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老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啊,是来聊一聊小说,大家喜欢看小说吗?学生:喜欢老师:这么多同学喜欢啊,能告诉一下我理由吗?这位同学来。

学生:我喜欢看长篇小说,喜欢看巴金的长篇小说。

老师:喜欢看巴金的,理由是什么?学生:我觉得他的故事情节曲折,而且非常有韵味,我觉得。

老师:情节曲折,你为什么呢?(指另外一个同学)学生:我喜欢看鲁迅的小说。

老师:告诉我理由吧。

学生:他的文学性非常高,我觉得他那个情节比较好,曲折。

老师:也是因为情节,老师也很喜欢看小说,你猜是为什么吧?你猜猜看。

(指另一学生)学生:看小说能使我们感到舒服,也能增长知识,了解名人。

老师:可能使我身心愉悦,还能够学到知识。

好,你也猜猜看。

(指另有一学生)学生:我觉得老师喜欢看小说,也许是因为你可以放松,理解一些作者的心情。

老师:理解作者的心情,很多啊,那么先卖个关子吧,他们说的都不对,可能呢,你们下课就能猜到了,先不告诉你们原因。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小说,什么题目?全体学生:《我的叔叔于勒》老师:《我的叔叔于勒》,同学们家里面,自个家里就有亲叔叔的,哪些同学?家里有叔叔吗?有的,那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叫你叔叔的?你说说吧?(指一学生)学生:就叫他的名字。

老师:就叫他的名字的,我刚刚亲耳听到这位同学,他们家很特别,(指一学生)你们家怎么叫你叔叔的?学生:uncle(全班同学笑了)老师:呀,叫uncle的,很洋气的一个说法!说明他们家里啊,很亲密,很自然的。

那我们这篇小说里面的,菲利普夫妇,也就是小说中的“我”的父母,対于勒有哪些称呼呢?为什么这里“我”要打个引号啊?为什么,是,哦,不是作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所以要打上一个引号。

来,请你快速的跳读一下,小说中“我”的爸爸妈妈对于勒有哪些说法呢?好,请你说(指一学生)学生:有坏蛋,流氓,还有无赖。

老师:坏蛋,流氓,无赖,很多个啊,你也留一个机会给别人,来,那位男生。

(指一学生)学生:还有贼。

王君《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

王君《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

拨开重重迷雾,走进人物心灵——《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说明】解读《我的叔叔于勒》的路径有很多,但人们普遍认为万变不离一点: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其实,如果我们站位稍高,从故事的人物群中抽身出来再看,我们会发现,《我的叔叔于勒》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

我之所以说作者并不完全着力于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是因为细读文本,我发觉下面这个疑点值得重视。

虽然小说的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但其实于勒和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并没有实质上的接触。

就算最后“我”(若瑟夫)曾代表父母付钱给于勒,并且自作主张多给了于勒小费,于勒也表示了感谢。

但在这样的接触中,心眼透亮的其实也只是“我”单方面,于勒完全处于无知觉的状态。

这一次接触依旧算不上是于勒和我们的正面接触。

也就是说,至始至终,在文本里,于勒都仅仅只是一个“符号”。

作者故意置他在亲情的“蒙昧状态”中,让他在整个故事发展中并不掌控发言权。

这就留给了读者阔大的想象空间,使我们对“于勒”的象征意义浮想联翩。

那么于勒这个人物到底有何意义呢?我们再转一个方向,看看于勒给予菲利普一家的真正影响何在。

普遍的解读认为,于勒是菲利普夫妇梦想中的一棵发财树,是菲利普夫妇价值取向的风向标,在于勒这面镜子面前,菲利普夫妇露出了贪财忘义趋利避害的丑陋面目。

但其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于勒真的是菲利普一家的梦想和渴望吗?如果我们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疑点。

我的教学,就是从这些疑点开始的。

我希望超越传统的文本解读,带领学生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于勒和菲利普夫妇,让学生通过这篇精彩的小说获得对人生人情的更加深刻的体验,而不是简单地去评判任何一个人或者简单地去批判任何一种人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追求立足文本,通过鼓励学生深情并茂地朗读和扎扎实实地咬文嚼字走进文本深处。

我不断地把学生推到文字的“悬崖”面前,让他们不断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我尝试着不断设置两难处境,让阅读介入学生的生活。

