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
浅谈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的作用

浅谈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的作用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形式,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而网络媒体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其特点和优势使其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将从网络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舆论监督机制、以及社会公众对网络媒体的认可程度等方面,浅谈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的作用。
一、网络媒体的报道角度与传统媒体的不同网络媒体的报道角度通常更加多元化和深入,相比传统媒体更容易接触到一些非主流的声音和观点,更加贴近民生,因此有助于将事件呈现出更加全面、客观的一面。
而传统媒体的报道通常受制于版面、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报道角度相对更加固化,容易出现片面或者错误的报道,因此更容易受到公众的质疑和监督。
在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中,网络媒体的报道速度也相对更快,可以更快地将消息传递给公众,从而更好地引导舆论。
而传统媒体的报道通常需要经过编辑、审查等层层审核,因此报道的速度相对较慢,容易造成信息的滞后性。
二、网络媒体舆论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网络媒体不仅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起到作用,在舆论监督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网络媒体的评论栏目、微博、微信等新兴平台,为公众提供了表达意见和监督舆论的渠道。
公众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舆论进行监督和反馈,从而促进新闻事件的公正报道和舆论的正确引导。
网络媒体还可以通过对社会事件的跟踪报道和深度调查,揭露问题的本质,推动社会的进步。
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和部分匿名性,为一些敏感问题的曝光提供了条件,从而有利于推动社会舆论的良性发展。
三、社会公众对网络媒体的认可程度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现在的社会公众对网络媒体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高。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媒体获取新闻信息,而且对网络媒体的报道和舆论监督作用也越来越认可。
在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中,公众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互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形成更加广泛和多元化的言论环境。
浅谈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的作用

浅谈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的作用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互联网传播新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在这个背景下,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能够迅速传播信息。
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
一旦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网络媒体可以通过各种新闻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迅速传递信息,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该事件。
这种迅速传播的特点,使得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中能够在第一时间揭示问题,避免信息的被篡改和隐瞒。
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能够多角度解读事件。
传统媒体由于受限于篇幅、严谨的编辑流程等因素,常常只能提供较为有限的信息和观点。
而网络媒体并没有受到这些限制,它可以由多个作者、评论者同时进行报道和评论,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事件,提供多元化的观点。
这种多角度解读的能力,使得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事件的真相和各方的意见,避免信息的一边倒和片面性。
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能够广泛录入各种信息。
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它可以随时随地地收集、整理和发布各类信息。
这使得网络媒体能够广泛搜集各种事件相关的信息,包括专业机构的调查报告、相关人士的访谈、网民的评论等。
通过多渠道、多源头的信息搜集,网络媒体能够更全面地掌握事实细节,提供更准确、客观的报道。
这有助于舆论监督中去除虚假信息,还原事件的真相。
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还能够进行实时互动和深度追踪。
网络媒体通过评论区、直播、投票等功能,使得读者能够及时参与新闻事件的讨论和表达意见。
网络媒体还能够对事件进行深度追踪,通过持续报道和跟进报道,使得事件的进展和结果能够得到及时更新和公开。
这种实时互动和深度追踪的方式,使得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能够更加公正、透明地展示过程和结果,增强舆论监督的公信力。
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监督及引导分析

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监督及引导分析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公众参与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广泛的途径,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也愈发凸显。
然而,由于信息自由度的提高和传播速度的加快,网络舆论的质量参差不齐,虚假信息、恶意炒作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因此,网络舆论的监督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网络舆论监督的必要性、方法和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必要性1.保护公众利益网络舆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众的主流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因此,必须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虚假信息、恶意炒作等行为,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2.维护社会秩序网络舆论的泛滥和传播速度的快速增长,可能导致不良信息的传播和社会恐慌的蔓延。
