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典型剖面的构造特征分析
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苏北盆地北缘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苏北盆地北缘构造特征及其演化陆一锋;徐永清;刘茂争;闫敏;徐树斌;陆雯【摘要】苏北盆地位于下扬子板块东北部鲁苏隆起的南侧,由于构造位置特殊,其构造演化比较复杂.利用高分辨率反射剖面资料,得到苏北盆地北缘清晰的地下结构和断裂形态.结果表明,整个剖面以大东凸起为对称轴,两侧箕状凹陷近似对称发育,涟南凹陷呈南深北浅的形态,涟北凹陷呈南浅北深的形态,该凹陷内正断层发育.这些研究成果为建立研究区的构造演化模式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推测自白垩纪末期以来,研究区在印度板块碰撞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影响下,拉张裂隙和挤压隆起2种作用交替进行,形成了对称箕状凹陷.【期刊名称】《地质学刊》【年(卷),期】2017(041)004【总页数】7页(P624-630)【关键词】反射剖面;对称箕状断陷;构造演化;苏北盆地北缘【作者】陆一锋;徐永清;刘茂争;闫敏;徐树斌;陆雯【作者单位】江苏煤炭地质局长江地质勘查院,江苏南京210046;江苏煤炭地质局长江地质勘查院,江苏南京210046;江苏煤炭地质局长江地质勘查院,江苏南京210046;江苏煤炭地质局长江地质勘查院,江苏南京210046;江苏煤炭地质局长江地质勘查院,江苏南京210046;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地质矿产管理所,江苏宿迁223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4;P542.4苏北盆地位于下扬子板块东北部鲁苏隆起的南缘,属于苏北—南黄海盆地西部的陆上部分。
苏北盆地是发育在下扬子构造形变极其复杂的中—古生界基底之上的陆相中新生代复合盆地,由一系列断(凹)陷和隆(凸)起构成,其演化过程以凹陷和凸起交替发育为特征,具有明显的构造分区性,落差巨大的边缘断裂对盆地的形态和演化起着控制作用。
盆地基底为中生界和古生界,沉积盖层由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构成,厚度不均匀,最厚逾6 km。
大地构造上,苏北盆地位于中、新生代西太平洋构造域的弧后区,华北板块与下扬子板块的碰撞造山带位于其北部,东部为环太平洋构造域(邱海峻等,2006)。
实例分析滑坡特征及治理建议

实例分析滑坡特征及治理建议1.引言抚顺市西露天矿南帮高陡边坡,总体坡度19°~27°左右,南帮垂直深度达400~500m。
最初,出现多处地表开裂,并由单一点状向线状发展。
目前,两条主裂缝东西向延展约3.1km,形成滑坡后缘洼地。
滑坡体的前缘以抬升运动为主,后缘及中部以沉降运动为主。
本文将分析该滑坡特征,对典型剖面E1200的变形特征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措施建议。
2.滑坡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和滑坡范围抚顺市西露天矿位于抚顺市市区西南部,开采于1901年,矿坑东西长6.6km,南北宽2.2km,总面积为14.52km2。
南帮高陡边坡,垂直深度约400~500 m,自然坡度为19°~27°,矿坑最低标高为-325 m。
目前,滑坡体南北纵长1200~1500m,东西向宽约3100m,滑坡体面积3.38km2。
滑面埋深大于50m,呈椭圆形,为深层滑坡,滑坡体主滑方向为向北滑移。
滑坡变形体位于西露天矿南帮W700~E2200区域,主变形区在E200~E1200之间;前缘位于西露天矿坑底部;后缘沿两条主裂缝东西向展布,长约3100m;东部边界以F5断层为界;西部边界从滑坡后缘在水厂以北(W500附近)起始向北西向偏转,向矿坑下延伸[1]。
2.2 地层岩性及滑动面的识别抚顺市西露天矿南帮地层由上至下主要为:杂填土、凝灰岩、玄武岩夹凝灰岩、玄武岩夹煤线、玄武岩、花岗片麻岩。
该滑坡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地层结构复杂,有多个滑动面组成[2]。
滑动面大体出现在三个部位,即新老地层不整合接触部位、玄武岩与凝灰岩软硬岩接触部位、玄武岩夹煤系地层部位。
这三个部位大都有破碎带出现,并有泥化夹层相伴出现。
2.3 地质构造位于中朝准地台(Ⅰ)、胶辽台隆(Ⅰ1)、铁岭—靖宇台拱(Ⅰ11)、抚顺凸起(Ⅰ11-4)的北缘,距离浑河断裂南约1.5km。
