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的观察与描述

合集下载

三大岩类野外观察描述定名技巧经验总结

三大岩类野外观察描述定名技巧经验总结

三大岩类野外观察描述定名技巧经验总结转载自:韦雪姬转载于:2011-01-08 21:33 | 分类:个人日记阅读:(3) 评论:(1)三大岩类野外观察描述定名技巧经验总结(2010-04-08 11:04:27)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

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

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a ●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

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

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

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

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

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

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

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

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

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

变质岩鉴定手册

变质岩鉴定手册

变质岩鉴定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通常涉及对矿物、结构、化学成分等多个方面的分析。

鉴定变质岩需要深入理解地质学和岩石学的知识,并借助实地考察、岩芯观察、显微镜观察等多种技术手段。

下面是一份简要的变质岩鉴定手册的概述,但请注意,这只是一个起点,详细的鉴定可能需要更多的信息和实践经验。

1.观察性质:
•颜色:变质岩的颜色可能受到其中矿物成分和含水量的影响。

•结构:观察岩石的结构,包括层理、褶皱、节理等。

•矿物组成:通过肉眼观察或显微镜下观察矿物组成,对变质岩中的矿物种类进行初步鉴定。

2.矿物学鉴定:
•透明矿物:利用显微镜观察透明矿物的光学性质,如双折射、消光等。

•非透明矿物:利用显微镜观察非透明矿物的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

3.岩石学鉴定:
•岩石的组分:确定岩石中的主要矿物组成,包括母岩中的变质矿物。

•结构:观察岩石的结构类型,如层理、褶皱、节理等。

4.化学鉴定:
•化学成分:进行岩石样品的化学分析,了解其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的含量。

•矿物中的元素:对主要矿物中的元素进行化学鉴定。

5.地球化学鉴定:
•同位素:利用同位素分析确定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起源。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要的指南,变质岩的鉴定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

在进行具体的变质岩鉴定时,最好借助专业的地质学仪器和实验室技术,并参考相关的地质学手册和文献。

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

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

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一目的要求1.初步掌握变质岩的一般特征;2.认识和熟悉几种典型的变质岩种类的描述和肉眼鉴定。

二区域变质岩肉眼观察描述内容及其注意事项变质岩肉眼观察描述的内容、方法与沉积岩、岩浆岩大体相似,包括以下内容:1.颜色变质岩的颜色比较复杂,它既与原岩有关又与变质岩矿物成分有关。

因此,颜色虽可帮助鉴定矿物成分,但与其它两大类岩石相比,则重要性较差。

变质岩的颜色常不均一,应注意观察其总体色调。

2.结构构造区域变质岩的结构主要为变质结构,仅少数为变余结构。

变晶结构在肉眼下很难与结晶质结构相区别。

描述变晶结构时同样应注意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等特点。

区域变质岩最特征的构造是由矿物具一定方向排列而构成的定向构造,即片理。

片理是变质岩特有的一种构造。

根据其剥开的难易,剥开面和平整程度和光泽,结合矿物重结晶程度等特征,可将片理中的板状、千枚状、片状和片麻状四种构造区分开。

区域变质岩中亦有块状构造。

3.矿物成分描述变质岩的成分时,应注意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特征变质矿物。

一般按矿物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进行描述。

4.岩石的命名区域变质岩中具有定向构造的岩石,以定向构造为其基本名称。

若肉眼可识别出主要矿物或特征变质矿物时,亦应作为定名内容。

一般命名原则可概括为:颜色+(矿物成分)+基本名称。

如蓝灰色蓝晶石片岩。

角闪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变质岩。

三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和注意事项(一)接触变质岩接触交代变质岩,颜色成分均较复杂多变,与原岩成分及交代有密切关系,典型岩石为矽卡岩,常含多种金属矿物。

接触热变质岩的典型岩石石英岩和大理岩是典型的致密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注意观察两者的硬度。

(二)动力变质岩石此类岩石的基本类型是根据变形行为、破碎程度和重结晶程度确定的,如角砾岩、糜棱岩、千糜岩。

破碎程度和重结晶程度增加。

(三)混合岩注意区分基体部分和脉体部分,一般前者颜色较深,常为深灰、灰色等,后者颜色较浅常为灰白、肉红色等。

变质岩的鉴定与成因解析

变质岩的鉴定与成因解析

变质岩的鉴定与成因解析一、引言变质岩是一类在地壳内发生变质作用的岩石,经过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而形成。

