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变质岩的鉴定与描述
变质岩石学-第四章 变质岩的主要类型-区域变质岩类

斜长石-透辉石-紫苏 辉石-石榴子石,普通 辉石-斜长石-方柱石, 辉石-铁铝榴石-石英
橄榄石-顽火辉 石(-紫苏辉石)
榴辉 岩相
绿辉石-铁铝榴石(-蓝晶石-金红石), 暗绿辉石-镁铝榴石(-金红石)
岩石 类型
板岩、千枚岩、片 岩、片麻岩、变粒 岩
变岩麻变粒质、岩粒岩砂石、岩长泥英、石岩片长石、岩英英石、质岩英片麻、大岩岩麻理、、岩钙岩钙质、质钙硅云质酸母千盐片枚片 变碎长榴质屑角辉火岩闪岩山、岩、绿岩、辉色、角石变片闪麻质岩片粒火、岩岩山斜、片岩岩岩、辉、岩角、闪榴片辉
4.1 概述
寒武纪以后的地槽褶皱带和某些准地槽褶皱带也有区 域变质岩分布。如下古生界广西龙山系、昆仑山祁边系等。
中、新生代的区域变质岩在我国较少,在横断山的中 生界千枚岩、台湾省的白垩纪和古近纪-新近纪的绿泥石 片岩和片麻岩。
从区域变质岩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别来看,区域变质 作用与地壳的造山运动有密切关系。
变质岩的分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3) 变质岩的本身特征
主要考虑变质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尤 其是岩石的矿物组合的特点。
不仅反映原岩的性质,且反映变质岩作用的T、P 条件。
4.2.1. 区域变质岩的分类
表3-5 区域变质岩分类
变
质
相
泥质岩类
长英质岩类
主要矿物组合 碳酸盐岩类
沸 石 浊沸石-石英-钠长石-绿泥石,浊沸石相 葡萄石-方解石-绿泥石-石英-钠长石
长石含量 (%)
钾长石 斜长石
岩石名称
表3-7 按长石种类的片麻岩分类
100~75 0~25
75~50 25~50
50~25 50~75
钾长片麻岩
斜长钾长片麻岩 钾长斜长片麻岩 二长片麻岩
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

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一目的要求1.初步掌握变质岩的一般特征;2.认识和熟悉几种典型的变质岩种类的描述和肉眼鉴定。
二区域变质岩肉眼观察描述内容及其注意事项变质岩肉眼观察描述的内容、方法与沉积岩、岩浆岩大体相似,包括以下内容:1.颜色变质岩的颜色比较复杂,它既与原岩有关又与变质岩矿物成分有关。
因此,颜色虽可帮助鉴定矿物成分,但与其它两大类岩石相比,则重要性较差。
变质岩的颜色常不均一,应注意观察其总体色调。
2.结构构造区域变质岩的结构主要为变质结构,仅少数为变余结构。
变晶结构在肉眼下很难与结晶质结构相区别。
描述变晶结构时同样应注意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等特点。
区域变质岩最特征的构造是由矿物具一定方向排列而构成的定向构造,即片理。
片理是变质岩特有的一种构造。
根据其剥开的难易,剥开面和平整程度和光泽,结合矿物重结晶程度等特征,可将片理中的板状、千枚状、片状和片麻状四种构造区分开。
区域变质岩中亦有块状构造。
3.矿物成分描述变质岩的成分时,应注意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特征变质矿物。
一般按矿物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进行描述。
4.岩石的命名区域变质岩中具有定向构造的岩石,以定向构造为其基本名称。
若肉眼可识别出主要矿物或特征变质矿物时,亦应作为定名内容。
一般命名原则可概括为:颜色+(矿物成分)+基本名称。
如蓝灰色蓝晶石片岩。
角闪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变质岩。
三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和注意事项(一)接触变质岩接触交代变质岩,颜色成分均较复杂多变,与原岩成分及交代有密切关系,典型岩石为矽卡岩,常含多种金属矿物。
接触热变质岩的典型岩石石英岩和大理岩是典型的致密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注意观察两者的硬度。
(二)动力变质岩石此类岩石的基本类型是根据变形行为、破碎程度和重结晶程度确定的,如角砾岩、糜棱岩、千糜岩。
破碎程度和重结晶程度增加。
(三)混合岩注意区分基体部分和脉体部分,一般前者颜色较深,常为深灰、灰色等,后者颜色较浅常为灰白、肉红色等。
变质岩的鉴定与成因解析

