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小学生及家长传染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校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家长知信行调查

发生地点
多发生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 所。
疫情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病毒通过粪便污染环境,再经口 感染。
接触传播
病毒通过接触污染物体表面,再经 口感染。
空气传播
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者咳嗽、 打喷嚏等产生的飞沫被他人吸入后 感染。
疫情危害程度
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感染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 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对社会的影响
疫情爆发时可能引起社会恐慌,影响 正常生活秩序,增加医疗负担和社会 成本。
03
家长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认 知情况调查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进行。问卷内容包括家长对诺 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同时,还对部分家长进行了访 谈,以染性腹泻疫情 概述
疫情发生情况
发生时间
发生频率
通常在秋冬季节高发,可能与低温有 关。
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可能与多种因素 有关。
校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 集性疫情家长知信行调查
汇报人: 2023-12-19
目录
• 引言 • 校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
概述 • 家长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认
知情况调查
目录
• 家长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 防行为调查
• 家长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治 疗态度调查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调查背景与目的
背景
校园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 发场所,为了解疫情发生的原因 和防控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 相关调查。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家长对诺如病毒 感染性腹泻的认识、态度和行为 ,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 依据。
我校小学生常见传染病调查活动报告书

“我校小学生常见传染疾病”调查实践活动报告书石嘴山市第六小学一、活动背景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教育提出新口号:“学会生存”。
生存必须健康,健康才能更好地生存。
小学生的年龄在6—12周岁,正是身体发育的时期,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及课业负担的加重会有一些常见病的发生。
由于青少年儿童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传染病的好发年龄。
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学校成为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一旦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扩散到家庭和社会。
因此每所学校应高度重视卫生安全教育,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的原则,有效防治传染病,保护青少年儿童健康。
针对以上问题,开展本次实践研究活动。
此次活动以我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旨在调查其身体健康状况及常见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分析其原因和防治办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在预防学生传染疾病方面应采取哪些监督管理对策,为学校卫生安全教育提供部分参考。
二、活动目标本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调查实践活动,了解我校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的基本情况,了解感冒、腮腺炎、麻疹、手足口病等常见传染病的起因、症状,以及如何预防、治疗等常识,能主动获取自我保健与救护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本次调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学会发现、学会探究,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掌握参与实践与调查、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和研究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本次调查实践活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获得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体验,激发良好的道德情感。
