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填图教程04-野外数字地质剖面调查
【精品】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

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工作流程为: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野外总图库创建→野外手图创建→野外数据采集→桌面PRB数据整理(包括野外手图数据整理、野外采集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实际材料图制作→编稿原图(地质图)制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汇交。
1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1.1资料收集收集前人资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野外工作的主攻方向。
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已有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及说明书,以便了解工作区区域地质总体特征;调查区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著、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便迅速了解前人的工作全貌;调查区内已有的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心、各类岩石薄片等,以便迅速建立调查区有关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不同时代形成的地质资料,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前人的填图单位进行合理的归并和重新厘定;调查区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有关地形、道路、物质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
1.2背景数据准备数字填图工作需要数字化的地形图资料,因此要根据工作的需要收集合适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数据或纸介质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中背景图层所需要的数字化地理底图。
如果收集到的是纸介质的地形图,需要将地形图数据扫描成数字图像,然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矢量化,形成可以使用的数字化地形数据。
如果收集到数字化的地形图数据,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填图所需要的MapGIS数据格式。
数字填图系统对于作为背景图层的地理底图数据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是:①数据的单位为米;②坐标系类型为北京54/西安80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对于比例尺没有特殊的要求。
数字填图DGSS数字填图地质调查平台操作ppt课件

五 实际材料图
连图和拓扑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a. 设置MapGis基础软件平台系统参数主要指“结点/裁剪搜索半径” (1e-009或更小)。
b. 灵活运用快捷键导航:F5(放大),F6(移动),F7(缩小)。 c. 如果已知线类型,可在连图过程中顺便设置线参数,以便后续工作。 d. 遇结点断开。合理运用相交线剪断功能(母线剪断)。 e. 灵活运用画线快捷键:F8(加点),F9(退点),F12(捕捉线头)。 f. 在联接线和建立结点时,注意使用捕捉线头功能。 g. 当地质界线与内图框相临时,应使其适当超过内图框。 h. 建立结点时,线参数要设置为“折线”,不能为“曲线”。
57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1) 自动赋Geoline左右地质体代号
注意,该功能仅适用于地质区的弧段完全由地质线(geoline)转换 而成的情况。
58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2) Geopoly批注地质代号回填到prb过程:
如果用户修改了Geopoly中某个区实体的“批注地质代号”(PSTRAPHA) 字段的值,可使用此功能将该值回填到该区所包含的PRB过程中。该回 填过程不仅修改实际材料图中的PRB过程(地质点,分段路线,地质界 线),也会追溯修改“图幅PRB库”中以及相应野外路线中的相应PRB 过程。回填方式分为:回填到本图幅、5万图幅回填到2.5万图幅、25万 图幅回填到10万图幅。
