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实训》教学大纲本

合集下载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模板】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模板】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二、课程的对象和性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对象为高等学校财经类各专业学生。

国际金融学是研究国际间货币和金融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又称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共同构成国际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的核心是宏观经济的内外部均衡,并以此展开对国际货币和金融关系的研究。

国际金融学属理论和政策经济学范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以政治经济学,宏观和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证券投资学,会计学与统计学等学科为其知识基础,同时也以相应的数学和外语基础为学习前提。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具有经济学的知识综合能力,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部均衡的机理及实现条件,使学生具有更广阔的经济视角和经济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工具,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汇率决定和国际收支理论,和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基本方法和作用机理,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沿革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四、授课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阅读相结合。

五、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第一章国际收支课时安排:9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国际收支的基本涵义和国际收支平衡表各项目的经济含义与记帐方法,局部平衡和总体平衡的含义,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其调节方式。

理解我国国际收支问题。

了解西方国际收支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个项目的经济涵义、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政策,难点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的掌握和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节:国际收支的涵义1.国际收支的概念。

2.对国际收支概念的理解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1.记帐原则。

2.基本内容。

第三节:关于国际收支的分析1.国际收支盈余、赤字。

2.国际收支均衡。

*第四节:西方国际收支理论1.弹性论。

2.乘数论。

3.吸收论。

《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国际金融学是一门研究国际间货币流通和资金融通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国际收支、汇率、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等多个方面。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了解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国际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模型,如国际收支平衡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储备管理理论等。

(2)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运作机制和金融工具的特点。

(3)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原因和影响。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对国际金融领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2)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解读国际金融数据,并进行简单的预测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关注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

(2)增强学生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树立正确的金融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国际收支(1)国际收支的概念和构成(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和分析(3)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调节机制2、外汇与汇率(1)外汇的概念和种类(2)汇率的标价方法和种类(3)汇率的决定理论和影响因素(4)汇率制度的类型和选择3、国际储备(1)国际储备的概念和构成(2)国际储备的管理原则和策略(3)我国国际储备的现状和管理4、国际金融市场(1)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构成和特点(2)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种类和功能5、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和特点(2)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影响(3)国际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6、国际金融协调与合作(1)国际金融协调的形式和作用(2)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和发展(3)区域货币合作的案例和经验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和模型,使学生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金融实训教学大纲本

国际金融实训教学大纲本

国际金融实训教学大纲本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国际金融实训》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1、课程性质:《国际金融实训》是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课程力求科学、系统,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阐述,介绍多个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并反映和吸取国内外近年来学科发展的新的观念和成就,使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我国国际金融深入发展的需要。

2、目的与任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机构和工具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交易的内容日新月异,金融风险的形式复杂多变,金融体系的结构不断调整。

如何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投、融资活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如何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资本运营,提高竞争力,并有效规避各种金融风险,已成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的最新变化,适应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的新常态下的国际经济环境,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各国的金融体制及其发展动态、掌握国际间有关金融知识及其运行规律,对于培养适应开放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体系和外汇、外债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外汇交易业务、国际融资业务和外汇风险防范业务的知识和技能。

系统而准确的理解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和国际储备理论。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 熟悉和掌握一般国际金融工具的原理和实际运用。

2. 参与国际金融工具的交易,熟悉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环节的实践过程。

3. 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识读和运用分析。

4. 了解外汇汇率的种类及套算计算,升水贴水预判,走势分析。

5. 熟悉与掌握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各自特点、区别,及其盈利模式。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二、课程负责人:黎静三、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四、课程类别:全校提高课程学生五、课程教材:《国际金融英语教程》,云红茹等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1998年六、参考教材:《金融英语阅读教程》,沈素萍编,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00年;《国际金融英语口语》,徐雅琴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02年六、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金融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心和枢纽。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与国际经济接轨,金融业的国际化速度将越来越快,因此,既懂国际银行运作规范,又能以熟练英语与国外同行交流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显得日益重要。

