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外径常用计算公式
常用YJV电缆直径和面积

电缆直径与面积
电线电缆截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首先我们要知道电线电缆导体的半径
电线电缆平方数(即平方毫米)=圆周率(3.14)×电线电缆导体半径(毫米)的平方
如果知道电线电缆的平方,计算线直径也是这样来算,如下:
4方电线的线直径是:4÷ 3.14 = 1.27,再开方得出1.13毫米,因此4方线的线直径是:4×1.13毫米=4.52毫米。
知道电线的直径,计算电线的平方也用求圆形面积的公式来计算:电线的平方=圆周率(3.14)×线直径的平方/4
电线电缆大小也用平方标称,多股线就是每根导线截面积之和。
电线电缆截面积的计算公式:
0.7854 ×电线半径(毫米)的平方×股数
如32股(每股电线半径0.15毫米)0.6平方的线:0.7854 ×(0.15 × 0.15)×32 = 0.6平方。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公式与示例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公式与示例电线电缆是料重工轻的产品,其材料用量对成本有很大影响。
依据电线电缆结构进行材料定额(净重)计算,是工艺控制和成本控制的要求,也是电线电缆报价的基础。
电线电缆的定额计算,在王春江编著的《电线电缆手册(第1册)》中的“电线电缆的结构计算”一章中已作了阐述,由于缺乏相关参数和推导,很多读者在理解和应用中感到困难。
本文试图对电线电缆定额计算进行归纳整理、举例说明和详细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本篇先整理出材料定额计算的常用公式并举例计算,后面各篇再针对其中问题逐一剖析。
1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常用公式 1.1 圆形导体单位长度重量24n m W d n K N K πρη=******* ①式中: W ——导体单位长度重量,kg/km ;d ——单线直径,mm ;n ——单线根数;ρ——导体密度,g/cm 3;n K ——导体单线平均绞入系数;N ——绝缘线芯根数;m K ——绝缘线芯绞入系数;η——紧压系数。
1.2 圆形护层(包括绝缘、护套、屏蔽层等)单位长度重量 1.2.1 实体护层0*()****m W D t t N K πρ=+ ②1.2.2 绕包护层0)**1*(nt nt kW D ρπ+±= ③1.2.3 编织护层20**(2)***2W d D d p πλρ=+ ④②~④式中:W ——护层单位长度重量,kg/km ;0D ——护层前外径,mm ;t ——护层厚度,mm ;ρ——护层密度,g/cm 3;N ——护层线芯根数;m K ——护层线芯绞入系数;n ——绕包层数;k ——重叠率或间隙率;d ——编织丝直径,mm ;p ——编织层单向覆盖率;λ——编织交叉系数。
1.3 圆形成缆填充料单位长度重量22***)***44(f c m D N D K W ππρτ-= ⑤式中: W ——填充料单位长度重量,kg/km ;fD ——成缆外径,mm ;c D ——绝缘线芯外径,mm ;N ——绝缘线芯根数;ρ——填充料密度,g/cm 3;τ——填充系数;m K ——绝缘线芯绞入系数。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2010年11月29日08:37 生意社生意社11月29日讯1、导体的截面1)单根导体S = πd2/4 (mm2)2)正规绞合导体S = (πd2/4)* n * k1其中d——导体外径(mm)n——绞线根数k1——绞入系数π——圆周率,2、导体的重量W = S * ρ* L其中W——导体重量(kg)ρ——材料密度,铜,铝L——导体的长度(km)3、绝缘外径D = d + 2*t (mm)其中D——绝缘外径 (mm)d——导体外径 (mm)t——绝缘厚度 (mm)4、绝缘层截面积S1 = (D2–d2)*π/4或S1= π*(d+t)* t5、绝缘层的重量W1 = S1* ρ* L其中W1——重量(kg)ρ——材料密度,PVC为~,XLPE为L——线芯的长度(km)护套的外径、截面积、重量与绝缘层计算方法相同。
截~ = (D2 -D2k1——6、绞合外径以下介绍的是正规绞合结构的绞合外径计算方法:正规绞合一般外层的根数比内层多6根。
1+6的结构:D0 = 3 * d2+8的结构:D0 = 4 * d3+9的结构:D0 = * d4+10的结构:D0 = * d5+11的结构:D0 = * d如果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则D = D0 + 2 * n * d其中n——绞合层数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Teflon(FEP);;;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电线重量计算公式及每百米电线标准重量一览;如何计算电线平方数2009-07-09 10:14电线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导体重量=导体比重×截面积(其中铜导体比重为8.9g/cm3,铝为2.7g/cm3,截面积一般取标称截面如、、4、6.....等绝缘层重量=×(挤包前外径绝缘厚度)×绝缘厚度×绝缘料比重(其中PVC绝缘料比重为1.5g/cm3 PE绝缘料比重为0.932g/cm3 )以上公式算出的重量单位均为:千克/千米二、什么是电线平方数如何计算电缆平方数?几平方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的一个标称值,几平方是用户根据电线电缆的负荷来选择电线电缆。
成缆近似外径

