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的观察与描述13页
变质岩的野外观察

变形构造
面就是变形-变质作用形成的各种面 理。常见的有: 劈理(破劈理,板劈理,折劈理) 片理 片麻理 糜棱理(千糜理)
变形构造
面理主要描述域构造特征、产状(倾 向及倾角)、性质、与同期褶皱的关 系,推断面理期次。
变形构造
褶皱要观察和描述变形面理、形态、规
模、产状及叠加变形情况等。其中,
褶皱形态主要通过翼间角、转折端形 态、枢纽、轴面的几何形态及关系的
变形构造
总体说,就是观察和测量点、线、面和褶皱 。 点就是单矿物或矿物集合体的变形特 征(碎裂、透镜体、拉伸等)。 线就是线理,主要有:交面线理、皱 纹线理、矿物线理、拉伸线理、窗棱构造 、石香肠构造、杆状构造等。
变形构造
线理要观察和描述线理的期次、性
质、形态、运动学特征、产状(线 理倾向和倾角)及与同期褶皱面理 的几何关系。
变质岩的岩石学特征
(3)交代结构 一般包括: 交代残余结构(如被角闪石交代残 留的辉石), 交代假象结构(如橄榄石的蛇纹石 化、角闪石的绿泥石化、斜长石的绢云母 化) 反应边结构(如哀牢山中深变质岩 中蓝晶石具红柱石的反应边) 后成合晶结构
变质岩的岩石学特征
研究交代结构的目的在于划分矿物 或矿物组合世代期次关系,以及通过
谢谢!
变余构造 变成构造
变质岩的岩石学特征
(1)变余构造: 变余层理构造 变余结核构造 变余气孔构造 变余杏仁构造 变余条带状构造
变质岩的岩石学特征
(2)变成构造 斑点状构造 板状构造 千枚状构造 片状构造 片麻状构造 条带状构造 线状构造:矿物拉伸线理
矿物排列线理 皱纹线理 石香肠构造
变质岩的岩石学Biblioteka 征1∶5万区调填图方法培训
变质岩及变形构造的 野外观察与记录
变质岩鉴定手册

变质岩鉴定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通常涉及对矿物、结构、化学成分等多个方面的分析。
鉴定变质岩需要深入理解地质学和岩石学的知识,并借助实地考察、岩芯观察、显微镜观察等多种技术手段。
下面是一份简要的变质岩鉴定手册的概述,但请注意,这只是一个起点,详细的鉴定可能需要更多的信息和实践经验。
1.观察性质:
•颜色:变质岩的颜色可能受到其中矿物成分和含水量的影响。
•结构:观察岩石的结构,包括层理、褶皱、节理等。
•矿物组成:通过肉眼观察或显微镜下观察矿物组成,对变质岩中的矿物种类进行初步鉴定。
2.矿物学鉴定:
•透明矿物:利用显微镜观察透明矿物的光学性质,如双折射、消光等。
•非透明矿物:利用显微镜观察非透明矿物的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
3.岩石学鉴定:
•岩石的组分:确定岩石中的主要矿物组成,包括母岩中的变质矿物。
•结构:观察岩石的结构类型,如层理、褶皱、节理等。
4.化学鉴定:
•化学成分:进行岩石样品的化学分析,了解其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的含量。
•矿物中的元素:对主要矿物中的元素进行化学鉴定。
5.地球化学鉴定:
•同位素:利用同位素分析确定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起源。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要的指南,变质岩的鉴定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
在进行具体的变质岩鉴定时,最好借助专业的地质学仪器和实验室技术,并参考相关的地质学手册和文献。
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

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一目的要求1.初步掌握变质岩的一般特征;2.认识和熟悉几种典型的变质岩种类的描述和肉眼鉴定。
二区域变质岩肉眼观察描述内容及其注意事项变质岩肉眼观察描述的内容、方法与沉积岩、岩浆岩大体相似,包括以下内容:1.颜色变质岩的颜色比较复杂,它既与原岩有关又与变质岩矿物成分有关。
因此,颜色虽可帮助鉴定矿物成分,但与其它两大类岩石相比,则重要性较差。
变质岩的颜色常不均一,应注意观察其总体色调。
2.结构构造区域变质岩的结构主要为变质结构,仅少数为变余结构。
变晶结构在肉眼下很难与结晶质结构相区别。
描述变晶结构时同样应注意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等特点。
区域变质岩最特征的构造是由矿物具一定方向排列而构成的定向构造,即片理。
片理是变质岩特有的一种构造。
根据其剥开的难易,剥开面和平整程度和光泽,结合矿物重结晶程度等特征,可将片理中的板状、千枚状、片状和片麻状四种构造区分开。
区域变质岩中亦有块状构造。
3.矿物成分描述变质岩的成分时,应注意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特征变质矿物。
一般按矿物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进行描述。
4.岩石的命名区域变质岩中具有定向构造的岩石,以定向构造为其基本名称。
若肉眼可识别出主要矿物或特征变质矿物时,亦应作为定名内容。
一般命名原则可概括为:颜色+(矿物成分)+基本名称。
如蓝灰色蓝晶石片岩。
角闪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变质岩。
