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合集下载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

第2节预防传染病侨声中学授课教师:尤祖倾〖教学目标〗1.知识:(1)描述传染病的特点,认识病原体;(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说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1)通过查找某些传染病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某一传染病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掌握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及预防措施;(2)让学生了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1、传染病概念的构建及描述传染病的特点。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教学难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思路〗本节的内容由3部分知识构成,第一部分――传染病概述,第二部分――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第三部分——认识几种传染病。

本节的重点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这个目标的达成必须扫除几个概念障碍――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而三个概念又和病原体这个概念紧密相关。

所以,传染病概述在本节中具有知识铺垫的重要作用,学生能认识到什么是病原体,能描述什么是传染病,那么对于后两个知识点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以及认识几种传染病不仅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而且关系到能否顺利自主地获得知识。

本节课提倡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讨论、交流与合作等自主活动构建对传染病概念的认识。

〖教学设计〗一、引入2005年以来,我国共发生35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共有19.4万只禽发病,死亡18.6万只,扑杀2284.9万只。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能够在家禽之间传播,并会传染给人类,我们福建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份共发现2例感染禽流感病例,死亡一人。

还有2003年全球非典流行期间,冠状病毒造成世界范围内8098人感染,774人死亡。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竞赛试题(A3版含参考答案)全文剖析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竞赛试题(A3版含参考答案)全文剖析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可以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限制或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B.停工、停业、停课C.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D.以上均是2、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 )。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C.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传染来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 3、传染病防控期间,落实晨、午(晚)检的对象包括:( ) A.学生 B.老师 C.保洁人员 D.食堂工作人员E.以上都是 4、不须予以隔离治疗的疾病病人是?( )A.痢疾病人B.艾滋病病人C.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D.鼠疫病人和病原携带者E.霍乱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5、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性措施错误的是?( ) A.只需要在儿童1岁时进行一次免疫接种 B.使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常规接种C.在流行季节,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减少集体活动D.定期开展对托幼园所、学校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流腮知识宣传 6、手足口病临床诊断依据? ( )。

A.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B.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C.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或疱疹性咽峡炎。

7、红眼病主要传播途径是?( )。

A.空气飞沫传播B.接触传播C.粪-饮水-口传播 8、水痘的高发季节为?( )A.夏秋季B.秋冬季C.冬春季D.春夏季9、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期限为( )天。

A.3 B.5 C.7 D.9 10、以下关于正确洗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该在流动水下洗手B.洗手应持续至少20秒C.七步洗手法可简记为“内、外、夹、弓、大、立、腕”D.洗手后要用纸巾或专用擦手巾擦干E.以上均是 11、咳嗽或打喷嚏时不正确做法是?( )A.低头或转身避开他人B.如无纸巾需手肘挡住口鼻C.无遮拦直接咳嗽或打喷嚏D.及时用流动水或免洗消毒液洗手E.纸巾掩住口鼻,之后妥善丢弃纸巾12、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要保持环清洁和通风。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3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3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3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第一节传染病和免疫一、传染病及其预防:1、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4、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5、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6、预防传染病的三个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①控制传染源:对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措施,包括:隔离病人、疑似病人,对急性传染病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将患病的动物杀死、焚烧、掩埋等。

②切断传播途径:将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过程进行处理,包括:打扫卫生;清洁消毒;开窗通风;海关检疫;禁止进口血液;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消灭媒介生物,勤洗手。

③保护易感人群:对未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措施,包括:增强身体体质;接种疫苗;不让易感人群接触到传染病病人。

17、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1、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破坏的是许多病菌的细胞壁。

3、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4、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各种病原体都有预防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5、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6、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7、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原包括:2病原体、异物、器官等。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这三环节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才能形成流行过程。

如果缺乏某一环节或阻断三者的相互联系,流行过程就会被中断。

一、传染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1.病人病人是重要传染源,有些病的病人是惟一传染源,如麻疹等。

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

传染期的长短因病种而异,是决定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由于病人的症状明显,受隔离治疗所限,虽然其传染性强,但活动范围小,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如病原携带者大。

2.病原携带者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可分为病后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两种。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小,不仅取决于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时间,更为重要的是与他们的职业、社会活动范围、个人卫生习惯及卫生防疫措施等因素关系密切。

3.受感染的动物人对部分动物传染病也具有易感性,这类传染病称为人畜共患病,如鼠疫。

动物作为传染源的危险程度,主要取决于人与受感染动物接触机会和接触的密切程度,还与动物种类和密度等因素有关。

二、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至侵入新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道路称为传播途径。

传染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1.空气传播病原体借助于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三种类型的微粒飘浮在空气中。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有以下流行特征:①传播迅速;②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较高);③以儿童发病较多。

影响空气传播的因素有很多,与人口密度、居住条件及易感者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三:者有关。

2.经水传播经水传播包括经饮水和疫水两种传播方式。

经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有饮用同一水源或接触疫水历史;②常呈爆发或流行形式;③有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④停止饮用或接触疫水可在短时间内控制疾病流行。

