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历史悠久

合集下载

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度)

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度)

第一章概述一、城市概况1、历史沿革临湘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长沙郡地,西汉为长沙国下隽县地,晋属巴陵县地,五代后唐清泰年间(934~936)马殷置王朝场。

宋淳化五年(994 年)升为王朝县,至道二年(996 年)更名为临湘县。

清代属王禾上、下里,民国6 年(1917)粤汉铁路北段通车,设车站于此,遂逐渐发展为集市。

民国19 年(1930)县治由陆城搬迁至长安。

1984 年4 月6 日,临湘县的部分地区划归岳阳市。

1986 年1 月27 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8 号)撤销岳阳地区,将临湘、华容、汨罗、平江4 县划归岳阳市管辖。

1992 年9 月1 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96 号),撤销临湘县,设立临湘市,由岳阳市代管。

2、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建制临湘地处湖南省东北边陲,素称“湘北门户”。

地理位置为东经113°9′-113°21′,北纬29°12′—29°51′,市境南北纵长72.5 km,东西宽31.6 公里。

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可以概括为“一江环绕,两省交界,五线穿境”,一江环绕即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38.5km,沿江有儒溪、新洲脑、叶家墩等10 多处渡口。

两省交界即地处湖南、湖北两省交界处,与湖北的赤壁、通城、监利、通山、崇阳、洪湖毗邻。

五线穿境即京港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临湖公路、武广高铁、京广铁路穿境而过,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使临湘历来为商贾云集和兵家必争之地。

现辖3个街道(长安街道办事处、五里街道办事处和桃矿街道办事处)、10个镇及114个行政建制村,市域总国土面积1718km2。

3、自然条件3.1地质地貌临湘市地形多样,地势南高北低,东南群峰起伏,中部丘岗连绵,西北平湖广阔,东南部有药菇山、大云山等28 座海拔800 米以上的山峰,构成雄伟的天然屏障,山势陡峭,峰峦叠嶂,植被繁茂;北部是江湖平原地区,海拔在40 米以下,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中部地表波状起伏,为丘陵区域,海拔一般在50-300 米之间。

临湘历史悠久

临湘历史悠久

临湘历史悠久,夏、商时属荆州,春秋时属楚,秦属长沙郡。

宋至道二年,设王朝道,后改为临湘县,属巴陵郡,其文化具有楚文化、湖湘文化以及外来文化影响的多元特色。

临湘城区由长安镇拓展而来。

长安镇旧时地当京城通广州的陆路要冲,明洪武十年(1381)设长安驿。

相传东晋时有长安人氏避乱来此落籍,因称长安。

后有人开设店铺,称长安铺。

清代属王禾上、下里,民国6年(1917)奥汉铁路北段通车,设车站于此,遂逐渐发展为集市。

民国19年(1930)县治由陆城搬迁至此。

民国24年(1935)设长安镇,1936年改为长安乡,因怀念古都,一直袭用此名。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立市。

良好的区位环境临湘地处湘北边陲,位于北纬29°10†~29°52†,东经113°15†~113°45†之间,是湖南的北大门。

全市总面积1720平方公里,辖9乡14镇1个街道办事处278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境内有京广铁路、107国道及京珠高速公路贯通。

北临长江,西傍洞庭,东南蜿蜒着罗宵山的余脉,居武汉、长沙经济文化辐射的中心地带。

临湘与湖北的赤壁、通城、监利、通山、崇阳、洪湖、江西的修水等九个县市接壤。

长江水道依境而下,清末时期县境沿长江有儒溪、新洲脑、叶家墩等18处渡口。

建国后,随着交通事业发展,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临湘与周边县市公路也相继拉通,临湘至赤壁、临湘至通城等客运线路也接连开通,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和区域优势。

丰富的自然资源临湘境内南高北低,东南群峰起伏,中部丘岗连绵,西北平湖广阔,大体为"五山一水两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

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59天,日照率41%,降水量1469.1毫米。

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沿江水广洲阔,是鱼米之乡,为粮、棉、油、猪、鱼的重要生产基地;山丘林海苍莽,有近百万亩松、杉、竹、茶、果、药,尤以茶叶享誉中外。

