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分析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分析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分析生物是人类学习和了解自然的基础科学之一,也是初中自然科学教学的核心内容。

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生物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有些抽象,容易让学生产生疏离感和学习难度。

为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我们需要使用多种生活化策略进行教学。

一、学生感受生命的特征生命的特征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将其分为生命的三大特征(营养、繁殖和适应环境)。

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实际的生命活动,比如喂养小宠物、种植植物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生命的营养摄取、生殖和环境适应的过程,从而理解和记忆生物学知识。

二、实地探究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是初中生物学习的重点,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远足或场地考察,实地观察各种生物的外形、生长、繁殖等,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多彩、多样,增强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感。

三、活动培养生物观察和实验能力试管、显微镜、宠物、自然观察等课内外活动都要充分利用,通过对生命细胞、生态系统、遗传基础等基础科学知识的亲身体验和调查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乐于自主思考,从而提高生物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四、生活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关心的生物和现实生活领域联系起来,比如影响地球环境的生物、造成生物灾难的人类行为、食品安全、抗生素滥用等相关热点,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物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复杂关系,强化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实际应用与研究价值的意识。

五、教学资源共享传统的教学资源过度依赖师生面对面交流,配套教材相对单一而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需求。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科技手段,进行在线交流、资源分享,让学生合理有效地获取更加新颖、具有交互性的生物学知识和信息,实现教学课外拓展和资源共享。

以上就是生活化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不仅是需要考虑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愉悦地接受并深刻理解生物学课程的真实内涵,这里提供的策略都是以学生、以生活为出发点,强化学科核心价值,推动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生物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业都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使用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1. 启发性教学法: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生物现象的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师可以在学习植物的传播方式时,提出问题:“在城市里,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植物的种子?”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城市环境中缺乏鸟类和风的传播方式,导致植物的种子很难传播。

2. 实践性教学法: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实验等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并亲身体验生物知识。

实践性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思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植物园进行植物观察活动,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通过实践感受到生物知识的真实和实际性。

3. 问题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并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

问题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学习生物分类时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动物和植物需要分类?有哪些分类的方法?”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分析,找到答案,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汇报和讨论。

4. 课堂小实验: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酵母发酵实验,观察酵母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效果,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代谢过程和作用原理。

5. 多媒体教学和互动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软件,使学生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接触生物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使用生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实验过程和生物组织结构的微观图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听觉感受生物现象和生物结构的奥秘。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分析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分析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生物教学是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应运而生。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开展生活化教学对于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探讨生活化教学的定义、优势、策略、案例分析以及实施技巧,旨在为初中生物教学提供更多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1.2 问题意义初中生物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实践和体验的机会。

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产生疏远感。

如何改变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这种传统模式,引入更多生活化的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参与,成为当前生物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使生物知识更加具体、生动,让学生能够直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科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研究和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活化策略的有效性和实施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通过对问题意义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生物教学中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生活化教学的定义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科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紧密结合,通过生动、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生活化教学强调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深度。

初中生物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探究

初中生物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探究

初中生物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探究生物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为他们提供关于他们身边自然世界的深入了解。

通过课堂,学生们能够了解物种之间的关系,了解生态系统如何运作,以及了解许多其他的生命相关知识。

因此,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以下是一些生活化教学的示例:示例1:种子萌发实验种子萌发实验是一项非常简单的实验,需要的材料很少。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种子是如何向阳性地生长,以及了解光照对种子的影响。

步骤:1. 获取若干豆子。

2. 将豆子放入水中浸泡大约一天。

3. 将豆子进行分配,在纸巾上放入种子,将种子滴上水。

4. 将纸巾包裹好,并放置于一个良好通风,有光照的地方。

5. 观察每天的变化。

示例2:组织细胞查看学生可以从一些生活材料中收集组织,例如洋葱的组织。

通过查看这些组织的显微镜下的图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是如何工作的。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为他们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将洋葱切成薄片。

2. 将洋葱放入加了几滴甲基红的水中,以减轻切口疼痛,然后让洋葱皮剥离。

3. 在盘子中加入盐水。

4. 用钳子将洋葱片放入盐水中,使其保持完整。

5. 在显微镜下查看洋葱片。

这些简单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使他们深入了解科学世界中的生命。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会团队合作,增加互动,赋予生命科学教育新的内容与思考,激发兴趣,并激发他们对美好自然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的热情。

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

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

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一、探究性教学法与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相比,学生们在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下,学习效果更好,兴趣更浓。

在生物学中,实验是理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能够亲眼目睹生命现象,感受到科学的神奇,这些过程都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乐趣。

二、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是增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技能和态度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配合丰富多彩的情境创造,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极大地活跃了学习氛围。

