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测试卷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测试卷(含答案)

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测试卷(含答案)

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测试卷(含答案)学校“虞悦”文学社招贤纳士啦!班里同学组建了几个专题学习小组,开展“阅读思悟与感时交流”综合性学习活动,以锻炼自己,提升素养,争取顺利成为文学社社员。

请你积极参与!活动一品经典之味1.诗歌组对七上册教材诗文作了主题式整理,请你一同完成整理单。

(10分)⑴将【主题一】【主题二】中的诗文补充完整。

(8分)⑵参照【主题一】样式,为【主题二】拟写一个主题词。

(2分)诗文·主题整理单【主题一】小我之思◎别提归期/我的心事你该明白/在这巴山湿漉漉的秋雨中/我的心事/你不明白解析:这是洛夫对《夜雨寄北》中这“①▲,②▲”两句诗的再创造解构。

◎“③▲,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评价:面对友人的不幸远谪,诗人唯有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

【主题二】▲◎“正是江南好风景,⑤▲。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评价: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⑥▲,⑦▲”(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评价:不以衰老自弃的诗人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在梦中实现了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可有“三军可夺帅也,⑧▲”的壮志豪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七年级学生在本学期开展了“领略青瓷之韵、探寻文化之根”研学活动,共赴瓷源文化小镇上浦,探寻越窑青瓷的前世今生,厚植爱乡情怀。

影视组想就此拍摄一则“永远的越窑青瓷”主题短视频。

2.以下是为视频片头的画外音配的字幕,负责人小影请你帮忙斟酌部分字形和用词。

(4分)瓷源文化小镇,zuò①▲(A.坐 B. 座)落于上虞区上浦镇。

境内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yùn ②▲深厚:青瓷文化、虞舜文化、东山文化汇聚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古瓷尚青,青则清,清则廉,廉则威,威则公,公则明,明则正;熊熊炉火烧造出千峰翠色的越窑青瓷,给人们以清白廉洁的丰富想象,在历史长河中③(▲)地影响着上虞文化。

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初一上册第3单元题库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初一上册第3单元题库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2024)7年级上册第3单元·精准教学★★★★★题库第一部分积累与应用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qí,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jié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请写出下列汉字或拼音。

菜qí 轻jié 窜攒2.如果你是鲁迅童年的伙伴,看到他因为拔何首乌根弄坏泥墙而被父亲训斥,你想要帮他开脱,你会对他的父亲说些什么?(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3.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人们的各种礼仪,局外人可以不见不闻,我就满不管,但如果当我正要看书或睡觉的时候,有人来1è令朗诵情书,奉陪作揖,那是为自卫起见,还要用长竹竿来抵yù的。

还有,平素不大交往的人,忽而寄给我一个红帖子,上面印着“为舍妹出阁”,“小儿完姻”,“敬请观礼”或“闺第光临”这些含有“阴险的暗示”的句子,使我不花钱便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的,我也不十分高兴。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抵yù 帖子竹竿(2)下列词语的词性与文中“看书”不相同的一项是()A.礼仪B.朗诵C.睡觉D.作揖(3)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哪些是谦辞或敬辞。

奉陪舍妹小儿光临敬辞:谦辞:(4)语段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语文七年级上册考试卷及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沉默(mò)瞬间(shùn)惊涛骇浪(hài)B. 突兀(wù)气息(xī)惊心动魄(pò)C. 稀疏(shū)招摇(yáo)惊涛骇浪(hài)D. 憔悴(cuì)瞬间(shùn)惊心动魄(pò)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 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助人为乐。

B. 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助人为乐。

C. 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助人为乐。

D. 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助人为乐。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是()A. 夜幕降临,天空中的星星犹如宝石点缀着。

B. 夜幕降临,天空中的星星犹如宝石点缀着。

C. 夜幕降临,天空中的星星犹如宝石点缀着。

D. 夜幕降临,天空中的星星犹如宝石点缀着。

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 他英勇无畏,勇往直前。

B. 他英勇无畏,勇往直前。

C. 他英勇无畏,勇往直前。

D. 他英勇无畏,勇往直前。

5. 下列句子中,病句修改正确的是()A. 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弄清楚。

B. 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弄清楚。

C. 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弄清楚。

D. 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弄清楚。

6. 下列句子中,字音、字形、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悠然自得(yóu)沉默不语(mò)惊涛骇浪(hài)B. 悠然自得(yóu)沉默不语(mò)惊涛骇浪(hài)C. 悠然自得(yóu)沉默不语(mò)惊涛骇浪(hài)D. 悠然自得(yóu)沉默不语(mò)惊涛骇浪(hài)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 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助人为乐。

