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5、国家行政制度(下)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识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2.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我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中国行政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一般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特别行政区制度) 司法制度 军事制度 选举制度 元首制度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居民民主自治制度、村 民民主自治制度)
第三节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 [单选]中国县级和县级以下(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 一、主持选举的机构 [单选]《选举法》第7条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设立 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二、选区划分 [单选]县级人大代表名额基数为120名,每5 000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 三、选民登记 [简答]选民登记的主要工作是: (1)每次选举前对上次选民登记后新满18周岁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 的选民,予以登记。 (2)对选民经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 单。 (3)对死亡的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从选民名单上除名。 (4)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 [多选] 下列人员准予行使选举权利: (1)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2)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没有决定停止其行使选 举权利的; (3)正在取保候审或者被监视居住的; (4)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5)正在 受拘留处罚的。 [单选]选民登记后,选举委员会应在选举日的20日以前公布选民名单。
第四节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 一、主持选举的机构 [单选]《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 表的选举。 二、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及分配 [单选]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必须是香港和澳 门特别行政区居民中的中国公民。 [单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解放军单独组织选举产 生,代表名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单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名额基数为350名,省、自治区每15万人可 以增加1名代表,直辖市每2.5万人可以增加1名代表;但是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 1 000名。 三、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提名、确定和正式选 举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提名、酝酿 代表候选人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天。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应当向代表介绍代表 候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代表,也可以在代表小组会 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但是在选举日必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介 绍。 [单选]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超过《选举法》规定的比例,可以进行预选。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史》随堂练习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史》随堂练习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史》随堂练习答案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A.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原则B.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C.民族团结的原则D.平等协商的原则参考答案:A2.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是()A.三权分立的关系B.相互制衡的关系C.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D.相互监督的关系参考答案:C3. 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宪法修改案须()提议。

A.1/2以上联名B.1/3以上联名C.1/4以上联名D.1/5以上联名参考答案:D4. 我国宪法规定提名国家主席、副主席人选的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C.全国人大全体会议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参考答案:B5. 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属于()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最高人民法院参考答案:B6.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长会议是()A.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B.委员长主持常委会工作的一种工作机构C.全国人大的工作机构D.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参考答案:B7. 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权力属于()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中共中央D.国务院参考答案:A8.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人选由()提名。

A.中央军委B.国家主席C.全国人大主席团D.全国人大委员会参考答案:C9.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由委员长召集,一般()举行一次。

A.一个月B.两个月C.三个月D.四个月参考答案:B10.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A.一届B.两届C.三届D.四届11.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普选是在1953-1954年。

()参考答案:√12.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时间为1954年9月。

()参考答案:√13. 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参考答案:√14.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参考答案:√1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为五年。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总结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总结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总结绪论1、什么是政治制度?它有什么特点?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政治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特点:历史性、阶级性、权威性、层次性、稳定性。

2、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什么?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3、我国政治制度有哪些?(1)两大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体、政治制度的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2)基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它有哪些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主要原则:(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民主集中制度(4)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任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每届任期五年。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最高立法权:(2)制定和修改宪法(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如义务教育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3)最高任免权: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根据国家主席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委主席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论述题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论述题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论述题第一章绪论一、简述政治制度的涵义及其显著特点是什么?1.政治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所形成的包括国家政权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权力分配与实际运作方面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2.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有如下四个:(1)历史性。

它随各国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2)合法性。

它由各国和权力主体制定的宪法决定。

(3)强制性。

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要求人们必须遵守。

(4)稳定性.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被经济制度决定,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二、简述为什么说在社会各项制度中,经济制度起根本的决定作用?第一。

经济制度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它决定社会的上层基础;第二。

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关系到政治制度、国家意识,文化教育制度。

第三。

社会的各项制度是和经济制度相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三、简述思想文化制度对政治制度的作用是什么?1.思想文化制度:对政治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居于指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教育方针等方面。

