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常见的变质岩

合集下载

变质岩

变质岩
化石
a-顶面b-底面 1-板状岩层2-变厚变薄 f、波状交错层理 3-尖灭4-透镜体
沉积岩的水平层理 (美国科罗拉多)
平行层理
交错层理
透镜状层理
五、岩石2-沉积岩
定 义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先期岩石的风化产物、有机质和其他物质, 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3)新的。
作用: 形成新的变质矿物。
3. 变质岩的一般特征
(1)矿物成分
原来岩石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角 闪石、辉石、方解石、白云石等; 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滑石、绿泥石、蛇 纹石等,(变质岩特有的变质矿物)。
(2)变质岩的结构
和岩浆岩类似,几乎全部是结晶结构。 称为变晶结构。如粗粒变晶结构,斑状变 晶结构等。
如果变质作用进行得不彻底,在形成
的变质岩中还残留变质前原来岩石的结构 特征时,则称变余结构。
(3)变质岩的构造
主要的是片理构造和块状构造。其中 片理构造是变质岩所特有的。比较典型的 片理构造有下面几种: 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
麻状构造
板状构造 片理厚,片理面平直,重结晶作用不明显, 颗粒细密,光泽微弱,沿片理面裂开则呈厚度 一致的板状,如板岩。 千枚状构造 片理薄,片理面较平直,颗粒细密,沿片 理面有绢云母出现,容易裂开呈千枚状,呈丝 绢光泽,如千枚岩。
结 构
层理构造
构 造 层面构造
化石
五、岩石2-沉积岩
定 义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先期岩石的风化产物、有机质和其他物质, 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物 质 成 分
矿物特征 常见矿物 几乎无
特点是适应常T、常P的环境。 石英、长石、白云母、方解石、粘土矿物、白云石、 石膏、硬 石膏、赤铁矿、褐铁矿、玉髓、蛋白石、鲕绿泥石、绿泥石 榄石、辉石、角闪石(适应高温高压环境)

变质岩石学-第四章 变质岩的主要类型-区域变质岩类

变质岩石学-第四章  变质岩的主要类型-区域变质岩类

斜长石-透辉石-紫苏 辉石-石榴子石,普通 辉石-斜长石-方柱石, 辉石-铁铝榴石-石英
橄榄石-顽火辉 石(-紫苏辉石)
榴辉 岩相
绿辉石-铁铝榴石(-蓝晶石-金红石), 暗绿辉石-镁铝榴石(-金红石)
岩石 类型
板岩、千枚岩、片 岩、片麻岩、变粒 岩
变岩麻变粒质、岩粒岩砂石、岩长泥英、石岩片长石、岩英英石、质岩英片麻、大岩岩麻理、、岩钙岩钙质、质钙硅云质酸母千盐片枚片 变碎长榴质屑角辉火岩闪岩山、岩、绿岩、辉色、角石变片闪麻质岩片粒火、岩岩山斜、片岩岩岩、辉、岩角、闪榴片辉
4.1 概述
寒武纪以后的地槽褶皱带和某些准地槽褶皱带也有区 域变质岩分布。如下古生界广西龙山系、昆仑山祁边系等。
中、新生代的区域变质岩在我国较少,在横断山的中 生界千枚岩、台湾省的白垩纪和古近纪-新近纪的绿泥石 片岩和片麻岩。
从区域变质岩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别来看,区域变质 作用与地壳的造山运动有密切关系。
变质岩的分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3) 变质岩的本身特征
主要考虑变质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尤 其是岩石的矿物组合的特点。
不仅反映原岩的性质,且反映变质岩作用的T、P 条件。
4.2.1. 区域变质岩的分类
表3-5 区域变质岩分类



泥质岩类
长英质岩类
主要矿物组合 碳酸盐岩类
沸 石 浊沸石-石英-钠长石-绿泥石,浊沸石相 葡萄石-方解石-绿泥石-石英-钠长石
长石含量 (%)
钾长石 斜长石
岩石名称
表3-7 按长石种类的片麻岩分类
100~75 0~25
75~50 25~50
50~25 50~75
钾长片麻岩
斜长钾长片麻岩 钾长斜长片麻岩 二长片麻岩

