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内存知识2

合集下载

byte 4字节数组转float原理

byte 4字节数组转float原理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byte和float是两种不同的数据类型,分别用于表示字节和浮点数。

而将一个4字节数组转换为float类型的原理,涉及到了数据类型的转换和内存存储的相关知识。

在本文中,我将从简单到深入的角度,探讨这一主题,并共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1. 数据类型的转换在计算机中,不同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是一种常见的操作。

对于byte和float这两种数据类型,它们的表示方式和精度都不相同。

byte是一种有符号的8位整数,范围为-128~127;而float是一种单精度浮点数,通常是32位,用于表示带有小数点的数值。

将一个4字节数组转换为float类型,就涉及到了从整数到浮点数的转换。

2. 字节存储的原理在计算机中,数据是以字节为单位进行存储和处理的。

一个字节由8个比特(bit)组成,可以表示256种不同的数值。

在内存中,数据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的,而不同数据类型的存储方式是不同的。

对于一个4字节数组,每个字节都有其对应的内存位置区域和数值。

3. 将字节数组转换为float的过程当我们将一个4字节数组转换为float类型时,实际上是将这4个字节的数据按照特定的规则重新组合成一个浮点数。

在计算机中,这通常是按照IEEE 754标准进行的。

根据这一标准,一个单精度浮点数的表示方式是:1位符号位(表示正负)、8位指数部分和23位尾数部分。

将一个4字节数组转换为float类型,就涉及到了按照IEEE 754标准重新解释这4个字节的数据。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将一个4字节数组转换为float类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数据类型转换,而是涉及到了对数据存储和内存中数据表示的深入理解。

从字节级别到浮点数的表示,需要考虑到二进制位的排列顺序、符号位、指数部分以及尾数部分。

这种转换过程需要严格按照IEEE 754标准进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将一个4字节数组转换为float类型的原理并不简单。

二转十六进制算法

二转十六进制算法

二转十六进制算法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中,进制转换是一种常见的操作。

二进制和十六进制是计算机中常用的进制表示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二转十六进制的算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转换过程。

一、背景知识1. 二进制:二进制是一种基于2的数字系统,只有两个数字0和1。

每个位上的数字表示2的幂次方。

2. 十六进制:十六进制是一种基于16的数字系统,包含0-9和A-F这16个数字。

每个位上的数字表示16的幂次方。

3. 转换规则:将二进制数按4位一组划分,然后将每组转换为相应的十六进制数字。

二、算法步骤下面将具体介绍二转十六进制的算法步骤:步骤1:将给定的二进制数按4位一组划分,从右向左依次分组。

如果最左边的组不足4位,可以在左边补0,以凑足4位。

步骤2:将每个组转换为相应的十六进制数字。

可以使用下表来进行转换:二进制十六进制0000 00001 10010 20011 30100 40101 50110 60111 71000 81001 91010 A1011 B1100 C1101 D1110 E1111 F步骤3:将每个组得到的十六进制数字按顺序连接起来,即为最终的十六进制表示。

三、示例演示假设我们要将二进制数101101011转换为十六进制。

按照上述算法步骤进行转换:步骤1:将二进制数按4位一组划分:10 1101 011步骤2:将每个组转换为相应的十六进制数字:2 D 5步骤3:将每个组得到的十六进制数字按顺序连接起来,即为最终的十六进制表示:2D5所以,二进制数101101011转换为十六进制为2D5。

四、应用场景二转十六进制的算法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颜色表示:在Web开发中,颜色通常使用RGB(红绿蓝)表示法。

将RGB值转换为十六进制可以更方便地表示颜色。

2. 内存地址:计算机内存地址通常以十六进制表示,方便人们阅读和理解。

3. 文件编码:在计算机存储和传输文件时,常常使用十六进制编码表示文件的内容。

电脑配置知识

电脑配置知识

电脑配置知识电脑配置知识大全1电脑配置,是衡量一台电脑好坏的标准。

主要看CPU、显卡、主板、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1.CPU,这个主要取决于频率和二级缓存,频率越高、二级缓存越大,速度越快,现在的CPU有三级缓存、四级缓存等,都影响相应速度。