南帮受矿区主要断裂的影响,有许多纵向和横向断层,而且有特殊的背斜倾伏和褶曲,构造比较复杂。
地表高程剖面特征及其在起伏度分析中的应用--以平行岭谷区华蓥市为例

地表高程剖面特征及其在起伏度分析中的应用--以平行岭谷区华蓥市为例白雷超;陈珂;罗明良;林叶彬;周申立【摘要】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the suitable window size of the relief based on the high resolution and the small area is uncertain,the multi-scale feature of the typical profile of surface elevation is proposed,and then the method of application adaptability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uitable window size is explored.In this paper,ASTER GDEM is used as the basic data source,and 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parallelism range-gorge in eastern parts of Sichuan province.Based on ArcGIS,two typical elevation profiles are interpol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wo peak values in the windows range of 20 ~27 (600~810 m)and in 42 ~46 (1 260 ~ 1 380 m)while 30 m and 90 m resolution DEMs are used to extract the relief by neighborhood analysis and the suitable window size are 27×27(810 m)and 17 ×17(1 530 m)with areas 0.65 km2 and 2.34 km2 which is close to the result of wavelet analysis.We recommend that 90 m resolution DEMs will get the better depiction of the regional relief.The experiment also shows that the critical scales of elevation profiles can be used in the relief amplitude.%针对确定高分辨率、小区域地形起伏度最佳求算区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分析地表高程典型剖面的多尺度特征,继而探索其在确定最佳求算区域中的应用适应性的方法。
构造特征

第四章构造特征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在岩层中留下的变形记录。
一个构造单元的构造特征包含有两层意思,首先是构造单元内部构造层的叠合数,其次是每个构造层的构造形态特征(结构面特征)。
所谓构造层是指地质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里(地壳运动的性质、类型、幅度)形成的一套沉积建造,以及伴随的构造形态、岩浆建造和变质建造等地层组合。
构造层在时间上反映地壳运动在构造区域内出现的时代和时间范围,在空间上反映地壳运动在延续的时间内所涉及的范围和影响深度。
每一个构造单元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构造层。
每一个构造层的发展都要继承它历代前身的构造层特征,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础。
地壳演化的不同阶段、构造单元内包含的构造层叠合数有多寡之分,构造层的构造形态有简单和复杂之分。
通常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构造层层间的角度不整合面、构造层层内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和变质建造来划分构造旋回、构造期次;依据构造层层内展布的构造形态特征来分析构造作用的力学性质,以及作用前的物质基础和构造背景。