本课程将把财经金融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的英语课程,帮助学生克服英语水平与专业知识不能同步增长的缺点,扩大专业词汇量,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为学生进一步阅读原版专业书籍扫除学习障碍,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八、课程主要内容该课程主要内容将涵盖现代银行体制、国际信贷、国际结算、国际汇兑、金融市场、贸易融资、金融业发展趋势、公司财务、投资银行理论和实务,等等。

九、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每周两节课。

教学语言以英语为主,适当辅以汉语解释。

要求学生能用英语回答问题并开展讨论。

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能掌握基本的专业词汇,在借助词典的情况下基本能阅读有关金融的英语材料并能准确进行翻译,能就金融话题进行简短对话,能掌握有关应用文的写作。

十、考试方式课程结束时采取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写、译的能力,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试成绩以百分计算。

十一、学时分配总学时为36学时,每周2学时,共18周大纲制订者:朱万忠大纲审定者:邹晓玲《国际金融》课程简介1.国际金融英语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Finance课程负责人:朱万忠2.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3.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4.课程对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5.内容简介:该课程主要内容将涵盖现代银行体制、国际信贷、国际结算、国际汇兑、金融市场、贸易融资、金融业发展趋势、公司财务、投资银行理论和实务,等等。

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国际金融学是一门研究国际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国际金融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能力。

本课程将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金融风险管理、外汇市场、国际投资、跨国公司金融以及国际金融体系等核心内容。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机制;2. 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和方法;3. 理解外汇市场的运作机制和汇率形成;4. 了解国际投资环境和跨国公司金融的特点;5. 掌握国际金融体系的结构和功能。

三、课程大纲1.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国际金融市场的分类和组织形式-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2. 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的分类和评估方法- 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金融衍生品市场和风险管理工具3. 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的概念和功能- 汇率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机制- 外汇市场交易和汇率风险管理4. 国际投资- 国际投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国际投资环境和政策-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战略和运作5. 跨国公司金融- 跨国公司的融资方式和渠道- 跨国公司的汇率风险管理- 跨国公司的国际资本预算和资本结构6. 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金融机构和组织- 国际金融危机和金融稳定- 国际金融合作和监管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和期末考试。

其中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课堂参与占总成绩的20%,作业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

六、参考教材1. Eun, C., & Resnick, B. (2017).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8th edition). McGraw-Hill Education.2. Levi, M. D. (2017). International Finance: Theory into Practice (6th edition). Routledge.七、参考文献1. Madura, J. (2019).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13th edition). Cengage Learning.2. Moffett, M. H., Stonehill, A. I., & Eiteman, D. K. (2020). Fundamentals of Multinational Finance (6th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八、备注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相关基础知识,建议修读该课程的学生先修习相关的金融学、国际贸易和微观经济学等课程。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际金融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适用专业:金融学总学时数:48学分:3编制部门:商学院财务金融系编制/修订日期:2016.10一、课题的性质与任务《国际金融》是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重点阐述与国际金融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国际收支、国际储备的基本常识,掌握汇率及外汇业务的基本概念和技能,理解汇率决定的基本理论,理解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运行的均衡与失衡的含义以及调节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等。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国际金融》是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其理论基础,研究国际间汇率的决定以及开放经济下经济运行规律的一门科学。

同时它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为此,我们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是:1.使学生重点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

即对于这门课程涉及到的基本概念、经典理论等,要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学生能够掌握国际金融交易的原理与工具的运用。

3.学生能够用所学的国际金融理论对现实宏观经济的运行进行分析判断。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汇率的种类及其标价方法;理解不同汇率制度的涵义。

2.讲授内容(1)外汇(2)汇率(3)汇率制度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外汇的标价方法教学难点:汇率制度第二章汇率决定理论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早期经典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理解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弹性理论和超调模型,了解国际收支说。