变质岩的鉴定与成因解析一、引言变质岩是一类在地壳内发生变质作用的岩石,经过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而形成。
本文将对变质岩的鉴定方法和成因进行解析,以增进读者对变质岩的认识和理解。
二、变质岩的鉴定变质岩的鉴定主要依靠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
常见的鉴定方法包括显微镜下的薄片观察、化学分析和热力学计算等。
1. 薄片观察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变质岩的薄片,可以看到不同矿物的晶体形态、颜色和排列方式,从而确定岩石的类型和成因。
例如,片麻岩中常见的矿物包括黑云母、长石和石英,而绿帘石片岩中则有绿泥石和石英等。
2.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鉴定变质岩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对岩石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岩石中各种矿物的含量和组成,从而推断出岩石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例如,高铝型变质岩中富含铝和镁,而高温变质岩则富含铁和镁。
3. 热力学计算热力学计算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鉴定方法,通过计算变质岩形成所需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来确定岩石的成因。
这种方法对于了解变质作用的过程和变质岩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变质岩的成因解析变质岩的成因是地壳内物质受到高温、高压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的结果。
具体的成因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热变质热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环境下发生的变质作用,主要是由于岩石受到火山活动、岩浆侵入等热源的影响。
这种变质作用常见于构造活动剧烈、火山带和地热区域。
2. 压力变质压力变质是指岩石受到高压力作用下发生的变质作用。
在地壳深部或构造运动带来的压力下,岩石中的矿物可以发生形态变化和再结晶,从而形成新的岩石类型。
压力变质主要发生在造山带和断裂带等地质构造活跃区域。
3. 化学变质化学变质是指岩石受到流体或气体的作用下发生的变质作用。
这种变质作用主要是由于外部流体(如地下水)中的溶质和岩石发生反应,导致岩石中矿物的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
化学变质通常发生在含水层、露头和断裂带等位置。
四、变质岩的意义与应用变质岩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
岩石野外观察描述(变质岩)

变质岩野外观察描述一、变质岩观察与描述方法在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方法、步骤与前述岩浆岩类似,但主要根据是其构造、结构和矿物成分。
这是因为,变质岩的构造和结构是其命名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第一步可先根据构造和结构特征,初步鉴定变质岩的类别。
譬如,具有板状构造者称板岩;具有千枚构造者称千枚岩等。
具有变晶结构是变质岩的重要结构特征。
例如,变质岩中的石英岩与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尽管成分相同,但前者具变晶结构,而后者却是碎屑结构。
第二步再根据矿物成分含量和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进一步详细定名。
一般来讲,要注意岩石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比例,以及浅色矿物中长石和石英的比例,因这些比例关系与岩石的鉴定有着极大关系。
例如,某岩石以浅色矿物为主,而浅色矿物中又以石英居多且不含或含有较少长石,就是片岩;若某岩石成分以暗色矿物为主,且含长石较多,则属片麻岩。
