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朴民:解读孙子兵法(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孙子兵法》(上部)

百家讲坛:《孙子兵法》(上部)百家讲坛:《孙子兵法》(上部)主讲:马骏共:15课类型:百家讲坛《孙子兵法》,诞生于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书之首”、“兵学圣典”;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千字左右,却蕴含了极为深刻的谋略与智慧;它不仅是历代军事家用于指导战争实践的必读之书,它的基本原则早已经渗透到商业竞争、企业管理、体育竞赛、外交谈判等多个领域。
孙武作为《孙子兵法》的作者,他究竟是如何写成这部旷世奇书的?他的人生轨迹中还有怎样不为人知的传奇?马上观看收藏节目列表第1讲奇人奇书第2讲战略是个大问题第3讲将军是这样炼成的第4讲战场拒绝一根筋第5讲诡道之道第6讲伪装的招数第7讲见招拆招的秘诀第8讲盯着对手用谋第9讲安全有术第10讲知胜之道第11讲有“知”就有力量第12讲取胜的完美方案第13讲先发制人的诀窍第14讲做真正的善战者第15讲打仗如同下棋名师介绍更多马骏,法学博士,教授,大校军衔;1953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70年工作,曾下乡插过队、进厂当过工人;1978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2年分配到沈阳炮兵学院工作,任过教员、副连长、连长等职;1985年考入国防大学,攻读外国军事历史专业,毕业后获军事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2000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
现在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从事外国军事思想与外国军事历史教研工作。
长期从事外国军事历史、外国军事思想和国际政治研究,主要著述有:《外国战争史与军事学术史》、《日俄战争史》、《日本军事战略研究》、《外国军事史学研究概论》、《科索沃战争研究》、《二十世纪经典战役纪实》、《美苏在开辟伊朗走廊过程中的矛盾与冷战的起源》等46部著作和几十篇论文。
《孙子兵法》的哲学精髓及其现代价值

十大对立统一的关系 。然而, 现在看来, 当时的 归纳与分析还属于初步的尝试, 许多问题尚来不及 展开和深入。其实, 在所谓十大关系中, 彼此的地 位和意义是不尽相等同的, 其中最为核心, 最具普
收稿日期: 2006 08 22 作者简介: 黄朴民 ( 1958 ) , 男, 浙江绍兴人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长期从事孙子兵法研究。
遍意义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四对, 即利与害、 全与偏、 势与节以及常与变。以下仅就利与害、 全与偏两大 关 系 加以 申 论, 从 一个 侧 面领 略 孙子 的 睿智 与 价值。 一、 利与害 孙子兵法 特别强调趋利避害, 这正是它实用 理性的显著体现。在孙子看来, 如何对待战争, 是 否从事战争, 怎样驾驭战争, 出发点是考察事物本 身的利益大小、 得失多少。因此他一再强调 合于 利而动, 不合于利而止 ( 火攻篇 ); 非利勿动, 非 得勿用, 非危不战 ( 火攻篇 ) 。其根本宗旨, 就是 要以尽可能小的代价, 换取最大的利益。 如果孙子的利害观止步于 趋利避害 这一点 上, 那么孙子的见解也就谈不上什么特别卓越了。 毕竟 趋利避害 的意识是大多数人所共有的, 不由 孙子一人独享专利。孙子的高明在于他和老子一 样, 能够辩证地看待利弊得失, 认识到利与害既是 辩证统一的, 又是 互相交杂, 你中 有我、 我中 有你 的, 还是随时转化、 变易无定的, 更是层次丰富、 对 象有别的。 道德经 讲: 长短相形, 难易相成, 前后相随,
层面, 也包括它的制度层面, 还包括它的观念层面, 换言之, 当时西方近代先进的生产力( 当然包括 船 坚炮利 ) 是建立在西方近代的制度架构与近代的 文化观念基础之上的。这意味着, 洋务派要么把西 方近代文明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地学( 当然这并不排 斥结合中国近代国情有所改造或调整) , 要么干脆 什么都不学, 要知道光得利不沾害这样的思维从一 开始就错了, 而将它付诸实践那更是贻祸无限了。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甲午海战的惨败宣告 了洋务运动完全走入了死胡同。在甲午海战中, 中 日海军从武器技术的层面来说是各有千秋, 不相伯 仲。当时, 北洋水师的军舰吨位比对手多, 舰炮的 口径比对手大, 军舰的铁甲比对手厚, 而日本海军 也有其优势, 一是航速比北洋水师的军舰大, 大炮 发射的速度比北洋水师的快, 可见双方各有优势, 也各有弱点。按常理, 双方打下来应该是个平手, 可交战的事实却表明, 我们根本打不过人家, 北洋 舰队是全军覆灭, 可人家日本的军舰却一艘也没有 被我们打沉。 有几个细节被透露了北洋舰队的覆灭不是偶 然的: 当 致远 号中鱼雷沉没时, 军舰管带邓世昌 有一条爱犬过来咬住他的衣襟, 不让他沉入海底, 这时, 邓世昌已抱定殉国的志向, 所以不但不让爱 犬救他, 反而把爱犬也按入水中, 一起死去。邓世 昌无疑是民族英雄, 他英勇作战、 矢志殉国的壮举 也可歌可泣, 可是身为一舰之长, 怎么打仗时还带 着狗呢? 可 见平时他在军队 管理上是有问 题的。 应该说, 这不是邓世昌一个人的问题, 整个北洋水 师在管理上的无序和不足情况实际上要严重得多。 战前日本军方认为自己能打败对手, 凭什么, 就凭 一个细节: 北洋水师军舰停泊在港口时, 舰炮的炮 筒上挂满了官兵的大裤衩。而这本身, 显示了北洋 水师平时管理上的松弛, 没有必要的备战意识, 这 样的军队战斗力自然可想而知。由此可见, 西方近 代先进技术学得再多, 硬件条件再好, 如果 软件 跟不上去, 那么有再多的军舰, 有再多的大炮, 还是 打不了胜仗。而所谓 软件 、软实力 , 对洋务派 而言, 光学西方的 船坚炮利 是远远不够的。他们 一厢情愿取 利 弃 害 , 违背了孙子所揭示的辩证 法, 其独吞苦果也就是理有固宜了。 孙子所阐发的 利 与 害 相交 杂 , 无单纯之 利, 也无单纯之害的深刻哲理, 在我们周围生活中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D.文章论述《孙子兵法》的“正读”法则与阅读误区,采用举例、对比论证等手法,视野开阔,说服力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举引田忌赛马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只有战斗双方实力相近的状况下,谋略才能起作用。
B.《孙子兵法》具有超越军事领域的哲学价值,能综合考虑经济、文化等多个因素,因此广受读者喜爱。
《孙子兵法》的鲜活灵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没有传承就无所谓发展,没有积淀就谈不上创新,孙子十分尊重前人在“古司马兵法”中所阐述的相关军事原则,正所谓“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同时,孙子也十分注重创新和发展,如郑友贤所言,“《司马法》以仁为本,孙武以诈立;《司马法》以义治之,孙武以利动”。孙子对前人的兵学原则,不是亦步亦趋,而是结合新的状况,灵活机变,出奇制胜。孙子也希望后人学习自己的兵法,但他的宗旨是期盼人们在学了他的兵法之后忘掉兵法。
B.《屈原列传》中“怀王怒,大兴师伐秦……楚大困”,违背了兵法《火攻篇》中“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的慎战思想。
C.《苏武传》中,卫律招降苏武,“剑斩虞常已……复举剑拟之”,其威逼利诱的方式,体现了兵法《谋攻篇》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
百家讲坛孙子兵法见招拆招的秘诀

百家讲坛:孙子兵法:见招拆招的秘诀