用语言活动撬动小说的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及观察

用语言活动撬动小说的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及观察
生 : 邂 逅 、
师: 有谎 言吗?
师: 都 是 未 经预 约 的 遇 见 , 一次偶遇 ( 板书) 。
生: 一次 小 费 、
生: 我 觉 得 于勒 来信 是 骗 他 哥 哥 嫂 嫂 的 。 师: 请 你说 说 理 由 看 、
师: 说 一 次也 可 以 , 在 这 里 用“ 一 笔 小 费” 更 好
生: 他说在 那边 发 了财 , 却迟迟 不回 来 , 还 说 要
去 美洲 旅 游 , 其 实 已经 是 穷 水 手 了。
( 板书) 。
生: 一 艘 轮 船 师: 这 是偶遇 于勒的地 方。
生 : 两 次 分 别
师: 于 勒 是 不 是 真 的 阔 绰 过 呢 ? 这 是 有 可 能
勒成 穷光蛋 了, 她对 于勒的评价是什 么?
师: 一份 热切 的期 待 ( 板书) , 期 待 于勒 回来 改
变 困窘 的 家境 ,
7 1
课 堂 实京
生: 贼, 讨饭 的 , 流氓 。
师: 说 得真好 , 美梦 成 泡影 , 心痛如割 。
生: 一 次 难 堪 的偶 遇 。
婿 确 实有 用 意
生 : 女 婿 因 为读 了 于 勒 叔 叔 的 信 , 才 下 定 决 心
求 婚 的
师: 对, 强行打 发 , “ 驱逐 ” ( 板书) 。
生: 一 次 期 待
师: 对 !这 是 一 桩 金 钱 促 成 的婚 事 ( 板书) 。 我 想 问一 下 , 你们预 习时 关注到 没 有 , 当母 亲 知 道 于
检 查一下 大家的预 习
生: 一 份 厌 恶 、
师: 有 不 同的 意 见吗 ?
生: 憎 恶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作者:姚鑫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20年第10期【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2.品味语言,学习通过多种方法描写人物。

3.联系社会背景,体会作者情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方法】理解体悟,结构教学。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向,情感先行(教师通过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亲情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一种情感。

然而,因为滚滚红尘中的物欲横流,有人却放弃了宝贵的亲情。

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感受一下其中描写了怎样的亲情。

(教师了解预习情况。

)师:同学们,对于莫泊桑,大家都知道些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回答后,教师通过屏显介绍:莫泊桑,法国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师: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莫泊桑塑造出了许多在世界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小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就走进《我的叔叔于勒》,认识几个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

请同学们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屏显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复述故事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明确字音,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

(屏显字词。

)师: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都是怎么评价于勒的?生:主要写了于勒、菲利普夫妇和“我”。

生:“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是全家的恐怖”“花花公子”。

生:坏蛋、流氓、无赖。

生:还有“分文不值的于勒”“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他是个法国老流氓”“这个家伙”“这个贼”“那个讨饭的”“这个流氓”。

师:很好,同学们找到了很多。

还有没有?生:“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对,这句话很重要。

下面,我把同学们找到的关键句子写在黑板上。

(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评价分一下类,分类的标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说的,还有说这些话的时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是什么态度。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与评点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与评点

明确:本次演示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的经过,刻 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 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 远情形。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既照应了前文,又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栈( )桥撬( )开轮敦( ) 抽搐( )榫( )头
2、解释下列词语。
二、导入
1、作者介绍。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是19世纪后期法国优秀的批判 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359篇中短篇小说及3部游记, 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是《项 链》《漂亮朋友》《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他的小说创作多采撷法国 中下层社会的生活片断,塑造了众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性 的种种矛盾,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和罪恶。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与评点
01 教学目的
目录
02 重点难点
03 教学时数:三课时
04 第一课时
05 一、预习
06 二、导入
目录
07 三、阅读课文,整体 感知
09 五、讲析课文前五段。
08
四、检查预习情况 (略)
010 参考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侧面描写,探讨人物性格,领会作品主题 和它的现实意义。
2、欣赏作品的幽默,学会以欢笑的态度对待人生的困苦,带着鲜明的爱憎情 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重点难点
1、重点:(1)于勒的命运变化,理解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关系的批判。 (2)对菲利普夫妇的描写,如何认识和评价菲利普夫妇的性格。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的一个重点,即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的。

从而让学生学会一点鉴赏小说的方法。

学习重点:情节。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一课时,45分钟)一、运用故事导入课文试图达到两个效果:<1>活跃课堂气氛;<2>引出本课的教学目的和学习重点。

师:这里说一个父亲和儿子的故事。

一天父亲看到儿子手里拿着一张通知书,便一把夺了过来,翻开一看,上面有老师的批语:“该生在课堂上射弹弓,往同学口袋里装毛毛虫……请家长来谈谈。

”父亲看罢火冒三丈,抄起棍子要打,(教师顿了一下,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说是打好,还是不打好?(学生小声议论,’七嘴八舌,多数人认为不打好)对,打了就没戏啦,故事缺乏变化,不新奇。