比如,在教授植物生长与发育时,学生可以上田野进行直接的观察,通过实际观察和手动操作,加深理解和记忆,获得更直观和深刻的体验和认知。

三、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有趣、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将生物知识点融入游戏当中,是提高生物课堂趣味性的好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中,折纸游戏、趣味互动游戏,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欢乐与知识。

四、实践操作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特强的科学学科,通过实践操作能够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基础上,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制作模型、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模拟和实践来达到增强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五、良好互动氛围气氛的较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动与学生沟通,不要一味地灌输知识,有意识地创造有利互动的环境,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疑惑,鼓励学生在教学中分享自己的知识。

综上所述,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推行的一种科学教学方式,通过探究性、情景、游戏以及实践操作等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学习效果,使学生通过实际体验生物奥妙,发现生命的神秘之美。

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

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

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初中生物课堂是学生了解生命科学、掌握基础生物知识的重要阶段。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枯燥,学生对课堂知识缺乏兴趣,难以深入理解。

为了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成为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围绕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和难点,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活化教学实践。

一、生活化教学的优势1.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通过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生物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视频等教材,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和行为习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让课堂更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浓厚兴趣。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生活化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验等各种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度。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野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的生存环境,并通过实地考察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提问、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3.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生活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生活化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讲解动物适应环境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物的仿生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动物的外骨骼、翅膀等工程模型,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 教学资源和条件的限制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实地考察、教学实验等,但是由于学校的条件、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学校可能没有完备的实验设备和场地,无法进行有趣生动的实验操作,限制了生活化教学的效果。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生活化实例运用的研究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生活化实例运用的研究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生活化实例运用的研究例如,在教学中引用生活化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结构
与功能。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自己手上的皮肤,了解皮肤细胞的构成和功能。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感受到生物学知识的真实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
记忆。

另一个例子是在教授植物生长过程时,可以引用家庭种植花草的经验。

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植物的开花和结果等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和要素。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另外,在教学中引用生活化实例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菌和病
毒的传播方式及防控措施。

例如,在讲解流感病毒传播的过程时,可以引
用实际案例,如家庭成员中人感染流感导致其他成员也相继感染的案例。

通过这种实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进而掌握有效的
预防措施。

此外,在教学实验方面,也可以运用生活化实例。

例如,在教学中进
行观察显微镜下的活体显微镜实验时,可以利用一些常见的生活物体,如鱼、鸟羽等作为观察对象,使学生亲眼观察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
理解细胞的作用。

浅谈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一、确定教学目标,注重培养生活观察能力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生活情境体验。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动植物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发现身边生物的生活规律,举一反三。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二、注重生物知识的实践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要求生物教学的知识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突出生物知识的实践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讲解生物知识时,可以结合丰富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点。

实验教学是生物生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探究生物现象和规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实验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生物实践活动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要求生物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参与各类生物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生物科普知识讲座、生物园参观、生态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学科的魅力,拓宽生物学知识面,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与实践性。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课题或参加科技竞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开展科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与生物生活化教学相结合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生物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生物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生物现象和过程,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生物结构、功能和生活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为生物教学增添更多的生活元素和实践环节,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生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满足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需求,使生物生活化教学更加具有吸引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分析
摘要:现代的教学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应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而生物与生活、自然又联系紧密,因此,生物教学课堂应是一个生活化的课堂。

生命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因此,构建生活化的生物学课堂,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才充满活力,富有成效。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68-02
曾经有一个比喻:让一个人每天都吞下15克的盐,这个人会觉得太咸,不愿意坚持下去,但是每天将15克的盐放在精美的汤里面,这个人会很乐于把汤喝下去。

把盐放入汤里,人就从排斥盐变成乐于接受盐。

那么在生物课堂的教学中,如果知识点是盐,学生常常会感觉到知识点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那么把知识点融入到生活当中,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已经懂得的知识,再去慢慢了解知识点,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通过把生物的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能强化知识点的学习、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点,还能在学习中,了解更多的情感问题、生活态度问题与价值目标的问题。

1 生物课堂教学环境的生活情景化
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在课堂讲台上面,学生在底下听课记笔记,学生感觉与知识有一段很大的距离,那么,把生物的知识带到学生身边去,是让学生愿意接触生物学学习的一个方法。

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这个是学生已知的,足够了解的,以这个情景为启发点,教师再引入知识点,让学生对新的知识点产生好奇心,学生才会愿意主动的接触新知识。

在设置有生活情景的教学中,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愿意主动融入环境中,然后用学生已经了解的知识或者经验,开启学生的思维,而教学的手段可以采用讲故事或者播放多媒体让学生融入到生活
的环境中,这样原本抽象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成为具体的转变。