通过监督网络舆论,可以及时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3.保护个人隐私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问题也日益突出。
网络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确保个人隐私的保护,防止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恶意攻击。
二、网络舆论监督的方法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舆论监督的权责分工,对恶意引导舆论、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进行惩罚,同时加大对受害者的保护力度。
2.加强技术手段应用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舆论进行监测和分析,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网络信息的实时跟踪和识别,及早发现并应对不良舆论。
3.推动行业自律加强自媒体和互联网企业的自律机制建设,制定行业规范,加强对自媒体账号的注册审核和管理,防止恶意账号的滋生和传播。
三、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1.促进信息的真实性网络舆论监督可以追踪和排查虚假信息,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这将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真实信息的需求,减少虚假信息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2.引导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通过网络舆论监督,可以提供一个规范的传播环境,引导和激发社会舆论的积极正能量,以此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解读

目录浅析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2)摘要 (2)关键字 (2)一、概述 (3)二、从“我爸是李刚”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3)(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广泛性 (4)(二)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及时性 (5)(三)网络监督方式的灵活多样性 (5)三、从“柯震东吸毒”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6)(一)网络监督的制约作用 (6)(二)网络监督的激励作用 (7)四、从网络各大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的弊端 (8)(一)网络信息片面化 (8)(二)网民评论情绪化 (9)(二)网络暴力化 (10)五、进一步完善网络舆论监督 (10)(一)完善法律制度,推动网络舆论监督的规范化 (10)(二)加强传统媒体对网络监督的监督 (11)(三)提倡自律,提高网民素养 (12)参考文献 (14)致谢 (15)浅析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泼墨门”到“我爸是李刚”、从“冰桶挑战”到“柯震东吸毒”,作为舆论监督的新的途径,网络舆论监督在有效推进民主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呈现出监督主体积极主动,监督方式多元化,监督领域广泛化等特点。
但网络舆论监督在为我国舆论监督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其存在的网络炒作、网络暴力等问题也阻碍了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进程。
我们应当全面地、正确地认识网络舆论监督这把双刃剑,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健全的网络监督体系。
关键字:网络舆论监督特点作用弊端一、概述所谓舆论,即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所谓监督,《辞海》的解释是“监察督促”,也就是说,监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
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网络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
它的形成是依赖网络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
网络舆论监督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舆论监督方式。
浅谈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的作用

浅谈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的作用
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日新月异。
传统媒体的报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网络媒体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首选途径。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媒体的公众舆论监督功能愈发凸显出来。
本文将就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的作用做一些浅谈。
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的作用表现在其对新闻事件进行的深入报道和分析。
相对传统媒体的报道,网络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不受版面、时效等限制,可以进行更为详尽的报道和深入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展现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通过深入报道和分析,网络媒体可以让公众对事件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公众对事件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这种深入报道和分析有助于舆论监督,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内在逻辑和深层次问题,避免被片面立场所左右。
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的作用表现在其对新闻事件的实时跟踪和持续关注。
新闻事件的发展往往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传统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很难实现对事件的实时跟踪和持续关注,而网络媒体由于其实时性和互动性,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新闻事件的实时跟踪和持续关注,可以及时向公众传递事件的最新进展和动态。
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实时跟踪和持续关注,网络媒体可以让公众更及时地掌握事件的最新情况,从而不易被事件的发展所误导。
这种实时跟踪和持续关注有助于舆论监督,让公众可以更及时地了解事件的最新进展和动态,保持对事件的关注和监督的持续性。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网络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广大网络用户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监督和评论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中文的网络舆论监督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讨论。