《认识常见岩石》教案新

《认识常见岩石》教案新

《认识常见岩石》教案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三种常见的岩石类型(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2. 学生能够掌握岩石形成的过程和特点;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区分不同岩石的物理特性。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交流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2. 学生理解地质变化的科学意义,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三种常见岩石类型的特征和区别;2. 岩石形成的过程和地质作用。

教学难点:1. 岩石微观结构的观察和理解;2. 不同岩石物理特性的区分。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岩石样本和岩石薄片;2. 教学PPT和图文资料;3. 实验器材和试剂。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知识;2. 准备笔记本和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岩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岩石的分类和特点。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PPT和图文资料,讲解三种岩石类型的形成过程、特征和区别。

3. 岩石观察实验:学生分组观察不同岩石样本,记录其外观特征,并尝试区分不同岩石类型。

4. 岩石薄片观察: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观察其微观结构,并分析不同岩石类型的特点。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一种岩石类型,准备课堂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岩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岩石环境下的生态特点和保护意义。

七、课堂分享1. 每组学生分享自己深入了解的岩石类型,介绍其特征、形成过程和应用。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岩石类型、形成过程和特点。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岩石标本收藏册,展示不同岩石样品。

认识常见的变质岩

认识常见的变质岩

变质岩分类表
岩类 接触变质岩类

石英岩

大理岩

角岩

接触交代 变质岩类
蛇纹岩 云英岩 矽卡岩
区域变质岩类
混合岩类
动力变质岩类
板岩 千枚岩 片岩 片麻岩 大理岩 石英岩
条带状混合岩,肠 构造角砾岩
状混合岩,眼球状
磨砾岩
混合岩,等等。
糜棱岩
千枚岩
2. 变质岩的结构 绝大部分为显晶质结构和隐晶质结构,无玻璃质结构。
眼球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肠状构造,等 (2)变余构造 变质岩中残留的原岩的构造,如变余气孔构造,变余杏仁构造、变余层状构造等等。
四、作业 逐块标本进行鉴定描述,描述内容包括:颜色、结构、构造、主要变质矿物、次要变质矿物等等。
2
1
(2)变余结构 例如,变余辉绿结构,变余火山碎屑结构,等等。
3. 变质岩的构造 (1)变成构造
是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如果有定向排列可统称为片理构造,例如片岩、片麻岩等;如果无定 向排列且均匀分布时,称块状构造,例如石英岩等。观察片理构造时要着重观察矿物在岩石中总体的定向 特征(平行排列)及每个矿物颗粒的压扁拉长或透镜状、眼球状构造的共同方向,观察粒状、柱状和针状、 长条状、片状矿物的排列情况及其分布特征(如相间排列、集中分布等),同时还应注意片理的发育程度 (包括片理延伸程度、片理厚度等)。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变质岩的主要特征,认识一些常见变质矿物和变质岩,加深对变质作用的理解。
二、实验用品 1.标本:角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矽卡岩、混合岩、碎裂岩。 2.工具:放大镜,小刀,稀盐酸。
三、实验要点 1.变质岩的分类
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沉积岩、岩浆岩 或变质岩)经过变质作用而形成的,由于原岩、引起变质作用 原因和变质作用的类型不同,产生变质岩也不同,因此,变质作用的类型是变质岩划分大类的依据。

变质岩常见的有哪些

变质岩常见的有哪些

变质岩常见的有哪些1、片麻岩一般具片麻状构造,鳞片粒状变晶结构。

矿物为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等,片麻岩可根据成分进一步分类和命名,如花岗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母钾长片麻岩等。

2、角闪岩角闪岩主要是由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的变质岩。

其原岩是基性火成岩和富铁白云质泥岩。

具粒状变晶结构,块状微显片理构造。

3、片岩片岩的特征是有片理构造,一般为鳞片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

常见矿物有云母、绿泥石、滑石、角闪石等片状、柱状矿物(含量大于30%),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长石很少或不含。