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如蓝晶石、石榴子石、蛇纹石、石墨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能反映出变质前原岩以及变质作用的条件,故也是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有力证据。
关于板岩和千枚岩,因其矿物成分较难识辩,板岩可按“颜色+所含杂质”方式命名,如可称黑色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可据其“颜色+特征矿物”命名,如可称银灰色千枚岩、硬绿泥石千枚岩等。
在野外,还要观察地质体产状、变质作用的成因。
比如,石英岩与大理岩两者在区域变质与接触变质岩中均有,就只能根据野外产状和共生的岩石类型来确定。
假如此类岩石围绕侵入体分布,并和板岩共生,则为接触变质形成;假如此类岩石呈区域带状分布,并和具片状或片麻状构造的岩石共生,则为区域变质所形成。
对变质岩我们也应描述岩石总体颜色,注意其岩石结构。
若为变晶结构,则要对矿物形态进行描述。
注意观察岩石中矿物成分是否定向排列,以便描述其构造。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可见的矿物成分应进行描述。
若无变斑晶,就按矿物含量多少依次描述;若有变斑晶,则应先描述变斑晶成分,后描述基质成分。
至于其它方面,如小型褶皱、细脉穿插、风化情况等,亦应作简略描述。
主要岩石肉眼鉴定特征

1 主要变质岩的肉眼鉴定特征主要变质岩的肉眼鉴定特征主要变质岩的肉眼鉴定特征(1)板岩(slate):灰至黑色,多具变余结构、变余构造及板状构造板状构造板状构造。
它主要由页岩、粉砂岩及凝灰岩经非常低级的变质作用而成,矿物成分只有部分重结晶,极极细粒细粒,,肉眼难以鉴别肉眼难以鉴别。
岩石具完好的平面面理具完好的平面面理具完好的平面面理,面理主要由极细粒绿泥石,或云母等片状矿物平行排列而成的,几乎无光泽几乎无光泽几乎无光泽, 与页岩比较具有明显的“粗糙粗糙””感和“坚硬坚硬””特征特征。
(2)千枚岩(phyllite):区域变质岩,黄、绿或蓝灰色,具细粒鳞片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千枚千枚状构造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石英石英、、绿泥石绿泥石、绢云母,与板岩相比与板岩相比与板岩相比,,千枚岩中矿物如云母和绿泥石等颗粒云母和绿泥石等颗粒加粗加粗加粗,片理面上显示丝绢光泽丝绢光泽丝绢光泽,呈灰色或绿色。
主要由细小的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钠长石及石英组成。
(3)片岩(schist):区域变质岩,黑、灰绿或绿色,主要矿物为云母云母云母、、绿泥石绿泥石、角闪石,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片状构造片状构造,岩石中片柱状矿物含量较多,片柱状矿物定向排列组成显著面理。
片岩中片状和柱状矿物之和一般大于15%,而长石含量一般小于25%。
且岩石中常常发育有线理发育有线理发育有线理,粒度比板岩粒度比板岩粒度比板岩、、千枚岩粗千枚岩粗,,因此单个矿物颗粒能用肉眼鉴定与千枚岩相区别矿物颗粒能用肉眼鉴定与千枚岩相区别((千枚岩中矿物不能用肉眼鉴定千枚岩中矿物不能用肉眼鉴定))。
(4)片麻岩(gneiss):区域变质岩,灰或灰或浅灰色,是一种长英质变质岩,粒状变晶结构,长石和石英形成浅色层,铁镁矿物构成的深色层呈片麻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特特点是具不连续的明暗交替层点是具不连续的明暗交替层,,颗粒较粗颗粒较粗((一般大于1mm 1mm)),长石含量>25%,含片状、柱状矿物较少,片状、柱状矿物定向排列。
区域变质作用及区域变质岩

7.1概述
②区域热流动力变质作用(regional thermal dynamometamorphism) :在区域性应力和温度影响下, 岩石发生变形、重结晶和变质结晶的变质作用。亦称 为造山变质作用,简称热动变质。
特点是:
主导因素为Ps、T;
变形强(由浅至深从脆性过渡为韧性),发育 广泛的定向构造(区域性劈理→板理→片理)和复式 紧闭褶皱;
有同构造花岗岩,但无混合岩化;一般形成低 -高压的中-低温矿物组合;
主要见于中生代区域以变质作来用及区的域变质造岩 山带。
7.1概述
③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regional dynamic thermal metamorphism) :在区域性温度和压力影响 下,岩石发生重结晶、变质结晶和变形的变质作用。 简称动热变质。