B. 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助人为乐。

七年级上册试卷语文答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试卷语文答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试卷语文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不属于形声字?( )A. 桃B. 李C. 橙D. 梨2.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A. 罗贯中B. 施耐庵C. 吴承恩D. 曹雪芹3. 下列哪个词是表示颜色的词语?( )A. 大海B. 蓝天C. 热情D. 高山4. 下列哪个句子使用了比喻手法?( )A. 月亮像小船。

B. 他像学生一样学习。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亮。

D. 这个苹果很大。

5. 下列哪个句子是倒装句?( )A. 我昨天去了公园。

B. 去公园,我昨天。

C. 我昨天公园去了。

D. 去了公园,我昨天。

二、判断题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杜甫的名句。

( )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述的是春天的景色。

( )4.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

( )5.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形容桂林的山水美景。

( )三、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2. 《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

3.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比喻了______的宝贵。

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了______和______的重要性。

5. “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______。

四、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 请解释“春暖花开”这个成语的意思。

3. 请简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的意境。

4. 请解释“欲速则不达”这个成语的意思。

5. 请简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五、应用题1. 请用“山清水秀”这个成语造句。

2. 请用“一箭双雕”这个成语造句。

3. 请用“画龙点睛”这个成语造句。

4. 请用“掩耳盗铃”这个成语造句。

5. 请用“悬梁刺股”这个成语造句。

六、分析题1. 请分析《庐山谣》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2. 请分析《醉翁亭记》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主题。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0课 往事依依 课时练01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0课 往事依依 课时练01测试卷含答案

《往事依依》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水浒( ) 镌刻( ) 雕镂( ) 婵娟( )浩淼( ) 徜徉( )( )凝视(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把正确的写出来。

走头无路()心旷神仪()五采纷呈()油然而声()3.请用文中恰当的成语替换下列各句中画横线部分的内容。

(1)春天的峨眉山,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层峦叠嶂,景色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 )(2)汽车沿高速公路向东南行约40公里,一片壮观的碧水闯入眼帘,清澈的水波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 )(3)经过一场激战,日军大溃,仓皇逃窜,退路中的一座桥梁被义军拆毁,日军进退两难,找不到出路,拼死做困兽斗。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电影《你好,李焕英》演绎了一段动人心弦的亲情故事,让很多观众在观影时潸然泪下。

B. 体育运动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 精准扶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

D. 广场舞为何在全国遍地开花?原因之一是人民群众追求健康生活的意愿不断增强的结果。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A.一说到河池美食,你一定会说出一大串儿:什么宜州粽子啦,巴马油鱼啦,环江香猪……B.“双减”政策落实之后,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我是选文学社呢?还是选书法社呢?C.“七•一”将至,请同学们围绕“喜迎二十大,讴歌新时代”这一主题向《河池日报》的《红水河副刊》栏目踊跃投稿。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的这两句诗把塞外雄伟壮观的独特景象描写得极为生动形象。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②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

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和(hè)倔强(juè)踉跄(liàng)B. 哽咽(yè)锲而不舍(qiè)蹒跚(pán)C. 迸溅(bèng)矍铄(shuò)踌躇(chóu)D. 恣意(zì)踌躇(chú)踉跄(lià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提升。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他学习这么努力,成绩怎么可能不好呢?C. 你难道不知道这是禁止的吗?D. 难道这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吗?...(根据需要继续出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_的《水调歌头》。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_______的《静夜思》中的名句。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的《春晓》。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宋代诗人_______的《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是唐代诗人_______的《忆江南》中的名句。

七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练习试题一、积累运用(共21分)(一)积累(共1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2分)弹指一挥间:悠悠90载.。

在绿色涌动的七月:在鲜花开放的七月:在彩旗飘飘的七月: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90岁的生日。

凝望鲜红的党旗:我们心中泛起阵阵lián yī:默念着曾经在党旗下的誓言——让党旗熠.熠生辉:我们时时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

2.默写。

(7分)①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冰心《成功的花》)②▲: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③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④▲: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⑤▲: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冰心《纸船》)⑥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3.名著阅读。

(4分)根据四大名著的内容进行连线。

《西游记》罗贯中三打祝家庄《水浒传》曹雪芹三圣试禅心《三国演义》吴承恩三英战吕布《红楼梦》施耐庵黛玉葬花(二)运用(共8分)4.下面划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5分)今天:①拥有一部电脑就如同好比拥有整个世界。

