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患者用药
临床药师如何指导患者临床用药

临床药师如何指导患者临床用药随着药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全民保健意识的提高,临床药学应运而生,临床药师是广大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可靠保障,临床药师直接面对患者,运用药学专业知识由传统的一套配方发药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作用是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用药指导及接受患者的用药咨询。
发挥药物最佳效果,减少药物毒副作用。
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对门诊患者加强用药指导及咨询很有必要,简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 用药与饮食及服药时间食物可延缓胃排空,故可延缓口服药物的吸收,进而延缓药效的出现及作用强弱与持续时间。
如:四环素在胃、十二指肠及空肠部位易吸收。
食物能影响其吸收,饭后服用血药浓度要比空腹服用低50%-80%,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
宜在饭前服用的药如:胃肠解痉药、苦味健胃药、利胆药等。
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氯化钾、消炎痛等饭后服。
助消化药如:胃酶合剂宜在饭时服用,哮喘患者服用类固醇制剂应吩咐在下午服用,因为哮喘多在后半夜发作,其血清药物峰值在夜间出现,故对患者的治疗有益。
另告知服药禁用茶水送服。
如:维生素C、铁剂等。
服四环素应忌饮用牛奶、豆浆等都有应嘱咐患者。
2 用法与用量药品内服与外用要区分,并给病人作好交待。
如:0.01%高锰酸钾用于坐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交待。
即2斤水中放一小点成淡红色即可。
并用外用药袋盛药。
有的药品宜临用配制,也需给患者说清楚。
如:利福平眼液,应先将药粒(利福平)溶解于眼药瓶中再滴用。
对水溶液类药物,如:止咳糖浆等,对有文化的患者可交待服多少毫升,而对无文化或文化低者,就应交待一次服几汤勺等。
3 老年人等用药问题对于老年患者,往往都有希望得到详尽的用药指导。
对于他们的提问,更是要耐心,不厌其烦的热情讲解,使他们明白无误清单而去。
4 特殊用法重点交待有一些药物用法与常规口服不同。
需向患者重点交待。
如:二氢埃托菲用于止痛,应吩咐舌下含服,吞服无效。
胃舒平应咬碎后再吞服,效果方好。
肠溶制剂,控释制剂必须吞服不可咬碎服,否则,肠溶制剂在胃中被胃酸破坏,控释制剂则控释作用被破坏,达不到预期效果。
用药指导的五个基本环节

用药指导的五个基本环节用药指导是医生在治疗疾病时向患者提供关于药物使用的信息和建议的过程。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要求更高,正确的用药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而正确的用药指导需要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环节:一、药物信息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前需要明确自己所用药物的特点和用途,对于药物的品牌、成分、分类、用途、剂量、使用方法、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都要讲解得清楚明白,特别是患者使用的药品不可以超量或长期使用,这需要加强医生对药品的了解和患者用药情况的监测,不断加强药物的安全性。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每种药物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医生在用药指导中应先了解患者病情,在确认药品适应症的情况下,再告知患者使用该药品的具体剂量和注意事项。
同样的,禁忌症也应该向患者详细讲解,让患者了解哪些疾病、药物和饮食是禁忌的,以免患者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产生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三、药物剂量药物剂量是使用药物的重要标准,它直接影响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合适的剂量,告知患者要按照医生指示使用,禁止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此外,怀孕、哺乳和儿童是较为特殊的人群,医生需要考虑到他们所需要的药剂量和使用方法,给出正确的用药指导。
四、使用方法和时机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时机也是用药指导中重要的一环。
医生需要向患者详细讲解药品的使用方法,例如口服、肌注、静脉注射等方法,并告知患者正确的时机。
此外,一些药物需要在餐前或餐后服用,或者需要在特定时间内服用才能发挥较好的药效,医生应该向患者讲解这些特别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不良反应和应急处理综上所述,正确的用药指导可以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避免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生必须牢记上述五个基本环节,为患者提供全面、详细的用药指导。
患者用药指导制度

