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土壤类别

合集下载

龙岩连城地勘报告

龙岩连城地勘报告

龙岩连城地勘报告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龙岩连城地区进行地勘报告,以提供该地区的地质信息和地质特征,以便未来的规划和开发工作能够更好地进行。

2. 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龙岩连城位于福建省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4’50“至117°08’24”、北纬25°22’53“至25°48’51”。

该地区地貌特征主要由山脉、丘陵和河流组成。

主要地势为丘陵地形,海拔在200米至800米之间。

3. 地质背景龙岩连城地区位于闽西地区的西北部,属于华夏老地块。

地层主要由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的沉积岩和火成岩构成。

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片麻岩、花岗岩、安山岩等。

地质构造类型以斜坡和断层为主,其中断层具有一定的活动性。

4. 地质灾害分析4.1 泥石流由于连城地区地势较陡峭,且多山地形,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

根据历史记录和地质调查数据,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谷和河流附近的陡坡地带。

4.2 崩塌和滑坡连城地区的地质构造活跃,地震和降雨等因素容易引发崩塌和滑坡。

特别是在断层带附近的山坡地区,岩石的破碎程度较高,稳定性较差,因而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5. 岩土工程特征5.1 岩体特征连城地区的岩石主要以片麻岩和花岗岩为主,其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

但在断层附近和高边坡地区,岩石的破碎程度较高,岩体强度较弱,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5.2 地基特征地质调查显示,连城地区的地基土主要由黏土和砂土组成。

黏土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可塑性,容易引发沉降和变形。

砂土的稳定性较好,但在水分饱和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液化现象。

6. 地勘建议6.1 针对地质灾害的建议 - 加强对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合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避开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域,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6.2 针对岩土工程的建议 -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断层附近和高边坡地区的岩体加强支护措施,以增加岩体的稳定性。

连城环境概况

连城环境概况

连城县环境概况1.自然条件概况连城县,别名莲城,是福建省龙岩市辖下的一个山城县,位于福建省西部,界于北纬25°13′—25°26′,东经116°32′—117°10′,北部与清流县毗邻,南部与上杭县接壤,南北长七十四公里,东部与永安、龙岩相连,西部预长汀交界,东西宽六十四公里。

全县现辖十七个乡镇,包括莲峰镇、庙前镇、新泉镇、朋口镇、莒溪镇、文亨镇、姑田镇、北团镇、林坊乡、曲溪乡、宣和乡、隔川乡、罗坊乡、揭乐乡、塘前乡、四堡乡、赖源乡,辖区总面积约为2595.54平方公里。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10末全县常住人口25万多人,户籍人口248645,通行闽西客家话、连城话。

1.1.地形地貌本县境内,山岭重叠,丘陵起伏,地形复杂,地貌多姿。

除两岸有狭长的河谷小平原外,大不是海拔400米以上的丘陵和中、低山。

全境有玳瑁山及松毛岭两条主要山脉,东西部为中山,中西部为是丘陵盆地,地势由东到东南向西到西北倾斜。

地貌从低到高成梯状分布,一次课肩带谷盆、丘陵、低山、中山。

玳瑁山位于境内中、东部,主峰分布在赖源、曲溪、莒溪、庙前等乡的东北部,成东北—西南走向的中山地区。

12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余座,其中位于莒溪境内的狗子脑海拔1811米,为全县最高峰。

松毛岭山脉位于我县西部边境与长汀交界作南北走向,1200米以上的山峰有五座,是我县次高山地,罗坊乡石壁山海拔1459米为最高峰。

这一代由于地壳出现陷裂和侵蚀切割,山地、丘陵、坡谷错综分布,形成罗坊、宣和、新泉西部地形零星破碎的低山丘陵地。

处于西部丘陵和东部中山之间所夹的四堡、北团、城郊、文亨、宣和以及新泉的东部,莒溪、庙前的西部,第十较平缓、海拔300—500米,局部700 米左右,构成较为开阔的南北向长廊盆地,是我县主要稻作区。

从海拔最低点279米的新泉西村大队到全县最高峰莒溪狗子脑,高差1514米,是个群山重叠,沟谷纵横的山区县。

龙岩市自然资源

龙岩市自然资源

龙岩市自然资源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山水相间,物种丰富。

龙岩市地
处闽西山区,地形多山,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5%以上,主要分布有武夷山脉、南岭
山脉等。