三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和注意事项(一)接触变质岩接触交代变质岩,颜色成分均较复杂多变,与原岩成分及交代有密切关系,典型岩石为矽卡岩,常含多种金属矿物。
接触热变质岩的典型岩石石英岩和大理岩是典型的致密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注意观察两者的硬度。
(二)动力变质岩石此类岩石的基本类型是根据变形行为、破碎程度和重结晶程度确定的,如角砾岩、糜棱岩、千糜岩。
破碎程度和重结晶程度增加。
(三)混合岩注意区分基体部分和脉体部分,一般前者颜色较深,常为深灰、灰色等,后者颜色较浅常为灰白、肉红色等。
岩石的观察地质日记

岩石的观察地质日记地质日记——岩石的观察2021年3月10日今天,我来到了一座崎岖险峻的山地,准备观察一下这里的岩石。
从进山的路上就可以看到这里岩石的丰富多样,我对此非常期待。
首先,我看到了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它呈现出灰白色的颜色,表面光滑而坚硬。
我用手触摸了一下,发现它非常冷。
花岗岩的结构非常均匀,由大小不一的矩形状晶体组成,晶体之间互相交错,形成了密实的结构。
我观察到一些白色的晶体呈现出颗粒状,这应该是钾长石。
这块花岗岩形成于地壳深处的火山喷发活动中,经过了漫长的冷却和压力作用,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形态。
接下来,我来到了一片岩石堆积成的地方,这些岩石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十分迷人。
我仔细观察了一块石头,发现它是一块砂岩。
砂岩的质地松软,由细小的石英砂粒聚集而成。
我看到砂岩的颜色主要为红色,这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铁氧化物。
在砂岩的红色基础上,还有一些灰色和黄色的条纹,这应该是其他矿物质的沉积形成的。
这些石头经过了千百年的沉积和岩层的压力作用,形成了整齐而稳定的结构。
在山地的一个河道边,我看到了一块非常独特的岩石。
它呈现出暗灰色,表面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孔洞。
我用手敲了一下,发现它发出了空洞的声音。
这是一块火山岩,其中的孔洞是气泡在凝固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火山岩是由火山活动中的岩浆喷发到地表,经过冷却凝固而成。
这种岩石的特点是轻而脆弱,孔洞多且大小不一。
在观察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块石灰岩,它呈现出浅灰色,质地坚硬而致密。
石灰岩的颜色淡雅,并且晶体呈现细小的结构。
石灰岩大多形成于海底堆积和生物骨骼沉积,其中含有大量的钙质。
我观察到石灰岩的表面有一些溶洞和凸起的石笋,这是因为石灰岩容易溶解的特性造成的。
通过今天的观察,我对岩石的种类和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岩石不仅是地球的组成部分,也记录着地质历史的变迁。
它们的质地、颜色、结构都反映出地球不同地质过程的痕迹。
我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加热爱和敬畏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地球。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描述

(一)变质岩的基本特征1、变质岩的矿物变质岩既然是由火成岩或沉积岩等岩石变化而来的,那么其矿物成分一方面保留有原岩成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矿物。
如火成岩中的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及辉石等,由于本身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在变质作用下依然保存。
在常温常压下形成于沉积岩中的特有矿物,特别是岩盐类矿物,除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外,一般很难保存在变质岩中。
变质岩除了保存着上述火成岩和沉积岩中的共有继承矿物外,变质岩中还有它特有的矿物,如石榴石、红柱石、兰晶石、矽线石、硅灰石、石墨、金云母、透闪石、阳起石、透辉石、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滑石等。
2、变质岩的常见结构变质岩的结构是指组成矿物的粒度、形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常见类型如下:变余结构指变质岩中保留了原岩结构的一种结构。
如变余砾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变余斑状结构等。
常见于变质较浅的岩石中,可借此了解原岩性质。
变晶结构是指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重结晶作用所形成的结构。
是变质岩中最重要的一种结构类型。
按矿物颗粒大小可划分为:粗粒变晶结构粒径>3中粒变晶结构粒径3~1细粒变晶结构粒径<1如果按矿物的形态和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粒状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粒状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等)组成,无明显的定向排列,如大理岩、石英岩等。