患者用药引导制度1. 前言为了保障患者合理用药,避开用药错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本医院特订立本患者用药引导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患者,包含住院患者、门诊患者以及其他就诊患者。
患者在本医院就诊期间,必需严格遵守本引导制度。
2. 患者用药引导的目的2.1 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用药错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2.2 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2.3 加添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信任和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3. 患者用药引导的基本原则3.1 个体化:依据患者的病情、身体情形、用药史等因素,订立个体化用药方案;3.2 安全性:避开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合理掌控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3.3 效果和依从性:依据治疗的需求,合理布置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4 综合考虑:在考虑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对患者的疾病特点、其他辅佑襄助措施进行综合研究和管理。
4. 患者用药引导的具体要求4.1 开药前引导4.1.1 医生应在开具处方前,认真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以及当前的用药情况;4.1.2 医生应向患者认真解释药物的用途、用法、用量和用药周期,供应书面的药物使用说明书;4.1.3 医生应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提示患者及时就医并停药;4.1.4 医生应提示患者定时用药,不行随便停药或转变剂量。
4.2 用药期间引导4.2.1 患者应严格依照医生开具的处方用药,不得擅自加添或减少剂量;4.2.2 患者应定期复查,确保药物疗效和用药安全;4.2.3 患者在用药期间如显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不得自行停药或转变剂量;4.2.4 患者应妥当保管药物,避开受潮、曝光或摔落。
4.3 用药后引导4.3.1 患者完成药物治疗后,应定时到医院复查,确认疗效和安全性;4.3.2 患者在用药期间如显现药物残留或过敏等情况,应立刻向医生报告;4.3.3 患者应妥当处理过期药品,并依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废弃处理。
药物治疗中的用药指导与监测

药物治疗中的用药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是许多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药物治疗中,用药指导与监测是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围绕药物治疗中用药指导与监测的重要性、方法和注意事项展开论述。
一、用药指导的重要性正确的用药指导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用药指导能够帮助患者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了患者因对药物认识不足而导致的错误用药。
其次,用药指导能够让患者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最后,用药指导能够增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按频次正确使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二、用药指导的方法1. 与患者进行沟通: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用药情况,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用药指导。
2. 提供书面资料: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书面资料,详细介绍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频次和不良反应等内容,便于患者随时查阅。
3. 演示使用方法:对于使用特殊设备或方法的药物,医护人员可以现场演示使用方法,让患者观摩并学会正确使用。
4. 设置提醒方式:针对一些需要固定时间服药的药物,可以通过手机APP、闹钟等方式设置提醒,帮助患者按时服药。
三、用药监测的重要性用药监测是指对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的病情和药物反应进行定期监测,旨在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安全性。
用药监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估治疗效果:通过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以及时评估药物的疗效,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药物治疗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用药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3. 确保用药依从性:通过定期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可以评估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干预,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按频次正确使用药物。
四、用药监测的方法1. 患者定期复诊:医护人员可以安排患者定期来医院复诊,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简述出院患者用药指导的主要内容

简述出院患者用药指导的主要内容
出院患者用药指导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说明用药方法:详细向患者描述每种药物的用法,包括用药剂量、用药频率、用药时间等信息,让患者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药物。
2. 强调用药规则:告知患者按医嘱指定的用药规则进行用药,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必要时要求患者遵守特殊饮食、禁忌食物或禁止与其他药物同服等规则。
3. 解释药物作用与副作用:对于每种药物,向患者解释其作用、可能的副作用、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应对。
帮助患者正确辨认并及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4. 提醒保存及保质期:告知患者正确保存药物的方法,例如避光、防潮、避免高温等,同时提醒患者注意检查药品的保质期,不使用过期药物。
5. 强调用药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药物特点,向患者提醒注意事项,例如在用药期间注意饮食、避免感染、限制药物与酒精的同服等。
6. 给予急救指示:针对可能发生的药物过敏、药物中毒等紧急情况,向患者提供急救指示,包括拨打急救电话、简述症状和药物使用情况等,以便及时处理。
7. 提供复诊指引:告知患者复诊时间、检查项目等,并强调重要性,以确保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8. 解答患者疑问:倾听患者的问题和疑虑,并提供准确、易懂的解答,让患者对药物治疗有更清晰的了解。
通过提供详细、专业和个性化的出院患者用药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也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执业药师的患者用药指导