而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学生已经掌握怎样的知识点,生活环境是怎样,怎样与教材的知识点接合,引入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否则学生难以被调动,最后就会变成教师自问自答。

例如:在讲授《生物和环境》这一章节时,我们可引用语文课文中的“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说,桔子种植在淮南成为桔,种植在淮北成为枳。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语文课中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它们看起来外形虽然相同,但是味道却大不一样。

同样是桔子的种子,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变成两个不同的品种呢?”由此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水推舟地引出“生物的变异”这个知识点。

2 生物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情节化
如果学生觉得课堂里学到的知识点和自己本身、和自己生活本身一点关系都没有,学生就不会感觉到学习生物学有多大用处,那么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挖掘身边的生物学中的知识面,然后将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解答生活中原本不理解的难题。

把生活中的现像融入到生物学知识中,学生能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生物学就在自己身边,在自己周围,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和直观感,因此学生不仅更了解自己周围的大自然,也会更懂得怎样珍惜大自然中的生物。

例如:学生都知道,在太阳正毒辣的时候,躲在树荫底下比在太阳底下更凉爽,教师可以引入这个例子让学生了解水份在被蒸发的时候热量也会被带走。

还可以举例衣服上被泼了牛奶,用普通的洗衣粉洗不太干净,而用加酶的洗衣粉则会连污渍都洗掉,来引入酶有催化的效果。

还例如在腌制蔬菜的时候,把盐加入蔬菜里,蔬菜会渗出水来,由这个例子讲述盐的浓度变化会影响吸水率的知识点。

以上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容易了解的知识点,通过这些例子讲解,学生既知道了生活中随时随地蕴含着生物学的知识,也能知道所学的生物知识都能运用到生活中。

将生活化的情节带入教学内容中,其教学目的是把原本抽象复杂的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的事物结合起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师可以直接引入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讲述学生已经了解的历史学知识、科学常识等等。

这要求教师能准确了解日常生活中生物学的现象,而且能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开始思考。

3 将课后的作业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传统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记背知识点,学生感到疲倦乏味,但是,如果生物的作业让学生联系生活,学生不仅能把掌握到的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践中来,亦不会让学生觉得作业是那么枯燥乏味,反而会觉得不仅掌握了知识点,而且做课后的作业是一种乐趣。

同时学生在做实践作业中,自己对实践中引发出来的问题自己去思考,从而引出更多的知识点,学生在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思维的火花也会被点燃。

例如:在讲述《环境的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一个章节时,可以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污染现象,以及这些污染产生的原因,然后探究这些原因对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生物被污染后会造成怎样的结果?学生在观察与写作业后,相互交流,最后还可以将学生研究出来的结果形成书面报告,还可以上送环保部门,这样学生便会感觉到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价值、有意义,便会更乐于思考并参与实践活动。

课后作业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其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堂上的知识后,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了解,然后能把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身边的生活当中找出问题,然后在思考中解决问题。

它要求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经历找出问题——设计——实验——验证问题,学生在思考、实验与验证问题中,不仅巩固了已学知识,实践能力也得到加强。

4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际意义
4.1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被动的听课,而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教与被教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共同生活一个环境中的人,学生与教师有着共同的体验,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去看世界、理解世界,学生会更乐于了解自己的生活、更乐于了解自己生活中的知识。

4.2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目的
在传统教学当中,课堂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而将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后,学生会对自己身边存在的生物学知识更感兴趣,学生从被动地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变得有强烈的好奇心,会想了解身边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会想主动探索这些原因存在的根源,最后愿意自己动手得到结果,在这个教学目的中,掌握知识点不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最后一定会水道渠成得到成果,而中间思索的过程、实践过程则是教学的重点。

4.3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氛围
以前的传统教学中,知识点是冷冰冰的真理,学生面对的仅仅是一个个知识点,而将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之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教师要带领学生去探索,要引导学生如何学,学生是教师共同交流、共同探索的伙伴。

学生面对的是教师,面对的是自己的生活,那都是一个个会在生活中出现的,活生生的生物,或者活生生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氛围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感觉到生活、生命就在自己身边,科学与知识也在他们自己的身边。

总之,生物课堂是生活的一个缩写版。

生物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著名学者叶澜先生语)。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学资源,把教学资源伸向生活是新程理念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构建生活化的生物学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生物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我们的课堂教学才充满活力,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任军银.生物教学如何生活化[j].甘肃教育,2011(17).
[2]张新平.浅谈如何培养生物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n].学知报,2010.
[3]叶元晓.浅谈中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j].快乐阅读,201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