2.内存,内存的存取速度取决于接口、颗粒数量多少与储存大小(包括内存的接口,如:SDRAM133,DDR#,DDR2-533,DDR2-800,DDR3-1#),一般来说,内存越大,处理数据能力越强,而处理数据的速度主要看内存属于哪种类型(如DDR就没有DDR2处理得快)。

3.主板,主要还是处理芯片,如:笔记本i965比i945芯片处理能力更强,i945比i910芯片在处理数据的能力又更强些,依此类推。

4.硬盘,硬盘在日常使用中,考虑得少一些,不过也有是有一些影响的,越大的硬盘存的文件就多,(如存放电影,音乐等)首先硬盘的数据读取与写于的速度和硬盘的转速(分:高速硬盘和低速硬盘,高速硬盘一般用在大型服务器中,如:1#转,15#转;低速硬盘用在一般电脑中,包括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脑一般用7200转,笔记本电脑一般用5400转,这主要是考虑到高速硬盘在笔记本电脑中由于电脑移动振动意外刮伤硬盘盘片以及功耗和散热原因。

硬盘速度又因接口不同,速率不同,一般而言,分IDE和SATA(也就是常说的串口)接口,早前的硬盘多是IDE接口,相比之下,存取速度比SATA接口的要慢些。

硬盘也随着市场的发展,缓存由以前的2M升到了8M,现在是16M或32M或更大,就像CPU一样,缓存越大,速度会快些。

5.显卡:要注意显卡的流处理能力以及显存大小,越大越好。

这项与运行超大程序软件的响应速度有着直接联系,如运行CAD#,3DStudio、3DMAX等图形软件以及玩大型3D游戏(如CF,使命召唤,天龙八部等)显卡除了硬件级别上的区分外,也有“共享显存”技术的`存在,和一般自带显存芯片的不同,就是该“共享显存”技术,需要从内存读取显存,以处理相应程序的需要。

内存学习笔记

内存学习笔记

【内存知识】SIMM、DIMM老内存分类来自(/) 2009-07-18内存从标准上可以分为:SIMM、DIMM内存从外观上可以分为:30线、64线、72线、100线、144线、168线、200线和卡式、插座式。

内存从芯片类别上可以分为:FPM、EDO、SDRAM、RAMBUS、DDR内存从整体性能上可以分为:普通(无任何特殊功能)、带校验(自动检错)、带纠错(自动纠错)三种。

我们应该以第一种分类方式来理解内存比较科学一些:1.30线:类型:FPMFPM是Fast Page Mode(快页模式)的简称,是较早的PC机普遍使用的内存,它每隔3个时钟脉冲周期传送一次数据。

现在早就被淘汰掉了容量:256k、1M、4M、16M功能:普通、检错主要适用范围:286、386、486计算机2.72线:类型:FPM、EDOEDO是Extended Data Out(扩展数据输出)的简称,它取消了主板与内存两个存储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每隔2个时钟脉冲周期传输一次数据,大大地缩短了存取时间,使存取速度提高30%,达到60ns。

EDO内存主要用于72线的SIMM内存条,以及采用EDO内存芯片的PCI显示卡。

这种内存流行在486以及早期的奔腾计算机系统中,它有72线和168线之分,采用5V工作电压,带宽32 bit,必须两条或四条成对使用,可用于英特尔430FX/430VX甚至430TX芯片组主板上。

目前也已经被淘汰,只能在某些老爷机上见到。

容量:1M、2M、4M、8M、16M、32M、64M、128M功能:普通、检错、纠错主要适用范围:486、586计算机3.64线:过渡性产品,仅在AST 486SX机器上出现过。

4.80线:类型:flash memoryFlash内存即Flash Memory,全名叫Flash EEPROM Memory,又名闪存,是一种长寿命的非易失性(在断电情况下仍能保持所存储的数据信息)的存储器,数据删除不是以单个的字节为单位而是以固定的区块为单位,区块大小一般为256KB到20MB。