执业药师的患者用药指导患者用药是执业药师职责范围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作为药学专业人员,执业药师在医疗团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给患者提供准确、可靠的用药建议和指导。
本文将详细阐述执业药师的患者用药指导工作。
一、患者用药指导的重要性患者用药指导是执业药师最核心的职能之一。
正确用药可以保障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减少用药风险,避免用药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
患者往往因为缺乏用药知识和技能,容易出现用药错误、用药不规范等问题,而执业药师的患者用药指导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患者用药指导的内容1. 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执业药师通过向患者详细讲解用药方法和用药时间,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品。
2. 药品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执业药师应当向患者介绍药品的常见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提醒患者注意用药期间的禁忌事项。
3. 药品存储与处理:执业药师应向患者传授对药品的正确储存方法,如避免阳光直射、避免湿热条件下存放等。
4. 药品的相互作用:执业药师应就患者同时服用的不同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解释和指导,避免不当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用药风险。
5. 药品使用后的处理:执业药师应对药品使用后的处理提供指导,如对剩余药品的处理和废弃药品的环保处理等。
三、患者用药指导的方式1. 个别指导:执业药师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用药建议。
2. 制作宣教资料:执业药师可以根据常见病种或常用药品制作宣教资料,以便患者在离开医院后继续参考。
3. 电话咨询:执业药师可以提供电话咨询服务,通过电话为患者解答用药相关问题。
总结:执业药师的患者用药指导工作对于患者的健康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患者用药指导可以帮助患者合理使用药品,避免用药错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执业药师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一员,应充分发挥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准确可靠的用药指导,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合理用药指导措施

合理用药指导措施引言:合理用药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特点以及科学的依据,选择适当的药物剂型、剂量和疗程,并进行合理的用药监护,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合理用药不仅关乎患者的健康,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合理用药指导措施,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药物监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合理用药过程中,建立和完善药物监测体系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该体系应包括药物疗效监测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两个方面,以便及时了解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
疗效监测可以通过临床观察、病情评估、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进行,而不良反应监测则需要通过医生、患者和药师的共同努力。
二、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和知识水平医务人员是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推动者和指导者,提高他们的合理用药意识和知识水平至关重要。
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药理学和药物学知识,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掌握常见疾病的用药原则和规范,避免因药物滥用、错误用药或滥用抗生素等不当行为导致患者的健康风险。
三、加强患者用药教育和指导患者是用药的直接对象,他们的参与和配合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务人员应在患者用药前进行全面的用药教育和指导,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适应症、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告知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以便患者正确理解和遵守医嘱,合理使用药物。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积极引导患者主动报告用药过程中的异常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四、加强药物信息的公开与共享药物信息的公开和共享可以促进用药安全,避免患者因药物不了解而导致的错误用药。
医院和药店应提供准确、全面、客观的药物信息,包括药物的适应症、剂量、用法、不良反应等,以便患者了解和选择合适的药物。
此外,医院和药店还应建立起药物信息查询系统,方便患者和医务人员查询药物的相关信息。
用药指导的五个基本环节