本文将对变质岩的鉴定方法和成因进行解析,以增进读者对变质岩的认识和理解。

二、变质岩的鉴定变质岩的鉴定主要依靠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

常见的鉴定方法包括显微镜下的薄片观察、化学分析和热力学计算等。

1. 薄片观察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变质岩的薄片,可以看到不同矿物的晶体形态、颜色和排列方式,从而确定岩石的类型和成因。

例如,片麻岩中常见的矿物包括黑云母、长石和石英,而绿帘石片岩中则有绿泥石和石英等。

2.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鉴定变质岩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对岩石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岩石中各种矿物的含量和组成,从而推断出岩石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例如,高铝型变质岩中富含铝和镁,而高温变质岩则富含铁和镁。

3. 热力学计算热力学计算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鉴定方法,通过计算变质岩形成所需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来确定岩石的成因。

这种方法对于了解变质作用的过程和变质岩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变质岩的成因解析变质岩的成因是地壳内物质受到高温、高压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的结果。

具体的成因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热变质热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环境下发生的变质作用,主要是由于岩石受到火山活动、岩浆侵入等热源的影响。

这种变质作用常见于构造活动剧烈、火山带和地热区域。

2. 压力变质压力变质是指岩石受到高压力作用下发生的变质作用。

在地壳深部或构造运动带来的压力下,岩石中的矿物可以发生形态变化和再结晶,从而形成新的岩石类型。

压力变质主要发生在造山带和断裂带等地质构造活跃区域。

3. 化学变质化学变质是指岩石受到流体或气体的作用下发生的变质作用。

这种变质作用主要是由于外部流体(如地下水)中的溶质和岩石发生反应,导致岩石中矿物的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

化学变质通常发生在含水层、露头和断裂带等位置。

四、变质岩的意义与应用变质岩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

三大类岩石的辨别方法

三大类岩石的辨别方法

三大类岩石的辨别方法
岩石是地球表面的基础构成物质,它们由不同的矿物质组成,因此有着不同的特征。

常见的岩石可以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下面介绍一些辨别这三类岩石的方法。

火成岩的辨别方法:
1. 细看火山岩:火山岩通常是灰色、黑色或棕色,表面不光滑,带有许多小孔。

这是因为火山岩在喷发时,热气和气泡产生了这些孔洞。

2. 测量硬度:火成岩通常非常坚硬,可以用钢钻或切割机切割。

这是因为火成岩是从地壳深处升华出来,冷却形成的。

3. 观察颜色:火成岩的颜色通常比较暗淡,但也有很多种颜色。

常见的颜色有灰色、棕色、黑色、绿色和红色。

沉积岩的辨别方法:
1. 观察颗粒: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形成的,因此它们通常是由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的。

如果颗粒比较大,那么这种岩石就叫砾岩,如果颗粒比较小,那么这种岩石就叫泥岩。

2. 检查质地:沉积岩的质地通常比较软,可以用指甲刮掉表面的一层。

3. 辨别化石:沉积岩中有时会保存下古代生物的化石,这是非常明显的特征。

变质岩的辨别方法:
1. 检查花岗岩的形态:花岗岩是一种变质岩,通常具有平行的
线条和角度,这是由于岩石在变质过程中受到了挤压力的影响。

2. 观察颜色:变质岩的颜色通常比较深,但也有很多种颜色。

常见的颜色有灰色、棕色、黑色、绿色和红色。

3. 测量硬度:变质岩的硬度通常比较高,可以用钢钻或切割机切割。

这是由于变质岩在地下受到了极高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岩石野外观察描述(变质岩)

岩石野外观察描述(变质岩)

变质岩野外观察描述一、变质岩观察与描述方法在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方法、步骤与前述岩浆岩类似,但主要根据是其构造、结构和矿物成分。

这是因为,变质岩的构造和结构是其命名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第一步可先根据构造和结构特征,初步鉴定变质岩的类别。

譬如,具有板状构造者称板岩;具有千枚构造者称千枚岩等。

具有变晶结构是变质岩的重要结构特征。

例如,变质岩中的石英岩与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尽管成分相同,但前者具变晶结构,而后者却是碎屑结构。

第二步再根据矿物成分含量和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进一步详细定名。

一般来讲,要注意岩石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比例,以及浅色矿物中长石和石英的比例,因这些比例关系与岩石的鉴定有着极大关系。

