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电联产系统
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发展现状探究

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发展现状探究冷热电三联产系统是一种高效能的能源利用系统,通过同时生产电力、热能和制冷能,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随着能源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在工业、商业和居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对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概念及工作原理冷热电三联产系统是指在热机工作的过程中,同时产生电能、热能和冷能的系统。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气发电机或蒸汽发电机产生电力,同时利用废热产生蒸汽,供给供热和制冷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利用余热供暖、供冷和生产电力,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1. 工业领域在工业领域,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很多大型工厂和生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冷热电三联产系统,通过利用废热发电、供暖和供冷,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
一些工业园区也建立了集中式的冷热电三联产系统,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节能的能源服务。
在商业领域,冷热电三联产系统主要应用于大型商业综合体、高级写字楼和酒店等建筑。
通过冷热电三联产系统,这些建筑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能源供给,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了能源成本。
冷热电三联产 system 也可以减少建筑的环境负荷,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 居民领域在居民领域,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应用还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一些高档住宅小区和别墅社区。
通过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加舒适和节能的生活环境,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1. 技术问题冷热电三联产系统虽然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对于这些地区,需要加强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人才水平和技术水平。
2. 成本问题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对于一些小型企业和个人来说较为困难。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冷热电三联产系统,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推动其在更广泛的领域应用。
关于“冷热电联产”

关于“冷热电联产”冷热电联产(CCHP)是一种建立在能源的梯级利用概念基础上,将制冷、供热(采暖和供热水)及发电过程一体化的多联产总能系统,目的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化物及有害气体的排放。
典型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包括动力与发电系统和余热回收供冷/热系统,发电设备主要选择燃气轮机或者内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是能源实现梯级利用的有效方式,使能源的利用率提高20~30%。
冷热电联产系统也是目前世界上兴起的分布式供电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可降低因使用能源引起的环境污染,提高能源供应系统的可靠性。
冷热电联产系统的组成形式、选择与分配原则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冷热电联产系统方案可选择的范围很大,与热、电联产技术有关的选择有蒸汽轮机驱动的外燃烧式和燃气轮机驱动的内燃烧式方案;现在示范和推广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形式主要有下列几种:1、燃气轮机+余热锅炉+蒸汽型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冷热电联产系统,2、烟气余热利用+补燃型直燃机的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3、燃气轮机+燃气型直燃机+电动压缩机式热泵+余(废)热锅炉的冷热电联产系统,4、燃气轮机+电动离心式冷水机+余(废)热锅炉+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冷热电联产系统,5、内燃机发电+余(废)热锅炉+背压式蒸汽轮机+压缩式制冷机+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冷热电联产系统,6、燃气-蒸汽轮机联合循环+蒸汽型吸收式冷水机组+燃气轮机+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冷热电联产系统,7、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冷热电联产系统,8、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汽轮机直接驱动离心式冷水机组+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冷热电联产系统。