网络舆论监督可以给予舆论更多的声音和视角。
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主要由媒体机构掌控,而网络舆论监督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具备上网条件的人都可以参与讨论和监督。
这使得网络舆论监督能够引入更多新鲜的观点和意见,丰富了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
网络舆论监督可以提高社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通过网络舆论监督,人们可以及时了解到政府部门、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和举措。
网络舆论监督可以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信息,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这也迫使相关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接受舆论的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可以帮助发现和纠正错误。
网络舆论监督的参与者们可以通过评论、转发、分享等方式来指出他人的错误和不当行为。
通过网络舆论监督,公众可以快速找出信息中的错误,例如虚假的报道、谣言的传播等,从而避免公众受到误导。
网络舆论监督可以迫使责任方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改正和赔偿。
网络舆论监督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网络匿名性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容易导致网络舆论监督的失真和不公正。
有些人可能会利用网络舆论监督进行恶意中伤、谣言传播等不当行为,从而伤害他人甚至破坏社会秩序。
网络舆论监督可能过度追求热点话题,而忽视了一些更重要的问题。
网络舆论监督在中文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给予舆论更多的声音和视角,提高社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帮助发现和纠正错误。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网络舆论监督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保证网络舆论监督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浅谈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的作用

浅谈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的作用1. 引言1.1 新闻事件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新闻事件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与监督,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和评论,公众可以对社会事务的发展和政府管理的表现进行监督和评价。
新闻事件舆论监督有助于促进政府的公开透明、规范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权益,提高社会的公信力和治理效益。
舆论监督也是新闻传播的一种社会功能,有助于引导和规范公众舆论,促使新闻传播更加公正客观、准确真实,增强新闻传媒对社会的价值观引导作用。
新闻事件舆论监督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益、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手段,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
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迅速报道、深度挖掘、舆论引导、公众监督和言论自由维护等功能,对推动全社会舆论监督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字数满足要求】2. 正文2.1 网络媒体对新闻事件的迅速报道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之一就是迅速报道新闻事件。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传统媒体无法满足人们对即时新闻的需求,而网络媒体则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新闻事件推送给广大观众。
网络媒体的迅速报道能够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发生和最新进展,避免信息滞后导致的信息断层。
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网络媒体能够通过直播、实时更新等方式将事件的情况传达给观众,让人们能够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而在突发事件中,迅速报道还可以提醒公众及时采取行动,减少可能的损失。
网络媒体的迅速报道也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机构及时了解事件的真相,从而更好地制定应对措施。
通过网络媒体的报道,舆论监督也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让问题得到更快速、更全面的解决。
网络媒体对新闻事件的迅速报道不仅有利于公众及时了解事件动态,也有利于相关部门及时做出应对和决策。
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迅速报道是网络媒体不可或缺的一环。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网络舆论监督是指通过网络手段对公共事件、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进行跟踪和监督的行为。
它通过民众的参与和监督,促进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公正行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实时性。
任何一个互联网用户都有可能成为参与舆论监督的主体,通过发布消息、评论、转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种参与性使得网络舆论监督的声音更加多样化、立体化,有助于挖掘和发现一些原本被忽视的问题。
网络舆论监督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它可以弥补传统媒体信息的不足。
传统媒体的报道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有时难以得到保证。
而网络舆论监督可以通过大量的参与者和广泛的信息来源,收集和分享各种观点和信息,避免信息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网络舆论监督可以促使政府、企事业单位等进行自我约束和改进。
网络上的评论和批评有助于监督公共机构和个人的行为,促使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职责,回应民众关注的问题,并纠正一些错误和不当行为。
网络舆论监督还有助于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
通过网络舆论监督,一些社会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从而催生了更多的专业研究、深入调查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一些公共事务也能够得到主动和及时的处理,避免了延误和不公平。
网络舆论监督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问题。