这些山脉为龙岩市提供了丰富的森林资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气候调节。

森林资源是龙岩市宝贵的自然财富。

龙岩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5%,是福建省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森林资源的丰富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还
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龙岩市的森林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
业的发展,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水资源是龙岩市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

龙岩市有着丰富的水系资源,拥有众多湖泊、水库和河流。

其中,九仙湖是龙岩市著名的淡水湖泊之一,水质清澈,景色优美。

龙岩市的水资源不仅滋润着这片土地,也为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龙岩市的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主要有金、银、铜、铁、锌等矿产资源。

这些矿
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龙岩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龙岩市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实现了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总体而言,龙岩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
要支撑和保障。

在未来的发展中,龙岩市将继续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保
护好自己的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龙岩市植烟土壤pH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壤有效养分的相关性研究

龙岩市植烟土壤pH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壤有效养分的相关性研究

Vo l _ 32 No . 3
S e o . 2 01 5
龙岩市植烟土壤 p H空问分布及其与 土壤有效养分的相关性研究
钱 笑 杰 ,张 晓 芳 ,曾文 龙 ,蒋代 兵 ,熊德 中 p
( 1 . 福建农林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2 ; 2 . 苏 州 科 技 学 院 环 境 科 学 与工 程 学 院 , 江苏 效性 有着 密 切 的关 系[ 4 1 。土壤 p H 值还 与烟 叶的化 学 成分 具有 较 高相 关度 , 适 宜 的土 壤酸 碱度 有 利 于
烟 叶碳 氮化 合物 及较 优 比例 的形成 , 提 高烤 烟 品质 和产量 。 自2 0世 纪 8 0年代 以来 , 化 肥施 用量 的逐 年提 高 . 导致 烟 区土壤 酸化 严重 , 土壤 肥力 下 降[ 5 1 。徐 尚平[ 6 1 、 L a n Y Q 门 等研 究 表 明 , 土壤 p H值 较 低 , 土壤 粘粒 趋 向聚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2 9
[ 基 金项 目】 福 建省 烟草 公 司资 助 项 目 ( 2 0 1 2 0 5 2 ) [ 作 者 简 介】 钱笑杰( 1 9 8 9 一 ) , 男, 江 苏 东 台人 , 硕 士研 究 生 , 研究方 向 : 植 物 营 养 与施 肥 。
结合 的方法 , 通过 对 龙岩市 植 烟土壤 p H 值空 间分 布状 况及 其 与土 壤有 效 养分 关 系 的探讨 , 旨在 为调 节 当地 植 烟土 壤酸 度 , 提 高 土壤养 分有 效性 , 促 进优 质烤 烟生 长提 供一 些理 论依 据 和生产 实践 指导 。
1 材 料 与 方 法
合, 土壤 易板 结 。 因此 , 调节 烟 区土 壤 酸度 , 提 高 土壤养 分 的有 效性 , 对 于 优质 烤 烟 的生长 有其 重 要 的意义 。

连城概况

连城概况

连城县概况1.自然条件概况连城县,别名莲城,是福建省龙岩市辖下的一个山城县,位于福建省西部,界于北纬25°13′—25°26′,东经116°32′—117°10′,北部与清流县毗邻,南部与上杭县接壤,南北长七十四公里,东部与永安、龙岩相连,西部预长汀交界,东西宽六十四公里。

全县现辖十七个乡镇,包括莲峰镇、庙前镇、新泉镇、朋口镇、莒溪镇、文亨镇、姑田镇、北团镇、林坊乡、曲溪乡、宣和乡、隔川乡、罗坊乡、揭乐乡、塘前乡、四堡乡、赖源乡,辖区总面积约为2595.54平方公里。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10末全县常住人口25万多人,户籍人口248645,通行闽西客家话、连城话。

1.1.地形地貌本县境内,山岭重叠,丘陵起伏,地形复杂,地貌多姿。

除两岸有狭长的河谷小平原外,大不是海拔400米以上的丘陵和中、低山。

全境有玳瑁山及松毛岭两条主要山脉,东西部为中山,中西部为是丘陵盆地,地势由东到东南向西到西北倾斜。

地貌从低到高成梯状分布,一次课肩带谷盆、丘陵、低山、中山。

玳瑁山位于境内中、东部,主峰分布在赖源、曲溪、莒溪、庙前等乡的东北部,成东北—西南走向的中山地区。

12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余座,其中位于莒溪境内的狗子脑海拔1811米,为全县最高峰。