直接热源制冷(燃气轮机排烟作为制冷热源)和间接热源制冷(由余热锅炉回收燃气轮机排气余热产生蒸汽,再利用蒸汽作为制冷热源)的选择和分配原则:主要考虑过程效率、换热器的经济性、及冷热电负荷分配的灵活性等方面考虑。
直接热源制冷无需经过余热锅炉转换为蒸汽,能源的品位损失小、能量利用率高,但由于烟气为加热工质,所以换热器的设计需要考虑高温腐蚀问题;间接热源制冷由于采用两次换热,能量利用率低,过程能的品位损失大,但由于是蒸汽为加热工质,对换热器的材料要求较低。
冷热电联产制冷的原理

冷热电联产制冷的原理冷热电联产制冷是指在热电联产系统的基础上,同时利用余热和冷量的方式来实现制冷的过程。
该技术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对于能源和环境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冷热电联产制冷系统的原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热电联产系统中,燃烧燃料产生能量,分别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通过余热回收技术,将产生的热能抽取出来,进行制冷的过程。
这时候需要使用制冷剂,将热能转换为制冷能,使得制冷系统得以运转。
而整个系统的能源来源,是燃烧燃料所产生的热能和电能。
首先,热电联产系统是一种利用燃料(如天然气、燃煤等)进行发电的技术,与传统的火力发电不同,它能够将燃料中的化学能高效地转换成电能和热能。
具体地说,当燃料燃烧时,会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通过燃气轮机或燃气内燃机推动涡轮发电机,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而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则可以通过烟气余热回收技术抽取出来,用于供热、供蒸汽等用途。
而冷热电联产制冷,相比于传统的空气调节系统,则是在这样的热电联产系统基础上,通过恰当的制冷剂和压缩机等设备,把余热(一般为140℃左右)转化成制冷剂的制冷能,进而制冷。
具体来说,这里需要利用制冷循环循环流动的原理。
该原理是利用制冷剂的物理特性,在压缩机的作用下,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再通过冷凝器将制冷剂冷却成液态,通过蒸发器进入低压状态,让其流动完成制冷循环。
在冷热电联产制冷过程中,制冷剂就充当了热能的传递者。
热能通过换热器传递给制冷剂,随着制冷剂的循环流动,传递到外部的冷凝器。
当此时,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被降低,制冷剂回到蒸发器循环流动,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
总之,热电联产系统通过将燃料中的化学能高效地转化为电能和热能,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并减少了污染排放。
而冷热电联产制冷技术,则在利用热能的同时,通过制冷循环将热能转化为制冷能,从而实现制冷的过程。
这样的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也能够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发展现状探究

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发展现状探究冷热电三联产系统是一种集电力、热力和制冷三种能源为一体的能源系统。
通过集成利用废热和废冷,将其转化为电能和热能,达到能源高效利用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究竟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发展现状如何?它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如何?本文将对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究。
我们来探讨一下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发展历程。
冷热电三联产系统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主要是在发达国家进行研究和应用。
随着国内外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对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增加。
19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引进和研发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并进行了一些示范工程。
到了21世纪初期,冷热电三联产系统逐渐成为了我国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目前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已经在一些大型建筑和工业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们来分析一下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冷热电三联产系统主要应用于一些大型工业和商业建筑,如医院、学校、写字楼等。
这些建筑具有较大的热电需求,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废热和废冷。
利用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可以将这些废热和废冷转化为电能和热能,不仅能够满足建筑内部的能源需求,还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一些工业企业也开始应用冷热电三联产系统来满足自身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利用率。
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在我国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投资成本较高,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和建筑来说,很难承担这样的成本。