2.讲授内容(1)经典汇率决定理论(2)货币分析与资产组合分析下的汇率决定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教学难点: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第三章国际收支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收支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国际收支失衡的衡量和原因以及国际收支失衡对一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等。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doc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doc
3.纸币流通条件下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4.本币贬值对一国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有何影响?
5.汇率变动对一国国内经济有哪些影响?
6.列举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国际金融事件,说明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和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外汇市场、外汇交易的报价,了解和掌握主要外汇交易,熟练掌握外汇风险及外汇风险的防范方法,了解和掌握国际结算的特点、国际结算的主要工具及结算方式。
3、按外汇交易的支付工具不同,可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
4、按外汇买卖交割的期限不同,可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5、按汇率制度不同,可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6、按外汇管理的宽严程度,可分为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7、按汇率是否统一,可分为单一汇率和复汇率
8、按外汇银行营业时间,可分为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
四、外汇的作用
1、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2、调节国际资金的不平衡
3、增加国际储备资产
第二节汇率
一、概念
二、汇率的标价方法
1、直接标价法(应付标价法)
2、间接标价法(应收标价法)
3、美元标价法
三、汇率的种类
1、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可分为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中间汇率、现钞汇率
2、按汇率制定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汇率制度
一、固定汇率制
二、浮动汇率制
1、浮动汇率制含义
2、浮动汇率制种类
三、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1、固定汇率制的主要优缺点
2、浮动汇率制的主要优缺点
第二节外汇管制
一、外汇管制的产生和发展
二、外汇管制的机构和对象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国际收支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熟悉和掌握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和调节二、课程内容(一)、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1.国际收支基本概念;国际收支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和经济影响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我国的国际收支(二)、国际收支调节1.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的局限性2.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一般原则、我国的国际收支调节本章重点:国际收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和调节本章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第二章:国际储备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熟悉和掌握国际储备、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二、课程内容1.国际储备的概念、国际储备的概念和特点、国际储备的构成、国际储备的作用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我国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2.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多元化、国际储备的作用、适度国际储备量的确定、国际储备总量管理手段、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储备货币结构管理、我国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我国国际储备的特点本章重点:国际储备的概念、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本章难点: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原则第三章:外汇与外汇汇率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熟悉和掌握外汇与外汇汇率、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二、课程内容(一)、外汇与外汇汇率1.外汇、汇率的标价法、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汇率制度的选择2 汇率、汇率制度的类型、人民币汇率制度(二)、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1.购买力平价、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汇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2.金本位制下的汇率、金平价、汇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人民币调整的经济影响、汇率变动对国际储备的影响3人民币汇率的演变、反常的人民币汇率现象本章重点:外汇、汇率的标价法,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本章难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第四章外汇交易业务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熟悉和掌握外汇与外汇汇率、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二、课程内容(一)、外汇市场1、外汇市场概述:外汇市场的种类、构成、功能(二)、外汇交易业务1.即期外汇交易的概念、即期汇率的套算、套汇、远期外汇交易、无抛补套利、掉期和抛补套利2.外汇市场的分类、外汇市场供求、即期外汇交易涉及的问题3.世界主要外汇市场、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商业性即期外汇交易、银行间即期外汇交易本章重点:外汇市场、外汇交易本章难点:即期汇率的套算、套汇、远期外汇交易第五章外汇风险管理和外汇管制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熟悉和掌握外汇风险、外汇风险管理、外汇管制二、课程内容(一)、外汇风险概述和种类外汇风险的概念、外汇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外汇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外汇风险管理的手段(二)外汇风险管理外汇风险管理策略和原则、银行经营中的外汇风险管理、企业经营中外汇风险管理(三)、外汇管制1、外汇管制的概念、外汇管制的目的意义及消极影响、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2、外汇管制的基本方式、货币可兑换的涵义、经常项目下的货币可兑换、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本章重点:外汇风险概述和种类、外汇风险管理本章难点:外汇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外汇管制的基本方式第六章国际结算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熟悉和掌握国际结算的主要支付工具、国际结算的基本方式二、课程内容(一)、国际结算概述(二)、国际结算的主要支付工具汇票、本票、支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主要单据(三)、国际结算的基本方式1、汇款方式2、托收方式3、信用证方式4、银行保函5、各种结算方式的结合使用本章重点:托收方式、信用证方式本章难点:汇票、本票、支票第七章:国际金融市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熟悉和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形成的主要条件、作用及影响和主要特点二、课程内容(一)、国际金融市场概述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和构成、国际金融市场形成的主要条件、作用及影响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特点(二)、欧洲货币市场欧洲货币市场概念、欧洲货币市场的起源、发展和规模欧洲货币市场的构成及主要业务、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和弊端、欧元本章重点:货币市场、证券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欧洲货币市场的影响本章难点:当代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特点、欧洲货币市场的构成、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常见的衍生金融工具第八章国际贸易融资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熟悉和掌握国际贸易信贷、保付代理、出口信贷二、课程内容(一)、国际贸易短期信贷对出口商的融资、对进口商的融资(二)、保付代理保理业务的概念和演变、保理业务的程序和内容、保理业务的功能和作用(三)、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概述、出口信贷的主要类型、卖方信贷、买方信贷、福费廷(四)、其他信贷打包放款、出口押汇、出口贴现、混合信贷本章重点:国际贸易短期信贷、出口信贷、保付代理本章难点:保付代理、福费廷、出口信贷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熟悉和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特征和影响,国际债务危机与我国的外债管理二、课程内容(一)、国际资本流动概述国际资本流动的定义、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特征和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国际资本流动的典型特征、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三)、国际债务危机与我国的外债管理国际债务危机的原因、国际债务危机的影响、解决国际债务危机的措施、我国的外债管理本章重点: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动机、制约因素、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本章难点:资本国际流动的概念、国际间接投资、国际信贷、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特征第十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货币体系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熟悉和掌握国际金融组织、国际货币体系二、课程内容(一)、国际金融组织国际金融机构概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区域性国际金融组织(二)、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概述、国际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欧洲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建设与前景本章重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国际货币体系本章难点:国际货币制度的概念、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牙买加体系的基本特征、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案、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要求四、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一、把握总体内容结构在学习《国际金融》时,首先要对该门课程的内容和体系有个概括的了解,以便把握全貌,弄清各部分和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
《国际金融实训》是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课程力求科学、系统,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阐述,介绍多个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并反映和吸取国内外近年来学科发展的新的观念和成就,使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我国国际金融深入发展的需要。