4、板岩板岩的特征是岩石较致密,具板状构造。

主要由页岩、泥质粉砂岩、中—酸性凝灰岩等变质而成,变质程度较轻。

常具变余泥质结构等,重结晶不明显,板理面上可见绢云母、绿泥石等。

沿劈理易于裂开成薄板状。

5、千枚岩其特征是岩石细密,具千枚状构造,重结晶程度比板岩高,矿物成分主要有绢云母、绿泥石、石英等,具显微变晶结构。

片理面具强丝绢光泽。

6、石英岩石英岩主要由石英组成(85%),一般为块状构造,呈粒状变晶结构。

岩石坚硬,抗风化能力强。

7、大理岩大理岩是由钙、镁碳酸盐类沉积岩变质形成。

大理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白云石。

大理岩具粒状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8、麻粒岩麻粒岩是一种颗粒较粗、变质程度较深的岩石,基本上由浅色的石英、斜长石、铁铝榴石、辉石等矿物组成,无云母、角闪石。

麻粒岩具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或条带状构造。

变质岩在地壳内分布十分广泛,大陆与洋底都有分布,其种类也十分多。

上面我给大家介绍了常见的几种变质岩,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不知道大家认识哪种呢?。

变质岩手标本识别附

变质岩手标本识别附
构造运动产生的机械应 力导致岩石发生变质。
气液变质作用
地下气液流经岩石时, 由于物理化学作用而使
其变质。
变质岩的分类
01
02
03
04
区域变质岩
由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如千枚岩、片岩等。
接触变质岩
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如大理岩、石英岩等。
动力变质岩
由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如碎裂岩、角砾岩等。
否为变质岩。
利用专业工具进行检测
03
利用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等专业工具可以对岩石进行更深入的
检测和分析,进一步确定是否为变质岩。
05 常见变质岩的识别与鉴别
区域变质岩的识别与鉴别
区域变质岩的形成环境广泛, 包括深成和浅成环境,其特征 是矿物重结晶程度高,结构变
化大。
区域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复杂, 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 绿泥石等,有时还含有石榴
研究岩石形成环境
变质岩的形成环境通常比较特殊,如高温、高压环境。通 过研究岩石所处的地质环境可以进一步推断是否为变质岩。
识别变质岩的技巧
掌握常见的变质岩类型和特征
01
了解常见的变质岩类型和特征是识别变质岩的基础,如大理岩、
片麻岩、石英岩等。
观察岩石表面特征
02
通过观察岩石表面的颜色、纹理、结构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是
演化的规律。
矿产资源勘探
变质岩中常常含有丰富的矿产资 源,如铁、铜、金等,通过研究 变质岩,可以发现和评估这些矿
产资源的分布和价值。
变质岩在工程地质学中的应用
01
地质灾害评估
变质岩地区常常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如滑坡、泥石流等,通过对变质岩
的研究,可以对这些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和预测。

认识常见的变质岩实习报告

认识常见的变质岩实习报告

标题:认识常见的变质岩实习报告摘要: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变质岩,增加我们对地球物理、地质学的感性认识。

通过实习,我们对变质岩的形成、分类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识别常见的变质岩类型。

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学校地质实验室,观察了不同类型的变质岩样品,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一、实习目的认识常见的变质岩,理解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分类特征,提高我们对地球物理、地质学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学校地质实验室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验室参观在实验室中,我们参观了多种变质岩样品,包括片麻岩、大理石、石英岩、片岩等。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认真观察了每种岩石的样品,并记录了它们的特征。

2. 变质岩的分类与特征学习在实验室参观后,我们进行了变质岩的分类和特征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我们了解到变质岩是根据形成的环境和过程分为不同类型的,主要包括:热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和区域变质岩。

各类变质岩具有不同的特征:(1)热变质岩:形成于高温环境,岩石具有高温变质矿物组合,如橄榄石、辉石等。

(2)接触变质岩:形成于岩浆侵入附近的地层中,受岩浆热影响而变质,如大理石、角岩等。

(3)区域变质岩:形成于广泛的地区,受到地壳运动和高温高压的影响,如片麻岩、片岩等。

3. 实习成果展示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所观察的变质岩样品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制作了PPT进行展示。

每个小组选择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变质岩,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特征、形成环境和在地质中的应用。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变质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识别常见的变质岩类型,提高了我们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的感性认识。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PPT制作也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实习总结本次实习让我们对变质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于提高我们的地质学素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认识常见岩石》教案新

《认识常见岩石》教案新

《认识常见岩石》教案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三种常见的岩石类型: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的特点和区别。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

