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城区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实践与思考

晋城城区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实践与思考
晋城城区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实践与思考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重点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一、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 1.如何理解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特点,对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及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的和谐。 与传统规划思维的不同点: (1)以人为本; (2)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基础; (3)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4)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环境规划有什么异同? 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检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则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的和谐与生态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仅关注区域或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时,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3.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国土规划有什么异同? 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国土规划主要是进行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合理发展的战略布局,是经济建设综合开发方案性的规划,给国民经济带来长远计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1 / 15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4.简述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及其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依据生态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原理,调节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在有限的外部投入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行为的诱导手段实现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国家生态建设中的地位: (1)保障生态环境建设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体现了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以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 (3)是各级政府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 (4)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5.什么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它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报批?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是对准备建设项目的设想和建议,是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水土资源,经全面调查研究,掌握基本资料,分析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等条件后,以项目建议书的形式,向国家推荐建设项目的报告。 内容: (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 (2)项目提出的依据、必要性、目标和任务; (3)项目区概况; (4)建设规模及防治措施布局; (5)技术支持; (6)项目实施; (7)项目组织管理; (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 / 15

2004红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长江流域********* *****年度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水土保持局 二OO五年四月十日

目录 一、基本情况 (1) 二、治理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3) (二)治理原则 (3)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施情况 (4) 四、二00四年治理思路与措施安排 (4) 五、防治措施设计 (5) (一)水土保持乔、灌、草设计 (5) (二)封禁治理 (7) (三)塘堰技施设计 (8) (四)沉沙池设计 (9) (五)沼气池设计 (10) (六)坡面沟渠工程设计 (12) 六、组织管理 (17) 七、工程概算 (17) (一)编制依据 (17) (二)投资结构 (18) (三)基础单价 (18) (四)工程估算 (19) (五)投资估算 (20) (六)资金筹措 (20) 八、效益预测 (20) 附件

****二OO四年度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县二00四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位于*****县北部**、***两乡镇,涉及***、***2条小流域,8个行政村,境内山峦起伏,沟壑密布,海拔在78~米之间。 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一年四季分明,无霜期长206~241天,雨量较为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且雨热同季,多年平均气温℃,≥10℃积温5880℃,平均日照时数小时。为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属鄂东北山地丘陵落叶栎类、青冈栎、台湾松林植被区。由于对林木的过量砍伐和治山改土,兴修水利等原因,自然植被遭破坏,造成不同程度的逆行演替,形成次生荫芽林落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灌丛、草被以及多种栽培植被,东北部以壳斗科的栓皮栎、麻栎、青冈栎、茅栎和椴树、枫香、化香等组成的落叶树种为主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台湾松林植被区,西北部多马尾松纯林、杉木林、松茶混交林。据2002年统计资料表明,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植被覆盖率达68%。 实施小流域土地总面积,其中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水田,梯坪地,坡耕地);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乔木林,疏

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优选)

二、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方案 随着物流园区建设的扩展和深入,其受人为干扰的程度也将日益剧烈,物流园区的自然组分对于干扰的抵抗能力及受干扰后的自然调节能力也将减弱,会形成较大范围的生态不稳定带。因此,有必要根据物流园区以及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考虑人口的发展与结构、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的发展和污染物防治措施变化等问题,按照区域制定的环境保护协调原则,进行综合环境规划。 1、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1.1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供给氧气、削减噪声、滞尘灭菌、吸滤有毒有害气体等净化环境的功能,而且有利于调节气候、防御风沙、保持水土。同时还起到美化、香化环境,监测环境污染的作用。因此,绿地系统规划是物流园区环境保护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⑴绿地规划构思 物流园区绿地规划主导思想为:根据物流园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物流园区污染物的特性、扩散特征与物流园区主导风向,结合景观美学,遵循生态原则,科学地规划林木、绿篱、草坪等绿地在物流园区内的时空分布格局,建立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相协调的有机整体,并且在时间上保持绿化的延续性。 ⑵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规划区拟初步建立集宁现代物流园区“点——线——面”的绿地系统框架,结合现状生态环境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增加公共绿地和生态防护绿地,严格控制不同地块间防护绿地;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动物和植物

