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时政热点:家长带熊孩子“自首”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合集下载

莆田时政热点:让家长到学校做“义工”还需适可而止

莆田时政热点:让家长到学校做“义工”还需适可而止

莆田时政热点:让家长到学校做“义工”还需适可而止近日,孩子在汉口一所小学读一年级的李先生向记者吐槽,孩子班主任的一些做法让他颇为苦恼。

记者从李先生提供的聊天记录中看到,该老师在QQ群中征集家长到学校,帮助完成学籍录入工作,并明确表示:“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可作为以后评选学生各项荣誉的标准。

”(9月28日澎湃新闻网)相信不少家长都体验过各式各样的“家长作业”,除了检查作业、做手工、拍视频等,有些学校还要求家长到校打扫卫生、参与学校管理、帮老师组织活动等工作,让家长苦不堪言、难以招架。

而班级群也逐渐变成了另一个“工作群”,几乎每天都要领任务,无怪乎有的家长质疑,为何明明就是老师的分内之事,还要由家长来代劳,到底是我们上学还是孩子上学?有学校老师坦言,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不少家长把孩子丢到学校后,对孩子的教育学习就不管不顾,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家长参与到教育中。

然而,这并不能成为让家长来学校打“义工”的借口,也不能因此将家长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

为了加强家校沟通,提升家长的参与度,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更好的方式,或者由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无需家长代劳或者开展一些亲子阅读、趣味运动等有益的课外活动,引导家长多与孩子交流,而不是将学校的琐事、杂活都推给家长来做。

要知道,虽然有些家长时间比较充裕,表示乐在其中,但更多的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平日上班已经很忙,下班还要辅导孩子作业,如果学校事务也要求家长来完成,实在是“不堪重负”。

可老师把家长的付出与学生的评价相挂钩,甚至还说会影响到以后评选的各项荣誉,那学校布置的任务,又如何让家长“随便”选择不去?对于家长们来说,还是想要给学校老师留个好印象,不愿意因为自己给孩子“拖了后腿”,让孩子在老师面前“低人一等”,最后只能“无可奈何”地被动接受。

笔者认为,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长和学校之间的配合,一定程度上的家校合作是有益的,但凡是都应有“边界”和“尺度”,让家长到学校打“义工”还需适可而止。

亲子书库:《父母给孩子的七堂人生课》

亲子书库:《父母给孩子的七堂人生课》

以下内容是但又有多少家长能意识到精神之路才是人生成功的 正途呢?当今社会的做法几乎背道而驰,我们通常不会把成功与精神 相提并论。

我们教育孩子如何在社会上生存、如何自我保护、如何与他人竞 争,以及如何面对失望、困难和挫折。

尽管宗教信仰常被看作美德,但精神信仰一贯被视为与人生成功 无关的事情。

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成功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所以常以金钱、 名望或财产多寡作为衡量标准。

当然,这些有助于成功,但它们并不能保证成功。

我们期望的孩子们的成功还应体现在许多非物质的层面,包括拥 有爱的能力和慈悲心、感知并传播快乐、确信生命存在的意义并最终 感悟到自身与宇宙创造力的联结。

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人生成功的精神层面,能给人以内在的成就感。

因此,家长的职责是把孩子引向精神之路。

这是确保孩子获得成功人生的选择,远比给他们金钱、安稳的家 甚或爱与关怀更重要。

我们应该使用不同于成人的语言来教导孩子这七大精神法则,不 要那么抽象。

幸运的是,我们能够重新表述这些法则,这样小孩子也能很容易 牢记于心。

法则一一切皆有可能。

法则二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法则三选择改变未来。

法则四不要放弃,顺其自然。

法则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法则六享受人生旅程。

法则七你的存在必有意义。

我当时写下这些简单易懂的句子时,并没有停下来思考很多,但 过后的回想让我有很大触动。

如果我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教导过我这七句话,我的人生肯定会 与现在大不相同。