临湘市地方美食探索

临湘市地方美食探索

临湘市地方美食探索临湘市位于湖南省,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

在这个古老的城市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底蕴,还能品尝到丰富多样的地方美食。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临湘市地方美食的魅力。

传统美食临湘市的传统美食源远流长,代代传承。

其中,以“湘菜”为代表的湖南菜系在临湘市尤为盛行。

辣而不燥、鲜香可口是湘菜的特点,而临湘市的湘菜更是别具一格。

著名的“辣椒炒肉”、口味独特的“毛氏红烧肉”都是不可错过的美食。

此外,临湘市还有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如“油炸臭豆腐”、“藕粉”等,每一道菜肴都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美食街区在临湘市的市中心,有着繁华热闹的美食街区,各式各样的小吃摊点和餐馆让人目不暇接。

这里集聚了来自各地的美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食的天堂。

无论是品尝当地特色小吃,还是尝试各种异国风味,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

漫步在美食街区,不仅可以享受美食的诱惑,还能感受到临湘市独特的饮食文化。

地方特色除了传统美食和美食街区外,临湘市还有许多地方特色的美食值得品尝。

例如,当地的“碟碟香”是一道口味独特的糕点,香甜可口,深受当地人喜爱。

而“糟辣鱼头”则是临湘市的特色菜肴之一,汤汁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在临湘市地方美食的探索中,总能发现令人惊喜的美食之宝。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您对临湘市的地方美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佳肴,还能体验到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临湘市地方美食的探索之旅,定会让您流连忘返,留下美好的味蕾记忆。

南头古城简介

南头古城简介

南头古城简介
南头古城位于中国湖南省湘潭市临湘市区中心附近,距离湘潭市西边约六公里,这里有着一座以中国古城的格局为主的古城南头古城,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湘潭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南头古城拥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那是当时中国的最高级别的建筑,也是湘潭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研究发现,南头古城最早是在西汉末期由湖南江夏县(今湖南湘潭市临湘区)建立的。

南头古城历史悠久,建筑精美,占地约十公顷,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筑宫室,古城城街井字形,包围着中心南楼,有着三层楼阁,正面设有祈求吉祥,守护城池的古老图案,如龙腾凤舞,神兽石柱和宫室的遗址依然屹立古城。

南头古城历史文化极为丰富,拥有许多古老的文物遗迹,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古城内壁画,大多数画面展示了古老传说。

另外,还有许多古代建筑遗迹,像古迹楼、文士楼、观音楼等,以及数十处古墓,这些古老的文物和景点令古城更具历史韵味。

南头古城不仅有历史上的价值,还有着自然美景和人文环境。

古城附近有许多适合游玩的景点,如湘临台、洞金洞等,都是受到海拔不同而形成的石灰岩景观,还有许多历史遗迹,极具观赏性和历史价值。

此外,南头古城还是一座有着“绿色城市”之称的城市,它被湘潭市公安局所建,保证了古城的水平安全,古城治安良好,绿色植物
常见,空气清新。

南头古城以其历史悠久,建筑华丽,自然风景优美,人文环境安全温馨的特点,成为湘潭的重要旅游景点和历史文化名城,每年都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南头古城是湘潭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通过历史的表现,使人们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城市,了解过去的人们生活的模样,从而珍惜现在的生活。

临湘历来被清华北大录取名单表

临湘历来被清华北大录取名单表

临湘历来被清华北大录取名单表(原创版)目录1.临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2.临湘教育的发展及特点3.临湘历来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名单表4.临湘教育对清华北大录取名单的贡献5.未来临湘教育的发展前景正文临湘,一座位于湖南省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有着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在这里,教育被视为孩子们通向成功的重要途径。

因此,临湘历来被清华北大录取名单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临湘教育的发展及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首先,临湘的教育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明清时期,临湘地区就有着书院教育的传统。

随着时代的变迁,临湘教育逐渐发展壮大,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其次,临湘教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在这里,尊师重教、勤奋好学的风气盛行,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在各个领域脱颖而出。

