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上课讲义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

第2节预防传染病侨声中学授课教师:尤祖倾〖教学目标〗1.知识:(1)描述传染病的特点,认识病原体;(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说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1)通过查找某些传染病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某一传染病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掌握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及预防措施;(2)让学生了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1、传染病概念的构建及描述传染病的特点。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教学难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思路〗本节的内容由3部分知识构成,第一部分――传染病概述,第二部分――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第三部分——认识几种传染病。
本节的重点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这个目标的达成必须扫除几个概念障碍――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而三个概念又和病原体这个概念紧密相关。
所以,传染病概述在本节中具有知识铺垫的重要作用,学生能认识到什么是病原体,能描述什么是传染病,那么对于后两个知识点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以及认识几种传染病不仅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而且关系到能否顺利自主地获得知识。
本节课提倡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讨论、交流与合作等自主活动构建对传染病概念的认识。
〖教学设计〗一、引入2005年以来,我国共发生35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共有19.4万只禽发病,死亡18.6万只,扑杀2284.9万只。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能够在家禽之间传播,并会传染给人类,我们福建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份共发现2例感染禽流感病例,死亡一人。
还有2003年全球非典流行期间,冠状病毒造成世界范围内8098人感染,774人死亡。
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会传播和流行。
一、传染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1.患者大多数传染病中,患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一般自潜伏期至恢复期,患者均具有传染性,不同的时期其传染强度可有不同,多数疾病发病早期和出现症状时传染性最强。
2. 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长期携带并排出病原体,也就是日常所说的无症状感染者。
如乙肝病毒携带者。
3. 受感染的动物只有是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体才会在适当时期将其携带的微生物传染给人体,如某种烈性传染病,由老鼠中的跳蚤传染到人体。
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主要取决于人与受感染动物的接触机会、密切程序以及受感染动物的种类和密度以及环境适宜传播的条件等。
二、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经过一定的途径进入健康人体内,这种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空气)、消化道传播(水和食物)、接触传播(手以及密切接触)、虫媒传播(蚊子、蜱等)、和母婴传播。
同一种传染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
三、易感人群易感者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即该类人群容易感染某种传染病。
当一个群体的易感者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四、预防措施1.当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同时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2.疫苗接种就是通过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减少易感性,来有效地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的。
3.加强爱国卫生运动、文明礼仪、分餐、常洗手、居室勤通风等,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一种措施。
五、法定传染病的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及流行过程讲课文档

(1)隐性感染;
(2)显性感染。
现在五页,总共六十七页。
被消灭或排除
不 显 临 不损伤动物体 床症状
病 原 体
特有致病 力侵袭
动
特有的防 御力遇制
物 体
生长繁
殖受损 表现临 床症状
隐性 感染
本身不发传 染病,但排 出病原体散 布传染
治疗不彻底 或病原的性
质
现在十九页,总共六十七页。
a. 体液免疫 :抗原激发B细胞系产生抗体
是指体液性抗体与相应抗原接触后引起的一系列抗原抗 体反应。是机体防御传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自然地或人工地受到抗原刺激而合成的各类免疫球蛋白。
IgG、IgM、IgA具有抗菌、抗外毒素和抗病毒等免疫功 能。它们或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引起的免疫溶解作用, 或是增强吞噬细胞吞噬,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或是 中和外毒素或病毒等,以抵抗和清除相应的病原 。
现在二十五页,总共六十七页。
(1)潜伏期: 从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时起到出现最初一
些临床症状为止。 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与动物体
的抵抗力、侵入病原体的数量、特点、毒 力、侵入部位有关。
现在二十六页,总共六十七页。
了解潜伏期的长短,在流行病学上有以下,几点实践意义:
a.以潜伏期为依据,确定检疫期限。
a.患病动物,如急性猪瘟等是主要的传染源
b.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病后病原携带者、潜 伏期病原携带者)
c. 患人兽共患病的人
现在三十七页,总共六十七页。
2 . 传 播 途 径 ( route of transimission) : 是 指 病 原 体 由 传 染源排出后,侵入到另一易感机体 所经过的途径。 您对猪病病原在您的猪场里传播 的方式和途径了解多少?
第三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第三节传染病学总论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一、流行过程三个环节 · (一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患者和病原携带者很多传染病患者是重要传染源。
患者处于不同病期,其传染性大小可不尽相同。
同样,病原携带者也是很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如白喉、菌痢、病毒性肝炎、伤寒等。
2.受感染的动物·以某些动物作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即人畜共患病。
它在人类传染病病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在我国法定35种传染病种中,约1/3是人畜共患病。
因此,受感染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容忽视。
(二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其他易感人群时所经历的途径。
1.空气传播所有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白喉、百日咳等,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2.经水传播多数肠道传染病都是因饮用水被污染而传播,如霍乱、伤寒、菌痢等。
有些传染病是因接触含有病原体的疫水而传播,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3.饮食传播所有肠道传染病及某些呼吸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病等可通过饮食传播,如伤寒、菌痢、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
4.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前者是指不借任何外界因素而传播,如被狂犬病病兽所咬、不洁性交等;后者指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如手及各种用具等。
5.虫媒传播或通过吸血昆虫叮咬传播,如蚊、蚤等;或通过机械携带而传播,如苍蝇、蟑螂等。
6.土壤传播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的芽胞可长期生存在土壤中,破损皮肤一旦接触受污染土壤则可受感染。
寄生虫病中的蛔虫卵、钩虫卵也可通过土壤传播。
(三易感人群指人群中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易受感染而言。
人群易感性大小系动态性变化,受人群的一般抵抗力、免疫水平、人口流动、病原体的变异、人群预防接种推广等因素所影响。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环境因素 (一自然因素指地理和气候因素。
某些传染病和一些人畜共患病都有较为严格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及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等。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课件(共21张PPT)《禽病防治》