用药指导的五个基本环节用药指导是指通过专业的医疗人员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指导和管理。
它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有效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减少药物的副作用,预防药物误用和滥用,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基本环节来介绍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用药前的评估用药前的评估是指医疗人员在开展用药指导工作之前,对患者的病情、体质、药物过敏史、用药史、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了解。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患者的用药需求,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为后续的用药指导提供有力的依据和保障。
在用药前的评估中,医疗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包括病程、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以便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等方面,以便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此外,医疗人员还需要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用药史,以便避免药物过敏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的发生。
二、药品的选择和配方药品的选择和配方是指医疗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需求,选择合适的药品和剂量,并进行配方和制剂。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并避免药物的滥用和误用。
在药品的选择和配方中,医疗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需求,选择合适的药品和剂量。
同时还需要考虑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避免使用假药、劣药或过期药品。
此外,医疗人员还需要根据药品的特性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药品的配方和制剂,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三、用药过程的监测和管理用药过程的监测和管理是指医疗人员对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反应和效果进行监测和管理。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用药过程的监测和管理中,医疗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复查和检测,了解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包括药品的使用方法、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等方面。
此外,医疗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用药反应和不良反应进行及时的处理和管理,避免药物的滥用和误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如何指导患者用药
【摘要】目的: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让患者用要达到“最佳疗效、最小副作用”的治疗。
方法:从临床实践出发,就几个常见问题加以总结。
结果:总结出了实际指导患者服药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结论:只有让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才能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药物;慎用;忌用;禁用;安全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92-01
药物对我们每一个百姓来说都太熟悉了,生病后,认为是“小病”的,大都会选择自己到药店卖药治疗,认为是“大病、严重病”的,就会选择去医院看病,让医生确定自己的病,指导选用的药物或者是做检查,确定病情。
有些身体健康的人即使没有生病,也会常常吃药,例如营养药、保健药、维生素、中药(人参、枸杞等)、中成药等,但是“是药三分毒”,如何将药物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用药指导。
作为一个药师,应熟悉各种药物剂型用法,才可以对不同患者进行指导用药。
如我院生产的补血养心胶囊,有些老人及小孩觉得难以吞咽,就将胶囊内的中药粉倒出服用,以为这样可以很快的发挥疗效,其实此种做法非常错误。
胶囊内的药物有规定的剂量,剥开后容易散失药粉,导致剂量不准,不利于治疗。
如是刺激性强的药物会增加对胃的刺激性,甚至引起胃出血。
指导患者了解每种药物的有效期、失效期也是保证用药安全的
必备条件。
向患者介绍有效期与失效期的区别。
药物的有效期是指在一定的储藏条件下,能够保持药品质量的期限。
有的药品标签印的是有效期、有的印的是失效期,如朱砂安神丸有效期为2012年6月,就是指可以用到2012年6月30日;而若标失效期为2012年6月时,则指只能用到2012年5月31日,到2012年6月1日此药的质量就没有保证了,有效期与失效期的时间就差了一个月,因此在购买和吃药前,一定要看药物是否过期。
虽说患者在购买药物时大多数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患者毕竟都不是学医的,对很多的医学知识不了解经常看到药品说明书中的“慎用”、“忌用”、“禁用”,因此这就要药师在指导患者用药时需要多问几句,将病情了解后提醒患者注意,读懂说明书,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用药风险。
“慎用”是用来提醒应当注意的,在利大于弊的情况下可以使用。
如莱菔子,可以降气化痰用于痰涎壅盛的气喘咳嗽属于实证者,但是本品能耗气、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
“忌用”是比“慎用”的意思进了一层,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很大,没人的个体差异不同,有些人完全不能用,而另一些人在应用时会出现不应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
如使君子可以用于小儿的蛔虫病及疳积,但是此药即浓茶,若与热茶同用,可以引起呃逆。
“禁用”是对用药的最严厉的警告,是绝对不能违反的。
如麝香、巴豆、莪术等有损胎元以至堕胎的的副作用,是妊娠用药的禁忌。
慎用”如同交通中使用的黄灯一样;“忌用”、“慎用”如如同交通中使用的黄灯一样。
药物的保存方法对药物的药效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胰岛素,通常不应受热或阳光照射,储藏温度在2~8℃,勿冷冻。
最好放在冰箱冷藏室,不能放冷冻室,结冰的胰岛素不能再用。
再如人参放久了就发黄,在梅雨季节就会发霉。
所以将人参用纸包好,放入塑料袋中,挤出空气后封口或将人参放入一洗净干燥的玻璃瓶内,瓶盖内垫一橡胶垫片,然后旋紧瓶盖,以保持瓶内良好的密封状态,再将玻璃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即可。
药物要使用合理,切勿滥用,最好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牢记“三不”,学会“三问”。
“三不”即不自行购买,不要自己当医生,有病要到医院看病是前提;不主动要求,治病需要医生的对症治疗,不要主动要求医生开什么药;不随便停药,每种病均有一定的疗程,要按时服药,让药物在体内维持足够的浓度,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三问”即多向医生询问,了解自己的身体及疾病的成因;询问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流行感冒患者发热3-5天,体温降至正常如无继发感染,即使不用药物,一周左右的时间,自身的免疫力就能恢复,感冒亦可自愈。
病情较重的应多休息。
多喝热姜汤发汗或多饮开水。
老人、体弱、小儿可对症选用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等。
询问医生正确的用药方式,包括每天吃几次,一次吃多少,需要吃多久;症状改善后,是否可以自行停药,以及吃完药后是否需要复诊等。
必须介绍的价格贵的、新药就一定是好药,要因病制宜,有的老药药效稳定,价格便宜,再加上可能不经常使用,疗效反而更好。
应当指导患者认识到“是要就有三分毒”,据有关资料报导,药源性疾病占常见病的8%,药物引起的占医疗事故的30%。
美国统计1968年所登记的药源性疾病大12000例,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
总之,吃药千万别跟着广告走,因为药品广告只能给人们提供一种信息。
药师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让患者用要达到“最佳疗效、最小副作用”的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