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重点建设城市公园,完成重要景观中心、重要景观带、景观节点及主干道两侧的绿地建设,提升公共绿地人均占有量。继续完善对自然地形的绿地景观建设,营造沿园区铁路、交通干道的防护绿带。增强物流园区的生态、景观功能,在规划期内形成生态良好、协调发展、功能完善的绿化系统。并通过对整个评价区的科学、合理绿化减轻物流园区污染物主要是大气污染物对物流园区及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 ⑶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①公园绿地 物流园区绿化应根据物流园区的规划结构、布局方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方式,从大环境的角度出发,因势利导地结合现有条件布置公共绿地。规划在园区布置十个公园。见图

水土保持与城市环境考试资料

水土保持与城市生态环境 课程简介 学习课程的必要性: 温家宝总理在谈到科学发展观时指出: 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水土保持工作经历的三个时期:○1忽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严重水土流失期 ○2城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期 ○3城市水土保持生态规划战略实践期 在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如何尽量阻止城市水土流失、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是这门课程需要关注和探索的内容。 建设生态城市的意义:○1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2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3实现环境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统一; ○4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 ○5保持水土的景观生态模式 学习这门课程的实际意义: 水土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不能以高消耗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的暂时发展。 第一章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国内外水保生态环境现状 1. 水土保持的定义: 对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有植物措施(如水保造林、水保种草、水保耕作等)和工程措施(如坡面工程、沟道工程、挡墙工程等)。 2. 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植物措施: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保土蓄水,改良土壤,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的措施。例如:荒坡作茶园小流域治理工程措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例如:水库的边坡固坝 3.水土保持的特点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 四个特点:科学性地域性群众性综合性 4. 水土保持的意义 水土保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城市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治

晋城市城区土壤养分调研

晋城市城区土壤养分调研 晋城市城区位于晋城市中部,地处太行山覆地南端。四周与泽州县接壤,总面积144.24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市、区与泽州县党政机关所在地,现辖一镇七个办事处,77个社区,67个村委,2008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4761亩,其中小麦面积36439亩,产量9729吨,亩产267公斤;全年粮食总产量15583.48吨,蔬菜种植面积11437亩,产量59258吨,其他种植面积200亩。我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2度44分至112度55分,北纬35度25分至35度35分之间,东西宽15.38公里,南北长17.45公里;太行山支脉绵亘南北,黄河水支流终横东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中低山丘陵河谷的阶梯状地形;地形地貌的特点是:四周环丘,中间平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8度,极端最高气温38.6度,最低气温-22.8度,无霜期175天,年均降水量573.8毫米,年蒸发量1695.2毫米,气温日差比较明显,四季分明。 我区2009—2011年是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小麦是我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测土配方施肥具有避免施肥盲目性,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提高植物的品质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耕地养分状况,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土壤养分检测是测土配方的重要环节。为了解我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提出科学合理配方,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三年采集800个土样点,化验土壤养分,建立土壤养分数据库,对我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土样采集、制备和检测 1.土样采集:在全区三个镇(办)所有有地的村(社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地取土,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耕作制度、产量水平选择不同的采样点取土,采用GPS定位,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用“S”形取样法取10—15个点为一个混合土样,用四分法取1公斤土为样品,装入土袋,做好标签。取土工具为不锈钢土铲,深度为20CM。 2.取样时间为小麦收后,大豆播种前。 3.土样制备:将取的土样放在干净室内进行风干一周后,剔除砖块、 根等杂质,研磨过筛后装入玻璃瓶准备化验。 4.土壤检测: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采用《土 壤技术分析检测规范》的常规方法进行实用检测,土壤有效磷采用上述规范中碳酸氢钠提—钼锑抗比色法交换性钙,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有效硫采用氯化钙提取—硫酸钡比浊法,有效铜、锌、锰均采用DTPA浸提—原子吸收光度法,有效硼采用姜黄素比色法。 二、土壤养分丰缺状况 根据这三年对全区有代表性800份土壤13项化验检测数据分析,即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硫、铜、锌、铁、硼、锰,并对照“国家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有效元素含量的评价指标”获得全区土壤养分情况见下表。