根据上述构造层的概念,结合本区区域上的角度不整合界面及沉积建造、变质作用及岩浆作用特点,实习区内划分为三个构造层、两个角度不整合界面。
Ⅲ—中生界构造层(柳江向斜上构造层)Ⅱ—上元古界—古生界构造层(柳江向斜下构造层)Ⅰ—下元古界构造层(绥中花岗岩γ2)柳江向斜为一个近南北向不对称的短轴向斜。
其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地台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南缘。
山海关隆起的范围包括遵化以东、锦州以西、山海关以北的三角地带(图2—7)。
图4—1 燕山沉降带内部单元划分图(据北京地院中国区域地质讲义,第一册,1959)A—兴隆朝阳凹陷;B—山海关隆起;C—蓟县凹陷;D—密云隆起;E—西山凹陷柳江盆地主要构造线为北北东走向。
在构造形态上,柳江盆地是由晚元古代到中生代地层组成的向斜构造,北起城子峪,南至上平山,其南北长20km;东起张岩子、黄土营,西达花场峪,东西宽约10km。
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及古生界地层环绕向斜边缘分布,构成向斜的翼部。
剖面图怎么看

剖面图怎么看剖面图是一种常用于描述地质、地形和工程结构的图表。
通常,它将地壳、岩层、地下水等在不同深度上的变化用简化的图示表示出来。
剖面图通常由水平轴和垂直轴构成,水平轴用于表示距离,垂直轴用于表示深度。
1. 剖面图的基本元素剖面图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元素:1.1 标题剖面图的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概括剖面图所描述的内容。
1.2 坐标轴剖面图通常由水平轴和垂直轴构成。
水平轴表示距离,垂直轴表示深度。
1.3 描述剖面图的描述部分应该清晰地解释图中所显示的各个元素。
描述可以使用文字、符号、箭头等方式进行标注。
2. 如何解读剖面图要正确理解和解读剖面图,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关键要素:2.1 地质构造信息剖面图可以显示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分布。
通过观察岩层的变化、断层的位置和地层的组成,可以推断出地质构造的特征。
2.2 地层结构信息剖面图可以显示地层的厚度和顺序。
通过观察地层的厚度变化和相对位置,可以了解地层堆积的过程和地层之间的联系。
2.3 地下水信息剖面图可以显示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分布。
通过观察地下水的深度和地下水流动的方向,可以了解地下水系统的特点和补给源。
2.4 其他信息剖面图还可以显示其他与地质、地形和工程结构相关的信息,例如土壤类型、岩性特征等。
通过观察这些信息,可以评估地质和工程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3. 剖面图的绘制方法绘制剖面图需要收集大量的地质数据,并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
以下是一般的绘制步骤:3.1 收集数据收集所需要的地质数据,包括地面测量数据、钻孔数据、地质剖面等。
3.2 数据处理整理和处理收集到的地质数据,例如根据地质剖面确定地层的分布和厚度。
3.3 绘制图形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用适当的比例和坐标系绘制剖面图。
3.4 标注信息在绘制好的剖面图上,利用文字、符号、箭头等方式标注各种地质信息。
4. 剖面图的应用领域剖面图在地质、工程和环境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4.1 地质调查剖面图可以用于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评估。
浅析沿河-坪坝地区地质构造特征——以岔溪口-张家湾剖面为例

至岔 溪 口 , 均 出露 单 斜 岩 层 , 依次 为 T 的 白云 岩 、 膏溶角砾岩 , T j 的薄 层 状 灰岩 。 根据 向斜两翼 所测嘉 一段岩层 产状 :北东翼倾 向 2 2 3 。 倾 角 7 5 。 、 南西翼倾 向 3 2 。 、 倾角 7 5 。 , 用 赤 平 投 影 法 得 出该 向斜 的轴 面 产
资源与环境
2 0 1 5 年 第 2 6 期l 科技创新与应用
浅析沿河一 坪坝地 区地质构造特征
以岔 梅 郭 立 姿
