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合集下载

农田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与防治措施

农田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与防治措施

农田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与防治措施农田水利工程在现代农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类对土地的不断开发利用,水土保持和防治措施变得更为迫切。

本文将探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问题,并介绍相关的防治措施。

一、农田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意义农田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水土保持可以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保持土地的肥力和水资源的质量。

其次,水土保持可以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减少逕流和洪水的发生。

最后,水土保持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问题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着一些水土保持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解决。

首先,土地退化是一个主要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等。

其次,大规模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后,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的不合理设计和管理,导致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等问题。

三、农田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为了解决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合理设计农田水利工程,包括排灌系统和农田开垦等,以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破坏。

其次,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包括植被覆盖、沟渠建设和轮作休耕等,以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最后,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在实施农田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时,我们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技术水平。

最后,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为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与防治措施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重视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1. 引言1.1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水利工程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水利工程可以有效调节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保障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增加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水利工程可以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如防洪、排涝、供水等功能,有助于降低环境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水利工程还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保护和修复湿地等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水利工程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要充分认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2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是指通过建造水库、灌溉工程和河道治理等措施,对水资源进行调控和利用的工程。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具有深远影响,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库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会改变周边的生态环境,影响河流的生物多样性,导致部分生物物种灭绝或迁徙。

灌溉工程会导致土地盐碱化、土壤侵蚀等问题,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河道治理工程可能改变河流的生态平衡,影响流域的生态系统。

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在水库建设中,可以采取生态恢复措施,保留部分原有植被,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在灌溉工程中,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减少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

在河道治理中,可以采用生态工法,保留部分天然河道,创造适合生物生长的环境。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和负面影响,只有在合理规划和科学施工的基础上,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只有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才能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正文2.1 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库建设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

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对小型农田进行水利设施建设和改造,以解决农田灌溉、排水和水土保持等问题。

随着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保护水资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改善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田排水对水资源的浪费,保护水资源。

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通常是人工灌溉,浪费水资源严重。

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通过安装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小型水库等方式,提高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过度抽取地下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田灌溉对自然水资源的侵蚀和破坏,对保护生态水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二、促进土地生态恢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土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农田的排水状况,避免因积水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地下水位下降。

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增加土地的垦殖面积,提高土地的产出率,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土地的生态恢复提供条件。

三、改善生态环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改变农田的原有生态环境,提高土壤湿度,增加植被生长,改善土壤质量,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繁殖和土壤保肥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改善当地的气候环境,降低农田灌溉排水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提高空气湿度,改善气候环境。

水利工程建设还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为当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当前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当前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其影响进行分析,对指导农田水利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1. 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农田水利建设包括水利灌溉、排灌工程等,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湿润程度,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通过灌溉系统的建设,可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增加土壤的湿润程度,减少水分的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质量,实现水土保持的效果。

2. 减少水土流失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改变农田的地势和水文条件,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通过排灌工程、水利设施的合理布局,可以减少因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导致的土壤侵蚀,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中的养分状况,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

通过灌溉系统的建设,可以将水分和养分均匀地输送到田间地块中,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利用率,促进了土壤中养分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水平,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提升了农田土地的生产力。

1. 保护生态系统农田水利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农田生产环境,还可以对农田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有效构筑水利设施、水系调配工程,可以改善农田周边的水资源环境,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农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2. 促进生物多样性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提高周边地区的湿润程度,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为生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生态环境。

农田水利建设对于周边生物多样性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3. 降低灾害风险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有效地减少洪涝、干旱、水害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对于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排灌工程、生态围垦等手段,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防治,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入手,系统分析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影响因素分析包括了水资源利用、土壤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文章指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和植被恢复。

结尾部分总结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包括加强生态保护政策制定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为未来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系统平衡、植被恢复、积极影响、建议、展望、生态保护政策制定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指在农田范围内进行小规模的水利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渠道、水库、灌溉设施等。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这些工程的建设对农田灌溉、农作物生长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主要关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对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则研究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如何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恢复植被等问题,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对此进行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全面的课题,涉及到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植被保护等多个方面,对于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为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作者:***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21年第09期摘要当前农田水利建设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会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等造成影响。

因此,有必要在分析水利建设实际影响的同时,分析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规划设计及加强施工监督等措施对降低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促进水利建设能够更加高效的开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1.27.107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抗旱抗灾方面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农业发展中重点开展的建设工作,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但是近些年,随着水利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方面产生的影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因此需要寻求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将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能够和谐发展。