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网上快速阅读。

但是网上阅读好像乘火车出差:直来直去毫无悬念:而阅读纸质图书则好像坐牛车去姥姥家:慢悠悠地观景赏花:心含喜悦。

对纸质图书的命运:无论怎样担忧:我都始终抱有希望:因为只要你想借助阅读享受快乐:这种方式就永远不会消亡。

而且:②随着整个社会浮燥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钟爱。

目前:③古典著作图书受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映证。

(1)句①语意重复:应删去的词是▲。

(2)句②中成分残缺:应删去的词是▲。

(3)句③中词语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4)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改为▲:▲改为▲。

5. 这是一幅题为“升级”的漫画:请仔细观察:并简要说说你的发现及给你的启示。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七年级语文上期期末考卷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1、找出下列成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加上横线,并将正确的字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4分)小心冀冀苦心孤诣决处逢生明察秋豪怡然自得海枯石烂花枝召展庞然大物2、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2分)A、黄晕(yuèn)倔强(jiàng)赏赐(cì)峰峦( luán )B、陛下(bì)澄澈(dèng)缥缈(miǎo)洗濯(zhuó)C、目眩(xuàn)庇护(bì)钦差(qīn)迸溅(bèng)D、滑稽(jī)潺潺(chán)轻盈(yéng)啜泣(chuò)3、下面加括号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在外流落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酸楚的眼泪。

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陷溺网络的坏处,罗列了很多同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晚会竣事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宛在目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我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B、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

C、他首先第一个讲话,在众人的凝视下分外高兴。

D、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精彩表演。

5、下面对课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看云识天气》这篇生动的说明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B、《河中石兽》一文是纪昀先生的作品,文章讲述的是一个神话故事,提醒我们,不要自以为是,做工作要多方求证,谋定而动。

C、《济南的冬天》向我们展示了冬天济南的山景和水色,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1、C2、A3、C4、A5、D6、(1)如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生死之交、莫逆之交、义结金兰等。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7、(1)老骥伏枥、烈士暮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略8.【解析】选A。

“舍去”在古代是两个词语,舍,舍弃;去,离开。

在文中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9.【解析】选D。

正确停顿应为:儿曹/何自远来。

10.答案:(1)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2)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远道而来?”儿童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这里欢迎。

”11.答案: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1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做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13.答案:“无常”的意思是变化不定。

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突然”“猛地”。

14.答案:①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②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③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无私的母爱。

15.答案:母亲说的“好好儿活”——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

我说的“要好好儿活”——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16.答案:这些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要永远有信心。

17、提示:①一生短暂,热爱生活;②不惧环境恶劣;③忠于岗位;④与地不争,与人有益;⑤工作辛勤;⑥美化环境;⑦从不炫耀;⑧知恩图报……18、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

表达了作者突然看到新叶时的喜悦之情。

19、承上启下20、①写出修辞手法或用法得1分,写出作用得2分。

②人生本该像绿叶一样,清脆、蓬勃、谦逊、诚恳。

五、(50分)写作(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1、C2、B3、D 4. C 5、A6、(1)语义上的错误:“打”是多义词,有捶打、殴打的意思,也有买卖饭菜的意思。

多义词容易造成误解。

语法上的错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打饭菜给老师、学生。

“打”这个动词带上了两个宾语,一个是直接宾语“饭菜”,一个是间接宾语“饭菜”,一个是间接宾语“老师”“学生”,这条告示省略了直接宾语、容易造成误解。

(2)本窗口先给老师打饭,再给学生饭菜。

7、(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8.答案:(1)真诚,诚实,诚信(2)这(3)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4)赞同9.答案:(1)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2)见到贤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10.答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11.【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语》十则的感悟。

选取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一则,谈出受到的思想教育。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12.答案:排解纠纷;梦中寻师。

13.答案:不能调换。

“迷迷糊糊”是自己睡觉睡迷糊了,而“模模糊糊”是指话说得不清楚。

14.答案:不能删去。

“那块席子”是参照物,自己离开了那块席子,说明“梦中寻师”是真的,如果去掉,就不符合实际了。

15.答案:最后一段情真意切,读来十分感人,它表达了作者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怀有无限思念的深情。

16.答案:①“我”上课走神,老师引导“我”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发言③老师脑梗严重,但仍记得当年的教学情景17答案:(1)因为老师已经巧妙地提醒了走神的学生,“若无其事”,正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不想让学生尴尬,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巧妙的交流艺术。

(2)看到老师的病情,伤心、难过之情难以控制,体现了“我”对老师深深的爱怜、痛惜之情。

18.答案:示例一: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头发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

从而表现了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也表现了老师的细心、爱心,对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

示例二: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亲切温和,表现了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学习内容的领悟,也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关爱心领神会。