纤状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针状、柱状矿物组成,有些呈放射状、束状,常具定向排列,如角闪片岩、阳起石片岩。
鳞片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片状矿物(云母、绿泥石)组成,而且呈平行排列,如云母片岩。
斑状变晶结构岩石中主要由于矿物结晶能力的差异和颗粒大小的不同而形成的结构,其中结晶能力强的矿物形成了较大的变斑晶,如兰晶石片岩或石榴石片岩中的兰晶石、石榴石。
3、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变质岩的构造系指各种矿物的空间分布和排列特点。
按其成因可分为三类:变成构造主要是指变质作用过程中已形成的构造。
这类构造是变质岩中最重要的。
常见者有:板状构造是页岩或泥岩(粘土岩)在经微变质中所形成的一种构造。
岩石野外观察描述(变质岩)

变质岩野外观察描述一、变质岩观察与描述方法在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方法、步骤与前述岩浆岩类似,但主要根据是其构造、结构和矿物成分。
这是因为,变质岩的构造和结构是其命名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第一步可先根据构造和结构特征,初步鉴定变质岩的类别。
譬如,具有板状构造者称板岩;具有千枚构造者称千枚岩等。
具有变晶结构是变质岩的重要结构特征。
例如,变质岩中的石英岩与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尽管成分相同,但前者具变晶结构,而后者却是碎屑结构。
第二步再根据矿物成分含量和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进一步详细定名。
一般来讲,要注意岩石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比例,以及浅色矿物中长石和石英的比例,因这些比例关系与岩石的鉴定有着极大关系。
例如,某岩石以浅色矿物为主,而浅色矿物中又以石英居多且不含或含有较少长石,就是片岩;若某岩石成分以暗色矿物为主,且含长石较多,则属片麻岩。
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如蓝晶石、石榴子石、蛇纹石、石墨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能反映出变质前原岩以及变质作用的条件,故也是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有力证据。
关于板岩和千枚岩,因其矿物成分较难识辩,板岩可按“颜色+所含杂质”方式命名,如可称黑色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可据其“颜色+特征矿物”命名,如可称银灰色千枚岩、硬绿泥石千枚岩等。
在野外,还要观察地质体产状、变质作用的成因。
比如,石英岩与大理岩两者在区域变质与接触变质岩中均有,就只能根据野外产状和共生的岩石类型来确定。
假如此类岩石围绕侵入体分布,并和板岩共生,则为接触变质形成;假如此类岩石呈区域带状分布,并和具片状或片麻状构造的岩石共生,则为区域变质所形成。
对变质岩我们也应描述岩石总体颜色,注意其岩石结构。
若为变晶结构,则要对矿物形态进行描述。
注意观察岩石中矿物成分是否定向排列,以便描述其构造。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可见的矿物成分应进行描述。
若无变斑晶,就按矿物含量多少依次描述;若有变斑晶,则应先描述变斑晶成分,后描述基质成分。
至于其它方面,如小型褶皱、细脉穿插、风化情况等,亦应作简略描述。
常见变质岩的描述实例

常见变质岩的描述实例01黑色板岩黑灰色,隐晶质结构,矿物成分不易辨认,有时见有少量炭质斑点,板状构造,板理面平直光滑,土状光泽。
定名为炭质板岩02硬绿泥石绢云母千枚岩手标本特征:土黄色,斑状变晶结构,基质具鳞片变晶结构,不明显的千枚状构造,丝绢光泽,柔皱不发育。
基质矿物成分主要为绢云母,变斑晶为棕色呈放射状的球粒,该球粒硬度小于指甲,可能为硬绿泥石。
镜下特征:矿物成分:绢云母;细小鳞片状,干涉色一级黄,含量占70%-85%。
硬绿泥石:突起高,有聚片双晶,多色性显著,负延性。
含量约10%-25%。
石英:干涉色一级灰白,含量极少。
锆石、褐铁矿、磁铁矿等微量。
结构为斑状变晶结构,基质为显微鳞片花岗变晶结构,变斑晶为硬绿泥石,呈放射状、挂状、束状,较均匀地分布于基质中。
基质以绢云母为主,呈细小鳞片状,略显定向排列,其它矿物呈零星分布。
03绢云母石英片岩手标本特征:岩石呈灰白色,主要矿物为石英、绢云母。
其中石英粒状、灰白色、断口油脂光泽,硬度>小刀,无解理,含量在40%左右,微具定向排列;长石粒状、白色、玻璃光泽,有解理,硬度>小刀,含量在10%左右,风化后多呈小白点;绢云母主要为集合体,丝绢光泽,呈薄片状,沿片理平行排列。
岩石片理面上可见细晶白云母,珍珠光泽,解理镜面反光明显。
具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镜下特征:灰白色,具有片状构造、鳞片粒状变晶结构。
片状矿物成分为白云母、绢云母,分别不均匀,局部以白云母为主,含量达40%以上,粒状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含量50%以上,偶见长石。