( 1 、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 学与技 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 1 0 5 0 0 2 、 成都 ̄ - V - ; k . 学地球科学学院 , 四川 成都 6 1 0 0 5 1
3 、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 青海 海西州 8 1 7 0 0 0 4 、 东方地球物探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天津 3 0 0 2 8 0 )
摘 要: 沿 河一 坪 坝 地 区位 于重 庆城 口县 与 四川 万 源 县的 交界 处 。通 过 地 质 资料 查 阅及 野 外 实地 调 查 , 在 说 明 该地 区 区域构 造 位 置、 出露 地 层 特征 的基 础 上 , 对 岔 溪 口一 张 家 湾剖 面 的主 干 构造 特 征作 详 细 说 明 。研 究表 明 : 沿 河一 坪 坝 地 区构 造上 位 于 南 大 巴 山 弧形 构 造 带上 , 该 区形 成 了一 系列 北 西一 南 东走 向的 线状 紧 闭褶 皱和 纵 向逆 断层, 褶 皱 两翼倾 角较 陡 且局 部 发 生倒 转 ; 张 家湾逆 冲 断层 规 模 巨大 , 其 上盘 南华 系代 安 河 组板 岩 上升 至地 表 与二 叠 纪地 层 接 触 , 张 家 湾 背斜 和 岔 溪 口向斜 向 南 东方 向延 伸 与其 相 交 , 夹 角分 别 为 6 。 和 9 。 , 岔 溪 口向斜 核 部被 断层错 断 。 断距 约 2 7 0米 。 关键 词 : 沿河 一 坪坝 地 区 ; 上 扬子 地 台北缘 ; 褶 皱; 逆 冲 断层
四川北川地区甘溪剖面层序地层学特征识别及分析

16EXPERIENCE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胡天成,生于1996年,成都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
四川北川地区甘溪剖面层序地层学特征识别及分析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胡天成摘要:通过研究分析北川县甘溪泥盆系地层特征,发现其沉积旋回规律明显,识别出不同沉积序列。
对于该地区的沉积环境过程分析以及地质构造运动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沉积旋回;层序特征;沉积环境;地质构造中图分类号:P618.1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0-0016-0001北川县境内地质构造发育,发育有典型的甘溪剖面。
地层出露好、厚度大,研究分析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可推算出悠久的历史。
通过勘探考察,总结出了该区域地层的典型特征,并进行了分类整理。
一、地质概况甘溪地区位于四川北川地区,属于稳定型浅滨海相区。
龙门山地区在泥盆纪时处于北西缘的上扬子板块上,由于受到强烈的地质构造运动以及拉伸运动从而形成海湾盆地。
其中的泥盆系地层主要分为两种沉积相,即次稳定性半深海和稳定型滨浅海(图1)。
二、地层层序特征甘溪剖面共发育了11个海进-海退的沉积旋回。
其中Ⅰ型层序6个:层序一、层序四、层序七、层序九、层序十、层序十一;Ⅱ型层序5个:层序二、层序三、层序五、层序六、层序八。
层序一界面即为平驿铺组和韩家店组的假整合面,接触面存在沉积超覆面,界面的下伏地层到上覆地层由千枚岩-砂泥岩,岩相具有明显变化,低位体系域缺失。
层序二发育在平驿铺组的木耳厂段,层序界面处可见由层序一高位体系域发育的石英砂岩转变为黑色碳质泥岩粉砂岩,岩相有明显的转换。
层序三发育在平驿铺组的观音庙段和关山坡段,界面发育不明显,部分地层被植被掩盖。
可见岩性为黑色碳质泥页岩。
高位体系域中,发育有分流河道沉积。
层序顶部即为平驿铺地层的顶部,岩性为砂岩粉砂岩。
层序四发育在甘溪组白柳坪段,层序界面处由平驿铺组顶部的砂岩粉砂岩转变为残积角砾岩和含砾砂岩,发育古土壤层。
标准剖面名词解释

标准剖面名词解释标准剖面,也称为剖面分析,是一种用于地质和地质学研究的方法。
通过绘制一条垂直于地层走向的剖面线,并在该线上观察和记录地层的岩性、叠置关系、构造特征、岩石成分和岩石性质等信息,以及可能存在的断层、褶皱、岩浆活动等地质现象。
标准剖面可以提供地质学家和地质工程师用于识别和解释地质事件的工具。
标准剖面通常用于进行地层对比和说明地球历史演变的方法之一。
地质学家常将多个标准剖面进行比较,以研究地壳运动、构造演化和沉积环境等过程。