临湘历来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名单表展示了临湘教育的优异成果。

这些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的学生,无疑是临湘教育的骄傲。

他们凭借在临湘接受的扎实基础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成功迈向了人生的新阶段。

临湘教育对清华北大录取名单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学生数量上,更重要的是为这些名校输送了高质量的人才。

临湘教育的发展为清华北大等名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秀生源,成为了这些名校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展望未来,临湘教育将继续秉承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深化教育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临湘教育将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清华北大等名校输送更多的优秀学生。

总之,临湘历来被清华北大录取名单表是临湘教育优异成果的体现。

我家乡在临湘英语作文

我家乡在临湘英语作文

在中国的湖南省,有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城市,那就是我的家乡临湘。

临湘位于湘江之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这里不仅风景秀丽,而且人文荟萃,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所在。

我的家乡临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据史料记载,临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临湘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临湘的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走在临湘的街道上,仿佛可以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岁月的沉淀。

除了古建筑,临湘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遗迹。

比如,临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

湘绣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至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临湘的自然风光也是美不胜收。

湘江穿城而过,两岸的景色如诗如画。

春天,江边的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与清澈的江水相映成趣夏天,江面上泛起层层涟漪,渔舟唱晚,别有一番风情秋天,江边的枫叶红了,与蓝天白云相映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冬天,江水静静地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在临湘,人们过着悠闲而宁静的生活。

这里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人们更注重享受生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老人们在公园里悠闲地下棋,孩子们在广场上快乐地玩耍,年轻人在江边散步,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这种悠闲的生活方式,让人感到身心放松,仿佛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然而,临湘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城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认识临湘。

这里的旅游业也在逐渐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临湘的旅游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总之,我的家乡临湘是一个美丽而富有魅力的地方。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悠闲的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临湘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风采。

临湘市名胜古迹游

临湘市名胜古迹游

临湘市名胜古迹游
临湘市位于中国湖南省湘潭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

在临湘
市名胜古迹游中,游客可以领略到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景观。

下面将介绍临湘市的几
处著名名胜古迹。

龙王庙
龙王庙位于临湘市区中心,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古迹之一。

庙内供奉着龙神,被
当地居民视为护佑之神。

庙宇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结构精美。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当
地会举行盛大的祭龙仪式,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长沙湘江
临湘市濒临湘江,湘江水清澈见底,风景优美。

沿江两岸遍植花木,绿树成荫,
是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湘江上还有可供游客乘船游览的游船,可以欣赏到沿岸风
光和江面波光粼粼的景色。

王陵
王陵是临湘市的一处古代墓葬,据传是某位古代王公的陵墓。

陵墓建筑宏伟壮观,墓冢巍峨挺拔,富有神秘色彩。

王陵附近还有一些古老的石刻和石雕,记录着当时的
历史风貌。

临湘市名胜古迹游,让游客感受到古老文明的魅力,体验古代历史的厚重与辉煌。

来临湘市旅游,除了欣赏这些名胜古迹,还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感受湘南文化的
独特魅力。

临湘城的起源——陆城

临湘城的起源——陆城

老临湘城——陆城陆城位于今岳阳云溪区之北,临湘市西北部,陆城始建于北宋淳化五年(994年),毁于1938年11月8日的日军侵占,史称“临湘沦陷”,在这中间的一千多年历史里,陆城都是临湘县治所在地。

“鱼梁(山名)拱于前,白马(山名)拥于后”,“长江横其北,莼湖绕其东”。

陆城历史悠久,相传三国时,吴国将领陆逊屯兵于此,筑土城为营垒,后裔念其功绩,便地以人名,故称陆城,至今已逾千年,当时,沿长江至洞庭一线均为三国古战场,周瑜、鲁肃、黄盖、陆逊都曾在此屯兵、作战,至今还留下了黄盖湖、陆城、鲁肃墓、点将台等名胜。

陆城地处长江南岸、扼湘鄂咽喉要津的古镇陆城距岳阳市区仅30公里。

从繁华闹市到幽静的千年古镇,不过短短几十分钟车程,然而——那具有浓郁三国古城特色的陆城却与现代化形的岳阳城区却如同两个世界,置身其中,恍若隔世。

陆城地区在唐、虞时期为三苗国地,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升格为王朝县并设置县治,后改名为临湘县,陆城作为临湘县治,与临湘城的历史不可分割。