孙子兵法云:"实而备之",即指提高自己的实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史学家认为,懂得实而备之,,会让人面对优于自己或强于自己的对手去进取和努力,”备”应是进取之意. 孙子兵法认为在战争中,”知”是十分重要的,并认为,”知”表达三层意思,即:知识,了解,和智慧,孙子兵法云:"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即作为高端人才,必须要精通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史学家认为,在冷兵器时代,火攻显得十分重要,,就是在现代作战,火攻也是十分重要的.孙子兵法云:"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孙子兵法云:"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即欲使士兵有作战的斗志,必须首先要激发士兵自身的意志力,史学家也认为智慧是知识的最高境界,同时孙子兵法云:"将军之势,静以幽,正以治”,即将军要不声不响,要有定力,要对部下要有良性影响.史学家也认为作为将军要能以充足的智慧去鼓励和指导士兵打仗,让士兵心不畏战,勇往直前.同时史学家也认为作战要有成本,孙子兵法云:"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在古代”千乘之国”即衡量一国的综合实力,”千里馈粮”即军队开拔,补给线的长短,”内外之费”,即指内政外交的费用,”日费千金”即战争耗费很多的成本.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孔子大学堂《孙子兵法》

孔子大学堂《孙子兵法》讲授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黄朴民讲兵学在齐鲁文化中地位中国的兵学最初的来源是易经,更重要的来源是古司马兵法,司马兵法主要来自是姜太公,姜太公是兵学的鼻祖,孙武(孙子)是兵法是杰出的代表。
春秋时期打仗是争霸,战国时期打仗是兼并统一。
主要是武器装备的发展,改变了战争的规模,战争的形式与战争的目的。
也是中国逐步走向统一的开始。
中国文化也开始走向融合。
《孙子兵法》所讲的道理,其实是竞争的规律问题,只要有博弈,只要有竟争,要分出输赢,分出高下,比出胜负的地方,孙子兵法讲的道理都是管用的。
1.孙子兵法所讲的道理其实就是讲了两个字。
一是算(战略筹划、战略分析、战略评估、战略预测、战略选择),用古人的话说,就是运筹帷幄之中。
二是骗。
教授提醒大家,在现实中要多用“算”这个字,少用“骗”这个字,因为我们不是打仗,是事业生活中的竞争。
《36计》不是兵书,他是民国时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小书摊上发现的一个手抄本,黄教授称它为地摊文学,来历不明,行迹可疑,它的思想方法论上有严重的片面性,光讲阴谋诡计,都是下三滥的招数。
孙子兵法则不同,孙子兵法家讲谋略,更重视实力,主客观是辩证统一。
2.要有道家的境界,儒家的立场,兵家的能力。
3.孙子兵法讲战略,它回答了了四个核心方面的问题:做不做,何时做,何地做,由谁做。
孙子兵法讲了三个道:竞争之道,将帅之道,战略之道。
周兴说《孙子兵法》鲁东大学硕士生导师第一讲五德将风春秋时期,出了两大圣人,文圣孔子,兵圣孙子,均在山东。
孙子:著奇书、演奇阵、出奇兵。
第二讲天地人和对事情的判断:看事情要从下五个方面(五事)考虑:(事情的整体性与比较性)看任何事情都要从天、地、人(道、将、法)三个纬度来看。
此为清代大学者魏源对《孙子兵法》的理解。
周兴老师把它概括为16个字:道冒万有心照宇宙术合天人综常极变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要占在大时空观看问题孙子兵法就讲了两个数,一个是基数,一个是变数。
孙子兵法黄朴民人大培训学院

避实击虚,出奇制胜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虚”的空间性
“虚”的时间性
孙子兵法黄朴民人大培训学院
兵者诡道,因敌变化
兵不厌诈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孙子兵法黄朴民人大培训学院
集中兵力,以十击一
集中优势兵力,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用兵与做任何工作大忌:平均使用力 量,“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孙子兵法黄朴民人大培训学院
二、作战篇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 带甲十万,千里馈粮……然后十万之 师举矣。 用兵作战的一般原则,要出动战车千 辆,辎重车千辆,披甲之师十万,还 要千里迢迢运送粮草……然后十万大 军才能出动。
孙子兵法黄朴民人大培训学院
二、作战篇
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 其后矣。 诸侯乘其危难之机发起攻击,即使有 智谋之士,也无法挽回局面。
孙子兵法黄朴民人大培训学院
三、谋攻篇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 为上,破军次之。 战争的指导法则是,使敌人的国家完整地 降服为上策,攻破敌人的国家而胜之则差 一个层次。使敌人的军队完整地降服为上 策,攻破敌人的军队而胜之则差一个层次。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 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所以百战百胜,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 需交战就能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 明的。
孙子兵法黄朴民人大培训学院
一、计篇
什么是将?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 勇能果断,严能立威。五德皆备, 然后可以为大将。
孙子兵法黄朴民人大培训学院
一、计篇
什么是法?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法,就是军队的编制、将吏的管理,军需的 供给等。 吴起:“兵以治为胜”
算得高明骗得巧妙--《孙子兵法·计篇》论

算得高明骗得巧妙--《孙子兵法计篇》论
黄朴民
【期刊名称】《滨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21)5
【摘要】<计篇>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起着提纲挈领、总揽全局的关键作用,它关注的是怎样筹划战争,即战争开始前的"算",和怎样指导战争,即战争进行过程中的"骗".孙子主张依据"五事七计"来算计,依据"诡道十二法"来骗诈.通过大量的军事实例证明只有作到算得高明、骗得巧妙,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总页数】6页(P51-56)
【作者】黄朴民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892
【相关文献】
1.《孙子兵法·计》篇"将听吾计"句之再解读 [J], 于敬民;王荣华
2.善者之战:高明的战略思维范式——《孙子兵法·形篇》发微 [J], 郭克勤
3.典籍英译中的深度翻译与文化传递——以格里菲斯《孙子兵法·计篇》英译本为例 [J], 彭祺;潘建虎;刘玲
4.书法:《孙子兵法·计篇》摘句 [J], 宋清渭;
5.书法《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第五篇势篇 [J], 刘书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百家讲坛》全集目录

《百家讲堂》全集目录上(数据版)《金戈铁马辛弃疾》百家讲坛.金戈铁马辛弃疾01_少年英雄-赵晓岚.………………百家讲坛.金戈铁马辛弃疾08_词坛飞将_赵晓岚.09.10.11.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05_八卦成图-曾仕强. 09.10.10.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04_何为八卦-曾仕强.09.10.09.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03_何为太极-曾仕强. 09.10.08.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02_何为阴阳-曾仕强. 09.10.07.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01_何为易经-曾仕强.战国说客双雄战国说客双雄01_张仪01:张仪入秦-姜安.2009.06.11 ……………………战国说客双雄10_苏秦05:苏秦之死-姜安.2009.06.21为何要讲《三字经》_钱文忠-张越.2009.06.01DVD-65《鲍鹏山新说水浒-李逵、鲁智深》白岩松“新说”鲍鹏山.2009.04.11《孟子的智慧》孟子的智慧01_孟子这个人-傅佩荣.2009.06.02.mp4孟子的智慧02_教育这件事-傅佩荣.2009.06.03.mp4孟子的智慧03_什么叫孝顺-傅佩荣.2009.06.04.mp4孟子的智慧04_修养的奥秘-傅佩荣.2009.06.05.mp4孟子的智慧05_仁政的理想-傅佩荣.2009.06.06孟子的智慧06_批判异端-傅佩荣.2009.06.07孟子的智慧07_辩论的目的-傅佩荣.2009.06.08孟子的智慧08_人性的善恶-傅佩荣.2009.06.09孟子的智慧09_快乐度人生-傅佩荣.2009.06.10王立群读史记真实秦始皇.2009.05.01百家讲坛.