3.经食物传播引起食物传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如绦虫等);另一种是食物在不同条件下被污染。

中考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

中考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

中考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一、传染病1.概念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饮食、生物媒介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就终止。

针对传染病的特点,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因此,对传染病病人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要及时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这样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人群: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注意保护易感人群,不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对易感人群来说,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重点一传染病1.某单位组织员工体检时,发现四名员工分别患有结膜炎、胃溃疡、色盲和沙眼。

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的健康人,最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A.结膜炎、胃溃疡B.结膜炎、沙眼C.胃溃疡、色盲D.胃溃疡、沙眼【参考答案】B2.传染病的特征是A.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死亡率较高B.有传染性,但不会死亡C.有的由病原体引起,有的由体虚引起D.都由病原体引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答案】D重点二传染病的预防的是3.下列对预防传染病措施的分类,不正确...A.将患病学生送回家治疗——控制传染源B.按规定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C.每天对教室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D.饭前便后洗手——保护乙肝人群【参考答案】D4.春、秋季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时期,老年人和儿童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有效预防流感的发生。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传染病流行的三个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传染病流行的三个

第2节预防传染病侨声中学授课教师:尤祖倾〖教学目标〗1.知识:(1)描述传染病的特点,认识病原体;(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说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1)通过查找某些传染病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某一传染病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掌握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及预防措施;(2)让学生了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1、传染病概念的构建及描述传染病的特点。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教学难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思路〗本节的内容由3部分知识构成,第一部分――传染病概述,第二部分――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第三部分——认识几种传染病。

本节的重点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这个目标的达成必须扫除几个概念障碍――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而三个概念又和病原体这个概念紧密相关。

所以,传染病概述在本节中具有知识铺垫的重要作用,学生能认识到什么是病原体,能描述什么是传染病,那么对于后两个知识点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以及认识几种传染病不仅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而且关系到能否顺利自主地获得知识。

本节课提倡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讨论、交流与合作等自主活动构建对传染病概念的认识。

〖教学设计〗一、引入2005年以来,我国共发生35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共有19.4万只禽发病,死亡18.6万只,扑杀2284.9万只。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能够在家禽之间传播,并会传染给人类,我们福建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份共发现2例感染禽流感病例,死亡一人。

还有2003年全球非典流行期间,冠状病毒造成世界范围内8098人感染,774人死亡。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第二章禽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一、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传染源(亦称传染来源)是指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具体来说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病禽和带菌(毒)动物。

动物受感染后,可以表现为患病和携带病原两种状态,因此传染源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

(1)患病动物:病禽是重要的传染源。

不同病期的病禽,•其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也不相同。

前驱期和症状明显期的病禽因能排出病原体且具有症状,尤其是在急性过程或者病程转剧阶段可排出大量毒力强大的病原体,因此作为传染源的作用也最大。

潜伏期和恢复期的病禽是否具有传染源的作用,则随病种不同而异,它们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将在病原携带者中述及。

病禽能排出病原体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

不同传染病传染期长期不同。

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期就是根据传染期的长短来制订的。

为了控制传染源,对病禽原则上应隔离至传染期终了为止。

(2)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是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

病原携带者是一个统称,如已明确所带病原体的性质,也可以相应地称为带菌者、带毒者、带虫者等。

病原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不及病禽,但因缺乏症状不易被发现,有时可成为十分重要的传染源,如果检疫不严,还可以随动物的运输散播到其他地区,造成新的暴发或流行。

研究各种传染病存在着何种形式的病原携带状态不仅有助于对流行过程特征的了解,而且对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染病的蔓延或流行也具有重要意义。

病原携带者一般分为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三类。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是指感染后至症状出现前即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

在这一时期,大多数传染病的病原体数量还很少,同时此时一般没有具备排出条件,因此不能起传染源的作用。

但有少数传染病在潜伏期后期能够排出病原体,此时就有传染性了。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是指在临诊症状消失后仍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