由于我国能源政策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技术标准和监管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冷热电三联产系统是一种能源高效利用的系统,它的发展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环保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在我国的应用正在逐步扩大,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发展现状探究

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发展现状探究冷热电三联产系统是指通过一套设备同时生产电力、热能和冷能的系统。
冷热电三联产系统是一种高效能和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能够有效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发展现状可以从技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两方面进行探究。
从技术研究角度来看,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主要技术包括燃气轮机顶座循环技术、废热回收技术、制冷循环技术和能量管理技术等。
燃气轮机顶座循环技术是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燃气轮机顶座循环可以使燃气轮机的热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时利用燃气轮机排出的废热来提供热能和冷能,从而实现冷热电三联产。
废热回收技术是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废热回收技术可以利用燃气轮机的废热来加热水蒸汽,产生高温热能,用于供暖和热水供应。
废热回收技术还可以利用废热产生低温热能,用于制冷。
利用废热回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制冷循环技术是冷热电三联产系统中的关键环节。
制冷循环技术可以利用废热产生冷能,用于空调和制冷设备。
目前,制冷循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实现高效的制冷和降温效果。
能量管理技术是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能量管理技术可以对系统的电力、热能和冷能进行全面统一的管理和调度,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和高效。
能量管理技术可以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和调整系统的运行参数,实现最优的能源利用和能效优化。
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一些工业和商业场所,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已经成为主流的能源供应方式。
在工业领域,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冷热电三联产系统还可以实现废热的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冷热电三联产系统是一种高效能和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相信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广阔。
冷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系统介绍及在四川地区使用经济性分析

冷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系统介绍及在四川地区使用经济性分析一、冷热电原理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产系统是一种对天然气进行梯级利用的系统, 可以有效地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
为了有效利用天然气,不仅要提高耗能设备效率,而且要使天然气产生的能量由高温到低温实行多阶段多次利用,也就是按能量品位的高低,安排好功、热和物料热力学能的各种能量之间的合理配合,实现不同形式、不同品位能量的梯级利用,以获得整个系统能量综合利用的最佳效果。
天然气能量梯级利用途径见表1 所示。
天然气冷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系统是由一种一次能源连续产生两种以上二次能源的系统,天然气燃烧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高品位的热能用来发电(燃料电池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直接把天然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低品位的热能用于供热或者为吸收式、吸附式制冷系统提供驱动热源,从而实现对天然气化学能的多级多次利用。
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具有很高的一次能源利用率。
对于普通的火力发电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约为40 % ,而采用天然气冷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通常可达70 %以上。
由于能源利用率很高,故天然气冷热电联产系统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天然气冷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可以有效地减少废气排放。
天然气冷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传统能源系统的30 %~50 %。