2.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任何政治制度都是一定的思想文化意识下建立起来的。

3.传统对政治制度起重要作用;人们总是按习惯的某种方式来做事情,推动政治制度的决策过程的制定和议事程序。

4.特别是思想文化意识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关系非常紧密、直接;文化价值观和人们的信仰,对政治制度的保持与延续起极大作用。

四、简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容是什么?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3.当代中国的基层民主制度:如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居民民主自治制度、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4.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当代中国行政制度(它包括中央行政制度、地方一般行政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等当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五、简述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关系是什么?1.政治体制是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

2020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整理答案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论述题及答案汇总

2020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整理答案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论述题及答案汇总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被称为( A )A.政治体制2.在中国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B )B.国家行政机关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按照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主要是礼仪性的机构和职位:( C ) C.常务委员会会议4.作为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从属于( B ) B.本级国家权力机关5.我国企业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 B )B.职工代表大会6.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担任的职务是( D ) D.中共县委书记7.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务院总理连续任职不得..超过( B )B.10年8.属于国务院组成机构的是( A ) A.审计署9.我国公务员考核的重点是( D ) D.绩10.在我国,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统率机构是( A ) A.中央军事委员会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内部中央政权机关和地方政权机关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纵向上的划分和调节国家权力的一项基本制度。

2.人大代表:是在人民普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民权利的受委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3.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关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地居于首脑地位的部分。

4.行政法规:按照1982年宪法规定,则特指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 简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简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应由以下诸项制度构成: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ContemporaryChinesepoliticalsystem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ContemporaryChinesepoliticalsystem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ContemporaryChinesepoliticalsystem第一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当代中国政治制度【0315】第一章绪论(一)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识记:制度;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特点2、领会: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制度的关系;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二)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识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主要弊端;政治体制2、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学习、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意义第二章当代中国国家制度(一)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识记:共同纲领;政务院;综合经济基础2、领会:我国的过渡时期及过渡时期国际政权的过渡性质;中国中央国家机关体系;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发展时期;第一个历史发展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的主要特点;文化大革命中,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3、应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步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二)当代中国的国体1、识记:国家的实质;人民民主专政2、领会:近代中国的社会阶段状况和阶级特点;人民民主专政思想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3、应用:结合实际说明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第三章当代中国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一)当代中国国家形式1)识记:国家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体;单一制;联邦制2)领会: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中国国家结构形式;中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复杂性3)应用:中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有哪些(二)当代中国国家机构1)识记:国家机构的类型;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国家军事机关2)领会:中国国家机关设置的基本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的含义;议行合一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3)应用:国家机构的产生与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的紧密关系;国家机构变革的依据及社会主义国家机构发展、变革的基本方向和要求第四章当代中国选举制度(一)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识记:选举;选举原则;选举制度/ 82)领会:社会主义选举制度与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主要区别;我国的选举法;我国1979年选举法颁布以来的几次修正(二)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原则1)识记:一人一票制;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秘密投票2)领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原则;我国选举制的平等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密码投票的原则3)应用: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怎样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三)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1)识记:选举委员会;选区;选民登记2)领会: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与职权;我国划分选区的基本要求;选民登记的主要工作;直接选举时,人民代表候选人的提出和确定;人民代表候选人介绍;投票类型;代表候选人当选资格(四)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1)识记: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基数及总名额的确定;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名额的基数及总名额的确定;县级以上人大代表选举差额比例;预选2)领会:主持间接选举的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的分配;台湾省出席全国人大的代表名额的确定与选举;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代表候选人的提出和确定;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大代表;间接选举时,代表候选人的当选资格。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纲要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纲要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纲要第五章国家⾏政制度(下)1、(P168)中国式单⼀制国家,按照中央政府统⼀领导、地⽅政府分级管理的原则,形成了由上⾄下的“⾦字塔式”的地⽅结构。