只听儿子说:“爸爸,你可别打我,该打的是你,这张通知单是刚从你的箱子里翻出来的,这上面说的是你的表现。

”父亲愕然。

(同学笑)由此看出小说故事是很讲究情节布局的,请大家看226页(初中《语文》第五册)这里提到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认识这个特征是我们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所在,学习重点也在这里,通过情节看人物,通过情节看主题。

二、分析情节l.分析情节构成。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用简洁的话把各部分内容概述出来。

明确,开端:菲利普一家盼于勒归来;发展:菲利普夫妇赞美于勒;高潮: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后的表现;结局:菲利普夫妇领着一家人躲开于勒。

(教师板书情节构成,板书附后)在学生分析情节各部分内容的同时,教师穿插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生:盼于勒的原因是:于勒来信说他发财了,要赔偿菲利普的损失。

于勒离家不是自愿的,是被赶走的。

师:你怎么知道是被赶走的?生:从课文中“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一句可知,特别是“送上”“打发”两词。

师:情节发展部分也写了盼于勒,这部分盼于勒与情节开端部分写盼于勒有何不同?大家看课文比较一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课堂实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法国“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名作《我的叔叔于勒》。

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二、理清情节这篇小说围绕于勒讲了哪些事呢?这是预习时老师布置的作业,谁来说一说。

1、于勒用光了自己的遗产还大大占用菲利普的遗产。

2于勒被打发到美洲去。

3、于勒发了财写信给菲利普,信成了菲利普家的福音书。

4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回来改善他们的生活。

5、菲利普一家去哲尔赛岛游玩,在船上遇到于勒。

6菲利普夫妇发现于勒又变成了穷光蛋极度恐慌。

7若瑟夫付钱时给了于勒十个铜子小费。

8菲利普一家回来时改成别的船以免再次遇到于勒。

变成四个小标题()于勒——()于勒——()于勒——()于勒于勒是这篇小说的线索人物,他贯穿小说始终,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篇小说主要人物是谁呢?对了,菲利普夫妇,因为他们最能表现文章的主题。

三、察言观色读人心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有哪些?请同学们快速圈画一下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小子、家伙、贼、讨饭的、流氓。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取决于于勒有无金钱。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前后差别太大,令人瞠目结舌。

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屏幕显示】圈点批注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体会人物心理,概括人物形象。

(学生圈点批注)师:于勒发了财成了有钱人,菲利普夫妇盼望他回来,并赞美他,他们怎么盼望的,谁来把找到的句子与大家分享一下?【屏幕显示】可是每星期日……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师:你觉得要重读哪些字词,为什么?生:”其中的“每”“都”“永不变更”等词能看出他们热切盼望于勒回来。

“竟”“多么”写出了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非常强烈。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父亲”的这句话,并读出他内心的热切盼望。

再来读读母亲的赞美: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他可真算的一个有办法的人。

’”师:赞美背后也是急切的盼望。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靖江第四中学宋满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掌握小说的主题与作者的写作目的。

(2)学习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3)领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把握曲折的情节,感受他的匠心独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圈点,整体感知人物的命运、态度、性格,结合社会实际理解小说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二、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主题,认识社会现象。

3.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梳理启迪法、质疑探究法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

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

但是,亲情有时也经受着考验,在金钱、荣誉、利益面前,我们是否依然能够守护亲情,珍爱亲情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作者)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在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生: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被称为世界文坛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拮据..()栈.桥()煞.白()撬.开()诧.异()牡蛎.()别墅.()褴褛..()..()阔绰.()嘟哝(2)根据拼音写汉字张huáng()端xiáng() zhuàn()钱与日jù()增莫míng()其妙毫无疑yì()(生自测、互评)师:接下来请大家速读课文,用类似“盼于勒”这样的三字短语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第一部分(1~4),开端,盼于勒Array第二部分(5~19),发展,赞于勒第三部分(20~47),高潮,遇于勒第四部分(48~49),结局,躲于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拨开重重迷雾,走进人物心灵——《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执教者:王君【教学说明】解读《我的叔叔于勒》的路径有很多,但人们普遍认为万变不离一点: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其实,如果我们站位稍高,从故事的人物群中抽身出来再看,我们会发现,《我的叔叔于勒》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

我之所以说作者并不完全着力于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是因为细读文本,我发觉下面这个疑点值得重视。

虽然小说的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但其实于勒和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并没有实质上的接触。