62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6) 地质界线地质代码和参数一致性检查:
63
五 实际材料图
拓扑重建的方法:
原始数据变动之后,地质区文件需要进行拓扑重建。 此时利用系统提供的“带参数的label点保存”等技术 手段,可以使拓扑重建的过程由全局修改变为局部修 改,由复杂变得简单,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面介绍具体的方法。
数字测图 第四章 野外数据采集

xc c / cos
则正确的水平方向读数为:
L L xc , R R xc
' '
式中 L′、R′—盘左、盘右水平方向读数;
—竖直角。
(3)指标差对竖直角的改正
设指标差为x,则一般垂直度盘竖直角的
计算公式为:
=90 ( L x ) 或 ( R x ) 270
距离偏心法 • 欲测定B点,但B点不能立 标尺或反光镜,可先用极 坐标法测定偏心点Bi(水 平角读数为Li,水平距离为 SZBi),再丈量偏心点Bi到 目标点B的距离△Si,即可 求出目标点B的坐标。
角度偏心法
• 欲测定目标点B,由于B点无法 到达或B点无法立镜,将棱镜安 置在离仪器到目标B相同水平距 离的另一个合适的目标点Bi上进 行测量,先测定至棱镜的距离 (DZB =DZBi),然后转动望远镜照 准待测目标点Bi,读取水平角LB, 则测得B点坐标为:
类
型
符 号 码
及 含 义
坎类(曲) 线类(曲) 垣栅类 铁路类 电力线类 房屋类 管线类 植被土质 不拟合边界 圆形物
K(U) + 数(0-陡坎,1-加固陡坎,2-斜坡,3-加固斜坡,4-垄,5-陡崖,6-干沟) X(Q) + 数(0-实线,1-内部道路,2-小路,3-大车路,4-建筑公路,5-地类界,6-乡.镇 界,7-县.县级市界,8-地区.地级市界,9-省界线) W + 数(0,1-宽为0.5米的围墙,2-栅栏,3-铁丝网,4-篱笆,5-活树篱笆,6-不依比例围 墙,不拟合,7-不依比例围墙,拟合) T +数(0-标准铁路(大比例尺),1-标(小),2-窄轨铁路(大),3-窄(小),4-轻轨铁路(大), 5-轻(小),6-缆车道(大),7-缆车道(小),8-架空索道,9-过河电缆) D + 数 (0-电线塔,1-高压线,2-低压线,3-通讯线) F +数 (0-坚固房,1-普通房,2-一般房屋,3-建筑中房,4-破坏房,5-棚房,6-简单房) G + 数(0-架空(大),1-架空(小),2-地面上的,3-地下的,4-有管堤的) 拟合边界 H - 数(0-旱地,1-水稻,2-菜地,3-天然草地,4-有林地,5-行树,6-狭长灌木林,7-盐 碱地,8-沙地,9-花圃) Y + 数(0半径,1-直径两端点,2-圆周三点) P + (X(0-9),Q(0-9),K(0-6),U(0-6)„) C + 数(0-图根点,1-埋石图根点,2-导线点,3-小三角点,4-三角点,5-土堆上的三角点, 6-土堆上的小三角点,7-天文点,8-水准点,9-界址点)
04野外填绘地质图方法

野外填绘地质图方法与要求一、地质填图方法简述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一个地区的主要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各种岩层、地质构造、矿床等的时代、产状、分布和相互关系),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图(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地质填图,则是沿着布置的观察路线,将地质点或构造点标在地形图上(即定点),并在地形图上勾绘出点周围的地质界线或断层线等。
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步骤1.明确填图的比例尺,确定观察点、线密度为了确保填图质量,1:5000地质图总的要求线距200-250m,点距视构造的复杂程度,基岩的出露情况和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而决定,点距一般应小于线距。
2.确定填图单元填图单元的划分是地质填图的基础,根据比例尺及岩性的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确定本次实习区的地质填图单元,本次填图单位为:莲沱组(Nh1l);南沱组(Nh2n);陡山沱组(Z1d)一、二、三、四段;灯影组(Z1dn)一、二、三段;第四系(Q4)。
3.布置观察路线布置观察路线一般有两种方法:(1)追索法:在制绘不同时代地层的地质界线时,沿地层走向,或者为了解决某一地质问题(如断层),而沿着一特定方向进行地质观察来填绘地质图的方法。
追索法适应下列情况:A.地层岩性、厚度变化大,只有在追索过程中才能准确地了解其横向变化,掌握地质界线的延伸和分布;B.地质界线不明显,一定要经过追索才能填绘;C.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地区,为了更好的填绘出断层线而采用追索法;D.山脊、沟谷、水系平行于地层走向分布,地形条件有利于追索性。
(2)穿越法:垂直或大角度斜交地层走向(或构造线方向)布置观察路线进行地质观察和填绘地质图的方法。
穿越法适用于下列情况:A.露头好,岩性、厚度变化不大,地层分界清楚;B.构造相对较简单;C.地形平缓,且沟谷、水系多垂直或斜交地层走向分布。