1 影响1.1 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的作用非常突出,但是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施工中开展的各项开挖工作,都严重影响了水土保持能力。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灌排渠道基础开挖过程中,会形成裸露边坡,对地表造成一定的扰动,影响原有土质沟渠内部和岸坡边植被的正常生长,破坏大量植被,降低了其具备的水土保持功能;2)衬砌渠道防渗的过程中,土方回填后形成的边坡稳定性较差,并且短时间内恢复植被的可行性较小,容易出现面蚀、滑坡等问题;3)施工过程中的基础开挖工作、表土层剥离及土方转运等工作都会造成裸露坡面的出现,如果不及时采取对应的防护措施易造成水土流失。

1.2 生态环境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分析。

1)在修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一般会使用混凝土现浇预制板等,渠壁呈现陡直状且表面非常光滑,加上渠深一般在0.4~1.2 m,田间各种生物,如青蛙等,一旦掉入到渠道中后,基本上无法逃离[1]。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农田水利建设是指农田灌溉、排灌、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活动。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农田灌溉水平。

灌溉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提高农田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灌溉水平,保证作物的生长需要,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尤其在干旱地区和水资源紧缺地区,农田水利建设更是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防止干旱旱涝灾害,保证农田灌溉水平的稳定和充足。

二、改善土地利用效率。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改善土地的水分条件,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水分的浪费和土地的盐碱化现象,提高土地的承载力和生产力。

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利用和调节降水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和综合利用效益。

三、促进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地的保育和环境保护状况,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效益。

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和抗灾能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四、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

农田水利建设对提高农田产量、改善农田品质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通过灌溉、排灌、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等措施,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源和优质的水质,为农田的高产、优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土地生态功能,使农田产量更加丰收,品质更加优良。

五、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改善农田的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高质、高效益。

六、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产品的丰产丰收,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水利工程是指对水源、水资源、水文环境、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利用。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在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进行阐述。

1. 河流与湖泊生态系统破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河流与湖泊成为了最常用的水源。

但是由于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的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水利工程会破坏湖泊与河流的水文环境,导致水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湖泊、河流的变质。

如:引水过程中的水流变化,会使沿岸植物面临萎缩、枯死或淹没;水质下降,湖泊或河流中的鱼类、水生植物死亡等。

2. 水库建设影响生态系统平衡水库建设在水利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供应城市用水、灌溉农田、发电等。

但是水库建设最大的问题是占地面积大,造成了人畜多,而排放的废气、污水、固体垃圾在水库附近会导致环境破坏、水质污染,沉积在水库内部的大气氧气流量减少,水生生物死亡,生态系统平衡破坏。

同时,水库的拦截能力也会导致下游水文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影响生态环境。

3. 水利工程对水文环境变化的影响水利工程会改变水文循环形式、影响河流的水生态环境、影响植被和动物分布、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和土地资源,导致环境的恶化。

如,从降雨量和径流角度看,水库阻截流速较慢,导致水流变慢,雨水停滞时间加长,对下游造成影响,从而破坏下游水文环境;河流调水能力变差,地下水库储量减少,湖泊干涸,目前,西北干旱地区就面临这样的情况。

1.生态保护与修复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一定要重视生态保护与修复,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系统。

如,在工程前,对建设地点的水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评估,采取生态修复和控制措施,采用节水措施,在设计、运行、维护过程中考虑生态保护,建设环境监测系统,及时处理污染物和废水等。

2. 结合景观建设营造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在水利工程建设时,需根据周边环境的不同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结合生态环境,做到风景与防洪、灌溉、发电,具有相互补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9-01-04T10:34:50.3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谭建君黄琼华
[导读]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农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抗旱抗涝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一直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建设。

南充市顺庆区升钟灌区管理局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农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抗旱抗涝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一直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建设。

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建设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暴露出来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影响
引言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生态文明相结合可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进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朝向健康、稳定、可持续方向发展。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道路还任重而道远,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17年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为0.8。

可见,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小于发达国家农田灌溉水平均利用系数,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提升工作仍十分艰巨。

1关于农田水利的概述
农田水利在我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它是指为了改善农田环境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而兴建的一系列水利措施。

它通过蓄水、输水工程,改善农田原有的水利分布,包括地区分布和时间分布。

农田水利工程在抗旱、抗涝、农田水土保持、农田水利改良以及农牧供水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灌排渠道基础开挖会破坏原有植被的生长,灌排渠道基础开挖会使地表以及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同时,开挖会造成土壤疏松,土壤对水土的保持能力丧失。