4.电缆的成缆外径d:圆形绝缘线芯外径h:扇高或瓦高D:成缆外径4.1、两等截面圆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2d4.2、三等截面圆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2.154d4.3、四等截面圆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2.414d4.4、五等截面圆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2.7d4.5、3+1(主线为扇形),其成缆外径近似公式D=2.31h4.6、4芯(为扇形),其成缆外径近似公式D=2.2h4.7、3芯(为扇形),其成缆外径近似公式D=2.11h4.8、3+2、4+1(主线为瓦形),其成缆外径近似公式D=2h+d(园形线芯外径)电线电缆价格调整计算公式(110kV):1、1×240mm2:A=A0[0.60+0.40(M1/M0±0.05)]2、1×300mm2:A=A0[0.59+0.41(M1/M0±0.05)]3、1×400mm2:A=A0[0.55+0.45(M1/M0±0.05)]4、1×500mm2:A=A0[0.52+0.48(M1/M0±0.05)]5、1×630mm2:A=A0[0.50+0.50(M1/M0±0.05)]6、1×800mm2:A=A0[0.47+0.53(M1/M0±0.05)]7、1×1000mm2:A=A0[0.47+0.53(M1/M0±0.05)]8、1×1200mm2:A=A0[0.45+0.55(M1/M0±0.05)]9、1×1600mm2:A=A0[0.42+0.58(M1/M0±0.05)]说明:1、在进行计算时,当0.95≤M1/M0≤1.05时,即原材料界各涨跌在5%内(含5%),则M1/M0±0.05=1。
即不进行调整;2、在进行计算时,M1/M0>1.05时,公式中“±”取“-”,当M1/M0<0.95时,公式中“±”取“+”3、式中A0为铜价为72元/kg时的电缆价格,A为调整后铜的价格,M0铜价标称值,即M0=72元/kg,M1为铜材价格涨(跌)后的价格。
电线电缆结构尺寸计算公式

GB/T12706-2008电缆假定直径的计算公式1、导体假定直径d L不考虑形状和紧压程度如何,每一标称截面积导体的假定直径(d L)由下表C*无半导电屏蔽的电缆线芯:D C= d L+2t i*有半导电屏蔽的电缆线芯:D C=d L+2t i+3.0ti-绝缘的标称厚度mm3、成缆线芯假定直径D f*所有导体标称截面积相同的电缆D f=K*D C K-成缆系数K(见下表1)*有一根小截面的四芯电缆D f=2.42(3D C1+ D C2)/4*有一根小截面的五芯电缆D f=2.7(4D C1+ D C2)/5*有二根小截面的五芯电缆D f=2.7(3D C1+ D C2+ D C3)/5其中:DC1-包括金属屏蔽层的每相绝缘线芯的假定直径mmDC2、DC3-包括绝缘层的每相小截面绝缘线芯的假定直径mm注:带*号的为绝缘线芯在同层成缆。
4、内衬层的假定直径D BD B= D f +2t B其中:电缆芯的假定直径D f为40mm及以下者,tB=0.4mm;电缆芯的假定直径D f为40mm以上者,tB=0.6mm;tB的假定直径应用于:a)多芯电缆:---无论有无内衬层,---无论内衬层为挤包还是绕包。
b)单芯电缆:---无论有挤包还是绕包的内衬层。
5、同心导体和金属屏蔽M=n t×t t×ωt(mm2)其中:n t-金属带根数t t-单根金属带的标称厚度mm;ωt-单根金属带的标称宽度mm;当屏蔽总厚度小于0.15mm时,直径增加值为零。
* 一层金属带重叠绕包或两层金属带搭盖绕包,屏蔽总厚度为金属带厚度的两倍。
*金属带纵包屏蔽:如果搭盖率小于30%,屏蔽总厚度为金属带的厚度。
如果搭盖率达到或超过30%,屏蔽总厚度为金属带厚度的两倍。
**金属屏蔽丝的截面积(包括一反向扎带)M={(n W×d W2×∏)/4}+n h×t h×Wh(mm2)其中:n W-金属丝根数d W -单根金属丝的标称直径mm;n h–反向扎带根数;t h –厚度大于0.3mm的反向扎带的厚度mm;Wh -反向扎带的宽度mm;6、铅套的假定直径D p bD p b=D g+2t pb其中:D g-铅套前的假定直径mm;t pb-铅套的标称厚度mm;*所有单芯电缆或缆芯:t pb=0.03D g+0.8*所有扇形导体电缆:t pb=0.03D g+0.6*其它电缆:t pb=0.03D g+0.7所有情况下,最小标称厚度应为0.2mm。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在电力工程和电气领域中,电线电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正确地设计和安装电线电缆系统,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电线电缆计算公式,包括计算额定电流、线电阻、电缆电容等。
1. 计算额定电流额定电流是指电线电缆可以连续承载的最大电流值。
计算额定电流的公式如下:I = P / (V * cosφ)其中,I为额定电流(单位:安培A),P为功率(单位:瓦特W),V为工作电压(单位:伏特V),cosφ为功率因数。
举个例子,假设某电线电缆的功率为500W,工作电压为220V,功率因数为0.9,则通过该电线电缆的额定电流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I = 500 / (220 * 0.9) = 2.56 A因此,该电线电缆的额定电流为2.56安培。
2. 计算线电阻线电阻是指电线电缆内部导体的电阻。
计算线电阻的公式如下:R = ρ * (L / A)其中,R为线电阻(单位:欧姆Ω),ρ为电阻率(单位:欧姆·米Ω·m),L为电线电缆长度(单位:米m),A为导体截面积(单位:平方米m^2)。
例如,假设某电线电缆的电阻率为0.0175Ω·m,长度为100米,导体截面积为2.5mm^2,则该电线电缆的线电阻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R = 0.0175 * (100 / (2.5 * 10^-6)) =7 Ω因此,该电线电缆的线电阻为7欧姆。
3. 计算电缆电容电缆电容是指电缆两个导体之间的电容。