松毛岭山脉位于我县西部边境与长汀交界作南北走向,1200米以上的山峰有五座,是我县次高山地,罗坊乡石壁山海拔1459米为最高峰。

这一代由于地壳出现陷裂和侵蚀切割,山地、丘陵、坡谷错综分布,形成罗坊、宣和、新泉西部地形零星破碎的低山丘陵地。

处于西部丘陵和东部中山之间所夹的四堡、北团、城郊、文亨、宣和以及新泉的东部,莒溪、庙前的西部,第十较平缓、海拔300—500米,局部700 米左右,构成较为开阔的南北向长廊盆地,是我县主要稻作区。

从海拔最低点279米的新泉西村大队到全县最高峰莒溪狗子脑,高差1514米,是个群山重叠,沟谷纵横的山区县。

关于家乡龙岩的研究报告

关于家乡龙岩的研究报告

关于家乡龙岩的研究报告
龙岩是位于中国福建省西北部的一个地级市,也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之一。

以下是对龙岩的研究报告:
1. 地理位置:龙岩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闽西山地。

周边有漳州、泉州、南平等城市,面积约为19,116平方公里。

2. 自然地理:龙岩地势起伏,山岭众多,大部分地区为山区。

其最高峰为武湖大山,海拔高达2,075米。

境内有众多河流、溪流以及湖泊,其中最著名的湖泊是武平水库。

3. 气候:龙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较冷。

降雨量丰富,气温适宜,适合农业和林业的发展。

4. 文化遗产:龙岩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少数民族土楼群。

土楼是福建特有的建筑形式,是古代少数民族土家族的村落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5. 经济发展:龙岩是福建省西北部的经济中心之一。

主要经济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旅游业。

该地区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茶叶、水果和土特产。

6. 交通:龙岩交通便利,拥有国内一级空港和多条高速公路。

龙岩机场是福建省八个空港之一,可连接国内主要城市。

总之,龙岩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经济发展迅速,是福建省西北部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同时,龙岩还保持了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特色建筑的独特魅力,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龙岩特点

龙岩特点

龙岩特点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通称闽西。

地处闽、粤、赣边区,东与泉州、漳州接壤,西与江西省赣州市交界,南邻广东省梅州市,北接三明市。

龙岩东西长约192公里,南北宽约182公里,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5.7%。

市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东高西低状,平均海拨460米,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94.8%。

龙岩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5℃~20.8℃,年平均降水量1723毫米~2019毫米,年日照时数1442小时~1693小时,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常青,适宜亚热带作物和林木的生长。

龙岩,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龙岩人民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进行了长达二十三年坚苦卓绝的斗争,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朱德、陈毅、罗荣桓、聂荣臻、邓子恢、郭滴人、罗瑞卿、粟裕等纵横驰骋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印。

革命的火种从未熄灭,革命的红旗始终不倒,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一直保持到全国解放,创造了全国少见的奇迹!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闽西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全国赢得“红旗不倒”光荣赞誉仅有的两个地方之一。

在这里,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伟大革命实践的深深印记,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

著名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纲领,可以说,新型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成功从这里开始,胜利从这里开始。

闽西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当年十万闽西儿女踊跃参加红军,中央主力红军8万6千多人的长征队伍中,有26000多闽西儿女。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闽西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