典型的冷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系统如上图示。
冷热电联产原理图二、全球冷热电发展现状1、国外冷热电发展状况美国:1999年美国能源与环保署(EPA)出版了《建筑用冷热电联产2020年远景规划》,提出了CCHP发展的时间表。
2005年8月布什签署的《美国能源政策法案》规定到2010年美国每年的20%新建筑和10%的现有商业和公共建筑将采用CCHP。
2020年50%新建筑和25%的现有商业和公共建筑将采用CCHP。
欧洲:在欧盟,《热电联产指示》、《排放贸易指示》、《新电力和燃气指示》及《建筑物能耗和能源产品税收指示》是对CCHP发展最重要的立法行动。
冷热电联产系统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分类
按照供应范围三联供可以分为区域型和楼宇型两种 1区域型系统 主要是针对各种工业、商业或科技园区等较大的区域, 设备一般采用容量较大的机组,还要考虑冷热电供应 的外网设备,往往是需要建设独立的能源供应中心。 2楼宇型系统 是针对具有特定功能的建筑物,如写字楼、商厦、医 院及某些综合性建筑所建设的冷热电供应系统,一般 仅需容量较小的机组,机房往往布置在建筑物内部, 不需考虑外网建设。
2.具有可靠的技术保障
在国外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已应用了二十多年,经过多 年的技术改进,已形成了规范的技术体系,设备制造 技术也已成熟。不论是发电机组部分还是余热回收机 组部分在国内外都有商品供应。 三联供技术、建设和运用管理经验已被国内的专业公 司所掌握。上海浦东机场和北京燃气大楼等项目的成 功已为三联供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培养了技术队伍,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的一些专业公司已具备了独立完 成项目的策划、设计、建设、调试和运营管理的能力。 根据一批冷热电三联供项目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外资 料,上海已经出台了相关技术规范《分布式供能系统 工程技术规程》。
4.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 天然气是清洁能源,燃气发 电机均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 燃气三联供系统的排放指标 均能达到相关的环保标准。 根据美国的调查数据,采用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分布式能 源,写字楼类建筑可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22.7%,商场类建 筑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4.4%, 医院类建筑可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61.4%,体育场馆类建筑 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2.7%, 酒店类建筑可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34.3%。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冷热电三联供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 相关的鼓励政策,日本规定三联供项目的上网电价高于火力发电; 法国对于三联供项目投资给予15%的政策补贴;美国加州采用法 律规定来保证冷热电三联供项目的并网权;美国正在积极发展高 效利用能源的小型冷热电三联供,现有冷热电三联供系统110余 座,美国能源部规划2005年要建立200个示范点;2010年20%的 新建商用、写字楼类建筑物使用小型冷热电三联供;2020年50% 新建商用、写字楼类建筑采用小型冷热电三联供。 日本由于资源比较缺乏,所以对三联供研究十分重视。目前,日 本三联供系统是仅次于燃气、电力的第三大公用事业,到2000年 底已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1413个,平均容量477kW,广泛应用于 医院、办公楼、宾馆及其它一些综合设施当中进行区域冷热供应。 在欧洲,2000年时丹麦、芬兰和荷兰等国冷热电三联供的发电量 都已超过该国总发电量的30%,澳大利亚、德国、葡萄牙和意大 利等国冷热电三联供也都有较大的比例
浅谈冷热电联产系统及其发展远景

浅谈冷热电联产系统及其发展远景摘要: 冷热电联产是在热电联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的节能技术,它将制冷、供热、发电三者容为一体,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本文主要介绍了冷热电联产技术产生的背景,冷热电联产系统的类型,以及冷热电联产在国内外发展的状况,并在最后结合晋江市的实际情况,对晋江市发展冷热电联产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冷热电联产天然气1.前言在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今天,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以及提高能源利用率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中总能系统的能量综合利用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节能领域。
所谓总能系统,是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全局观念出发的能量总体利用系统。
在工业生产部门中,能源一般都是转化为热与电(或功)的形式来利用的。
总能系统的内容和要求就是在生产活动中,为取得最好的能源利用总效果,除了提高设备单体和工艺流程的生产效率外,还应综合分析、研究生产全过程的能源转换和能源利用状况,按照系统中可能得到的能源供应及对各种形式、不同品位的能源需求,从总体上合理安排好动能和热能的利用,并使其供需之间的品位进行优化匹配,综合利用好每台设备、每个生产装置、整个企业、直至整个地区的各类能源,实现热和功的高效转换及利用[1]。
冷热电联产系统(CCHP-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System)就是一种建立在能量的梯级利用概念基础上,将制冷、供热及发电过程一体化的多联产总能系统。