我会在懂得一些宝贵道理的同时,也能实际运用这些道理。

接受过精神技能教育的孩子,就能够回答宇宙是如何运行的这一 根本的问题;就能领悟自身和外在创造力的源泉;就能践行没有偏见、 悦纳他人和诚实法则,这些都是我们与人交往中最宝贵的技能;就不 会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严重的恐惧和焦虑。

精神的哺育是你能给予孩子的哺育。

我说的不是强制孩子遵守一成不变的规则,要求孩子做听话的好 孩子、一做错事就要惩罚。

泼墨孩子家长教育800字作文

泼墨孩子家长教育800字作文

淘气男孩的父母:你们好!前些日子在网上得知,您的孩子淘气将墨水从高楼泼下。

一次高空泼墨可以引发一场危机——教育的危机。

很庆幸有你们这样的家长,使这瓶墨水虽没用于学习,但终归用于了教育。

我仅代表个人对你们教育孩子的方式表示赞美,为你们的处理方式点个赞!洗墨教育,重在过程;为人父母,值得反思。

修身齐家治国与平天下。

一个好的家风是一个人良好成长的开端。

还记得去年观看梨园世家谭氏在接受采访时,幽默的讲述了家中的那些“条条框框”,也正是因为谭家严谨的家风才使得谭家的大旗得以传统,京剧文化继续焕发生机。

反观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李某某轮奸事件、爸爸是李刚事件,这些最美道德之花的凋零令我们感到愤怒,更令人感到惋惜。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当年“我在马路边捡到五分钱,交给警察叔叔送里边……”虽然贫穷,但孩子友善讲道德,知礼节;现在,随着生活的富裕而教育失败。

有担当,知错能改的父母越来越少。

担错的品质应从娃娃抓起,立德树人。

原谅总在风雨与懊悔后。

没有善良的本心,怎会有淘气后的谎言?明事理,肯认错正是社会渐渐缺失的元素。

计划生育初升的后代,孩子是家人的掌上明珠,溺爱本身的对与错,就已经分明。

古人讲:惯子如杀父。

在娇惯中长大的孩子几十年后会样子?蛮横霸道,不辨是非,任性妄为,不是巨婴,就是地赖。

您这次带领孩子挨户道歉等举动,必将是对全体家长上的一堂生动的必修课:犯错误就要受到惩罚,并学会自我改正。

可见,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因此,孩子的未来,就是家庭的未来,更是民族的未来,含糊不得。

祖国的未来与民族希望。

“熊孩子”的新闻层出不穷:不是闯下惊天大祸,就是因小事跳楼自杀,未成年人犯罪有低龄趋势,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有人曾感叹:这又是垮掉的一代。

但当我看到您的孩子站在阳光下注视着正在重新变得干净的楼体,看到您“宽是害,严是爱”的教育方式。

我仿佛又看到了无数个正在雄起的民族脊梁。

美国前总统李根从小踢球把邻居玻璃踢碎,父亲借钱给他让他亲自赔偿,然后通过打零工还上欠款,教子无小事。

保护弱者的尊严事例

保护弱者的尊严事例

保护弱者的尊严事例莆田两死三重伤的大案虽说已经落下了帷幕,但结果太惨了,被害人家庭支离破碎,施害人经过长达六年的痛苦岁月,在气愤之极的情绪下以最惨烈和极端的方式和对方同归于尽。

将给双方家属留下久远的梦魇,给社会留下伤痛。

这起骇人命案的结局无疑是双输,对社会的负面冲击可能会长久存在,善良的人们几乎一边倒地同情施害人欧某中,有那么多的人同情一个杀人犯,不得不说,这件事将长期在人们的心中留下阴影,久久不会散去,但事已至此,死人不能复活,伤者也将延续痛苦的人生,人们在震惊之余,还是应该反思,引以为戒,尽量避免此类恶心事件的再次发生,就是社会的进步了。

这是一个弱者和强者博弈的故事,准确地说是一个弱者对若干强者抗争的故事,有社会经验的人都懂,弱者当然不会赢,但不论强弱,当一个人被挤压到极致,他一定会反抗的,中国那么多朝代是怎么灭的,就是弱者一直败,量变到质变,直到彻底翻盘。