正说包公01_相貌和身世之谜-李炜光.2009.05.04 百家讲坛.正说包公02_巧破疑案说包公-李炜光.2009.05.05 百家讲坛.正说包公03_包公成名-李炜光.2009.05.06百家讲坛.正说包公04_真假皇子-李炜光.2009.05.07百家讲坛.正说包公05_包公之死-李炜光.2009.05.08百家讲坛.蜀地探秘01_都江堰01:李冰入蜀-王启涛.2009.05.11百家讲坛.蜀地探秘02_都江堰02:古堰揭秘-王启涛.2009.05.12百家讲坛.蜀地探秘03_武侯祠01:主角之争-梅铮铮.2009.05.13百家讲坛.蜀地探秘04_武侯祠02:难解之谜-梅铮铮.2009.05.14百家讲坛.蜀地探秘05_三星堆:古城废弃之谜-孙华.2009.05.15百家讲坛.蜀地探秘06_金沙遗址01:国宝乍现—张擎.2009.05.18百家讲坛.蜀地探秘07_金沙遗址02:惊世象牙—张擎.2009.05.19百家讲坛.蜀地探秘08_杜甫草堂01:草堂建造之谜—莫砺锋.2009.05.20 百家讲坛.蜀地探秘09_杜甫草堂02:是非之谜—莫砺锋.2009.05.21百家讲坛.蜀地探秘10_杜甫草堂03:千年草堂之谜—莫砺锋.2009.05.22解读三字经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红楼梦中的春节大年初一说经典《红楼梦》中的春节(上)_忙年(重发)-周岭.2009.01.24《红楼梦》中的春节(下)_除夕-周岭.2009.01.25大年初一说经典-易中天-杨治国.2009.01.26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1-5)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01_继位风波(重新发布)-喻大华.2009.03.09 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02_一国三主-喻大华.2009.03.10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03_周旋权臣-喻大华.2009.03.11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04_和玙之死-喻大华.2009.03.12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05_洪亮吉大案-喻大华.2009.03.13大变动中的中国_甲午风云(上)-王晓秋.2008.12.24大变动中的中国_甲午风云(下)-王晓秋.2008.12.25范进中举01_范进发疯-高日晖.2008.12.10范进中举02_范进其人-高日晖.2008.12.11范进中举03_胡屠户-高日晖.2008.12.12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01_迷雾重重-毛佩琦.2008.12.0102_宦海沉浮-毛佩琦.2008.12.0203_谋士出山-毛佩琦.2008.12.0304_神机妙算-毛佩琦.2008.12.0405_特殊君臣-毛佩琦.2008.12.0506_危机四伏-毛佩琦.2008.12.0807_伯温之死-毛佩琦.2008.12.09道光与鸦片战争01_天降.大华.2008.10.13 …………………………15_王朝.大华.2008.10.31京剧大师程砚秋01_师生.金兆.2008.11.0502_德艺.金兆.2008.11.0603_一代.金兆.2008.11.07牛郎织女传(上)_织.怀清.2008.11.20(下)_鹊.怀清.2008.11.21梁祝传奇01_改装求学-段怀清.2008.11.1002_草桥结拜-段怀清.2008.11.1103_三载同窗-段怀清.2008.11.1204_楼台相会-段怀清.2008.11.1305_合墓化蝶-段怀清.2008.11.14孟姜女传奇01_万里寻夫-段怀清.2008.11.1702_滴血认夫-段怀清.2008.11.1803_魂归大海-段怀清.2008.11.19王立群读《史记》_秦始皇(01-24)秦始皇01:荆柯刺秦王-王立群.2008.06.08 ………………………………秦始皇33:秘不发丧-王立群.2008.09.30 王树增_长征01_危急时刻-王树增.2008.10.01 ……………………………10_三军会师-王树增.2008.10.10太平公主01_红妆时代-蒙曼.2008.09.04 ………………………………18_走向开元-蒙曼.2008.09.27康熙陵寝(01-03)01_建造之谜-赵英健.2008.06.2302_陪葬之谜-赵英健.2008.06.2403_劫难之谜-赵英健.2008.06.25道光陵寝01_废弃之谜-赵英健.2008.11.0302_建造之谜-赵英健.2008.11.04嘉庆陵寝嘉庆陵寝大案-赵英健.2009.03.24嘉庆陵寝修建之谜-赵英健.2009.03.23 李煜(01-10)01_意外登基-赵晓岚.2008.07.18 …………………………10_千古词帝-赵晓岚.2008.07.31胡雪岩的启示(01-15)01_德行定终生-曾仕强.2008.08.0402_诚信为本-曾仕强.2008.08.0503_随机应变-曾仕强.2008.08.0604_患难见真情-曾仕强.2008.08.0705_福祸相依-曾仕强.2008.08.0806_重在朋友-曾仕强.2008.08.1107_以诚取信-曾仕强.2008.08.1208_大意留祸根-曾仕强.2008.08.1309_为富要仁-曾仕强.2008.08.1410_先义后利-曾仕强.2008.08.1511_盛名难副-曾仕强.2008.08.1812_德业传百年-曾仕强.2008.08.1913_阴沟能翻船-曾仕强.2008.08.2014_冷静收残局-曾仕强.2008.08.2115_自作自受-曾仕强.2008.08.22抗日名将杨靖宇(01-05)01_百炼成钢-张望朝.2008.06.3002_联合抗日-张望朝.2008.07.0103_决胜千里-张望朝.2008.07.0204_风云突变-张望朝.2008.07.0305_英雄之死-张望朝.2008.07.04白蛇传奇(01-05)01_西湖寻夫-段怀清.2008.06.1602_赠银成亲-段怀清.2008.06.1703_端午惊魂-段怀清.2008.06.1804_水漫金山-段怀清.2008.06.1905_永镇雷峰塔-段怀清.2008.06.20千古中医故事(01-16)01《华佗》之神医传奇王立群 13302《华佗》之华佗之死王立群 13603《扁鹊》之诊病圣手孙立群 12604《扁鹊》之扁鹊之谜 12405《李时珍》之坎坷从医路钱文忠 123 06《李时珍》之毕生一部书钱文忠 126 07《李时珍》之本草耀神州钱文忠 123 08《李时珍》之圣名传千古钱文忠 126 09《孙思邈》之药王崛起之谜纪连海 12110_孙思邈02:药王成名之谜-纪连海.2008.05.2911_孙思邈03:药王著书之谜-纪连海.2008.05.3012张仲景01之医圣之路郝万山 13013_张仲景02:流芳百世-郝万山.2008.05.2314_张仲景03:天人相应-郝万山.2008.05.2615_张仲景04:阴阳本源-郝万山.2008.05.2716_张仲景05:五行生克-郝万山.2008.05.28易中天品三国01大江东去-易中天06.02.12 136.8…………………………52_千古风流易中天.07.09.01 121易中天品三国特别节目:拷问易中天-张斌、易中天.06.05.14 133.8易中天品三国特别节目:与易中天面对面-王志、易中天.06.10.08 124易中天之我的历史观《易中天品三国》(上)书中附赠光盘中的内容 191.3 《正说三国人物1-9》01刘备-周思源05.11.08 130.9 1696.702曹操-周思源05.11.09 130.603赵云-周思源05.11.10 130.404周瑜-周思源05.11.11 130.205鲁肃-周思源05.11.15 13106关羽-周思源05.12.13 130.607司马懿-周思源05.12.14 109.108第一主角诸葛亮-周思源05.12.15 127.709庭审诸葛亮-周思源05.12.16 129.7 4031.8《王立群读史记1-32》01_史家绝唱-王立群.07.01.06 120.8………………………………37_汉武帝_绝笔之作-王立群.07.06.30 122.5王立群读史记_特别节目:易中天对话王立群-主持人:易中天、主讲人:王立群.07.04.20《于丹《庄子》心得1-10》01_庄子何其人-于丹.07.02.18 122.502_境界有大小-于丹.07.02.19 123.703_感悟与超越-于丹.07.02.20 122.704_认识你自己-于丹.07.02.21 