特点是: 主导因素为T 、 Ps ,可有C加入; 地幔上隆产生的热流呈点状、轴状分布,形成
中-低温、中-低压矿物组合,构成递增变质带; 发育广泛、复杂的岩浆和混合岩化、变形; 主要见于古造山带、褶皱基底岩系。
区域变质作用及区域变质岩
7.1概述
④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regional thermal metamorphism) :在区域性温度和压力伴有流体相
区域变质作用及区域变质岩
7.1概述
3.作用界线
主要影响因素为T、P、C。 1)温度
在埋深、中高温、动热变质中为主导因素。范围 一般认为是:200℃~900℃,可分为三级:
低温 200℃~550℃
中温 550℃~700℃
高温
700℃~900℃
区域变质作用及区域变质岩
7.1概述
2)压力
在埋深、热动变质中为主导因素。一般认为0.2~ 1.0GPa,当以热流为主(低压高温型)时,P可下延 到0.1GPa;(低温)高压型时,可上延到1.2GPa以上。 按压力与对应的地热增温率细分为三种:
6-区域变质岩

2 、葡萄石—绿纤石相(P-P)
岩石结晶程度比沸石相稍高,有时可有微弱的片理。矿物成 分以变质火山岩、硬砂岩中浊沸石(Lm)消失,绿纤石 (Pu)出现,变质泥质岩和长英质岩石中黑硬绿泥石 (Stp)出现为特征。 Wm(白色云母)+Ch/Sm+Stp(黑硬绿泥石)+ Ab(泥质) Q+Ab+Wm+Stp+Prh(葡萄石)+Pu(绿纤石)+Ch(长英质) Prh+Ab+Pu+Ch+Ep+Q(基性) 在<0.3Gpa下,200-300℃发生浊沸石(Lm)消失反应,伴 随斜钙沸石(Wr)生成(图18-9,反应②): Lm=Wr+2H2O (22-3) 绿纤石(Pu)在约260℃由葡萄石(Prh)和绿泥石(Ch) 水化形成: Ch + 4Prh+H2O=2Pu+2SiO2 (22-4) 若溶液中含硅,则反应22-4平衡温度增加。
粘矿物 形貌特征
粘土矿物的鉴定 通常需要电子显 微镜等先进仪器 设备
埋藏变质岩的分布
世界许多地方都报导有埋藏变质存在,可出现在太古宙直 到新生代的整个地质时代(Miyashiro, 1994),但大多 数集中在环太平洋区域中新生代变质地体之中。 它们包括所有4个P/T比类型: 很低P/T埋藏变质是洋底变质的很低温部分,发育在扩张 的洋中脊,可以在诸如塞浦路斯Troodos等蛇绿岩系中 识别出来; 低P/T埋藏变质以日本Tanzawa(丹泽)地区为代表; 中P/T埋藏变质典型地区新西兰南岛Taringatura地区是 Coombs(1961)定义埋藏变质的地区; 高P/T埋藏变质发生在俯冲带,以美国加州Franciscan俯冲 变质杂岩为代表。 我国埋藏变质岩石见于新疆(低-中P/T)、西藏和台湾 (高P/T)等地(董申保等,1986)。
变质岩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含有铁质,因而成暗红色。
鲕粒约占岩石60%。
还有<5%的生物碎屑。
填隙物:主要为灰白色,但较浑浊的泥晶方解石,与颗粒界限不清晰,约占岩石的20%-25%;有少量灰白色、较干净明亮的方解石,约占岩石10%。
结构:鲕粒结构;基质支撑,为基底式胶结,颗粒互相不接触。
构造:块状构造。
岩石名称:亮晶一泥晶缅拉灰岩五、碳酸盐岩(二)白云岩、泥灰岩、硅质灰岩及硅质岩此类岩石的主要类型:碎屑白云岩、细晶白云岩、中一粗晶白云岩、泥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硅质灰岩、硅藻土、燧石岩、碧玉岩。
1、鉴定方法和步骤同石灰岩2.描述实例.(1)泥晶白云岩暗灰色。
隐晶结构,手标本呈块状构造。
岩石致密,断口呈贝壳状,加盐酸微弱起泡。
岩石由泥晶白云岩组成。
(2)硅质条带石灰岩灰色。
隐晶一粉晶结构,条带状构造。
岩石由浅灰的粉晶石灰岩(约占岩石70%)和暗灰色的硅质条带(约占岩石30%)组成。
石灰岩由粉晶方解石组成,加盐酸剧烈起泡,断口略粗糙不平。
硅质条带由燧石组成,致密、硬度大于小刀。
变质岩的观察与描述变质岩的观察与岩浆岩相似,也是从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矿化蚀变特征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
1.变质岩结构的观察内容变余砂状结构(变质砂岩)变余辉绿结构(变质辉绿岩)粒状变晶结构(大理岩或石英岩)角岩结构(长英角岩)纤维变晶结构(阳起石片岩)鳞片变晶结构(绿泥片岩)斑状变晶结构(石榴白云母片岩)2.变质岩构造的观察内容板状构造(板岩)千枚构造(千枚岩)片理构造(各种片岩)片麻构造(片麻岩)块状构造(大理岩)3、观察内容变质岩结构构造观察,以手标本和野外宏观观察为主。