[转]DDR3基础知识介绍

[转]DDR3基础知识介绍

[转]DDR3基础知识介绍本⽂转⾃:1,DDR3基本内容介绍1.1,DDR3简介DDR3全称double-data-rate 3 synchronous dynamic RAM,即第三代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

所谓同步,是指DDR3数据的读取写⼊是按时钟同步的;所谓动态,是指DDR3中的数据掉电⽆法保存,且需要周期性的刷新,才能保持数据;所谓随机存取,即可以随机操作任⼀地址的数据;所谓double-data-rate,即时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发⽣数据传输。

DDR3读取速度是SDRAM的8倍,为什么呢?这⾥不是太懂,也⼀直没懂,因为感觉⽹上的资料都有问题,官⽅的DDR3⼿册也没有介绍这点。

不过官⽅⼿册讲到DDR3采⽤8n prefetch技术,数据在存储矩阵和IO⼝之间有⼀个类似于FIFO的缓存结构。

以16bit位宽的ddr3来说,存储矩阵与这个fifo的接⼝就为8*16bit = 124bit。

那么问题来了,要实现最终的8倍传输,由于上下沿都采样,时钟可以扩展为原来的2倍;那么剩下的4倍就需要IO⼝频率来提⾼了;那么对于存储矩阵与fifo的接⼝的时钟是多少呢?这就不知道了,按照⽹上说的核⼼频率(为IO频率的1/4)的说法,那就需要数据线128根,这可能吗?不过这会不会也是单⽚ddr3位宽不能太⾼的原因?问题先留在这⾥,以后懂了在来解答。

以micron的MT41K256M16TW-107为例,MT41K为型号,256M16表⽰⼤⼩为256M*16 = 4Gb,TW为96pin BGA封装,-107为速度等级(时钟1.07ns,933Mhz,速度1866MT/s),平常说的DDR3 1333也就是指1s内传输1333次数据。

该DDR3是8Bank配置,即BA[2:0];数据位宽配置为16bit;⾏地址A[14:0],列地址A[9:0],那么算下来正好4Gb。

不过需要注意,由于8n prefetch,列地址A[2:0]实际上并不使⽤,因为存储矩阵中⼀个单元(CELL)为128bit,即⼀个Bank内是按32768*128*128划分的,如下图所⽰。

【转】DDRDDR2DDR3DDR4详细

【转】DDRDDR2DDR3DDR4详细

【转】DDR DDR2 DDR3 DDR4详细【转】DDR,DDR2,DDR3,DDR4详细介绍00DDR显存 DDR显存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家习惯上的DDR内存,严格的说DDR应该叫DDR SDRAM。

另外一种则是DDR SGRAM,此类显存应用较少、不多见。

DDR SDRAM人们习惯称DDR SDRAM为DDR。

DDR SDRAM是Double Data Rate SDRAM的缩写,是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的意思。

DDR SDRAM是在SDRAM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仍然沿用SDRAM生产体系,因此对于内存厂商而言,只需对制造普通SDRAM的设备稍加改进,即可实现 DDR内存的生产,可有效的降低成本。

SDRAM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只传输一次数据,它是在时钟的上升期进行数据传输;而DDR内存则是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两次次数据,它能够在时钟的上升期和下降期各传输一次数据,因此称为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

DDR 内存可以在与SDRAM相同的总线频率下达到更高的数据传输率。

与SDRAM相比:DDR运用了更先进的同步电路,使指定地址、数据的输送和输出主要步骤既独立执行,又保持与CPU完全同步;DDR使用了DLL(Delay Locked Loop,延时锁定回路提供一个数据滤波信号)技术,当数据有效时,存储控制器可使用这个数据滤波信号来精确定位数据,每16次输出一次,并重新同步来自不同存储器模块的数据。

DDL本质上不需要提高时钟频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它允许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读出数据,因而其速度是标准 SDRA的两倍。

DDR SDRAM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显存类型,90%以上的显卡都采用此类显存。

DDR SGRAMDDR SGRAM是从SGRAM发展而来,同样也是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两次次数据,它能够在时钟的上升期和下降期各传输一次数据。