122.705_本性与物性-于丹.07.02.22 122.806_总有路可走-于丹.07.02.23 123.307_坚持与顺应-于丹.07.02.24 123.308_谈笑论生死-于丹.07.02.25 123.209_心态与状态-于丹.07.02.26 123.110_大道与自然-于丹.07.02.27 122.8《于丹《论语》心得》01天地人之道-于丹.06.10.01 122.802心灵之道-于丹.06.10.02 122.703处世之道-于丹.06.10.03 123.104君子之道-于丹.06.10.04 121.905交友之道-于丹.06.10.05 123.106理想之道-于丹.06.10.06 122.507人生之道-于丹.06.10.07 124.6于丹《论语》心得特别节目:解读于丹-柴静、易中天、于丹.06.11.25 123.3 2214.1《本色于丹》本色于丹(上) 139本色于丹(下) 125《于丹《论语》感悟》《论语》心得第一部精彩回顾 125《论语》感悟01孝敬之道 100《论语》感悟02智慧之道 100《论语》感悟03学习之道 100《论语》感悟04诚信之道 100《论语》感悟05治世之道 100《论语》感悟06忠恕之道 100《论语》感悟07仁爱之道 130DVD-05《明十七帝疑案1-14》《玄武门之变1-8》《贞观之治1-11》《明十七帝疑案1-14》01朱元璋出身之谜-毛佩琦 125.902朱元璋成功之谜-毛佩琦 129.603朱元璋国号之谜-毛佩琦 107.704朱元璋惩贪三大案-毛佩琦 110.405朱元璋之胡蓝冤狱-毛佩琦 128.906朱元璋的后宫-毛佩琦 121.607朱允炆登极之谜-毛佩琦 102.208朱允炆下落之谜-毛佩琦 95.209朱棣01:起兵谋反之谜-毛佩琦.06.12.04 122.410朱棣02:直捣南京之谜-毛佩琦.06.12.05 122.411朱棣03:朱棣篡位-毛佩琦.06.12.06 122.212朱棣04:朱棣治国-毛佩琦.06.12.07 121.613朱棣05:迁都北京之谜-毛佩琦.06.12.08 122.814朱棣06:后宫之谜-毛佩琦.06.12.09 122.3明十七帝疑案之明仁宗暴死之谜毛佩琦 132《玄武门之变1-8》01政治世家-孟宪实.06.12.11 123.302晋阳起兵-孟宪实.06.12.12 123.403李渊称帝-孟宪实.06.12.13 122.704初露端倪-孟宪实.06.12.14 124.105秦王破阵-孟宪实.06.12.15 12306太子之争-孟宪实.06.12.16 122.907水火不容-孟宪实.06.12.18 123.308玄武喋血-孟宪实.06.12.19 124.4《贞观之治1-11》01_太宗继位-孟宪实.07.05.07 122.7 ……………………11_贞观之魂-孟宪实.07.05.17 122.2DVD-06 《汉代风云人物1-32》01晁错(上).易中天05.04.19 136.302晁错(下)易中天05.04.20 139.303袁盎与士-易中天05.04.21 134.204窦婴与外戚-易中天05.04.22 139.405韩信被杀之谜易中天05.06.21 14106韩信身世之谜易中天05.06.22 140.907韩信功过之谜易中天05.06.23 14108韩信成败之谜易中天05.06.24 138.809刘邦崛起之谜-易中天05.08.30 140.610刘邦胜利之谜-易中天05.08.31 140.611刘邦用人之谜-易中天05.09.01 101.712刘邦对手之谜-易中天05.09.02 137.713项羽:霸王出世-王立群06.04.18 130.814项羽:项羽入关-王立群06.04.19 131.515项羽:鸿门宴-王立群06.04.20 131.216项羽:西楚霸王-王立群06.04.21 131.417项羽:生死决战-王立群06.04.24 132.618项羽:荥阳会战-王立群06.04.25 131.319项羽:自毁长城-王立群06.04.26 131.320项羽:霸王别姬-王立群06.04.27 13121项羽:四面楚歌-王立群06.04.28 132.922吕后:吕后出嫁-王立群06.06.16 131.423吕后:一桩疑案-王立群06.06.17 132.524吕后:初露峥嵘-王立群06.06.19 131.925吕后:废立之争-王立群06.06.20 131.126吕后:废立之祸-王立群06.06.21 131.227吕后:女主称制-王立群06.06.22 132.228吕后:皇子命运-王立群06.06.23 131.329吕后:大封诸吕-王立群06.06.24 13230吕后:和亲匈奴-王立群06.06.26 129.531吕后:荡平诸吕-王立群06.06.27 132.232吕后:功过是非-王立群06.06.28 132.2 4263 DVD-07 《明亡清兴六十年1-31》特别节目:对话-董倩、崇阎年.06.08.31 126.3 01崇焕之死-.06.09.01 126.302万历怠政-.06.09.02 126.1………………31袁崇焕落狱-.07.01.08 123.1 3951.932袁崇焕冤死之谜.07.01.09 123.6…………………………43顺治迁都07.02.14 120.144历史之鉴(上)07.02.15 123.545历史之鉴(下)07.02.16 12046英雄世家2007.02.17 120.1《正说和珅1-10》01正说和珅(一)发迹之谜-纪连海05.07.13 14002正说和珅(二)敛财之谜-纪连海05.07.14 108.403正说和珅(三)乾隆不杀和珅之谜-纪连海05.07.15 112.904正说和珅(四)和珅被杀之谜-纪连海05.07.16 139.405正说和珅(五)和珅的情感世界(上)-纪连海05.10.22 113.9 06正说和珅(六)和珅的情感世界(中)-纪连海05.10.29 129.4 07正说和珅(七)和珅的情感世界(下)-纪连海05.11.05 12708正说和珅(八)和珅的用人之道(上)-纪连海05.11.12 111.6 09正说和珅(九)和珅的用人之道(中)-纪连海05.11.19 121.7 10正说和珅(十)和珅的用人之道(下)-纪连海05.11.26 116.3 《刘墉的家世之谜》11刘墉的家世之谜(上)-纪连海05.12.03 130.912刘墉的家世之谜(下)-纪连海05.12.10 110.7《刘墉与和珅关系之谜》13刘墉与和珅关系之谜(一)-纪连海05.12.17 116.314刘墉与和珅关系之谜(二)-纪连海05.12.24 114.4《纪晓岚》15纪晓岚身世与特异功能之谜-纪连海06.01.16 135.716纪晓岚入仕之谜-纪连海06.01.17 133.817纪晓岚发配新疆之谜(上)-纪连海06.01.18 133.118纪晓岚发配新疆之谜(下)-纪连海06.01.19 129.519纪晓岚相貌之谜-纪连海06.01.20 124.720纪晓岚“竹苞”之谜-纪连海06.03.14 123.721纪晓岚与和珅关系之谜-纪连海06.03.15 10622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之谜-纪连海06.03.16 125.523纪晓岚辅助嘉庆登极之谜-纪连海06.03.17 107《正说多尔衮1-9》01多尔衮与孝庄身世之谜-纪连海06.05.08 131.802多尔衮与孝庄青梅竹马之谜-纪连海06.05.09 132.403多尔衮争夺后金汗位之谜1-纪连海06.05.10 132.504多尔衮争夺后金汗位之谜2-纪连海06.05.11 132.405多尔衮争夺后金汗位之谜3-纪连海06.05.12 13206多尔衮争夺大清帝位之谜1-纪连海06.05.13 133.407多尔衮争夺大清帝位之谜2-纪连海06.05.15 131.908多尔衮争夺大清帝位之谜3-纪连海06.05.16 132.109多尔衮争夺大清帝位之谜4-纪连海06.05.17 131.5 4001.910:多尔衮统一中国失败之谜-纪连海06.05.19 131.611:多尔衮定都北京之谜-纪连海06.05.20 131.912:多尔衮十四项正确决策之谜-纪连海06.05.22 13213:多尔衮六大弊政之谜(上)-纪连海06.05.23 131.714:多尔衮六大弊政之谜(下)-纪连海06.05.24 131.515:孝庄下嫁多尔衮之谜(一)谜案的由来-纪连海06.05.25 131.9 16:孝庄下嫁多尔衮之谜(二)正方八大证据-纪连海06.05.26 131.8 17:孝庄下嫁多尔衮之谜(三)反方八大反驳-纪连海06.05.27 131.7 18:孝庄下嫁多尔衮之谜(四)正反方观点对决-纪连海06.05.29 132 19:孝庄下嫁多尔衮之谜(五)多尔衮的家室-纪连海06.05.30 132 20:(大结局)多尔衮之死-纪连海06.05.31 131.6特别节目:实话实说-:陈志峰、纪连海 127《正说鳌拜1-6》01:家世之谜-纪连海.07.04.23 122.702:崛起之谜-纪连海.07.04.24 122.503:登上权力顶峰之谜-纪连海.07.04.25 119.604:辅政之谜-纪连海.07.04.26 12305:鳌拜与康熙矛盾激化之谜-纪连海.07.04.27 122.706:康熙智擒鳌拜之谜-纪连海.07.04.28 122.7《正说吴三桂》01:相貌与身世之谜-纪连海.07.08.20 