穿越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很快地了解到岩层的厚度、地层剖面及纵向变化。
实习区地形、地质条件适合用穿越法,可以采用以穿越法为主,局部地段选用追索法。
数字填图DGSS教程04-野外数字地质剖面调查

面进行野外实地验证(含建组剖面、层型剖
面)。
4.3.1.3 对已有的符合 质量要求的前人实测 剖面,利用数字剖面 桌面系统进行数字化,
并对原剖面逐层批注 和综合批注,在此基
础上重新制作剖面图 和柱状图
批注位置 及内容
剖面图绘制
①图形选择/生成剖面图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③程序自动绘制剖面图
②输入绘制剖面图参数
柱状图绘制
①图形选择/生成柱状图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③程序自动绘制柱状图
②输入绘制柱状图参数
自动生成剖面柱状图
自动根据 数据库数 据绘制柱 状图:岩 性柱的形 成可调用 岩石花纹 库完成岩 性花纹充 填。可按 任意比例 尺,并形 成图形文 件。
岩石花纹代码输入
在柱状图中,由于 各层的厚度不同, 在柱状图中所占的 高度不同,有些层 由于厚度较小,在 图中所占的高度较 小,这样在图中显 得很拥挤,分层描 述字体很小,不易 识别。在不改变分 层厚度的情况下, 我们把各层层号、 层厚和分层描述的 顶界的位置称为横 格高度,为了使柱 状图美观整齐,我 们必须对各层的横 格高度进行调整。
前导线号一致。用户可在当前导线号的 编辑框中查看其是否为当前数据采集的 导线。如果不是,需在导线库中选择所 属导线。
⑤分层描述
③输入分
②增加新分层 ①进入分层 “ADD”
层数据
数据库
④选中分 层进入分 层描述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0 30米
1层 2层
80米1
3层
50米 2
4层
剖面测制:
0-1导,方位40,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30米, 1层
数字填图(DGSS)操作步骤

(2) GEOLINE.WL 线文件。用于连接地质界线。
(3) GEOLABEL.WT 点文件。可用做地质面实体的标注点。
a
46
五 实际材料图
连接地质界线:
在GEOLINE.WL文件中根据B过程等野外数据进行 地质界线的连接,其中包括断层线和图框线等,为 最终拓扑形成地质体面文件做准备。
(1) 编辑GEOLINE.WL图层
4
一 新建图幅工程
新建工程时必须要选择背景图层
背景图层的作用:
(1)提供工作区数 据采集背景资料。
(2)初始化工作区 地图参数。
a
5
一 新建图幅工程
新建工程后需手动添加需要的背景图层:
a
6
一 新建图幅工程
再次打开工程有两种方式:
打开最近的工作区菜单
a
工作区控制台
7
一 新建图幅工程
编辑PRB字典库,为野外数据采集做准备:
D1044
各项目可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自定义路线号与地质点号的分配规则。
a
10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② :新建野外手图工程 两种方式:
对话框方式
a
控制台方式
11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a
12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a
13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a
14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a
26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利用mapgis基本工具整饰路线数据:
由掌上机直接转入的野外原始数据往往比较粗糙,影 响图面美观。常见问题及相应图元整饰功能如下:
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工作流程为: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野外总图库创建→野外手图创建→野外数据采集→桌面PRB数据整理(包括野外手图数据整理、野外采集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实际材料图制作→编稿原图(地质图)制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汇交。
1 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1.1 资料收集收集前人资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野外工作的主攻方向。