传播途径阶段
垂直传播
病原体经卵巢、输卵管 、生殖道等由上一代传给 下一代的传播。
水平传播
病原体经消化道、呼 吸道或皮肤粘膜等在动物 群体或个体之间水平横向 传播。
水平传播的分类
不需要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通过啄咬、交 配等引起易感动物感染。
患病动物
病原 携带者
有症状
无症状
传染源分类
患病动物:是重要的传染源。前驱期和症状明显期排出的病原 数量多、毒力强。
传染期:是动物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是制定传染病隔离 期的依据。
病原携带者: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
是最危险的传染源。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毒力不及患病动物, 但易被忽略。
病原携带者
粪便和垫料
有些病原微生物能随患病动物排泄物、 分泌物或其尸体一起落人土壤而能在其中 生存很久。
此类传染病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都较 强,当易感动物与其接触后即可引起感染。
飞沫 传播
A
飞沫核 传播
尘埃 传播
B
C
经空气传播
节肢动物:蠓、 蚊、蝇、虱、等
野生动物:老 鼠、野鸟等
人类:饲养管理 人员、外来人员
传染和流行
病原微生物 传播途径
流行过程
从畜禽个体感染发病到群体发病 的过程。
就是传染病在畜禽群中发生、发 展和终止的过程。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动物群
传染源概念
传染来源 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 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 物机体。
具体说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
传染源分类
” 直接接触 传播
初中生物 传染病3 苏教版精品课件

父亲一定是不在家的。他这时也许正站在5楼或者8楼的脚手架上奋力扔上了又一块砖,擦一擦汗的工夫,就被人拼命地吆喝。十几年了,人也上了50,不知道他,还受不受得了。
但父亲是心甘情愿又志得意满的,至少他每次与我说话都在努力表达这样的意思。而我,越发地不安。
我今年22岁了,父亲52。我4岁时母亲改嫁他乡,父亲和我磕磕绊绊地活着。多少年了,数也数不清楚,那些漫长的日子怎么可以用一个数字说过来呢?
然而, 他们离去了,我却又这样的不情愿。
世界上的一切人或事都是容易被轻易遗忘的。 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没有什么是永远不能失去的。
曾经拥有的,我渐渐失去了; 曾经的人,渐渐离开了。
友情与爱情,也败给了伟大的时间。 我们离散在岁月的风里,最后,不见了踪影。
突然,我发现自己也在渐渐遗忘某些人,某些事,渐渐在远离一些人的生活。 安静的走近,安静的离开。 离开·遗忘
今天,父亲的小闺女长大了,她已经学会穿着职业装在城市的人流中匆忙行走。一个月后,领到第一笔工资的我,就可以回家看父亲了。 我们曾约定过,要一辈子陪伴的。
我静静的站在角落里,看着这个世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每个人都步履匆匆的从我的身边走过,渐行渐远。
似乎所有的人都处于已经离开我,或者将要离开,以及正在离开……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多少年我已经不记得了。我用纸盒子里的钱交学费,买作业本,也偶尔买点肉做给父亲吃,是恬然的安静感觉。这样的日子让人有种惯性的依赖,像一只鸟的飞翔,没有转弯和阻隔。
传染病流行的环节