12202:崛起之谜之谜-纪连海.07.08.21 12203:勤王之谜-纪连海.07.08.22 12204:吴三桂与陈圆圆-纪连海.07.08.23 12205:一叛再叛之谜-纪连海.07.08.24 12206:吴三桂之死-纪连海.07.08.27 122《李连英》01姓名与身世之谜 130……………………11李连英之死 130DVD-10 《清十二帝疑案1-29》01努尔哈赤04.05.15 148…………………………23宣统 141.224总说(一)清朝十大贡献04.12.18 142.325总说(二)八旗风云04.12.25 137.126总说(三)科举风云05.01.01 141.427总说(四)官场风云05.01.08 143.528努尔哈赤(续上)05.01.15 141.529努尔哈赤(续下)05.01.22 142.5 4091.130皇太极(续上)05.01.29 142.731皇太极(续下)05.02.05 132.632答疑(一)清初宫廷斗争05.02.21 141.533答疑(二)正说洪承畴降清05.02.26 142.134答疑(三)清朝皇帝的称谓05.03.05 138.535答疑(四)清朝皇帝的后宫05.03.12 140.236答疑(五)皇帝之死与太监命运05.03.19 140.637答疑(六)清朝兴盛的历史宝鉴05.03.26 140.7《慈禧》01选秀入宫-隋丽娟.06.09.17 121.7 …………………………27慈禧大葬-隋丽娟.07.01.31 123.5慈禧陵寝01慈禧陵寝建造之谜-赵英健.07.02.01 121.8 慈禧陵寝02慈禧陵寝被盗之谜-赵英健.07.02.02 121.1 《传奇太后》(一)吕后-卜宪群04.11.09 141(二)文明太后-周思源04.11.10 141.5(三)武则天-黄正建04.11.11 141(四)慈禧-杨天石04.11.12 142.8 4131.4《老舍的文学地图》(一)旗人作家老舍-关纪新04.06.08 140.3(二)老舍的幽默-孔庆东04.06.09 140.5(三)悦耳的老舍-范亦豪04.06.10 140.5(四)《茶馆》的文化符号-关纪新04.06.11 140.9 (五)老舍笔下的新旧市民-吴福辉04.06.15 140.3 (六)沉重的《月牙儿》-范亦豪04.06.16 140.6 (七)老舍之死-傅光明04.06.17 140.6《说聊斋》01神鬼狐妖的魅力-马瑞芳05.01.11 141.202刺贪刺虐话聊斋-马瑞芳05.01.12 141.203人鬼情未了-马瑞芳05.01.13 141.404苦行僧蒲松龄-马瑞芳05.01.14 141.705《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上)-马瑞芳05.01.18 141.3 06《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下)-马瑞芳05.01.19 141.8 07狐狸精(上)-马瑞芳05.10.18 130.708狐狸精(下)-马瑞芳05.10.19 130.709花妖-马瑞芳05.10.20 128.810仙境-马瑞芳05.10.21 13111鬼(上)-马瑞芳05.11.29 130.812鬼(下)-马瑞芳05.11.30 123.213梦-马瑞芳05.12.01 12414精灵-马瑞芳05.12.02 125.715向杲化虎-马瑞芳06.01.23 132.416懒汉致富说王成-马瑞芳06.01.24 135.117人生启蒙看书痴-马瑞芳.06.09.14 122.618惊世骇俗说细侯-马瑞芳.06.09.15 122.419挣脱牢笼云翠仙-马瑞芳.06.09.16 122.420女扮男装奇巾帼-马瑞芳.06.11.27 123.121独撑家业说细柳-马瑞芳.06.11.28 123.122飞上枝头做凤凰-马瑞芳.06.11.29 123.123自食便液韦公子-马瑞芳.06.11.30 122.524悲负戚难田七郎-马瑞芳.06.11.30 122.5 4106.4DVD-14 《唐诗的故事李白+杜甫+苏轼+陆游》李白唐诗的故事01李白出道之谜-康震06.01.02 137.4唐诗的故事02李白翰林之谜-康震06.01.03 126.4唐诗的故事03李白遭谗之谜-康震06.01.04 136.7唐诗的故事04李白参军之谜-康震06.01.05 134.4唐诗的故事05李白入狱之谜-康震06.01.06 135.6唐诗的故事06李白家世之谜-康震06.02.27 128唐诗的故事07李白交游之谜-康震06.02.28 123.9唐诗的故事08李白收入之谜-康震06.03.01 132唐诗的故事09李白信仰之谜-康震06.03.02 131.6唐诗的故事10李白死亡之谜-康震06.03.03 134.4杜甫唐诗的故事11杜甫求官之谜-康震06.04.03 129.6唐诗的故事12杜甫为官之谜-康震06.04.04 129.7唐诗的故事13杜甫辞官之谜-康震06.04.05 129.9唐诗的故事14杜甫逃荒之谜-康震06.04.06 131唐诗的故事15杜甫草堂之谜-康震06.04.07 130.2唐诗的故事16杜甫死亡之谜-康震06.04.10 131.7唐诗的故事17杜甫诗圣之谜-康震06.04.11 131.4杜甫的文化意义杜甫的文化意义(上)-莫砺锋04.09.17 141.3杜甫的文化意义(下)-莫砺锋04.09.17 141.3 4043.9苏轼苏轼01少年成名-康震.06.11.06 122.6………………苏轼10苏轼之死-康震.06.11.16 122.5陆游陆游01陆游是否变节之谜-孙丹林06.06.12 131.2陆游02陆游的仕途-孙丹林06.06.13 131.3陆游03陆游的爱情-孙丹林06.06.14 132.3陆游04陆游的家世-孙丹林06.06.15 131.3 3986.1DVD-15 《李斯+范蠡+吕不韦+唐伯虎+鲁迅+杜甫的文化意义》李斯李斯01_从政之路-孙立群.07.03.08 123.3李斯02_力谏逐客-孙立群.07.03.09 123.4李斯03_焚书之谜-孙立群.07.03.12 122.1李斯04_沙丘之变-孙立群.07.03.13 123.4李斯05_助纣为虐-孙立群.07.03.14 123.6李斯06_李斯之死-孙立群.07.03.15 123.4范蠡范蠡(一)_西施之谜-孙立群.07.08.28 121范蠡(二)_范蠡从政-孙立群.07.08.29 121范蠡(三)_兵败为奴-孙立群.07.08.30 122范蠡(四)_巧施苦肉计-孙立群.07.08.31 122范蠡(五)_蓄势待发-孙立群.07.09.02 122范蠡(六)一雪前耻孙立群.07.09.03 122范蠡(七)一代商圣-孙立群.07.09.04 122吕不韦吕不韦01吕不韦弃商从政之谜-孙立群.06.10.30 122.7吕不韦02吕不韦游说秦国之谜-孙立群.06.10.31 123吕不韦03秦始皇生父之谜-孙立群.06.11.01 122.6吕不韦04吕不韦辅佐异人之谜-孙立群.06.11.02 122.4吕不韦05吕不韦辅佐嬴政之谜-孙立群.06.11.03 122.4吕不韦06吕不韦死亡之谜-孙立群.06.11.04 122.3 2326.6唐伯虎唐伯虎01唐伯虎风流吗-孙丹林06.06.29 130.5唐伯虎02唐伯虎的辛酸家事-孙丹林06.06.30 130.5唐伯虎03唐伯虎的牢狱之灾-孙丹林06.07.01 130.3唐伯虎04唐伯虎是江南第一才子吗-孙丹林06.07.03 130.2唐伯虎05唐伯虎点秋香-孙丹林06.07.04 129.1 2977.2鲁迅鲁迅01祥林嫂之死-孔庆东06.06.05 129.8鲁迅02金钱与革命-孔庆东06.06.06 130.9鲁迅03家变情仇-孔庆东06.06.07 131.6鲁迅04重出江湖-孔庆东06.06.08 131.6鲁迅05谁在吃人-孔庆东06.06.09 130.8鲁迅06身陷重围-孔庆东06.06.10 129.4孔庆东看金庸小说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孔庆东05.01.04 141.2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奇情怪恋-孔庆东05.01.05 141.1孔庆东看武侠小说中的侠义-孔庆东05.01.06 141.1孔庆东看金庸小说中的侠义-孔庆东05.01.07 141.2金庸小说中的悲剧爱情-孔庆东05.02.22 141.4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孔庆东05.02.23 140.5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上)-孔庆东05.02.24 140.4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下)-孔庆东05.02.25 141.8《射雕英雄传》中的爱情(上)-孔庆东05.10.25 130.9《射雕英雄传》中的爱情(下)-孔庆东05.10.26 118.8《射雕英雄传》的文化魅力-孔庆东05.10.27 128.6破解《连城诀》-孔庆东05.10.28 130.9孔庆东看金庸的武侠小说13金庸小说中的“短平快”-孔庆东05.12.06 