在标准剖面的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剖面位置,在剖面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以确保能够准确地表达地质事件和地质特征。
标准剖面可以应用于各种地质研究领域,包括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调查、地质工程、环境地质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等。
在地质勘探中,标准剖面的绘制可以帮助地质勘探人员理解岩石和矿物的分布情况,提供有关地下地质结构和成分的信息。
在矿产资源调查中,标准剖面可以帮助确定矿床的产状、赋存形式和矿石品位等。
在地质工程中,标准剖面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地下构造和地质条件,提供有关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依据。
标准剖面的绘制通常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常用的方法是在地质地图上选择合适的剖面位置,并在该位置上设置一条垂直于地层走向的剖面线。
沿着剖面线,地质学家进行野外观察,记录地层、构造、岩石类型和岩性等相关信息。
观测结果通常以图像或文字方式记录,并绘制到标准剖面图中。
标准剖面图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地层柱状图、构造图、地理图和地质剖面图。
地层柱状图用于展示沿着剖面线的地层厚度、岩性和顺序,包括不同岩石层、岩石类型和地质事件的描述信息。
构造图用于显示沿着剖面线观测到的构造特征,例如断层、褶皱和岩浆活动等。
地理图用于描述剖面线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地貌特征。
地质剖面图是标准剖面的核心部分,它将地层柱状图、构造图和地理图结合起来,展示地下地层和地质特征的立体变化。
标准剖面图的绘制需要准确和详细的野外观测数据,并结合地质学原理进行解释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图 1 。在 开 挖 剖 面上 , 育 一个 复杂 的小 褶 见 ) 发 皱群 , 皱 群 中次 级 褶 皱 类 型 齐全 、 次 关 系 明 褶 主 显 、 合复 杂 。剖面 中发育 一系列 逆冲 断层 , 组 断层 与褶皱 的关 系清楚 。剖面西侧 发育 于 中厚 层泥 质 自云岩 中的逆 冲断层 和 中厚层 白云 岩顶部 界面 上 的顺 层 滑脱断 层 控 制 了整 个 小褶 皱 群 的 分布 ; 次
费站施工 工地 开 挖 面上 , 区域 构造 位 置 为 黔南 侏
罗山式褶皱 带 贵 阳复 向斜 核部 … , 面 中出露 地 剖
层为 中三叠 统 松子坎 组薄层 和 中厚层泥 质 白云岩
厚层 泥质 白云 岩 之上 , 该层 白云 岩 中发 育 一条 而 与 岩层呈 低角度 相 交 的逆 冲断层 , 中厚 层 泥质 在 白云岩与其 上灰 黑色 薄层 泥质 白云 岩之 间的界 面 上, 有顺层 滑脱 断层 发育 , 在次 级小褶 皱群 与上覆 简单 变形 的泥质 白云 岩 之 间 , 育一 条 顶 板 逆 冲 发
倒转 褶皱 : 在开 挖剖面 西侧底板 断层 附近 , 发
育 一系列 次级倒 转褶皱 。组成 倒转褶 皱的岩 层为
灰 黑 色 泥 质 白云 岩 , 皱东 翼 地 层 正 常 , 翼 倒 褶 西
转, 在褶皱的倒转翼靠近转折端附近常次级逆 冲 断层 发育 , 次级 逆 冲 断层 的产 状 与倒 转褶 皱 的轴
研究 剖面 位于 贵 阳至遵 义高 等级公 路 沙坡收
2 剖 面 中构 造 形 迹 描 述
整个 开挖 剖面 在地 表为 一个较 为开 阔 的圆弧 状 斜歪 背斜 , 往下 则 演 化 为 一个 复 杂 的 次级 褶 皱
群 ( 照片 1 2 , 见 、 ) 这些 褶 皱 消失 在 剖 面西 侧 的中
[ 收稿 日期] 0 0—1 2 2 1 0—1 [ 基金项 目] 0 0年贵州 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 目。 21 [ 作者简介] 杜威 (9 0一) 男 , 19 , 资源勘查专业本科学生 。
・
4 8・
贵
州
地
质
21 年 2 0 1 8卷
歪褶皱 都有 一个 共 同 的特点 , 是东 翼 缓 而 西 翼 就 陡 ( 照片 12 。 见 、 )
21 2 0 1年 8卷 第 l ( 第 16期 ) 期 总 0
贵
州
地
质
 ̄ 1 8N . ( o 16 2 1 o 2 o1T1 0 )01 . .