可以在不增加频率的情况下把数据传输率提高一倍。

DDR SGRAM在性能上要强于DDR SDRAM,但其仍旧在成本上要高于DDR SDRAM,只在较少的产品上得到应用。

内存的具体分类

内存的具体分类
内存的具体分类如下:
1. 根据其组成元件的不同,内存可以分为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是最普通的RAM,一个电子管与一个电容器组成一个位存储单元,DRAM将每个内存位作为一个电荷保存在位存储单元中,用电容的充放电来做储存动作,但因电容本身有漏电问题,因此必须每几微秒就要刷新一次,否则数据会丢失。

SRAM的特点是内存里面的数据可以长驻其中而不需要随时进行存取。

2. 内存也可以分为DDR、DDR2、DDR3、DDR4等类型,这些类型都属于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的一种。

3. 另外,还有ECC、REG等类型的内存。

总之,内存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下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计算机内存


168线SDRAM内存:
第一代SDRAM 内存为PC66 规范(如图6),但很快由于Intel 和AMD的频率之争将 CPU外频提升到了100MHz,所以PC66内存很快就被PC100内存取代(如图7),接 着133MHz外频的PIII以及K7时代的来临,PC133规范也以相同的方式进一步提升 SDRAM 的整体性能,带宽提高到1GB/sec以上。由于SDRAM 的带宽为64bit,正好 对应CPU 的64bit 数据总线宽度,因此它只需要一条内存便可工作,便捷性进一步 提高。在性能方面,由于其输入输出信号保持与系统外频同步,因此速度明显超 越EDO 内存。 如下图
三、内存的性能指标
1.容量: 早期的内存容量比较小,只有64KB、128KB、256KB、512KB 386时代-------1MB、2MB、4MB Pentium3时代------128MB、256MB、512MB 目前-------2GB、4GB、8GB、16GB 2.位宽: 内存的位宽是指内存与CPU交换数据时一次传输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8位:80286、80386的30线内存 32位:72线的EDO内存 64位:DDR(其中DDR3是主流的内存) 3.速度: 内存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两次独立的存取操作之间所需的最短时间,又称存取周期,单位一般为纳秒 二是有效数据传输频率,现在内存的有效传输频率达到了1600MHz 数据带宽=有效数据传输频率X位宽 例如:主流的DDR3-1600的数据带宽: 数据带宽=1600MHz X 64/8=12.8GB
72线内存:
72线的SIMM内存引进了一个FP DRAM(又叫快页内存),在386时代很流行。因 为DRAM需要恒电流以保存信息,一旦断电,信息即丢失,其刷新频率每秒钟可 达几百次,但由于FP DRAM使用同一电路来存取数据,所以DRAM的存取时间有 一定的时间间隔,这导致了它的存取速度并不是很快。另外,在DRAM中,由于 存储地址空间是按页排列,所以当访问某一页面时,切换到另一页面会占用CPU 额外的时钟周期。

2022专转本计算机必考7分计算题-押题

2022专转本计算机必考7分计算题-押题七分计算题突破重要知识点梳理七分计算题突破 (1)常用单位换算............................................-2-总线带宽计算............................................-3-内存带宽计算............................................-3-存储容量计算............................................-4-点阵字存储计算..........................................-5-光驱数据传输速率........................................-5-不同进制数值换算........................................-6-二进制数值计算..........................................-8-二进制整数表示..........................................-9-字符编码换算...........................................-12-图像数据量计算.........................................-15-声音码率计算...........................................-16-其他计算...............................................-17-重要知识点梳理 (18)七分计算题突破计算题是每年必考的题型,统计近5年的试卷可以发现,平均每一次考试命制7道计算题,也就说有7分的计算题。