131孔庆东看金庸的武侠小说14飞狐的故事-孔庆东05.12.07 130.7孔庆东看金庸的武侠小说15品读《书剑恩仇录》-孔庆东05.12.08 114.3从悲到喜说西厢01西厢原型《莺莺传》(上)-李昌集06.01.09 137.1从悲到喜说西厢02西厢原型《莺莺传》(下)-李昌集06.01.10 135.2从悲到喜说西厢03张生身份之谜-李昌集06.01.11 126.2从悲到喜说西厢04莺莺身份之谜-李昌集06.01.12 134.1从悲到喜说西厢05元稹公开情书之谜-李昌集06.01.13 122.4《西厢记》中的爱情01老夫人毁约之谜-李昌集06.06.01 131.9《西厢记》中的爱情02红娘的连环套-李昌集06.06.02 132.9《西厢记》中的爱情03莺莺命运之谜-李昌集06.06.03 131.3 3065另类英雄李云龙(上)-徐放鸣06.03.27 130.8另类英雄李云龙(中)-徐放鸣06.03.28 130.8另类英雄李云龙(下)-徐放鸣06.03.29 130.9屈原李敬05.06.10 136.6司马迁-李敬一05.09.08 114.9杨贵妃下落之谜-叶广芩05.09.09 125.1 7878我心目中的陈嘉庚(上)-主讲人:陈毅明,主持人:易中天.07.05.05 122.6 我心目中的陈嘉庚(下)-主讲人:陈毅明,主持人:易中天.07.05.06 123.9 4080.6《金正昆谈礼仪》《身边的礼仪》身边的礼仪(一).交往的艺术-金正昆04.06.23 140.6身边的礼仪(二).形象的塑造-金正昆04.06.24 140.8身边的礼仪(三).商务交往的技巧-金正昆04.06.25 140.7《周国平》周国平谈女人-周国平05.03.08 140.5周国平谈爱情-周国平05.03.09 142.1周国平谈婚姻-周国平05.03.10 140.6周国平谈孩子-周国平05.03.11 136《经典中的爱情》经典中的爱情(上)-刘扬体05.11.16 130.9经典中的爱情(中)-刘扬体05.11.17 131经典中的爱情(下)-刘扬体05.11.18 122.6 3968.8DVD-18 《二战人物》《与健康拉手》《二战人物》二战人物巴顿(上)马骏05.03.01 141.9二战人物巴顿(下)马骏05.03.02 142.1二战人物艾森豪威尔(上)马骏05.03.03 141.1二战人物艾森豪威尔(下)马骏05.03.04 139.4二战人物罗斯福(上)马骏05.05.10 153.3二战人物罗斯福(下)马骏05.05.11 139.4二战人物希特勒(上)马骏05.05.12 156.6二战人物希特勒(下)马骏05.05.13 150.6二战人物朱可夫(上)马骏05.05.17 140.7二战人物朱可夫(下)马骏05.05.18 156.4二战人物隆美尔(上)马骏05.05.19 151.6二战人物隆美尔(下)马骏05.05.20 153.8二战人物丘吉尔(上)马骏05.06.14 149.9二战人物丘吉尔(下)马骏05.06.15 147.9二战人物蒙哥马利(上)马骏05.06.16 152.8二战人物蒙哥马利(下)马骏05.06.17 147.6二战人物麦克阿瑟(上)马骏05.09.06 126.8二战人物麦克阿瑟(下)马骏05.09.07 126.7DVD-19 《尹鸿》《中国电影百年》《曾国平》《智慧的痛苦》《尹鸿》尹鸿谈走出国门的中国电影-尹鸿04.11.16 141.1尹鸿谈中国电影的传统与伦理-尹鸿04.11.17 140.9尹鸿谈谢晋电影-尹鸿04.11.18 141.4《中国电影百年》中国电影百年—冯小刚走红之谜05.02.02 138.4中国电影百年—冯小刚归来05.02.03 139.8中国电影百年从《中国式离婚》看家变-张颐武05.03.22 140.3 中国电影百年《可可西里》,悲壮的独行者-张颐武05.12.09 131 中国电影百年论《英雄》-张颐武05.03.24 139.6中国电影百年破解《十面埋伏》-张颐武05.03.25 143中国电影百年剌秦 150 4106.4一代影星阮玲玉淳子05.06.02 139.8画魂潘玉良淳子05.06.03 130.6《曾国平》智商之花为谁开-曾国平05.09.13 128.1你的情商有多高-曾国平05.09.14 128.5智商情商手拉手(上)-曾国平05.09.15 130.8智商情商手拉手(下)-曾国平05.09.16 120《智慧的痛苦》智慧的痛苦03古代文明的演进与儒家思想的根源陈来 147.8智慧的痛苦05_老子自然之道 148.5智慧的痛苦07儒学与人生钱逊 148智慧的痛苦10智慧的痛苦现代性与中国文化走向王岳川 147.8智慧的痛苦11_智慧的痛苦-张志伟 147.8智慧的痛苦12_中国的南北差异-胡兆量 147.8智慧的痛苦13_走向文化的多元化生-王一川 147.8 4106.4DVD-20《品读《水浒传》》《传承的神韵》《昆虫系列》《品读《水浒传》》品读《水浒传》01水浒传成书之谜-侯会 141.2品读《水浒传》02水浒传的作者-刘世德 141.3品读《水浒传》03逼上梁山人物评析-段启明 141.2品读《水浒传》04话说及时雨宋江-张俊 141.3品读《水浒传》05从林冲看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周先慎 141.2品读《水浒传》06水浒传与水浒戏-刘荫柏 141.2品读《水浒传》07水浒传中的女性人物-徐江 141.2品读《水浒传》08从生辰纲下落谈水浒传-周思源 141.3品读《水浒传》09水浒传的思想倾向-石昌渝 141.3《传承的神韵》传承的神韵01故宫与中国礼乐文化王贵祥 148.3传承的神韵02华夏盛宴从考古看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王仁湘 147.9 传承的神韵03菊残犹傲霜枝张树林、赵仁珪 148.4传承的神韵04空谷幽兰李燕、李潞滨 148.6传承的神韵05魏晋[神韵](上)王毅 147.8传承的神韵06魏晋[神韵](下)王毅 147.8传承的神韵07新读《孙子兵法》黄朴民 147.8传承的神韵08一枝春雪冻梅花黎烈南、陈俊愉 163.2传承的神韵09阴阳学说与中国传统医学廖育群 148.8传承的神韵10中国的松文化李永祜 148.9传承的神韵11中国古代酒具与酒文化杜金鹏 147.8传承的神韵12中国古代历法概说陈美东 145.3传承的神韵13中国近代术语的形成冯天瑜 148.5传承的神韵14中国园林艺术彭吉象 149.8传承的神韵15竹与竹文化李起敏、张济合 148《华夏春秋志》01汉武盛世的历史****孙家洲 147.802解读中国古代都城(上)刘庆柱 147.803解读中国古代都城(下)刘庆柱 147.904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江晓原 148.405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上)杨天石 147.806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下)杨天石 147.907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上)周思源 148.208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下)周思源 148.109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冯时 14810避暑山庄百年史王思治 147.711敦煌资料与唐朝人的衣食住行 148.412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齐东方 147.313漫谈元代藏族的历史文化陈庆 147.614丝绸之路与丝路考古学孟凡人 147.315夏商周断代工程彭林 167.516夏文化与夏王朝邹衡 147.217中国古代兵器杨泓 147.318中国古代的简牍与石刻赵超 147.319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王世民 147.320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古代文明白云翔 147.521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李炳海 147.322中国古代雕塑钱绍武 147.323中国古代体育崔乐泉 147.3《心灵鸡汤》(一)梦的释义-沉政04.09.07 141.3(二)神奇的记忆-吴艳红04.09.08 141.1(三)打开心扉-胡佩诚04.09.09 141.5(四)谁知老人心-杨凤池04.09.14 141 3981.1DVD-22 《风雅百代存》《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海洋生灵》《风雅百代存》风雅百代存01唐诗宋词鉴赏(上)周汝昌 148.9风雅百代存02唐诗宋词鉴赏(下)周汝昌 148.2风雅百代存03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李敬一 