补:上级对下级政府有领导权、下级政府必须听从上级政府。

2、(P169)省级⼈民政府即包含省、⾃治区、直辖市三类⼈民政府。

(⾹港政府不是省⼀级的)3、(P170)省级政府在国家⾏政体系中的地位表现在哪些⽅⾯?作为地⽅⼀级国家⾏政机关,省级⼈民政府具有双重从属性质,他在国家⾏政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

第⼀,作为省级国家权⼒机关的执⾏机关,省级⼈民政府除了必须执⾏宪法、法律与⾏政法规以及最⾼国家机关与最⾼国家⾏政机关通过的决议、决定外,还必须执⾏本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性法规和决议,向本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作。

这表明,省级⼈民政府从属于本级⼈⼤及其常委会。

第⼆,作为⾪属中央⼈民政府的地⽅国家⾏政机关,省级⼈民政府必须服从国务院的统⼀指挥和领导。

这主要体现在,省级⼈民政府必须严格执⾏国务院制定的⾏政法规、命令与决定,向国务院负责并报告⼯作。

第三,省级⼈民政府是最⾼⼀级的地⽅国家⾏政机关,有权统⼀领导直辖市内的市、县、乡、镇等各级⼈民政府的⼯作,统⼀管理辖区内的经济、社会、⽂化建设等⾏政事务。

4、(P171)正副省长,正副⾃治区主席,正副市长,由省级⼈民代表⼤会选举产⽣。

5、(P173)国务院和本级⼈⼤常委会如果认为省级⼈民政府颁布的⾏政规章不适当,有权予以改变或撤销。

6、(P172)省级⼈民政府的五⼤职权。

执⾏权、管理权、地⽅⾏政⽴法权和制令权、领导与监督权、保护权7、(P175)(简答题)省级政府⾏政机构的管理和归属存在的情况。

(3种)概⽽⾔之,省级政府⾏政机构的管理和归属主要存在三种情况:⼀是受省级⼈民政府统⼀领导,同时接受国务院相应部门的业务指导,如商业、卫⽣、财务等局;⼆是接受省级⼈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双重领导,如审计、检查、国家安全等局;三是受省级⼈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双重领导,单⼀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为主,如邮电、铁路等局。

最新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本)》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本)》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本)》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100%通过2018春期电大把《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本)》网络核心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考核说明:本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即:课程总成绩= 形成性考核+ 终结性考试。

(共4个形考任务)形考任务1话题讨论形考任务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5题,共30分)题目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选择一项: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国家元首制度C. 宪法制度D.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题目2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的()选择一项:A.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B. 《选举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题目3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

选择一项:A. 中央政治局B. 中央书记处C.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D. 中央委员会题目4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选择一项:C. 国务院D. 党中央题目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

选择一项:A. 20岁以上B. 19岁以上C. 17岁以上D. 18岁以上题目6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的民主党派是()。

选择一项:A. 中国民主促进会B.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C. 中国致公党D. 九三学社题目7我国宪法的解释机关是( )。