计算电缆电容的公式如下:C = (2πε * L) / ln(D/d)其中,C为电缆电容(单位:法拉F),ε为介电常数(单位:法拉/米F/m),L为电缆长度(单位:米m),D为导体外径(单位:米m),d为导体间距(单位:米m)。
例如,假设某电缆的介电常数为8.85 * 10^-12F/m,长度为50米,导体外径为0.01米,导体间距为0.005米,则该电缆的电缆电容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C = (2π * 8.85 * 10^-12 * 50) /ln(0.01 / 0.005) = 3.54 * 10^-9 F因此,该电缆的电缆电容为3.54纳法拉。
电线电缆的计算公式、平方、重量

铜的重量习惯上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X8.89=kg/km如120 平方毫米计算:120X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cT2 X 0.7854 G XN XK1 XK2 XQ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 =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A2 - d A2) X0.7854 )G XC XK2。
=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6=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S2 -。
人2 )成7854 GD1 =完成外径D=±过程外径6=绝缘比重6、编织用量:(Kg/Km)= dA2 0C7854 X T X N X G / cos 00 = atan( 2 x 3.1416 x ( D + d 贸兹)/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 W-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XQ.035+1 (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 1.4mm,3. 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X90%-0.14. 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X85%-0.15. 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X80%-0.26. 钢丝铠装:根数={ n欢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X入)重量=兀钢丝直径2X p X根数X 入7. 绝缘及护套的重量=兀 ><前外径+厚度)辱度X LX p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一、一般铜导线载流量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根据所允许的线芯最高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来确定的。
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
〈关键点〉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计算公式⼤全⼀、电线电缆材料⽤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换算的计算⽅法:截⾯积*=kg/km如120平⽅毫⽶计算:120*=km1、导体⽤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重 N=条数 K1=铜线绞⼊率 K2=芯线绞⼊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量:(Kg/Km)=(D^2 - d^2)*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重 K2=芯线绞⼊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量:(Kg/Km)= ( D1^2 - D^2 ) *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重4、包带⽤量:(Kg/Km)= D^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重 Z=重叠率(1/4Lap =5、缠绕⽤量:(Kg/Km)= d^2 *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重 Z=绞⼊率6、编织⽤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 ( D + d * 2 )) * ⽬数 /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重⽐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Teflon(FEP);;;棉布带;PP绳;棉纱线⼆、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于)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重;L为电缆长度;λ绞⼊系数塑料和导体塑料电现电缆要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就应具有⼴泛的优异⽽稳定的使⽤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