一般来说,这个时期的传染性已逐渐减少或已无传染性了。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环节
殖 , 能排 出体 外的动物机体 。 体说 传染 源就是受感染 的动 并 具 物, 包括传染病病 畜和带菌 ( ) 毒 动物 。动物受感染后 , 以表 可 现为患病和携带 病原 2种状态 ,因此传 染源一般 可分为 2种
类 型。
家 畜传染 病的基本特征是 能在 家畜之 间直接接触传染 或 间接地通 过媒介物 ( 生物或非生物 的传播媒介 ) 互相传染 , 构 成流行 。家畜传染病 的流行过程 , 就是从 家畜个体感染发病发
件, 即传染 源、 传播途径及易感 的动物 。这 3个条件 常统 称为 传染 病流行过程的 3个基本环节 ,当这 3 条件 同时存 在并 个 相互联 系时就会造成传染病 的发生 。因此 , 掌握传染 病流行过
程 的基本条 件及 其影响因素 ,有 助于我们制订 正确 的防疫措
量毒力强大 的病原体 , 因此作为传染源 的作用也最大 。潜伏期 和恢复期 的病畜是具有传染 源的作用 , 则随病种不 同而异 。
毒 。猪 气 喘病 重 在 预 防 ,可 用 盐 酸林 可 霉 素拌 料 饲
喂 , 吨料加 05千 克 , 每 . 轮换 用 药 预 防 , 泰 乐霉 素 也 用
可 以预 防 。
在 治 疗 病 猪 方 面采 取 的 原则 是 抗 菌 消 炎 、止 咳 平 喘 。可用 6%三 氯异 氰脲 酸粉 ( 50) 天 2次 1 1: 0 每 带 猪 喷 雾 消 毒 ; 1 氯 异 氰 脲 酸 粉 ( 4 0) 猪 6 %三 1: 0 对 场食 槽 、 料槽 进 行 消 毒 。对 病 猪 进行 严 格 隔离 消 毒 。 土霉 素 碱 按每 千 克体 重 4 ~ 0毫 克克 , 花 生 油 10 05 用 0 毫升 ( 菌过 ) 入土霉 素碱 2 灭 加 5克 , 匀 混 合 , 均 在 颈 、背 两 侧行 深 部 肌 肉分 点 轮 流 注射 ,小 猪 12毫 - 升, 中猪 3 5毫 升 , 猪 5 8毫 升 , 隔 3天 1次 , ~ 大 ~ 每 5 次 1 程 。重病 猪可 进行 2 3 疗 程 , 疗 —个 可获 得 良好 效 果 。林 可霉 素 每 吨饲料 加 入 2 0克 , 喂 3星期 , 0 连 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流行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

它可在人群中传播,造成流行。

旧社会,由于鼠疫、霍乱、天花、血吸虫病、伤寒等传染病的猖厥流行,我国人民贫病交加,人均寿命只有35岁。

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些烈性传染病已在我国绝迹,1989年9月1日,我国又贫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许多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但当前,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仍占年总发病率的第一位,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大众的防病意识,达到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夏秋季是胃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此,从本期开始我们在《医学常识》栏目中将连续刊出传染防治的一般常识。

传染病在人群人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一五一节,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

例如,接种疫苗就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从而不得传染病。

一、传染源
是指受了传染的人或动物
传染源体内一定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不时地排出体外,感染别人。

传染源包括了传染病的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体内带有病原体,但没有临床表现的人)和受感染的动物。

(一)病人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多,而且病人的症状有利于病原全向外播散,如病原体可通过病人的咳嗽、喷嚏、呕吐、腹泻等方式排出体外。

一般传染病在发病初期的传染性最强,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等。

有些传染病如白喉、伤寒在恢复期还有传染性。

(二)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疾病的表现而携带病原体的人。

病原携带者可分为三类:潜伏期携带者、病后携带者、“健康”携带者。

由于这些病原携带者都没有临床症状和表现,但可不断排出病原体,所以不容易被人发现,是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

(三)受感染的动物人类有许多传染病来自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中以鼠类最为重要,因为它能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炭疽、布氏菌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这些动物性传染病可以由动物传染给人,但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相互传染(鼠疫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使易感者感染的途径。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空气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飞沫、尘埃等传播。

常见的疾病如流感、麻疹、白喉等。

(二)消化道传播医学上也称“粪一口传播”,是消化道传染病的共同传播途径,包括经水和经食物传播。

手和苍蝇也是使食物受到污染的重要因素。

常见疾病如痢疾、霍乱、伤寒、甲肝、脊髓灰质炎等。

夏秋季气温较高,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在水和食物中生长繁殖。

苍蝇、蝉螂、臭虫活动频繁。

所以,夏秋季是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三)接触传播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

前者是指病原体与人的皮肤粘膜直接接触造成的传染,如多种皮肤传染病与性病、狂犬病等;后者是指接触了被病原体污染的餐具、日常生活用品也造成的传播,如肝炎、白喉、沙眼等也可能经间接接触传播。

(四)虫媒传播是指通过蚊、蝇、虱、蚤等节肢动物传播的方式。

虫媒传播又可分为吸血传播和机械传播,前者指节肢动物通过吸血而传播传染病,如蚊子通过吸血可传播乙脑和疟疾,跳蚤通过吸血传播鼠疫;后者是指节肢动物通过其虫体、爪、翅等机械地运载、传播传染病,如苍蝇和蝉螂一般并不吸血,而是通过它们的身体携带病菌传播到食品、饮水中,引起痢疾、伤寒等传染病。

(五)其他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相当复杂,除上述几种外,还有土壤传播(如破伤风)、血液传播(如乙肝)、经胎盘传播(如风疹)等。

三、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抵抗力(特异性免疫力)而容易受到感染的人群。

我们平时接种各类疫菌就是为了提高易感人群和易感者对某些(或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