获得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三、活动时间:2014年9月-11月四、活动地点:班级+校内+医院五、参加人员:本校五、六年级学生六、指导教师:张登奉七、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分组调查→信息整理→交流展示(一)活动准备阶段(2014年9月)1.明确活动主题,讲解开展本次实践活动的意义,鼓动学生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中去;2.教师对校园环境进行布置:张贴海报,通过红领巾广播、旗下讲话、黑板报等进行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3.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组建活动小组。
部分小学生及家长传染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部分小学生及家长传染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近年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学校是目前突发传染病疫情高发的场所,其中小学是目前突发传染病疫情最为高发的场所之一。
家长的知识和行为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要影响。
为了解当前小学生和家长对于传染病的认知和行为特点,发现当前学校传染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市区学校传染病管理的模式,为制定进一步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在教育部门配合下,我们对区内部分小学生及家长开展了传染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辖区内3所小学的四年级在校学生及其家长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1.2 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问卷分A卷(由小学生回答)和B卷(由家长回答)2部分,每一份问卷有一个独立编号。
在学校将问卷发放给学生,统一讲解填写要求后,由学生在学校独立完成A卷,然后将问卷带回,由家长完成B卷。
填写完毕后,由学生提交给老师,统一回收问卷。
1.3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SAS 8.2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基本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736份,回收完整的有效问卷702份,回收率为95.38%。
其中男生357人(50.85%),女生345人(49.15%)。
回答问卷的家长中,学生父亲为212人(30.20%),学生母亲为443人(63.11%)。
2.2 对传染病的一般认知77.92%的小学生知道什么是传染病,80.63%的家长能够正确识别出常见的传染病病种。
对于更为专业的问题,如甲类传染病的病种,学生和家长的知晓率仅为14.96%和24.07%。
多数学生和家长将SARS、艾滋病、禽流感等误认为是甲类传染病。
93.59%的小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传染病知识,95.30%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在学生中进行传染病知识的教育。
但只有34.90%的家长专门对学生进行过传染病知识教育,57.98%的家长只是偶尔提及,7.12%的家长则从未提到过。
2.3 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认知和态度有29.93%的小学生认同小学是传染病疫情的高发场所,29.33%认同小学生是传染病最易感的人群。
幼儿园中小学生传染病调查与分析-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幼儿园中小学生传染病调查与分析学校是学生集居学习的场所,尤其是中小学校,人口密度较大,极易发生传染病爆发,中小学学习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患传染病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学生身体康健,也会带来例外程度的心理负担,因此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应受到高度重视。
为了解中小学生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探讨管理经验,保证学生康健成长,现将2009~2010年度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大凡资料68所幼儿园、中小学学校中随机选取学生20692例,其中男10201例,女10491例。
见表1。
1.2方法依据《全国传染病统一诊断标准》,对2009年10月~2010年10月被诊断为传染病的学生进行逐一登记。
2结果2.1发病情况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发病例数为198例,发病率为0.68%。
见表1。
发病率最高的是手足口病,高达51.01%。
其次是水痘和腮腺炎。
见表2。
表1 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表2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中小学生各种传染病发病情况2.2学校多见传染病时间分布2009~2010年学生发病最多的季节是春季(113例),其次是冬季(51例),秋季列第3位(40例),夏季发病例数最少(11例)。
冬季发病最多的是腮腺炎19例,占冬季发病总数的37.25%;其次是肺结核10例,占19.61%;春季手足口病(51例)和水痘(16例)发病例数均较高;夏季肺结核发病例数较高(7例);秋季水痘发病例数最高,共28例。
提示应在发病高峰季节来临前做好预防工作。
从学校监测情况来看,报告的病例主要分布在春、秋、冬季节,趋势与疫情报告的趋势基本一致。
2.3学校传染病疫情爆发情况总结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疫情:从首例病例到末次病例发病时间最长79d,最短4d,平衡25d。
在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处置过程中,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发病学生几乎没有接种过相应的疫苗,而接种过疫苗的学生则极少发病。
青岛市市南区中小学生传染病及常见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调查

1 . 1 研 究对 象
青 岛 市 市 南 区 9所 小 学 二 、 二 三 、 五 年级学生 ; 7 所 中学 七 、 八 年级 学生 。
1 . 2 方 法
1 . 2 . 1 抽 样 方 法
别、 中 小 学 生 知 晓 率 和 行 为 比 较 采 用
检 验 和