中国人特别的聪明,人们一代代地接受教训,越往后,人们尤其是统治阶级越懂得,凡事不能做绝,给人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甚至会怀柔常给糖吃,如此,穷人感恩戴德,反而会成为维护其的最坚决力量。

《红楼梦》里有不少这样的故事,比较典型的,是王熙凤和刘姥姥的交往。

《红楼梦》作为描写世情小说的巅峰,要说强和弱,有最悬殊的对比,也给出了极为高级的示范。

森严的阶级社会,国公府少奶奶王熙凤和平民百姓刘姥姥,是活在两个世界的存在,现实中不会有交集,二者因为所谓的一点亲戚关系,产生了一点牵强的瓜葛,这个极高和极低产生真实的社交关系。

当刘姥姥向荣国府开口说白了是乞讨时,高高在上平日里不可一世的王熙凤,面对眼前芥豆之微的人凤姐第一句:“怎么还不请进来?”一个“请”字,是凤姐真的尊重刘姥姥吗?当然不是,这是凤姐的自重和风范。

刘姥姥趴下给她磕头请安,她嘱咐下人让搀起来。

刘姥姥是老者,一个“搀”字,这是年轻人对老者的体恤。

凤姐说自己年轻,刚管家事,很多亲戚因为不大走动,自己都不知道,而且既然是亲戚,不应该等着亲戚上门就该有照应才是,主要是太太上了年纪,自己又年轻,一时疏忽请您别见怪。

时政热点:踢倒烈士墓碑,别光指责熊孩子

时政热点:踢倒烈士墓碑,别光指责熊孩子

昨天,一组少年与碑的照片引发了网友的愤怒。

照片里的这名熊孩子,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南段庄烈士陵园的英雄纪念碑前做出各种不雅动作,还将一墓碑踢倒。

不少网友声称要“人肉搜索”图片中的少年,还有人提出“别放过那个拍照的”。

熊孩子的行为是令人愤慨的,烈士陵园这么严肃的地方,成了他个人摆酷耍帅的背景,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嘻嘻哈哈的表情与这里的氛围是多么不协调,坐在墓碑上进而将其踢倒的行为更是让人愤慨。

不要说这里是烈士埋骨之所,哪怕这里躺着的是普通人,踢倒墓碑也是大不敬。

不知死,焉知生。

熊孩子对死者的不敬,暴露出其生命意识的缺乏,而这些行为发生在烈士陵园,又暴露出他对历史无感,对历史缺乏基本的敬畏。

保定清苑县当年是冀中抗战典型,地道战就发生在清苑县。

清苑县烈士陵园里埋葬着抗日烈士。

地道战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八年抗战的历史我们铭记于心,照片里的熊孩子看上去应该上初中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为什么这些历史记忆到了他这里会断层呢?那些无言的墓碑所代表的一切为什么在他眼里失去了意义,仅仅成为摆酷耍帅的道具呢?熊孩子应该指责,但是比人肉搜索更为要紧的是要好好想一想,我们将目光越过孩子背后,会看到什么。

熊孩子不是一个人来到烈士陵园的,帮他拍照的也许是他的同龄人,也许是他的家长。

如果是他的家长,看到熊孩子这样的行为,不加制止,还在一旁拍照,那比熊孩子本人更不可饶恕。

熊孩子的产生,是家庭教育缺失的结果,学校教育有没有责任呢?我们的历史课本里面,是不是只剩下了那些有助于拿到分数的知识点,而把历史本身的厚重感剥离了出去?历史学家阎崇年有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目前中国的年轻人中有两种不良的倾向,一种是忘记历史耻辱;一种是抹杀历史辉煌。

历史之耻不能忘,它是前进的砥砺,历史辉煌不能抹杀,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贡献。

阎崇年提出人们应当敬畏历史,为什么“敬”?因为吸取前人经验会得到宝贵的智慧;为什么“畏”?因为重蹈前人错误要受到历史的惩罚。

熊孩子法律案件(3篇)

