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甘肃省支柱产业地调研与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常态下甘肃省支柱产业的调查与分析“十二五”以来,在国际竞争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已迎来新常态。甘肃省的工业经济发展也呈现出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转化的趋势,传统产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开始逐渐摆脱过重依赖资源禀赋的发展传统;而战略型新兴产业开始不断挖掘技术优势、能源优势等。面对新形势,综合考虑甘肃省的发展现状,有必要对支柱产业进行战略性调整。

一、甘肃省支柱产业的形成

(一)甘肃省传统支柱产业的最初形成

在我国“一五时期”至“三五时期”,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导向促成了甘肃省传统支柱产业的形成。例如,在“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甘肃省投建了七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这一基础上,甘肃省后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重化工业。随着“三五”时期大环境的变化,我国将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这就使得甘肃省支柱产业再次实现重化集聚。总体来看,甘肃省的支柱产业形成基本是以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家备战策略的需要,在发展路径上采取了嵌入式的方式展开。这种方式过渡到市场经济环境中,必然会受到商品供需规律的影响。

(二)甘肃省支柱产业的调整和提升

在改革开放初期,甘肃省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新建、迁建和重点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甘肃省对支柱产业进行了调整,涉及有色冶金、石油化工、能源等支柱产业的企业完成了改制和提升,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实现了扭亏为盈。总体而言,在改革开放初期,虽然激活了甘肃省的经济活力,但大企业过大,直到现在,该地区的装备制造业、有色冶金等重化工业是其支柱产业。

(三)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进

甘肃省在对传统的支柱产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优化时,也开始了对新兴产业的重视,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等领域。为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措施对其予以扶持,如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相关的科技普及和技术

支持以及产业配套和园区建设等。

二、甘肃省支柱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基于新常态的诠释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承接两个百年目标的,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落实“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五年,是实现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重要五年,也是推动“四化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只有对新形势准确把握和认知,才能在新常态经济的背景下,促进甘肃地区的大发展。

(一)外部环境

1.在全球经济层面,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脆弱,新兴经济体增速减缓,大国经济自平衡和世界经济再平衡同步推进

伴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动荡变化,主要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比如,美国的产业复兴计划、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而新兴经济体面临大国追求自身经济的自平衡,经济增长开始减缓。对于我国而言,经济减缓方面还面临着资源价格、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的明显增加。面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挑战和全球经济发展态势的机遇,甘肃省要从战略层面统筹安排,在应将经济周期性波动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统一起来,共同为重点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把握国际经济新趋势带来的机遇。

2.在经济政策层面,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电子商务以及对甘肃省的扶持政策有利于支柱产业的升级驱动

在甘肃省,要想实现支柱产业的战略性调整,需要国家积极的战略制定和政策扶持。“一带一路”战略涉及65个国家,陆地面积约占全球的一半,人口约占全球的62.5%,GDP仅占全球的1/4。与沿线国家合作,将提高甘肃省相关区域的业务对接速度和效率,实现各方资源的快速集聚,也有利于支柱产业的战略性调整。另外,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助于甘肃省发挥后发优势和资源比较优势,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3.在区域经济层面,东部地区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中西部地区工业规模持续扩张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受到人口结构变动、融

资成本提升及全球经济复苏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业企业被倒逼加速产业升级与调整结构,工业发展压力较大。虽然东部地区的工业增速递减,但结构调整和优化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此外,伴随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及其经验推广,东部沿海地区将再创新的发展机遇。中西部地区在国家政策扶持和“一带一路”战略稳步实施的大背景下,经济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一区域发展的机遇中,从深层次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度过了规模快速扩张阶段,因而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必须摆脱传统依赖路径,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走“四化同步”的道路,通过创新促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二)内部条件

1.在资源禀赋层面,甘肃省自然资源相对丰裕,但是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开发,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已不适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充足,其中,煤炭储量位居全国第7,石油储量位居全国第10。但经过多年大规模的粗放开发,甘肃省能源消耗量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紧缺问题凸显。尽管甘肃省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方面优势依然很大,但是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和可持续发展等,要求我们积极转变传统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都需要减少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

2.在传统产业层面,国有企业过大、利润率水平低的格局尚未改变

在企业经营层面,突出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有企业过大,从2010年到2014年,甘肃省的重工业比重一直在83.65%-87.43%之间,而轻工业所占比重不到20%。由于倚重于大型国有企业的特征,使甘肃省在扩张型经济政策的作用下加剧了产能的过剩。二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整体利润水平并不高。石化产业、食品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利润水平较高,利润空间大致在10%-20%,而有色冶金产业的利润已经开始明显较低。这种产业格局整体不适宜甘肃省产业格局的快速提升。

3.在技术创新层面,甘肃省科技投入明显加大,但须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