采 用分层 整 群随 机抽 样方法 , 以班级 为单 位 , 抽 取 9 所小学 , 每所 小 学 从 二 、 三、 五年级分别抽取 2 个班 , 共抽取 5 4个班 9 0 9人 ; 抽取区 7 所 中学 , 每所 中学 从 七 、 八 年 级 各 抽 取 1个 班 , 共 抽取 l 4个 班
6 1 3人 。 1 . 2 . 2 调 查 方 法
F i s h e r 精确概 率 法 。所 有 检 验 以 P< 0 . 0 5为 差 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
2 结 果
2 . 1 基 本 信 息
小学 共发 放 问卷 9 0 9份 , 收 回问卷 9 0 9份 , 问卷
中小 学 阶 段 的 学 生 正 处 于 智 力 和 身 体 快 速 发 育
的阶段 , 并 且处 于行 为 习惯 的形成 时期口 ] 。近年 来 ,
学校 传染 病时有 发生 , 严 重 影 响 到学 校 的教 学 生 活
秩序 。为 了解 市南 区中小学 生传染 病 和常见 病 相关
求, 白行设计 《 青 岛市市 南 区小学 传染 病 和常 见病 知
・
调 查 研 究
・
青 岛市 市 南 区 中小 学 生 传 染 病及 常见 病 基本 知识 知 晓率 和行 为调 查
王 航 , 吴迪。 , 赵锦 娜。
( 1 . 青 岛市 市 南区卫 生局 卫 生监督 所 , 山东 青岛 2 6 6 0 7 1 ; 2 . 青 岛市 市南 区疾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
青岛市市南区小学生传染病及常见病防治知识和行为调查

康行 为形 成率均随年级 的升高而增 加 ,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结论 关键词 : 小学生 ; 传 染病 ; 常见病 ; 知晓率 ; 行 为 青 岛市市南 区小学生传 染病和 常见病预 防
Ab s t r a c t : [ Ob j e c t i v e ] T o d e s c i r b e t h e s t a t u s o n k n o w l e d g e a n d b e h a v i o r o f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a n d c o m m o n d i s e a s e a m o n g p i r m a r y
职业与 腱康
2 0 1 4 年1 0 月第 3 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 2 O期
O e e u p a n d H e a l t h , O c t . 2 0 1 4 , V o 1 . 3 0 , N o . 2 0
・2 9 4 5・
・
论 著 ・
青岛市市南 区小学生传 染病及常见病 防治 知识和行为调查
健康 行为形成率较好 , 但健康知识 知晓率仍 有不足 , 要 据此 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 R 1 9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1 2 5 7 ( 2 0 1 4 ) 2 0— 2 9 4 5— 0 3
I n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k no wl e dg e a n d b e ha v i o r o f i n f e c t i o us d i s e a s e a nd c o mm o n di s e a s e a mo ng pr i ma r y
家长群传染病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家长: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学生群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我们特开展本次传染病调查。
请您认真填写以下问卷,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一、基本信息1. 学生姓名:(请填写学生姓名)2. 学生性别:(□男□女)3. 学生年级:(请填写学生年级)4. 学生班级:(请填写学生班级)5. 学生家长姓名:(请填写家长姓名)6. 家长联系电话:(请填写联系电话)二、家庭成员健康状况1. 家庭成员总数:(请填写家庭成员总数)2. 家庭成员中,最近一个月内有传染病症状的人数:(请填写人数)3. 传染病症状包括:(可多选)□发热□咳嗽□喉咙痛□腹泻□皮疹□其他:(请填写其他症状)三、学生近期健康状况1. 学生近一个月内是否有发热、咳嗽、喉咙痛、腹泻、皮疹等症状?(□有□无)2. 若有,症状持续时间:(请填写持续时间)3. 学生近一个月内是否接触过传染病患者?(□是□否)4. 若接触过,请描述接触情况:(请简要描述接触患者的时间、地点、接触方式等)四、学生日常行为习惯1. 学生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否)2. 学生是否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否)3. 学生是否经常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餐具、毛巾等)?(□是□否)4. 学生是否居住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是□否)5. 学生是否在学校遵守防疫措施?(□是□否)五、学校及家庭防疫措施1. 学校是否采取了以下防疫措施?(可多选)□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教室、宿舍等场所□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实施晨检、午检制度□加强师生健康监测□其他:(请填写其他防疫措施)2. 家庭是否采取了以下防疫措施?(可多选)□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家中物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关注孩子健康状况□其他:(请填写其他防疫措施)六、其他建议如有其他关于传染病防控的建议或意见,请在此处填写:(请在此处填写您的建议或意见)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我们将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严格保密,并用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改进。
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设计原则
问卷设计遵循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问题明确、选项清晰等原则,确保家长能够 正确理解并回答问题。同时,问卷内容涵盖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症 状识别和处理方法等方面,以全面评估家长的知信行水平。