熊孩子法律案件(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密集的城市小区越来越多。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些孩子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和管理,常常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以一起熊孩子高空抛物案件为例,探讨相关法律问题。

二、案件经过2021年3月,某市某小区发生了一起高空抛物事件。

当时,该小区的一名6岁男孩小强(化名)在无监护人看管的情况下,从自家阳台将一只玻璃瓶扔下,恰好砸中楼下经过的赵女士头部。

赵女士受伤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

经鉴定,赵女士头部受到的损伤为轻微脑震荡,需住院观察。

事发后,赵女士家属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小强及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公安机关调查发现,小强平时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管,经常在小区内调皮捣蛋,此次高空抛物事件并非偶然。

三、案件审理1. 审理过程此案经公安机关侦查,移送至当地人民法院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进行了公开审理,充分保障了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2. 法院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责任。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认为,小强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此次事件中具有过错,其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法院最终判决:小强的监护人赔偿赵女士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人民币3万元。

同时,法院对监护人进行了训诫,要求其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

四、案件评析1. 熊孩子高空抛物事件的法律责任本案中,熊孩子高空抛物事件引发的法律责任主要体现在侵权责任方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责任。

家长感悟心得怎么写(通用10篇)

家长感悟心得怎么写(通用10篇)

家长感悟心得怎么写(通用10篇)家长感悟心得怎么写篇1通过3月12日在家长学校听专家做的报告使我受益不浅,通过专家生动的讲解,举例分析使自己受到自己平时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些不妥,只顾盲目的让孩子学习,而忽视孩子心理的需求。

的确孩子只是一张白纸,我作为家长是他的第一任老师,而我们的家庭也是他的第一所学校,而我们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成长。

从上高中到中学的变化,是他的性格上,心理上有了明显的变化,他变得倔强了,有时不服从我的意愿,变得像没有小时候那么乖顺,有了自己的主意。

通过这次家长学校的学习,是我了解得要如何教育孩子。

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

首先,要让孩子有选择的空间,在学习上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多让他在生活上多一些独立,不要有依赖性,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要因为学习而忽视在生活上自理能力的培养,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较好的学习方法。

经常把孩子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发现孩子的长处。

通过每次单元测验,平时作业的检查,点燃孩子的希望的灯,使他能够对学习充满信心。

常常鼓励孩子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当中,到同学当中,培养他的集体荣誉感,不能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要让他善于帮助周围的每一个人,能够和同学们和睦相处。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个星期回来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在学习上不欠账,不会的问题不能堆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其次,和孩子探讨问题时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点商量的口气,保护好他的成人感,唤起他的责任感。

对他多一点赞扬和鼓励,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以免伤到他的自尊心。

然后,在生活上少一点关怀,在精神上多关心孩子,与他成为好朋友。

让他有什么话都愿意对你说。

使自己成为他的良师益友。

以上就是我通过家长学校听报告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希望今后在孩子的学习上,生活上,能够沟通的更加融洽!家长感悟心得怎么写篇2对于孩子们读的书,家长绝不可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应该非常重视,至少在孩子觉得你非常重要。

[热点]热点新闻头条

[热点]热点新闻头条

[热点]热点新闻头条《郭衡,死于完美之前》,这是郭衡事件出来后很多报道用的标题。

二十八年,从不违抗父母安排,精确到点地去念书、旅游、结婚,凡事精益求精,人生被镀上一层又一层荣耀。

但某一天,这个万人羡慕的女孩自杀了。

而在这之前,温岭女幼师虐童案尘埃落定,因中国没有虐童罪,女幼师颜艳红仅受到行政拘留十五日的处罚。

一时间,制定虐童罪、虐童入刑的呼吁响彻朝野。

这是关于“虐待”的两个极端故事。

老师和父母,都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出于无知的行恶和以爱的名义进行的控制,却很难判定哪一个更可怕。