它是一种区域能源系统,与传统的电制冷和集中供热手段相比,其建设投资可节约成本30%以上,而机房的占地面积则可减少近50%。
此外,系统使用的燃料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温室气体只有煤炭的1/2,石油的2/3,环保效益巨大。
2.冷热电联产技术产生的背景初期的冷热电联产是在热电联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热电联产与吸收式制冷技术相结合,使热电厂在生产电能的同时供应热能和冷能,故初期的热电联供立足于电厂。
但随着分布式供电概念的提出,冷热电联产又得到新的发展,其中分布式供电是指将发电系统以小规模(数千瓦至50MW的小型模块式)、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户附近,可独立输出冷、热、电能的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分类
按照供应范围三联供可以分为区域型和楼宇型两种 1区域型系统 主要是针对各种工业、商业或科技园区等较大的区域, 设备一般采用容量较大的机组,还要考虑冷热电供应 的外网设备,往往是需要建设独立的能源供应中心。 2楼宇型系统 是针对具有特定功能的建筑物,如写字楼、商厦、医 院及某些综合性建筑所建设的冷热电供应系统,一般 仅需容量较小的机组,机房往往布置在建筑物内部, 不需考虑外网建设。
能量梯级利用概念
经过能源的梯级利用使 能源利用效率从常规发 电系统的40%左右提高 到80%左右,大量节省 了一次能源。能源梯级 利用示意如图:
系统工作原理
锅炉燃烧产生的高温高 压蒸汽进入蒸汽轮机推 动涡轮旋转,带动发电 机发电,发电后的余热 从蒸汽轮机中的抽汽进 入蒸汽制冷机制冷,同 时一部分进入热交换器 采暖或提供卫生热水。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的发展 国际:由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可以达到很高的能量利用效 率,所以在国外发展非常迅速。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开 始发展,到现在美国已经有6000多座分布式能源站,仅大 学校园就有200多个。英国只有5000多万人口,但是分布式 能源站就有1000多座。英国女王的白金汉宫、首相的唐宁 街10号官邸,都采用了燃气轮机分布式能源站。 20多年来,丹麦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但能源消耗却未 增加,环境污染也未加剧。其奥妙之一就在于丹麦积极发展 冷、热、电联产,提倡科学用能,扶植分布式能源,靠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丹麦没有一个火电 厂不供热,也没有一个供热锅炉房不发电,将冷、热、电产 品的分别生产,变为高科技的冷、热、电联产,使科学技术 变成生产力。x
3.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根据美国的调查数据, 采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分布式能源,写字楼类 建筑可减少运营成本 12%,商场类建筑可减 少运营成本11%,医院 类建筑可减少运营成本 21%,体育场馆类建筑 可减少运营成本32%, 酒店类建筑可减少运营 成本23%。 美国不同类型建筑采用 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成 本比较见右图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市场分析
1.国内支持发展冷热电三联供 2004年9月国家发改委向温家宝总理提交《国家 发展改革委关于分布式能源系统有关问题的报 告》,其中明确提到:2020年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天然气发电装机达6000万千瓦,将研究支持天然004年9月13日上海市出台沪发改能源(2004) 18号文件,其中提出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
5.增强建筑物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安装、运行相对比较简单、便捷,可以大幅 度提高建筑物用能的电力供应安全性。尤其对于学校、医院等 本来就需要备用电源,采用三联供可以兼做备用电源。 随着我国能源形势日益严峻,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已经凸现,美 国、日本、英国等国相继出现的“大面积停电”造成的严重负面 影响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北京市: 2008年城市建筑面积将达到5亿平方米,其中商业建 筑、公共建筑面积应在1.5亿平方米以上。如果其中 的6000万平方米建筑中使用燃气为动力的空调,将 使夏季电负荷减少约200万千瓦,还可以进行日天然 气电力调峰约200万千瓦和提高夏季天然气用量; 估算到2010年北京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与 小型分布式能源实现冷热电三联供的装机将达250万 千瓦。
天然气对中国来说,是珍贵的一次性能源,不能把它 与煤等同,细粮必须精吃,它主要应该用于解决各大 城市的环境问题,用来解决巨大的电力峰谷差,用来 生产高附加值的二次能源和产品; 天然气除了替换冬季燃煤采暖,也应该用于夏季制冷, 发展均衡的季节性用户,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结构。 发展区域性的天然气热电联供和分布式冷热电联供, 才是天然气的最佳利用方式。
4.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 天然气是清洁能源,燃气发 电机均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 燃气三联供系统的排放指标 均能达到相关的环保标准。 根据美国的调查数据,采用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分布式能 源,写字楼类建筑可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22.7%,商场类建 筑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4.4%, 医院类建筑可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61.4%,体育场馆类建筑 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2.7%, 酒店类建筑可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34.3%。