其中白云母无色,极完全解理发育,干涉色二级蓝;绢云母鳞片状,干涉色最高一级黄,定向片理,旋转物台石同时消光;石英呈不规则粒状,呈带状与云母交替分别,干涉色一级黄白。
斜长石偶见,无色,可见完全解理,负低突起,干涉色一级灰。
岩石中还可以见到黄铁矿、磁铁矿等不透明矿物,含量甚微。
04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手标本特征:灰白色,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变质岩实验报告

变质岩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并了解其组成和特点。
实验材料:
1块沉积岩(石灰岩或沙岩)
实验器材:化学瓶、瓶塞、烧杯、试管、巴氏硝酸银溶液、盐酸。
实验步骤:
1. 取一块沉积岩放入烧杯里。
2. 用盐酸溶液渗透岩石。
3. 用滤纸将腐蚀后的沉积物过滤,然后进行干燥。
4. 筛选干燥后的石屑。
5. 用巴氏硝酸银溶液滴一滴在筛选后的石屑上,并观察表面出现的反应。
实验结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盐酸溶液渗透沉积岩,在分离出的沉积物中找到了含有铜和其他金属的矿物质。
这是沉积岩经过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的过程。
同时,在使用巴氏硝酸银溶液滴在变质岩石屑上时,我们观察到了铜离子的存在,证明了变质岩中含有铜元素。
实验总结:
这次实验让我们了解了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其组成成分,也让我们学会了使用盐酸、巴氏硝酸银等实验器材和材料。
变质岩广泛存在于地球上,很多成矿岩类型都属于变质岩,因此对于理解地质学和地质勘探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变质岩的观察与描述在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方法、步骤与前述岩浆岩类似,但主要根据是其构造、结构和矿物成分。
这是因为,变质岩的构造和结构是其命名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第一步可先根据构造和结构特征,初步鉴定变质岩的类别。
譬如,具有板状构造者称板岩;具有千枚构造者称千枚岩等。
具有变晶结构是变质岩的重要结构特征。
例如,变质岩中的石英岩与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尽管成分相同,但前者具变晶结构,而后者却是碎屑结构。
第二步再根据矿物成分含量和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进一步详细定名。
一般来讲,要注意岩石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比例,以及浅色矿物中长石和石英的比例,因这些比例关系与岩石的鉴定有着极大关系。
例如,某岩石以浅色矿物为主,而浅色矿物中又以石英居多且不含或含有较少长石,就是片岩;若某岩石成分以暗色矿物为主,且含长石较多,则属片麻岩。
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如蓝晶石、石榴子石、蛇纹石、石墨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能反映出变质前原岩以及变质作用的条件,故也是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有力证据。
关于板岩和千枚岩,因其矿物成分较难识辩,板岩可按“颜色+所含杂质”方式命名,如可称黑色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可据其“颜色+ 特征矿物”命名,如可称银灰色千枚岩、硬绿泥石千枚岩等。
在野外,还要观察地质体产状、变质作用的成因。
比如,石英岩与大理岩两者在区域变质与接触变质岩中均有,就只能根据野外产状和共生的岩石类型来确定。
假如此类岩石围绕侵入体分布,并和板岩共生,则为接触变质形成;假如此类岩石呈区域带状分布,并和具片状或片麻状构造的岩石共生,则为区域变质所形成。
对变质岩我们也应描述岩石总体颜色,注意其岩石结构。
若为变晶结构,则要对矿物形态进行描述。
注意观察岩石中矿物成分是否定向排列,以便描述其构造。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可见的矿物成分应进行描述。
若无变斑晶,就按矿物含量多少依次描述;若有变斑晶,则应先描述变斑晶成分,后描述基质成分。
至于其它方面,如小型褶皱、细脉穿插、风化情况等,亦应作简略描述。
在为变质岩定名时,应本着“特征矿物+片状(或柱状)矿物+基本岩石名称”的原则。
如,可将某岩石定名为蓝晶石黑云母片岩。
二、岩石描述实例(一)火山岩类1、橄榄玄武岩岩石新鲜面呈灰黑色、深灰色,风化面呈灰、浅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斑晶斜长石5-20%、橄榄石5-10%、辉石1-2%等组成。
斜长石:灰白色,自形-半自形,柱状,粒径0.2—2.5mm。
橄榄石:灰绿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径0.2—2.0mm。
辉石:黑色,自形-半自形,短柱状,粒径0.2—2.0mm。
基质:由隐晶质及铁质质点组成。