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已有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及说明书,以便了解工作区区域地质总体特征;调查区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着、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便迅速了解前人的工作全貌;调查区内已有的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心、各类岩石薄片等,以便迅速建立调查区有关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不同时代形成的地质资料,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前人的填图单位进行合理的归并和重新厘定;调查区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有关地形、道路、物质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
1.2 背景数据准备数字填图工作需要数字化的地形图资料,因此要根据工作的需要收集合适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数据或纸介质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中背景图层所需要的数字化地理底图。
如果收集到的是纸介质的地形图,需要将地形图数据扫描成数字图像,然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矢量化,形成可以使用的数字化地形数据。
如果收集到数字化的地形图数据,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填图所需要的MapGIS数据格式。
数字填图系统对于作为背景图层的地理底图数据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是:①数据的单位为米;②坐标系类型为北京54/西安80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对于比例尺没有特殊的要求。
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必须对数字化的地形数据进行处理。
PRB数字填图技术与方法

2 PRB过程与PRB数据模型
2.1 区调野外数据采集PRB过程
定义: 用实体点---- 地质点( POINT)、网链---- 分段路线(ROUTING)、全链或几何 拓扑环----点和点间界线(BOUNDARY)的数据模型和组织方式,对野外路线观测的对
象及其过程的描述进行定义、分类、聚合和归纳,分层并结构化的储存在空间数据库中。 把野外路线观测描述的地质现象的复杂过程及其本身观测的过程抽象为PRB过程。
野外路线数据整理 野外路线数据检查 当天路线小结 局部连图
剖面数据整理 剖面数据检查 剖面数据处理
转入室内工作阶段
2PRB双金字塔结构(效率比较)
设计阶段
数字填图技术应用
前期PRB过程 PRB初期过程
效 率 比 较 传统工作方法
野外PRB过程
野外驻地PRB过程
室内PRB终结过程
PRB提交过程
空间库
PRB电子字典
野外数据流“栈”
原型系统 数据模型
野外数据采集系 统准备 前人地质 填图数据 数字地 形图 其他信 息 地物化 遥数据
CF存储 踏勘路线 观测路 线 检查路线 剖面测量 剖面基本信息 分层 导线测 量 地 质 点
ROUTE计划路线及属性操作 POINT 定点及结构化属性操作
ROUTING 分段路线
PRB基本程式是由PRB的组合而成。它是路线地质调查的最小组合单位。它由以下几种
最小单元的组合模式,一条野外路线可有若干个最小单元组合而成。可由地质人员任意 组合: 模式一:P 适合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填图中的补点工作。 模式二:P-R-P,P-(B)-R-(B)-P,适合地质内容复室内PRB处理系统
3 RGMAP3.0系统结 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面厚度计算
自选产状剖面
厚度计算
允许根据层的情况 选取产状。 因为程 序按就近原则选取 产状来计算该层的 厚度不一定合理。 可以在分层厚度计 算编辑框中,查看产 状值是否合理,也可 通过图上来检查。 可通过EDIT来修改 任意层计算用的产 状。
剖面厚度计算
按产状分段分层 剖面厚度计算
根据野外剖面数据 采集的规则,解决向 背斜厚度计算的方 法。
剖面编号规定: “PM”+三位数 字 如PM001
①创建新剖面
注意: 再次进入已有剖面 时,只需直接点击 OK进入剖面
②确定剖面编号及
字数
③点击OK
4.2.3打开剖面
①剖面选择 ②选择剖面编号
注意: 要编辑剖面信息,必须在步骤③中,
首先选中剖面号,再点击EDIT,才能进 入剖面信息库;
创建剖面后,需要通过“剖面选 择”,才能打开本剖面
1 80
100 2
0
1
导线号 0-1 0-1 0-1 0-1
分层号 分层位置(米)
0
0
1
30
1
50
2
80
产状位置
4.2.6 产状数 据库操作
产状类型
产状编号
4.2.7数字剖面桌面系统操作
选择剖面所在 图幅
新建剖面
新建剖面
对于野外采集的数据,在进 入桌面系统之前,先在剖面 桌面新建剖面,剖面号应和 野外剖面号一致(包括大小 写),单击新建,打开