19.【答案:第一个“好”表现的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第二个“好”表现的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

20.【答案(提示):示例略。

“交流”能较好地体现“感受最深”,表达通顺即可。

21.(50分)写作(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1.却话巴山夜雨时商女不知亡国恨山岛竦峙潮平两岸阔谁家新燕啄春泥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浸在苦涩的汗水竹篱间肥硕的瓜果2.mâi chãng niàng qiān 勃枝蓑曼3.(1)朱自清(2)老舍《骆驼祥子》或《四世同堂》(3)白居易元4.C 5.B 6.略7.不设统一答案,但如果没有扣住“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中的任何一点分析,不给分)8.(1)引用比喻(2)拟人(3)比喻排比9.第①句触觉春风轻柔温暖第②句嗅觉泥土清新的气息第③④句听觉鸟鸣的宛转和笛声的嘹亮10.B 11.C12.青翠、浓绿的特点。

极写了小草的青翠,以一个动词达到了形容词达不到的效果。

(意思相近即可)13.顶镶露穿)14..树尖上的雪顶着白雪的树15.妙空间(方位)16.第一句17.妙在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 妙在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妙在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妙在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意思相近就行)18.B 19.A 20.“这人拉的是抗洪物资。

21.有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神态描写等。

主要用了语言描写。

22.(1)“立刻”一词有力地表现出人们对“抗洪”的热情和重视。

(2)‘闪”字表现出在场的人们让道行动的迅速统一,大家生怕误了装火车。

23.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4.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1.【解析】选C。

A项“啜”应读chuò;B项“禁”应读jīn;D项“伫”应读zhù。

2.【解析】选D。

A项中“璧”应为“壁”;B项中“旋”应为“眩”;C项中的“沧”应为“苍”。

3.【解析】选A。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用在句中不符合语境。

4.【解析】选D。

A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把“尽管”改为“不仅”;B项语序不当,应把“投入到”和“全身心地”调换位置;C项两面失衡,可以把“能否”去掉。

5.【解析】选D。

《蝉》运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6.答案(示例):一束温暖人心的阳光7.答案:(1)有的人(2)补救(3)最好的道理(4)自我勉励8.【解析】选C。

该项中的“之”无实义,不译。

其他三项中“之”都是代词。

9.(1)答案: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2)答案:(教育者)知道了他们的不同心理,然后才能补救其不足。

(3)答案:做教师的,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补救他们的缺点啊。

10.答案:教学相长失则多失则寡失则易失则止11答案:暮色、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

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了“我”害怕的心理,既交代了“我”在悬崖上的时间之长,也突出了“我”的恐惧和绝望,衬托出后文“我”战胜恐惧的不容易。

12答案:“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写“我”不敢大胆迈步。

“探”字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小心。

而“站”字是站立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原意,表达效果不好。

13.答案:因为只有不考虑距离有多远,才能全力以赴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14.答案:“我”在父亲的指导下战胜困难,顺利脱险。

15.答案:这句话含意深刻,它告诉人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大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16..答案:枯竹(或:对枯竹的遐想)对枯竹的喜爱与赞美(或:对生命的赞美与歌颂)17答案:插叙。

作用:(1)由眼前枯竹回想到与竹有关的童年趣事。

(2)表达了作者对竹的喜爱(对童年的留恋)之情。

(3)为后文对竹的遐想(遐思、赞美)做铺垫(埋下伏笔)。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18.答案:C A B19.答案:(1)从给人精神的愉悦(精神的享受,心灵的慰藉)和物质上的无私奉献两方面来表现的。

(意近即可)(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充满活力,顽强生长的情景。

20.答案:示例一:A (理由是:)运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含蓄结尾,引人深思,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前后照应。

示例二:B(理由是:)运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的赞美、喜爱之情;语气强烈,感情充沛。

21.(50分)写作(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1、A (2分)2、C (2分)3、B (2分)4、D (2分)5、B (2分)6、(1)抒情赞颂(2)科学小品法国昆虫学家《昆虫记》(每空1分,共计6分)7 、(1)现代社会更看重人的综合素质(或“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意合即可,如果不能提炼概括,酌情扣分。

)(4分)(2)略8、“招牌”是商店的标志,这里用“招牌”比喻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这个比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看云和识天气的密切关系。

(2分)9、姿态万千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2分)10、揭示该段中心总结对前四句(2分)11、阴森乌云密布变化无常(3分)12、①‖②③④‖⑤(3分) 13、总—分—总(2分)14、指蟋蟀的巢穴或洞穴。

15、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16、(1)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因为“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追求生活质量,讲究生活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