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在传染病流行的过程中,有三个基本环节起着关键作用: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本文将以这三个环节为主线,详细阐述传染病流行的全过程。
传染源是传染病流行的起点。
传染源可以是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也可以是携带病原体的动物或植物。
传染源的主要特点是能够释放出大量的病原体,使之在环境中传播。
例如,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感染者的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传播给周围的人。
传播途径是传染病流行的桥梁。
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易感人群的路径。
传播途径有很多种,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食物和水传播、昆虫叮咬等。
以埃博拉病毒为例,它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如血液、呕吐物等,传播给其他人。
再次,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目标。
易感人群指的是那些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该病原体的人群。
易感人群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传染病的传播。
例如,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或功能衰退,更容易感染传染病。
在传染病流行过程中,这三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传染源的活跃程度、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和易感人群的规模,都会影响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为了有效地控制传染病流行,我们必须针对这三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
针对传染源,我们需要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防止其释放病原体。
例如,在流感疫情爆发期间,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传染源的监测和科研,了解其病原学特性,为防控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传播途径,我们需要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病原体到达易感人群。
这可以通过改善卫生条件、加强个人防护、提高公众健康意识等方式实现。
例如,在埃博拉疫情爆发期间,加强对感染者的隔离和护理,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针对易感人群,我们需要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降低其感染风险。
这可以通过疫苗接种、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条件等方式实现。
例如,在我国,为了预防儿童感染结核病,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结核病防治政策,包括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56预防医学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三个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定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描述流行 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了解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
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
新生儿增加:生后6个月未进行人工免疫 易感人口迁入:从非流行区居民迁入 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水平降低,成为
易感人群 免疫人口死亡:相对使人群易感性升高
三、易感人群
2.影响因素: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计划免疫: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提高特异性免疫力 传染病流行或隐性感染:由于感染获得免疫力
受感染的动物
二、传播途径
1.定义: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者 机体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传播因素:能够参与病原体传播的媒介物(病原体在外 环境中依附的媒介物)。
空气、水、食物、蚊蝇、日常生活用品等
二、传播途径
2.分类:
经空气传播 经水传播 经食物传播
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经接触传播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
经胎盘传播 上行性传播
经节肢动物传播 经土壤传播 医源性传播
分娩引起的传播
三、易感人群
1.定义:指有可能发生传染病感染的人群。 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三、易感人群
2.影响因素: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四、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气候、地理因素、土壤、动植物等
社会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社会状况、医疗保险、卫生防疫系统、居住条件、医疗条 件、经济文化水平、卫生习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灾 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三个基本环节,缺一不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流行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
它可在人群中传播,造成流行。
旧社会,由于鼠疫、霍乱、天花、血吸虫病、伤寒等传染病的猖厥流行,我国人民贫病交加,人均寿命只有35岁。
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些烈性传染病已在我国绝迹,1989年9月1日,我国又贫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许多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但当前,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仍占年总发病率的第一位,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大众的防病意识,达到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夏秋季是胃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此,从本期开始我们在《医学常识》栏目中将连续刊出传染防治的一般常识。
传染病在人群人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一五一节,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
例如,接种疫苗就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从而不得传染病。
一、传染源
是指受了传染的人或动物
传染源体内一定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不时地排出体外,感染别人。
传染源包括了传染病的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体内带有病原体,但没有临床表现的人)和受感染的动物。
(一)病人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多,而且病人的症状有利于病原全向外播散,如病原体可通过病人的咳嗽、喷嚏、呕吐、腹泻等方式排出体外。
一般传染病在发病初期的传染性最强,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等。
有些传染病如白喉、伤寒在恢复期还有传染性。
(二)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疾病的表现而携带病原体的人。
病原携带者可分为三类:潜伏期携带者、病后携带者、“健康”携带者。
由于这些病原携带者都没有临床症状和表现,但可不断排出病原体,所以不容易被人发现,是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
(三)受感染的动物人类有许多传染病来自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中以鼠类最为重要,因为它能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炭疽、布氏菌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这些动物性传染病可以由动物传染给人,但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相互传染(鼠疫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使易感者感染的途径。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空气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飞沫、尘埃等传播。
常见的疾病如流感、麻疹、白喉等。
(二)消化道传播医学上也称“粪一口传播”,是消化道传染病的共同传播途径,包括经水和经食物传播。
手和苍蝇也是使食物受到污染的重要因素。
常见疾病如痢疾、霍乱、伤寒、甲肝、脊髓灰质炎等。
夏秋季气温较高,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在水和食物中生长繁殖。
苍蝇、蝉螂、臭虫活动频繁。
所以,夏秋季是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三)接触传播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
前者是指病原体与人的皮肤粘膜直接接触造成的传染,如多种皮肤传染病与性病、狂犬病等;后者是指接触了被病原体污染的餐具、日常生活用品也造成的传播,如肝炎、白喉、沙眼等也可能经间接接触传播。
(四)虫媒传播是指通过蚊、蝇、虱、蚤等节肢动物传播的方式。
虫媒传播又可分为吸血传播和机械传播,前者指节肢动物通过吸血而传播传染病,如蚊子通过吸血可传播乙脑和疟疾,跳蚤通过吸血传播鼠疫;后者是指节肢动物通过其虫体、爪、翅等机械地运载、传播传染病,如苍蝇和蝉螂一般并不吸血,而是通过它们的身体携带病菌传播到食品、饮水中,引起痢疾、伤寒等传染病。
(五)其他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相当复杂,除上述几种外,还有土壤传播(如破伤风)、血液传播(如乙肝)、经胎盘传播(如风疹)等。
三、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抵抗力(特异性免疫力)而容易受到感染的人群。
我们平时接种各类疫菌就是为了提高易感人群和易感者对某些(或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