此外,新开挖的高坡极容易发生坍塌、滑坡事件,土壤的稳固性能差,上述这些原因都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1)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弃土、弃渣,除了部分用于沟渠回填以及建筑施工外,大部分都要被外运弃置,此外,工程修建以及拆除破损渠道也会产生一定量的松散渣土,倘若四周缺少有效的节流设备,这些土壤也会随着雨水的冲刷而流失。

在开挖施工过程中,形成了裸露的画面和地表。

若未能进行临时的防护措施,就会造成土壤大大流失,造成水土流失现象。

(2)表层剥离的无用料在闲置规范过程中容易受地表径流侵蚀产生稳定性差的问题,如果一旦出现狂风暴雨,这些未进行防护措施保护的无用料就会造成水土流失。

(3)施工期间人为活动频繁,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形成了一些硬化场地,这些硬化的场地增加了地表径流的问题,造成了水土流失现象。

(4)施工过程中车辆过往频繁,路面结构砂砾石或素土路面呈现裸露状态,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

(5)防渗路面产流加大,无法涵养水源,防渗衬砌输水损失减少,河道河岸冲刷严重。

3农田水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田水利建设是人为改造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其对原有的生态系统肯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的。

3.1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农田水利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里不再多做阐述。

尽管这种影响一般都是暂时的,能够经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进行恢复,但是其造成的伤害仍然是不容小视的,并且有一些伤害是由于施工单位的粗暴施工造成的,这种伤害将是永久的、难以修复的。

所以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合理施工,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小施工的影响。

3.2农田水利建设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农田水利建设针对的就是生态系统的水,其对水体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大的。

首先,水利系统改变了原有的水体分布。

在自然状态下,水体分布会随着季节和地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长期以来,该地区已经在这种变化下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这种改变无疑会对这个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其次就是水体成分的破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中所使用的化学药品越来越多,各种肥料、农药等等再使用过后,未被吸收的部分最终又通过农田水利系统进入到自然界的水体中,从而对环境造成破坏。

(2)对动植物的影响。

农田水利系统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动植物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首先,是水体结构的改变,会影响到原有动植物的生存。

我们知道,水利系统会对原有的自然水进行重新分配,那么依赖于原有体系的一些动植物就失去了生长的地方。

其次,水利系统的建设会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影响该土地上原有的植物。

4防治对策分析
首先,加强宣传引导,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施工流程,同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依据“谁污染、谁治理”的理念,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朝向有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方向发展。

同时,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好农田水利建设相关的预测评估制定,做好防范措施及相关施工验收工作。

项目相关负责人要加大项目的投资力度,设定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合理分配,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和项目施工建设同时进行。

其次,优化工程规范设计。

在农田水利建设施工前要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充分的融入生态设计理念;同时既要考虑到工程及施工安全性,也要考虑到生态建设和环保需求,使得各利益主体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在满足灌溉和节水需求的情况下,控制好沟渠的密度,以减少衬砌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此外,在单体设计过程中,要把景观功能、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及生态环境统筹兼固,尽最大限度地达到利益最大化。

在沟渠衬砌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具体的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施工方法,充分地发挥地下水补给生态护坡,发挥生态在农田水利施工建设中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采取灌溉渠道进行防渗衬砌,增加湿地范围,实现对氮、磷、金属元素的有效拦截,进而调节地下水补给,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农田建设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采用衬砌混凝土、浆砌石衬砌;要设置小动物逃脱斜坡、生态孔洞、生态廊道等具有个性化的人性化的设施;在节水过程中尽量放慢水流速度,为植物生长和田间动物创造便利条件,以加强水体的自净功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很大的好处。

此外,在田间道路工程建设中,要尽量采用沙石路面代替混凝土路面,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为田间小动物跑跳、玩耍创造有利条件。

再次,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

在施工中,难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局部噪声大,废渣、废水污染严重,进而造成了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边坡不稳定、土壤疏松等现象。

加强项目后评价和考核。

当农田水
利建设完成后,一定要对总体项目建设进行统一的考核和评价,除了施工期和运行初期外,要把对项目后评价和考核工作贯穿于整个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对水利环境损失整体的分析和评价后,能够找出农田水利建设薄弱的环节,这对于后续开展针对性防治工作有很大益处。

结语
在祖国发展的飞速进程下,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建设带给农业的巨大帮助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其在环境上的影响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继续做出改善,进一步设计出既有利于农业生产,又能够保护环境的农田水利系统。

参考文献:
[1]赵开政.水土保持工程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1):215-218.
[2]张永进.刍议如何做好农田水利建设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1):205.
[3]李智.刍议如何做好农田水利建设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J].智能城市,2017(7):45-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