计算题的特征是:尽管命题的方式和题目的描述上有变化,而且有些题目看似比较复杂,但是考点固定,解题套路固定,如果掌握了解题口诀,那么解题速度将会非常快。

存储基础知识培训

数据库和虚机 文件和备份
13
存储阵列系统组成
存储阵列是把多个硬盘组成一个阵列,当作单一硬盘使用,它将数据以分段(striping)的方式储存在不同硬盘中,存 取数据时,阵列中的相关磁盘一起工作,大幅减低数据存取时间,同时有更佳的空间利用率。可以理解为存储阵列系统 由存储硬件、存储软件和解决方案三部分来组成。
10
衡量硬盘性能的关键指标
主轴转速
• 15K rpm • 10K rpm • 7.2K rpm
吞吐带宽
• Throughput • XXX MB/s
IOPS
• 每秒钟的读写次 数
延时
• SAS 存储衡量 值20ms
• SSD 在1ms以 内
PS: 1、IOPS:以每秒处理的I/O请求数量为单位,I/O请求通常为读或写数据操作请求; 2、大文件持续传输型的应用需要的是充分的带宽性能,而小文件随机读写的应用则要求足够的I/O能力;
11
硬盘接口类型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 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
主流转速(RPM) 串行/并行
主流容量(TB) MTBF(h)
SATA
7,200 串行 1T/2T/3T 1,200,000
SAS专为满足高性能企业需求而设计,并且兼容 SATA硬盘。能够提供3.0Gbit/s的传输率,规划
到12.0Gbit/s
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 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 固态硬盘的接口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 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
尺寸上也完全与普通硬盘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RAM是如何工作的实际的存储器结构由许许多多的基本存储单元排列成矩阵形式,并加上地址选择及读写控制等逻辑电路构成。

当CPU要从存储器中读取数据时,就会选择存储器中某一地址,并将该地址上存储单元所存储的内容读走。

早期的DRAM的存储速度很慢,但随着内存技术的飞速发展,随后发展了一种称为快速页面模式(Fast Page Mode)的DRAM技术,称为FPDRAM。

FPM内存的读周期从DRAM阵列中某一行的触发开始,然后移至内存地址所指位置的第一列并触发,该位置即包含所需要的数据。

第一条信息需要被证实是否有效,然后还需要将数据存至系统。

一旦发现第一条正确信息,该列即被变为非触发状态,并为下一个周期作好准备。

这样就引入了“等待状态”,因为在该列为非触发状态时不会发生任何事情(CPU必须等待内存完成一个周期)。

直到下一周期开始或下一条信息被请求时,数据输出缓冲区才被关闭。

在快页模式中,当预测到所需下一条数据所放位置相邻时,就触发数据所在行的下一列。

下一列的触发只有在内存中给定行上进行顺序读操作时才有良好的效果。

从50纳秒FPM内存中进行读操作,理想化的情形是一个以6-3-3-3形式安排的突发式周期(6个时钟周期用于读取第一个数据元素,接下来的每3个时钟周期用于后面3个数据元素)。

第一个阶段包含用于读取触发行列所需要的额外时钟周期。

一旦行列被触发后,内存就可以用每条数据3个时钟周期的速度传送数据了。

FP RAM虽然速度有所提高,但仍然跟不上新型高速的CPU。

很快又出现了EDO RAM和SDRAM 等新型高速的内存芯片。

介绍处理器高速缓存的有关知识所谓高速缓存,通常指的是Level 2高速缓存,或外部高速缓存。

L2高速缓存一直都属于速度极快而价格也相当昂贵的一类内存,称为SRAM(静态RAM),用来存放那些被CPU频繁使用的数据,以便使CPU不必依赖于速度较慢的DRAM。