149.1风雅百代存04从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下)-叶嘉莹 147.6风雅百代存05对现代词学与王国维词论的现代反思叶嘉莹 147.2风雅百代存06二十一世纪唐宋诗之争张毅 147.7风雅百代存07古代诗歌创作的奇思葛晓音 147.3风雅百代存08韩孟琐谈-郝世峰 147.5风雅百代存09李后主和他的词李敬一 147.3风雅百代存10论王国维词叶嘉莹 147.7风雅百代存11三曹父子与建安诗风钱志熙 147.4风雅百代存12苏轼的创作与其人格魅力朱靖华 147.4风雅百代存13唐宋词体演进(上)王洪 147.3风雅百代存14唐宋词体演进(下)王洪 148.2风雅百代存15唐宋咏春诗赏析程郁缀 147.3风雅百代存16唐宋咏月诗赏析程郁缀 148.3风雅百代存17中国古代的咏怀诗孙明君 148.4风雅百代存18中国宋代净土文化与梅花诗李炳海 147.3风雅百代存19从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上)叶嘉莹 146.7《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一)一个死文明的复活-李晓东04.12.21 141.5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二)神秘的金字塔-李晓东04.12.22 141.6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三)埃及艳后-李晓东04.12.23 141.7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四)法老的诅咒-李晓东04.12.24 136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五)金字塔太阳船-李晓东04.12.28 142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六)揭开狮身人面像的面纱-李晓东04.12.29 141.6 面对缪斯女神面对缪斯女神12书法与中国哲学(上)-张辛 148.3面对缪斯女神13书法与中国哲学(下)-张辛 148.3面对缪斯女神14我的影视创作经验-邹静之 148.7面对缪斯女神15作为情感媒体的电影艺术-刘一兵 148.3面对缪斯女神16看电影文化-郑洞天 148.4面对缪斯女神17电视艺术美学-高鑫 148.3面对缪斯女神18摄影的情感表达-梅生 148.8面对缪斯女神19漫谈戏曲话“讲话”-徐城北 148.4面对缪斯女神20文化与戏剧-叶坦 147.5面对缪斯女神21如何欣赏古典芭蕾-赵汝蘅 148.3面对缪斯女神22足尖上的艺术-欧建平 148.8面对缪斯女神23世界上最古老的希腊戏剧(上)-罗锦鳞 148.5面对缪斯女神24世界上最古老的希腊戏剧(下)-罗锦鳞 148.5《教育系列》教育系列(一)可怜天下孩子心-陈建翔04.11.23 135.8教育系列(二)可怜天下父母心-王宝祥04.11.24 136.4教育系列(三)独生子女怎样交往-孙云晓04.11.25 141.6 3978.2 《恨水系列》恨水系列(一)与三结缘的张恨水-袁进04.09.29 141.2恨水系列(二)《啼笑姻缘》的爱情三模式.-孔庆东04.09.30 141.6 恨水系列(三)《金粉世家》与家族小说-徐德明rmvb04.10.08 141 恨水系列(四)张恨水小说的社会风俗画-张中明04.10.12 146.8恨水系列(五)“引雅入俗”张恨水-汤哲声04.10.13 141.1 4021.6 《楹联的故事》楹联的故事(上)-孙丹林06.01.25 132.7楹联的故事(中)-孙丹林06.01.26 110.3楹联的故事(下)-孙丹林06.01.27 107.4《过年》过年-高有鹏06.01.28 126.8 4005.6DVD-27 《女人说话》女人说话(上)01龙应台——文人做官-龙应台 141.9女人说话(上)02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龙应台 141.9女人说话(上)03我作故我在-张抗抗 142.1女人说话(上)04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张抗抗 142女人说话(上)05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李玲 141.9女人说话(上)06作家笔下的婚姻生活-李玲 142.4女人说话(上)07走进深山的格格作家-叶广芩 142女人说话(上)08从四合院到秦岭深山-叶广芩 142女人说话(上)09性学前沿的女行者-李银河 142.1女人说话(上)10女性主义与性-李银河 142.1女人说话(上)11上海记忆的追寻者-陈丹燕 142女人说话(上)12我的写作与上海-陈丹燕 142女人说话(下)01_妇女权利的法律保护-信春鹰 148.3女人说话(下)02_女性与哲学的关系-王宏维 147.7女人说话(下)03_吴尔夫·女性写作·女性-黄梅 147.6女人说话(下)04_重新定义女性美-艾晓明 147.6女人说话(下)05_寻访七位女作家的芳踪-张玲 147.6女人说话(下)06_从美国的女权运动谈起-钱满素 148.2女人说话(下)07_女性与广告-艾晓明 148.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读《孙子兵法》——央视《百家讲坛》讲座主讲人简介黄朴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期从事孙子兵法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春秋军事史》、《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军事文化教论》、《孙子评传》等。
内容简介《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
在今天,人们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军事的范畴,其蕴涵的哲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本讲中,多年从事古代军事理论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黄朴民从《孙子兵法》的体系分析入手,对其思想和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他认为孙子兵法它的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从哲理的层面,用哲学理念的层面,来观察战争现象,探讨和揭示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
它包含了四个层次:第一个是战争观念,第二个层次是战略思想,第三个军事思想的层次,第四个层次是治兵的理论。
讲座现在开始,大家差不多都知道《孙子兵法》这个名字,它的许多格言,就是军事格言大家都能背、也能随口说出来,什么“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避实而击虚”等等等等。
最为厉害的是,我们甚至把《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也等同起来,什么一些阴损的招数都好像都出自《孙子兵法》,什么“瞒天过海,借刀杀人”、“三十六计走为上”、“上屋抽梯”、“美人计”等等等等,好像都是从《孙子兵法》那里出来的。
这说明一个什么情况呢?一个说明《孙子兵法》的名头特别大,把什么中国的计谋都往它的名下归。
但是我得告诉大家,这个认识是不全面,也是模糊的。
《孙子兵法》是讲诡道,“兵者,诡道也”,但是它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假如我们把《孙子兵法》跟《三十六计》完全等同起来的话,那么就给大家一个什么印象呢?《孙子兵法》无非是些小人的伎俩,而不是君子的哲学,这实际上表面上是推崇《孙子兵法》,实际上是降低了《孙子兵法》,降低了《孙子兵法》的价值。
那么,《孙子》作为一个兵法,它是一个非常全面完整的体系,那么《孙子兵法》它的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从哲理的层面,用哲学理念的层面,来观察战争现象,探讨和揭示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
这个书篇幅不大,只有五千九百多个字,它自己本身有个逻辑体系,它十三篇,多一篇少一篇都是不行的。
它是经过严格的一种学术剪裁的一种东西。
你看它第一篇是《计篇》,打仗之前要算,那么《计》放在第一篇;第二篇是《作战篇》,这个作战不是现在的作战,而是准备战争,你看算好了他就要准备了。
当然准备充分的时候,它要谋,要谋攻,后面你看它《行篇》《势篇》《虚实篇》《军政篇》《九变篇》都是讲一些具体的作战的要领,那么最后面它又是讲地形、行军、火攻等等,一些具体的战术问题,就更细化了。