明成化十一年(1475),临湘知县唐绢在陆城筑土城墙,覆以瓦,正德初(1506年),知县刑思敬,增修“引圻”、“望荆”、“瞻岳”、“会江”等东西南北四门。

明万历三年(1575年),知县陆勋主持修建砖石城墙,周长5里,高、厚均1.65丈,名东西南北四门为“平湖”、“盘山”、“瞻岳”、“望江”,并在城门上建有城墙。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雍正二年(1724),曾多次对城墙、城楼整修加固,颇为壮观。

古城内,建筑物鳞次栉比,交相辉映,其主要有:庄严堂皇的县属官衙,培养人才的莼湖书院,比武射箭的跑马岭,斗文赛诗的游乐场,弘扬礼教的节孝牌坊,推崇耕种的先农坛,感恩铭德的普济寺,户部尚书杨一鹏的天官府,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三闾大夫祠,管辖僧道的崇真观和嘉佑寺,还有文庙、武庙、宗祠、观音阁、城隍庙等等。

城区街巷纵横。

主要街道有9条:即东门正街、西门正街、南门正街、北门正街、三岔街、东门街、西门街、仓门口街、南门外正街;还有11条巷,即兰公巷、萧家巷、何车管巷、汤家巷、王家巷、刘家巷、花线巷、罗家巷、学田巷、许家巷、狮子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湘历史悠久,夏、商时属荆州,春秋时属楚,秦属长沙郡。

宋至道二年,设王朝道,后改为临湘县,属巴陵郡,其文化具有楚文化、湖湘文化以及外来文化影响的多元特色。

临湘城区由长安镇拓展而来。

长安镇旧时地当京城通广州的陆路要冲,明洪武十年(1381)设长安驿。

相传东晋时有长安人氏避乱来此落籍,因称长安。

后有人开设店铺,称长安铺。

清代属王禾上、下里,民国6年(1917)奥汉铁路北段通车,设车站于此,遂逐渐发展为集市。

民国19年(1930)县治由陆城搬迁至此。

民国24年(1935)设长安镇,1936年改为长安乡,因怀念古都,一直袭用此名。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立市。

良好的区位环境临湘地处湘北边陲,位于北纬29°10†~29°52†,东经113°15†~113°45†之间,是湖南的北大门。

全市总面积1720平方公里,辖9乡14镇1个街道办事处278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境内有京广铁路、107国道及京珠高速公路贯通。

北临长江,西傍洞庭,东南蜿蜒着罗宵山的余脉,居武汉、长沙经济文化辐射的中心地带。

临湘与湖北的赤壁、通城、监利、通山、崇阳、洪湖、江西的修水等九个县市接壤。

长江水道依境而下,清末时期县境沿长江有儒溪、新洲脑、叶家墩等18处渡口。

建国后,随着交通事业发展,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临湘与周边县市公路也相继拉通,临湘至赤壁、临湘至通城等客运线路也接连开通,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和区域优势。

丰富的自然资源临湘境内南高北低,东南群峰起伏,中部丘岗连绵,西北平湖广阔,大体为"五山一水两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

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59天,日照率41%,降水量1469.1毫米。

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沿江水广洲阔,是鱼米之乡,为粮、棉、油、猪、鱼的重要生产基地;山丘林海苍莽,有近百万亩松、杉、竹、茶、果、药,尤以茶叶享誉中外。

清康熙年间,临湘贸易开始活跃。

输出商品以茶叶、竹木为主,土布、药材为大宗。

年销往湖北、江西、山西、新疆及俄、英、日、美等国的红茶、砖茶达数万担。

光绪二十七年(1901),经汉口外销的红茶67632箱(每箱约60公斤)。

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聂家市、羊楼司、桃林、江南、詹桥一批集镇相继出现,并日趋繁荣。

地下矿藏初探有30余种,萤石储量居全国之首,铅、锌、金、锰、钽铌铁、绿柱石等藏量可观, 特别是白云石、钾长石、石灰石、高岭土、云母、水晶等藏量尤丰,且品位高,易开采。