03-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中国生态经济网来源:南宁市环保局网站 前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南宁市生态环境,是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我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确保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完成,需要有一个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并能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为此,我们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广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广西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指导下,制定本规划,并纳入南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这对于作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府南宁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南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制定。 本规划确定规划期为3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从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本规划对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石漠化,防治酸雨,机动车尾气治理,噪声达标区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土地、天然林、珍稀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保护,矿山生态恢复与建设,水资源保护等。 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概况 南宁市地处南亚热带,广西南部偏西,在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2′~23°32′之间,属南亚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约1246毫米,常年平均气温21度左右。全市面积10029平方公里,辖兴宁、新城、永新、城北、江南五个城区以及郊区、邕宁县、武鸣县。1999年全市总人口281万,壮族占63%,市区人口为128万。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1) 二、治理方案 (3) (一)................................................. 指导思想3 (二)................................................. 治理原则3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施情况 (4) 四、二OO四年治理思路与措施安排 (4) 五、防治措施设计 (5) (一)水土保持乔、灌、草设计

5 (二)................................................. 封禁治理7 (三)塘堰技施设计8 (四)............................................... 沉沙池设计9 (五)沼气池设计10 (六)坡面沟渠工程设计12 六、组织管理 (17) 七、工程概算 (17) (一)编制依据17 (二)投资结构18 (三)基础单价18 (四)工程估算19 (五)投资估算20 (六)资金筹措20 八、效益预测 (20) 附件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 县二00 四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位于***** 县北部** 、*** 两乡镇,涉及*** 、***2 条小流域,8 个行政村,境内山峦起伏,沟壑密布,海拔在78?640.5米之间。 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一年四季分明,无霜期长206?241 天,雨量较为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 1071.6mm ,且雨热同季,多年平均气温15.7C, ≥1(T积温5880C,平均日照时数2088.6小时。为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属鄂东北山地丘陵落叶栎类、青冈栎、台湾松林植被区。由于对林木的过量砍伐和治山改土,兴修水利等原因,自然植被遭破坏,造成不同程度的逆行演替,形成次生荫芽林落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灌丛、草被以及多种栽培植被,东北部以壳斗科的栓皮栎、麻栎、青冈栎、茅栎和椴树、枫香、化香等组成的落叶树种为主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台湾松林植被区,西北部多马尾松纯林、杉木林、松茶混交林。据2002 年统计资料表明,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41.1%,植被覆盖率达68% 。 实施小流域土地总面积56.11km2,其中耕地面积2079.37hm2,占总面积的37.05% ,(水田1014.83hm2,梯坪地 865.98hm2,坡耕地198.56hm2);林地面积1909.54hm2,占总面积的34.03%,(乔木林862.9hm2,疏幼林1046.64hm2);果园7.45hm2,占总面积的0.13% ;荒山荒坡457.64hm2,占总面积的8.16% ;水域

浮梁生态修复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浮梁生态修复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其说明 一、工程概况 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进入新世纪,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迅速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恢复植被;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持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通过污水处理,控制污水排放以及提倡清洁生产改善河流水质;通过河流地貌特征的改善,尽可能恢复河流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以及其纵向和横向形态的多样性,防止河床材料及河岸防护的硬质化,从而使河流恢复因人类活动的干扰而丧失或退化自然功能。总之尽快改变生态恶化的局面,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建设指示,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提出尊重自然规律,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监理防治水土流失及自然河流功能丧失或退化的新思路。 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邻安徽省休宁县、江西省的婺源县,西毗我省波阳县,南接乐平市和景德镇昌江区,北连安徽省祁门县和东至县。居于六山二湖(黄山、九华山、庐山、武夷山、龙虎山、三清山;鄱阳湖、千岛湖)之中心,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长江中游经济区和京九铁路经济带结合部的中心地区,是赣皖浙毗邻地区的中心,江西省昌九景(南昌、九江、景德镇)“金