全市在册革命烈士2.36万名,占全省烈士人数的一半多。

福建省龙岩市土壤类别

福建省龙岩市土壤类别

福建省龙岩市土壤类别福建省龙岩市土壤类别(一)林地土壤林地土壤(含岩石裸露地)占全市面积84.71%(1981年统计数据), 主要有4个土类9个亚类。

红壤土类可分为:红壤占林地面积46.04%。

在海拔750米低山丘陵地带遍布,生产力水平中等。

水热条件较好,土层深厚,肥力较高。

适宜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及果茶等。

红黄壤占林地面积28.80%。

主要分布于北、西和东部山地海拔700?1000米的中山中部,立地条件较好,表土层厚,层次明显,质地较粘重。

宜发展用材林。

暗红壤分布在海拔600?700米的山谷和丘陵地带。

表土层呈暗红色,层次清楚。

面积小(占林业用地0.53%),宜发展用材林。

水化红壤多分布在盆谷边缘和低山丘陵低洼处,土壤湿度适宜,质地较粘重。

占林地的1.45%。

是发展用材林、经济林、果林的良好用地。

粗骨性红壤面积小,只占林业用地的16%,主要分布在少数山丘陡坡处,土层薄,肥力较差,不利于林木生长。

黄壤土类可分为:黄壤主要分布于海拔900米以上中山上部。

占林业用地面积15.55%。

为垂直地带性土壤,土层较深厚,适宜发展用材林。

粗骨性黄壤多分布于高海拔陡坡处,占林业用地面积 1.54%。

土层浅,常见石头裸露,林业生产中利用价值不大。

山地草甸土是境内垂直分布最高的土壤。

占林业用地面积0.18%。

在海拔1200?1800米中山上部平缓地段,土壤层厚,土质疏松,以轻壤沙壤为多,多禾本科草丛植被。

紫色土成土母质是紫色页岩、砂砾岩、粉砂岩的风化物。

呈斑状分布。

抗蚀性弱,侵蚀严重,土层浅薄。

占林地土壤的4.48%。

宜发展油桐、乌桕等。

林地土壤养份平均含量表项目占林地面积(%)有机质(%)含氮(%)碱解氮(PPM)速效磷(PPM)速效钾(PPM)PH 值红壤红壤46.044.630.146158.418.2107.14.7水化红壤1.453.680.15327.4107.14.0暗红壤0.534.750.14027.390.34.8粗骨性红壤0.167.060.10915119.057.05.0黄红壤28.805.600.16514212.5102.54.8合计76.98黄壤黄壤15.556.380.191223.98.4112.24.7粗骨性黄壤1.545.080.137155.411.984.64.6合计17.09紫色土4.484.360.151113.830.6113.24.5山地草甸0.185.710.173206.061.3125.04.3 岩石裸露地1.27(二)耕地土壤耕地土壤占全市总面积的6.52%(1981 年统计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龙岩市土壤类别(一)林地土壤林地土壤(含岩石裸露地)占全市面积84.71%(1981年统计数据),主要有4个土类9个亚类。

红壤土类可分为:红壤占林地面积46.04%。

在海拔750米低山丘陵地带遍布,生产力水平中等。

水热条件较好,土层深厚,肥力较高。

适宜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及果茶等。

红黄壤占林地面积28.80%。

主要分布于北、西和东部山地海拔700~1000米的中山中部,立地条件较好,表土层厚,层次明显,质地较粘重。

宜发展用材林。

暗红壤分布在海拔600~700米的山谷和丘陵地带。

表土层呈暗红色,层次清楚。

面积小(占林业用地0.53%),宜发展用材林。

水化红壤多分布在盆谷边缘和低山丘陵低洼处,土壤湿度适宜,质地较粘重。

占林地的1.45%。

是发展用材林、经济林、果林的良好用地。

粗骨性红壤面积小,只占林业用地的16%,主要分布在少数山丘陡坡处,土层薄,肥力较差,不利于林木生长。

黄壤土类可分为:黄壤主要分布于海拔900米以上中山上部。

占林业用地面积15.55%。

为垂直地带性土壤,土层较深厚,适宜发展用材林。

粗骨性黄壤多分布于高海拔陡坡处,占林业用地面积1.54%。

土层浅,常见石头裸露,林业生产中利用价值不大。

山地草甸土是境内垂直分布最高的土壤。

占林业用地面积0.18%。

在海拔1200~1800米中山上部平缓地段,土壤层厚,土质疏松,以轻壤沙壤为多,多禾本科草丛植被。

紫色土成土母质是紫色页岩、砂砾岩、粉砂岩的风化物。

呈斑状分布。

抗蚀性弱,侵蚀严重,土层浅薄。

占林地土壤的4.48%。

宜发展油桐、乌桕等。

林地土壤养份平均含量表项目占林地面积(%)有机质(%)含氮(%)碱解氮(PPM)速效磷(PPM)速效钾(PPM)PH值红壤红壤46.044.630.146158.418.2107.14.7水化红壤1.453.680.15327.4107.14.0暗红壤0.534.750.14027.390.34.8粗骨性红壤0.167.060.10915119.057.05.0黄红壤28.805.600.16514212.5102.54.8合计76.98黄壤黄壤15.556.380.191223.98.4112.24.7粗骨性黄壤1.545.080.137155.411.984.64.6合计17.09紫色土4.484.360.151113.830.6113.24.5山地草甸0.185.710.173206.061.3125.04.3岩石裸露地1.27(二)耕地土壤耕地土壤占全市总面积的6.52%(1981年统计资料)。