就算最后“我”(若瑟夫)曾代表父母付钱给于勒,并且自作主张多给了于勒小费,于勒也表示了感谢。

但在这样的接触中,心眼透亮的其实也只是“我”单方面,于勒完全处于无知觉的状态。

这一次接触依旧算不上是于勒和我们的正面接触。

也就是说,至始至终,在文本里,于勒都仅仅只是一个“符号”。

作者故意置他在亲情的“蒙昧状态”中,让他在整个故事发展中并不掌控发言权。

这就留给了读者阔大的想象空间,使我们对“于勒”的象征意义浮想联翩。

那么于勒这个人物到底有何意义呢?我们再转一个方向,看看于勒给予菲利普一家的真正影响何在。

普遍的解读认为,于勒是菲利普夫妇梦想中的一棵发财树,是菲利普夫妇价值取向的风向标,在于勒这面镜子面前,菲利普夫妇露出了贪财忘义趋利避害的丑陋面目。

但其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于勒真的是菲利普一家的梦想和渴望吗?如果我们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疑点。

我的教学,就是从这些疑点开始的。

我希望超越传统的文本解读,带领学生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于勒和菲利普夫妇,让学生通过这篇精彩的小说获得对人生人情的更加深刻的体验,而不是简单地去评判任何一个人或者简单地去批判任何一种人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追求立足文本,通过鼓励学生深情并茂地朗读和扎扎实实地咬文嚼字走进文本深处。

我不断地把学生推到文字的“悬崖”面前,让他们不断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我尝试着不断设置两难处境,让阅读介入学生的生活。

我相信科尔伯格的话:让他们产生两难处境,让他们的灵魂颤抖。

每一个选择都是挣扎,都是冒险,都是精神生命的参与。

唯有这样,师生生命才能产生共振,才能获得高峰体验。

那是教育的极致,也是生命的大美。

【课堂实录】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先看题目,如果把题目的这个句子还原到课文当中去,你怎么读这个题目。

(生举手读,有的读得很平淡,有的读得很动感情)师:看来处理很不一样。

先弄清楚,“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是谁?生:作者。

(众笑)生:菲利普。

(众笑)生:菲利普的儿子若瑟夫。

师:小心小心啊!小说中的“我”都是虚构人物哟!“我”是一个小孩子,是菲利普夫妇的小儿子。

【投影展示】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指导学生动情朗读)师:若瑟夫这样深情地称呼于勒,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样对待于勒的。

请你再次速读全文,找一找,文中对于勒还有哪些称呼?(生找,回答,略)【投影展示】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法国老流氓、贼、讨饭的……师:结合这些称呼,回顾课文,请设计一条曲线来展示于勒的人生轨迹的起伏。

(生上黑板描画并且解说。

略)师:谁再在这条曲线上辅助画另外一条线或者另外一个图形,表示出于勒的称呼反复变化的原因。

(生上黑板画。

有画座标图形的,有画和于勒人生经历曲线相反的图形的,并且解说。

略)师:同学们,看着这些图,结合你的预习,谈谈你的初读感受。

读《我的叔叔于勒》,你读到了一些什么。

生:我读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生:我读到了人的势利,社会的冷酷。

生:我读到了小人物生活的不容易。

生:我读到了亲情的变异。

……师:同学们,你们的感受都是真诚的。

但是,对《我的叔叔于勒》,我们还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

莫泊桑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请看投影:【投影展示】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与契诃夫、欧·亨利并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师:对这位短篇小说巨匠的评价更是无比崇高。

请看:【投影展示】左拉: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屠格涅夫: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

托尔斯泰:他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

”恩格斯: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

师:来读一读左拉的评价——(引导学生反复读“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师:什么叫“无限的丰富多彩”?就是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对作品就会有新的领悟。

今天,我们就尝试着从《我的叔叔于勒》中读出点儿别的什么东西。

现在我们就从于勒开始,通过对于勒的经历进行还原去破解于勒的命运之谜。

【投影展示】于勒之谜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原则:当我们分析一个人物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他的起点。

我们先看于勒的人生起点。

【投影展示】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

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师:什么叫“糟蹋钱”?生:按照现在的说法叫做不会理财。

(众笑)生:比不会理财严重得多。

乱花钱,挥霍钱,不把钱当钱用。

师:如果你有这么一个兄弟,你会怎样?生:我会把他送到少管所。

生:我会把他扫地出门。

师:菲利普夫妇和你们的选择是一样的。

于勒的最后结局是被送到了美洲,让他自己去闯荡。

到了美洲的于勒却发现了变化。

在几年之内,他先后来了两封信。

两封信都告诉我们他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改变。

我们重点来研究第二封信。

【投影展示】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

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

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做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