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着虚假信息的传播和恶意攻击的行为,这会给被监督的对象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网络舆论监督往往受制于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一些问题可能得不到充分的讨论和解决。
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人群并不完全代表整个社会,有些声音可能会被忽视或者被压制。
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需要政府、媒体和互联网企业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更加公开透明地行事,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以供监督,同时加强对网络虚假信息的打击。
媒体应该加强与网络舆论监督的互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公正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以“李刚门”事件为例摘要: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舆论监督的新的途径,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不可忽视。
但由于我国的互联网起步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本文以“李刚门”事件为例,探讨网络的便捷性以及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缺点,以期合理合法使用网络舆论监督,使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发挥最大的效果。
关键词:网络便捷性“李刚门”事件网络舆论监督Abstract: 21st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network media, a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As a new way of public opinion, the network can not be ignored. However, due to the late start of China's Internet, there have been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ake “Gang” incident for example, we explore the convenience of the network and its merits and demerits of public opinion for a reasonable and legitimate use, so that the role of the network to maximize the effect of public opinion.Keywords: the convenience of the network LiGang Scandal network supervision前言从2010年10月6日晚,“李刚门”事件发生后,“李刚门”事件在网络上迅速蹿红。
关于该事件的帖子数量,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
公众利用网络平台,发表个人的观点、意见和看法,想要通过利用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来维护弱者的权益,使事件得到公平公正的处理。
网络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利用互联网的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和事件、个人行为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和看法,产生并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对现实社会起到监督、检查的功效。
就此而言,网络舆论监督是“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部分。
其主体应该是网络公众,即网民。
网络舆论监督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已经造成了一种开放的信息传播环境,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言论的平台。
网民大多通过新闻跟帖、BBS论坛发贴或跟帖、个人博客或网上签名等多种形式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新闻、社会事务和公共决策中去,迅速形成舆论合力,从而实现监督的目的。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主要媒体。
据统计2000年7月,中国网民只有1690万;而截至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跃居世界首位①。
网络已在城镇及近城乡村地区大为普及,受众广泛,正成为仅次于电视的新式大型传媒工具。
而且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舆论监督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网上言论相对来说比较自由而且互动的方式也比较方便。
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它克服了传统媒体管制多的缺点。
网民可以通过播客、贴吧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且方便快捷。
只要不触犯法律,网民可以畅所欲言。
在此条件下,网民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舆论监督,无后顾之忧!一、“李刚门”事件及其体现出的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2010年10月6日晚一辆黑色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
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后经证实了解,该男子名为李启铭,父亲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
此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语句也迅速成为网络最火的网络用语。
李刚门事件也体现出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⑴跨地域性“李刚门”事件只是一个酒后撞人事件,如果没有网络媒体,“李刚门”事件很可能只是成为一个地方性的焦点,而不会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事件。
网络的介入使地方保护主义庇护的一切无所遁形,从而大大拓展了舆论监督的广度和力度。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舆论监督显现出监控有效,揭发有力,贴近百姓的新特点。
⑵理性与非理性混杂“李刚门”事件中,民众声言发出的主要途径是各大BBS和贴吧,在关于此事件的讨论专题中普遍存在着网络“暴力场”。
在“李刚门”事件中由于肇事者是“官二代”的背景,造成对事件的处理有偏颇的现象,网民无法接受,产生了逆反心理。
虽然讨论中,网民提出了很多明智的观点和建议,但是也不乏漫骂、诅咒等暴力信息,并且呈现出情绪化、激进化和暴力化的特点。
因此,网络舆论监督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普通大众也参与,但是主要的参与人员还是学生和城政工作者,严格来说它还是少数人的监督。
当然,随着网络越来越规范化和制度化,随着网友的素质不断提高,网络舆论监督也将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⑶网络监督方式的灵活多样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技术为网络舆论监督构造了更加灵活的形式。