例如,某岩石以浅色矿物为主,而浅色矿物中又以石英居多且不含或含有较少长石,就是片岩;若某岩石成分以暗色矿物为主,且含长石较多,则属片麻岩。

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如蓝晶石、石榴子石、蛇纹石、石墨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能反映出变质前原岩以及变质作用的条件,故也是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有力证据。

关于板岩和千枚岩,因其矿物成分较难识辩,板岩可按“颜色+所含杂质”方式命名,如可称黑色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可据其“颜色+特征矿物”命名,如可称银灰色千枚岩、硬绿泥石千枚岩等。

在野外,还要观察地质体产状、变质作用的成因。

比如,石英岩与大理岩两者在区域变质与接触变质岩中均有,就只能根据野外产状和共生的岩石类型来确定。

假如此类岩石围绕侵入体分布,并和板岩共生,则为接触变质形成;假如此类岩石呈区域带状分布,并和具片状或片麻状构造的岩石共生,则为区域变质所形成。

对变质岩我们也应描述岩石总体颜色,注意其岩石结构。

若为变晶结构,则要对矿物形态进行描述。

注意观察岩石中矿物成分是否定向排列,以便描述其构造。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可见的矿物成分应进行描述。

若无变斑晶,就按矿物含量多少依次描述;若有变斑晶,则应先描述变斑晶成分,后描述基质成分。

至于其它方面,如小型褶皱、细脉穿插、风化情况等,亦应作简略描述。

变质岩手标本识别附

变质岩手标本识别附
构造运动产生的机械应 力导致岩石发生变质。
气液变质作用
地下气液流经岩石时, 由于物理化学作用而使
其变质。
变质岩的分类
01
02
03
04
区域变质岩
由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如千枚岩、片岩等。
接触变质岩
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如大理岩、石英岩等。
动力变质岩
由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如碎裂岩、角砾岩等。
否为变质岩。
利用专业工具进行检测
03
利用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等专业工具可以对岩石进行更深入的
检测和分析,进一步确定是否为变质岩。
05 常见变质岩的识别与鉴别
区域变质岩的识别与鉴别
区域变质岩的形成环境广泛, 包括深成和浅成环境,其特征 是矿物重结晶程度高,结构变
化大。
区域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复杂, 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 绿泥石等,有时还含有石榴
研究岩石形成环境
变质岩的形成环境通常比较特殊,如高温、高压环境。通 过研究岩石所处的地质环境可以进一步推断是否为变质岩。
识别变质岩的技巧
掌握常见的变质岩类型和特征
01
了解常见的变质岩类型和特征是识别变质岩的基础,如大理岩、
片麻岩、石英岩等。
观察岩石表面特征
02
通过观察岩石表面的颜色、纹理、结构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是
演化的规律。
矿产资源勘探
变质岩中常常含有丰富的矿产资 源,如铁、铜、金等,通过研究 变质岩,可以发现和评估这些矿
产资源的分布和价值。
变质岩在工程地质学中的应用
01
地质灾害评估
变质岩地区常常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如滑坡、泥石流等,通过对变质岩
的研究,可以对这些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和预测。

变质岩的岩石学特征与鉴定方法

变质岩的岩石学特征与鉴定方法

变质岩的岩石学特征与鉴定方法变质岩是一种在地壳中经历了高温、高压和化学反应作用的岩石,其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赋予了它独特的岩石学特征。

了解变质岩的特征及其鉴定方法对于地质学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变质岩的岩石学特征以及常用的鉴定方法。

一、岩石学特征1. 成岩矿物变质岩的成岩矿物是其岩石学特征之一。

在变质过程中,原先的矿物会发生改变或生成新的矿物。

例如,在压力下,粉状的矿物例如黄铁矿、蛇纹石等会发生重新结晶从而形成新的矿物。

而在高温环境下,矿物的晶体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不同的变质程度和变质条件会导致不同的成岩矿物,进而影响到岩石的特征。

2. 岩石结构在变质过程中,岩石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变质岩常常具有层状、块状或片麻状结构。

层状结构是指岩石中成分或性质有规则地在岩石中分布形成层状结构,如云母片麻岩。

而块状结构则表示变质岩中的矿物成分或性质均匀分布而不呈现层状结构。

片麻状结构则是指岩石中大块状矿物被细晶状矿物包围的结构,如花岗岩片麻岩。

3. 变形构造变质过程中,岩石会发生变形。

变形构造是变质岩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在变形过程中,岩石可以出现折叠、断层、推覆等结构。