临湘境内林业用地达1568800亩,楠竹蓄积量1023万株,茶园11.2万亩。

作为亚洲最大的钓鱼用浮标生产基地,年产浮标1500万只。

1992年临湘撤县设市,临湘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这些本地资源,创办日常用品、建材、竹木、茶叶、水禽、渔具等专业批发市场,先后建成了临湘大市场、金桥建材、金桥农贸、长河水禽、羊楼司竹器、湘北竹木等九个专业批发市场。

羊楼司镇与赤壁交界,是湖南四大边境重镇之一。

京广铁路、107国道并行其中。

羊楼司竹器市场位于107国道两旁,长达6公里,拥有300多个铺面。

羊楼司竹器品种达280个,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竹器专营市场,产品不仅销往湖北、江西等边境县市,还畅销全国16个省市及日本、俄罗斯、香港、台湾等地,年销售额达2.3亿多元,羊楼司因此成为中国有名的“竹器之乡”。

喜人的招商引资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招商引资这一工作重心,积极调整思路,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三湾工业园、香港永生工业城、太子奶休闲山庄、白云湖景区、星河商业步行街、文汇财富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成功的现代商品流通模式吸引着三省九县市客户纷至沓来。

大大地提高了临湘经济地发展,推动了城镇化建设。

临湘全年边境贸易成交额为8.2亿元,居三省边境九县市之首,成为湘鄂赣商品集散的“金三角”。

通过招商引资带动,临湘市一批破产企业实现了产权置换,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辉煌的改革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绩,先后有九项综合性工作跨入全国、全省先进行列。

(1)全国先进文化(县)市。

我市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图书馆已晋升为国家一级馆,影剧院为全省文明剧院,市花鼓戏剧团连续三次获“全省好剧团”称号,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多次被省市表彰,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文化市场日趋繁荣。

1992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市)。

(2)全国科普示范(县)市。

我市在科普工作上成果显著,年均争取科普项目86个,争取资金3000多万元,开发产品30多外,培养科技示范户3000多户。

2001年,被国家科协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

(3)全国教育先进(县)市。

我市先后在教育上投入2.5亿元,出色地完成了“双基”达标工作,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先后3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先进集体。

(4)全国普法先进(县)市。

我市深入开展了依法治市、依法治村等活动,执法队伍中有100余人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市民中有多人被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社会服务优质,社会风尚良好。

(5)全国田径之乡。

我市近年来在体育方面投入1800多万元,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经常,竞技体育水平明显上升。

1999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田径之乡”称号。

(6)省级文明城市。

我市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000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首批省级文明城市称号。

(7)中国竹器之乡。

我市有近百万亩的竹木资源,竹器生产厂家达200多个,竹器制品琳琅满目。

1998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竹器之乡”称号。

(8)中国浮标之乡。

在全国钓具行业中有一句名言,即“威海的杆,临湘的标。

”我市有大小浮标生产厂家100多个,从业人员3000余人,年创产值过亿元。

(9)全省县域文化建设基地(县)市。

我市着力加快县域文化建设步伐,群众文化、社区文化节、屋场文化等特色文化建设蓬勃兴起,文化产业日强一日。

2001年,被评为全省首批县域文化建设基地(县)市。

2003年,全省县域文化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临湘始建于北宋994年,原名王朝县,隶属岳州,996年改名为临湘县,1930年废长江之滨的旧县治陆城,迁址至县域中部的长安,1984年析出地区成立岳阳云溪区,1992年撤县设市。