4.2 数字地质剖面实测方法
4.2.1 在掌上机数字剖面系统中创建好一 个新剖面后,按操作规程详细记录导线号、导 线方位、导线长度、坡度、分层号; 逐层详 细记录各层分层斜距、岩性、岩相、构造、 各类面理(岩层、沉积交错层前积纹层、构 造置换面理、岩浆岩流面、断层面等)、线 理(各类构造线理、岩浆岩流线等)产状及 测量位置、各类样品采样位置、照相或素描 位置等内容。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4.1.2 实测区每幅图每个填图单位至少有1-2 条数字实测剖面控制;凡是新建的地层单位 要新测制数字层型剖面。一般单个图幅范围 内至少应有一条以上的控制性构造数字地质 剖面,系统全面反映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4.1.3 剖面线通过的具体位置,要注意露头的连续 性是否良好,一般要求剖面露头大于60%,实测剖 面线方向应基本垂直于地质体走向,一般情况下两者 之间的夹角不可小于60度。
4.1.4 当露头不连续时,应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 接,但需注意层位拼接的准确性,防止重复和遗漏层 位。最好是确定明显的标志层作为拼接剖面的依据。
4.1.5 稳定区或不受构造移位的地层剖面所测制的 填图单位(群、组)必需顶、底齐全,接触关系清楚; 混杂岩剖面上的填图单位的岩片之间或岩片与基质之 间由于是构造界面,要求所测制剖面内的各种重要构 造界面和剖面的顶底无掩盖,接触关系清楚。
I48C004001
张克信 朱云海 林启祥 03-8-2
张克信 朱云海 张智勇 03-8-10
③选中剖面号 点击EDIT ④填写剖面信息
4.2.4导线测量库操作
③输入导线数据
①进入导线测量库
导线库、分层库等 最好是在掌上机上 完成
②增加新导线 “ADD”
ADD:增加一条新记录 DEL:在列表框中,选中一条记 录,按DEL则删除本记录
按室内分层剖
面厚度计算
室内分层号的数 据录入编辑。可 以把分层厚度计 算编辑框的字段 说明条,用鼠标 拉开新分层号 (变宽),要输 入哪一层,双击 新分层号,在该 位置会变成编辑 框,用户可直接 输入。
INSERT:在列表框中,选中一条记录,按INSERT,在该记录前
增加一条记录
EDIT:在列表框中,选中一条记录,按EDIT则编辑本记录
CANCEL:退出新增导线的操作
CLEAR:删除列表框中的所有记录。注意:需要按OK键后,才
能
真正把导线库的记录全部删除
4.2.5 分层数据库操作
注意: 操作分层数据库时,要与分层所属当前
导线号一致。用户可在当前导线号的编辑框 中查看其是否为当前数据采集的导线。如果 不是,需在导线库中选择所属导线。
⑤分层描述
③输入分
②增加新分层 ①进入分层 “ADD”
层数据
数据库
④选中分 层进入分 层描述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0 30米
1层 2层
80米1
3层
50米 2
4层
剖面测制:
0-1导,方位40,坡角+2,斜距100 米 分层:0-30米, 1层
4、野外数字地质 剖面调查
4、野外数字地质 剖面调查
4.1 数字地质剖面测制布设 4.2 数字地质剖面实测方法
4.1 数字地质剖面测制布设
4.1.1 数字地质剖面需分如下类型分别进行 测制: 沉积岩剖面; 火山岩剖面; 侵入岩剖面; 变质岩剖面; (蛇绿)混杂岩剖面; 第四纪堆 积物剖面和地质构造剖面。
剖面数据导入
剖面编辑与计算
导线测量库
分层数据库
分层描述库
厚度计算库
剖面照片导入
照片编辑与浏览
点击 显示照片
剖面地质点编辑
在剖面编辑与计算界面单击“ADD”就弹出上图
剖面地层单 位输入
群组段:是一个综合模块。为 画柱状图用,把各层归属到界 系统群组段中。
岩石花纹代码输入
对花纹库中没有的岩石花纹,用数字填图程 序中附加的岩石花纹设计程序进行补充修改
实测地质剖面与数字剖面系统操作
实测剖面数据录入规则 操作流程:
1 创建新剖面 2 野外实测剖面数据采集系统操作 3 野外实测剖面数据导入数字剖面桌面系统 4 剖面厚度计算 5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6 剖面小结
照片库
产状库
导线库 分层库
样品剖面数据采集
4.2.2在掌上机的数字剖面系统中创建新剖面
30-80米, 2层 80-100米,3层 0-2导,方位44,坡角-2,斜距100 米 分层:0米处,跨导线未分层, 0-50米,仍为3层
注意:
①分层位置记录分层起点值。 ②跨导线不分层时,在导线起 点处(0米)重新记录该分层。
记录规则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测制褶皱剖面分层记录
30 0
褶皱轴 50
岩石花纹库输入: 输入每一层的岩石 花纹,由相应的字 典辅助输入。每一 层可以输入三种岩 性及所占的比例
剖面厚度计算
导线测量库
(1)进入剖面编辑与计算
分层数据库
分层描述库
采样数据库
厚度计算库 厚度计算
剖面厚度计算
(2)选择厚度计算方式
剖面厚度计算
真厚度计算
系统自动计算分 层厚度。分层厚 度的产状选取是 按就近原则选取 来计算该层的厚 度。计算完毕, 在厚度计算框中 (最下面的编辑 框中),自动填 入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