系统简介: 冷热电联产是热电联产技术与制冷技术的结合, 是一种建立在能量梯级利用概念基础上,将制冷、 制热(包括供暖和供热水)及发电过程一体化的 总能系统。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不同品质的能量进行梯级利 用,温度比较高的、具有较大可用能的热能用来 被发电,而温度比较低的低品位热能则被用来供 热或是制冷。这样做不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而且减少了碳化物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具有良好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对燃气和电力有双重削峰填谷作用 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需要采暖,夏季需要制冷。大量的空调用 电使得夏季电负荷远远超过冬季,一方面给电网带来巨大的压 力,另一方面造成冬季发电设施大量闲置,发电设备和输配设 施利用率降低。 北京为例,电力供应2002年夏季峰值用电负荷达824万千瓦, 而冬季峰值只有580万千瓦。夏季峰值是冬季峰值的1.4倍,并 且负荷差逐年加大。燃气使用的高峰则出现在冬季。目前50% 以上的天然气消费量用于冬季采暖,而夏季天然气最大日使用 量仅为冬季约1/9,造成夏季天然气管网的利用率极低,还需 要设法储存。 采用燃气三联供系统,夏季燃烧天然气制冷,增加夏季的燃气 使用量,减少夏季电空调的电负荷,同时系统的自发电也可以 降低大电网的供电压力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特点
1.能源综合利用率较高
由于冷能、热能随传输距离的增大,损耗加大;在目前技术水 平下集中供电方式发电效率虽然最高可以达到40%-50%,但是 由于距离终端用户过远,其余50%-60%的能量很难充分利用; 而冷热电三联供由于建设在用户附近,不但可以获得40%左右 的发电效率,还能将中温废热回收利用供冷、供热,其综合能 源利用率可达80%以上。另外,与传统长距离输电相比,它还 能减少6-7%的线损; 从能量品质的角度看,燃气锅炉的热效率虽然也能达到90%, 但是它的最终产出能量形式为低品位的热能,而三联供系统中 将有35%左右的高品位电能产出。电能的作功能力是相同数量 热能的2倍以上,所以三联供系统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比燃气 锅炉直接燃烧天然气供热高得多;
3.三联供在中国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编制的《2010年热电联产发 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把(冷)热电联产作为采暖地区大气环境治理的重要 手段; 把(冷)热电联产作为提高发电效率的重要措施; 把(冷)热电联产作为降低供热煤耗,提高供热效益 的重要措施; 在具备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各种小型天然气冷热电三 联产等独立供能系统;
我国:虽然热电联产在我国已经广泛应用,但是 小型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而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在相关 政府部门和专业公司的推动下,国内已经建成了 几个三联供项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北京燃气集 团指挥调度中心,浦东国际机场等三联供系统。 根据浦东机场项目的经济性分析,在三联供系统 合理配置,运行时间足够的情况下,每年可以为 用户节省大量的运行费用。当然,也有对三联供 技术认识不足而失败的案例,如上海黄浦医院三 联供项目失败。上海闵行医院三联供项目延误多 年。
2.具有可靠的技术保障
在国外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已应用了二十多年,经过多 年的技术改进,已形成了规范的技术体系,设备制造 技术也已成熟。不论是发电机组部分还是余热回收机 组部分在国内外都有商品供应。 三联供技术、建设和运用管理经验已被国内的专业公 司所掌握。上海浦东机场和北京燃气大楼等项目的成 功已为三联供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培养了技术队伍,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的一些专业公司已具备了独立完 成项目的策划、设计、建设、调试和运营管理的能力。 根据一批冷热电三联供项目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外资 料,上海已经出台了相关技术规范《分布式供能系统 工程技术规程》。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冷热电三联供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 相关的鼓励政策,日本规定三联供项目的上网电价高于火力发电; 法国对于三联供项目投资给予15%的政策补贴;美国加州采用法 律规定来保证冷热电三联供项目的并网权;美国正在积极发展高 效利用能源的小型冷热电三联供,现有冷热电三联供系统110余 座,美国能源部规划2005年要建立200个示范点;2010年20%的 新建商用、写字楼类建筑物使用小型冷热电三联供;2020年50% 新建商用、写字楼类建筑采用小型冷热电三联供。 日本由于资源比较缺乏,所以对三联供研究十分重视。目前,日 本三联供系统是仅次于燃气、电力的第三大公用事业,到2000年 底已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1413个,平均容量477kW,广泛应用于 医院、办公楼、宾馆及其它一些综合设施当中进行区域冷热供应。 在欧洲,2000年时丹麦、芬兰和荷兰等国冷热电三联供的发电量 都已超过该国总发电量的30%,澳大利亚、德国、葡萄牙和意大 利等国冷热电三联供也都有较大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