有在博客上公开举报、在社区论坛上发帖、展开激辩等等。
而且,网络具有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优势,因此丰富了网络舆论监督的表达形式,并且可以通过一些恶搞的视频贴近民众,具有更好的传播便利性。
“李刚门”事件中,许多网友制作了一些恶搞视频抨击讽刺了李刚父子的行为②。
与传统媒介相比,具有更好的概括性,对网络舆论的扩大起到了助推作用。
二、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缺点网络舆论监督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
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是网络的普及以及舆论环境更为宽容的结果。
网络媒体的自由性、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普通人在传统媒体上无法发表的言论在网络媒体上可以表达。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想要发表一篇文章,必须通过报社的认可才可以得到发表,但幸运者是屈指可数的!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只要具有上网的条件,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大量的信息,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而且网络是无国界的,可以说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地球村里。
各种事件或者说是问题,都可能形成网上舆论,甚至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公众人物都无法忽视的地步。
“李刚门”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国是依法治国的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但理想与现实必定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李刚门”事件中,很多事件的目击者由于来自各方面得压力和威胁,虽然怀着一颗正直的心但也不敢发表言论。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也无能为力。
但在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下,李刚父子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公开道歉。
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可以说是属于人民大众的保护工具。
中国是一个一党专政的国家,在言论方面的控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力度是比较大的。
中国的报纸、电视都是受政府严格控制的,如热播剧《蜗居》的停播等。
在种种的管制之下,网络对于我们来说有安全感,我们可以抛开外界的种种顾忌,我们可以用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来真正保护自己。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点:⑴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网络舆论的主体是网民,想要发挥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必须有数量庞大的网名。
俗语说,人多力量大。
近几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快速提高。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
现在我国网民近有5亿多人,而且这一规模还在日益扩张。
“李刚门”事件发生后,这件酒驾撞人案不再是简单的肇事者和受害者之间的事情。
一个网民或者多个网民将此事件上传于网络上,成百上千或者更多的人通过发帖、转帖等方式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和过去参与报纸、杂志、电视等活动对个人的背景、文化、行业都有一定的要求,而作为一名普通的网民对于个人的背景、文化、行业是没有任何要求的,一名博士生和一名农民工在网络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你没有必要为自己的学历地位而感到骄傲或者自卑,因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正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参加,“李刚门”事件才得以在网络上爆红,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使得网络舆论监督无所不在。
正如一张“天网”,疏而不漏。
群众的主体意识日益崛起,主体地位日渐形成,为网络舆论监督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的广泛性,使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不道德的行为,不管其手段如何高明微妙,都难以在网民的众目睽睽之下藏身。
⑵网络舆论监督的时效性。
网络的传播速度具有迅捷性。
网络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发生新的事件,不必等待印刷,不必等待发行,也不必等待录制,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直接发表,世界上每一个网民都可以获得这一信息。
在“李刚门”事件中,网民在第一时间内获得该信息,直接参与该事件的讨论,并及时发表自己的言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期间网友的发帖、看帖、转帖几乎可以同时进行,信息反馈十分及时,与其他网友产生互动,这为舆论监督奠定了基础。
网络传播信息不需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把关,这与传统的媒介具有很大的差别,也因此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因此在短时间内“李刚门”事件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介相比在时效性上占有很大的优势。
⑶网络环境的匿名性。
“李刚门”事件中,肇事者李启铭是一个标准的“官二代”。
他的父亲李刚在政治权利方面具有一定的人脉关系。
中国历来是一个关系型国家,很多人由于这方面的原因不敢在公开场合发表对该事件的看法。
网络上的用户名大多数都不是真名,而是通过虚拟的名字在网络上发布评论、表达观点。
在这种环境中,网民不用担心暴露自己的身份,不用考虑外界的关系网,不必担心有心人士的打击报复,可以自由发表言论,无所顾忌,积极检举不公违法事件,表达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进一步发挥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
⑷利益相关性弱。
近年许多围绕公共事件形成的网络舆论焦点表明,一个舆论的突然兴起,与参与其中的网民的切身利益往往并没有太多的关联。
河北大学李启铭开车撞人后仍态度嚣张不思悔改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后,无数的网名发帖表达义愤,在中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最后李刚父子接受中央台的采访并公开道歉。
同时就中国的“官二代”现像给予深刻讨论。
驱使网民这样做的原因,仅仅是网民拥有一颗正直的心。
⑸参与方式的交互性。
网络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互动性。
传统媒体基本上是单向的传播,人们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这就导致来自各方面的评论、反馈、辩解及信息不能及时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