选择一项:A. 全国人大常委会B. 最高检察院C. 最高法院D. 国务院题目8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如何完善
1、改革现行行政监察体制,确保行政监察机 关真正独立地行使监察权。 ⒉厘清监察机关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关系。 3.重视和加强行政监督立法, 实行行政监督 的法制化。 ⒋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以强化社会及新闻媒体的外部监督。
中国城市的分类
《城市规划法》:“我国的城市是指国家按行 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直辖市(4个) 计划单列市(5个) 较大的市 (50个) 有重合的(总283个) 副省级市(15个) 一般的地级市 县级市(369个 ) 镇(19369个 ) back
(二)县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与职权 执行权 制令权 管理权
保护权
领导与监督权
(三)县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 (四)“撤县建市”、县级市领导乡镇的体制 (五)县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四、乡级人民政府 (一)乡级人民政府的范围 1、乡(民族乡)人民政府
乡建制的历史发展
1949-1953行政村、乡/1954-1957,55年农业合作 化运动/1958-1982人民公社时期/1983至今,恢复 乡建制 2、镇人民政府
国家行政制度(上下)小结 第一节 概述 一、行政及国家行政制度 二、当代中国国家行政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行政组织体制 一、结构模式 二、设置原则 三、机构改革与转变职能 第三节 行政领导体制——行政首长负责制 一、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缘起 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含义 三、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特点 四、完善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五章 国家行政制度(下)
第八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一、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概述 (一)我国地方政府的组织形式及演变 (二)我国地方政府的性质、地位及层次 性质: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 关 层次: 54年之前:大区政府——省级政府——县级政府——乡级政府 54年之后:省级政府——县级政府——乡级政府 80年代以来:省级政府——地级政府——县级政府——乡级政府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
第四节 行政监督体制 一、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确立及发展 二、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机构 三、我国现行监督体制运行过程中的缺陷及完善策略 第五节 国务院 一、性质与地位 二、组成 三、任期 四、职权 第六节 国务院的行政机构 第七节 行政法制——依法行政 一、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 二、行政立法
第八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一、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概述 二、省级人民政府 三、地级市人民政府 四、县级人民政府 五、乡级人民政府 第九节 继续推进国家行政体制改革机构设置 一、转变政府职能,合理界定行政权限 二、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高行政效能 三、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建立合理集-分模式 四、健全行政监督制度,抑制行政腐败 五、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规范行政人员管理
全能政府 官僚型政府 形象型政府 人治型政府
有限政府 服务型政府 务实型政府 法治型政府
(一)存在问题 1、监督结构离散,功能紊乱,缺乏有序性和整 合性。 2、监督对象不清,制裁不力,缺乏均衡性和威 慑性。 3、监督主体地位不高,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4、监督规则不完备,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5、监督体制单向运行,环节单一,缺乏双向性 和全面性。 6、监督渠道不畅,信息不灵,缺乏开放性和透 明度。
3、乡镇建制的现状及走向 ①乡镇总量不断减少 ②乡镇比例:乡不断减少,镇不断增加 ③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④乡镇去留问题 (二)乡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 (三)职权 执行权 保护权 制令权 其他职权 管理权
第九节 继续推进国家行政体制改革 一、转变政府能,合理界定行政权限 二、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高行政效能 三、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建立合理集-分模式 四、健全行政监督制度,抑制行政腐败 五、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规范行政人员管理
计划单列市: 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 副省级市: 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 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 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
小 资 料 : 地 区 建 制 问 题
一、地区建制的由来与演变 二、地区实体化引发的矛盾与问题 1、造成地市合并,与所在市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2、造成行政层次增加,与所辖市县产生深刻矛盾 3、造成地区机构臃肿、部门林立 4、造成人浮于事,财政负担严重。 三、实行地市合并与市管县体制 1、与地级市并存一地的地区,实行地市合并。 2、与县级市并存一地的地区,建地级市领县 3、其余地区建制取消后,原辖县由附近地级市领 导或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地级市代管。
(二)地级市人民政府的组成与职权 执行权 制令权 管理权
保护权
领导与监督权
(三)地级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 (四)地级市领导县的行政体制
三、县级人民政府 (一)县级人民政府的范围 1、县人民政府 2、市辖区人民政府 3、县级市人民政府 4、自治县、自治旗人民政府 5、特区、林区等政府
市辖区 县级 市 856 369 县 1463 自治 旗 自治旗 县 117 49 3 特区 林区 合计 2 1 2860
二、省级人民政府 (一)省级人民政府的范围 1.省人民政府; 2.自治区人民政府; 3.直辖市人民政府; 4.特别行政区人民政府 (二)省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与任期
(三)职权 执行权 领导与监督权 管理权
保护权
地方行政立法和制令权
(四)机构设置 (五)派出机关——地区行政公署
二、地级市人民政府 (一)中国城市的分类 (二)地级市人民政府的范围 1、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自治州、盟 2、计划单列市政府 3、能够制定行政规章的非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 4、一般性地级市人民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