最亲近的人,伤孩子最深知道了,又怎样?似乎一夜之间,虐童成了所有中国人心头最重之痛。

先是浙江温岭曝出女幼师二百张虐待孩子的照片,照片上孩子痛呼的表情击中每个家长的心。

这边才痛罢,又有更严重的新闻曝出,幼师狠摔4岁女童,致生命垂危:由于孩子不愿意在椅子上站好,老师拉起她的双手凌空甩在地上,之后又提起她的双脚,原地360度翻转,致使孩子头部撞伤。

第二桩虐童事件发生在2012年的7月,事件之初并没引起人们注意,直到温岭案后,它才因公众对虐童现象的关注,被作为旧闻二度发掘。

广州虐童案迄今相关部门仍在处置中,而即使虐童的老师受到惩罚,孩子受的伤害终归不可逆转,会留下后遗症,行动也会有问题。

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今天,这样的新闻无疑让每个家长都神经紧绷——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是否也会被老师虐待?但孩子不会表达,所以被虐待了,自己也不知道;而即使知道了,也会如浙江温岭案一样,由于没有法律依据,仍旧无法保护自己的孩子。

也因此,呼唤虐童入刑在年底成了网上最热门的民意,从民间到媒体,从普通平民到专家、人大代表,纷纷表示支持。

关注孩子的权益,避免其受到成年人的伤害和加害,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共识。

打是亲,骂是爱?针对肉体的暴力虐待很容易被发现和鉴别,精神层面的冷暴力虐童行为则有很大的隐蔽性。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对它们熟视无睹,很多时候,甚至还给它们冠上了爱的名义,即使是在很多城市的所谓开明家长身上,也屡见不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时政热点:家长带熊孩子“自首”是一
堂生动的人生课
9月21日晚,在冉家坝附近经营汽修店的周宇(化名)发现,自己门店前的车、朋友的车以及一位客户的车,黑色的车窗、红色的车身被涂上厚厚的白色腻子粉,格外扎眼。

好好的汽车却被涂成这个样子,周宇一时气不打一处来,拨打110报警。

当社区民警开展走访工作时,小泰的妈妈肖阳(化名)则带着儿子来到龙山派出所“自首”。

(9月28日《重庆晨报》)
见过很多纵容包庇熊孩子的家长,却很少见到直接带孩子到派出所“自首”的。

原来,小泰和另外三个同龄孩子在辖区居委会前面玩滑板车,调皮地他们用刷墙的腻子粉将旁边门市的玻璃门和修车店前面的几辆车都刷了一遍。

收到消息的小泰妈妈看到停在汽修店外被糊上腻子粉的小车,还有附近居委会被抹的宣传墙和院坝里的水泥地,认为儿子这次确实闯了大祸,也就有了前面带孩子“自首”的一幕。

网络上,我们时常看到有家长替犯错的孩子出头,不问缘由、不听劝告,一味包庇孩子、宠溺孩子,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毕竟,孩子可以教育,还有改正的机会和空间,如果家长根本不觉得自己的孩子有过错,理直气壮地指责他人,只会让孩子养成更多的不良风气。

要知道,只有家长给孩子做出好榜样,以身作则地去教育引导,才能让孩子明白是非对错的观念,才不会在今后由小错铸成大错。

在这一事件中,小泰妈妈的做法值得赞赏,面对孩子闯的祸,没有一味包庇袒护,不但第一时间向汽修店老板娘赔礼道歉,表示不管赔偿还是清理都愿意承担,而且及时选择了主动向民警坦承事实,无疑是作为家长言传身教的良好示范。

而另一方面,小泰在面对询问时能勇于承认,并将事情原委讲述清楚,不仅表达出了事发经过,也坚持了自己的真实观点,可以看出其平日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最终在民
警的帮助下,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小泰妈妈明事理的态度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由于好奇、无知、冲动的天性,不慎犯错其实是正常现象,关键就在于家长如何理性处置、如何合理引导,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得到收获,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说,面对孩子犯错时,家长既要理清来龙去脉,冷静处理事情,也应勇于承担责任,教育孩子从小树立起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上好最生动的人生课,让孩子更加良性健康地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