这些变形构造记录了地质过程中的应力变化以及岩石的变形历史。

二、鉴定方法1. 岩石薄片观察岩石薄片观察是鉴定变质岩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可以查看岩石的成分、结构和矿物组合等特征。

可以通过测量矿物的晶体形态、光学性质、颜色等来识别矿物种类,从而进一步鉴定岩石的类型。

2. 化学成分分析化学分析是鉴定变质岩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岩石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可以确定岩石中不同矿物的含量及其相对比例。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技术。

3. 矿物学鉴定矿物学鉴定是鉴定变质岩的关键方法之一。

通过对变质岩中的矿物进行鉴定,可以揭示岩石的成因和变质环境。

常用的矿物学鉴定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变质岩的观察与描述在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方法、步骤与前述岩浆岩类似,但主要根据是其构造、结构和矿物成分。

这是因为,变质岩的构造和结构是其命名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第一步可先根据构造和结构特征,初步鉴定变质岩的类别。

譬如,具有板状构造者称板岩;具有千枚构造者称千枚岩等。

具有变晶结构是变质岩的重要结构特征。

例如,变质岩中的石英岩与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尽管成分相同,但前者具变晶结构,而后者却是碎屑结构。

第二步再根据矿物成分含量和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进一步详细定名。

一般来讲,要注意岩石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比例,以及浅色矿物中长石和石英的比例,因这些比例关系与岩石的鉴定有着极大关系。

例如,某岩石以浅色矿物为主,而浅色矿物中又以石英居多且不含或含有较少长石,就是片岩;若某岩石成分以暗色矿物为主,且含长石较多,则属片麻岩。

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如蓝晶石、石榴子石、蛇纹石、石墨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能反映出变质前原岩以及变质作用的条件,故也是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有力证据。

关于板岩和千枚岩,因其矿物成分较难识辩,板岩可按“颜色+所含杂质”方式命名,如可称黑色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可据其“颜色+ 特征矿物”命名,如可称银灰色千枚岩、硬绿泥石千枚岩等。

在野外,还要观察地质体产状、变质作用的成因。

比如,石英岩与大理岩两者在区域变质与接触变质岩中均有,就只能根据野外产状和共生的岩石类型来确定。

假如此类岩石围绕侵入体分布,并和板岩共生,则为接触变质形成;假如此类岩石呈区域带状分布,并和具片状或片麻状构造的岩石共生,则为区域变质所形成。

对变质岩我们也应描述岩石总体颜色,注意其岩石结构。

若为变晶结构,则要对矿物形态进行描述。

注意观察岩石中矿物成分是否定向排列,以便描述其构造。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可见的矿物成分应进行描述。

若无变斑晶,就按矿物含量多少依次描述;若有变斑晶,则应先描述变斑晶成分,后描述基质成分。

至于其它方面,如小型褶皱、细脉穿插、风化情况等,亦应作简略描述。

在为变质岩定名时,应本着“特征矿物+片状(或柱状)矿物+基本岩石名称”的原则。

如,可将某岩石定名为蓝晶石黑云母片岩。

二、岩石描述实例(一)火山岩类1、橄榄玄武岩岩石新鲜面呈灰黑色、深灰色,风化面呈灰、浅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斑晶斜长石5-20%、橄榄石5-10%、辉石1-2%等组成。

斜长石:灰白色,自形-半自形,柱状,粒径0.2—2.5mm。

橄榄石:灰绿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径0.2—2.0mm。

辉石:黑色,自形-半自形,短柱状,粒径0.2—2.0mm。

基质:由隐晶质及铁质质点组成。

2、气孔杏仁状橄榄玄武岩岩石新鲜面呈灰黑色、深灰色,风化面呈灰、浅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结构,气孔、杏仁状构造。

气孔及杏仁体大小不一,最小达显微级,大者可达2cm,含量在5-20%之间,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中心多为玉髓,次为玉髓及碳酸盐岩矿物。

斑晶斜长石5-20%、橄榄石5-10%、辉石1-2%等组成。

斜长石:灰白色,自形-半自形,柱状,粒径0.2—2.5mm。

橄榄石:灰绿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径0.2—2.0mm。

辉石:黑色,自形-半自形,短柱状,粒径0.2—2.0mm。

基质:由隐晶质及铁质质点组成。

3、玄武岩岩石新鲜面呈灰黑色、深灰色,风化面呈灰、浅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斑晶斜长石5-20%、橄榄石1-3%、辉石1-2%等组成。