2、气孔杏仁状橄榄玄武岩岩石新鲜面呈灰黑色、深灰色,风化面呈灰、浅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结构,气孔、杏仁状构造。
气孔及杏仁体大小不一,最小达显微级,大者可达2cm,含量在5-20%之间,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中心多为玉髓,次为玉髓及碳酸盐岩矿物。
斑晶斜长石5-20%、橄榄石5-10%、辉石1-2%等组成。
斜长石:灰白色,自形-半自形,柱状,粒径0.2—2.5mm。
橄榄石:灰绿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径0.2—2.0mm。
辉石:黑色,自形-半自形,短柱状,粒径0.2—2.0mm。
基质:由隐晶质及铁质质点组成。
3、玄武岩岩石新鲜面呈灰黑色、深灰色,风化面呈灰、浅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斑晶斜长石5-20%、橄榄石1-3%、辉石1-2%等组成。
斜长石:灰白色,自形-半自形,柱状,粒径0.2—2.5mm。
橄榄石:灰绿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径0.2—2.0mm。
辉石:黑色,自形-半自形,短柱状,粒径0.2—2.0mm。
基质:由隐晶质及铁质质点组成。
4、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岩石新鲜面呈灰黑色、深灰色,风化面呈灰、浅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结构,气孔、杏仁状构造。
气孔及杏仁体大小不一,最小达显微级,大者可达2cm,含量在5-20%之间,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中心多为玉髓,次为玉髓及碳酸盐岩矿物。
斑晶斜长石5-20%、橄榄石1-3%、辉石1-2%等组成。
斜长石:灰白色,自形-半自形,柱状,粒径0.2—2.5mm。
橄榄石:灰绿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径0.2—2.0mm。
辉石:黑色,自形-半自形,短柱状,粒径0.2—2.0mm。
基质:由隐晶质及铁质质点组成。
5、致密块状玄武岩岩石新鲜面呈灰黑色、深灰色,风化面呈灰、浅灰色,隐晶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
由隐晶质及铁质质点组成,偶见斜长石斑晶,灰白色,自形-半自形,柱状,粒径0.2—1.5mm。
6、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岩石新鲜面呈灰黑色、深灰色,风化面呈灰、浅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结构,气孔、杏仁状构造。
气孔及杏仁体大小不一,最小达显微级,大者可达2cm,含量在5-20%之间,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中心多为玉髓,次为玉髓及碳酸盐岩矿物。
由隐晶质及铁质质点组成,偶见斜长石斑晶,灰白色,自形-半自形,柱状,粒径0.2—1.5mm。
6、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紫红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火山集块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火山集块40%、火山弹20%、火山角砾5%、岩屑10%、晶屑5%、火山灰20%组成。
火山集块,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大小50-100mm。
火山弹,紫红色、灰黑色,混圆状,大小50-100mm,成分为玄武岩,中心为斑状玄武岩,斑晶为斜长石,粒径1-2mm,基质为隐晶质。
由中心向外侧气孔增多,并减小,呈圆形分带。
火山角砾,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2-50mm。
填隙物为岩屑、晶屑、火山灰。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火山灰细小难辩。
7、玄武质含集块火山角砾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紫红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含集块火山角砾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火山集块5%、火山角砾60%、岩屑15%、晶屑5%、火山灰15%组成。
火山集块,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大小50-100mm。
火山角砾,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2-50mm。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填隙物为火山灰,细小难辩。
8、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紫红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火山角砾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火山角砾60%、岩屑15%、晶屑5%、火山灰20%组成。