其观察步骤一般是,首先确定结构构造的成因类型,如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变余构造、变成构造等。
然后再进一步定出结构构造的具体名称(如变晶结构则可根据变晶矿物的粒度、形状、相互关系等确定为粒状变晶结构、纤维变晶结构等)。
当一种岩石同时具有几种不同的结构造时,可分清主次,采用综合描述的方法,即把次要结构构造放在前面,主要结构构造放在后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母片岩通常是粘土质岩石、粉砂质岩石、 酸性火山凝灰岩经中级区域变质后形成。
• ①二云母系指黑云母、白云母均在lO%以上。
1.具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
• ②绿片岩 • 矿物组成: 绿泥石、阳起石、绿帘石、
角闪石、钠长石、石英。绿片岩中暗色 矿物含量一般大子40%,长石含量不超 过25%,且多为钠长石,它不具双晶纹, 常呈柱粒状或呈粗大的眼球状变斑晶。 • 岩石类型: 绿泥片岩, 阳起片岩等.
1.具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
此外,还可含少量的夕线石、蓝晶石、石 榴石、堇青石等特征变质矿物。
一般命名方法:特征变质矿物十主要的片 状或柱状矿物+(长石种类)+片麻岩,如 夕线石黑云二长片麻岩,透辉角闪斜长 片麻岩等,斜长石种类不能确定,则叫 黑云片麻岩。
①云母片岩 云母片岩主要由黑云母、白云母、石英、中
酸性斜长石等组成。岩石中一般粒状矿物 含量较低,可出现某些高铝特征变质矿物, 如铁铝榴石、十字石、堇青石、蓝晶石及 红柱石等,它们通常呈变斑晶出现,高级 变质可出现夕线石。
1.具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
岩石种类常见有黑云母片岩.白云母片岩、 二云母片岩等。
主要变质岩的岩石类型
三、区域变质岩类
㈠ 区域变质岩石的特征 ㈡ 区域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㈢ 区域变质岩主要岩石类型
㈠ 区域变质岩石的特征
1.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类型比较复杂, 并呈大面积分布,变质程度不同的区域变质 岩,在空间上常呈有规律的区域性带状分布, 形成明显的区域变质带。 2.区域变质岩大多数为结晶质岩石、其中以 结晶片岩为主。在多数情况下,岩石中的矿 物均呈定向排列,形成明显的片理和片麻理。 3.区域变质岩中蕴藏有大量金属、非金属矿 产,如铁、铜、金、铀、硼、菱镁矿、石棉、 石墨等。
1.具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
根据颜色或杂质进一步命名. • 如黑色碳质板岩. • 板岩的原岩为泥质、粉砂质沉积岩及部
分中酸性凝灰岩、沉凝灰岩等。
1.具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
• ⑵千枚岩:
• 千枚岩是指具有千枚状构造比板岩变质程度较高 的—类岩石。
• 岩石具有典型的千枚状构造,变余构造也经常存 在,主要为显微粒状鳞片变晶结构,有特征变质 矿物出现时为斑状变晶结构,基质结构主要为显 微粒状鳞片变晶结构。
• 千枚岩的矿物成分以石英和绢云母为主,其次为 绿泥石及钠长石等,有时还可出现少量的雏晶黑 云母或硬绿泥石、锰铝榴石等小的变斑晶。
1.具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
• 千枚岩可按颜色和矿物成分及其他杂质 等进一步命名,加列在名称之前,如银 灰色千枚岩、石榴绢云千枚岩、硬绿泥 石千枚岩等。
• 千枚岩的原岩为泥质、粉砂质沉积岩及 部分中酸性火山岩等。
1.具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
岩石表现为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粒状鳞片变 晶结构或斑状变晶结构,变晶粒度常大于 0.1mm,在标本上可以辨别出主要矿物,并且 具有明显的片状构造。 片岩类的命名方法:特征变质矿物+片状或 粒状矿物+片岩,如蓝晶十字二云片岩。
1.具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
片岩有如下六种主要类型。
1.具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