最简单形式的SRAM采用的是异步设计,即CPU将地址发送给高速缓存,由缓存查找这个地址,然后返回数据。

每次访问的开始都需要额外消耗一个时钟周期用于查找特征位。

这样,异步高速缓存在66MHz总线上所能达到的最快响应时间为3-2-2-2,而通常只能达到4-2-2-2。

同步高速缓存用来缓存传送来的地址,以便把按地址进行查找的过程分配到两个或更多个时钟周期上完成。

SRAM在第一个时钟周期内将被要求的地址存放到一个寄存器中。

在第二个时钟周期内,SRAM把数据传送给CPU。

由于地址已被保存在一个寄存器中,所以接下来同步SRAM就可以在CPU读取前一次请求的数据同时接收下一个数据地址。

这样,同步SRAM可以不必另花时间来接收和译码来自芯片集的附加地址,就“喷出”连续的数据元素。

优化的响应时间在66MHz总线上可以减小为2-1-1-1。

另一种类型的同步SRAM称为流水线突发式(pipelined burst)。

流水线实际上是增加了一个用来缓存从内存地址读取的数据的输出级,以便能够快速地访问从内存中读取的连续数据,而省去查找内存阵列来获取下一数据元素过程中的延迟。

流水线对于顺序访问模式,如高速缓存的行填充(linefill)最为高效。

什么是ECC内存ECC是Error Correction Coding或Error Cheching and Correcting的缩写,它代表具有自动纠错功能的内存。

目前的ECC存储器一般只能纠正一位二进制数的错误。

Intel公司的82430HX芯片组可支持ECC 内存,所以采用82430HX芯片的主板一般都可以安装使用ECC内存,由于ECC内存成本比较高,所以它主要应用在要求系统运算可靠性比较高的商业计算机中。

由于实际上存储器出错的情况不会经常发生,所以一般的家用计算机不必采用ECC内存,还有不少控制电路芯片不能支持ECC内存,所以有不少主机是不宜安装ECC内存的,用户应注意对ECC内存不要盲从。

SDRAM能与EDO RAM混用吗SDRAM是新一代的动态存储器,又称为同步动态存储器或同步DRAM。

它可以与CPU总线使用同一个时钟,而EDO和FPM存储器则与CPU总线是异步的。

目前SDRAM存储器的读写周期一般为5-1-1-1。

相比之下,EDO内存器一般为6-2-2-2。

也就是说,SDRAM的读写周期比EDO少4个,大约节省存储器读写时间28%,但实际上由于计算机内其它设备的制约,使用 SDRAM的计算机大约可提高性能5~10%。

虽然有不少主机支持SDRAM与EDO内存混合安装方式,但是最好不要混用。

原因是多数SDRAM 只能在3.3V下工作,而EDO内存则多数在5V下工作。

虽然主机板上对DIMM和SIMM分别供电,但它们的数据线总是要连在一起的,如果SIMM(72线内存)与DIMM(168线SDRAM)混用,尽管开始系统可以正常工作,但可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造成SDRAM的数据输入端被损坏。

当然,如果你的SDRAM是宽电压(3V~5V)工作的产品,就不会出现这种损坏情况。

目前T1和SUMSUNG 的某些SDRAM产品支持宽电压工作方式,可以与EDO内存混用。

高速缓存--Cache 介绍Cache的分级随着CPU的速度的加快,它与动态存储器DRAM配合工作时往往需要插入等待状态,这样难以发挥出CPU的高速度,也难以提高整机的性能。

如果采用静态存储器,虽可以解决该问题,但SRAM价格高。

在同样容量下,SARM的价格是DRAM的4倍。

而且SRAM体积大,集成度低。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386DX 以上的主板中采用了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技术。

其基本思想是用少量的SRAM作为CPU与DRAM存储系统之间的缓冲区,即Cache系统。

80486以及更高档微处理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处理器芯片内集成了SRAM作为Cache,由于这些Cache装在芯片内,因此称为片内Cache。

486芯片内Cache的容量通常为8K。

高档芯片如Pentium为16KB,PowerPC可达32KB。

Pentium微处理器进一步改进片内Cache,采用数据和双通道Cache技术,相对而言,片内Cache的容量不大,但是非常灵活、方便,极大地提高了微处理器的性能。

片内Cache也称为一级Cache。

由于486,586等高档处理器的时钟频率很高,一旦出现一级Cache未命中的情况,性能将明显恶化。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的办法是在处理器芯片之外再加Cache,称为二级Cache。

