨、乔寨、北店、南店、段家湾、王尧、张寨、徐家凹、文家湾、上高王、枣林、金牛、孟王、观音堂、高村27个村委会。

代家乡辖:李家、贾晁、北晁、袁家、佘家、代家、小王、南庄、仁义、许家、南留、范庄、景庄、邵寨、韩坡、大寨、麻西、牛寨、郭庄19个村委会。

河道乡辖:皇新、河大、长兴、西坡、咬马、田井、皇西、后张、三马、东马、西堡、北堡、庄子、八王、河东、吴家、青口、西马南18个村委会。

南仁乡辖:远西、倪家、仁北、仁南、凹里、下西、下东、上寨、熊家、北坡、辛家、董村、肖马、曹店、何家、弓家、上显、西何、东何、兴城、赵宣、靳家塬22个村委会。

普集街乡辖:普中、普东、普西、南寨、梅花、何家、郑村、黄家、柳林、高王、永新、永丰、上永台、香尧、香西、下永台16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武功建县始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

王莽新朝天凤二年(公元15年),改为新光县。

东汉初,废入眉县。

永平八年(65年),复置武功县。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武功郡。

建德三年(574年),废郡设县。

五代后晋时,置武功郡,后周改郡为县。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县名为武亭。

元代复名武功县。

1949年5月19日武功解放,废保、甲制,设区公署、乡人民政府。

全县划分为城关、杨陵、大庄、普集、薛固、长宁、贞元、魏公、三厂等9区,76 乡。

9月将渭河三厂区(共5乡)划归盩厔县。

1951年5月,将杨陵区湋河以北的上营、新寨两个乡,大庄区的南、北庙底、毛家嘴、赵家崖、王家窖5个村和贞元区的麻西寨两堡划归城关区。

武功县1952年6月,将原71乡缩编为64 乡。

1955年8月,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改称“乡人民委员会”。

将第八区(魏公)的贾晁乡划归第一区(城关)。

1956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设城关、杨陵、普集三镇;上营、杜寨、李台、大庄、张寨、南仁、普集、薛固、北营、长宁、河道、戴家、贞元、蔚村、周村、牛台等16乡合并为7乡。

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将7个乡改为7个人民公社,上游(城关)、红旗(杨陵)、跃进(普集)、卫星(薛固)、东风(长宁)、火箭(贞元)、中苏(苏坊)。

同年11月,又将7个人民公社改设为武功、杨陵、普集、长宁、贞元5个人民公社,辖27个管理区。

原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

1961年8月1日,武功县建制恢复,将原5个人民公社划分为14个人民公社,辖244个生产大队。

1964年,将扶风县五泉公社的官村、周家村划归武功县杨陵公社。

1965年4月设杨陵、普集、小村三个镇。

1984年5月,撤销公社、大队建制,全县设三镇12乡,辖365个村民委员会(511个自然村),4个居民委员会。

并改车站公社为北营乡;武功公社为武功镇;原车站公社的田家、桂家、东李家大、小堡和屈家划归普集镇;原薛固公社的仁村、成家、小村和薛村归小村镇。

2001年11月,全县8镇7乡合并为8镇4乡,撤消原观音堂、薛固、北营三乡,分别并入大庄、小村、普集三镇。

自然资源武功县地形由山前洪积扇前缘地带和黄土台原、河漫滩及河谷冲积阶地三种类型构成。

耕地中川、塬平地占9武功县7%,士娄土和黄土等优质土壤占94.3%,全县土地总面积589252.1亩,其中耕地面积434741.1亩,水浇地面积395784.5亩,占耕地面积的91.02%。

境内有三条河流,均属渭河水系。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6553.8万立方米,已开发利用量为17169.8万立方米。

干旱年亩均灌水253立方米,总计1.27亿立方米,加上工业用水共计1.34亿立方米,已开采1.6亿多立方米,总水量收、支平衡有余。

地下水年均可利用量1.5988亿立方米,已开发利用量为9924万立方米,占可开采量的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