3. 提高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种常见岩石类型的特点和区别。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各类岩石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岩石圈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岩石在地球中的分布和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三种常见岩石类型的定义、特点和区别。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分析讨论一种岩石类型,总结特点和识别方法。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总结岩石识别方法和技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收集不同类型的岩石标本或图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2. 编写一篇关于常见岩石识别方法的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三种常见岩石类型的特点和区别,提高了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要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采用小组讨论、实践活动、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2. 重点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的运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3. 评价学生对三种岩石类型特点和区别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岩石识别方法的运用。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地质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岩石和地质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或岩石标本馆,增加直观认识。

3. 开展岩石采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岩石的形成和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变质岩的主要特征,认识一些常见变质矿物和变质岩,加深对变质作用的理解。
二、实验用品
1.标本:角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矽卡岩、混合岩、碎裂岩。
2.工具:放大镜,小刀,稀盐酸。
/ 三、实验要点 om 1.变质岩的分类
.c 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沉积岩、岩浆岩 或变质岩)经过变质作用而形成的,由于原岩、引起变质作用 01 原因和变质作用的类型不同,产生变质岩也不同,因此,变质作用的类型是变质岩划分大类的依据。
作用下被压扁拉长,产生形态改变,从而定向排列,或者矿物在平行于压力方向上溶解,而在垂直与压力
: 的方向上生长,溶解与生长同时发生。 坛 ⑤ 片麻状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以长石为主的粒状矿物分布于平行排列的片状、柱状矿物中,构造片麻 论 状构造。
⑥ 其他

地 眼球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肠状构造,等
级 (2)变余构造
3s0 变质岩分类表
bs. 岩类 接触变质岩类
http://b 岩
石英岩
接触交代 变质岩类
蛇纹岩
区域变质岩类
混合岩类
动力变质岩类
板岩 千枚岩 片岩
条带状混合岩,肠 构造角砾岩

大理岩
: 云英岩
片麻岩
状混合岩,眼球状
磨砾岩

角岩
坛矽卡岩
大理岩
混合岩,等等。
糜棱岩


石英岩
千枚岩

地 2. 变质岩的结构
1
(2)变余结构 例如,变余辉绿结构,变余火山碎屑结构,等等。
3. 变质岩的构造
(1)变成构造
是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如果有定向排列可统称为片理构造,例如片岩、片麻岩等;如果无定
向排列且均匀分布时,称块状构造,例如石英岩等。观察片理构造时要着重观察矿物在岩石中总体的定向
m/ 特征(平行排列)及每个矿物颗粒的压扁拉长或透镜状、眼球状构造的共同方向,观察粒状、柱状和针状、 co 长条状、片状矿物的排列情况及其分布特征(如相间排列、集中分布等),同时还应注意片理的发育程度 1. (包括片理延伸程度、片理厚度等)。 0 ① 斑点构造。岩石中某些组分集中称为或疏或密的斑点,斑点成圆形或不规则状,直径常为数毫米,成 s0 分为炭质、硅质、铁质、云母或红柱石等。基质为隐晶质。 .3 ② 板状构造。只能在片理面上看到具有微弱定向排列的绢云母片。 bs ③ 千枚状构造。同上,但片理发育程度稍高于板状构造,有较强的丝绢光泽,表现为似薄片状且呈弯曲 /b 的揉皱状。 :/ ④ 片理构造。肉眼能分别出他们的矿物颗粒,而且定向性强,岩石在整体上易分裂,尤其呈片状构造者。 http 岩石中的片状矿物或长条状矿物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可发生位置转动而定向排列,或者粒状矿物在定向压力
级 绝大部分为显晶质结构和隐晶质结构,无玻璃质结构。
Hale Waihona Puke 顶(1)变晶结构① 等粒变晶结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如果以粒状矿物为主,称为粒状变晶结构,如果以片状
矿物为主则称为鳞片状变晶结构。
② 不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注意与岩浆岩的斑状结构和沉积岩中碎屑与杂基(基质)的杂基支
撑结构的区别)。例如: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等等。
顶变质岩中残留的原岩的构造,如变余气孔构造,变余杏仁构造、变余层状构造等等。
四、作业 逐块标本进行鉴定描述,描述内容包括:颜色、结构、构造、主要变质矿物、次要变质矿物等等。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