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

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

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请学生朗读)师:同学们,就是这封信,成为了菲利普一家的福音书,成为了他们十多年的希望。

但是,现在,请你仔细研究一下这封信,你发觉这封信有什么破绽没有吗?生:有破绽。

于勒开头说他买卖也好,可是后面又说“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还说“希望为期不远”,这就是矛盾的,我们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没有发财。

生:按照常规,如果一个商人生意真的很好的话,他是不会丢下生意去做长期旅行的。

生:是的。

如果他生意很好,又有长期旅行的时间和经济条件,他为什么不可以回哈佛尔的家一趟看看哥哥嫂子,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呢?生:就算是旅行,也可以写信啊。

为什么要好几年不写信呢?师:对的,只要他不是到月球上旅行,应该都是可以通邮的。

(众笑)生:我觉得,这封信根本就是说谎。

于勒根本就没有发财!师:天啊,于勒居然是个骗子!可是同学们,你读了这封信,你怎么评价于勒?生:我觉得于勒虽然说了谎,但他的心是好的,我感觉到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师:请说详细一点儿。

生:他不是故意说谎的,从字里行间,我感觉到他很心疼家人,怕家人担心,所以才说谎的。

师:原来于勒的心变柔软了。

除了心疼家人,同学们还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于勒的什么变化?他完全可以直接告诉哥哥嫂嫂自己又一贫如洗了,然后忏悔请求原谅啊。

为什么非要这么“绷”起呢?生:于勒很自尊,他不希望哥哥知道他的现状。

他希望在家人的心中他是一个体面的人,是能够给家族带来荣誉和温暖的人。

他宁愿撒谎也要保留这点儿自尊。

师:哦,原来是这样!看来,这封信是一把荒唐言,满纸心酸泪。

于勒已经变化了,在谎言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些温度的于勒了。

继续看。

【投影展示】船长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

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意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指导学生“冷冷地”读出这句话)师:同学们,老船长的态度是冰冷的。

但是,我们从老船长这句冷冷的话中,你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于勒。

生:于勒不愿意回到哥哥嫂嫂身边来。

师:好,抓住“不愿意”三个关键字,充实于勒的形象,他为何不愿意?生:他还不上哥哥嫂嫂的钱,他因为自卑不愿意。

师:自卑的后边其实有自尊。

生:他没有办法兑现自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诺言,他不敢回家。

师:“不敢”的后边有责任心。

生:他害怕自己又成为哥哥的负担,成为家人的恐惧,所以不愿意回家。

师:“害怕”的后边其实有着自我意识的觉醒。

生:在外闯荡多年还是穷困,他觉得很没有脸。

他宁愿让家人猜想他在外发财旅游,也不愿意让家人知道真相。

师:说得好,于勒感觉“没有脸”其实恰恰就是表现他要脸要尊严要温暖,老船长嘴巴里冷冷的于勒其实是热热的于勒啊!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

【投影展示】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指导学生动情朗读)师:孩子们,继续探究,继续还原,借助文字还原于勒的形象。

生:于勒已经是一个劳动者了。

师:具体一点儿,一个什么样的劳动者?那“满是皱纹的手啊”!生:很辛苦,很劳累,很沧桑。

师:“沧桑”这个词用得好。

于勒已经是一个挣扎在底层的劳动者了啊!生:我从“他赶紧谢我”看出来于勒心肠很好,他很珍惜钱,非常感恩,懂礼貌。

师:哦,这个时候的于勒虽然穷困潦倒,但是却有了一颗温柔的心灵了。

同学们再回顾一下他的起点——【投影展示】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

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师:从起点到终点,同学们,来,请点评一下于勒。

生:于勒变化了。

他从一个糟蹋钱的家伙变为了一个自立更生的人。

生:他从一个坏蛋、流氓、无赖变为了一个正直的人。

生:他从一个游戏人生的人变为了一个直面人生的人。

生:他从一个充满罪恶的人变为了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师:是的,于勒变化了。

但是,有一样东西没有变,他的经济状况还和十多年一样——生:一贫如洗!!【投影展示】你?师:孩子们,如果你就是菲利普夫妇,此刻你在船上遇到了于勒,你会如何选择?生:我会说,弟弟,让我们一起回家吧。

生:我会惊诧于勒的变化,被于勒深深地感动,我会和他相认。

生:我会捧起他满是皱纹的手,温暖他,安慰他。

师:啊,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温柔善良的心,老师很感动。

但是,故事中的菲利普夫妇呢?他们是如何对待于勒的?【投影展示】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流氓!”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马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