水稻土占耕地土壤的95.48%,其他农地占4.52%。

水稻土壤分为4个亚类,11个土类。

其他农地,主要是在各种自然土壤基础上通过旱作发育成的旱地。

渗育型水稻土分布在山地、丘陵的山坡梯田上,地下水位低,水分渗透快。

占水稻土面积的52.25%。

有黄泥田、紫泥田、砂质田和红土田等土属。

适中、万安、雁石等地最多。

肥力中等。

潴育型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地(洋田、溪边田)或山垄缓坡地段,地下水位适当,成土母质多冲积土,富含养分物质,土壤中水、肥、气、热较为协调,肥力较高。

占水稻土面积的35.66%。

有乌泥田、灰泥田、潮沙田、石灰泥田等土属。

潜育型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山区的低洼地和山间谷地(山垄)。

地下水位高,排水条件差,土温、水温低,通透性不良,亚铁反应强,肥力低。

占水稻土面积的10.06%。

有青泥田,冷烂田等土属。

漂洗型水稻土主要分布于坡地、梯田下部及低丘地带。

酸性反应强,肥力低。

占水稻土面积的2.13%。

水稻土土壤养分平均状况表项目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代换量含量5.43.0%0.126%0.106%2.15%14PPM60PPM7.52毫克当量/100土二、土壤分区(一)北部、西部玳瑁山黄红壤、黄壤、潜育型水稻土区主要分布在大池、小池、白沙、万安、江山等乡镇。

主要土壤有红壤、黄壤(海拔950米以上)和水稻土(潜育型)等。

烂、冷水田多。

红黄壤宜林、宜竹。

水稻土应注意防渍,改酸。

(二)雁石溪谷地红壤、渗育型、潴育型水稻土区主要分布在市区、西陂、龙门、东肖、铁山、雁石、苏坂、红坊、曹溪以及小池、白沙的一部分。

山地、丘陵以红壤为主,紫色土其次,水田以渗育型和潴育型水稻土为主。

土壤养分缺钾少磷。

山地、丘陵适宜发展油茶、果。

(三)东部、南部博平岭黄红壤、红壤、潜育型水稻土区主要分布在岩山、适中全境以及铁山、雁石、曹溪的东部。

土壤以红壤、黄壤、潜育型水稻土为主。

适宜发展果、林、茶生产。

水稻土严重缺钾和磷。

[标签:内容1](一)林地土壤林地土壤(含岩石裸露地)占全市面积84.71%(1981年统计数据),主要有4个土类9个亚类。

红壤土类可分为:红壤占林地面积46.04%。

在海拔750米低山丘陵地带遍布,生产力水平中等。

水热条件较好,土层深厚,肥力较高。

适宜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及果茶等。

红黄壤占林地面积28.80%。

主要分布于北、西和东部山地海拔700~1000米的中山中部,立地条件较好,表土层厚,层次明显,质地较粘重。

宜发展用材林。

暗红壤分布在海拔600~700米的山谷和丘陵地带。

表土层呈暗红色,层次清楚。

面积小(占林业用地0.53%),宜发展用材林。

水化红壤多分布在盆谷边缘和低山丘陵低洼处,土壤湿度适宜,质地较粘重。

占林地的1.45%。

是发展用材林、经济林、果林的良好用地。

粗骨性红壤面积小,只占林业用地的16%,主要分布在少数山丘陡坡处,土层薄,肥力较差,不利于林木生长。

黄壤土类可分为:黄壤主要分布于海拔900米以上中山上部。

占林业用地面积15.55%。

为垂直地带性土壤,土层较深厚,适宜发展用材林。

粗骨性黄壤多分布于高海拔陡坡处,占林业用地面积1.54%。

土层浅,常见石头裸露,林业生产中利用价值不大。

山地草甸土是境内垂直分布最高的土壤。

占林业用地面积0.18%。

在海拔1200~1800米中山上部平缓地段,土壤层厚,土质疏松,以轻壤沙壤为多,多禾本科草丛植被。

紫色土成土母质是紫色页岩、砂砾岩、粉砂岩的风化物。

呈斑状分布。

抗蚀性弱,侵蚀严重,土层浅薄。

占林地土壤的4.48%。

宜发展油桐、乌桕等。

林地土壤养份平均含量表项目占林地面积(%)有机质(%)含氮(%)碱解氮(PPM)速效磷(PPM)速效钾(PPM)PH值红壤红壤46.044.630.146158.418.2107.14.7水化红壤1.453.680.15327.4107.14.0暗红壤0.534.750.14027.390.34.8粗骨性红壤0.167.060.10915119.057.05.0黄红壤28.805.600.16514212.5102.54.8合计76.98黄壤黄壤15.556.380.191223.98.4112.24.7粗骨性黄壤1.545.080.137155.411.984.64.6合计17.09紫色土4.484.360.151113.830.6113.24.5山地草甸0.185.710.173206.061.3125.04.3岩石裸露地1.27(二)耕地土壤耕地土壤占全市总面积的6.52%(1981年统计资料)。