临湘扼长江咽喉,是陆路交通南下湖南的第一站,故有“湘北门户”之称。

现辖13个镇、5个乡、2个办事处,土地面积1754平方公里,总人口50.21万人。

境内最高山药菇山海拔1261.1米,最低点江南谷花洲23米。

长江流经市境内西北边沿,全长32.7公里。

境内河流桃林河、坦渡河、源潭河蜿蜒北注长江。

东北角的黄盖湖为湖南省第二大湖。

中文名称:临湘外文名称:LinXiang行政区类别:县级市所属地区:中国湖南省下辖地区:13个镇、5个乡、2个办事处政府驻地:临湘市长安西路33号电话区号:0730邮政区码:414300地理位长江以南,湖南省面积:1720平方公里人口:48万方言:岳阳话;少量新湘语、西南官话气候条件:山湖交融,气候湿润,四季分明著名景点:大云山、五尖山、黄盖湖、临湘6501、江南大漠火车站:临湘火车站车牌代码:湘F交通干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长江航道置:东北部基本概况湖南省临湘市湖南封面——临湘临湘历史悠久,隶属岳阳,北临荆州洪湖,东临咸宁赤壁,是湖南省为数不多亦是京广铁路、第一站,武广高铁的经过地,故有湘北门户之称[1]。

临湘历史悠久,周以前为三苗氏族聚居之地,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长沙郡地,西汉为长沙国下隽县地,晋属巴陵县地,五代后唐清泰年间(934~936)马殷置王朝场,宋淳化五年(994年)升为王朝县,至道二年(996年)更名临湘县,1992年撤县设市,由岳阳市代管。

市域集雨面积1754平方公里,辖14个镇、9个乡,总人口49万人。

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0亿元,各类税收6453万元,财政收入12304万元。

市境南高北低,东南群峰起伏,中部丘岗连绵,西北平畴广阔,大体为“五山一水两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

最高山药菇山海拔1261.1米,最低点江南镇谷花洲海拔23米。

长江流经市境西北边沿,全长32.7公里。

境内河流众多,桃林河、坦渡河、源潭河蜿蜒北注长江。

临湘黄盖湖(洞庭湖水系)市域资源丰富。

沿江水广洲阔,乃是鱼米之乡,境内北部的黄盖湖是古洞庭湖遗址,属洞庭湖水系,是湖南省第二大内湖;北部8个湖区乡镇是粮、棉、水产重要生产基地;南部9个乡镇,林海苍莽,矿产丰富,有近百万亩松、杉、竹、茶、药,尤以茶叶享誉中外。

年产茶叶8000多吨,远销内蒙、新疆、青海边区及蒙古、俄罗斯、日本等国,是全国十大产茶县(市)之一。

地下矿藏初探有30余种,萤石储量居全国之首。

铅、锌、钾、金、锰、钽、铌、铁、绿柱石等藏量可观。

特别是白云石、钾长石、石灰石、高岭土、水晶、云母等藏量尤丰品位较高,易于开采。

临湘白云矿有上百年的开采历史,总储量在3亿吨以上,年产量200多万吨,是钢铁、玻璃、电子等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全市有采矿企业121家,产品销往19个省、市的160个大中城市,远销日、英、美、俄、巴拿马等国。

境内交通四通八达。

市区距武汉、长沙各约180公里,距岳阳市区42公里。

临江港口建有千吨级专用码头;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和武广客运专线穿市而过,是湖南通江达海、走向世界的“北大门”。

每天开往湖北武汉、浙江义乌、温州、广东东莞、深圳等地的省际班车12对;开往省内长沙、株洲、邵东等地的跨地区班车30多趟。

便利的交通条件,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了大批来自湖北、浙江、广东、福建、邵东等地的个体工商户来此经商,边界贸易十分活跃。

年边贸成交额36亿元,成为湘、鄂、赣毗邻13个县市的商品集散中心。

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市境山水交辉,风景宜人,是开发旅游事业的极好处所。

道教胜地大云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佛教胜地五尖山属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湖南省重点旅游开发区;为旅游疗养避暑佳地;市区长安河风光带、忠防镇大坝集镇的“6501”新景区已初步形成了山奇、水秀、洞幽的景观。

“6501”新景区由地下工程、龙潭湖、三段锦瀑布、金沙滩和周边的人文景点组成,结构复杂,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奇险幽深,巧夺天工,置身其中,如入迷宫仙境,令人叹为观止;龙潭湖碧波荡漾,轻舟悠然;三段锦瀑布飞流直下,蔚为壮观;金沙滩回归自然,妙不可言。

三国时就闻名于世的古老而带有传奇色彩的黄盖湖和瑶族发祥地龙窖山,将让人发怀古思幽探密之情。

区域规划临湘市城区位于市域中部偏西。

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万,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