⑷片麻岩 片麻岩呈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构或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结晶颗粒 较粗,变晶粒度大于1mm。 片麻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及一 定量的片状、柱状矿物。岩石中长石和 石英含量大于50%,而长石含量大于25 %,且长石含量大于石英含量,片状、 柱状矿物含量一般小于30%,
• 因此,首先根据岩石的构造特征将岩石 分为两大类:
• 具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 • 无(弱)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
1.具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
⑴板岩:
板岩类是指原岩在区域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板 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
具有典型的板状构造,常保留有变余层理构 造;常具有变余(粉砂)泥质结构和变余 火山碎屑结构;主要矿物为隐晶质粘土矿 物,次要矿物可以有绢云母、绿泥石、石 英和长石
1.具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
⑶片岩类
片岩是指具有片状构造,富含片柱状矿物的岩石。 岩石主要由片状矿物(云母、绿泥石、滑石等)和柱状 矿物(普通角闪石、阳起石、透闪石等)及粒状矿物 (长石、石英等)组成,有时也含石榴石、十字石、电 气石、帘石及碳酸盐矿物。 片状矿物(或柱状矿物)含量大于30%,粒状矿物含量 小于70%,且以石英为主,可含一定数量的长石,但 长石含量小于25%。
1.具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
• 绿片岩一般为细粒粒状鳞片变晶或细粒 粒状纤维变晶结构,片状构造,是以外 表显绿色而得名。
• 岩石主要由基性火山岩、基性凝灰岩和 沉凝灰岩或成分相当的泥质灰岩等经低 级区域变质作用形成。
1.具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
• ③镁质片岩
• 镁质片岩主要含有叶蛇纹石、绿泥石和滑石等, 中级变质还可出现透闪石、镁铁闪石和直闪石 等。具有细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或细粒粒状纤 维状变晶结构。
1.具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
⑤蓝闪石片岩
该类岩石又称蓝片岩,它是含蓝闪石或硬柱石、 硬玉、文石等低温高压变质矿物的区域变质岩 的总称。
岩石一般为绿色、蓝绿色,细粒粒状鳞片变晶 结构,片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有蓝闪石、镁 钠闪石、硬柱石、硬玉、文石、石英、绿泥石、 方解石等,
是中基性火山岩、杂砂岩、富钙泥质岩、超基 性岩等,在低温高压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 。
㈡ 区域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首先依据等化学系列把常见的区域变质岩 分为五大类,每大类再按三个变质等级 (即等物理系列),划分出具体岩石类型 并结合岩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进行 命名
㈢ 区域变质岩主要岩石类型
• 依据区域变质岩中的主要构造、结构与 矿物组合特征相结合的原则作为命名的 基本依据较为合适。
• 岩石常见的类型有:蛇纹石片岩、绿泥滑石片 岩、滑石菱镁片岩、阳起石滑石片岩、透闪滑 石片岩等。
• 镁质片岩主要由超基性岩及部分极富镁的碳酸 盐岩经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形成。
1.具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
④角闪片岩 角闪片岩主要由角闪石和部分石英组成,角
闪石含量在40%以上,有时含少量斜长石、 绿帘石、绿泥石、黑云母及碳酸盐矿物。 角闪片岩为粒状纤状变晶结构,具较明显 的片状构造, 角闪片岩是由镁铁质泥灰岩或基性火山岩经 中级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