三角”、景上鹰(景德镇、上饶、鹰潭)“银三角”的联络部。县城距景德镇市中心仅6公里,与市区是一种连而有隔,隔而不断的关系。我县的湘湖镇、洪源镇分别是景德镇的东、西门户。全县总面积 2867平方公里,县界轮廓呈树叶形,南北长约88公里,东西宽约67公里。自从2006年浮梁县被列为全国生态试点县以来,浮梁县在生态修复工作一直走在我省的前面。经过多年的治理浮梁县生态修复工作以初见成效。为巩固浮梁县生态修复程果,计划再用一年的时间治理生态修复工程,本次试点建设工程主要分布在该县瑶里镇、鹅湖镇及庄湾乡部分地区的12个村委会,项目区面积为213.21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44%。景——瑶战备公路穿越项目区,通往各乡镇、村的道路全部硬化,交通十分便利。瑶里镇一直以来都很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区域内原始生态至今保存得较好,为生态修复提供了有利的自然环境。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渡假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浮梁县瑶里镇以其特有的自然生态景观成了成为了人们向住的旅游胜地,近几年来浮梁县瑶里镇的旅游人次年年攀高。 2001年瑶里镇被确定为江西省省级自然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然而旅游人次逐年增加给当地的自然生态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为人类活动的增加将打破原来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自然生态逐步趋向恶化。因此对其加以保护利用尤为重要。 浮梁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起动将会有利的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也将更为有利的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与生态修复两者存在着互利的关系,生态修复建设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简称“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作,规范监理行为,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规章,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水利部主管全国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作,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在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水土保持司的指导下承担具体管理工作。 第三条 水土保持工程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实行项目法人任责制或项目责任主体负责制,在项目批准立项时予以明确。 第四条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必须由水利部批准的具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五条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批准的设计文件及工程施工合同、工程监理合同,对工程施工实行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在确定承建单位前,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应根据有关规定择优选定监理单位。 第七条 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前,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应与监理单位签订书面监理合同,合同中应包括监理单位对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投资、进度进行全面控制的条款。监理单位应依据合同,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维护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和承建单位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 第九条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取费标准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监理单位不得采取压低监理费用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承揽监理业务。 第十条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除应符合本办法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项目监理机构及设施 第十一条 监理单位须向工程现场派驻项目监理机构,具体负责监理合同的实施。项目监理机构的设置、组织形式和人员组成,应根据监理工作的内容、服务期限及工程类别、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工程环境等因素确定。监理人员组成应满足水土保持工程各专业工作的需要。 第十二条 监理单位应于监理合同签订后十天内,将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人员组成及任命的总监理工程师,书面通知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 第十三条 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应根据监理合同约定,提供满

2020~2021学年山西省晋城市城区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山西省晋城市城区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期末学 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信息匹配 1.看图,在正确的音节后面画“√”。 qǘn zi( ) qún zi( ) píng guǒ( ) píng gǒu( ) shù yiè( ) shù yè( ) cǎo méi( ) cǎo mié( ) 二、书写 2.看图写词语。 3.拼一拼写一写。 zì jǐ tóng xué chū qù shí tou

míng tiān quán duìdōng xīshàng shān 4.加一笔变新字,再组词。 目→______ 月→______ 二→______ 人→______ 了→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远看有色,近听无声。 春去还在,人来不惊。 三、连线题 6.连一连 zhuō dēng bǐ sǎn chuán qiáo hái 笔桌伞桥灯船孩 7.连一连 过火车红红的天 穿马路绿绿的雪 升衣服蓝蓝的花 坐国旗白白的草 8.日积月累