火山角砾,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2-50mm。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填隙物为火山灰,细小难辩。
9、玄武质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灰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角砾岩屑晶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火山角砾20%、岩屑25%、晶屑30%、火山灰25%组成。
火山角砾,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2-50mm。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填隙物为火山灰,细小难辩。
10、玄武质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灰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火山角砾5%、岩屑25%、晶屑30%、火山灰40%组成。
火山角砾,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2-50mm。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填隙物为火山灰,细小难辩。
11、玄武质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灰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角砾晶屑岩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火山角砾20%、岩屑30%、晶屑25%、火山灰25%组成。
火山角砾,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2-50mm。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填隙物为火山灰,细小难辩。
12、玄武质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灰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火山角砾5%、岩屑30%、晶屑25%、火山灰40%组成。
火山角砾,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2-50mm。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填隙物为火山灰,细小难辩。
13、玄武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灰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晶屑岩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岩屑30%、晶屑15%、火山灰55%组成。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填隙物为火山灰,细小难辩。
14、玄武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灰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岩屑晶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岩屑10%、晶屑20%、火山灰70%组成。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填隙物为火山灰,细小难辩。
15、玄武质凝灰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灰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岩屑5%、晶屑5%、火山灰90%组成。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填隙物为火山灰,细小难辩。
16、玄武质沉凝灰岩岩石新鲜面呈灰紫色、灰色,风化面呈灰、灰紫色,沉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岩屑5%、晶屑5%、砂屑30%、火山灰及粉砂60%组成。
岩屑,灰黑色、紫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为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大小0.2-2 mm。
晶屑,成分为斜长石,灰白色,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2-2mm。
砂屑,成分为玄武岩、石英、斜长石,圆状-次圆状,粒径0.2-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