・
GUI ZHOU GE0L0GY
47 ・
一
个典型剖面的构造特征分析
杜 威
贵 阳 500 ) 50 3 (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贵州
都 构成一个 东翼 缓 西 翼 陡 的 圆弧状 背 斜 , 面上 剖 部 的灰黄 色薄层 泥 质 白云 岩 变形 简 单 , 成 了该 组
圆弧状斜歪 背斜 的外 侧 部 分 , 褶 皱核 部 的灰 黑 而 色 薄层 泥质 白云岩 则 变 形 较 为强 烈 , 成 了一 个 形 复杂 的次级褶 皱群 ( 照片 1 2 。在 南侧 剖 面 中 见 、) ( 照片 1 的次级褶 皱 群 中 , ) 亦有 圆弧状 褶 皱发 育 , 照 片 1中的 A、 次级 褶皱 就是其 典 型。 B两 尖棱 褶皱 : 尖棱 褶 皱 主要 分 布 在 剖面 的 中下
[ 关键词 ] 皱作 用 ; 褶 岩石 变形 ; 构造 分 带 ; 断层相 关褶 皱 ; 重构造 双 [ 中图分 类号 ] 52 [ P4 文献标识 码 ] [ 章编号 ]00— 932 1)1— 07— 6 A 文 10 本 地 质 特 征
级褶 皱 核部 的逆 冲 断 层 则 控 制 了次 级 褶 皱 的发
断层 。此外 , 复杂 小 褶 皱 群 的核部 还 发 育一 系 在
列次 级逆 冲断层 , 分述 如下 。
育; 剖面 中上部 次 级 复杂 褶 皱 群 与上 覆 简单 变 形 的灰 黄 色薄至 中厚层 泥质 白云 岩之 间的断层 为双 重构 造 的顶 板 断层 。在 剖 面 的不 同部 位 , 岩石 变
2 1 褶皱 .
() 1 从褶 皱 转 折 端 的 形 态 分 析 , 剖 面 上 分 在 布有 圆弧褶皱 、 尖棱 褶 皱和箱 状褶 皱等 。 圆弧状褶 皱 : 宏 观上观 察 , 剖 面在地 表 从 两个
形差 异 明显 , 石 变形 的强 弱 与底 板 断层 的关 系 岩
明显 , 变形 分带 明显 。 且 笔 者在对 两个 开挖 剖面进 行系 统观察 的基 础
上, 运用 《 构造 地质 学》 科 书 中 的相关 知 识 和 教 构造分 析的新 观点 J对 剖 面 中褶 皱 的类 型 和 , 特征 、 断层 的特征 、 剖面 结 构 、 皱 与 断层 的关 系 褶
以及 剖 面中岩 石变 形 分 带 规律 进 行 了分 析 , 以期
对在 沉积岩 区其 他剖 面分析 的 同行 提供 参考 。
[ 摘
要] 断裂 带上盘岩 石 的褶 皱 变形 程 度 随距 底 板 断层 距 离的不 同 而有 规 律 的 变化 , 即愈 靠
近底板 断层 , 皱 变形愈 强烈 , 而在剖 面上 呈现 明显分 带性 。褶 皱 的形 成 与断 裂活动 有 关 , 褶 从 底 板滑脱 断层 、 板逆 冲断层 和次级 逆冲 断层 的 滑动 导致 不 同形 态特 征 褶 皱 的 形成 , 中滑脱褶 底 其 皱和 断层传播 褶 皱典 型 , 皱和断层 在剖 面上 构成 以逆 冲项板双 重构 造 。 褶
面产状 相 近。倒转 褶 皱往 往都 比较 紧 闭 ( 照 片 见
4 。 )
2 2 断层 .
在开 挖剖 面上 , 可以见两组 断层 , 一组为 逆 冲 断层 , 另一 组为 正断层 。
嘲 tj ,f  ̄ /
( ) 冲断层 : 面 中所 见 逆 冲断层 有五 种 , 1逆 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