二级Cache实际上是CPU和主存之间的真正缓冲。

由于系统板上的响应时间远低于CPU的速度,如果没有二级Cache 就不可能达到486,586等高档处理器的理想速度。

二级Cache的容量通常应比一级Cache大一个数量级以上。

在系统设置中,常要求用户确定二级Cache是否安装及尺寸大小等。

二级Cache的大小一般为128KB、256KB或512KB。

在486以上档次的微机中,普遍采用256KB或512KB同步Cache。

所谓同步是指Cache和CPU采用了相同的时钟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

相对于异步Cache,性能可提高30% 以上。

什么是CACHE存储器所谓Cache,即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位于CPU和主存储器DRAM(Dynamic RAM)之间的规模较小的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通常由SRAM组成。

SRAM(Static RAM)是静态存储器的英文缩写。

由于SRAM采用了与制作CPU相同的半导体工艺,因此与动态存储器DRAM比较,SRAM 的存取速度快,但体积较大,价格很高。

由于动态RAM组成的主存储器的读写速度低于CPU 的速度,而CPU每执行一条指令都要访问一次或多次主存,所以CPU总是要处于等待状态,严重地降低了系统的效率。

采用Cache之后,在Cache 中保存着主存储器内容的部分副本,CPU在读写数据时,首先访问Cache。

由于Cache的速度与CPU相当,因此CPU就能在零等待状态下迅速地完成数据的读写。

只有Cache中不含有CPU所需的数据时,CPU才去访问主存。

CPU在访问Cache时找到所需的数据称为命中,否则称为未命中。

因此,访问Cache 的命中率则成了提高效率的关键。

而提高命中率则取决于Cache存储器的映象方式和Cache内容替换的算法等一系列因素。

对内存扩容时应遵循哪些规则对内存扩充容量时,应遵循下面的一些规则:1.对大多数PC机来说,不能在同一组Bank内(每组包括两到四个插座)将不同大小的SIMM条混合在一起。

很多PC机都可安装不同容量的SIMM,但装在PC机同一组中的所有SIMM必须具有相同的容量,例如,对一个四插槽组来说,PC机一般既可接受1MB的SIMM条,也可接受4MB的SIMM条,可在该组的每个槽内安装1MB SIMM,则这一组共可容纳4MB内存。

也可在该组每个槽内安装4MB SIMM,则这一组共可容纳16MB内存。

但是,不能为了得到10MB内存,在两个槽内插入1MB的SIMM条,而在另两个槽中插入4MB的SIMM条。

2.对于很多PC机来说,若把不同速度的SIMM混合在一起,即使它们的容量相同也会带来麻烦。

例如,计算机中已有运行速度为60纳秒(ns)的4MB内存,而文档中说70ns的SIMM也能工作。

如果在母板的空闲内存槽中再插入速度为70ns的SIMM条,机器会拒绝引导或在启动后不久就陷于崩溃。

对于某些机器来说,若把速度低的SIMM放至第一组,则可解决速度混合问题。

计算机会按最低速度存取,剩余部分不会再有用。

3.对于大多数PC机来说,必须将一组的所有插槽都插满。

或者将一组全部置空(当然第一组不行)。

在一组中不能只装一部分。

4.PC机可接受的SIMM大小有一个上限(最大值可从PC机说明书中找到。

若没有说明书,唯一的方法就是从实践中找到最大值了)。

何谓30线、72线、168线内存条内存条;30线;72线;168线介绍30线、72线、168线内存条的有关知识及相互之间的区别条形存储器是把一些存储器芯片焊在一小条印制电路板上做成的,即称之为内存条,所谓内存条线数即引脚数,按引脚数不同可把内存条分为30线的内存条、72线的内存条(SIMM,即Sigle inline Memory Modale)和168线的内存条(DIMM,即Double inline Memory Module)。

内存条的引脚数必须与主板上内存槽的插脚数相匹配,内存条插槽也有30线、72 线和168线三种。

30线内存条提供8位有效数据位。

常见容量有256KB、1MB和4MB。

72线的内存条体积稍大,提供32位的有效数据位。

常见容量有4MB、8MB、16MB和32MB。

按下按键你可以看到72线内存条的外观形状。

168线的内存条体积较大,提供64位有效数据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