四、填空题 9.用下面的字各组两个不同的词语。 生——学生——生日工——(_____)(_____) 回——(_____)(_____)心——(_____)(_____) 10.照样子,填一填。 1.一(朵)花一(______)乌鸦一(______)书 2.大——(小)少——(______)黑——(______) 前——(______)晚——(______)来——(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读一读,做一做 飘哇飘,飘哇飘,天上掉下白棉花。 棉花落到花园里,花园里钻出雪娃娃。 雪娃娃,小朋友们喜欢它。 太阳公公一出来,雪娃娃跑得没影啦。 我想问:“雪娃娃,你藏到哪儿去了?” 11.儿歌中画线的“白棉花”就是______________,它一般在______________季才会出现。 12.为什么太阳公公一出来,雪娃娃跑得没影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3.小朋友,下雪天你会做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文如下: 生态环境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基本条件,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得基础。保护与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得一项基本方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得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建设祖国秀美山川,就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得重大战略部署。全面实施这项跨世纪得宏伟工程,既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得伟大壮举,也就是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得实际行动与对世界文明作出得重要贡献。为此,国家制定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得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得实际出发,本规划仅对全国陆地生态环境建设得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 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概况 建国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大量宝贵得经验。特别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与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得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新得发展阶段。40多年来,全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万平方公里,修梯田、建坝地、治沙造田1067万公顷,人工造林保存面积3425万公顷,飞播造林2533万公顷,封山育林34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三点九二(按郁闭度大于0、3计算,如按国际通行得郁闭度大于0、2计算,相当于百分之十五点二五)。建成5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与20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人工种草与改良草地保留面积1482万公顷。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作出得各种努力正在并将继续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得影响。但就是,应当清醒地瞧到,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得趋势还没有遏制住。主要表现在: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得百分之三十八。近年来,很多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呈加剧得趋势,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得速度扩展。 ——大面积得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其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毁林开垦、陡坡种植、围湖造田等加重了自然灾害造成得损失。 ——草地退化、沙化与碱化(以下简称“三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国已有“三化”草地面积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得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得速度增加。一些地区为了短期利益,不合理开垦草原,加剧土地得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我国已有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得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得平均水平。 日益恶化得生态环境,给我国经济与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一就是加剧贫困程度。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生活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得地区。恶劣得生态环境就是当地群众贫困得主要根源。二就是加剧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压力。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匮乏,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将严重影响我国得可持续发展。三就是加剧自然灾害得发生。由于降雨量减少与水土流失等原因,黄河河道淤积越来越严重,加之超量用水,断流时间越来越长,长此下去,黄河有可能成为间歇性河流;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目录 . .

一、基本情况 (1) 二、治理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3) (二)治理原则 (3)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施情况 (4) 四、二00四年治理思路与措施安排 (4) 五、防治措施设计 (5) (一)水土保持乔、灌、草设计 (5) (二)封禁治理 (7) (三)塘堰技施设计 (8) (四)沉沙池设计 (9) (五)沼气池设计 (10) (六)坡面沟渠工程设计 (12) 六、组织管理 (17) 七、工程概算 (17) (一)编制依据 (17) (二)投资结构 (18) (三)基础单价 (18) (四)工程估算 (19) (五)投资估算 (20) (六)资金筹措 (20) 八、效益预测 (20) 附件 . .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县二00四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位于*****县北部**、***两乡镇,涉及***、***2条小流域,8个行政村,境山峦起伏,沟壑密布,海拔在78~640.5米之间。 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一年四季分明,无霜期长206~241天,雨量较为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071.6mm,且雨热同季,多年平均气温15.7℃,≥10℃积温5880℃,平均日照时数2088.6小时。为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属鄂东北山地丘陵落叶栎类、青冈栎、松林植被区。由于对林木的过量砍伐和治山改土,兴修水利等原因,自然植被遭破坏,造成不同程度的逆行演替,形成次生荫芽林落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灌丛、草被以及多种栽培植被,东北部以壳斗科的栓皮栎、麻栎、青冈栎、茅栎和椴树、枫香、化香等组成的落叶树种为主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松林植被区,西北部多马尾松纯林、杉木林、松茶混交林。据2002年统计资料表明,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41.1%,植被覆盖率达68%。 实施小流域土地总面积56.11km2,其中耕地面积2079.37hm2,占总面积的37.05%,(水田1014.83hm2,梯坪地 . .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法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试行) 河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2006年6月