CHAPTER 03
调查结果分析
家长手足口病知识水平
知识掌握情况
大部分家长对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仍有部分家长 存在知识盲区。
措施提供依据。
02
开发有效干预手段
针对家长手足口病知信行现状,研发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手段,提高家
长防治意识。
03
拓展研究对象与范围
将研究范围扩展至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家长,提高研究的普适
性和代表性。
THANKS
[ 感谢观看 ]
03
部分家长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持乐观态度,但也有部分家长
担心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
家长手足口病行为实践
预防措施实施
多数家长能够采取基本的预防措施,如定期通风、勤洗手、避免 接触患病儿童等。
疫苗接种
部分家长能够按照医生建议为儿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患儿护理
对于已患病的儿童,多数家长能够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如隔离 、观察病情、遵医嘱用药等。
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得出结论。
调查对象选择
纳入标准
有0-6岁儿童的家长,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调查。
排除标准
不愿意参加调查或无法正确理解问卷内容的家长 。
抽样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某市区幼儿园和小学中抽 取儿童家长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结构
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手足口病知识问卷、信念问卷和行为问卷四个部分。
通过改善儿童家长的知信 行状况,提高手足口病的 防治效果,降低患儿的发 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小学生及家长传染病知识态度行为调
查
近年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学校是目前突发传染病疫情高发的场所,其中小学是目前突发传染病疫情最为高发的场所之一。
家长的知识和行为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要影响。
为了解当前小学生和家长对于传染病的认知和行为特点,发现当前学校传染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市区学校传染病管理的模式,为制定进一步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在教育部门配合下,我们对区内部分小学生及家长开展了传染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辖区内3所小学的四年级在校学生及其家长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问卷分A卷(由小学生回答)和B卷(由家长回答)2部分,每一份问卷有一个独立编号。
在学校将问卷发放给学生,
统一讲解填写要求后,由学生在学校独立完成A卷,然后将问卷带回,由家长完成B卷。
填写完毕后,由学生提交给老师,统一回收问卷。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SAS 8.2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发放调查问卷736份,回收完整的有效问卷702份,回收率为95.38%。
其中男生357人(50.85%),女生345人(49.15%)。
回答问卷的家长中,学生父亲为212人(30.20%),学生母亲为443人(63.11%)。
2.2 对传染病的一般认知
77.92%的小学生知道什么是传染病,80.63%的家长能够正确识别出常见的传染病病种。
对于更为专业的问题,如甲类传染病的病种,学生和家长的知晓率仅为14.96%和24.07%。
多数学生和家长将SARS、艾滋病、禽流感等误认为是甲类传染病。
93.59%的小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传染病知识,95.30%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在学生中进行传染病知识的教育。
但只有34.90%的家长专门对学生进行过传染病知识教育,57.98%的家长只是偶尔提及,7.12%的家长则从未提到过。
2.3 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认知和态度
有29.93%的小学生认同小学是传染病疫情的高发场所,29.33%认同小学生是传染病最易感的人群。
40.50%的家长认为小学校内是发生突发传染病疫情的高危场所,34.88%的家长认为小学生最可能感染传染病。
有58.21%的学生和66.48%的家长认为小学校中最常见的传染病是流感;25.30%的小学生和28.33%家长则认为水痘最常见。
关于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方式,51.81%的学生选择以“动画片”或“漫画”形式,选择当前常用的“发放纸质宣传材料”和“卫生老师讲课”的仅占4.64%和10.89%。
学生家长中,希望接受传染病信息的来源前4位依次是:阅读专业机构发放的宣传材料,浏览专业网站/网页,直接向医生咨询及翻阅专业书本/报刊材料。
对于目前学校开展的传染病防治工作,23.93%的家长认为“很满意”,认为“还好”、“很一般”和“不好”的分别占47.58%、23.25%、5.24%。
对于学校传染病防治中谁应负主要责任的问题,49.86%的家长认为是专业机构,34.90%认为是学校老师,7.69%选择家长,3.13%选择学生。
对当前学校传染病防治存在的问题,19.80%的家长认为“目前的工作很好,没有必要改变”,27.64%的家长认为“没人提醒家长应该做什么”是当前存在的最突出问题,29.06%的家长则选择“专业机构提供的信息不易获得”,23.50%认为“当前社会对传染病防治不够关注”。
2.4 传染病相关行为
对于目前学校中规定的传染病发病后的隔离措施,76.78%的家长表示会“认真执行”, 15.53%的家长则认为“为了不影响学习,孩子身体稍好点就要回学校上课”,7.69%的家长表示“孩子休息在家,家长也需要请假陪护,严格执行隔离措施有实际困难”。