2、目的与任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机构和工具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交易的内容日新月异,金融风险的形式复杂多变,金融体系的结构不断调整。

如何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投、融资活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如何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资本运营,提高竞争力,并有效规避各种金融风险,已成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的最新变化,适应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的新常态下的国际经济环境,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各国的金融体制及其发展动态、掌握国际间有关金融知识及其运行规律,对于培养适应开放经
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体系和外汇、外债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外汇交易业务、国际融资业务和外汇风险防范业务的知识和技能。

系统而准确的理解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和国际储备理论。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熟悉和掌握一般国际金融工具的原理和实际运用。

2. 参与国际金融工具的交易,熟悉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环节的实践过程。

3. 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识读和运用分析。

4. 了解外汇汇率的种类及套算计算,升水贴水预判,走势分析。

5. 熟悉与掌握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各自特点、区别,及其盈利模式。

三、本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的关系
《国际金融》属于基础理论课,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必修课,《国际金融》都是在修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等公共基础课之后开设的,因此,本课程在大纲的编写和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都应该格外重视它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国际金融》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国际结算、外贸英语函电、外贸模拟实训等。

四、教学内容设计思路
《国际金融实训》阐述的是国际金融学科的最一般规律、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和基础知识。

通过本实训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明确国际金融学科的研究对象、牢固掌握国际金融的最基本概念、初步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为学好其他国际经济方面的业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国际金融实训》课程也可以更好地完善金融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提高学生从事宏观经济工作的综合素质。

五、实践教学安排表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
平时上课实际操作及提交课程报告。

(3000字)
七、指导书与参考资料
教材:刘园主编:《国际金融实务》(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
参考书:
(1)《金融概论》,贺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国际金融》(第三版),刘舒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国际金融》(第二版),孙连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4)《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5)姜波克:《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6)刘思跃:《国际金融》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2版
(7)《国际金融实务》(第2版),刘玉操,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8)《国际金融》(第四版),陈雨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9)《国际金融学》(第五版),姜波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撰写人:吴凡
教研室审核人:
学(课)部批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