为统一全省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路线、明确监测内容、规范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制订本实施方案(试行)。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国家、省投资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1监测依据 1.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12号令) (3)《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水利部25号令) 1.2技术规范 (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3)《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D239-1987) 1.3其它依据 (1)项目初步设计和批复文件(包括设计变更文件) (2)项目所在行政区的生态治理规划文件

2监测目的与监测技术路线 2.1监测目的 通过对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治理及效益发挥状况、为该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专项验收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为总结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对今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监测数据。 2.2监测技术路线 (1)前期。收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划设计、有关项目区的地形图、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数据资料;实地勘查(补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摸清小流域基底情况,校核有关数据资料;经分析论证确定监测分区与监测点布设,制 订监测计划。 (2)中期。实施全面监测,通过开展地面观测和调查监测获取各类监测信息(有条件的开展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在监测期内编写年度监测报告。 (3)后期。项目竣工后,汇总分析各年度监测报告与监测信息,编写竣工监测 报告。 3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 小流域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小流域基底值、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流失危害和防治效益。

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9-01-04T10:34:50.3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谭建君黄琼华 [导读]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农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抗旱抗涝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一直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建设。 南充市顺庆区升钟灌区管理局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农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抗旱抗涝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一直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建设。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建设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暴露出来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影响 引言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生态文明相结合可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进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朝向健康、稳定、可持续方向发展。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道路还任重而道远,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17年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为0.8。可见,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小于发达国家农田灌溉水平均利用系数,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提升工作仍十分艰巨。 1关于农田水利的概述 农田水利在我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它是指为了改善农田环境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而兴建的一系列水利措施。它通过蓄水、输水工程,改善农田原有的水利分布,包括地区分布和时间分布。农田水利工程在抗旱、抗涝、农田水土保持、农田水利改良以及农牧供水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灌排渠道基础开挖会破坏原有植被的生长,灌排渠道基础开挖会使地表以及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同时,开挖会造成土壤疏松,土壤对水土的保持能力丧失。此外,新开挖的高坡极容易发生坍塌、滑坡事件,土壤的稳固性能差,上述这些原因都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1)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弃土、弃渣,除了部分用于沟渠回填以及建筑施工外,大部分都要被外运弃置,此外,工程修建以及拆除破损渠道也会产生一定量的松散渣土,倘若四周缺少有效的节流设备,这些土壤也会随着雨水的冲刷而流失。在开挖施工过程中,形成了裸露的画面和地表。若未能进行临时的防护措施,就会造成土壤大大流失,造成水土流失现象。(2)表层剥离的无用料在闲置规范过程中容易受地表径流侵蚀产生稳定性差的问题,如果一旦出现狂风暴雨,这些未进行防护措施保护的无用料就会造成水土流失。(3)施工期间人为活动频繁,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形成了一些硬化场地,这些硬化的场地增加了地表径流的问题,造成了水土流失现象。(4)施工过程中车辆过往频繁,路面结构砂砾石或素土路面呈现裸露状态,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5)防渗路面产流加大,无法涵养水源,防渗衬砌输水损失减少,河道河岸冲刷严重。 3农田水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田水利建设是人为改造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其对原有的生态系统肯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的。 3.1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农田水利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里不再多做阐述。尽管这种影响一般都是暂时的,能够经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进行恢复,但是其造成的伤害仍然是不容小视的,并且有一些伤害是由于施工单位的粗暴施工造成的,这种伤害将是永久的、难以修复的。所以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合理施工,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小施工的影响。 3.2农田水利建设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农田水利建设针对的就是生态系统的水,其对水体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大的。首先,水利系统改变了原有的水体分布。在自然状态下,水体分布会随着季节和地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长期以来,该地区已经在这种变化下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这种改变无疑会对这个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其次就是水体成分的破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中所使用的化学药品越来越多,各种肥料、农药等等再使用过后,未被吸收的部分最终又通过农田水利系统进入到自然界的水体中,从而对环境造成破坏。(2)对动植物的影响。农田水利系统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动植物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首先,是水体结构的改变,会影响到原有动植物的生存。我们知道,水利系统会对原有的自然水进行重新分配,那么依赖于原有体系的一些动植物就失去了生长的地方。其次,水利系统的建设会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影响该土地上原有的植物。 4防治对策分析 首先,加强宣传引导,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施工流程,同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依据“谁污染、谁治理”的理念,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朝向有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好农田水利建设相关的预测评估制定,做好防范措施及相关施工验收工作。项目相关负责人要加大项目的投资力度,设定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合理分配,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和项目施工建设同时进行。其次,优化工程规范设计。在农田水利建设施工前要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充分的融入生态设计理念;同时既要考虑到工程及施工安全性,也要考虑到生态建设和环保需求,使得各利益主体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在满足灌溉和节水需求的情况下,控制好沟渠的密度,以减少衬砌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在单体设计过程中,要把景观功能、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及生态环境统筹兼固,尽最大限度地达到利益最大化。在沟渠衬砌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具体的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施工方法,充分地发挥地下水补给生态护坡,发挥生态在农田水利施工建设中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采取灌溉渠道进行防渗衬砌,增加湿地范围,实现对氮、磷、金属元素的有效拦截,进而调节地下水补给,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农田建设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采用衬砌混凝土、浆砌石衬砌;要设置小动物逃脱斜坡、生态孔洞、生态廊道等具有个性化的人性化的设施;在节水过程中尽量放慢水流速度,为植物生长和田间动物创造便利条件,以加强水体的自净功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很大的好处。此外,在田间道路工程建设中,要尽量采用沙石路面代替混凝土路面,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为田间小动物跑跳、玩耍创造有利条件。再次,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在施工中,难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局部噪声大,废渣、废水污染严重,进而造成了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边坡不稳定、土壤疏松等现象。加强项目后评价和考核。当农田水