斜长石:灰白色,自形-半自形,柱状,粒径0.2—2.5mm。

橄榄石:灰绿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径0.2—2.0mm。

辉石:黑色,自形-半自形,短柱状,粒径0.2—2.0mm。

基质:由隐晶质及铁质质点组成。

4、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岩石新鲜面呈灰黑色、深灰色,风化面呈灰、浅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结构,气孔、杏仁状构造。

气孔及杏仁体大小不一,最小达显微级,大者可达2cm,含量在5-20%之间,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中心多为玉髓,次为玉髓及碳酸盐岩矿物。

斑晶斜长石5-20%、橄榄石1-3%、辉石1-2%等组成。

斜长石:灰白色,自形-半自形,柱状,粒径0.2—2.5mm。

橄榄石:灰绿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径0.2—2.0mm。

辉石:黑色,自形-半自形,短柱状,粒径0.2—2.0mm。

基质:由隐晶质及铁质质点组成。

5、致密块状玄武岩岩石新鲜面呈灰黑色、深灰色,风化面呈灰、浅灰色,隐晶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

由隐晶质及铁质质点组成,偶见斜长石斑晶,灰白色,自形-半自形,柱状,粒径0.2—1.5mm。

6、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岩石新鲜面呈灰黑色、深灰色,风化面呈灰、浅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结构,气孔、杏仁状构造。

气孔及杏仁体大小不一,最小达显微级,大者可达2cm,含量在5-20%之间,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中心多为玉髓,次为玉髓及碳酸盐岩矿物。

由隐晶质及铁质质点组成,偶见斜长石斑晶,灰白色,自形-半自形,柱状,粒径0.2—1.5mm。

6、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紫红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火山集块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火山集块40%、火山弹20%、火山角砾5%、岩屑10%、晶屑5%、火山灰20%组成。

火山集块,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大小50-100mm。

火山弹,紫红色、灰黑色,混圆状,大小50-100mm,成分为玄武岩,中心为斑状玄武岩,斑晶为斜长石,粒径1-2mm,基质为隐晶质。

由中心向外侧气孔增多,并减小,呈圆形分带。

火山角砾,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2-50mm。

填隙物为岩屑、晶屑、火山灰。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火山灰细小难辩。

7、玄武质含集块火山角砾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紫红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含集块火山角砾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火山集块5%、火山角砾60%、岩屑15%、晶屑5%、火山灰15%组成。

火山集块,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大小50-100mm。

火山角砾,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2-50mm。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填隙物为火山灰,细小难辩。

8、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紫红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火山角砾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火山角砾60%、岩屑15%、晶屑5%、火山灰20%组成。

火山角砾,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2-50mm。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填隙物为火山灰,细小难辩。

9、玄武质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灰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角砾岩屑晶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火山角砾20%、岩屑25%、晶屑30%、火山灰25%组成。

火山角砾,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2-50mm。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填隙物为火山灰,细小难辩。

10、玄武质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灰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火山角砾5%、岩屑25%、晶屑30%、火山灰40%组成。

火山角砾,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2-50mm。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填隙物为火山灰,细小难辩。

11、玄武质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灰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角砾晶屑岩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火山角砾20%、岩屑30%、晶屑25%、火山灰25%组成。

火山角砾,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2-50mm。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填隙物为火山灰,细小难辩。

12、玄武质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灰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火山角砾5%、岩屑30%、晶屑25%、火山灰40%组成。

火山角砾,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2-50mm。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填隙物为火山灰,细小难辩。

13、玄武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灰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晶屑岩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岩屑30%、晶屑15%、火山灰55%组成。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填隙物为火山灰,细小难辩。

14、玄武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灰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岩屑晶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岩屑10%、晶屑20%、火山灰70%组成。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填隙物为火山灰,细小难辩。

15、玄武质凝灰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灰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岩屑5%、晶屑5%、火山灰90%组成。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填隙物为火山灰,细小难辩。

16、玄武质沉凝灰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灰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沉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岩屑5%、晶屑5%、砂屑30%、火山灰及粉砂60%组成。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砂屑,成分为玄武岩、石英、斜长石,圆状-次圆状,粒径0.2-2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