水稻土占耕地土壤的95.48%,其他农地占4.52%。

水稻土壤分为4个亚类,11个土类。

其他农地,主要是在各种自然土壤基础上通过旱作发育成的旱地。

渗育型水稻土分布在山地、丘陵的山坡梯田上,地下水位低,水分渗透快。

占水稻土面积的52.25%。

有黄泥田、紫泥田、砂质田和红土田等土属。

适中、万安、雁石等地最多。

肥力中等。

潴育型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地(洋田、溪边田)或山垄缓坡地段,地下水位适当,成土母质多冲积土,富含养分物质,土壤中水、肥、气、热较为协调,肥力较高。

占水稻土面积的35.66%。

有乌泥田、灰泥田、潮沙田、石灰泥田等土属。

潜育型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山区的低洼地和山间谷地(山垄)。

地下水位高,排水条件差,土温、水温低,通透性不良,亚铁反应强,肥力低。

占水稻土面积的10.06%。

有青泥田,冷烂田等土属。

漂洗型水稻土主要分布于坡地、梯田下部及低丘地带。

酸性反应强,肥力低。

占水稻土面积的2.13%。

水稻土土壤养分平均状况表项目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代换量含量5.43.0%0.126%0.106%2.15%14PPM60PPM7.52毫克当量/100土二、土壤分区(一)北部、西部玳瑁山黄红壤、黄壤、潜育型水稻土区主要分布在大池、小池、白沙、万安、江山等乡镇。

主要土壤有红壤、黄壤(海拔950米以上)和水稻土(潜育型)等。

烂、冷水田多。

红黄壤宜林、宜竹。

水稻土应注意防渍,改酸。

(二)雁石溪谷地红壤、渗育型、潴育型水稻土区主要分布在市区、西陂、龙门、东肖、铁山、雁石、苏坂、红坊、曹溪以及小池、白沙的一部分。

山地、丘陵以红壤为主,紫色土其次,水田以渗育型和潴育型水稻土为主。

土壤养分缺钾少磷。

山地、丘陵适宜发展油茶、果。

(三)东部、南部博平岭黄红壤、红壤、潜育型水稻土区主要分布在岩山、适中全境以及铁山、雁石、曹溪的东部。

土壤以红壤、黄壤、潜育型水稻土为主。

适宜发展果、林、茶生产。

水稻土严重缺钾和磷。

[标签:内容1](一)林地土壤林地土壤(含岩石裸露地)占全市面积84.71%(1981年统计数据),主要有4个土类9个亚类。

红壤土类可分为:红壤占林地面积46.04%。

在海拔750米低山丘陵地带遍布,生产力水平中等。

水热条件较好,土层深厚,肥力较高。

适宜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及果茶等。

红黄壤占林地面积28.80%。

主要分布于北、西和东部山地海拔700~1000米的中山中部,立地条件较好,表土层厚,层次明显,质地较粘重。

宜发展用材林。

暗红壤分布在海拔600~700米的山谷和丘陵地带。

表土层呈暗红色,层次清楚。

面积小(占林业用地0.53%),宜发展用材林。

水化红壤多分布在盆谷边缘和低山丘陵低洼处,土壤湿度适宜,质地较粘重。

占林地的1.45%。

是发展用材林、经济林、果林的良好用地。

粗骨性红壤面积小,只占林业用地的16%,主要分布在少数山丘陡坡处,土层薄,肥力较差,不利于林木生长。

黄壤土类可分为:黄壤主要分布于海拔900米以上中山上部。

占林业用地面积15.55%。

为垂直地带性土壤,土层较深厚,适宜发展用材林。

粗骨性黄壤多分布于高海拔陡坡处,占林业用地面积1.54%。

土层浅,常见石头裸露,林业生产中利用价值不大。

山地草甸土是境内垂直分布最高的土壤。

占林业用地面积0.18%。

在海拔1200~1800米中山上部平缓地段,土壤层厚,土质疏松,以轻壤沙壤为多,多禾本科草丛植被。

紫色土成土母质是紫色页岩、砂砾岩、粉砂岩的风化物。

呈斑状分布。

抗蚀性弱,侵蚀严重,土层浅薄。

占林地土壤的4.48%。

宜发展油桐、乌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