晋城市城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晋城市城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3题;共27分) 1. (2分)小明同学用同一把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书本的宽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18.50cm、 18.45cm、18.5cm、18.49cm,那么更接近真实值的数据是() A . 18.50cm B . 18.48 cm C . 18.5 cm D . 18.485 cm 2. (2分)小华是一名发育正常的九年级学生,下面是与他有关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A . 他的手掌宽度为2.5dm B . 他百米速度可达15 m/s C . 他身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103kg/m3 D . 他的体重为100N 3. (2分) (2017八上·芜湖期末) 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张A4纸的长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29.70cm、 29.69cm、29.72cm、29.71cm,则该A4纸的长度应记为() A . 29.7cm B . 29.70cm C . 29.71cm D . 29.705cm 4. (2分)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 风和水 B . 船和地面 C . 山和船 D . 风和地面 5. (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 B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 D .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6. (2分)如果你家附近建筑工地施工,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 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北京市生态环境规划为依据,以科技为先导,以法律法规为保障,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防护相结合,紧紧围绕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重点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分区推进,促进我区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构筑首都第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做出贡献。(二)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节约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北京与房山以及不同建设部门间的关系,优先安排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和防风固沙等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3、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原则。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从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大局出发,以生态环境建设区划为基础,以重点工程为骨干,通过实施重点整治工程,建立山区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平原治沙与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化美化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4、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则。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原则出发,瞄准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进水平,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优势,加强房山区的国内国际交流,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整治的先进经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的精品示范工程。5、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针对房山区自然环境优美、旅游景点众多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景观生态多样性的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6、治理、建设、保护并重的原则。以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农田环境为目标,以造林绿化、建设绿色屏障为核心,生物、工程、农业措施相结合,治理、建设、保护并重,在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基础上,全面整治房山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7、坚持生态环境整治与加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房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力求将房山区建成环境优美、城镇居民、农民富足和社会稳定的新郊区。(三)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目标房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目标是: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统筹安排,围绕建设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环境建设的总任务,积极组织全区人民,运用政策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形成完善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