对学生带病上课,53.13%家长认为“不赞成,需休息好了再回学校”,11.97%的家长认为“如果功课不紧,在家休息几天没有关系,但是如果功课紧,最好还是带病坚持上课”,30.20%的家长认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再说。
而在学生中,33.05%选择“为了学习进度,只要病得不严重,都会坚持上课”,41.60%选择“一旦生病,就在家里休息”。
由小学生对传染病相关行为进行自评,结果75.64%的学生在回家后都有洗手的习惯,68.24%的学生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会捂住口鼻或回避他人,12.82%的学生有直接喝生水的习惯,有23.79%的学生在感冒后会戴口罩。
家长对小学生的测评结果,上述习惯的形成率分别为67.66%、45.44%、9.83%和12.39%。
对卫生习惯形成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家长学历越高,学生的洗手习惯养成率越高,但是家长学历和上述其他行为没有显著相关性。
学生的性别和行为有关,男生的洗手率明显低于女生,而喝生水率明显高于女生。
对于“专业部门在传染病流行高峰前通知接种疫苗,你是否会带孩子去接种?”的问题,67.95%的家长选择“会根据专业人员建议去接种”,22.93%的家长认为“现在疫苗太多,家长搞不清楚,很困
惑”,5.27%的家长认为“接种了也没有用,不想去”,3.85%的家长会“根据疫苗价格选择性地去接种”。
3 讨论
本次调查选择的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原因是在预调查和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三年级学生在理解问卷上存在一定难度,而五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学校、学生、家长配合情况不理想。
本次选择的3所学校是根据地理分布选定,分别位于辖区内环内、内中环间、外中环间,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出当前学校传染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家长的传染病认知水平及相关态度、行为情况。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值得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3.1 健康教育形式需求多样化
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认为需要接受传染病知识的教育。
而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以及学校采用的健康教育形式主要是专业人员讲课、发放宣传材料、广播、板报等,在资讯发达、传媒形式多样的今天,这些形式难免显得枯燥,在小学生等低年龄段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中接受程度、教育效果有限,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可以考虑以动画、漫画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作为健康教育的新手段。
在家长中,短信、电子邮件告知、专业网站建设等也逐渐成为家长的首选之一。
长宁区疾控中心在信息化进程中已经有了较多尝试,并取得了一
定成果和经验。
由于家长对学校防病工作配合度较高,良好的依从性有助于下一步开展新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的探讨。
3.2 学习和健康矛盾突出
从学校内突发传染病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来看,季节交替时是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高发的时间,而这个时间段又恰好是期末考试的时间。
本次调查发现,约1/3的学生会坚持带病上课。
虽然大部分家长都认同孩子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之下,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家长默许或要求学生带病坚持上课。
因此,常出现家长在学生症状刚缓解,但尚未痊愈、隔离期未结束,或是发热后给学生服了降温药后又将孩子送回学校。
受卫生老师人数限制、学生人数众多、家长工作压力大等实际困难,目前学校的日常晨检以及隔离措施难以完全落实。
患病学生带病上课,传染源持续存在,是我们处理的几起学校流感疫情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何从学生、家长角度出发,实行人性化管理,也是当前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难点。
3.3 专业机构-学校-学生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防病模式探讨
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家长的学历越高,学生的卫生习惯越好。
因此,通过教育家长来达到促进小学生健康习惯的养成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这也要求我们在与家长的沟通、教育、预警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
由于实际情况的制约,目前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尚未成为一个有机的主体。
如何构建专业机构-学校-学生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防病模式,实现关口前移,平战结合,从
而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已成为我们的一个工作目标。
4 参考文献
[1]杨艰萍,王频,莫伟文,等.上海市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40-142.
[2]许国章,周爱明,朱利利,等.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控制对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39.
[3]张颖,曾光.2004 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1-82.
[4]庄建林,李颖,汤泓,等.上海市长宁区2003—2007年突发传染病疫情分析\.上海预防医学,2009,21(3):103-104.
(收稿日期:2009-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