到最后13篇是用间,因为孙子兵法特别重视“知彼知己”,用间,用间谍么,要了解情报,掌握情报,又围了个圆圈,又转回来了。
中国的文化就是个大圆圈,老是在循环,但是每次循环都是否定之否定,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发展和升华,《孙子兵法》本身它是有个内在的逻辑体系。
那么,我们今天按现代军事学的体系来分析的话,《孙子兵法》至少包含四个层次:第一个是它的战争观念。
一个军事家,一个军事思想家,他首先对战争要有一个基本的态度,是肯定战争、还是否定战争,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怎么样,战争与民心向背的情况又有什么,胜负又有什么关系,那么战争要不要区别性质,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它必须要有个基本的看法。
孙子的战争观,他的最主要的核心,就是“慎战”,谨慎地对待战争。
他既不否定战争,因为在当时那个时候,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国家要统一嘛,还得打仗才能完成统一,所以他不否定战争,但是他又反对穷兵黩武,反对把战争看成是最好的包医百病的良方,这是孙子的对战争的一个基本的态度。
这是他的战争观,简单地说就是慎战思想。
第二个层次是他的战略思想。
第一个他是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就是说追求万全,追求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第二个他的战略思想里面非常突出的,他是提倡先发制人,他认为,打仗不能被动而打,必须自己主动进攻;第三个他认为战争应该速战速决,要进攻进攻再进攻,以最短的时间里边,取得最大的战果,实现战争的目标。
这是他的战略思想的一个基本情况。
第三个他的军事思想的层次,就是兵学体系里面第三个层次,是他的战术思想,这个思想是孙子所有整个兵学体系里面的主体部分,也是他的核心。
《孙子兵法》说来说去就是用兵的方法,那么他实际上就把重点是放在用兵方法的探讨上,他里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包括他的争取战争主动权的思想――“致人而不致于人”。
这个话虽然很简单,但是包含了一切战争里面的最主要的核心含义,就是说:调动别人,不要被别人所调动。
就是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第二个他讲的要“知彼知己”,这个刚才一开始就说了,你不了解情况你不能打,情况了解得不充分也不能打,不但要知彼知己,而且要早知,你战争你要了解情况要有时效性,过了时的话,就过了期,“明日黄花”了。
还有一个我们经常说――“避实而击虚”,你不能跟别人硬碰硬,你要用自己的优势去打击别人的薄弱,这是关键的一个方面。
第四个层次,也是最后一个层次,是治军的理论。
是管理军队和建设军队的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军队是老百姓组成的,这个军队不经过训练,不经过调教没有一定的纪律,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它是形成不了战斗力的。
所以孙子对这个问题,他也非常非常地重视,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的治军的方法,那么这些方法和许多包括用将,将领用什么样的人,包括部队的训练,包括部队的赏罚,就是说怎么奖励怎么惩罚等等等等很多。
他的核心就是一句话,叫做“令之以文,齐之以物”,就是用政治教育、物质管理、精神鼓励来教育军队,使他们形成为谁打仗、为谁作战的一种基本的思想,就是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政治思想教育;“齐之以物”就是要用严格的军纪军法,谁犯了错误,那坚决不留情面,就是要加以惩罚。
这是《孙子兵法》的四个思想的基本层次,按现代军事学术的范畴可以这么整理。
《孙子兵法》它实际上诞生的时候,还是蛮早的,出来以后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
唐朝李世民说了一句话,他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就是说兵书几百种,但是没有一本是超过《孙子兵法》的。
王安石说只要用孙子一、两句话便可以成就功名。
有一句话是明朝,就是茅元仪讲过的一段话,我认为他对《孙子兵法》的定位是最准确了、讲的最好的。
他说“前孙子者”,就是比孙子早的兵书,“孙子不遗”,它里面的精华《孙子兵法》里面都包含了。
“后孙子者”,孙子以后两千五百年出的一些兵书,“不能遗孙子”,就是超越不了孙子的基本范畴,实际上这句话就把孙子的定位已经定好了。
那么在国外,《孙子兵法》影响也是蛮大的,你看尼克松,他写了一本书,《1999不战而胜》,他里面就引用了好多的孙子的语录。
西方几个二十世纪比较著名的战略学家,像约米尼、利德尔·哈特、柯林斯,这里有英国的,有美国的,他们都(对)《孙子兵法》都是非常推崇的。
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孙子兵法》的意义,不完全在它兵法的本身。
我们现在就要说,一本两千五百年以前的兵书,为什么到今天大家还要学,还要关注,甚至有的时候还想运用?它本身就有非常值得人思考的内容。
我们知道,文化或者说文明有两种形态,有一种现在我们也很重视,就是说它是当时很辉煌、很有价值的东西。
比如说我们中国的甲骨文、商朝的文字,我们今天肯定有人要,当然人很少了,要去研读这些文字,但是研读这些文字,并不是说我们现在书写什么电脑输入法,比如方正输入法,它不会去发明,用不着了,因为它已经是死的了。
我们用它去了解商朝的历史可以,我们去了解文字的演变史可以,但这是专家之学,跟老百姓、普通民众没有关系,最多跟书法家有点关系,他写一个甲骨文,写一副对联,挂在那里大家都看不懂,但是大家都说厉害,说这个书法家,说是要写情书的话,假如说想让大家不知道的话,做识别的话,可以用甲骨文来写情书,公开化都不要紧,公开的情书,人家都看不懂,只有你两个人看得懂。
这个是有,但是极个别的现象,不能代表普遍的现象,这是一个情况。
第二种文明形态,就像《周易》、像《老子》、像《孙子兵法》、像《论语》,这些文明的积淀它还是活的,它是生生不息的,它是今天还是给人能有启示,能有启发的一个东西。
那么《孙子兵法》就属于第二种,跟我们现在生活还有关系的一种文化积淀。
那么《孙子兵法》它始终在提醒大家:怎么来对待问题?怎么来把握战争的机遇?怎么来赢得战争的胜利?它是提醒你,它不断地在提醒,不断地让人们去思考,不断地是给大家始终留下一种探索的空间。
那么,我研究《孙子兵法》十多年,我自己一直在考虑一些问题,我认为《孙子兵法》实际上在十个层面上,对我们今天而且对整个战争形态,它提出了自己一种对立的统一的一种矛盾观。
因为解决任何问题,它都在矛盾的互动当中,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当中来运作的。
《孙子兵法》关键就围绕着十个问题,十对矛盾,在今天都是我们继续思考的价值和启迪的意义。
第一个关系,我认为是义与利的关系。
就是说战争这个东西肯定不好玩,要死人的,从道德的意义上讲、从人道的意义上讲,战争是不应该有的,但是从历史发展角度讲、从实际的利益来讲,战争又是不可以没有的。
那么孙子他要解决的问题,他的思想的一个困惑,或者他设法解决的这个问题,就是如何使道德和功利取得一个平衡点,找到一个结合点,统一起来。
我们一直以为孙子光讲功利,是,孙子特别强调利。
他一开始就讲了,“兵以诈立,以利动”,就是说军队打仗,就是根据利益的大小来决定要不要打,或者怎么打。
那么他讲“非利不动”,就是没有利益就不要打,得不到好处就不要动,不到威胁的时候,不要动用军队。
他首先关注的是一个利,他说“合于利而动”,就是说符合利益,有利益可取,军队打;“不合于利,而止”就停下来不要打,他确实是个功利主义这个立场。
但是孙子难道就不讲道德?孙子是很讲道德的,孙子他要“上兵伐谋”,他就是要用最小的损失来取得最大的战争效果。
他本身就是人道的做法,他要提倡“伐谋”“伐交”,就是说要打外交战,要谋略打败敌人,而反对“伐兵”,就是公开打仗,他最反对的是“攻城”,认为攻城是下策,那么他也是考虑到人员伤亡,要减轻伤亡,他本身也是有道德的含义在里面。
那么这个就是说,他是找一种平衡点,既要讲道德,实际上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发呢?就是说游戏要有规则,道德要有底线。
做什么事情我认为都是既要讲究利,又要讲究义,道义跟功利应该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孙子的第一对矛盾。
他不断地探索而且提出了他的看法,你可以不同意他的看法,但是你不能不承认他的思想的深邃性,掌握问题的深刻性,这是第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